长江三峡公开课教案
长江三峡公开课教案

篇一:《长江三峡》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教案学情分析教材处理与资源整合主要学法与教法课前准备学生为旅游管理专业,语文基础相比较其他专业较好。
可通过角色变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努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结合语文导学案诵读欣赏法问答法音频、ppt教学实施过程(含评价)【导语设计】同学们,中国的每一个汉字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可以让我们见字知意。
比如“峡”字,从字面上看,你看到了“峡”中有什么(“山”。
)往深层里想,你联想到“峡”中还有什么(“水”。
)对,词典上解释:两山夹水的地方称之为“峡”。
所以,我们如果来欣赏“峡”,就不仅仅要品它的山,还要读它的水。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去欣赏中国的峡中极品———长江三峡。
(板书题目及作者)【展示目标】心中有目标,学习效率会更高。
让我们一起来明确今天的学习目标。
(展示幻灯片)了解长江三峡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文本研讨——环节一】(过渡)同学们有没有去过长江三峡(让去过三峡的同学谈谈对三峡的了解)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文学作品中的长江三峡是怎样的。
梳理文章思路1、学生速读课文,根据文章线索,梳理文章思路。
2、文章线索作品以“江津号”的航程为顺序,以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变换为线索,双线交织结构作品。
时间:日出前━━上午(八点二十,八点五十,十点,十点半,十一点十五分)━━中午。
空间:瞿塘峡━━巫峡━━西陵峡3、分析文章思路(1)、第①段,总写游历三峡的感受。
(2)、第②段,写瞿塘峡(3)、第③——⑤段,写巫峡(4)、第⑥——⑨段,写西陵峡【文本研讨——环节二】研讨第一部分(展示幻灯片)刘白羽曾经说过:因为我平时就非常向往长江,一旦身临其境,这种感情就越发切实、强烈了。
我在船上细心观察了三天,甚至夜晚也在观察,产生了一些感触。
同学们能找出作者在三峡航行的总的感受是什么“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
初中地理教案:长江三峡

初中地理教案:长江三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及特点。
2. 使学生掌握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历史背景、建设过程和意义。
3. 培养学生对我国地理资源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及特点。
2.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历史背景、建设过程和意义。
教学难点:1. 长江三峡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2.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和意义。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特点、水利工程等内容。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重要知识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长江三峡的宣传片,让学生对长江三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长江三峡的认知和印象。
二、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及形成原因(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地图找出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
2. 教师讲解长江三峡的形成原因,如地壳运动、流水侵蚀等。
三、长江三峡的特点(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长江三峡的地形、地貌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特点,教师进行总结。
四、长江三峡水利工程(10分钟)1. 教师讲解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历史背景、建设过程和意义。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五、保护长江三峡生态环境(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长江三峡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进行总结。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特点、水利工程等内容,使学生对长江三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提问环节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在保护长江三峡生态环境方面,学生们的认识还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引导。
六、案例分析:三峡大坝的建设与影响(10分钟)1. 教师展示三峡大坝的建设过程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大坝的建设情况。
2. 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分析三峡大坝建设对当地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3. 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并指出大坝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措施。
《三峡》公开课教案

《三峡》公开课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三峡》公开课教案《三峡》公开课教案(通用15篇)《三峡》公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积累实词和理解文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长江三峡》公开课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长江三峡》公开课教案按教材定制 / 内容可编辑 / 提高备课效率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长江三峡》公开课教案泄滩:“万马奔腾的江水,到这里突然变成千万个漩涡。
你会感到江水简直是在旋转不前。
”青滩:“江面陡然下降,波涛汹涌,浪花四溅……江水像滚沸了一样,到处是泡沫,到处是浪花。
”崆岭滩:“泄滩青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作者通过引用来写出其凶险。
3.作者除了这样直接描摹西陵峡的自然景视以外,还用什么方法来写出西陵峡的凶险?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总结:通过作者乘船的感受突出西陵峡流急和滩险。
如:“船一下像流星随着怒涛冲去,一下又绕着险滩迂回浮进。
”“‘江津号’剧烈地震动起来。
”“‘江津号’用尽全副精力,战抖着、震颤着前进。
”“船已像箭一样迅速飞下。
”“看起来这青滩的声势十分吓人,”“我们简直不像在浩荡的长江上,而是在苍莽的丛林中寻找小径跋涉前进了。
”4.这部分着重介绍了“秭归”和“香溪”两个县城,并引用有关屈原的传说和杜甫的诗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1)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把读者带进了神妙奇幻的境界,使神奇秀丽的三峡更加充满诗情画意,更加增添情趣和美感。
(2)告诉人们,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流”,长江养育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
(3)使行文更富于起伏变化。
5.关于第八段结尾“人们只要从汹涌浪涛中掌握了一条前进的途径,也就战胜大自然了。
”一句所蕴含的生活哲理的处理。
(1)提出此句引起学生注意。
(2)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
生活中的风浪并不可怕,要勇于在风浪中锻炼自己,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九)总结。
1.归纳中心:课文描写了作者在长江三峡航行时看到的气象万千的瑰丽景象,抒发了自己对祖国山河的深情挚爱,同时通过航程艰险的记叙,启示人们认识:生活和革命的前程就是在急流险滩中开拓前进。
《长江三峡》优秀教案设计

《长江三峡》优秀教案设计《长江三峡》优秀教案设计「篇一」师:上课!师:在波澜壮阔、一泻千里的长江上,有一处无比壮美的景观,它仿佛是一串串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我们的母亲河上,它就是闻名世界的长江-- 生:三峡。
师:好,先请同学们欣赏三峡的壮美风光。
请大家看屏幕。
(CAI显示三峡风光)师:人们都说,三峡美,三峡奇。
那它美在哪里,有奇在何处呢?这节课我们就跟随北魏的郦道元,一起去领略三峡的魅力!(板书课题、作者)师:下面老师先了解一下同学们已掌握的情况。
先请大家齐读一遍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不错。
声音洪亮,字音、停顿掌握得也不错。
请大家看屏幕,来做两个题。
哪位同学来说说下面几句话的含义?(CAI显示练习)师:对他们的答案,同学们有不同看法吗?师:看来大家对语句含义理解得不错。
这是学习文言文很重要的一步。
好下面我们来看看文章的内容。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生:先写三峡的山,然后写三峡夏、春冬和秋季的景色。
师:既然写四季的景色,那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生:夏天的水气势宏大,汹涌澎湃,最能体现三峡的特色,所以先写。
春冬的水相似,所以一起写。
秋天的水很凄凉,所以最后写。
师:的确,郦道元写文章正是为了突出三峡的特点。
那这篇文章到底突出了三峡的什么特征呢?请同学们分别来说一说。
生:三峡的山非常高。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生:“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还有“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不到正午看不见太阳,不到午夜看不到月亮,说明山非常高。
生:三峡的山多,而且连绵。
从“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可以看出来。
生:三峡夏天的水湍急,流速快。
从“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可以看出来。
生:三峡的秋天十分凄凉。
从“猿鸣三声泪沾裳”可以看出来。
生:三峡的春冬水是清澈的,树是茂盛的,山是险峻的。
师:郦道元抓住特征,仅仅用155个字,就为我们展现三峡无穷无尽的美景。
这篇《三峡》被称为我国山水游记的先导,被誉为千古美文!今天我们就要反复朗读,来品味它的美,最后要有感情地背诵它。
三峡公开课教案设计

三峡公开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三峡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背景及三峡大坝的建设过程;(2)培养学生对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3)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能力;(2)运用多媒体手段,直观展示三峡地形地貌、历史文化及大坝建设情况;(3)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增强学生对三峡工程的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豪感强的情感态度;(2)增强学生对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同;(3)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三峡地理环境特点(1)地理位置及水系分布;(2)地形地貌特征;(3)气候条件。
2. 三峡历史文化(1)古代三峡的传说与诗文;(2)三峡地区的民间风俗;(3)历史遗迹及文化传承。
3. 三峡大坝建设(1)大坝的建设背景;(2)大坝的建设过程及技术创新;(3)大坝建设的意义及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三峡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大坝建设相关知识;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三峡工程的认识和感受;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三峡大坝,增强直观感受;4. 多媒体展示: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料,生动展示三峡工程的魅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三峡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及大坝建设知识的掌握程度;2. 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的表现,如观点阐述、团队协作等;3. 学生对实地考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4. 学生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情况。
五、教学课时本教案共需5课时,分别用于讲解三峡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大坝建设相关知识,以及组织实地考察和总结交流。
六、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收集三峡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实地考察所需器材;学生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准备发言。
2.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三峡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3. 新课教学:(1)讲解三峡地理环境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2)介绍三峡历史文化,让学生感受古代三峡的魅力;(3)讲解三峡大坝建设过程,强调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三峡公开课教案设计

三峡公开课教案设计一、课程背景1. 了解三峡公开课的背景和意义2. 理解三峡大坝的建设背景、过程和影响3. 掌握三峡大坝的主要工程特点和运行情况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三峡大坝的基本情况,掌握其工程特点和运行情况,提高对大型水利工程的认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责任感,增强对国家重大工程的自豪感和敬意。
三、教学内容1. 三峡大坝的建设背景和过程2. 三峡大坝的主要工程特点和运行情况3. 三峡大坝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4. 参观三峡大坝的体验和感受四、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学指导书2. 三峡大坝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3. 网络资源,如三峡大坝的官方网站、相关新闻报道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三峡大坝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学习三峡大坝的建设背景和过程,理解其工程特点和运行情况。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三峡大坝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参观体验:安排学生参观三峡大坝,增强直观感受,加深对大坝工程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活跃程度,以及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自主学习能力:评价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信息搜集、整理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策略1. 直观教学:通过展示三峡大坝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学习效果。
2. 案例教学:以三峡大坝为例,分析其工程特点和运行情况,让学生了解实际应用中的水利工程。
3. 讨论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八、教学延伸1. 对比分析:让学生研究其他大型水利工程,如黄河大坝、南水北调等,分析其与三峡大坝的异同点。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其他水利工程或相关研究机构,深入了解水利工程的发展和应用。
《三峡》公开课教案

《三峡》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如“阙”“襄”“溯”等。
(2)理解文章内容,能准确翻译重点语句。
(3)掌握写景的顺序和方法,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三峡的壮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体会作者对三峡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重点文言词汇和语句的翻译。
(2)学习作者写景的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文中写景与抒情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三峡的风光图片)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有许多名山大川,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走进三峡,去领略那里的美丽风光。
(板书课题:三峡)(二)作者及作品简介郦道元(约 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
北朝北魏地理学家。
他博览群书,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
《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4、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疏通文意,圈画出疑难字词。
(四)再读课文,理解文意1、小组合作,解决疑难字词。
2、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重点讲解以下字词:(1)“阙”:通“缺”,缺口。
(2)“襄”:上。
(3)“溯”:逆流而上。
(4)“奔”:飞奔的马。
(5)“素湍”:白色的急流。
高中语文教案 长江三峡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长江三峡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
2. 理解并运用相关词汇、术语,如“长江三峡”、“地理环境”、“文化遗产”等。
3. 掌握文章的阅读技巧和信息提取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语文课本2.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3. 图片、视频及相关资料4. 黑板、白板笔、课件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长江三峡的相关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此地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描述图片和视频中所展示的景观,引发对话,了解学生对长江三峡的初步认识。
步骤二:呈现(20分钟)1. 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并简要介绍地理环境和特点。
2. 将相关的术语和概念写在黑板上,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步骤三:合作探究(2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探究一个方面的内容,如三峡的自然景观、文化遗产、历史变迁等。
2. 学生们在小组内查找相关资料,并就各自方面进行探究和讨论。
3. 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分享彼此所了解的内容,从而获取全面的知识。
步骤四:信息提取(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所获得的资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如三峡的地理位置、主要景点、文化意义等。
2. 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信息整理和总结,并汇报给全班。
步骤五:拓展应用(20分钟)1. 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如“长江三峡的保护与利用”、“您对长江三峡的看法”等,让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思考和讨论。
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并陈述理由。
步骤六:总结归纳(15分钟)1. 教师对整堂课进行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学生们所达到的目标。
2. 引导学生发表个人看法和建议,为后续相关内容的学习提供借鉴。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小组合作探究和信息提取,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长江三峡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培养了同学们的合作与表达能力,还提高了信息整理和总结的能力。
三峡备课教案(3篇)

第1篇教学目标:1. 了解长江三峡的自然风光和历史背景,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 通过对《三峡》这篇文章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文字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三峡》中的重点词语、句子,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 难点: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在描绘三峡风光时的独特视角和情感表达。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三峡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 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长江三峡的自然风光和历史背景。
2. 初步掌握《三峡》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教学过程及内容要点:一、导入1. 播放三峡风光视频,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三峡的自然美景。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三峡吗?它有哪些特点?二、介绍长江三峡1. 介绍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自然风光。
2. 强调三峡是中国著名的自然景观,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三、学习《三峡》1. 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2. 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如“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等。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回顾重点词语和句子。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预习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深入理解《三峡》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 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及内容要点: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2. 引导学生回顾重点词语和句子。
二、深入理解文章内容1. 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体会作者在描绘三峡风光时的独特视角和情感表达。
《长江三峡》教案

《长江三峡》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著名的自然景观,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环境和地貌特点;2.学习长江三峡的文化、历史和旅游资源;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环境和地貌特点;2.长江三峡的文化、历史和旅游资源;3.长江三峡的保护和发展。
教学重点:1.学习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环境和地貌特点;2.了解长江三峡的文化、历史和旅游资源。
教学难点:1.学习长江三峡的保护和发展。
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与学生互动;2.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江三峡的照片和视频,向学生介绍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和环境。
步骤二:讲解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环境和地貌特点(30分钟)教师讲解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环境和地貌特点,并与学生互动讨论。
步骤三:学习长江三峡的文化、历史和旅游资源(3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长江三峡的文化、历史和旅游资源,并与学生一起查找相关知识。
步骤四:学习长江三峡的保护和发展(3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长江三峡的保护和发展情况,并展示相关案例和材料。
步骤五:小组合作活动(15分钟)按照小组分配任务,让学生根据学习到的知识,自由讨论并提出他们对于长江三峡保护和发展的建议。
步骤六:展示和总结(15分钟)请学生代表向全班展示小组的讨论结果,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
教学资源:1.长江三峡的照片和视频;2.相关的地理和文化知识材料;3.小组合作活动任务卡。
教学评价:1.学生在小组合作活动中的表现;2.学生对于长江三峡的理解和认识。
拓展延伸:。
《三峡》教案教学设计(优秀10篇)

《三峡》教案教学设计(优秀10篇)《三峡》教案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借助课文页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感知课文内容。
2.能正确、顺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三峡的奇丽风光。
3.学习本文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体味文章意境。
学习过程:(一)课前学习要求:1.借助工具书和页下注,读准字音,准确、顺畅地朗读课文。
2.疏通文意,能用现代汉语说出文句的主要意思。
3.通过网络、图书馆等多种途径搜集长江三峡、郦道元及《水经注》等有关知识。
(二)导入新课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播放电视片《话说长江》有关“三峡”的片断,学生观看影片后,教师导入:美丽的三峡的确让许多人为之陶醉,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三峡的俊美。
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三)检查学生课前学习情况1.学习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作者和《水经注》的材料,教师巡视;2.提出课前学习中遇到的'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小组交流,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交给老师。
教师可以让学习小组以小字条的形式将问题记下交上来,然后到下一环节学生疏通文意的时候,再将问题交由大家讨论。
(四)整体感知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初步领略山水之美。
2.请2-3名学生配乐朗读课文,其他学生点评。
3.请大家齐读课文。
4.同学们自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自由欣赏三峡风光。
教师有意识地参与一到二个小组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五)深入研读: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学习小组合作探究:①作者是选取了哪些景物来展现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这些景物具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中具体的语句来回答。
三峡公开课教案

三峡公开课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三峡大坝的建设与影响教学目标:1. 了解三峡大坝的建设背景和目的。
2. 掌握三峡大坝对周边环境、生态和社会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批判思维能力,对大型工程的利弊进行评价和讨论。
4. 提高学生的信息搜索和整理能力。
教学内容:1. 三峡大坝的建设背景和目的。
2. 三峡大坝对周边环境、生态和社会的影响。
3. 大型工程的利弊评价和讨论。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入三峡大坝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三峡大坝,并征求他们对大坝建设的看法。
2. 介绍三峡大坝的建设背景和目的(15分钟)- 分享三峡大坝的历史背景和建设目的,包括水利发电、航运、防洪等方面的重要性。
- 使用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展示三峡大坝的规模和影响。
3. 探讨三峡大坝对周边环境、生态和社会的影响(20分钟)-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方面(环境、生态或社会),收集相关信息。
- 学生展示并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讨论三峡大坝对该方面的影响。
- 引导学生思考影响的正面和负面因素,并进行讨论。
4. 大型工程的利弊评价和讨论(1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大型工程的利与弊,并列举一些例子。
-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个大型工程进行评价和讨论。
- 每组展示他们的评价和讨论结果,并与其他组分享。
5. 总结和归纳(10分钟)- 整合学生的讨论结果,总结三峡大坝的建设与影响。
- 引导学生思考大型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和环保问题。
- 鼓励学生提出对未来大型工程的建议和期望。
6. 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短文,讨论他们对三峡大坝建设的看法,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 提醒学生使用课堂所学的信息和观点来支持自己的论述。
教学辅助工具:1. 多媒体投影仪、电脑和音频设备。
2. 三峡大坝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 学生分组讨论的指导问题和评价标准。
教学评估:1. 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质量。
2. 学生对大型工程利弊评价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三峡优秀公开课教案最新4篇

三峡优秀公开课教案最新4篇《三峡》教案篇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在反复诵读中增强文言语感。
2.理解文意。
3.把握文章脉络,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4.感知三峡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语,在反复诵读中增强文言语感。
2.理解文意。
3.把握文章脉络,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把握文章脉络,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唐代诗人李白有一首诗《早发白帝城》,写了三峡的风光,请同学们齐声朗诵。
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今天我们走进另一篇文章,来更细致地领略三峡的景色。
二、介绍三峡:长江三峡,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游风景之首。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画廊,全长192公里也就是常说的“三大峡”。
瞿塘峡雄踞长江三峡之首,西起白帝城,东至巫山大溪镇,全长8公里,以其雄伟壮观而著称。
瞿塘峡锁全川水的险要气势。
瞿塘峡在三峡中虽然最短,却是一幅神奇的自然画卷和文化艺术走廊。
巫峡自巫山县城东大宁河起,至巴东县官渡口止,全长46公里,有大峡之称,以幽深秀丽称奇于天下。
巫峡两岸群峰,以十二峰为奇,它们各具特色,尤以神女峰最为纤丽奇俏。
“秀峰岂止十二座,更有零星百万峰”。
西陵峡滩多流急,以“险”出名,以“奇”著称,“奇”、“险”化为西陵峡的壮美。
整个峡区都是高山、峡谷、险滩、暗礁。
峡中有峡、滩中有滩,大滩含小滩,自古三峡船夫世世代代在此与险滩激流相搏。
三、走近作者1.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朗读一下关于本文作者及代表作品的介绍。
郦道元:字善长。
范阳涿鹿人,南北朝北魏时的地理学家,散文作家。
他一生好学不倦,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对祖国河山十分热爱,对地理风物精切钻研。
他的著作很多,最有名的是《水经注》。
三峡教案模板(3篇)

第1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三峡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描写景物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课文中的自然风光描写。
2. 文章结构及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2. 感受作者对三峡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1. 课文《三峡》。
2. 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3.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三峡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三峡有什么了解?你们想了解三峡的哪些方面?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 学生自主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三、合作探究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自然风光描写。
2. 学生分享自己查找的资料,进一步了解三峡的历史文化。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中的自然风光描写和文章结构。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峡的自然风光,那你们还记得课文中哪些描写自然风光的句子吗?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深入探究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点评。
三、拓展延伸1. 教师展示三峡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欣赏三峡的美景。
2.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篇关于三峡的短文。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三峡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3. 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了培养。
第2篇教学年级:八年级教学科目:语文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作者描写三峡的写作手法;能正确朗读课文,积累相关词汇;了解三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
三峡公开课教案设计

三峡公开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三峡地区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2)让学生掌握三峡大坝的建设过程、功能及影响;(3)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2)采用小组讨论、探究学习等方法,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2)增强学生对科技创新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三峡地区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2)三峡大坝的建设过程、功能及影响;(3)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
2. 教学难点:(1)三峡大坝建设过程中的技术创新和难题解决;(2)三峡大坝对当地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影响;(3)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搜集三峡地区相关资料,制作PPT;(2)准备视频资料;(3)设计教学问题和讨论话题。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课程内容;(2)搜集有关三峡大坝的资料,了解其建设过程和影响;(3)准备发言稿,参与课堂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三峡风光宣传片,引导学生关注三峡地区;(2)提问:你们对三峡地区有哪些了解?三峡大坝有哪些特点?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三峡地区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2)学生分享自己搜集到的三峡大坝建设过程和影响的资料;(3)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三峡大坝的建设过程、功能及影响;(2)引导学生关注三峡大坝建设过程中的技术创新和难题解决;(3)分析三峡大坝对当地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3)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课文《三峡》公开课教案

课文《三峡》公开课教案课文《三峡》公开课教案(精选10篇)课文《三峡》公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节奏分明地朗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并能当堂成诵。
2、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3、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
4、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之情。
【教学重点】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展开想象,品味语言,反复朗读,当堂成诵。
【课前准备】学生:查找有关三峡资料,开阔视野。
查找作者郦道元的有关资料。
教师:查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三峡风景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熟读成诵,准确理解,品味语言,感受三峡之美。
【教学设计】一、导入语播放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这是一首歌唱长江三峡的歌,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
二、整体把握1、朗读课文,圈点勾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2、学生默读,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思考《三峡》中作者描写了三峡哪几个方面的自然景观,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同学合作交流,说说理由。
明确《三峡》中主要写了三峡的山、水两个方面的自然景观,抒发了作者对三峡之美无尽赞叹。
三、研读理解1、自由朗读课文,掌握以下加点词语的读音、含义。
⑴略无阙处:quē ,通缺。
⑵沿溯阻绝:sù 逆流而上⑶重岩叠嶂:zhàng,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⑷虽乘奔御风:bèn,这里指飞奔的马。
⑸不见曦月: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⑹素湍绿潭:tuān,急流的水。
⑺夏水襄陵:xiāng,上。
⑻绝谳多生怪柏:yǎn,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⑼飞漱其间shù,冲刷。
⑽清荣峻茂:jùn,高而陡峭。
⑾属引凄异:zhǔ,连续。
⑿沿溯阻绝:yǎn ,sù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2、细读课文,品味语言:齐读课文,划出描写山的特点和水的特点的句子。
四人小组合作交流有关句子,并在合作中翻译这些句子。
全班交流,在保持文章原貌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说三峡的山、水之美。
《三峡》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

《三峡》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峡》一文。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课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探讨及写作手法分析。
着重对课文中所涉及的地理、历史、文化背景进行解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写作手法的分析。
2.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掌握、课文朗读、主题思想探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字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长江三峡风光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齐读,教师指导朗读技巧,感受文章的韵味。
3.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讲解疑难字词,巩固学习成果。
4. 课文内容理解: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共同探讨课文内容。
6. 主题思想探讨: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提炼主题思想,进行讨论交流。
7.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课文《三峡》2. 生字词:略3. 课文内容框架: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文化背景、自然风光、主题思想4. 写作手法: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三峡风光插图。
(3)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具体说明。
答案:(1)见课本。
(2)见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较为深入,但在写作手法分析方面,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三峡地区的风土人情,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长江三峡教案

长江三峡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及其特点。
2.掌握长江三峡的旅游景观、历史文化及环境保护措施。
3.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旅游景观、历史文化及环境保护措施。
2.教学难点:长江三峡的地形地貌特点及其对旅游景观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展示长江三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个美丽的景区。
(2)提问:谁知道长江三峡在哪里?长江三峡有哪些著名的景点?2.学习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1)讲解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强调其位于长江中上游的湖北省与重庆市交界处。
(2)展示长江三峡的地形地貌图,讲解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特点。
(3)讨论:长江三峡的地形地貌对其旅游景观有什么影响?3.学习长江三峡的旅游景观(1)展示长江三峡的著名景点图片,如白帝城、神女峰、三峡大坝等。
(2)讲解各个景点的历史背景和传说故事。
(3)引导学生感受长江三峡的自然美和人文美。
4.学习长江三峡的历史文化(1)讲解长江三峡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如三国时期的刘备托孤、抗日战争时期的陪都重庆等。
(2)介绍长江三峡的诗词文化,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杜甫的《登高》等。
(3)讨论:长江三峡的历史文化对旅游景观的开发和保护有何影响?5.学习长江三峡的环境保护措施(1)讲解长江三峡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如保持水质、保护生态、防止污染等。
(2)介绍长江三峡的环境保护措施,如设立自然保护区、实施生态移民、加强旅游管理等。
(3)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环保理念,为长江三峡的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四、课后作业1.结合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长江三峡的旅游攻略。
2.搜集长江三峡的历史文化资料,进行课堂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讲解、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旅游景观、历史文化及环境保护措施。
《长江三峡》教案

《长江三峡》教案第一篇:《长江三峡》教案《长江三峡》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抓住三峡特点,描绘景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2.学习体会本文在景物的描绘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3.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增强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
二、课前预习1、‚三峡‛,西起______省______县,东至______省______县,全长______公里。
2、‚三峡‛的名称(依次)是______峡、______峡、______峡。
它们的特点(与名称对应)是______、______、______。
3.‚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是______修辞手法。
‚交响乐‛指的是______,‚飞翔‛指的是______。
4.西陵峡中最著名的三个险滩是______滩、______滩和______滩。
其中最险的是______滩。
5.秭(的读音是______)归,是______的故乡,他被流放在汨(读音是______)罗江,投江而死。
6.王昭君,名______,她诞生在______。
西汉元帝时被选入宫,后嫁给匈奴的单(的读音是______)于,杜甫在《咏怀古迹》中有一首是咏王昭君的,课文中引了两句,是‚______、______‛。
7.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8.本文所写景物是随______变化而变化的,观察角度一般都是______视和______视,观察到的景物方位一般都在______和______。
9.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1、四川、奉节,湖北、宜昌,193公里。
2.瞿塘、巫、西陵,像一道闸门(或雄奇)、像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或秀美)、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或险恶)。
3.通感、比喻,在急流中航行及舒快的感觉。
4.泄、青、崆岭,崆岭。
5.zǐ,屈原,mì。
6.嫱,香溪,chán,‚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7.由西向东的航程。
8.船行(或船的方位)、仰视、平视,前方、两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长江三峡》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教案学情分析教材处理与资源整合主要学法与教法课前准备学生为旅游管理专业,语文基础相比较其他专业较好。
可通过角色变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努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结合语文导学案诵读欣赏法问答法音频、ppt教学实施过程(含评价)【导语设计】同学们,中国的每一个汉字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可以让我们见字知意。
比如"峡"字,从字面上看,你看到了"峡"中有什么?("山"。
)往深层里想,你联想到"峡"中还有什么?("水"。
)对,词典上解释:两山夹水的地方称之为"峡"。
所以,我们如果来欣赏"峡",就不仅仅要品它的山,还要读它的水。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去欣赏中国的峡中极品---长江三峡。
(板书题目及作者)【展示目标】心中有目标,学习效率会更高。
让我们一起来明确今天的学习目标。
(展示幻灯片)了解长江三峡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文本研讨--环节一】(过渡)同学们有没有去过长江三峡?(让去过三峡的同学谈谈对三峡的了解)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文学作品中的长江三峡是怎样的。
梳理文章思路1、学生速读课文,根据文章线索,梳理文章思路。
2、文章线索作品以"江津号"的航程为顺序,以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变换为线索,双线交织结构作品。
时间:日出前━━上午(八点二十,八点五十,十点,十点半,十一点十五分)━━中午。
空间:瞿塘峡━━巫峡━━西陵峡3、分析文章思路(1)、第①段,总写游历三峡的感受。
(2)、第②段,写瞿塘峡(3)、第③--⑤段,写巫峡(4)、第⑥--⑨段,写西陵峡【文本研讨--环节二】研讨第一部分(展示幻灯片)刘白羽曾经说过:因为我平时就非常向往长江,一旦身临其境,这种感情就越发切实、强烈了。
我在船上细心观察了三天,甚至夜晚也在观察,产生了一些感触。
同学们能找出作者在三峡航行的总的感受是什么?"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通感将哪两种感觉打通了呢?"雄伟、瑰丽"是视觉,"交响乐"是听觉用我们自己的话来说,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那是一种气势磅礴、绚丽多彩、震撼人心的感觉,无怪乎,作者说"为这样一种大自然的威力所吸摄了"。
本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文章第一段总领全篇,"雄伟"、"瑰丽"概括了三峡的主要特征,"大自然的伟力"是作者对三峡的赞美,"母亲河流"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热爱的真挚感情。
从全文看,作者就是通过对三峡气象万千的瑰奇景象的描写,抒发自己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激情。
【文本研讨--环节三】研讨第二--四部分如果,同学们有机会飞到长江三峡,同学们最喜欢飞到哪一个峡呢?以文本为依据说说你的理由。
(展示幻灯片)(取四人一个小组讨论)1、我们先请喜欢飞到瞿塘峡的同学举一下手,说说为什么喜欢飞到瞿塘峡。
理由:a、声音雄浑齐读:万水奔腾,冲进峡口,便直奔巨礁而来,你可想象得到那真是雷霆万钧。
船如离舷之箭,稍差分厘,便会撞得粉碎。
现在,这巨礁早已炸掉。
不过,瞿塘峡中依然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江面形成无数漩涡。
船从漩涡中冲过,只听得一片哗啦啦的水声。
接下来,我们找一下在这段文字中,出现了哪些声音的词语?声音雄浑:万水奔腾,雷霆万钧;激流澎湃,涛如雷鸣,只听得一片哗啦啦的水声。
b、地势险峻:(1)、杜甫《夔州歌》云:"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古时歌谣说:"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滪大如猴,瞿塘不可游;滟滪大如龟,瞿塘不可回;滟滪大如象,瞿塘不可上。
"老师补充:解释"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白帝城(在夔州之东的北岸高峰顶上,公孙述割据称雄之地,三国蜀汉防东吴的要冲)地势高峻,是三峡的重镇,瞿塘峡的险恶胜过百牢关(汉中郡西县西南有百牢关,两岸绝壁相对而立)。
(2)、船如离舷之箭,稍差分厘,便会撞得粉碎。
江面形成无数漩涡。
船从漩涡中冲过,只听得一片哗啦啦的水声。
老师补充:在瞿塘峡的入口处,两岸断崖壁立,形同门户,故称夔门。
夔门把滔滔大江逼成一条细带,使它蜿蜒于深谷之中。
自古有誉道:"夔门天下雄"。
郭沫若《过瞿塘峡》一诗所云:"若言风景异,三峡此为魁"。
c、山峦色彩绚丽、浓烈,撩乱人的视线齐读:"过了八公里长的瞿塘峡??我们来到这一片明朗的金黄色朝晖之中。
""过了八公里长的瞿塘峡,乌沉沉的云雾突然隐去,峡顶上一道蓝天,浮着几小片金色浮云,一注阳光像闪电样落在左边峭壁上。
右面峰顶上一片白云像银片样发亮了,但阳光还没有降临。
这时,远远前方,层峦叠嶂之上,迷蒙云雾之中,忽然出现一团红雾。
你看,绛紫色的山峰衬托着这一团雾,真美极了,就像那深谷之中反射出红色宝石的闪光,令人仿佛进入了神话境界。
这时,你朝江流上望去,也是色彩缤纷:两面巨崖,倒影如墨;中间曲曲折折,却像有一条闪光的道路,上面荡着细碎的波光;近处山峦,则碧绿如翡翠。
时间一分钟一分钟过去,前面那团红雾更红更亮了。
船越驶越近,渐渐看清有一高峰亭亭笔立于红雾之中,渐渐看清那红雾原来是千万道强烈的阳光。
八点二十分,我们来到这一片明朗的金黄色朝晖之中。
"接下来,我们找一下在这段文字中,出现了哪些色彩的词语?乌沉沉的云雾蓝天一团红雾绛紫色的山峰红色宝石的闪光两面巨崖,倒影如墨碧绿如翡翠d、光线之美接下来,我们找一下在这段文字中,出现了哪些亮度的词语?一片金色阳光,像横着一条金色腰带几小片金色浮云一片白云像银片样发亮像有一条闪光的道路,上面荡着细碎的波光千万道强烈的阳光明朗的金黄色朝晖之中 e、境界神奇,如梦似幻你看,绛紫色的山峰衬托着这一团雾,真美极了,就像那深谷之中反射出红色宝石的闪光,令人仿佛进入了神话境界。
2、总结瞿塘峡特点瞿塘峡雄、奇篇二:省公开课一等奖《三峡》教学设计《三峡》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教学板块:朗读-品析-欣赏-背诵★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
由《三峡之歌》导入二、朗读,读出韵味。
1.听读。
听录音,或听教师泛读,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初步感受文章内容。
教师提出如下字词,请学生要注意读准字音:阙曦襄陵沿溯御素湍飞漱属引哀转2.默读,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读懂文意。
结合课后练习三,解释重点词语:重岩叠嶂(山崖和峰峦一层一层的。
)夏水襄陵(夏季,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
)乘奔御风(骑着快马,驾着疾风。
)素湍绿潭(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
)绝山献(极高的山峰。
)飞漱(急流冲荡。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3.吟读,要求读准节奏,感受文章的音韵美。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本文语句特点:本文多用四字对偶句,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
四字对偶句一般二二停顿,如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散句要根据意义来停顿,如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梳理课文1.分组分别找出描写三峡的景物及相关语句。
板书:山夏水春冬景色秋天景色2、简要说说作者是从哪两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山和水。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写水突出四季景象之不同。
3、动情朗读,学生自我体会语气、语调、语速,体会景物特点三峡山的特点是:连绵不断、高耸峻拔。
夏季江水的特点是:江水盛大、水流湍急春冬:春、冬:清澈见底,奇异峻秀摇曳多姿秋:悲寂凄凉忧伤,令人伤感4、为什么先写山?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来写呢?(结合课后题)(提示学生从"峡"字的意思"有山有水的地方"延伸理解。
)四、品读,读出意味。
1.品读课文,说描述性的话:同学们,三峡很美,那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峡的美,你看(听)。
的句式说一说吗?学生品读课文,然后发言。
如: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
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了天空,挡住了阳光。
三峡的水美,水以夏季为盛,你看,夏季水涨,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绝。
水流湍急,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才会有航船,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三峡的激流美,你看,春冬之时,白色的急流回映着清光,绿色的水潭倒映着景物的影子。
急流上波光粼粼,深潭里景物重重,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堪称秀丽隽逸。
三峡的瀑布美,你看,在极高的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让我们仿佛听到了那哗哗的水声,感觉到了随风飘洒到我们脸颊上细微的飞沫。
三峡的树美,你看,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它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投进了一股生命的活力,使人顿觉生意盎然。
三峡的猿声美,你听,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
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三峡的渔歌美,你听,渔人在唱: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歌声唱出了哀婉的猿声中旅人的悲凉心境,更加烘托出秋景的凄凉。
2.品读课文,说理解性的话:同学们,三峡很美,文章分四段为我们展现了三峡的山,三峡的水,三峡的春夏秋冬。
你能各用一个词概括出每一段所体现出的美的意境吗?学生品读、讨论、发言。
如:第一段大笔勾勒,总写雄峻壮美的山势,体现的是一种雄壮美。
第二段写夏,描写凶猛的水势,体现的是一种奔放美。
第三段写春与冬,描写秀美的山水,体现的是一种清悠美。
第四段写秋,描写凄清的秋意,体现的是一种凄婉美。
3.品读课文,说想像性的话:三峡的美哪里是文字能穷尽的!它还存在于我们的想像之中。
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展开想像,感受心中的三峡美景,说一句想像的话。
学生品读课文,展开想像。
如:三峡的云美,你看,那漂浮在十二峰上的白雾,似烟非烟,似云非云,多么婀娜多情,多么幽深秀丽。
三峡的石美,你看,被中外地质科学家誉为天然地质博物馆的长江三峡,简直就是大自然恩赐的一个五彩缤纷的石头世界。
每一枚三峡奇石都形神毕肖、色彩斑斓,每一枚三峡奇石都是一首无声的诗,一幅不朽的画。
三峡的传说美,你听,白帝城刘备托孤,巫山十二峰,神女峰的故事??美丽的传说为美丽的三峡增添了神秘色彩,让人心驰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