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关系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关系探讨
作者: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实验中学(261500 杨华)
学校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国家教委正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克服“应试教育”弊端、迎接21世纪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
体育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如何加速学校体育改革,以适应素质教育要求这一课题已经摆在我们的面前。
研究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问题分析
(一)学校体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所谓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从人的本性上得到完善,从人的根本质量上得到提高,从整体功能上得到全面发展。
它是全面发展教育,包括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思想道德的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的教育、生活技能素质的教育等五大方面。
其中身体素质的教育和心理素质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而学校体育是实现这两方面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体育运动能够使学生具有坚强的体魄,拥有健康的体质,具有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以及比较系统的卫生保健知识,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具有终身体育观和终身健康观。
因此,素质教育决不能没有学校体育,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首先,学校体育能促进大脑的发育,改善其机能,能促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智力因素的发展,为人们从事智力活动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其次,能增强学生的体质,增进健康。
能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
使学生走向社会后,不仅有一个强健的体魄,而且具有一定的身体素质,以适应现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再次,能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因为在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中,学生必须付出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克服一个又一个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困难或障碍,并且每前进一步往往都要付出极大的意志努力,而且胜利也常常取决于意志努力。
所以长期、系统的体育,能有效的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
(三)学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由于人们长期对体育的忽视,在惯性的作用下,学校体育的地位仍很薄弱,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的极大反差。
2.由于多年来受竞技体育的影响,不少地区和学校,仍偏重少数运动尖子的培训,体育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在思想上和组织上尚未完全落实。
3.体育教师的思想与业务素质,现代教育观与教学理论水平等方面,仍不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学校体育中加强素质教育的对策
结合学校体育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在学校体育中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应采取以下对策:(一)提高认识
首先要提高对素质教育内涵及其重大、深远意义的认识,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意识和紧迫感,在舆论导向、体育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体育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场地设施建设、科学管理、评估等方面为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其次,提高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充分发挥体育教育的特殊功能。
(二)转变观念、更新体育教学指导思想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转变观念。
总的是要牢固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育人观念,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观念。
具体来讲,还要从目的观、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等方面做好观念转变工作,即从为升学服务、为比赛服务的目的观,转变为提高全体学生素质服务的目的观,从只有升学的人才能成才、考上大学的人才是人才、运动尖子才是人才的人才观,转变为指导全体学生各自成才的人才观;从以考分、升学率、运动成绩、名次为评价标准的质量观,转变为以学生基本素质发展水平为标准的质量观;从重尖子轻能力、重灌输轻启发、重讲授轻自学的教学观,转变为面向全体、打好基础、发展能力、生动活泼、主动的教学观。
(三)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要敢于创新教学,克服教学模式化,从课堂上的讲解、示范、练习方法等主要教学步骤入手,不断改革教法,尽量让学生感到课课有新、堂堂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很浓厚。
在广泛研究体育教学中教师教法的同时,还要着重研究学生的学法,注意培养学生自学,自练和自控、自评的能力,在不断完善和改进传统体育教学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同时,再把各种新的教学方法运用于体育教学中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使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三、结语
促进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要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和导向,抵制“应试教育”和片面强调竞技体育的消极影响。
推进学校体育的改革,建立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学校体育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祖国的建设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