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瓷器从宋代到清代的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设计简史论文

景德镇瓷器从宋代到清代的发展

【摘要】: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素有“瓷器之国”之称。景德镇是我国陶瓷主要产地之一,制瓷历史悠久,文明中外,享有瓷都之誉。这里千年窑火不断,其瓷器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名入磐”的独特风格传闻海内外,本文将从经济的角度,以宋元明清作为分期来阐述景德镇瓷器从宋至清的发展变化。

【关键字】:景德镇瓷器经济发展史

一.宋代景德镇瓷器发展

北宋时期是中原经济大发展时期,宋朝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置瓷业,均有重大发展。航海业,造船业成绩突出,海外贸易发达,和南太平洋、中东、非洲、欧洲等地区50多个国家通商。北宋时期有河北曲阳定窑、河南汝州汝窑、禹县钧窑、开封官窑、浙江龙泉哥窑、江西景德镇窑,福建建阳建窑等七大名瓷窑,和分布在各地的许多大小瓷窑。所产宋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出口货物包括瓷器、糖、纺织品、茶叶等,宋朝造船技术几乎是当时世界之冠。宋朝商业繁盛,通行的货币有铜钱、白银。由于商品入口,宋朝大量铜钱、白银外流,造成通货短缺。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民办纸币“交子”,宗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改为官办“会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官方纸币。所有的这一切都为瓷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宋的统治者对瓷器的工艺非常重视,建立一系列制作水平高超、工艺精良的官窑,在明间,也有民窑,官窑是政府控制专供皇家用品的窑场,规模巨大,技术精助,而多数民窑

则以烧造民用瓷为土,其中技艺精绝者也被政府指定烧造贡物。由于手工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宋代陶瓷在技术上和艺术上都有很高成就,成为宋代工艺美术品中最为突出的一种。元代时江西景德镇己发展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所烧制的青花及釉里红釉,开创了彩绘瓷的新局面。民间的制作工艺总体上没有官窑制作水准高,但是个别的民窑制作的瓷器具有自己的特色。磁州窑和吉州窑是宋代南北两座民窑。磁州窑在河北磁县观台镇和彭城地区,宋属磁州故得名,以烧造白地黑花和黑釉剔花而著名,黑白对比,效果显著,朴素单纯,有浓厚的民间特色。吉州窑在江西吉安,树叶纹和剪纸装饰独具特色,另有白地画黑花釉和玳瑁釉等多种装饰下艺。

公元十一世纪末到十二世纪初,由于战事频起,北方诸名窑相继陷落宋室南迁之后,政治、经济重心南移,制瓷技艺更向景德镇集中,在瓷业生产上集南北名窑之大成,工艺水平有突破性进展,生产规模也越来越大,从而使景德镇制瓷业进入大发展时期,成为’业陶都会”。据蒋祈所著的《陶记》称,当时的景德镇有窑300余座,形成全镇“村村窑埏,处处窑火”,的胜景。祖籍今乐平市的南宋文学家洪迈,在他的《斋隋笔》中就有”浮梁巧烧瓷,颜色比“琼玖”

的记载。当时景德镇所产的青白瓷洁白细腻,体薄透光,青中有白,白中显光,所以有”琼玖”、”饶玉”的美称。在品种方而,有日用瓷、化装用具、弈具、博具和瓷雕等等,而且造型精巧,刻印花纹生动清晰,质量很高。

二.元代瓷器的发展

元代在我国历史上只存在了九十多年。由于当时蒙古族落后的生产方式,给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一度带来了逆转。元政府对于具有一定技能的工匠是比较重视的,官匠除其他一切差科,其地位可以世袭,这在客观上对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元帝国的建立,结束了宋、金、西夏三分对峙的分裂局面,国内市场的统一,有利于商品经济的繁荣,这就刺激了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元政府特别重视对外贸易,元在未建国前,早就与西域、阿拉伯国家有贸易往来。统一全国后,即设立泉州等处市舶司。元一代,官营和民营的海外贸易都十分发达。外贸商品需要量的增加,必然会促使各类手工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游记》中说“元朝瓷器运销到全世界”,可见其外销之广。据元代汪大渊所著《岛夷志略》一书中记载,我国瓷器外销地,包括印度支那、印尼诸岛、马来西亚半岛、巴基斯但、菲律宾群岛和阿拉伯半岛的麦加、波斯沿岸的甘埋里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元代的瓷器生产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元以前,瓷器装饰比较单调,以刻花,划花,印花为主,釉色装饰贫乏,因此青花瓷的烧制成功,开创了白瓷彩绘新时代,成为中国制瓷史上的一个划时代事件。它一出现,便以旺盛的生命力迅速发展,使景瓷生产出现空前繁荣局面。从各博物馆现存的元代景德镇青花瓷看,制瓷工艺相当成熟,质量已达很高水平。

与青花同时,元代的景德镇瓷工还发明了釉里红瓷,这也是一个重大的创新项目。釉里红瓷在高温还原焰中烧成,纹饰在釉下呈现红色,烧制难度较大。此外,元代景瓷生产的另一创新是在工艺方面瓷土配方的改革。过去,瓷土原料配方单一,可塑性低,变形率高。元时,在景德镇东北部高岑村的山上发现了新瓷土,将这种瓷土与过去的瓷土配合,变一元配方为二兀纪方之后,由于增加了瓷胎中氧化铝的含量,提高了瓷器的烧成温度,降低了瓷器烧成中的变型率,使瓷器质量有显著提高,并且为制造大型器创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由于土出高岑,世界上就把这种瓷土统称作“高岑土”。高岑村也就成了”高岑土”的命名地。

三.明代景德镇瓷器的发展

在原带的基础上,明代景德镇瓷业有了更快的发展。明朝的经济有了很大的恢复,经济的发展刺激了瓷器的制作,山于明初统治者实行“安养生息”原因,明太祖恢复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手工业兴旺:纺织业、制瓷业得到长足发展,商品经济活跃,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投入市场,全伞国出现了3 0多座较大城市,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并且出现手工工场,加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的产生。这时的景德镇已成为全国制瓷业的中心,所产瓷器不仅数量大,质量好,而且品种多,销路也很广。明时的科学家宋应星在他著名的《天工开物》上就写道:合并数郡,小敌江西饶郡产·一若夫中华四裔驰名,猎取者皆饶郡浮梁景德镇之产也。”另一明代的官员工世憋,在他的《二酉委谭》中也说:”在另一段记述巾则显得史加形象和幽默。他说,景德镇”为天下窑器所聚口共民繁富,甲于一省二余尝分守督运至其地,火光烛天,夜令人不能寝,戏日之口:四时雷电镇。从这些记述中,可以明确认识到明代景德镇瓷业生产之辉煌。

山于明末的战乱,清朝初期景德镇瓷业生产曾一度受到影响,处于停滞状态。可是到了康熙19年(公元1680年)以后,不仅恢复过来,而且在明代的基础上飞快发展。经过当时

广大瓷工和艺人们的不懈努力,景瓷生产突飞猛进,以其取得的光辉成就,形成了康熙,雍

正、乾隆三朝瓷业生产的鼎盛时期,跃上了历史的巅峰。瓷器“胃质之精,造型之多,彩釉之丰富,无不登峰造极”产品畅销国内外。清初的沈怀清说:“昌南镇陶器行于九域,施及外洋,事陶之人动以数万计”。当时有一个叫“殷弘诸”的法国传教十,他在康熙51年(公元1712年)9月1日在饶洲发出的一封信中说:”昔日景德镇只有三百座窑,而现在窑数已达到三千座。一到了夜晚,它好象是被火焰包着的一座巨城,也象一座有许多烟肉的大火炉”。

四.清代景德镇的瓷器发展

在清代,皇室成员对瓷器的热爱接近于疯狂,尤其是刘一汉文化致密的乾隆皇帝,规定了瓷器的制作水平和工艺,乾隆的审美标准左右了瓷器的制作,乾隆甚至在宫廷里而设置瓷器的制作作坊,以满足自己对瓷器的热爱。在清代,景德镇瓷器,不仅明代的工艺和品种应有尽有,而且还有许多发明创造。青花瓷的色彩呈宝石蓝,比明代的更鲜艳纯净,别具风格;釉上五彩因发明釉上蓝彩和墨彩,比明代的更丰富多彩。纹样清新,着色鲜明;斗彩的品种也比明代的多。雍正时期的青釉烧制达到历史最成熟阶段。更为可贵的是创制成功了很多名贵的新品种。如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创制了以“玻璃白”为填料,使画而色彩柔和、富有立体感的粉彩;引进国外彩料,专作宫廷御器的彩;直接用黄金装饰瓷器的金彩;在单色釉巾添加其他不同成份,使之在高温烧炼巾流淌变幻,形成流光溢彩,色彩奇幻,斑烂绚丽的“窑变”花釉等等。其他如釉下二彩、墨彩、乌金釉、天蓝釉、珊瑚红、松绿釉、胭脂红等等也都应运而生二此外,康熙期间,还恢复生产了明代中期以来几乎失传的铜红釉,其巾尤以郎窑红、缸豆红最为显著。

【参考文献】: [1]曹建文,《景德镇青花瓷器艺术发展史研究》,山东美术出版社

[2]读书时代,《器型、纹饰与晚明社会生活以景德镇瓷器为中心

的考察》,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3]吕成龙,《明清官窑瓷器》,中央编译出版社

[4]白明,《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江西美术出版社

[5]蒋祈,《陶记》

[6]洪迈,《斋隋笔》

[7]马可波罗,《马可波罗游记》

[8]宋应星,《天工开物》

[9]王世恐,《二酉委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