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与磨损原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摩擦与磨损原理

(复习资料)

摩擦学定义:摩擦学是研究作相对运动的相互作用表面及其有关的理论和实践的一门科学技术。

摩擦学又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边缘学科,其涉及的主要学科为物理学、化学、机械工程、断裂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等等。摩擦学涉及领域广泛,主要的研究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摩擦;2、磨损;3、流体润滑理论;4、边界润滑;5、润滑剂与润滑技术;

6、摩擦学测试技术。

摩擦学设计的任务就是利用摩擦学的现有知识,对一个特定对象通过合理的设计方法使其获得良好的摩擦学性能。

摩擦学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摩擦学的几个主要特性:(1)、摩擦学的系统性;(2)、摩擦学的时空性;(3)、摩擦学的多学科性。

固体表面的微观几何形状统称为表面形貌。真实表面形貌,它由表面形状误差、波纹度和表面粗糙度组成。

1、表面形状误差:在制造机器零件的过程中,机床-工件-刀具系统的误差及弹性变形,导

致表面形状误差,数值由最大偏差表示,一般用平面度、圆度和圆柱度等误差来表示。

2、波纹度是制造机器零件过程中,机床—工件-刀具系统的振动和机床传动件的缺陷周期

性重复在机器零件已加工表面上的结果。

3、波纹度是制造机器零件过程中,机床—工件-刀具系统的振动和机床传动件的缺陷周期

性重复在机器零件已加工表面上的结果。

表面形貌参数:微观不平度也称为微观不平度十点平均高度,是在取样长度L内,5个最大的轮廓峰高的平均值与5个最大的轮廓谷深的平均值之和称为R z。

在取样长度内,被测轮廓线上各点到中线距离的绝对值总和的算术平均值,称为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 a。

表面的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物理吸附是非常快的可逆过程,吸附分子保持自己的特性,并可脱吸。化学吸附比物理吸附具有更大的活化能,吸附过程是不可逆的,化学吸附膜比物理吸附稳定。

金属表面层是由若干层次组成的表面层:外表面层有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作用生长的吸附层及因氧化形成的氧化膜层。塑性变形层称内层。

真实物体的表面不是理想光滑的表面,当两个表面相接触时,只是在表面的个别地方接触,这些离散的接触面积的总和构成实际接触面积。

名义接触面积:又称表面接触面积或几何接触面积,它是两接触物体的宏观界面的边界所确定的面积。真实接触面积:两接触物体通过各微凸体直接传递界面相互作用力,发生变形而产生的微接触面积之和,不到名义接触面积的0.01~0.1%。

赫兹接触理论:赫兹早在1881年就提出了著名的弹性接触理论,其假设条件为:认为材料是均匀的,各向同性的、完全弹性的;接触表面的摩擦力可忽略不计,表面是理想的光滑表面,在上述假设下,基本公式才能成立。

摩擦理论:当两个互相接触的固体,在外力作用下作相对的切向运动、或具有相对切向运动趋势时,在两固体接触表面之间就会产生一种运动阻力,这种阻力称为摩擦力。这种现象称为摩擦现象。

a,按摩擦副的运动状态分类:

(1)静摩擦:两个物体在作宏观运动前的微观滑移,其接触表面之间的摩擦称为静摩擦。(2)动摩擦:两个物体作相对运动时,其接触表面之间的摩擦称为动摩擦。一般情况下,动摩擦系数小于最大静摩擦系数。

b ,按摩擦副的运动形式分类:

(1)滑动摩擦:两个相互接触的表面作相对滑动时摩擦,称为滑动摩擦。

(2)滚动摩擦:物体在力矩的作用下,沿接触表面滚动时的摩擦,称为滚动摩擦。例如各种车辆的车轮在地面的滚动等。

c ,按摩擦副表面的润滑状况分类:

(1)干摩擦:常指名义上无润滑的摩擦。

(2)流体摩擦:被具有体积特性的流体层隔开的两固体相对运动的摩擦。摩擦发生在流体内部分子之间,摩擦力的大小与摩擦副表面状态无关,而只与流体内部的分子运动阻力有关,即与流体粘性有关。

(3)边界摩擦:两固体接触表面间被存在一层极薄的润滑膜隔开,其摩擦和磨损不取决于润滑剂的粘度,而是取决于两固体表面的特征和润滑剂的特性。

经典摩擦定律:

第一定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之间的法向载荷成正比。

第二定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各义接触面积无关。

第三定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滑动速度无关。

粘着摩擦理论:当两表面相接触时,在载荷作用下,主要在微凸体的顶端接触,接触点的单位压力很大,使其产生塑性变形,表面变形点将牢固的粘着,使两表面形成一体,即称为粘着或冷焊。当一表面相对另一表面滑动时,则剪断这些连接粘着点的力就是摩擦力。

一般来说,对于理想的弹-塑性材料,摩擦力主要就是剪断金属粘结点所需的剪切力。设粘结点部分的剪切强度为τb ,则摩擦力为:

b sy b r N

A F τστ⋅=⋅=

因而 sy

b o F N f τ== (6-30) 式中A r ——实际接触面积; sy σ——压缩屈服极限。

滚动摩擦可以分为三种基本形式:(1)自由滚动:滚动元件沿着平面无约束地作直线滚动,这是最简单的滚动形式,或称纯滚动。(2)受制滚动:滚动元件受制动或驱动力矩的作用,因而在接触区同时有法向压力和表面切向力的作用。(3)槽内滚动:两个相互滚动的表面,由于几何形状造成接触区内各点的切向速度不等因而伴随滑动的滚动。

滚动摩擦阻力的起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微观滑移;2、弹性滞后:滚动元件滚过滚道时,滚道要产生弹性变形,这需要消耗一定能量,当接触消除时,大部分变形能又得到释放。由于松驰效应,释放的能要比原先的变形能小,这个能量差即被认为是滚动摩擦的损耗;3、塑性变形;4、粘附效应。

磨损理论:磨损是伴随摩擦而产生的必然结果,它是相互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表层材料不断发生损耗的过程。磨损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跑合阶段”;(2)、“稳

定”磨损阶段;(3)、“急剧”磨损阶段。

一般磨损的分类要考虑三方面的作用影响:

(1)表面的作用。如机械运动的形式、是滑动还是滚动、表面分子作用形式等。

(2)表层的变化。物理性能的变化,如硬度等;化学性能的变化,如化学膜的作用变化;表层的结构变化,是变形还是无变形等,以及组织成份的变化,如钢的表层含碳量等。

(3)破坏的形式。主要是磨屑形式和表面磨损形状。

1、粘着磨损:当摩擦副接触时,由于表面不平,发生的是点接触。在相对滑动和一定载荷作用下,在接触点发生塑性变形或剪切,使其表面膜破裂,摩擦表面温度升高,严重时表层金属会软化或熔化,此时,接触点产生粘着。然后出现粘着——剪断——再粘着——再剪断的循环过程,这就形成粘着破坏(或粘着磨损)。

2、磨粒磨损:对于粗糙硬表面把软的工作表面划伤,或者两接触面受外界硬粒划伤工作表面,都属于磨粒磨损。磨粒磨损主要是磨粒对金属表面进行切削的过程。

3、表面疲劳磨损:表面疲劳磨损是指摩擦时表面有周期性的载荷作用,使接触区产生很大的变形和应力,并形成裂纹而破坏的现象。疲劳磨损最普遍形式是出现在滚动接触的表面上。

4、腐蚀磨损:腐蚀磨损是材料在摩擦时与周围介质发生化学或电化学相互作用的磨损,它是一种需要考虑环境介质影响的磨损过程。腐蚀磨损时材料的摩擦表面破坏是同时发生了两个过程,即腐蚀和机械磨损。

5、微动磨损:微动是发生于接触表面上极小振幅的运动。微动磨损是微动状态下材料接触表面的破坏过程。1992年,Zhou通过了大量试验证明每对摩擦副同时存在的材料的二类微动图:a, 运行工况微动图;b, 材料响应微动图。

影响磨损的因素:1、摩擦副材质的影响;2、环境介质的影响;3、外界机械作用的影响;4、温度的影响;5、接触表面状态的影响。

材料的耐磨性:材料的耐磨性是指在一定摩擦条件下某种材料抵抗磨损的能力。由于材料的磨损性能不是材料的固有特性,而是与磨损过程相关因素(如载荷、温度、速度等)、材料特性等因素有关的系统特性。

表面处理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各种物理、化学或机械工艺过程改变基材表面状态、化学成份、组织结构或形成表面覆层,优化材料表面,达到提高表面耐磨性。表面工艺方法主要有下列几类:

a,电化学方法:利用电极反应,在基体上形成镀覆层,如电镀、化学转化等。

b,化学方法:利用化学物质的相互作用,在基体表面形成镀覆层,如化学镀、化学转化等。

c,热加工法:利用高温条件下材料熔融或热扩散,在基体表面形成镀、渗层,如热浸,表面合金化等。

d,高真空法:利用材料在高真空下气化或受激离子化而形成表面镀覆层,如真空蒸发镀、溅射镀、离子镀等。

e,其他物理方法:如机械镀、涂装、激光表面加工等。

润滑材料:润滑油是用石油经减压蒸馏所得的馏份油或残渣油,根据需要经过脱腊、脱沥青,加氢,酸碱处理等精制过程,得到半成品,再经过调和,加入适量的添加剂而成。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