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来文字学通论性著作关于汉字结构研究的综述_沙宗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年来文字学通论性著作关于汉字结构研究的综述

沙宗元

(安徽大学中文系,安徽合肥 230039)

摘 要:汉字结构研究历来是文字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在近百年来出版的林林总总的文字学通论性著作中,学者们对汉字的结构问题,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探讨。通过对这些文字学著作的研究,我们可以把百年来汉字结构理论的研究划分为三种类型:传统六书说、传统基础上的革新说和打破传统的创新说。

关键词:文字学;文字学史;文字学通论性著作;汉字结构

中图分类号:H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019(2004)02-0126-04

汉字结构的研究在文字学理论中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而又处于核心地位的重要课题。作为汉字结构的经典理论 六书理论,自汉代以来,一直为历代文字学者所秉承,人们大多不过在六书框架内,做一些解释补充之类的工作。上个世纪30年代开始,随着古文字学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得以认识到更多的比小篆更早的早期汉字的结构形态,有学者开始对六书理论提出质疑,并且开始重新探索汉字结构的新理论。近年来,一些学者对百年来的汉字结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评价,但总的来说,仍不够细致和全面。我们认为,百年来文字学著作中对汉字结构理论的研究应当划分为三种类型:即传统六书说、传统基础上的革新说和打破传统的创新说。据我们的初步统计,在百年来较为重要的约70部著作中,属 传统六书说 类型的约有51部,约占73%;属 传统基础上的革新说 类型的约10部,占14%;属 打破传统的创新说 类型的约9部,占13%。

一、传统六书说

在百年来的文字学著作中,属 传统六书说 的在数量上占有绝对的优势。这一类型在探讨汉字结构问题时,完全或基本遵循传统上所沿袭的六书理论,解释六书的缘起、定义,阐发六书的次第及相互

间的区别与联系,多数著作还详细地对各书进行了分类。

这些著作实际上由三部分组成:建国前出版的,台湾地区出版的,以及建国后出版的。建国前出版的这类作品,主要有何仲英 新著中国文字学大纲 、顾实 中国文字学 、马宗霍 文字学发凡 、刘大白 文字学概论 、贺凯 中国文字学概要 、周兆沅 文字形义学 、杨树达 中国文字学概要 、胡朴安 文字学ABC 、蒋善国 中国文字之原始及其构造 等等。其中,顾实 中国文字学 归六书为两端,指事、假借、形声为 事 ,象形、会意、转注为 类 ,然后对各书条分缕析,如会意分正、变两例,正例分两大类8小类

22种,变例分3大类6小类,各举例字阐述。[1]

杨树

达 中国文字学概要 文字形义学 先述六书的缘起、体用、差别、次第和名义,然后分章对各书进行细致的分类,如对象形就分出独体、复体、合体、省体、变体、状事和加旁等7个小类,并且举例字分别加以说

明。[2]这些作品中,虽然各家对六书的一些说法不尽

相同,但 实在并不是一一互相矛盾,因为其中说法不同有时是立场或目的不一样。最大的分别有溯源与分支的两种立场,溯源的追寻六书所根据的原则,求于 六书 以前者,分支的寻求汉字分类的办法,求于 六书 以后者。 [3](P106)

收稿日期:2002-12-16

作者简介:沙宗元(1966-),男,回族,安徽肥西人,安徽大学中文系博士生.

126

2004年3月第28卷第2期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Anhui U niv 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M arch 2004Vol.28N o.2

台湾地区出版的这类作品主要有潘重规 中国文字学 、谢云飞 中国文字学通论 、卫聚贤 文字学 、林尹 文字学概说 、林庆勋等 文字学 、刘国祥 中国文字学 、许锬辉 文字学简编 基础篇 、许逸之 中国文字结构说汇 、王初庆 中国文字结构析论 等等。这些著作与前一类很相似,都注重探讨 六书 的名称、次第、界说、肇始与消长,并着力在六书之下细致地分析出小类,举例加以阐述。比如刘国祥 中国文字学 在 六书总论 之后,详细地对各书进行了分类,如将 会意 分为 单纯 和 复合 两种情况, 单纯 又分 会合二字 、 会合三字 、 会合四字 三者, 复合 分为 会意兼事 、 会意兼形 、 会意见声 三者。[4]谢云飞 中国文字学通论 在阐述了六书名称、次第之后,也详细地对各书进行了分析,比如论 转注 ,分出了转相训、互训、文异训同、训异义同、声同义同、韵同义同、音同义同、部同义同等8种不同情况,加以说明。[5]

建国后大陆出版的这类著作主要有:顾正 文字学 、张耿光 汉字通论 、郑廷植 汉字学通论 、刘志成 汉字学 、王辉 汉字的起源及其演变 、郑慧生 中国文字的发展 、李大遂 简明实用汉字学 、姜宝昌 文字学教程 、杨五铭 文字学 、邓志瑗 中国文字学简说 、许长安 汉语文字学 、李诗锷、张作富 汉字的演变和构造 等等。这些著作在介绍传统六书理论的同时,也注意或多或少地融入一些汉字结构的新理论和新观点,使得传统汉字结构理论 六书说,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丰富和拓展。李大遂 简明实用汉字学 在分别阐述了六书之后,又分专章探讨了汉字的结构单位,分别介绍了独体、合体、笔画、偏旁、整字等概念,讨论了汉字结构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笔画之间的关系和偏旁之间的关系。[6]郑廷植 汉字学通论 在探讨汉字的形体构造时,专门介绍了构成汉字的形符、义符与意符、声符(音符)等结构因素。[7]

二、传统基础上的革新说

这部分的代表性作品主要有:詹鄞鑫 汉字说略 、蒋善国 汉字的组成和性质 、高元白 汉字的起源发展与改革 、孙钧锡 汉字通论 、林志强 汉字的阐释 、陈曦 汉字演化说略 、石玉成 汉字学初探 、高亨 文字形义学概论 、经本植 古汉语文字学知识 、蒋善国 汉字学 等等。这些著作基本上都是在解放后问世的,在探讨汉字结构问题时,注意吸收了传统六书理论中的合理的成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取舍和革新,有的还增加了新的内容,从而形成了新的汉字结构理论。

按照内容,可以将这些著作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传统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者为汉字结构基本类型,而把传统所说 四体二用 中的 二用 转注、假借排除在结构类型之外,因此,这类可以称为 四书说 。如上举 汉字学 、 古汉语文字学知识 、 文字形义学概论 、 汉字学初探 等皆是;另一类是对传统六书进行适当的改造或增减而形成的。如上举 汉字演化说略 、 汉字通论 、 汉字说略 、 汉字的组成和性质 等等皆是。在前一类中,经本植 古汉语文字学知识 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列为汉字结构类型,而将转注和假借列入 古书中的用字 一章加以探讨。[8]高亨 文字形义学概论 论述 字形之构造 时,明确认为: 字形之构造,其方法有四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所谓六书之四体也。 [9]蒋善国 汉字学 对传统六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指出:1.六书是造字、用字条例;2.六书说是汉人归纳的条例,非古人所以造字、用字;3.六书是根据古文小篆归纳的,只限于篆文材料,不适宜用到隶楷上;4.转注字是数字同义,假借字是数字同音和一字数义,是用字方法,不可与前四者相混。作者还分章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进行了论述,探讨了四书的性质、类别等问题。[10]

在后一类中,陈曦 汉字演化说略 提出了汉字结构的 五书说 ,认为构成汉字的符号主要是象形符号和表音符号,汉字构成的类型主要有五类:象形、假借(借音)、形声、指事(指示)、会意。[11]詹鄞鑫 汉字说略 将六书中的转注、假借排除在结构类型之外,另外增加了 象事 和 变体 ,从而形成了包括象形、指示、象事、会意、形声、变体等六者的新 六书 论,其中,新提出的 变体 包括了 取形变体 、 取义变体 和 取音变体 三种情况。[12]

三、突破传统的创新说

突破传统的创新说,不囿于六书的框框,敢于突破传统理论的束缚,试图建立一个全新的汉字结构理论体系。其代表性著作主要有:戴君仁 中国文字构造论 、张世禄 中国文字学概要 、唐兰 中国文字学 、张玉金、夏中华 汉字学概论 、陈涛 文字学浅谈 、陈燕 汉字学概说 、王宁、邹晓丽 汉字 、裘锡圭 文字学概要 等等。上举著作中,除了前三部为

1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