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循环检测基础知识手册教程文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循环检测基础知识

手册

微循环检测基础知识手册

第一章微循环的基本概念

一、定义:

微循环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机体与周围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

递活动。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膜直接进行传递活动,肢节动物是通过组织间隙中的血淋巴进行

传递,但进化至哺乳动物阶段(如人),只有肺和胃肠分别通过气管和食管和外界环境进行物

质、能量、信息的传递,其他组织器官的位置、功能、代谢已经定型,构成器官的组织、细

胞、不能直接和外界环境沟通,只有通过组织液、血液、淋巴液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传

递。

微循环就是直接参与组织、细胞的物质、能量、信息传递的血液、淋巴液和组织液的

流动。通过微循环显微镜可以直接观测到细动脉、毛细血管、细静脉内的血液流动,而不做特

殊处理是看不清淋巴液和组织液的流动的,因此,临床上通常认为微循环就是指毛细血管内的

血液微循环。

直接参与组织、细胞的物质、信息、能量传递的血液、淋巴液、组织液的流动,称为

微循环(田牛教授于1993)。

二、微循环的组成

血管系统是连续管道,小动脉进一步分枝成直径为15微米左右的细动脉,细动脉再分枝成直径为5-8微米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汇集注入细静脉(8-30微米),细静脉汇合成小静脉。微血管包括细动脉、毛细血管、细静脉等直接参与组织细胞物质交换的血管部分。

从血管壁的结构看,小动脉管壁厚,有内弹力板、一至数层平滑肌细胞;小静脉管腔大、管壁较厚、内压低。现有材料都证明,不能通过小动脉、小静脉壁进行物质交换。毛细血管壁的基本结构是内皮细胞、基底膜、外周细胞组成。细静脉管腔增大,外周细胞向平滑肌转化。细动脉管壁稍厚有一层平滑肌细胞。毛细血管、细静脉以及细动脉的管壁结构适合于物质通过。

大量医学实验工作证明,毛细血管、细静脉、细动脉及毛细淋巴管是血液、淋巴液和细胞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微血管是血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微血管是直接参与组织细胞与循环血液之间物质交换的血管部分。毛细血管是微血管中最细小的部分,位于细动脉和细静脉之间,管径一般在5-9微米,红细胞需要通过变形才能通过管径小于红细胞直径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是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最重要部位。

三、微循环的特点

微循环和一般循环相比,具有以下五个显著的特点:

1、微循环在属性上既是循环系统的最末梢的部分,又是脏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微血管、毛细淋巴管都是循环系统的最末梢部分,属于循环系统。很多脏器的实质细胞、组织都和细动脉、毛细血管、细静脉以及毛细淋巴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以微血管为重要支架的立体结构,所以它们又是脏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2、微循环在形态上既具有脉管的共性,又有脏器的特性。

微血管、毛细淋巴管在形态上呈空腔管状,便于血液、淋巴液的流动。但微血管的形态和结构在各脏器都各有特点,如小肠绒毛、肺泡、肝、骨髓微血管的排列,形态和结构都不完全相同。甚至同一脏器不同部位,如淋巴结、脏器其小体髓质部位的微血管形态各具特点。

3、微循环在功能上既是循环的通路,又是物质交换的场所。

微血管是循环的通路,全身的循环血液,除部分流经动、静脉短路枝外,几乎全部流经微血管,以灌注组织、细胞。组织液存在于组织、细胞之间隙,流动于微血管、细胞、毛细

淋巴管之间,毛细淋巴管是细胞、组织的重要输出通道之一。因此微循环是细胞、组织与血

液、淋巴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4、循环在调节上既受全身性神经、体液的调节,又主要受局部的调节。

5、微循环既具有血管、淋巴管、组织间隙等代谢的共同性质,又表现出其所在脏器实质细胞

代谢的一些特征。

四、研究微循环的意义

著名的生物学家贝时璋教授提出:什么是生命活动?根据生物物理学的观点,无非是

自然界三个量综合运动的表现,既物质、能量和信息在生命系统中无时无刻地在变化,这三个

量有组织、有秩序的活动是生命的基础。

人体是一个复杂而又奇妙的肌体,人体的五脏六腑各种器官都是“血肉相连”。任何

一个器官,任何一个部位都遍布着许许多多的毛细血管,这些毛细血管最细的仅2微米,最粗的也不过100微米,据估算,人体内大概有100亿根毛细血管,表面积可达500-700平方米,约为一个足球场。身体内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功能细胞距离毛细血管的距离超出20-30微米。它们的血管壁均很薄,大约是一张纸的百分之一厚度。把这种细动脉、细静脉之间毛细血管连接

起来,其总长度可绕地球直径的一周半,有九百万公里,这样血液从心脏输出后要经过漫长的

路途才能达到组织细胞,因此仅靠心脏的收缩能力是不可能将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很远的组织细

胞中去的,那么血液从心脏输出后靠什么力量才能输送到那么遥远的场所呢?那就是靠微血管

自身的自律性活动才能将血液灌注进细胞;同时因为微血管的自律运动与心跳并不同步,它有

自己的规律,这样微血管起到了第二次调节供血的作用,变成了“第二心脏”。因此微循环也

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实际上它的功能远远超过了“第二心脏”。因为微循环是直接参

与组织细胞新陈代谢和物质交换的,它直接给细胞供血、供氧、供给能量及有关营养物质,同

时还把对代谢产生的对人体有害的废物如肌酸、乳酸、二氧化碳等带出。

微循环又具有自我调节的重用作用。调节分为稳定调节和应变调节,稳定调节是为了

保证全身或主要器官的循环血量和血流量的相对恒定,并维持血压的相对稳定。应变性调节是

为了适应组织器官的需要,来调节血液的灌流量。调节是为了维持全身循环的稳定,适应全身

或重要器官临时变化的需要。为了保证生命活动,必需维持全身循环的稳定和保证全身或重要

器官临时变动所需要,只有及时适当地改变心血管系统的一般循环功能并相应地改变全身及部

分器官的微循环状态才能满足上述需要。微循环调节的意义就在于维持全身循环的稳定,保证

临时循环变动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维持局部组织、细胞物质交换的稳定,保证代谢临时变化的

需要,这些调节的根本意义在于维持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

所以微循环就是人体新陈代谢的场所,是人体的内环境,是生命的最基本的保证,人

体的任何器官,任何部位(其中包括心脏在内)都必须要有一个正常的健康的微循环,否则就

会出现相应器官的病变。

正常情况下,微循环血流量与人体组织、器官代谢水平相适应,使人体内部各器官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