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流程
危重症患者的肠外营养(PN)支持治疗
![危重症患者的肠外营养(PN)支持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b93e613d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23.png)
肠外营养(PN)的应用时机
• 对于营养风险较高的患者(NRS 2002≥5分,NUTRIC≥6 分),若48~72 h内EN无法满足机体需要的能量及蛋白质 的 60% 时,建议给予SPN。
• 对于胃肠功能严重障碍且不能使用 EN 的重度营养不良患者, 建议尽早启动 PN。
• PN 相关感染性并发症多由于静脉导管、肠源性和配置过程 污染,规范选择导管途径和标准化维护、尽可能恢复肠内喂 养是预防感染的重要举措。
•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预防导管相关感染无益。 • 较长时间PN治疗易发生PNALD,尽早启动肠内喂养、优化
PN 处方、控制感染及合理使用保肝药物是防治的重要方法 。
• 为减少肝功能损害的发生,应避免长时间过高热量及过量葡 萄糖的摄入,适当调整 PN 处方,如使用中/长链或结构脂 肪乳剂或鱼油脂肪乳剂。
• 在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保持经口进食或经胃肠道支持喂养 ,补充熊去氧胆酸等利胆药物以减少胆汁淤积均可减少肝功 能损害的发生。
肠外营养(PN)的停止时机
• 持续肠外营养时间越长,发生导管相关感染和肠外营养相关 肝病的风险就越大。
肠外营养(PN)的输注途径
• 中心静脉导管尖端应放置在右心房与上腔静脉交界处的水平 ,右侧入路优先于左侧入路,以降低血栓形成风险。
• 单腔静脉导管可降低导管阻塞或感染的发生率。 •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穿刺风险较低,
感染性并发症较少,是较长时间 PN 输注的主要途径。
肠外营养(PN)相关感染性并发症
肠外营养(PN)的配制方法
• 与单瓶输注相比,“全合一”PN可减少代谢性并发症的发生 ,降低相关感染风险,更符合机体生理代谢过程,是PN建 议的应用模式。
肠外营养治疗规范
![肠外营养治疗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1eaf6c5b4daa58da1114ab1.png)
肠外营养治疗规范宇文皓月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是经静脉途径供应病人所需要的营养要素,包含能量物质(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必须和非必须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
目的是使病人在无法正常进食的状况下仍可以维持营养状况、使体重增加和创伤愈合,幼儿可维持生长、发育。
肠外营养分为完全肠外营养和部分弥补肠外营养。
全部营养从肠外供给称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tion,TPN)。
肠外营养的途径有周围静脉营养和中心静脉营养。
一、肠外营养治疗适应症:肠外营养是临床营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凡是需要营养治疗,但又不克不及或不宜接受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均为肠外营养治疗的适应症。
(一)基本适应症: 胃肠道功能障碍或衰竭患者1.肠功能衰竭:胃肠道梗阻(贲门癌、幽门梗阻、肠梗阻)、胃肠道吸收面积缺乏(短肠综合征、肠瘘等)、小肠疾病(Crohn’s病、肠结核、小肠缺血性病变等)、放射性肠炎、严重腹泻及顽固性呕吐等;2.重症胰腺炎3.高代谢状态危重病人:大面积烧伤、严重复合伤、感染等;4.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合并脏器功能衰竭、严重感染、某些恶性肿瘤或创伤者5.严重腹泻、顽固性呕吐>7天;6.大剂量化疗、放疗或接受骨髓移植病人;7.大手术、创伤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营养状态良好者无显著作用,相反可能使感染并发症增加,但对于严重营养不良病人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严重营养不良者需在术前进行营养支持7-10天;预计大手术后5-7天胃肠功能不克不及恢复者,应于术后48h内开始肠外营养支持,直至病人能有50%的肠内营养或进食量;8.重要脏器功能不全:①肝功能不全:肝硬化病人因进食量缺乏易导致营养不良,肝硬化或肝肿瘤围手术期、肝性脑病、肝移植后1~2周,不克不及进食或接受肠内营养者缺乏50%者应给予完全或部分肠外营养。
②肾功能不全:急性分解代谢性疾病(感染、创伤或多器官功能衰竭)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透析病人合并营养不良,因不克不及进食或接受肠内营养缺乏时需行肠外营养。
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流程
![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dabadf1c19e8b8f67d1cb931.png)
肠外营养支持流程一、适用对象:病情重、损耗较大、不能经口进食时间较长(5天以上)病人.二、适应症及禁忌症:1。
肠外营养适应证:①胃肠道梗阻;②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③重症胰腺炎;④高分解代谢状态;⑤严重营养不良。
⑥大手术、创伤的围手术期;⑦肠外瘘;⑧炎性肠道疾病;⑨严重营养不良的肿瘤病人;⑩重要脏器功能不全。
2。
肠外营养的禁忌症:①胃肠功能正常、适应肠内营养或5天内可恢复胃肠功能者;②不可治愈、无存活希望、临终或不可逆昏迷病人;③需急诊手术、术前不能实施营养支持;④心血管功能或严重代谢紊乱需要控制者。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学分会,2004年)1.肠外营养输注途径:①经外周静脉的肠外营养途径适应于:短期肠外营养(<2周)、营养液渗透压低于1200mOsm/L者;中心静脉置管禁忌或不可行者;导管感染或有脓毒症者.②经中心静脉的肠外营养途径适应于肠外营养超过2周、营养液渗透压高于1200mOsm/L者。
③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途径:经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或上肢的外周静脉达上腔静脉(PICC)。
2。
治疗方案①肠外营养系统:全营养混合液(TNA).②病人能量和蛋白质需要量病人条件能量Kcal/(kg。
d) 蛋白质g/(kg。
d)NPC:N轻-中度营养不良20~25 0.6~1.0 150:1 中度应激 25~30 1.0~1。
5 120:1 高代谢应激30~35 1。
5~2。
0 90~120:1烧伤 35~40 2。
0~2.5 90~120:1③肠外营养每日量能量 20~30Kcal/(kg。
d)[每1Kcal/(kg。
d) 给水量1~1.5ml];葡萄糖 2~4g/(kg。
d);脂肪 1~1。
5g/(kg.d);氮量 0。
1~0。
25g/(kg。
d) ;氨基酸0。
6~1。
5g/(kg.d)。
电解质(肠外营养成人平均日需量):钠 80~100mmol,钾 60~150mmol,氯 80~100mmol,钙 5~10mmol,镁 8~12mmol,磷 10~30mmol.脂溶性维生素:A 2500IU, D 100IU, E 10mg ,K1 10mg 。
肠外营养支持
![肠外营养支持](https://img.taocdn.com/s3/m/99ffb992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9b.png)
肠外营养支持一、肠外营养支持的适应证肠外营养支持是通过消化道以外的途径为病人提供全面充足的热能及各种营养物质,以达到预防或纠正热能、蛋白质缺乏所致的营养不良的目的,同时起到增强病人对严重创伤的耐受力,促使病人康复的作用。
因此,凡需维持或加强营养支持而不能从胃肠道摄入或摄入不足的病人,都应视为肠外营养支持的适应证。
(一)绝对适应证1.肠道过短。
2.严重营养不良。
3.多发性创伤。
4.腹膜炎。
5.严重的肾或肝功能衰竭。
6.胰腺炎。
7.主要器官脓毒症。
8.大面积烧伤。
9.大手术后的病人。
10.非常不成熟的新生儿。
11.胃肠道畸形的婴儿。
(二)相对适应证1.术前/术后轻度营养不良的病人。
2.术前/术后恶性肿瘤患者。
二、肠外营养支持的禁忌证1.病人的消化道功能正常,并可充分利用者。
2.预计需要肠外营养支持时间少于5天者。
3.原发病需立即进行急诊手术者,不宜强求术前肠外营养支持。
4.预计发生肠外营养支持并发症的危险性大于可能带来的益处时。
三、营养液配制技术(一)肠外营养液的组成肠外营养液由葡萄糖、氨基酸、脂肪、维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等混合制成。
1.葡萄糖糖类是人体内主要的供能物质,为了提高足够的热能,在配方中常应用高浓度的葡萄糖,所需热能根据病人体重、消耗量、创伤及感染的程度而定。
一般每天需8386~16736kj(2000~4000kcal),但对高热或严重创伤病人,热能需要量可达20920kj(5000kcal)/日。
如果用5%葡萄糖液,1000ml仅能供热能8368kj(2000kcal)。
因此,临床上常用40%~50%的葡萄糖液配制营养液。
2.氨基酸氨基酸提供氮源,是合成蛋白质的基质,足够的氮源可补充和减轻体内蛋白质的消耗,促进组织愈合及酶和激素的合成。
其需要量可以从体表面积或体重计算。
以氮为单位,一般为8g/m2体表面积或0.2g~0.3g/kg,在氮丢失过多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加。
现供临床应用的结晶氨基酸混合液的配方有多种,可根据每个病人不同情况选择使用。
老年病人肠外营养治疗
![老年病人肠外营养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6ac1d65ea8956bec0975e350.png)
维生素、微量元素及无机盐缺乏常见
常伴有心肾功能损伤,应限制液体量
高血糖、胰岛素抵抗常见,应减少糖摄入、增加脂肪
乳摄入(最多可给到总能量50%)
年龄对脂肪乳代谢无影响
肠外营养相关肝病常见
Sobotka L,et al. Clinical Nutrition.2009,28;461-466
4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器官功能改变:
器官、系统 皮肤 胃肠道 心血管系统 呼吸系统 肾脏 内分泌 神经系统 改变特点 干燥、皱纹、斑点色素沉着,弹性丧失,毛细血管扩张 胃肠道分泌功能下降,小肠吸收功能减退,肠蠕动减弱 心脏扩大、增厚,胶原增加、僵硬,心肌缺血 组织变硬,肺活量下降,氧分压降低,呼吸能力减弱 GFR降低,肾血流减少,每日尿肌酐排泄减少,肾浓缩功能减弱 内分泌激素和功能改变 受体敏感性下降,肌肉反应性减弱,记忆和感知能力减退,大脑 细胞减少
A组: TPN组,给一定比例的糖、蛋白质和脂肪乳,以及一些维生素类。开始给总能量60%,1W内逐步增加到80%,2W达到总能量。 B组: 常规静脉输注5%-10%葡萄糖或糖盐水
营养学报, 2003; 第25卷4期; 435-437
15
老年病人肠外营养要点
ESPEN(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协会)老年 PN 2009指南:
激光杂志2012 年第33卷6期, P87-8发生率更高(n=269)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2011(12); 19卷6期; 364-367
8
老年病人营养不良常见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
• 国外流行病学资料显示1:
– 非住院COP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2-24%; – 住院COP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4-50%。
肠外营养液的规范配置
![肠外营养液的规范配置](https://img.taocdn.com/s3/m/bdffa43c28ea81c759f57861.png)
配置的注意事项
1.钙剂和磷制剂应分别加在不同的溶液内,以免发生钙-磷 沉淀。
2.TPN中不要加入其他药物。 3.加入液体总量应≥1.5升。混合液中葡萄糖的最终浓度
≤20%,有利于混合液的稳定。当pH值降至5.0以下时,脂 肪乳剂丧失其稳定性。 4.TPN应现配现用。一般24小时内输完 5.氨基酸具有缓冲和调节PH的作用,故应添加高浓度的氨基 酸。 6.胰岛素在混合营养液中性质稳定,可与各种静脉制剂配伍 混合。
2021/7/7
营养风险筛查的内容
一、基本资料
身高(m)
体重(kg)
体重指数(BMI)
白蛋白(g/L)
二、疾病状态
●骨盆骨折或者慢性病病人合并有以下疾病:肝 1 硬化、慢性阻塞性肺病、长期血液透析、糖尿病、 肿瘤 ●腹部重大手术、脑卒中、重症肺炎、血液系统 2 肿瘤 ●颅脑损伤、骨髓移植、加护病患(APACHE>10 3 分)
输注TPN的护理
输注过程中护理
输注装置的护理
1.用于输注胃肠外营养液的输液器每隔24h 更换1次,疑污染立即更换 2.更换输液器时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 标准预防 3.所有给药装置应为螺口链接装置 4.应考虑选择精密输液器并应用于药物输 入系统
静脉营养并发症的预防
(一)静脉穿刺和置管有关的主要并发症 (二)代谢并发症 (三)感染性并发症
15-25%
渗透压
1300-1800mOsm/L
输入地点
中央静脉
营养时间
周-年
同质量成份体积
比较小
家庭PN
可以
2021/7/7
PPN 静脉补充营养
5-10% <900mOsm/L
外周静脉 <2周 比较大 不可以
肠道外营养疗法指南
![肠道外营养疗法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1852c64d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e9.png)
肠道外营养疗法指南肠道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是从静脉内供给人所需要的营养要素,作为手术前后及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手段之一,肠道外营养分为完全肠外营养和部分补充肠外营养。
目的是使患者在无法正常进食的状况下仍可以维持营养状况、体重增加和创伤愈合,幼儿可以继续生长、发育。
静脉输注途径和输注技术是肠外营养的必要保证。
一、适应证(一)肠功能障碍:如短肠综合征、严重小肠疾病、放射性肠炎、严重腹泻及顽固性呕吐胃肠梗阻、肠外瘘等;(二)重症胰腺炎;(三)高代谢状态危重患者:如大手术围手术期、大面积烧伤、多发性创伤等;(四)严重营养不足肿瘤患者;(五)重要器官功能不全患者:如肝、肾、肺、心功能不全或衰竭等;(六)大剂量化疗、放疗或接受骨髓移植患者。
二、禁忌证(一)胃肠功能正常,能获得足量营养者;(二)需急诊手术者,术前不宜强求肠外营养;(三)心血管功能或严重代谢紊乱需要控制者;(四)临终或不可逆昏迷患者。
三、并发症(一)导管相关并发症1.机械性并发症:均与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有关。
常见的有气胸、血胸、动脉损伤、神经损伤、胸导管损伤、空气或导管栓塞、静脉血栓形成等。
发生后需拔除导管,治疗并发症,从其他静脉另行置管。
2.感染性并发症:主要是导管性败血症,是PN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
可因穿刺时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导管护理不当、营养液细菌污染、导管放置时间过长或患者存有感染病灶引起。
发生后应立即拔除导管,作血培养和导管头培养,改用周围静脉营养。
若血培养阳性,则应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
预防的措施为严格执行无菌穿刺插管技术、穿刺导管经15cm的皮下隧道引出皮肤、在超净台内配制营养液、使用3L袋以组成全封闭式输液系统、保持导管出口处皮肤干燥、定时每天消毒穿刺导管周围皮肤、避免导管采血或输血、注意更换输液系统时的无菌操作等。
3.中心静脉导管拔除意外综合征:该并发症主要累及心、肺及中枢神经系统,出现难以解释的严重临床症状。
肠外营养——从静脉开始的营养支持
![肠外营养——从静脉开始的营养支持](https://img.taocdn.com/s3/m/f3267a55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cf.png)
肠外营养是一种通过静脉输入营养物质来维持身体功能的方法。
它通常被用于那些不能通过口服进食或通过肠道摄入足够营养物质的患者,例如胃肠手术后、严重烧伤患者、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等。
肠外营养的主要成分包括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剂等。
这些成分会被混合在一起,然后通过静脉输注到患者体内,如图一所示。
通常,肠外营养是通过中心静脉导管输注的,因为这种管路可以输注大量的营养物质,并且能够保持长期的输注。
图一肠外营养示意图肠外营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但是在使用肠外营养时,需要特别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下面详细介绍一些肠外营养治疗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①营养物质的浓度和配比:营养物质的浓度和配比对于肠外营养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都非常重要。
营养物质的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患者的代谢和生理功能。
配比不当也会导致一些营养物质过量或不足的情况。
因此,在使用肠外营养时,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和营养需要,选择适合的营养物质浓度和配比。
②输注速度:肠外营养的输注速度也非常重要。
如果输注速度过快,会增加患者的心脏负担和静脉系统的压力,可能会导致心脏负荷过大、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在使用肠外营养时,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营养需要,制定合理的输注速度。
③输注时间:肠外营养的输注时间也需要特别注意。
输注时间过短可能会导致营养物质不充分吸收,而输注时间过长则可能会增加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在使用肠外营养时,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和营养需要,制定合理的输注时间。
④输注方式:肠外营养的输注方式也需要注意。
通常,肠外营养是通过中心静脉导管输注的。
但是,在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输注肠外营养时,需要注意导管的位置、通畅性和使用方法,以避免静脉栓塞、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也可以考虑使用其他的输注方式,例如外周静脉输注、经肠道输注等。
如果不正确地输注肠外营养,可能会导致一些严重的副作用。
例如,营养物质浓度过高或过低,可能会导致代谢紊乱;输注速度过快或输注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感染、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肠内肠外营养临床管理制度
![肠内肠外营养临床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d93c3bc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96.png)
肠内肠外营养临床管理制度一、绪论肠内肠外营养是一种特殊的临床治疗方式,适用于消化道功能不全或无法进食的患者。
肠内肠外营养的临床管理制度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肠内肠外营养的临床管理制度,以及相关的评估、操作和监测等内容。
二、肠内肠外营养的适应症1. 消化道功能不全: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肠梗阻、炎症性肠病、出血性肠炎等。
2. 无法进食:重症患者、手术后恢复期、重度肝病、肿瘤患者等。
3. 营养不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蛋白质、热量等营养素摄入不足。
4. 代码:ICD-10编码为Z53.7、Z98.891、Z98.89、Z98.8、Z98.4等。
三、肠内营养的管理制度1. 适应症评估: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确定患者是否适合接受肠内营养治疗。
2. 营养支持团队:综合性医疗团队包括营养医师、临床药师、护士、麻醉医师等,对患者的肠内营养进行全面管理。
3. 营养方案制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个性化的营养方案,包括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的配比和总量。
4. 营养素补充:通过口服、胃管或肠胃造口等途径,给予患者所需的营养素补充,包括医院内的肠内营养和日常生活中的膳食。
5. 监测评估:对患者的营养状况、生化指标等进行定期监测,及时调整营养方案,确保患者得到有效的营养支持。
四、肠外营养的管理制度1. 适应症评估: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确定患者是否适合接受肠外营养治疗。
2. 营养支持团队:综合性医疗团队包括营养医师、外科医师、护士、临床药师等,对患者的肠外营养进行全面管理。
3. 营养方案制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个性化的营养方案,包括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的配比和总量。
4. 术前准备:对患者的术前准备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和准备,包括手术方式的选择、特殊口服医学用品的准备等。
5. 术中操作:对患者进行术中的操作和监护,确保肠外营养的安全和有效性。
肠外肠内营养操作规范
![肠外肠内营养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3212990dbb68a98271fefaf3.png)
买书肠外营养支持规范激素65页第二部分肠外营养支持规范一.适应证参见《指南适应证》相关部分。
二.禁忌证●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终末期肝肾功能衰竭。
●胃肠道功能正常且可接受足量的肠内营养者。
三.支持途径(一)周围静脉由四肢或头皮等浅表静脉输入的方法,适合短期(10~14天)应用。
优点: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而轻;缺点:不能耐受高渗液体输注,长期应用会引起静脉炎。
(二)中心静脉1.经周围静脉进入中心静脉(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适合长期(>2周)应用。
优点:具有留置时间长,减少穿刺次数的优点,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可输入高渗液体缺点:护理不当,可能引起导管阻塞、血栓性静脉炎等并发症。
注意:严格按规范护理(详见输注途径规范相关章节)2.锁骨下静脉置管优点:置管时间长,可输入高渗液体。
缺点:易引起导管有关的败血症、血管损伤、血栓等。
四.输注方式(一)多瓶输液氨基酸与葡萄糖电解质溶液混合后,以Y型管或三通管与脂肪乳剂体外连接后同时输注。
优点:适用于不具备无菌配制条件的单位。
缺点:工作量相对大,且不利于营养素充分利用。
注意:单瓶脂肪乳剂输注时间应>6hr。
(二)全合一(All-in-One)将所有肠外营养成分在无菌条件下混合在一个容器中进行输注。
优点:易管理,减少相关并发症,有利于各种营养素的利用,并节省费用。
缺点:混合后不能临时改变配方,无法调整电解质补充量。
(三)二合一(Two-in-One)附:全合一肠外营养液配置步骤、保存及注意事项:●配制:肠外营养支持所用营养液根据当日医嘱在层流室或配制室超净台内,严格按无菌操作技术进行配制。
混合顺序:①电解质溶液(10%NaCl、10%KCl、钙制剂、磷制剂)、水溶性维生素、微量元素制剂先后加入葡萄糖溶液或/和氨基酸溶液;②将脂溶性维生素注入脂肪乳剂;③充分混合葡萄糖溶液与氨基酸溶液后,再与经步骤②配制的脂肪乳剂混合;④轻轻摇动混合物,排气后封闭备用。
肠外营养治疗规范标准
![肠外营养治疗规范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1883cb9b90d6c85ed3ac627.png)
肠外营养治疗规范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是经静脉途径供应病人所需要的营养要素,包括能量物质(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
目的是使病人在无法正常进食的状况下仍可以维持营养状况、使体重增加和创伤愈合,幼儿可维持生长、发育。
肠外营养分为完全肠外营养和部分补充肠外营养。
全部营养从肠外供给称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tion,TPN)。
肠外营养的途径有周围静脉营养和中心静脉营养。
一、肠外营养治疗适应症:肠外营养是临床营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凡是需要营养治疗,但又不能或不宜接受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均为肠外营养治疗的适应症。
(一)基本适应症: 胃肠道功能障碍或衰竭患者1.肠功能衰竭:胃肠道梗阻(贲门癌、幽门梗阻、肠梗阻)、胃肠道吸收面积不足(短肠综合征、肠瘘等)、小肠疾病(Crohn’s病、肠结核、小肠缺血性病变等)、放射性肠炎、严重腹泻及顽固性呕吐等;2.重症胰腺炎3.高代谢状态危重病人:大面积烧伤、严重复合伤、感染等;4.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合并脏器功能衰竭、严重感染、某些恶性肿瘤或创伤者5.严重腹泻、顽固性呕吐>7天;6.大剂量化疗、放疗或接受骨髓移植病人;7.大手术、创伤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营养状态良好者无显著作用,相反可能使感染并发症增加,但对于严重营养不良病人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严重营养不良者需在术前进行营养支持7-10天;预计大手术后5-7天胃肠功能不能恢复者,应于术后48h内开始肠外营养支持,直至病人能有50%的肠内营养或进食量;8.重要脏器功能不全:①肝功能不全:肝硬化病人因进食量不足易导致营养不良,肝硬化或肝肿瘤围手术期、肝性脑病、肝移植后1~2周,不能进食或接受肠内营养者不足50%者应给予完全或部分肠外营养。
②肾功能不全:急性分解代谢性疾病(感染、创伤或多器官功能衰竭)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透析病人合并营养不良,因不能进食或接受肠内营养不足时需行肠外营养。
肠外营养配置与输注护理PPT课件
![肠外营养配置与输注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3652180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ab.png)
对于无法进食或消化吸收不良的 患者,肠外营养是维持生命的重
要手段。
02
重要性
肠外营养的适用人群
消化道梗阻患者
如食管癌、胃癌等。
严重消化道溃疡
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
重症胰腺炎患者
急性胰腺炎发作时需要禁食,可通过肠 外营养支持。
严重营养不良
无法通过口摄入足够营养的患者。
肠外营养液的组成
碳水化合物
的处理措施。
输注后的护理
确认输注完成
确保肠外营养液输注完 毕,导管内无残留。
清洁和消毒
对导管周围皮肤进行清 洁消毒,预防感染。
记录护理过程
详细记录护理过程,包 括输注时间、输注量、
不良反应等。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导管的通畅性 和完好性,确保下一次
输注顺利进行。
04
肠外营养的并发症及处理
导管相关感染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肠外营养液的配置和输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 作原则,确保整个操作过程在无菌环境下进行。
配置前应洗手、戴口罩和无菌手套,使用的所有器具和 容器必须经过灭菌处理,并在使用前进行严格的检查。
配置过程中应避免污染,确保营养液的纯净度,以减少 感染的风险。
注意观察患者反应
01
02
肠外营养配置与输注护理ppt 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汇报时间:2024-01-11
目录
• 肠外营养配置概述 • 肠外营养配置流程 • 肠外营养输注护理 • 肠外营养的并发症及处理 • 肠外营养配置与输注的注意事项
01
肠外营1
肠外营养定义
指通过胃肠道以外途径,即静 脉途径,提供营养支持的方式
01
02
肠道外营养治疗的规范及管理规定
![肠道外营养治疗的规范及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3a92bd8d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61.png)
肠道外营养治疗的规范及管理规定1. 引言本文旨在制定肠道外营养治疗的规范和管理规定,以保证医疗机构在进行相关治疗时能够遵守标准操作流程,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肠道外营养治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能够为病患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对于不能通过口服摄取食物的患者尤为重要。
2. 规范要求2.1 临床适应症肠道外营养治疗适用于以下病情:- 无法通过口服获得足够营养的患者,如消化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 经口摄食无法提供足够能量的患者,如慢性消瘦等;- 必须暂时或长期禁食的患者,如手术、重症监护等。
2.2 专业人员要求进行肠道外营养治疗的医疗机构应配备合格的专业人员,包括但不限于:- 主治医生: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负责整个治疗过程的设计和监督;- 营养师:负责制定患者个体化的营养方案,并监测治疗效果;- 护理人员:熟悉肠道外营养装置的使用和维护,负责患者的日常护理;- 药师:提供合适的肠道外营养药物,并监督用药过程;2.3 治疗设备要求医疗机构应配备完善的肠道外营养治疗设备,包括但不限于:- 营养泵:能够精确调控营养液的输注速度和剂量;- 输注管路:应使用专用的无菌管路,保证治疗过程的安全性;- 营养袋和瓶:具备良好的密封性和保存效果,避免污染和营养丢失;- 导管: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规范的产品,使用前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和过水处理。
3. 管理规定3.1 治疗过程肠道外营养治疗的实施应按照以下过程进行:1. 患者评估:确定患者是否适合接受肠道外营养治疗,评估患者的营养需求和治疗方案;2. 营养方案制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方案,包括能量、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的供应;3. 治疗实施:将营养液通过肠道外管路输注给患者,按照医嘱要求进行治疗;4. 治疗监测:定期检测患者的营养指标和康复效果,根据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5. 治疗终止: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决定是否终止治疗,必要时过渡到口服摄食。
静疗小组肠外营养液输注操作规程
![静疗小组肠外营养液输注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4e3561a8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bc.png)
05
培训与考核
培训内容与方法
培训内容 肠外营养液输注的理论知识
输注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培训内容与方法
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培训方法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PPT展示等方式传授理论知识。
培训内容与方法
实践操作
在模拟设备或真实环境中进行操作演 示,确保学员掌握操作要领。
案例分析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 方案,提高学员应对能力。
为静疗小组提供一套标准的操作流程,确保肠外营养液输注的各个环节得到规范 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定义与概念
肠外营养液
指通过静脉途径给予患者所需的 营养素,包括氨基酸、脂肪乳、 糖类、维生素、电解质等。
静疗小组
负责肠外营养液输注操作的医疗 团队,包括医生、护士和其他相 关人员。
02
肠外营养液输注操作规程
输注不畅
总结词
输注过程中,若出现滴速减慢或管道堵塞,可能导致营养液 输注不畅。
详细描述
输注不畅的原因可能包括导管打折、扭曲或堵塞,以及药物 与营养液不相容。为解决这一问题,需检查导管是否通畅, 确保导管无打折、扭曲现象,同时避免使用与营养液不相容 的药物。
渗漏与外溢
总结词
营养液渗漏与外溢是常见的输注问题,可能导致皮肤刺激和环境污染。
消毒与穿刺
用消毒剂对穿刺部位进行 消毒,然后进行血管穿刺 ,确保针头位置正确、固 定稳妥。
输注肠外营养液
将肠外营养液与输注管路 连接,缓慢输注,并观察 患者的反应和监测指标。
结束阶段
拔出针头
输注完毕后,拔出针头,并对穿刺部 位进行压迫止血。
清洁与整理
记录与评估
记录输注过程和患者的反应,对操作 过程进行评估和总结,以便改进操作 规程。
肠外营养临床途径
![肠外营养临床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ed9e4868a45177232f60a2b2.png)
浙医二院肠外营养治疗临床路径营养治疗涉及多学科多病种,需要的能量和营养素也有一定的区别。
对营养不良(Malnutrition)或有营养风险(Nutrition Risk)的患者进行合理的临床营养支持大部分可以改善其临床结局,如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等。
当口服或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不能满足病人的营养需求时,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则代表着一种备用或额外的途径,但PN带来的营养过度风险可以和营养不良一样有害。
为提高医疗安全水平,防范肠外营养不良事件发生,根据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肠外肠内营养学临床指南(CSPEN2006版)及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肠外营养指南(ESPEN2009版),制定浙医二院肠外营养治疗临床路径,以规范肠外营养治疗。
一、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营养风险是指与对患者结局(感染有关并发症,住院日等)发生负面影响的风险,不是指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
根据营养风险筛查评分标准(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现阶段,可以采用NRS重度营养风险作为住院患者需要营养支持的适应证。
1.NRS2002简便易行、医患有沟通,有临床RCT的支持。
2.在临床上,医生/营养师/护士都可以进行操作,是目前有关肠外肠内营养支持适应证的有用工具。
达到NRS有营养风险的患者(≥3 分),应该直接进入制定营养支持方案。
需要强调的是应当定期(每周一次)对接受营养支持的患者进行再评估,以了解其营养风险评分的变化趋势。
此外,对初次NRS评分未达到有风险标准的患者,必要时也应当进行再评估。
二、PN适应证和开始时间1.有营养不良或营养风险的成年住院患者才有临床营养(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的适应证。
住院患者按照NRS 2002 ( ESPEN)评分标准, ≥3分者即有营养风险,需要进行营养支持。
2.连续5~10 天无法经口摄食达到营养需要量的重症患者,应当给予营养支持。
儿科肠外营养支持课件
![儿科肠外营养支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364d975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41.png)
儿科肠外营养支持的注意事项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防止感染的发生。
根据患者的年龄和体重 ,计算每日所需的热量 和营养素,制定个性化 的肠外营养支持方案。
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 征、血糖、电解质等指 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不 良反应,如发热、寒战 、恶心、呕吐等,及时 处理。
提供能量,维持血糖稳定。
脂肪
提供能量和必需脂肪酸。
氨基酸
提供氮源,促进蛋白质合成。
维生素和矿物质
维持正常生理功能。
肠外营养液的配制方法
01
02
03
04
计算每日所需热量和营 养成分。
选择合适的营养液配方 。
按照比例混合各种营养 成分。
进行无菌操作,确保营 养液的清洁度。
肠外营养液的保存与运
01
02
智能化营养管理系统的研发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发智能化营养管理系统,以提高肠外营养支 持的效率和安全性。
提高儿科肠外营养支持效果的策略
80%
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
提高医护人员对肠外营养支持的 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确保其能 够正确、安全地实施肠外营养支 持。
100%
优化肠外营养支持流程
通过优化肠外营养支持的流程, 降低操作过程中的风险,提高肠 外营养支持的安全性。
03
04
储存于2-8℃的冰箱中,避免 阳光直射。
储存于2-8℃的冰箱中,避免 阳光直射。
储存于2-8℃的冰箱中,避免 阳光直射。
储存于2-8℃的冰箱中,避免 阳光直射。
04
肠外营养的输注方式
肠外营养输注泵的选择
总结词
选择合适的输注泵对肠外营养的 输注效果至关重要
[医药]ICU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指南流程图
![[医药]ICU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指南流程图](https://img.taocdn.com/s3/m/5c0a786adaef5ef7bb0d3cf7.png)
ICU 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指南流程图(EN )1表:CSPEN-ICU否否否ICU 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指南流程图(EN )2表:CSPEN-ICU肠外肠内营养支持ICU -营养制剂的选择是是是是是ICU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指南流程图(EN)3表:CSPEN-ICUICU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指南流程图(EN)4表:CSPEN-ICU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CSPEN【肠外肠内营养与危重病学协作组 CSPEN-ICU】A. 临床营养支持;营养支持的时间(早期或晚期)1.危重病患者,营养支持只有在生命体征稳定(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稳定-包括药物、呼吸机等治疗措施控制下)情况下才能进行。
(A)2.危重病患者APACHII>10存在重度营养不良风险,需要营养支持。
(A)3.早期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危重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A);危重病患者在入ICU后24小时~72小时开始。
(C)B、营养支持途径(肠外营养支持PN或肠内营养支持EN)4.只要胃肠道解剖与功能允许,应首选EN。
(A级)5.经胃肠道不能到达营养需要量的危重病患者,应考虑PN支持,或肠内外营养联合应用。
(A级)C、营养支持部位(胃、肠道)、能量6.危重病患者肠内营养首选经胃途径。
(C);对胃内营养具有高风险的危重病患者可选择空肠营养。
(A级)7.存在严重胃潴留或胃食管反流的患者,可尝试应用辅助胃动力药物(胃复安等)改善胃肠道动力。
(C)8.短期肠外营养支持建议经周围静脉输注(B);PN支持时间预计>10~14天,建议采用CVC或PICC置管(B);中心静脉导管头部应位于上腔静脉内(A);中心静脉穿刺部位首选锁骨下静脉可能较佳(C)。
―――证据及参考文献(参见导管组指南)9.危重病患者急性应激期营养支持原那么(20 - 25 kcal/kg•day);在应激与代谢状态稳定后,能量供给量需要适当的增加(25-30)。
(C 级)本部分编写人员:石俊;江华;何振扬;陶晔璇;王新颖;李元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