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概论.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学通论》读书笔记
由林耀华先生主编的《民族学通论》一书,是一部力图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原则为指导,主要运用国内各民族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的资料,以及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一些有关的最新研究成果,来阐述民族学的基本原理及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的著作。
本书从民族学研究的基础知识,民族学的源流、研究方法和任务,民族社会形态,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文化民族学与我国现代化六个方面划分成六个单元对民族学进行概论。
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史学习的学生,研读这本拥有较丰富资料的民族学教材后,我学习到民族学不仅是一门社会科学,也是一门能够为实践服务的学科。
读书笔记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
俗话说:“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
”自古以来,我国的文人、学者都很重视做读书笔记。
做读书笔记既是消化书本知识的有效手段,又可以积累有用的材料,训练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唐朝的著名文学家韩愈,在《进学解》里讲他写读书笔记,说:“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他读记事的历史书,把重要的事件摘记下来。
他读哲理书,把主要论点摘出来。
下面我以读书笔记的方式回顾的读书心得。
第一单元民族学研究基础知识,包括人类起源、种族、语言与民族的关系和区别以及同生态学有关的经济文化类型问题。
人类起源问题的理论一直在随着人类科学的发展而更迭。
它随着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从唯心主义的我国女娲氏抟土造人传说、古埃及相信第一个人是由神在陶器场里塑成、泥土造人说的“上帝造人说”,到人类初步产生了自发的唯物主义思想的古希腊思想家阿那可西曼德及我国庄周分别提出的“从鱼到人”和“马生人”的论点,到“人猿同祖”的提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海克尔《自然创造史》,再到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确定劳动是人类、人类社会起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及近年学术界的诸如劳动创造说、劳动“推动力”说、突变选择说对劳动在从猿转变到人过程中证明和确立。
人类作为可以经常地在内部进行婚配和繁育的种群拥有共同的祖先,非洲是人类的摇篮,走过第四纪漫长的进化史,从真人进一步发展到已经实行“族外婚”及其行为的文化性具有真正人类形成意义的智人。
人类进化和发展中又形成了种族差异现象,我们把人种大体分为蒙古人种、赤道人种、欧罗巴人种。
然而,从研究实践上讲,由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很不相同,这就使得种族和民族这两个概念在使用中又有许多瓜葛。
首先,尽管我们严格地认为种族和民族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但在复杂的现实世界中,这两个概念的外延还是有重合的时候。
例如在今日的美国,印第安人就不仅是个种族类型,而且是个包含有许多支系的民族共同体,其中的每个支系又都往往被称作民族。
语言是人类区别与动物界的最主要标志之一,语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
语言和民族的密切关系,决定了语言学在民族学学科体系中的重要位置。
我国民族语言学发展较晚,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学科的要求,我们较常用的方法有音位记音法、词义分析法、同源词
比较法、词源考证法,通过掌握坚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可以试民族学学科研究的许多问题事半功倍。
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特点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民族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
经济文化类型理论充分地肯定了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生产力水平对于物质文化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从而民族学对于人类社会物质文化的起源和特征的研究提供了一条科学的认识途径,尤其在我国拥有56个民族包含多种生计方式多样化经济文化类型丰富的国家的民族学研究,更利于我们对各民族经济类型的分类和民族的深入了解。
第二单元民族学的源流、研究方法和任务,包括民族的概念、民族学的源流及学派、民族学的调查方法,以及我国民族学目前的主要任务和我国民族识别工作经验等。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西方民族学从19世纪中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形成了进化论学派、播化学派、历史学派、社会学年刊派、功能学派、心理学派、机构主义学派、新进化论学派、文化相对论学派、新心理学派、社会生物学学派等。
我国的民族学由西方传入已经近百年,一大批的民族学家的努力,通过实地调查的自观和他观、宏观和微观及社区和个案等类型的观察与参与观察、个别访问等实用方法,不断完成了中国民族学的各项任务,尤其在民族识别的工作中取得了极大成就,明确了族属、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等意义巨大。
第三单元民族社会形态是民族学研究主要的课题之一,其中论述资本主义生产以前诸社会形态,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诸形态,兼论及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最后涉及中国少数民族诸社会形态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等问题。
由于经济、政治、历史和地理等诸种原因,中国少数民族中的落后社会形态一直残留至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此以前,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形态主要有四个类型:第一种是封建地主所有制,主要是与汉族交往密切的民族,如满、回、壮、朝鲜以及蒙古、彝黎等族的大部分及藏族的一部分。
第二种是封建领主制,包括大部分藏族,部分傣、维吾尔、彝、纳西等族。
第三种是奴隶制,基本上保留在四川和云南大小凉山地区的部分彝族中。
第四种是保留有浓厚的原始公社残余,这主要不同程度地存在与云南边疆山区的独龙、怒、傈僳、佤、布朗、基诺、景颇、拉祜、德昂、哈尼,西藏的珞巴,中东南地区的瑶,海南岛的黎,内蒙古和黑龙江地区的鄂温克、鄂伦春,台湾的高山等族中(有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以现代的民族社会去追溯历史发展的链环,中国少数民族中保留得诸社会形态构成了一部“获得社会发展史”,在民族学研究中有着宝贵的科学价值。
同时,与各民族复杂的经济制度相适应的社会制度也呈现多样性。
如基诺族的长老制、瑶老制和石碑制、侗苗布依水等族的“款”都典型的体现出浓厚的原始公社制,黎族合亩制、景颇族山官制、凉山彝族家制制仍保持着血缘纽带维系的政治制度,还有如盟旗制度、土司制等中央政府委任的政治制度类型。
这些都表现出我国少数民族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改革落后民族地区的发展,使他们从落后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直接向社会主义过
渡以及现代化建设对于我国的民族学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经历了50年代和80年代两次巨大的变革,除旧变新、步入现代化建设,少数民族地区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
旧的制度虽然已经不复存在,但旧制度上生长的贫穷和落后、观念与传统并不是短期内可以消除的,并且造成了改革的严重阻力,这使得中国民族学面临更加迫切的课题。
第四单元婚姻家庭和亲属制度,论述婚姻家庭的起源、发展,及其与亲属制度的联系,实际例证以中国各民族情况为主,也涉及国外民族在这方面的有关资料。
第五单元文化,主要论述文化的概念和性质,民族学文化研究的意义,并分别详述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各个方面。
第六单元民族学与我国现代化问题,也就是应用民族学的问题,主要涉及我国民族地区的生态问题、经济建设问题、人口问题以及科学和教育问题等。
在阅读这部著作中,看到了古今中外民族学家们为民族学研究而付出的诸多努力。
美国著名的民族学家摩尔根,帮助印第安人通过诉讼成功夺回土地,被接纳为塞纳卡部落成员和鹰氏族的养子,从而开始了对印第安人的研究。
他前后花了40年的时间,深入到印第安人的各部落中,同他们生活在一起并进行了周密的调查研究,最后写成《古代社会》这部巨著,得到后世广泛赞誉。
1935年,费孝通先生偕同前妻王同惠深入关系大瑶山,旅途上迷失道路,误落猎人的陷阱受伤。
其妻下山呼援,天黑路险,溺水丧生。
林耀华先生在1943年考察凉山彝族时,差点被掳掠为“娃子”。
从中学习到
人类的各项科学研究的繁荣成果都必须付出艰辛努力,学习也必须扎实进取。
人类独立于地球生物史中的其他生物,原因就在于文化,人类的范围遍布全球而没有在内部发生中细化的物种,但在民族上却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奇迹,这正是我们民族学学要研究的。
对于我国的民族学研究的任务,不仅需要改革其发展的落后性而使其科学可持续的进步,更要深层的在研究历史的基础上保留这一个伟大的人类财富。
《民族学通论》,全书中秉承着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取材广泛、论据全面、分析透彻,充满知识性和趣味性,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民族学著作,值得专心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