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重力势能》课件
合集下载
重力势能实用.pptx
•
•
因为Ep=mgh,高度h的相对性决定了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例如计算放在桌子
上的物体具有多大的重力势能时,可能有不同的结果.如图7-4-1所示,若选择桌面为
参考平面,物体的重力势能为0,选择地面为参考平面,物体的重力
•
势能为正值,选择桌面上方的某一高度为
•
参考平面,物体的重力势能为负值.
第8页/共24页
=2gh.A、B 两物体到底端速度大小相等,但方向不同,D 错.到
底端时 A 的瞬时功率 PA=(mgsin θ)va,B 的瞬时功率 PB=mgvB,
显然 PA<PB,C 正确. 答案 AC 借题发挥 (1)重力做功的特点,只与初、末位置有关,与路径无 关. (2)重力做功大小只取决于 mg 与 h,与运动状态及其受力无关.
第23页/共24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24页/共24页
第20页/共24页
•借 题 发 挥 重力势能变化的原因是因为重力做了功.重力做多少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就改 变多少,二者间的数值关系式为ΔEp=-WG.
第21页/共24页
• 【变式2】
•
如图7-4-4所示运动员跳伞将经历加速下降和减速下降两个过程,将人和伞看成
一个系统,在这两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其正负表示重力势能的大小.物体在参考平面上方时,重力
势能为
值,在参考平面下方时,重力势能为
值.
•
•
重力势能是
与 标量 所组成的系统共有的.
正
地球
第6页/共24页
物体
•温 馨 提 示 (1)在参考平面上的所有物体的重力势能均为零. (2)重力势能的正负表示大小, 不表示方向.
第7页/共24页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教学优秀课件
小
答案 D
解析 物体的重力势能Ep=mgh取决于重力和物体所处的高度,质量大的物
体所处的高度可能较小,位置高的物体的重力可能较小,因此它们的重力势
能可能较小,选项A、B错误,D正确;参考平面不选水平地面时,地面上物体
的重力势能Ep≠0,选项C错误。
3.质量为20 kg的铁板、厚度不计,平放在二楼的地面上。二楼地面与楼外
32
规律方法 链条(绳索)模型
1.建模背景:柔软链条(绳索)在运动过程中形体会发生变化,重心也就会发
生变化,从而给计算带来障碍,因此如何确定重心位置是解决含有链条(绳
索)问题的关键。
2.模型特点
(1)粗细均匀、质量分布均匀的长直链条(绳索),其重心在长度的一半处。
(2)柔软链条(绳索)不以直线状(如折线状)放置时,应分段求重力势能再求
(3)重力做功有什么特点?
要点提示 (1)甲中WG=mgh=mgh1-mgh2,乙中WG'=mglcos θ=mgh=mgh1-
mgh2。
(2)把整个路径AB分成许多很短的间隔AA1、A1A2、……,由于每一段都很
小,每一小段都可以近似地看作一段倾斜的直线,设每段小斜线的高度差分
别为Δh1、Δh2、……,则物体通过每小段斜线时重力做的功分别为mgΔh1、
程中,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的重力做了15 J的功
B.拉力F对小球做了15 J的功
C.小球的重力势能增加了15 J
D.合力对小球做的功是15 J
)
答案 BC
解析 小球上升,重力做负功,WG=-mgh=-5×3 J=-15 J,选项A错误;因为小球
地面的高度差约为3 m,g取10 m/s2。这块铁板相对二楼地面和楼外地面的
重力势能高一公开课ppt课件.ppt
一质量为5kg的小球从5m高处下落, 碰撞地面 后弹起, 每次弹起的高度比下落高度低1m, 求:小 球从下落到停在地面的过程中重力一共做了多少 功? (g=9.8m/s2)
解: 小球下落高度为5m
WG = mgΔh
=5×9.8×5J =245J
二.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它所受重力与所
2. 平常所说的“物体”的重力势能, 只是一种习惯简化的说法。
课堂小结
1.重力做功的特点:与路径无关,只与起 点和终点的高度差有关。
WG mgΔh
2.重力势能:地球上的物体具有的与它 高度有关的能量。
EP mgh
3.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重力 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做负功,重 力势能增加。
► 在参考面上方的物体的高度是正值,重力势 能也是正值;
► 在参考面下方的物体的高度是负值,重力 势能也是负值。 ► 参考平面的选取是任意的 。
重力势能为标量,正负 不表方向
4、如图,质量m = 1kg的小球,从桌面上方高h1 = 1.2m的A点下落到地 面上的B点,桌面离地面的高度h2 = 0.8m.请按要求填写下 表.(g=10m/s²)
4. 重力势能是相对的 ,正负表示大小。 一般不加说明是以地面或题目中的最低点 所在的平面作为参考平面。
5. 势能是系统能
重力势能是地球和物体所组成的这个物 体“系统”所共有的
课堂练习
1. 关于重力做功和物体的重力势能,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ABD) A. 当重力对物体做正功时,物体的重力势能一 定减少; B. 物体克服重力做功时,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 增加; C. 地球上的物体的重力势能都只有一个唯一确 定的值; D. 重力做功的多少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无关。
解: 小球下落高度为5m
WG = mgΔh
=5×9.8×5J =245J
二.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它所受重力与所
2. 平常所说的“物体”的重力势能, 只是一种习惯简化的说法。
课堂小结
1.重力做功的特点:与路径无关,只与起 点和终点的高度差有关。
WG mgΔh
2.重力势能:地球上的物体具有的与它 高度有关的能量。
EP mgh
3.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重力 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做负功,重 力势能增加。
► 在参考面上方的物体的高度是正值,重力势 能也是正值;
► 在参考面下方的物体的高度是负值,重力 势能也是负值。 ► 参考平面的选取是任意的 。
重力势能为标量,正负 不表方向
4、如图,质量m = 1kg的小球,从桌面上方高h1 = 1.2m的A点下落到地 面上的B点,桌面离地面的高度h2 = 0.8m.请按要求填写下 表.(g=10m/s²)
4. 重力势能是相对的 ,正负表示大小。 一般不加说明是以地面或题目中的最低点 所在的平面作为参考平面。
5. 势能是系统能
重力势能是地球和物体所组成的这个物 体“系统”所共有的
课堂练习
1. 关于重力做功和物体的重力势能,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ABD) A. 当重力对物体做正功时,物体的重力势能一 定减少; B. 物体克服重力做功时,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 增加; C. 地球上的物体的重力势能都只有一个唯一确 定的值; D. 重力做功的多少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无关。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课件
结论2:物体上升,重力做负功,重 力势能增加, WG=EP1-EP2<0 ,克 服重力所做的功等于重力做功的相反 数。
【学以致用】 2.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为50J,则( BD ) A.重力做的功为50J B.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增加了50J C.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减少了50J D.重力做了50J的负功
探究1:什么是重力势能?猜想它
与什么因素有关?举例说明。
这是因为 物体一旦处在 一定高度时, 就具有了一定 的能量。而当 它从所处的高 处落下时,这 些能量就会以 做功的方式释
放出来
探究2:重力做的功与路径 的关系
mg
情形一:竖 情形二:沿倾斜 情形三:沿任意
直下落
直线向下运动 路径向下运动
探究2:重力做的功与路径的关系
探究3-1:由重力能做多少功可知重力势能的表达
式是什么?
1.重力势能的概念
“mgh”与重
“mgh” 是 一个具有特
力做功有着密 切的关系
殊意义的物
理量
“mgh”随着高
度的变化而变化,
与势能的基本特
征一致
把mgh叫做物体的重力势能,EP=mgh
即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它所受重力与所处高度的乘积。
探究3-2:重力做的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重力势能EP=mgh (1)是标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单位:1J=1N·m 2.重力做的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式
=mgΔh1 WG=W1+W2+W3+ …… WG=mgΔh1+ mg Δh2
+ mgΔh3 +…… =mg(Δh1+ Δh2 + Δh3+ ……) =mgh
=mgh1-mgh2
【学以致用】 2.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为50J,则( BD ) A.重力做的功为50J B.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增加了50J C.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减少了50J D.重力做了50J的负功
探究1:什么是重力势能?猜想它
与什么因素有关?举例说明。
这是因为 物体一旦处在 一定高度时, 就具有了一定 的能量。而当 它从所处的高 处落下时,这 些能量就会以 做功的方式释
放出来
探究2:重力做的功与路径 的关系
mg
情形一:竖 情形二:沿倾斜 情形三:沿任意
直下落
直线向下运动 路径向下运动
探究2:重力做的功与路径的关系
探究3-1:由重力能做多少功可知重力势能的表达
式是什么?
1.重力势能的概念
“mgh”与重
“mgh” 是 一个具有特
力做功有着密 切的关系
殊意义的物
理量
“mgh”随着高
度的变化而变化,
与势能的基本特
征一致
把mgh叫做物体的重力势能,EP=mgh
即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它所受重力与所处高度的乘积。
探究3-2:重力做的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重力势能EP=mgh (1)是标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单位:1J=1N·m 2.重力做的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式
=mgΔh1 WG=W1+W2+W3+ …… WG=mgΔh1+ mg Δh2
+ mgΔh3 +…… =mg(Δh1+ Δh2 + Δh3+ ……) =mgh
=mgh1-mgh2
重力势能 课件
铁链重力势能的变化还可由初、末状态的重力势能来分 析.设铁链初态所在水平位置为零势能参考平面,则 Ep1=0, Ep2=m2gl,铁链重力势能的变化量 ΔEp=Ep2-Ep1=12mgl= 12×10×10×2 J=100 J,即铁链重力势能增加了 100 J.
答案:100 J 增加了100 J 名师归纳: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其值与参考平面的选择 有关;而重力势能的变化具有绝对性,与参考平面的选择无 关.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
(1)以地面为参考平面; (2)以第88层为参考平面;
(3)以420.5 m的楼顶为参考平面,若他乘电梯从地面上升 到88层,需克服重力做多少功?
解析:(1)以地面为参考平面,游客在88层的相对高度为 341 m,则Ep1=mgh=60×10×341 J≈2.0×105 J.
(2)若以88层处为参考平面,游客在88层的相对高度为0, 故Ep2=0.
重心变化类物体重力势能变化
如图所示,一条铁链长为2 m, 质量为10 kg,放在水平地面上,拿住一 端提起铁链直到铁链全部离开地面的瞬 间,物体克服重力做功为多少?物体的 重力势能变化了多少?(g取10 m/s2)
解析:铁链从初状态到末状态,它的重心位置提高了 h=2l ,因而物体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为 W=12mgl=12×10×10× 2 J=100 J,铁链的重力势能增加了 100 J.
2.重力势能.
①系统性: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所组成的系统共同具有 的能量,不是地球上物体独有的,通常所说的物体的重力势能 是一种不确切的习惯说法.
②相对性:重力势能Ep=mgh与参考平面的选择有关,式 中的h是物体重心到参考平面的高度.重力势能是标量,只有 大小而无方向,但有正、负之分,当物体在参考平面之上时, 重力势能Ep为正值;当物体在参考平面之下时,重力势能Ep为 负值.注意物体重力势能的正、负的物理意义是表示比零势能 大,还是比零势能小.
重力势能(课件)-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高度h
重力势能EP
h > 0 Ep > 0
0
0
h < 0 Ep < 0
零势能面
参考平面
EPA= 5J:表示比0势能面多5J EPB=-5J:表示比0势能面少5J
哪一点的重力势能大?
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8844.43米
死海的海拔高度- 415米
EPA=2mgh
参考面
h
A
参考面
h
h
参考面
EPA= -mgh EPA= 0
小试牛刀
8、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用轻绳AB悬挂于天花板上。现用水平向左的 力F拉动轻绳的中点O,使物体静止于图示位置,此时力F的大小小于mg。 若保持力F的大小不变,沿顺时针方向缓慢转动力F到竖直向上的过程中,
01
重力做功
想一想
问:小明从1楼到3楼,哪种方 式他的重力做功最少?
1.探究重力做功的特点
物体竖直下落
A
物体沿斜线运动
A
θ
L
物体沿曲线运动
A
Δh
h1
B
竖直下落
B
B
沿斜线运动
沿曲线运动
h2
物体竖直下落 从 A 到 B
Aபைடு நூலகம்
G
Δh h1
B h2
WG=mgΔh
=mg(h1-h2) =mgh1-mgh2
05
典例分析
小试牛刀
1.关于重力势能的几种理解,正确的是( BC ) A.重力势能等于零的物体,一定不会对别的物体做功 B.相对于不同的参考平面,物体具有不同数值的重力势能,但这并不影响研 究有关重力势能的问题 C.在同一高度将物体不论向何方向抛出,只要抛出时的初速度大小相同,则 落地时减少的重力势能必相等 D.放在地面的物体,它的重力势能一定等于零
人教高中物理必修二重力势能PPT课件
• C、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增加了50J;
• D、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减少50J;
第16页/共19页
• 2、井深8m,井上支架高为2m,在支架上用一根3m长的绳子系住一个重100N的物体,
则物体的重力势能是(以地面为参考平面)(
)
•
A.100J
•
B.700J
C
•
C.-100J
•
D.无法确定
第17页/共19页
第6页/共19页
A
竖直下落
沿斜线运动 θ
A
沿曲线运动
L
微元法
A
△h1 △h2 △△hh43
Δh h1
……
B
B
B
W1=mgΔh W2=mgLcosθ WW3= mgh1 mgh2 mghh23
=mg(h1-h2) =mgh1-mgh2
=mgΔh
=mg(h1-h2) =mgh1-mgh2
mg(h1 h2 h3 )
第12页/共19页
探究三、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练一练: 如图有一个质量2kg的小球从桌面以上高
h1=1.2m的A点落到地面上的B点,桌面的高为h2=0.8m。请 按要求填写下表 (g=10m/s2)。
A h1
h2 B
参考 平面
桌面
小球在A 小球在B A→B下落 点重力势 点重力 过程小球
能EpA 势能EpB 重力做功 WG
度达到20千米/秒,爆炸力相当于美国轰炸日本广岛那颗原子弹的
一千倍。强烈的撞击180米的大坑。据说,坑中可以安放下20个足球场,四周的看台
则3 能容纳200多万观众。
第3页/共19页
(一)实例展示 初步感知
由以上实例可以知道,物体一旦处在一定高度时,就具 有了一定的能量。而当它从所处的高处落下时,这些能量就 会以做功的方式释放出来。
重力势能ppt课件高中
05
重力势能的探究实验
实验目的和原理
目的
通过实验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高度之间的关系,加 深对重力势能概念的理解。
原理
重力势能是指物体在重力作用下所具有的能量,其大小与物 体的质量、高度和重力加速度有关。
实验步和数据记录
01
02
03
04
准备实验器材
选择合适的重物、测量尺、天 平;
设定实验步骤
重力势能的实例
物体从高空落下
总结词
物体从高空落下时,重力势能会转化为动能,从而产生重力做功 。
详细描述
当物体从高空落下时,由于地球的引力作用,物体会加速下落。 物体的高度越高,其重力势能就越大。当物体达到地面时,其重 力势能会全部转化为动能,使物体获得速度。在此过程中,重力 做了正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了。
重力势能与高度关系
重力势能与高度成正比
重力势能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高度增加,重力势能增大
当物体的高度增加时,重力势能的值也会增大。
重力势能与质量关系
重力势能与质量成正比
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质量增加,重力势能增大
当物体的质量增加时,重力势能的值也会增大。
03
按照要求将重物挂在测量尺上 ,测量并记录下不同高度下的 重力势能;
进行实验
将重物从静止开始释放,观察 并记录下重物下落的高度和所 用的时间;
数据记录
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包 括重物的质量、高度和重力势 能。
实验结果分析和结论
结果分析
通过比较不同高度下重物的重力势能,可以 发现重力势能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时 ,相同高度下,重物的质量越大,其重力势 能也越大。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 第7章4重力势能课件(48张)
标 •
探
固
新 的,即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变化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无关.
双
知
基
(3)重力势能的系统性
合 作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吸引而产生的,如果没有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就不会有 课
探
时
究 •
重力,也不存在重力势能,所以重力势能是这个系统共同具有的,平时所说的
分 层
攻
作
重 “物体”的重力势能只是一种简化的说法.
业
难
返 首 页
4.关于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标 •
探
固
新
A.重力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
双
知
基
B.物体克服重力做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
合 作
C.重力对物体不做功,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为零
课
探
时
究 •
D.物体克服重力做功,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为负值
分 层
攻
作
重
业
难
返 首
达
习
基
合
B.物体与零势能面的距离越大,它的重力势能也越大
作
课
探
C.一个物体的重力势能从-5 J 变化到-3 J,重力势能增加了
究
时 分
• 攻
D.在地面上的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一定等于零
层 作
重
业
难
返 首 页
自
当
主
堂
预
C [物体的重力势能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有关,同一物体在同一位置相对不 达
习
标
• 探
同的参考平面的重力势能不同,A 选项错;物体在零势能面以上,距零势能面
• 固
新 知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课件重力势能分解
变化
桌面 6J -4J
h2 地面 10J
0
B
18
例:
如图,质量5kg的小球,从桌面以上h1=1.2m的 A点落到地面的B点,桌面高h2=0.8m.请按要 求填写下表.(g=10m/s2)
A h1
参考 小球在 小球在 下落过程 平面 A点重 B点重 小球重力
力势能 力势能 势能变化
桌面 6J -4J
以下关于重力势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地面上的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为零 B.质量大的物体重力势能一定大 C.高处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大 D.重力做正功时,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变化
桌面距地面0.8m,一物体质量为2kg,放在距桌 面0.4m的支架上.
(1)以地面为零势能位置,计算物体具有的势能, 并计算物体由支架下落到桌面过程中,势能减 少多少?
质量为m的小球,从离桌面H高处由静止下落, 桌面离地面的高度为h,如图所示,若以桌面 为参考面,那么小球落地时的重力势能及整个 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变化是:( D )
A.mgh,减少mg(H-h)
H
B.mgh,增加mg(H+h)
C.-mgh,增加mg(H-h)
h
D.-mgh,减少mg(H+h)
巩固练习:
小结
一、重力势能:物体由于举高而具有 的能。表达式: Ep=mgh 二、重力势能的大小具有相对性,与 参考平面的选取有关,而重力势能的 改变量△EP与参考平面选取无关,重 力势能改变量具有绝对性。 三、重力势能是地球与物体所组成的 “系统”所共有的,而不是地球上的 物体单独具有的。
17
重力势能
一、水电站
水电站为什么要建高高的大坝?
打桩机
打
《重力势能》教学PPT课件【高中物理必修2(人教版)】
新课学习
3、物体以某一初速度沿粗糙水平面滑动,摩擦力对物体 做正功还是负功?物体是获得能量还是失去能量? 结论: 功的正负表示能量转化的 增加或减少 ,__正___功使物体 获得能量, 负 功使物体失去能量。
雪崩
新课学习
2002年9月21日上午,俄罗斯高加索北奥塞梯地区的一个村庄 发生雪崩,造成至少100人失踪。
随堂小练
练习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地面上,物体 上面连着一个直立的轻质弹簧,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现 用手拉住弹簧上端,使弹簧上端缓慢提升高度h,此时
物体已经离开地面,求物体重力势能的增加量。
课堂小结
学习内容 1、势能由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由它们的相对位置而决定。 2、势能是标量,单位是焦耳。 3、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与物体的运动路径无关,只跟物体运动的始末位
新课学习
讨论:1、功和能的联系是什么? 2、功和能的区别有哪些?
新课学习
1、功和能的联系: (1)功和能都是标量 (2)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3)单位:焦(J) 2、功和能的区别: (1)功是和物体的运动过程有关的物理量,是一个过程量;能是和物体 的运动状态有关的物理量,是一个状态量。但功不是能。 (2)做功可以使物体具有的能量发生变化,而且物体能量变化的大小是 用做功的多少来量度的。但功和能不能相互转化。
新课学习
五、势能是系统所共有的 重力势能是地球与物体所组成的这个“系统”所共有的, 而不是地球上的物体单独具有的。
随堂小练
练习1、 在离地80 m处无初速释放一小球,小球质量为
m=200 g,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 m/s2,取地面所在
水平面为零势能参考面。求: (1)在第2 s末小球的重力势能; (2)在第3 s内重力所做的功,重力势能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系统性
重力势能是 □26 地球 与 □27 物体 所组成的系统共有的。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判一判 (1)重力势能 Ep1=2 J,Ep2=-3 J,则 Ep1 与 Ep2 方向相反。( × ) (2)同一物体的重力势能 Ep1=2 J,Ep2=-3 J,则 Ep1>Ep2。( √ ) (3)在同一高度的质量不同的两个物体,它们的重力势能一定不同。( × )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②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选择不同的参考平面,物体重力势能的数值是 □22 不同 的。 对选定的参考平面,上方物体的重力势能是 □23 正 值,下方物体的重 力势能是 □24 负 值,负值的重力势能,表示物体在这个位置具有的重力势 能要比在参考平面上具有的重力势能 □25 小 。
提示:(1) 重力势能是标量,没有方向。 (2) 重力势能为正值,表示物体处于参考平面的上方,为负值表示物体 处于参考平面的下方,而同一物体在越高的地方重力势能越大。 (3) 若选定两物体所处的水平面为参考平面,则两物体的重力势能均为 0。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提示
想一想 滑雪运动员从雪山高处高速滑下,运动员的重力做了正功还是负功?其 重力势能增大了还是减小了?当冲上另一个高坡时会怎样?
(4)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 ①表达式:WG= 14 Ep1-Ep2 。 ②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 □15 减小 ;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 □16 增大 。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3.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系统性
(1)相对性
①参考平面:物体的重力势能总是相对于某一 □19 水平面 来说的,这个 □20 水平面 叫做参考平面,在参考平面,物体的重力势能取作 □21 0 。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提示
活动 4:讨论、交流、展示,得出结论。 (1)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始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 (2)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运动时,重力总是不做功。 (3)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还可以理解为:重力是恒力,而恒力做功 W= Flcosα 就是力 F 与在力 F 方向上的位移的乘积,而重力方向上的位移与路径 无关,只与高度差 h 有关。往高处运动,重力方向上的位移与重力方向相反, 重力做负功,往低处运动,重力做正功,其值都为 mgh(h 为始末位置的高度 差)。
差,h1、h2 分别表示物体起点和终点的高度。 (2)正负
物体下降时重力做 □03 正 功;物体被举高时重力做 □04 负 功,也可
以说成物体克服重力做功。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3)特点
物体运动时,重力对它做的功只跟它的 □05 起点 和 □06 终点 的位置有关, 而跟物体运动的 □07 路径 无关。
提示:根据功的计算式可以得出重物沿虚线直接由 A 到 B 重力做的功为 W=mglcosθ,而 lcosθ=h=h1-h2,故 W=mg(h1-h2)。
与活动 1 一样,重物从 A 到 C 所做的功 W=mgh=mg(h1-h2),而从 C 到 B,重力不做功,所以整个过程的总功仍然是 W=mg(h1-h2)。
重力势能
1.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2.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进行计算。 3.掌握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4.理解重力势能的相对性,知道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系统所共有的。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01课前自主学习
1.重力做的功 (1)表达式
WG= □01 mgh = □02 mg(h1-h2) ,其中 h 表示物体起点和终点的高度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提示
活动 3:丙图中物体沿曲线由 A 运动到 B 重力对物体做的功是多少?
提示:可以把丙图无限细分为若干个小斜面(乙图的情景),重力在每个 斜面上所做的功加起来就是从 A 运动到 B 重力做的功。
W1=mgΔh1,W2=mgΔh2,W3=mgΔh3…… W=W1+W2+W3+…… W=mg(Δh1+Δh2+Δh3+……),即:W=mgh=mg·(h1-h2)。
2.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位于 □08 高处 而具有的能量。 (2)大小:等于物体所受重力与所处 □09 高度 的乘积,表达式为 Ep = □10 mgh ,其中 h 表示物体所在位置的高度。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3)单位: □11 焦耳 ,与功的单位相同。重力势能是 □12 标量 ,正负表 示 □13 大小 。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4)重力做功的特点可以推广到任一恒力做功,即恒力做功特点为:与具 体路径无关,只与起点和终点两个位置有关,恒力做的功等于力与沿着力方 向的位移的乘积。
(5)物体的竖直位移等于零,说明重力做功的代数和等于零,但过程中重 力并不一定不做功。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例 1 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小球从高为 h 处的斜面上的 A 点滚下,经 过水平面 BC 后再滚上另一斜面,当它到达高为14h 的 D 点时,速度为零,在 这个过程中,重力做的功为( )
A.14mgh C.mgh
03课后课时作业
活动 1:甲图中重物下落,重力做的功是多少?
提示:重力和位移方向一致,可以用 W=Fl 来计算功,可以得出 W= mgh=mg(h1-h2)。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提示
活动 2:乙图中重物沿虚线直接由 A 到 B 和先经 C 再至 B 的过程重力做 的功各是多少?
提示:运动员从高处滑下,位移向下,重力做了正功,由于高度降低, 其重力势能减小;当运动员冲上另一个高坡时,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大。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提示
02课堂探究评价
提升训练
对点训练
课堂任务 重力做的功 仔细观察下列图片,认真参与“师生互动”。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重力势能是 □26 地球 与 □27 物体 所组成的系统共有的。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判一判 (1)重力势能 Ep1=2 J,Ep2=-3 J,则 Ep1 与 Ep2 方向相反。( × ) (2)同一物体的重力势能 Ep1=2 J,Ep2=-3 J,则 Ep1>Ep2。( √ ) (3)在同一高度的质量不同的两个物体,它们的重力势能一定不同。( × )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②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选择不同的参考平面,物体重力势能的数值是 □22 不同 的。 对选定的参考平面,上方物体的重力势能是 □23 正 值,下方物体的重 力势能是 □24 负 值,负值的重力势能,表示物体在这个位置具有的重力势 能要比在参考平面上具有的重力势能 □25 小 。
提示:(1) 重力势能是标量,没有方向。 (2) 重力势能为正值,表示物体处于参考平面的上方,为负值表示物体 处于参考平面的下方,而同一物体在越高的地方重力势能越大。 (3) 若选定两物体所处的水平面为参考平面,则两物体的重力势能均为 0。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提示
想一想 滑雪运动员从雪山高处高速滑下,运动员的重力做了正功还是负功?其 重力势能增大了还是减小了?当冲上另一个高坡时会怎样?
(4)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 ①表达式:WG= 14 Ep1-Ep2 。 ②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 □15 减小 ;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 □16 增大 。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3.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系统性
(1)相对性
①参考平面:物体的重力势能总是相对于某一 □19 水平面 来说的,这个 □20 水平面 叫做参考平面,在参考平面,物体的重力势能取作 □21 0 。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提示
活动 4:讨论、交流、展示,得出结论。 (1)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始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 (2)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运动时,重力总是不做功。 (3)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还可以理解为:重力是恒力,而恒力做功 W= Flcosα 就是力 F 与在力 F 方向上的位移的乘积,而重力方向上的位移与路径 无关,只与高度差 h 有关。往高处运动,重力方向上的位移与重力方向相反, 重力做负功,往低处运动,重力做正功,其值都为 mgh(h 为始末位置的高度 差)。
差,h1、h2 分别表示物体起点和终点的高度。 (2)正负
物体下降时重力做 □03 正 功;物体被举高时重力做 □04 负 功,也可
以说成物体克服重力做功。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3)特点
物体运动时,重力对它做的功只跟它的 □05 起点 和 □06 终点 的位置有关, 而跟物体运动的 □07 路径 无关。
提示:根据功的计算式可以得出重物沿虚线直接由 A 到 B 重力做的功为 W=mglcosθ,而 lcosθ=h=h1-h2,故 W=mg(h1-h2)。
与活动 1 一样,重物从 A 到 C 所做的功 W=mgh=mg(h1-h2),而从 C 到 B,重力不做功,所以整个过程的总功仍然是 W=mg(h1-h2)。
重力势能
1.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2.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进行计算。 3.掌握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4.理解重力势能的相对性,知道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系统所共有的。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01课前自主学习
1.重力做的功 (1)表达式
WG= □01 mgh = □02 mg(h1-h2) ,其中 h 表示物体起点和终点的高度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提示
活动 3:丙图中物体沿曲线由 A 运动到 B 重力对物体做的功是多少?
提示:可以把丙图无限细分为若干个小斜面(乙图的情景),重力在每个 斜面上所做的功加起来就是从 A 运动到 B 重力做的功。
W1=mgΔh1,W2=mgΔh2,W3=mgΔh3…… W=W1+W2+W3+…… W=mg(Δh1+Δh2+Δh3+……),即:W=mgh=mg·(h1-h2)。
2.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位于 □08 高处 而具有的能量。 (2)大小:等于物体所受重力与所处 □09 高度 的乘积,表达式为 Ep = □10 mgh ,其中 h 表示物体所在位置的高度。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3)单位: □11 焦耳 ,与功的单位相同。重力势能是 □12 标量 ,正负表 示 □13 大小 。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4)重力做功的特点可以推广到任一恒力做功,即恒力做功特点为:与具 体路径无关,只与起点和终点两个位置有关,恒力做的功等于力与沿着力方 向的位移的乘积。
(5)物体的竖直位移等于零,说明重力做功的代数和等于零,但过程中重 力并不一定不做功。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例 1 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小球从高为 h 处的斜面上的 A 点滚下,经 过水平面 BC 后再滚上另一斜面,当它到达高为14h 的 D 点时,速度为零,在 这个过程中,重力做的功为( )
A.14mgh C.mgh
03课后课时作业
活动 1:甲图中重物下落,重力做的功是多少?
提示:重力和位移方向一致,可以用 W=Fl 来计算功,可以得出 W= mgh=mg(h1-h2)。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提示
活动 2:乙图中重物沿虚线直接由 A 到 B 和先经 C 再至 B 的过程重力做 的功各是多少?
提示:运动员从高处滑下,位移向下,重力做了正功,由于高度降低, 其重力势能减小;当运动员冲上另一个高坡时,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大。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提示
02课堂探究评价
提升训练
对点训练
课堂任务 重力做的功 仔细观察下列图片,认真参与“师生互动”。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