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题研究的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课题研究的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策略
摘要:通过对重点高校研究生参加课题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影响课题提升科研能力的主要因素,总结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有效策略,为高校基于课题研究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题研究;研究生;科研能力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18-0013-03
0 引言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研究生培养规模已步入教育大国行列,培养模式已从“学徒式”经“专业化”步入“多元化”,并沿着应用型、高层次型人才方向快速发展。
21世纪的国际竞争是科学技术和人才的竞争,培养高水平科研素质的人才成为各国高等教育的重点,而研究生教育作为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基石,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国家现代化有重大实践意义。
因此,培养研究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应用于科研课题项目的科研能力成为我国研究生培养的首要任务。
研究生科研能力是研究生在学科领域探索真理的创造活动能力,主要包括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资料收集与处理能力、发现与解决问题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实际动手能力。
目前,研究生科研能力提高的形式主要有课堂教学、导师引导、科研训练、学术论文。
而研究生参与课题研究作为不可缺少的培养方式,是综合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
1 问卷设计
基于文献调研和对师生实地访谈设计问卷,内容涉及参与课题的情况、课题提升科研能力的认识、影响课题研究的因素3大方面,以获取不同层次的反馈,调查问卷共23题,包括19个封闭式客观题(单选题、多选题)和4个开放式主观题。
调查范围选取武汉大学近5年课题项目较多的5个学院,其中计算机学院承担国家各类科研项目500余项,生命科学学院承担国际国内各类项目400多项,动力与机械学院承担国际各类科研项目100余项,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承担国家各类科研项目90余项,基础医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0余项。
调查对象为调查范围内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问卷调查共发放500份,回收问卷492份,其中有效问卷482份,有效问卷占比率高达96.4%。
利用SPSS17.0软件对问卷信度进行分析,问卷的Alpha信度系数为0.71,问卷可信度较高。
2 调查数据分析
2.1 研究生参与课题及提高科研能力认可情况
研究生参与课题项目研究的比例较高,并且认为课题研究提高了科研能力。
调查发现,在研究生教育阶段有95.7%的研究生参与过课题项目研究,其中有90%的研究生参与课题项目研究时间在半年以上,有70%的研究生参与课题项目研究时间在一年以上,有26.2%的研究生参与课题研究时间在2年以上;有78.4%的研究生认为课题项目研究提高了科研能力,其中20.3%的研究生认为科研创新能力有所提高,科研能力中各项能力得到提高的认可比例如图1所示。
2.2 参与课题研究时间与提高科研能力认可的相关性
研究生参与课题项目的时间与研究生对课题提升科研能力的认可高度相关。
通过对问卷调查中研究生参与课题研究的时间长短和研究生认为课题对提升科研能力的效果这2道题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ig:.000<.001)详见表1,两者呈高度的正相关性,这说明研究生参与课题项目研究时间越长越发认识到课题对提升科研能力所起的作用。
因此,需要延长研究生参与课题项目研究的时间,增强课题能有效提升科研能力的思想意识。
研究生更多地参与课题项目研究的整个过程(资料收集与分析、发现问题、学术研讨、解决问题、撰写实验报告并发表论文等),才能更有效地提升科研能力,才能体会到课题项目研究对科研能力的提升作用,才能增强研究生参与课题项目研究提升科研能力的意识,指导研究生进行课题项目研究的行为。
以上相关分析表明,增加研究生参与课题项目研究的时间长度有助于提高研究生对课题提升科研能力的认识。
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需要学校研究生培养部门合理调整研究生课堂学习时间,注重研究方向与课堂知识的有机结合,引导研究生开展课题研究,激发科学研究热情,较快参与课题项目研究。
2.3 影响研究生课题研究的因素
问卷对影响研究生课题研究的主要因素进行程度选择,主要因素细分为“学术水平、科研训练、自身素质、导师指导、科研条件、科研氛围、团队成员、科研管理”8项内容,每项内容设置“总是-4、经常-3、有时-2、偶尔-1、从不-0”5个程度选项,根据调查数据统计8项内容的重要程度总值,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
学术水平和科研训练是影响研究生完成课题的主要因素,其次是自身素质、科研条件、科研氛围、导师指导、团队成员,而科研管理对研究生研究课题的影响不大。
因此,提高研究生学术水平与加强科研训练成为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
3 总结与对策
从问卷调查分析可见课题项目研究已在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研究生参与课题研究能有效提高科研能力,提升科研创新意识。
但课题项目研究在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上仍存在一定困难,如学术水平不够、导师指导不足、科研环境有限等。
针对上述现状,对课题项目如何有效提升研究生科研
能力提出以下对策。
3.1 加强自主学习,提高科研自觉性
研究生自身素质是开展科研活动的关键因素,是研究出创新性学术成果的重要保障,而自主学习是提升科研素质,提高科研自觉性的有效途径。
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理论,在课题研究的各个环节,坚持自主学习的理念能调动研究生的科研自觉性。
自主学习的内容需结合课题研究重点,明确学习内容,研究生要深入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献资料,做好读书笔记,拓宽学术视野,能有效提高研究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新知识与新思维的获取,有利于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思维,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自觉性;自主学习的过程要围绕课题的研究内容,开展灵活多样的研讨交流活动。
现在的绝大部分课题都是以团队协作的形式开展研究,自主学习的过程要注重发挥团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内部间和内部与外部间关于课题研究内容的交流,如荷兰大学研究生院鼓励学者间进行思想交流。
研究生通过研讨活动获取前沿学术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做好自主学习过程的反思和总结,有利于激发其科研斗志,提高科研自觉性。
3.2 强化导师指导职责,引导科研创新
导师的指导是科研活动中的主导因素,课题研究作为最重要的科研训练方式,导师在学术责任感、职业道德、创新能力3个方面对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起关键作用。
加强导师学术责任感,倡导严谨认真的科研工作作风与求真务实的科学研究态度,使导师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指导研究生进行课题研究,这些对研究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增强导师的职业道德,主要是具备高尚的科学奉献精神,以身立教,积极致力于科学研究工作,这些将对研究生安于学习研究的本分,踏实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形成科研意识和科研自觉性,进而提高科研能力产生积极影响;提升导师的创新能力,主要是导师锲而不舍的创新精神、敏捷的洞察力与准确的判断力,这对研究生认真投入科研活动有重要影响,导师勇于挑战的态度也将引导研究生及时把握课题的前沿动态,积极进行课题的创新性研究,有利于研究生创新性能力提升。
3.3 营造科研生态环境,培养科研素质
在以课题研究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过程中,营造良好的科研学术生态环境,有利于激发研究生的科研意识与科研精神,开拓学术思路,学术生态环境主要有科研资源环境、管理环境和学术环境。
加强科研资源环境建设,主要有网络环境、图书资源及研究经费等内容,完善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便于研究生通过网络获取国内外最新文献资料,更多更及时地了解前沿领域,配置先进的实验室为科研模拟实验提供硬件支撑。
规范学术管理环境,开展周期性的学术论坛,聘请相关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知名学者前来讲学。
优化科研学术环境,定期举办学术讲座或学术报告会等活动,营造浓厚的科研学术氛围,有利于增强研究生的科研意识与创新意识,研究生全程参与学术活动,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
3.4 加强管理。
激发科研热情
调整课堂学习时间,将课堂学习与研究方向紧密结合,使研究生在3年教育时间内较快参与到课题项目研究中。
加强研究生参与课题研究的管理工作,对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表现优异、成果优异的研究生实施激励机制,科研管理者要坚持激励机制的公平性原则,通过课题研究成果激励机制引导研究生的科研积极性,以此提升科研能力。
4 结语
在研究生教育阶段提升科研能力的多种途径中,课题项目研究已成为提升科研能力的重要形式之一,并成为国内外研究生教育机构培养研究生的普遍做法。
而加强自主学习以提高科研自觉性、强化导师指导职责以引导科研创新、营造科研生态环境以培养科研素质、加强管理以激发科研热情是进一步发挥课题项目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作用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告课题组,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2012)[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6
[2]陈木龙,张敏强,研究生科研能力结构模型的构建及胜任特征分析[J],高教探索,2013(1):100,104
[3]马楠,基于课题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研究生[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1
[4]雷兵,魏立安,黄宗升,等,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自我培养和提高的途径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f9):85-86
[5]骆四铭,张应强,整合优质资源培养创新型博士:荷兰大学研究院制度案例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9(4):37-41
[6]杨建广,日本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J]l中国冶金教育,2012(4):52-54
[7]陈素珊,论高校和谐的学术生态环境建设[J],辽宁教育研究,2008(6):18-19
[8]彭国华,我国高校理工科博士生科研激励机制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