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酱油风味形成及影响因素

浅谈酱油风味形成及影响因素
浅谈酱油风味形成及影响因素

酱油风味的研究进展

酱油风味的研究进展 郑淑敏201410724101 食品质量与安全2014 级1 班 摘要:本文阐明酱油风味的含义、特征、形成的途径,分析酱油的风味物质,叙述酱油风味 形成的条件及机理,并从工艺等方面提出改善酱油风味的建议。 关键词:酱油风味物质影响因素 Reviews 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Soy SauceFlavor ZhengShumin 201410724101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Class 1 Grade 2014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meaning,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ing ways of flavor of soy sauce were analyzed. The flavor condition of soy sauce was analyzed, and the flavor and flavor of soy sauce were proposed. Keywords: soy sauce; flavor substances; influencing factors 前言 酱油不仅是一种古老的调味品,还是营养丰富的发酵食品[1]。酱油始创于我国,至今已 有2000 多年的历史。因其在调味品中具有无与伦比的风味优势,故能流传至今,成为国际市场上不可缺少的调味品[2]。酱油是我国和东南亚国家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调味品;且随着欧美对酱油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其出口创汇潜力看好,但是由于欧美国家的人普遍乐于接受日本酱油的风味,而我国酱油和日本酱油的风味存在较大差别。因此,对我国酱油风味物质及其形成机理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很有必要,对提高我国酱油风味和指导高档酱油生产、提高我国酱油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3]。 1 酱油的种类 酱油按照制造工艺分,可分为低盐固态工艺、浇淋工艺、高盐稀态工艺。 1.1 低盐固态工艺 相对高盐稀态工艺,低盐固态发酵采用相对低的盐含量,添加较大比例麸皮、部分稻壳和少量麦粉,形成不具流动性的固态酱醅,以粗盐封池的方式进行发酵,大约经过21 天保温发酵即可成熟。提取酱油 特点为发酵时间短,酱香

酱油的制作工艺及改进方法

一、酱油简介:酱油俗称豉油,主要由大豆、淀粉、小麦、食盐经过制油、发酵等程序酿制而成的。酱油的成分比较复杂,除食盐的成分外,还有多种氨基酸、糖类、有机酸、色素及香料等成分。以咸味为主,亦有鲜味、香味等。它能增加和改善菜肴的口味,还能增添或改变菜肴的色泽。我国人民在数千年前就已经掌握酿制工艺了。酱油一般有老抽和生抽两种:老抽较咸,用于提色;生抽用于提鲜。 二、酱油的分类按照制作工艺分为酿造酱油和配制酱油,其中配置酱油分为高盐稀态发酵酱油(稀醪发酵法是指在成曲后加入较多量的盐水,使酱醪成流动状态,有常温发酵和保温 发酵之分。酱油香气好,且滋味纯。可以室内大吃发酵,也可以室外罐式发酵。发酵周期扔较长,提取压榨出油!)分酿固稀发酵酱油(此工艺是一种速酿发酵型发酵工艺,利用不同温度、盐度和固稀发酵条件。把蛋白质原料和淀粉质原料分开制醪,先固态低盐后稀醪加盐 的发酵方法。发酵周期短,一般30天左右。酱油香气好,该工艺操作复杂)低盐固态发酵酱油(低盐固态发酵法是根据酱醅中食盐含量较低,不会过分抑制酶活力的原理进行发酵的方法,酱油色泽较深。滋味鲜美。生产设备较简单,操作方便。原料全氮利用率较高,采用浸淋法提取成品。发酵周期30天左右)。 低盐稀醪保温法酱油,对于配置酱油,其基本步骤都是原料处理,接种,制曲,发酵,淋油。 三、酿造酱油的相关材料介绍 1原料:蛋白质原料有大豆,豆粕,豆饼或其他蛋白质原料。淀粉质原料有小麦,麸皮,米糠和米糠饼或是其它淀粉质原料。 2.食盐:食盐使酱油具有适当的咸味,并且与氨基酸共同给以鲜味、增加酱油的风味。食盐还有杀菌防腐作用,可以在发酵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杂菌的污染,在成品中有防止腐败的功能。生产酱油宜选用氯化钠含量高、颜色白、水分少及杂质少、卤汁少的食盐。 3.酿造用水:一吨酱油需用水6~7吨。水是最好的溶剂,发酵生成的全部调味成分都要溶于水才能成为酱油。酱油中水占70%左右,凡是符合卫生标准能供饮用的水如自来水、深井水、清洁的江水河水湖水等均可使用。如果水中含有大量的铁、镁、钙等物质,不仅不符合卫生要求,而且影响酱油的香气和风味,一般来说在酱汁中含铁不宜超过

海天酱油品质严格把关

海天味业不懈追求品质如一,打造精品 300年淬炼美味 300年前的乾隆时期,我国南方的商业重镇佛山,手工业繁荣一时,涌现出大量家庭式的手工作坊,传统的酿造业也逐渐兴盛。以佛山“古酱园”为代表的调味品酿造作坊逾上百家,其中“海天酱园”出售的酱油、酱料等,因为用料讲究、滋味十足,在老百姓中积累了极佳的口碑,不仅遍布佛山的茶楼酒馆、普通人家,还出口到港澳地区及东南亚等国家。 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经济发展走上正轨,传统的酿造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1955年,佛山25家古酱园开始谋划合并重组。海天是其中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为宏大、产品品类最为丰富、影响力最广泛的一家老字号酱园,因此大家一致同意将新组建的厂名命名为“海天酱油厂”,这便是“海天酱油”的前身。 经过十几代人的坚守和传承,海天建立了完整系统的“中国味”产品体系,经多年精心打造,现已拥有酱油、蚝油、醋、酱、料酒、鸡精、汁、腐乳、小调味等十几大品类,合计300余个规格品种,有着庞大的市场基础和良好的消费口碑。在国际市场上,海天起步早,产品质优价实,已出口到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真正实现了“有人烟处,必有海天”。 海天产品 专注调味品,坚持品质决不妥协。 坚守主业,只做调味品,而不去参与各种风潮,不因短期的利益动摇主业。300多年来,海天一直深耕调味品领域,始终不懈追求品质如一和服务精进,坚持品质决不妥协,以品质如一的产品赢得赞誉,取得成功。 以酿造工艺为例,为了保持产品的独有的风味,海天依然坚持传统的生产工艺,坚持天然阳光晒制。海天酱油,酱等多个品类的产品都是通过传统的发酵技术酿造生产,对于已经拥有300年历史的老字号企业来说,海天并不贪图生产的快,反而坚守传统酿造工艺,使产品始终保持传统的风味,是其对消费者的承诺。 海天发酵大罐 尖端品控,打造海天精品 对于消费者来说,食品安全是重中之重。海天始终把质量与安全放在首位,进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以原材料为例,海天严格按照检标准对每批原材料的各

酱油品质鉴定实验

酱油品质的鉴定 实验目的: 了解酱油品质评定(感官)的方法、了解酱油中总酸度的测定原理和方法,学习pH计的使用,掌握电位滴定法的操作。 实验材料及仪器: 1、李锦记酱油(瓶装桶装均可) 2、海天金标生抽(瓶装桶装均可) 3、市售酿造厂特级酱油/特鲜酱油(袋装) 4、散装酱油采样,500mL(来自食堂、小饭馆等) 5、空矿泉水瓶(具盖),1个/组,共24个; 6、小号普通纸杯一包(约50个) 浓度95%的酒精600mL、记号笔5根、烧杯(50或100mL)50个、150mL烧杯24个、50mL/100mL 量筒12个、电磁搅拌器(配搅拌子)两台、酸度计(pH计)两台、0.1mol/L NaOH标准溶液1000mL(分装成12组)、硼砂(pH9.2)、酸碱缓冲液(pH6.86)(调节pH计用,每大组1份即可); 实验步骤及结果分析: 1、感官及性状评定实验:根据实验要求观察四种样品的各项指标(摇动实验等可直接在瓶中 观察,颜色、气味等实验需分装到小烧杯中进行,味觉实验分装到小纸杯中操作),按照表1中列出指标逐项进行评定并评定出样品1~样品4的各项目等级。 注:表中指标描述并非全部准确、详尽,试验中有其他发现或性状描述请在对应的样品项目栏中另行列出。 2、高浓度酒精实验 a)空矿泉水瓶要求洁净、无水; b)用记号笔在矿泉水瓶下部大致标出五个相等间距的刻度; c)取适量酱油倒入空矿泉水瓶中(倒满一个刻度),之后将酒精按照3:1比例倒入酱油中, 观察并记录现象,之后摇晃融合,观察并记录现象; d)摇晃片刻后,按照表1中指标评定酱油的等级,并做记录。 注:酒精试验每组做一个样品。每三组同学做同一个样品,每四组同学合并一组数据(共四个样品的数据,做完之后将结果比较、汇总。 3、酸度实验(参照《食品掺伪鉴别与检验》P308-309页酸度测定实验进行) 注:酸度实验每组做两个样品,两组同学(共测定四个样品)共用一组数据。 1、没有任何反应的即为勾兑劣质酱油; 2、如较多沉淀物的即为没有发酵完全的酱油; 3、颜色均匀并且有明显杯挂的即为优质酱油。

酱油风味物质的研究

酱油风味物质的研究进展 摘要:文中对国内外酱油风味物质研究的历史、方法和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分析了现今在酱油风味物质研究中存在着哪些困难,以及酱油风味物质的研究前景。 关键词:酱油;风味物质;研究进展;困难;研究前景 Abstract:The research history, methods and the latest development of soy sauce flavor compounds at home and abroad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In addition,analyzed today what difficulties exist in the study of sauce flavor substances,and its research prospect. 1 酱油风味的含义及研究意义 1.1 酱油介绍 酱油的酿造起源于我国,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我国历史上最早使用“酱油”名称是在宋朝,林洪著《山家清供》中有“韭叶嫩者,用姜丝、醫油、滴醋拌食”的记述。最早的醫油是用牛、羊、鹿和鱼吓肉等动物性蛋白质酿制的,后来才逐渐改用豆类和谷物的植物性蛋白质酿制【1】。而酱油成为老百姓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调味品的时期是在我国唐朝。在烹饪时加入一定量的酱油可以增加菜肴的色泽跟口味,进而促进人们的食欲。天然酿造的醤油中含有异黄醇,这种特殊物质可降低人体胆固醇,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2】。而酱油发展至今已成为老百姓餐桌上一种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也成为了一种可以给许多企业家带来丰厚利润的产品。 除了酿造的酱油外,还有一种化学酱油。那是用盐酸分解大豆里的蛋白质,变成单个的氨基酸,再用碱中和,加些红糖做为着色剂,就制成了化学酱油,这样的酱油,味道同样鲜美,不过它的营养价值远不如酿造酱油。 1.2 风味含义 刘亚琼等【3】在“食品风味物质分离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将风味一词的含义概括为“摄入口内的食物使人的感觉器官,包括味觉、嗅觉、痛觉及触觉等在大脑留下的综合印象”。高献礼等【4】在“酱油风味物质研究进展”一文中将风味一词定义为“气味和味道组成的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而赵德安【5】则将风味一词定义为“人的感觉器官捕捉到食物的色泽、气味、滋味、体态的信息在大脑中综合形成的印象”,并认为风味物质是不可量化的。决定酱油风味的物质,现今发现的共有300多种,按其化合物性质可分为醇类、酯类、酸类、醛类及缩醛类、酚类、呋喃酮类和含硫化合物等。风味物质一般具有如下一些特征【6】:(1)

酱油也是有级别划分的

调味品行业(酿造酱油)知识读物 酱油也是有级别划分的,按国家标准,根据氨基酸态氮、总氮以及可溶性无盐固形物的含量划分为一、二、三级酱油。 在酱油酿造过程中,把原料中的蛋白质经蛋白酶作用,逐渐分解成氨基酸等成分,而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人体的主要营养物质,尤其是一些人体不能合成的氨基酸,必须通过食物摄取。一般认为酱油中氨基酸含量越高表示蛋白质分解越好,味道也越鲜。 酱油中的氨基酸态氮就是以氨基酸形式存在的氮,它的含量与氨基酸的含量呈正比。氨基酸态氮含量越高氨基酸含量越高,营养成分也越高,根据氨基酸态氮的含量来划分标准为: 一级:氨基酸态氮≥0.7g/100ml 二级:0.7g/100ml>氨基酸态氮≥0.55g/100ml 三级:0.55g/100ml>氨基酸态氮≥0.4g/100ml 颜色深的也不一定是好酱油,消费者在选购酱油时可“一看二摇三尝味”。 看质量指标,看颜色;好酱油摇起来会起很多泡沫,不易散去;也可贴着瓶口闻味道,好酱油往往有一股浓烈的酱香味,尝起来味道鲜美。而劣质酱油摇动只有少量泡沫,而且容易散去,闻着有股焦糖般的异味,尝起来则有些苦涩。 如何选购 酱油,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调味品,作为酱油,国家标准明确规定,它

必须是以大豆、小麦等粮食为主要原料,并经发酵制成的产品。 由于生产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能生产出水解蛋白质、味精、核苷酸等鲜味剂,也能利用焦糖反应生产出酱色。用上述原料配兑,从鲜味和色泽上可以达到和部分达到酱油的效果,但是从根本上说,没有酱油的风味。由于消费者缺乏酱油消费的理性知识,所以在选购酱油时往往步入了误区。 误区一:调味汁、酱汁就是酱油 国家制定了酱油的卫生标准,规定氨基酸态氮不得低于0.4g/1 00ml,现在市场上有不少不法厂家炮制出的各类酱油家族的假“亲戚”——调味汁、酱汁。酱汁、调味汁因其内在质量不执行酱油标准,基本不含氨基酸态氮;而外包装完全仿效酱油产品,又加上高科技产品,引进外国先进工艺之类的宣传,因而具有极大的误导性、欺骗性。这种包装的色泽和酱油极相似,有着动听的名词的调味品最近在市场上极为流行,销售的区域基本上在我市农村,消费者大多为农民,在此,提醒消费者看清产品的真正名称。 误区二:价格越高,质量等级越高 优质酱油比较粘稠,挂杯持久,色泽呈红褐色,放在鼻子下有酱香味和酯香味,取一滴入在舌头上,滋味鲜美。现在酱油的标准中常常制定等级来表示质档次,它有特级、一级、二级、三级之分。国家有明确规定,在酱油的外包装上必须标明质量等级和氨基酸态氮的含量,目的就是要方便消费者选购。消费者在选购时往往会忽略这一体现酱油本质的指标和等级,或选购价格高的或选购外包装精美的酱

酱油的制作方法(简易版)

步骤一:泡豆 把黄豆中杂质拣干净并清洗后,放入清水中浸泡4~8小时,豆粒表面圆润无皱纹就算泡好了。 步骤二:蒸豆 把泡好的豆子里的水分沥干,放入蒸锅中常压蒸2小时左右,不要蒸太烂,一捏能碎就可以了。 步骤三:拌曲 把酱油曲精(干料重的1‰~2‰)和10倍量左右的面粉混合,等蒸熟的豆粒冷却至30℃或夏季室温时,拌入曲精面粉混合物,翻拌均匀,让曲精在豆粒表面分散均匀即可。 步骤四:制曲 把拌好的豆堆放在竹匾上(家用的塑料洗菜篮也行),在避光处让曲霉生长8~12小时。

步骤五:制曲环境 环境温度在23~30度为宜,豆料本身的温度最高不应超过35度。环境相对湿度应在50%~80%,同时豆料内不应有积水。 步骤六:成曲 在生长过程中,豆粒会长出白毛并结块,可将黄豆结块捏散。 若环境干燥,应用加盖湿毛巾等方法保证湿润的气氛。制曲时间随温度而变,如果温度较低,那么制曲的时间将会延长。制曲耗时2~4天左右。 当曲料手感疏松柔软,有弹性,菌丝丰富,孢子饱满,呈黄绿色,无异味,有成曲特有的香气时即制曲成功。

第二部分:发酵(高盐稀态发酵法) 步骤一:制醪 把制成曲的霉豆拌入盐水中,例如 豆曲重10斤,则需要盐5斤,水20斤。 拌入盐水中的霉豆即成为稀态的酱醪。 把上述制成的酱醪放入瓶中或缸 内,盖上不密封的盖子防止杂物掉入。 可放在太阳下暴晒,但要防止雨水落入。 在刚开始发酵时要经常搅拌,搅拌频率 逐渐降低;在发酵至20天左右时可加入 生香酵母;在发酵至三周或一个月时应 停止搅拌;同时可密封后暴晒发酵。 整个发酵过程需要半年左右的时 间。

第三部分:酱油的出油 步骤一:压榨 待酱油发酵好后,可直接用细密纱 布过滤酱醪并压榨得到酱油。如果酱油 过咸,可添加温开水约65℃继续浸泡6 小时以上后再过滤压榨。 步骤二:加热 把取得的酱油加热至90℃~100℃ 15~20分钟,可起到灭杀残留微生物、 调和风味和沉淀渣滓的作用。 步骤三:再次过滤 将加热后的酱油用棉布进行再次过 滤,可获得更为澄清的酱油。

酱油消费者评价

一、最初的酱油是什么?起什么作用? 酱油是由酱演变而来。(百度百科) 酱油出现于汉代,自古以来,此物链接了华人的生活经验和集体记忆,我很难想象生活中缺少了酱油将多么发威。酱油能改变菜肴的口味和色泽,这种调味料的任务是生香、着色、增咸,美化平庸的食材。 酱油实在是一个非常有文化的国家的产品,非原始的盐可比。任何难吃的东西,有一点上等的酱油,都变成佳肴。但是,遇到巧手的主妇,根本不用点酱油,像妈妈这一类的人物做的,咸淡适中,酱油都失去了作用,不过当今能尝到不点酱油的菜,少之又少。(蔡澜《无酱不欢》) 资深美食家蔡澜说,他出门在外,一定会带一瓶私家豉油。别看它通体漆黑,毫不起眼,豉油可是粤菜中的永恒配角,几乎所有的菜品都离不开它。豉油除了能赋予菜肴咸味外,还带着经过发酵的独特豉香,令食材味道的层次得以提升。(《一滴豉香学问多》) 酱油鲜香配合葱姜激起的虾的甜美 让鱼生寿司吃起来口感更加细腻,味道更鲜美。 二、好酱油的味道描述/评价 有人说豉油是菜肴的香水,酱油浓郁的色泽、扑鼻的酱香以及鲜美的滋味与这道清蒸鳊鱼可谓天作之合。嗯,如此豉味鲜美的豉油,令笔者回味起孩童时代的“豉油捞饭”。……以前的豉油都采用传统生晒而成,豉味特别香。……酿造出来的豉油色泽鲜艳红润、味道鲜美和谐、豉香清醇浓郁、体态澄明,用来蒸鱼、炒菜样样皆可,而用来制作“豉油鸡”则色泽更靓、豉香味浓而回甘。(《西江边上豉味香》)

从评委们各抒己见而又充分肯定的评语中,御品头抽的绝佳口感和尊贵品质可见一斑。《金融时报》评论领袖CommoditiesGuru认为她“带来味觉上的平衡”,中华美食专栏作家FuchsiaDunlop欣赏她“仿佛秋天落叶般的醇厚”,美食权威GourmetCeleb被她“丝滑细腻的口感”所打动,饕餮专家GluttonousPig则喜欢她“和各类食物的完美搭配”。(“珠江桥牌”御品头抽获英国《金融时报》酱油盲评冠军) 酱油刚进口的时候还是挺咸的,但不到两三秒钟,就感觉醇和,豆豉的浓香也随之袭来;一点不呛喉,一点不觉得口味重,一切很舒服!(《港澳台最贵的酱油》) (螺王)酱油膏倒出来时,散发醇厚的鲜香味,汁稠味浓,色泽乌亮魅人,远非等闲酱油可比。 “太油”黑亮滋润的油状,芬芳柔和的香气,丰满醇厚的滋味,会让你恍然大悟——“酱油为什么被古人称为“油”;以前吃过的所谓“酱油”,原来都只是“酱水”。 始终惯用的是「九龙酱园」的产品,有金牌生抽皇和金牌头抽皇,尤其是后者,倒出来后香味扑鼻,又浓又稠。蘸东西吃,什么养殖后没味的,都变得可以吞得下去。(蔡澜《酱油怪》)怎么才叫一瓶靓豉油?美食达人鲍汁飞就说过,靓豉油要闻香,闻起来要有豉香味,豉味越浓郁,代表使用的黄豆分量越多。再是看浓稠度,既不能稀如水,又不能过分浓稠,入口浆喉。最后是味觉,入口要够纯正,不能过甜、过酸或过咸,要吃得出鲜香的味道。好的豉油如同红酒,会有余韵,它停留在口腔的时间越久,越是质量好。(《一滴豉香学问多》) 三、好的酱油能够改变食物什么?头道酱油最好的菜品搭配? 台湾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猪油加酱油膏拌饭是最朴素的美食,是穷人的奢华。酱油不妨用来烹制美馔,酱油膏则多当作蘸料,特别是白汆的食材。清代美食家李渔以吃笋为例,说最美的吃法是“白烹俟熟,略加酱油”。优质的酱油膏随便蘸什么都好吃,爽口、开胃,荤

酱油的风味物质1

中国酿造2019年第38卷第9期 总第331期 酱油是起源于我国的传统调味品,它是中国以及亚洲其他国家如日本、韩国、泰国乃至世界上比较重要的调味品之一[1],与其他豆类调味品一样,酱油的主要原料为蛋白质(如大豆、脱脂大豆等),与其他不同的地方则在于酱油酿造还要加入淀粉质辅料(如小麦、麸皮等)。在酱油的酿造过程中,复合微生物会在生命活动中产生的各种酶类,而原辅料中各种有机物经由这些酶类催化、水解、发酵等一系列反应后生成各种小分子物质,这些小分子物质之间再经过复杂的相互反应、多级转化以及微生物的自溶等作用进而形成液体状调味品酱油[2-3]。由于酱油的风味主要来源于其中微生物和复合生物酶的协同作用所产生的可溶性小分子物质,所以酱油生产过程中从原料到生产工艺每一步的不同,都会导致酱油风味和香气的改变[4]。 酱油因其风味的独特而愈加受欢迎的体现,不仅仅在于酱油种类的增加,更凸显在其消费市场从东南亚国家扩张到西方欧美国家,并逐渐在世界各地广泛使用[5]。酱油人均产量已超过台湾地区,预计未来增速维持低位。由于国内缺乏酱油行业销量数据,我们借助产量反映行业趋势。数据显示,我国酱油产量从04年的169万t迅速增长到11年的662万t,呈现出放量式的高速增长。但从2012年开始,随着酱油的人均产量超过5L,产量同比增速下滑,酱油行业逐渐告别粗放增长的时代。2016年大陆酱油人均产量达7.2L/人,高于台湾地区。人均产量趋于饱和,但受益餐饮行业的略微复苏,未来产量增速将维持在低位[6]。但目前,对酱油进行深入研究的地区主要集中于日本、韩国和台湾等地区。特别是日本,经过对中国酱油技术的系统理论研究,再结合现代科技,总结出了酱油生产的关键工艺即低温、高盐、长周期、动态稀醪发酵、加压过滤工艺,使得日本酱油全球市场上的份额处于领先地位[7]。为使得中国酱油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必须对酱油的风 酱油的风味物质1 葛金鑫1,2,李永凯2,曾斌2* (1.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药学院,江西南昌330013;2.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摘要:酱油是一种大众调味品,传统的酱油酿造工艺是复合微生物菌群共生、多种生物酶共发酵的复杂过程,由此产生酱油特有的颜色、香气、味道,同时,在酿造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生理活性物质。酱油的滋味由鲜、酸、甜、苦、咸等组成,酱油的香味主要来源于酮类、醇类、酯类、酚类、醛类等物质。该综述从酱油的滋味和香味的分子层面阐述了酱油的呈味物质及风味物质,探讨了这些呈味物质的来源,并对这些香味物质的鉴定检测及它们所产生的生理活性进行简略阐述,旨在深入了解酱油酿造的生化反应过程和工艺机理,对于改善酱油的风味和提高酱油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酱油;呈味物质;风味物质;发酵工艺 中图分类号:TS264文章编号:0254-5071(2019)09-0000-00doi:10.11882/j.issn.0254-5071.2019.09.000 引文格式:葛金鑫,李永凯,曾斌.酱油的风味物质[J].中国酿造,2019,38(9): . GE Jinxin1,2,LI Yongkai2,ZENG Bin2* sauce is a popular condiment.Traditional brewing technology is a complex process of symbiosis of complex microbial flora and co-fer-mentation of various enzymes,which produces the unique color,aroma and taste of soy sauce.At the same time,many physiological active substances are produced in the brewing process.The flavor of soy sauce is composed of fresh,acid,sweet,bitter and salty.The flavor of soy sauce mainly comes from ketones,alcohols,esters,phenols,aldehydes and other substances.The flavoring substances and flavoring substances of soy sauce were elaborated from the molecular level of the flavor and aroma of soy sauce,and the sources of these flavoring substances were discussed.Subsequently,the identifica-tion and detection of these aromatic substances and their physiological activities were briefly described.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biochemi- cal reaction process and technological mechanism of soy sauce brewing for improving the flavor of soy sauce. sauce;flavor substances;aroma compound;fermentation process 收稿日期:2019-03-13修回日期:2019-06-28 作者简介:葛金鑫(1996-),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通讯作者:曾斌(1972-),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217··

酱油酿造

酱油酿造 概述 1、酱油的概念 酱油是烹饪中的一种亚洲特色的、常用的调味料,是以蛋白质原料(大豆为主要原料,还有豆饼、豆粕等)和淀粉质原料(如麸皮、面粉、小麦等) 为主料,加入水、食盐,利用曲霉及其他微生物的共同发酵作用(分泌的各种酶)酿制而成的液体调味品。产品特点营养丰富、色泽红褐色、有独特酱香、味道鲜美(甜、酸、鲜、咸、苦五味调和)、有助于促进食欲。 酱油色、香、味、体齐备;色:黑色或褐色;体:酱油的浓稠度,俗称酱油的体态。 酱油是多菌种(曲霉、酵母和乳酸菌)发酵;固体发酵的典范。每l00mL酱油中含可溶性蛋白质、多肽、氨基酸达7.5~10g(其中60%是氨基酸),含糖分2g以上,此外,还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B族)、磷脂、有机酸以及钙、磷、铁等无机盐。 除了“酿造酱油”外,还有一种“化学酱油”,也叫“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是以含有食用植物蛋白的脱脂大豆、花生粕、小麦蛋白或玉米蛋白为原料,经盐酸水解,将蛋白质变成单个的氨基酸,再用碱中和,加些红糖做为着色剂,制成的液体调味品。这样的酱油,味道同样鲜美,不过它的营养价值远不如酿造酱油。(毛发水配制黑酱油)另外还有“配制酱油”,以酿造酱油为主体(>50%),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而成的液体调味品。调配酱油中的酿造酱油含量不得少于50%,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添加量不得超过50%。只要在生产中使用了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即是配制酱油。 2、酱油的历史 酱油是从豆酱演变和发展而成的。最早所作的各种酱,都是自发的利用自然界野生霉菌制成曲(这个过程称为发霉或发黄子),然后利用阳光的热晒使其发酵成熟,以后,随着微生物的发现和研究的深入,以及酿造经验的不断积累,酱油酿造技术才不断的发展起来,它的发展历程也是走过了一条由自发到自觉、由手工到和机械化自动化、由家庭作坊到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由单一豆酱油到多品种酱油的发展道路。 我国酱油酿造有悠久的历史,已有两千多年的酿造历史,始于公元前一世纪左右。中国历史上最早使用“酱油”名称是在宋朝,林洪著《山家清供》中有“韭叶嫩者,用姜丝、酱油、滴醋拌食”的记述。此外,古代酱油还有其他名称,如清酱、豆酱清、酱汁、酱料、豉油、豉汁、淋油、柚油、晒油、座油、伏油、秋油、母油、套油、双套油等。公元755年后,酱油生产技术随鉴真大师传至日本。后又相继传入朝鲜、越南、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1835年前后,酱油技术由印度传入英国——欧美酱油。 传统的方法采用野生菌制曲、晒露发酵,生产周期长,原料利用率低,卫生条件差。现代酱油生产在继承传统工艺优点的基础上,在原料、工艺、设备、菌种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改进,生产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品种也日益丰富。 3、酱油的分类 2002年颁布国家标准:GB18186酿造酱油、SB10336配制酱油、SB10338化学酱油。 “生抽”和“老抽”是沿用广东地区的习惯性称呼而来,“抽”就是提取的意思,生抽和老抽都是酿造酱油。它们的差别在于生抽是以优质的黄豆和面粉为原料,经发酵成熟后提取而成,按提取次数的多少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而老抽是在生抽中加入焦糖色,经特别工艺制成的浓色酱油,适合肉类增色之用。 4、酱油的保健功能 (1)可增加食物的香味,增进食欲。 (2)酱油具有解热除烦、调味开胃的功效。

酱油的色泽

酱油的色泽形成和影响因素 姓名:田俊学号:T110119 专业:食品科学 、 摘要:色泽是指酱油颜色的深浅,用色率强度来表示。色调是酱油中含主要颜色强弱的指标,可用红色指数来表示。通过在发酵前期的酱醪汁中添加不同种类的氨基酸、还原糖、有机酸和金属离子等条件,测定其色泽和色调的变化,分析了影响酱油颜色的因素。 关键词:酱油;色泽;色调 0 前言 酱油俗称豉油,主要由大豆、淀粉、小麦、食盐经过制油、发酵等程序酿制而成的。酱油的成分比较复杂,除食盐的成分外,还有多种氨基酸、糖类、有机酸、色素及香料等成分。以咸味为主,亦有鲜味、香味等。它能增加和改善菜肴的口味,还能增添或改变菜肴的色泽。我国人民在数千年前就已经掌握酿制工艺了。酱油一般有老抽和生抽两种:生抽颜色比较淡,呈红褐色,道比较咸,主要用来调味,一般的炒菜或者凉菜的时候用得多。生抽色泽红润,滋味鲜美协调,豉味浓郁,体态清澈透明,味道鲜美的微甜,一般用来给食品着色用。比如做红烧等需要上色的菜时使用比较好。老抽酱油是在生抽酱油的基础上,加焦糖色经过特殊工艺制成浓色酱油。酱油的调色功能是由酱油酿造过程中形成的天然红褐色物质赋予的。优质的酱油呈红褐色,用此类酱油烹调的菜有光泽、成色好。因此,消费者往往将酱油的颜色作为评价酱油品质的第一标准,同时酱油的颜色也是酱油生产企业能否更有市场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在酱油酿造过程中,酱色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种物质参与,有多种影响因素。 1.酱油的生产制作 酱油用的原料是植物性蛋白质和淀粉质。植物性蛋白质遍取自大豆榨油后的豆饼,或溶剂浸出油脂后的豆粕,也有以花生饼、蚕豆代用,传统生产中以大豆为主;淀粉质原料普遍采用小麦及麸皮,也有以碎米和玉米代用,传统生产中以面粉为主。原料经蒸熟冷却,接入纯粹培养的米曲霉菌种制成酱曲,酱曲移入发酵池,加盐水发酵,待酱醅成熟后,以浸出法提取酱油。制曲的目的是使米曲霉在曲料上充分生长发育,并大量产生和积蓄所需要的酶,如蛋白酶、肽酶、淀粉酶、谷氨酰胺酶、果胶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等。在发酵过程中味的形成是利用这些酶的作用。如蛋白酶及肽酶将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产生鲜味;谷氨酰胺酶把万分中无味的谷氨酰胺变成具有鲜味的俗谷氨酸;淀粉酶将淀份水解成糖,产生甜味;果胶酶、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等能将细胞壁完全破裂,使蛋白酶和淀粉酶水解等更彻底。同时,在制曲及发酵过程中,从空气中落入的酵母和细菌也进行繁殖并分泌多种酶。也可添加纯粹培养的乳酸菌和酵母菌。由乳酸菌产生适量乳酸,由酵母菌发酵生产乙醇,以及由原料成分、曲霉的代谢产物等所生产的醇、酸、醛、酯、酚、缩醛和呋喃酮等多种成分,虽多属微量,但却能构成酱油复杂的香气。此外,由原料蛋白质中的酪氨酸经氧化生成黑色素及淀份经典霉淀粉酶水解为葡萄糖与氨基酸反应生成类黑素,使酱油产生鲜艳有光泽的红褐色。发酵期间的一系列极其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所产生的鲜味、甜味、酸味、

酱油生产工艺流程

酱油生产工艺流程 一、前期蒸煮、制曲、发酵: 原料浸泡(浸泡罐或者浸泡池)→原料进锅(斗式提升机)→原料润水(润水绞龙)→混合料蒸煮(旋转蒸煮锅)→熟料出锅(下料斗)→熟料出料(定量绞龙)→熟料输送(皮带输送机)→熟料冷却(风冷机)→混合料接种(接种混合机)→混合料输送(平面输送机)→制曲通风(酿造专用风机)→温度湿度调节(加温加湿装置)→翻曲(翻曲机)→出曲(真空吸曲送料系统或人工)→自动化制曲(圆盘制曲机)→盐水罐→温水罐→发酵(发酵罐)→灭菌(酱油灭菌机)→板框式过滤机→室外沉淀罐。 二、中期调配: 室内沉淀罐→溶糖锅→调配罐→焦糖色煮色锅→酱油浓缩锅→酱油灭菌器→酱油过滤器→包装。 三、后期包装线 上瓶机→外刷瓶机→洗灭灌封一体机→贴标机→热收缩膜机→自动装箱机→入库。 将黄豆浸泡2-3小时左右用斗提机提至三楼,浸泡方案有两种,一种是用水池来浸泡,一种是用浸泡罐,再输送到蒸煮锅蒸煮。再到风冷机将物料冷却→在接种混合机将菌种接入熟料→用输送机输送到每一个曲池里面进行制曲,制曲时间40个小时.制曲是酱油酿造的关键流程,制曲直接影响霉活率,霉活率越高出油率越高.目前,全国酱油的出油率普遍都在 2.5左右,而我们现在的设备工艺可以达到一吨

混合料出4吨原油,甚至4.5吨原油。真空吸曲机(或人工)将物料盐水搅拌以后送至每一个发酵池,发酵一定时间后就可以出原油了。从出曲到送料整个操作过程只要几个人操作,节省劳动力。发酵有两种方案,一种是发酵池,一种是采用不锈钢发酵罐。 中国做了几百年的原油,1.味2.色。老抽的波米度32。生抽28。但是目前很多生抽还达不到28。在波美度达不到的情况下使用增稠剂来提高波美度。增稠剂易与下列物品结合: 1.未变性的蛋白质; 2.固形悬浮物; 3.其它分子; 与上述物质结合后易生成沉淀物。 而广东目前使用浓缩锅,其优点: 1.将水分蒸发; 2.将酱油里面的焦化物质带走。 酱油内的焦糖色素是经过5-6小时100多度高温熬制出的,里 面约有15%的焦化物质。焦化物质使酱油呈红带乌的颜色, 其形态为一点点的小颗粒。而经过浓缩锅的酱油呈红带金黄 的颜色。浓缩锅只有50度的工作温度。 3.酱油沸腾后其固性悬浮物浮于表面,被负压抽走。 瞬时高温灭菌机 1.酱油在高温区低于10秒钟。防止酱油的雾化和气化。 2.其是酱油工艺最先进的设备之一。目前的工艺酱油在曲池

海天酱油匠心传承中国味道

海天酱油匠心传承中国味道,海天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溯源于清代乾隆年间的佛山古酱园,于1955年公私合营,组建海天酱油厂。60多年来,虽历经多次转制蜕变,海天始终坚持把“以品质为本”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方向,始终坚持“守拙择善,务实创新”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始终致力于传统酿造工艺的传承及提升,致力于让更多人用上高品质的海天产品,已构建起相对健全的“中国味”产品体系。 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经济发展走上正轨,传统的酿造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1955年,佛山25家古酱园开始谋划合并重组。海天是其中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为宏大、产品品类最为丰富、影响力最广泛的一家老字号酱园,因此大家一致同意将新组建的厂名命名为“海天酱油厂”,这便是“海天酱油”的前身。 经过十几代人的坚守和传承,海天建立了完整系统的“中国味”产品体系,经多年精心打造,现已拥有酱油、蚝油、醋、酱、料酒、鸡精、汁、腐乳、小调味等十几大品类,合计300余个规格品种,有着庞大的市场基础和良好的消费口碑。在国际市场上,海天起步早,产品质优价实,已出口到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真正实现了“有人烟处,必有海天”。 坚守主业,只做调味品,而不去参与各种风潮,不因短期的利益动摇主业。300多年来,海天一直深耕调味品领域,始终不懈追求品质如一和服务精进,坚持品质决不妥协,以品质如一的产品赢得赞誉,取得成功。 以酿造工艺为例,为了保持产品的独有的风味,海天依然坚持传统的生产工艺,坚持天然阳光晒制。海天酱油,酱等多个品类的产品都是通过传统的发酵技术酿造生产,对于已经拥有300年历史的老字号企业来说,海天并不贪图生产的快,反而坚守传统酿造工艺,使产品始终保持传统的风味,是其对消费者的承诺。 对于消费者来说,食品安全是重中之重。海天始终把质量与安全放在首位,进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以原材料为例,海天严格按照检标准对每批原材料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和质量把关,黄豆是酱油的主要原材料之一,海天对单对黄豆的检测项目不仅按照国家的要求检测,保证基本的食品卫生安全,而且在国家要求的基础上额外还要自检营养、安全和不明物质等10多项国家非强制性检测项目相关指标,以更确保产品安全放心,以及更细致精确的保证酱油营养成分比例。 为确保质量控制不受人为因素影响,海天建立了ERP系统。借助企业ERP

酱油的新工艺流程

酱油生产加工的新技术 摘要: 本文介绍了部分酱油的制作工艺流程,从古到今,尤其讲述现代的新兴改进技术,以此让大家对生活中不起眼的调味品——酱油,的新加工技术有所了解。 关键字:酱油、工艺流程、新技术 前言: 酱油是用豆、麦、麸皮酿造的液体调味品。色泽红褐色,有独特酱香,滋味鲜美,有助于促进食欲。是中国的传统调味品。以植物性蛋白为原料依酿造法、速酿法或混合法制得之调味液,得称之为酱油,包括加食盐、糖类、酒精、调味枓、防腐剂等制成者。酱油起源于中国,是一种古老的调味品,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早在周朝就开始成为贵族中的一种佐餐调味品。古代酱油在宋代主要用于凉拌菜的佐料,到了元、明、清以后才大量应用于其它菜肴技艺的烹调之中;而且在苏敬的《新修本草》、孙思邈的《千金宝要》、《外台秘要》等医书中已成为常用的药剂。制作酱油的原料因国家、地区的不同,使用的配料不同,风味也不同,比较出名的是泰国的鱼露(使用鲜鱼)和日本的味噌(使用海苔)。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酱油制作工艺也有着很大的变化。 酱油的简介 自尧舜始,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深厚酿造传统。酱油及酱类的酿造在我国也起源甚早,远在3000年前的周朝的《周礼·天官篇》就有记载:“膳夫掌王之食饮膳羞……酱用百有二十瓮”;《论语·乡党篇》中也有“不得其酱不食”的记载。很多古书上都有用酱油来烹调或腌渍食物的记述。如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就提出用豆酱清来腌制肉类。 到了唐代,酱油还被当作药用,孙思邈《千金方》载:“獭狗啮人,豆酱清涂之。手足指掣痛,酱清和蜜温涂之。” 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李时珍认为“不得其酱不食,亦兼取其杀饮食百药之毒也。”现代中医药理认为,酱及酱油味咸性寒,有健脾开胃、清热解毒的功效。可治食欲不振、暑热、疗疮初起、烫伤、毒虫伤、手指肿痛、食物中毒等症。 公元753年,我国唐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将中国的制酱技术传入日本,教会了日本僧人和居民制酱。唐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日本高僧空海到我国长安留学,也将中国制酱技术带回日本。约在公元1200年的日本镰仓时代,有一位叫觉心的日本高僧到中国经山寺修行,归国之前,掌握了经山寺祖传酱的技术。归国后在名叫纪州由良的地方,创立了兴国寺,并向附近的人们传授制酱技术。从此之后,经过漫长的发展时期,酱油的酿造技术在日本发扬光大。 传统酱油制作加工工艺及其优缺点 酿造酱油是用大豆和/或脱脂大豆,或用小麦和/或麸皮为原料,采用微生物发酵酿制而成的酱油。酱油的源头是豠酱,《齐民要术》是第一本记载有豆醠制法和使用类似酱油- 豆酱清- 的书。当时要制造的主角是豆酱,而虿酱清只是副产品而已,所以制造方法蜡后世造酱油有很大的不同,味道亦应栉异。 天然晒露法概述:以大豆和面粉为原料,以竹牌匾或竹帘为制曲工具,靠天然的微生物发酵制曲,成曲与浓盐水混合,置于瓦缸内,经过三伏酷暑,利用日晒夜露温差大的特点,使空气中的多种有益微生物在酱醅中生长繁殖,促成原料的分解和酱油的成色,并在光照下杀死酱醅中一些有害的微生物。一般在4~10月份进行生产,有“三伏秋油“之称。

低盐固态酱油酿造工艺

酱油酿造工艺 酱油是以蛋白质原料(如豆粕.豆饼)和淀粉质原料(如小麦、麸皮)为主经蒸煮、制曲、发酵与调制而成的,是一种营养物质丰富的调味品。 工艺流程图(见图1-1) 一、原料处理 1、机理、目的 润水是使水分均匀地分布在原料中使原料中含有适量的水分,以便蒸煮时蛋白质迅速达到一次变性,淀粉质充分糊化,溶出米曲霉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供给霉菌所需的水分。 蒸煮是使原料中的蛋白质适度变性,淀粉质充分糊化,以使被酶所分解,杀死附在原料上的微生物。 冷却是使粬料冷却一定温度,使米曲霉孢子的发芽处在适宜的温度。 2、操作规范 投料前先启动球罐开关,观察设备运转是否正常,同时把罐内残水放干净。每锅先投如定量豆粕,再用定量的70 ---80度水侵润,转锅40分钟后再投入麸皮;然后转锅3---5分钟。 按操作要求把合格原料准确数量,投入球罐内。做到保质保量,准确无误。 投料完毕,搞好现场卫生,整理好包装物,把使用工具放到指定地方。

蒸料打开蒸汽进汽阀门,第一遍汽压升到0.08mpa时关闭蒸汽阀门,打开排气阀门至0,排除假压。 打开进气阀门,当压力到0.18—0.2.mpa时(锅内品温达到120度左右)关闭进气阀门,打开排气阀门排气至0,然后关闭排气阀门。利用降温设备使孰料迅速冷却,减少冷却过程中的杂菌污染和时间过长蛋白质二次变性。孰料冷却温度为60度。使用搅笼风机迅速均匀地把孰料输送到圆盘中。 蒸料时按要求掌握好压力、温度、时间。孰料膨松发软,表面无浮水,无硬心,无其它不良气味。 工作后搞好搅笼、球罐及现场卫生至所有设施地面无残料。 二、制曲 1、机理、目的 制曲是给米曲霉等有益微生物以最佳的生长条件,在熟料上充分繁殖,并分泌酱油发酵过程所需的各种酶如蛋白酶、淀粉酶、谷氨酰胺酶等。要制好曲,就要掌握好米曲霉的生理特性和生长规侓,控制好制曲的温度、湿度和通风量关键条件。 米曲霉是好氧性微生物,在曲料上生长变化分为四个时期 (1)孢子发芽期:曲料接种后,米曲霉孢子在适宜的温度与水分的条件下开始发芽,发芽温度为30—32度时间为4—5小时。(2)菌丝生长期:当静止培养8小时左右,菌丝四面深入蔓延,菌丝能见到微微发白,能嗅到曲香味,品温至逐渐上升,曲 料的耗氧量加大,需要间歇通风。通过通风供给新鲜空气,

酱油种类

[酱油种类]味事达味极鲜酱油告诉你:酱油的种类 酱油种类有哪些?好酱油怎么辨别?吃什么酱油好? 摘要:别看酱油都是和墨水一样颜色,它可以分为酿造酱油、配制酱油和化学酱油三类。这三类酱油有本质上的区别,制作方法不同,口味也不同,您可千万别搞混了。下面味事达味极鲜酱油告诉您酱油基本种类和用途。 酱油基本种类和用途 别看酱油都是和墨水一样颜色, 它可以分为酿造酱油、配制酱油和化学酱油三类。这三类酱油有本质上的区别,制作方法不同,口味也不同,您可千万别搞混了。 酿造酱油——是指以大豆或脱脂大豆、小麦或麸皮为原料,经微生物天然发酵制成的液体调味品;“味事达”酱油就是选用东北优质黄豆、面粉精酿而成。“味事达”系列酱油产品从选料到出厂都历经130多道工序的严格检测,确保产品更加安全、可靠。 配制酱油——是指以酿造酱油为主体,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而成的液体调味品。 化学酱油——也叫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以含有食用植物蛋白的脱脂大豆、花生粕、小麦蛋白或玉米蛋白为原料,经盐酸水解,碱中和制成液体鲜味调味品。 我们从颜色上就可以看出这三种酱油明显的区别。无论从色、香、味还是营养价值来讲,依次排列为:酿造酱油、配制酱油、化学酱油。 说到营养,人们买酱油吃酱油时,没有过多地考虑过。可是国家标准规定,酱油中一个主要的营养指标——氨基酸态氮不能低于0.8克/100毫升。而且氨基酸态氮含量越高表示蛋白质分解得越好,营养成分也越高,味道也就越鲜。味事达味极鲜系列酱油均采用高盐稀态工艺酿造,氨基酸态氮高达1.2克/100毫升,色泽天然红润、酱香、酯香醇和浓郁,体态澄明,是高品位生活首选调味精品。 ●我们买酱油的时候常常看到生抽和老抽酱油。这“生抽”和“老抽”是什么意思呢? 它们都属酿造酱油,“抽”就是提取的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