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超级油轮发展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级油轮-见证中东石油百年争霸世界第一艘油轮(好运号,Glückauf,3000吨),于1886年7月13日首航。它属于德国-美国石油公司。

世界油轮发展溯源

石油是当今世界的重要能源。而在19世纪,欧美国家普遍用鲸油做照明燃料。由于大西洋捕鲸活动过于频繁,鲸油供应濒临枯竭,使得价格暴涨,人们开始寻找其他照明燃料。1846年,加拿大大西洋省的亚伯拉罕?季斯纳(Abraham Gesner)发明了从煤中提取煤油的方法。1852年波兰药剂师依格纳茨·卢卡西维茨(Ignacy lukasiewicz),发现自石油中提炼煤油要容易得多。次年波兰南部克洛斯诺附近开辟了世界第一座石油矿场。此后,石油工业进入飞速发展阶段。185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泰特斯维尔村钻出第一口油井,次年产量达到9万吨,1962年增至27万吨。这么多的液态原油如何存储运输便成了问题。

当时,石油商们用啤酒桶来分装石油,然后用马车拉到河边,装船运至各地的精炼厂。1865年铁路延伸至油田后,又利用铁路平板车来运输石油桶,这样大大提高了运输能力。1876年,美国统一了石油计量标准,将1桶确定为42加仑(约159公升)。但在跨大西洋运输时,石油桶占据船舶大量空间,提高了运输成本。为此,造船企业开始研制新船型。1886年7月13日,世界第一艘油轮——“好运”号(Glückauf)首航。该船属于德国-美国石油公司,全长97米,采用风帆和蒸汽机为动力,可以运输3000吨石油,用泵和管道系统装卸。好运号在欧洲和美国之间来往运油,1893年在长岛触礁搁浅。由于大船的每吨运载价格比较低,因此油轮规模不断增大。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石油产量

和运输量的迅速增长,油船向专业化和大型化发展,逐渐成为一种专用运输船舶。

世界第一艘油轮(好运号),1893年搁浅。它的运气似乎并不好。

1928年世界上最大的油轮是德国建造的斯蒂尔曼号(),可载23060吨原油。

1914年,世界上最大的油轮是德国-美国石油公司的朱比特号,可载12000吨原油。1928年,德国不来梅Vulkan船厂为美孚石油公司建成斯蒂尔曼号()油轮,这是当时世界最大的油轮,全长178米,装备4300马力柴油机,可载原油23060吨。1942年6月6日,斯蒂尔曼号在中美洲海域被潜艇击沉。二战后,世界石油需求增长,使得油轮规模不断增大。1953年,德国霍瓦特汉堡公司,建成蒂娜·奥纳西斯号(Tina Onassis)油轮,载重达到48000吨。此后,由于苏伊士运河停航,促使超级油轮横空出世。

苏伊士运河老照片。图为运河北端的塞得港,一艘轮船正在穿越运河。

□ 苏伊士运河战争与超级油轮

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东北部的苏伊士地峡上,北连地中海,南接红海,是亚洲与非洲的界河。早在公元前1874年,埃及法老辛努塞尔特三世(Senusret III)时期,就在该地区建成了绕道尼罗河及其支流,经苦湖连接地中海与红海的古苏伊士运河,也称为“法老运河”。7世纪上半叶,阿拉伯人入侵埃及后,为了把埃及的谷物运往(沙特)麦加,曾疏通已经被尼罗河泥沙掩埋的运河。到了8世纪,埃及出于军事上的考虑,又下令把运河堵塞。从此,这条运河被废弃了千余年。

1789年7月,法国殖民者占领埃及,拿破仑率大军在亚历山大港登陆。为了军事扩张,拿破仑计划重新开凿运河,并亲率工程师勘察法老运河的遗迹。但工程师认为红海水位比地中海高出10米,因此必须修建船闸(实际是红海水

位要比地中海水位低25厘米),这会大大增加修建成本。后来拿破仑为了回国夺权,匆匆离开了埃及,修建运河的事情不了了之。直到19世纪上半叶,欧洲人仍在劝说埃及政府开凿运河。法国为了控制中东和印度洋,并打破英国对好望角航线的控制,对开凿运河特别感兴趣。而埃及担心在这么重要的地理位置开凿运河,会引火烧身,所以坚决不同意。

直至1854年11月,奥斯曼帝国埃及总督赛义德·巴夏最终同意,让法国外交官勒塞普(Ferdinand de Lesseps)主持开凿苏伊士运河。勒塞普曾做过巴夏的家庭教师(他也是巴拿马运河的发起人)。在法国国王拿破仑三世及欧仁妮皇后(勒塞普的表妹)的支持下,勒塞普于1858年底成立了苏伊士运河公司,资金2亿法郎,共40万股,法国占52%,埃及占44%。运河公司与埃及政府签订了《关于修建和使用苏伊士运河的租让合同》,内容包括:租让期99年,期满后,运河全部权力归埃及所有。同时埃及政府必须无偿提供修建运河所需的所有土地,机器设备免税进口,并提供必要的劳动力。埃及获得的回报是纯利润的15%。

运河工程于1859年4月25日破土动工,1869年8月18日完工。前后历时十年,共挖运土方7400万立方米,耗资亿法郎。埃及人付出了惨重代价,数十万工人参与工程建设,其中有12万人死亡。1869年11月17日,苏伊士运河正式通航。它全长170多公里,北起地中海的塞得港,南到红海的苏伊士城,平均宽度约100米、深9米,无船闸。沿途穿越沙漠沼泽,利用大、小苦湖等数个已干涸的湖沼和洼地作为航道,小苦湖以南,基本上利用了古运河路线。

与绕道非洲好望角相比,欧洲大西洋沿岸各国从地中海经苏伊士运河到印度洋,航程缩短5500-8000公里,航期缩短7-10天;从地中海各国到印度洋缩短8000-10000公里;从黑海沿岸则缩短了12000公里;因此苏伊士运河具有极大

的航运利益。但在1874年11月,埃及政府因为开凿运河而债台高筑,不得不将运河公司44%的股票低价卖给了英国人。至此,英法殖民者完全控制了苏伊士运河,攫取巨额收益。

1882年,英国全面占领埃及,并在苏伊士运河地区,建立了最大的海外军事基地,长期驻扎有近10万人的军队。1908年,英国在波斯(今伊朗)的马斯吉德-苏莱曼地区发现了大油田,随即成立了英波石油公司(即后来的BP),并一度完全控制了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东地区开采的石油,用油轮经苏伊士运河运至欧洲,为协约国军队的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一战后,由于埃及人民的抵抗,英国于1922年2月28日宣布埃及为独立国家,但保留对国防、外交、少数民族等问题的处置权。1933年以后,沙特、科威特等国陆续发现大型油田,中东石油进入大规模开采阶段,苏伊士运河的战略价值日益凸显。二战后,美国和苏联插手中东事务,使地区局势长期动荡。

1952年7月23日,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推翻法鲁克王朝。1953年6月18日宣布成立埃及共和国。次年7月27日,埃及与英国就苏伊士运河条约达成协议,商定英国在运河区驻扎的8万军队,要在20个月内撤出,结束对埃及的军事占领。后来由于埃及寻求苏联的军事支持,美英停止了对阿斯旺水坝的贷款。1956年7月26日,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收益用于修建阿斯旺水坝,这触动了英法两国的利益。8月2日,美、英、法三国,经过紧急会谈后发表公报,主张运河国际化。10月13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希望各方进行国际谈判。但在此时,英法两国已与以色列密谋,用军事手段解决问题。

埃及将船只凿沉在塞得港,苏伊士运河的河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