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艺术生作业:第一部分 板块一 第3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前期(1840年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板块一第3讲

(时间:35分钟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毛坦厂中学联考,27)1367年,朱元璋承袭宋元旧制设给事中,洪武六年(1373年)始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设置了六科给事中,下表中内容为六科给事中的具体职权。据表可知,明朝六科给事中的设置()

A.

B.确立了直属六部的监察机关

C.利于维护封建秩序的稳定

D.改变了当时的行政决策方式

解析:C[据材料中的“监督”说明六科给事中的具体职权监督六部的工作,利于维护封建秩序的稳定,故选C项;唐朝三省六部是行政权而不是监督权,排除A项;据所学,六科给事中直属皇帝,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检察权不是行政权,排除D项。] 2.(2020·漳州质检,27)从1405年至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代表皇帝接受当地君王的朝贡,并把大量礼品回赐当地的君王。这一系列活动() A.改变了明初实施的海禁政策

B.开创了海上丝绸之路新局面

C.彰显了明帝国的国际影响力

D.推动了明朝经济走向繁荣

解析:C[据材料“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代表皇帝接受当地君王的朝贡,并把大量礼品回赐当地的君王”可知郑和下西洋增强了明帝国的影响力,故选C项;据所学海禁政策主要是禁止民间海外贸易活动,而郑和下西洋是官方行为,不属于改变了海禁政策,排除A项;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并非为了经济利益,排除B项;郑和下西洋消耗了大量财富,另外,郑和下西洋不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难以推动明朝经济走向繁荣,排除D项。]

3.(2019·天一大联考六,27)据记载明初“风尚诚朴”,“中产之家,前房必土墙茅盖”。到明代后期,“鄙为寒酸,贫者必用绸娟色衣”“日用会社婚葬,皆以俭省为耻”。这一变化反映了()

A.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B.宋明理学正统地位动摇

C.市民兴起瓦解等级秩序D.下层民众易染奢靡风气

解析:A[由材料明初和明后期的对比,从“风尚诚朴”到“以俭省为耻”说明民众的尚俭传统观念发生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以及时间点明后期,可以判断变化的原因是明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A项;明时,宋明理学仍占正统地位,排除B项;市民兴起是在宋代,不是明后期,排除C项;民众消费得起绸娟色衣,是经济发展的表现,不是奢靡风气,排除D项。]

4.(2019·蚌埠三模,27)明朝中后期,刊刻通俗书籍的民间坊肆,发行了一种以戏曲小说形式演绎和表现佛教内容的新的文学样式作品,且配有大量版画。这种新文学样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民众消费观念变化B.雕版印刷技术改进

C.佛教影响逐渐增强D.市民阶层日益扩大

解析:D[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推动文学作品世俗化发展,故选D 项;民间消费观念的变化是原因之一,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雕版印刷术的改进主要是在宋代,明朝活字印刷术普及,排除B项;材料中“刊刻通俗书籍的民间坊肆,发行了一种以戏曲小说形式演绎和表现佛教内容的新的文学样式作品,且配有大量版画”是文学作品世俗化的表现,而且儒家思想是正统思想,佛教的影响不会逐渐增强,排除C项。] 5.(2019·郑州三模,27)美国史学家罗威廉在《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一书中认为清朝有三个机构创新,三个创新指向了清王朝统治最重要的三个方面。具体情况如表所示:

A.倾向于推行满汉民族分治政策

B.构建了较独特的帝国管控体系

C.实行家国同构的国家管理模式

D.对边疆地区控制相对比较松散

解析:B[据材料理藩院管理多民族与大疆域,内务府保护皇帝及其家族,军机处控制军事、行政等核心权力,这说明清王朝构建了较独特的帝国管控体系,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故选B项;材料的三个机构创新没有体现满汉民族分治政策,排除A项;家国同构早在西周就已实施,体现不出“创新”,排除C项;理藩院的专门设置体现的是对边疆地区控制的严格,排除D项。]

6.(2019·赣州三模,27)康熙五十五年(1711年),热河行宫正式更名为“避暑山庄”,每年四月开始避暑塞外,乾隆在位期间,“避暑山庄”还是重要的政治舞台,其重大政治活动、日常生活多方面体现了游牧与农耕文化的整合。据此推断,“避暑山庄”这一舞台有利于()

A.满族全国性统治地位确立

B.各民族政治地位平等的实现

C.长城对外防御功能的增强

D.统一多民族国家局面的巩固

解析:D[题干中“‘避暑山庄’还是重要的政治舞台,其重大政治活动、日常生活多方面体现了游牧与农耕文化的整合”,推知这有利于中原农耕地区与边疆游牧地区的融合,再结合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带来的积极影响,故选D项;满族在全国确立统治是在1644年,排除A项;皇帝避暑地点的变化与各民族平等关系不大,排除B项;长城主要防御游牧民族,明清时期长城不需要防御游牧民族了,因为满族就是游牧民族的代表,排除C项。] 7.(2020·乐山模拟,5)乾隆以后,一些经营地主和富农,或利用自己的土地,或租种别人的土地,大规模的用无田农民从事各种经济作物或粮食的生产,获取利润。这些地主和富农与他们雇佣的农民“同桌同吃,无主仆名分”。这最能表明()

A.当时农村中资本主义萌芽的存在

B.明清时期农业取得长足进步发展

C.在清中期以后开始出现货币地租

D.国家经济政策调整促进农业发展

解析:A[材料主旨是一些地主、富农雇佣无田农民种地,获取利润,二者没有人身依附关系,而是雇佣劳动关系,故A项正确;B、C两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材料未体现

国家调整经济政策,故D项错误。]

8.(2019·荣成二诊,8)明末清初,大陆居民特别是福建、广东等地居民大规模迁移台湾,与原住民共同参与当地开发。其影响是()

A.打击了东印度公司在台残余

B.开始突破传统的闭关锁国政策

C.推动了台湾经济结构的转型

D.丰富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内涵

解析:B[明末清初是海禁时期,福建、广东等地居民大规模迁移台湾实际上是对闭关锁国政策的突破,故本题选B项;A项错误,当时东印度公司并没有在台湾有势力;C项没有理解材料的真实含义;D项与材料无关。]

9.(2019·南宁三模,27)宗法制造成西周“家天下”的局面和魏晋时代“公门有公,卿门有卿”的门阀政治,至明清之际,它为徽商提供血缘网络、商帮、会馆、人力、财力,是徽商成功的重要因素。这表明宗法制()

A.推动着社会不断进步B.具备丰富的社会功能

C.其血缘关系逐渐被取代D.强化了对社会的控制

解析:B[西周和魏晋时期反映出宗法制具备政治功能,明清时期宗法制推动商帮的发展说明其还具备经济等社会功能,故选B项;材料说明宗法制在不同时代发挥着不同的功能,未从社会进步的角度阐述,排除A项;宗法制的血缘关系传承是宗法制继续发挥作用的关键,排除C项;材料中明清时期强调宗法制的经济功能,排除D项。] 10.(201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模,27)明清时期,湖州蚕农有一种独特的植桑技术。他们为了使桑树长得更好,在桑树长到七八尺时,便将桑树顶枝剪断,使桑树不再长高,而是横向发展,长出更好、更多的桑叶。材料可反映出当时湖州()

A.纺织业生产的技术发达

B.发展丝织业的条件较优越

C.种桑养蚕技术全国领先

D.丝织业商品化的趋势明显

解析:C[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湖州的桑产业生产。材料中只提到湖州的蚕农生产桑叶的先进技术,未提及纺织业的生产技术,故A项错误;材料中只提到湖州的蚕农生产桑叶的先进技术,对于其他发展丝织业的条件则未提及,无法看出湖州发展丝织业的条件是否优越,故B项错误;材料中提及湖州地区的蚕农通过运用独特的植桑技术,让桑叶横向发展,长出了更好、更多的桑叶,说明湖州地区当时种桑养蚕技术的先进,故C项正确;材料中提到湖州的蚕农生产桑叶的先进技术,未提及丝织业商品化的情况,故D项错误。] 11.(2019·郑州二检,3)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