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新制度经济学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人与环境的关系,即有限理性。(人不能对稀 缺的世界作出正确的反映)。
原因:
一方面,环境复杂,参与者众多,信息不完全,不确 定性因素多,行业太多,分工太细。
信息不完全≠信息不够,信息太多和太少一样不理想。 如到书店买书,考试划范围等,信息太多反而累人, 关键是要有用的信息。
“信息悖论”:信息搜寻不可能达到最佳状态,因为 在搜寻之前不可能知道信息价值。
2.灵机一动(贬义也可以说是“狗急跳墙”)的认知方 式。 (1)代表性启发式选择法: 凭感性判断。 (2)联想性启发式选择法:以过去事实来判断未来。 (3)便利性启发式选择法:很急情况下往往走捷径。
3.人的机会主义倾向:即人具有随机应变、投 机取巧、为自己谋求更大利益的行为倾向。
人的机会主义的二重性 :
(一)新制度经济学产生的标志:1937年科斯的 论文——《企业的性质》发表 。 (二)新制度经济学兴起的原因: 1. 放宽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一系列假设 ,增强了解释力; 2.现实经济发展的需要(凯恩斯理论破产、转型国家的 需求)。
(三)新制度经济学兴起的表现
1.为新制度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过贡献的学者(以 下人员均获诺贝尔奖)主要有:
第一讲 导论
一、对主流经济学发展历程的简单回顾及评议 二、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三、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假定
四、交易费用概念的一般化 五、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六、新制度经济学的流派渊源关系
一、对主流经济学发展历程的简单回顾 及评议
(一)重商主义的产生标志着经济学作为 一门独立学科的开始
信息不仅是不完全的,还是不对称的。又分两 种情况:
一是事前不对称 ,如买房、看电影等。 二是事后不对称 ,如保险公司与投保人的关系, 医生和病人的关系,许多买卖关系等 。
又如:二手车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网上销 售、国有企业亏损等。
另一方面人对环境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 能无所不知。
举例: 1.盲目崇拜科学家、股评家、“特异功能”大师。
利已是中性词,本身无可厚非。
利已是中性的,利己不仅表现ຫໍສະໝຸດ Baidu个体身上,同样也存在 于一个群体、一个集体、一个地域、一个民族、一个国 家之中,甚至表现在作为类的人即人类身上,由此便衍 生出了所谓集体利己主义、地方利己主义、民族利己主 义、国家利己主义、人类利己主义 等概念。
损人利已
利已的两 个极端
毫不利己,专 门利人
其主要观点:
从微观上证明斯密定理的正确性。
{ 挑战:市场失灵
外部性 垄断
公共产品
(四)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当代宏观经济学)
其主要观点:
有效需求不足和国家干预政策
挑战:20世纪60、70年代的滞胀使其理论遭遇 了很大的挑战。
二、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新制度经济学派是在20世纪70年代凯恩斯经济 学对经济现象丧失解释力之后兴起的。
一是与冒险、寻找机遇、创新联系,对立面 是保持现状;
二是把成本、费用转嫁给他人,损人利己。
损人利己又分两种情况:
一是追求人个利益的同时,“附带地”损害他人,如 工厂排污、开采小煤矿而不顾工人的死活,践踏草地 走近路等; 二是“故意”损人利己,将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身 上,如偷、抢、骗等。
损人利己的反面:“毫不利己,专门利 人。”
斯密的不足:
斯密只看到了人的利己的一面,认为“看不见 的手”会自动地调节资源的配置。没看到损人 的一面,在损人利己的情况下,“看不见的手” 会失灵,导致交易费用的产生和市场的复杂性。
非财富最大化行为:利他主义、意识形态、自愿负 担等,非财富最大化往往具有集体主义行为偏好。
个人非财富最大化行为的四种动力:
(1)爱、团结和其他利他主义思想,在家庭、小部 族和朋友之类的小群体起作用; (2)受到胁迫和威胁; (3)预期为别人做事可以产生对自己有利的副效应; (4)心理上得到满足或至少良心不受责备。
西方新制度经济学
授课人:高建设
新制度经济学从新的视角来解释制 度并检察它的结果,21世纪将是新制度 经济学繁荣发达的时代,它将对越来越 多的引导经济事务的具体制度安排提出 自己的真知灼见,并且为改变这些安排 以增强经济效率提供理论基础。
——斯蒂格利茨
本课程的特点:
1.属于新兴学科,也是经济学的一个前沿领域, 还没有完备的理论体系;
{ 其主要观点
1.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 2.财富在流通中产生
3.贸易保护政策
(二)1776年斯密的《国富论》意味着主流 经济学分析体系的形成(古典经济学派)。
其主要观点:
从宏观上证明社会分工带来效率, “看不见的手”能使资源配置和社会福利 达到最优。
(三)由“边际革命”到马歇尔均衡范式意味 着主流经济学分析方法形成。(新古典经济学派)
举例: “扑火勇士” 毛永固用炸药胁迫火灾肇事方 为其提供补偿
事件:青年农民毛永固因扑火导致“双手基本残废,丧 失了劳动能力,当地政府授予他“扑火勇士”荣誉称号。 但按当地民政厅规定,农民不被列为抚恤对象。毛永固 悲愤交加,铤而走险,用炸药胁迫火灾肇事方为其提供 补偿,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制度评论:非财富价值和偏好(见义勇为)付出的代 价越小(比如他负伤后可以得到较多的抚恤金),这 种非财富价值(见义勇为得到的心理上的满足)在他 的决策中就越重要。
2.涉及的范围很广,需要有较好的经济学基础 和历史、法律等方面知识,所以难度较大;
3.制度经济学所探讨的问题是那些现实世界提 出的问题,所以要联系现实中的问题。
本课程准备分六讲:
第一讲 导论; 第二讲 制度的构成与制度的起源; 第三讲 制度、产权与国家理论; 第四讲 企业理论; 第五讲 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 第六讲 制度与经济发展。
哈耶克(1974) 、布坎南(1986) 、 科斯(1991) 、诺思(1993) 、 维克里(1996) 、斯蒂格利茨(2001)。
2.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多数在从事制度经济方面的研究。
三、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假定
(一)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的三个假定
1.人类行为动机是双重的,一方面人们追求财富 最大化,另一方面,人们又追求非财富最大化。 (人们往往在财富与非财富之间进行权衡,寻找 均衡点,实现非财富价值不能总以牺牲个人财富 为代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