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城市经济增长模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供给基础的城市经济增长模型
• 供给基础模型(The Supply-Base Model) 认为:城市经济增长取决于城市内部的供 给情况。城市区位资源和生产能力条件好, 就能获得城市经济增长的动力。供给基础 决定的城市经济增长模型,是根据城市资 源和要素的生产能力,分析城市经济发生 增长现象和过程的内在机制。主要包括新 古典城市经济增长模型、累积因果效应经 济增长模型。
• 不同城市投入要素的不同比率,是影响城市 经济不同增长水平的一个原因。为了分析城 市间要素流动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盖里 等人假定每个城市的产出弹性和技术进步的 速度是完全相同的,但是城市间的资本和劳 动力的边际产出存在着差异,并且这些边际 产出是由城市的资本和劳动力的比率所决定 的。
• 这样,盖里等人采用美国城市的数据,估计 了上述模型。他们从城市要素市场的完全竞 争性假定出发,说明了在均衡状态,城市工 资水平将会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出,而资本的 租金即利率水平将等于资本的边际产出的模 型 (见周伟林)
(二)累积因果效应城市经济增长模型
• 在城市经济中,供给基础包括城市产业的物 质与技术基础、专业化协作程度和投资环境。 这三方面相互影响,会使城市在不增加要素 投入的情况下获得经济增长。这里的原因除 了技术进步外,最主要的是导因于城市集聚 经济的影响。城市集聚经济会使城市经济产 生一种极其奇特的现象——规模报酬递增现 象(Richardson,1985)。这种规模报酬递 增的客观存在意味着城市间经济增长的差距 可能会长期存在,甚至可能不断扩大。这是
式中,Y表示城市产出,u和t分别代表某个城市 和某个时期,A是技术水平,e是自然对数,r是一 个反映技术进步速度的数值,K和L是投入的资本 和劳动,最后α和1-α分别代表了产出对资本及劳 动力的弹性。对上式全微分,可以得到
• 式中的α(资本产出弹性),和1-α(劳动产出弹 性),二者之和等于1,表示假定城市生产的规模 收益不变。
计算得出。
• 3.制定城市生产要素组合的调控政策 根据新古典城市经济增长模型,可以分
析资本与劳动两种要素的内在依存性,从 而分析采取何种更有效的要素投入政策。 如果暂不考虑技术进步,假定城市经济增 长只由资本和劳动使然,城市经济增长的 新古典模型可以变为:
两端分别减去ΔL/L,可得
式左端是城市劳动者创造的人均收入的增长率,
• 就业量(Employment)对城市经济来说是一个重 要的测度指标,它甚至比国民收人指标更常用, 也更有用。城市的总就业量是各部门就业量的总 和,一般被分解为两个部分:向城市域外提供产 品和劳务的部门,即“输出部门”的就业量和向 城市内部提供产品和劳务的部门即“本地部门” 的就业量。
• 运用就业量测度城市经济增长,一是就业量与人 口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对应关系,而人口规模是测 度城市化水平最适宜的工具,在城市增长与城市 经济增长大部分相通的情况下,就业量自然被用 来作为一种测度工具;二是就业量在外部条件不 变的前提下,与城市的经济规模存在着稳定的对 应关系。
三、城市经济发展的涵义
• 城市经济发展(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与城市经济增长(urban economic growth)概念的最大区别,是其不 仅包括更多的产出,还包括导致城市经济质 量提高的城市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甚至社会 制度(体制)结构的转换。这种结构转换的 实质是:越来越多的人口进入城市,不但参 与利益的生产,同时参与利益的分配,共享 城市经济增长的成果。因此,城市经济发展 是包括数量和质量以及效率与公平同时改进 的经济增长过程。
一种“累积因果效应”。
“累积因果效应”思想的系统阐述最早是由发 展经济学家缪尔达尔(Myrdal,1957)完成 的。他认为,不发达国家经济中存在着一种地 理上的“两元经济”,即经济发达地区和不发 达地区并存的现象。
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地区间人均收入水
平和工资水平存在着差距,它使得经济系统中 比较发达的地区获得更快的发展速度,而落后 地区发展会更慢。为了明确这一理论中所阐述 的城市经济增长机制,我们以城市间的劳动力 要素的转移为例,用与新古典均衡பைடு நூலகம்论比较的 方法说明城市经济增长的累积因果效应。
泛被用于分析城市经济增长的经济模型。它把一个城 市的经济划分为两类大部门:基础部门(basic sector) 和非基础部门(non-basic sector)。基础部门是城市 以外部市场导向的产出部门,可以理解为是以出口为 基础的城市产业集合(Export-base Industries);另 一方面,还有很多城市产业主要是为当地居民提供服 务,比如零售业、餐饮业等,这些服务部门构成了城 市的非基础部门。
• (二)凯恩斯乘数增长模型
• 乘数概念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卡恩(R·E·Kahn)在1931年 提出,经凯恩斯(J·M·Keynes)在《货币、利息与就业通 论》中进一步发挥而成乘数原理。把凯恩斯乘数运用于城市 经济增长的分析,可以规定一些相应的经济增长变量。如果 用Yu表示城市的总收入, Cu表示城市的消费量, Iu表示该 城市的总投资水平, Gu表示城市政府的支出, Xu表示城市 向其他地区输出的商品,Mu 表示城市从其他地区输入的商 品,则城市总需求方程及其总需求各构成部分的决定式形式 如下:
• 实证结果显示,城市各不相同的资本和劳 动力的比率,会影响到劳动者和资本投资 者在不同城市进行工作或者投资的选择, 从而导致要素在城市间的流动。这意味着 每个城市劳动力的增长应该包括本地劳动 力的自然增长量和由于要素价格差异而从 外部地区吸引过来的劳动力数量。对于城 市资本的积累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
• 二、城市经济增长的测度
• 城市经济增长的测度,既是城市经济增长 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一个相对独立 的研究工具。这种工具的发展并不全都与 理论研究同步。考察城市经济增长,最主 要的测度指标有二:就业量指标和国民收 人指标。
• (一)国民收入指标
• 衡量城市经济增长的国民收人指标包括国民收入 总额(Total income)和人均国民收入(per Capita Income)两个指标。
• 2.运用人均国民收入测度城市经济增 长。以人均指标计算的城市经济增长速 度更能反映人民生活水平或市民福利的 提高幅度。
• 可见,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依存于两个 因素:国民收入增长率(g)和人口的 增长率(p),国民收入增长率会提高 人均收入增长率,而人口增长率会降低 人均收入增长率。
• (二)就业量指标
右端是城市劳动者人均技术装备的增长率,二者之 间的关系由α系数权衡;而劳动者人均创造的收入是 否有增长,决定于城市的资本增长率与城市劳动增 长率之间的关系。资本增长率大于劳动增长率时, 城市人均收入会增长,二者相等时,城市人均收入 就没有增长,资本增长率小于劳动增长率时,城市 人均收入就会有负增长。可见人均收入增长依存于 劳动者每人平均的技术装备,这是现代城市生产的 突出特点。因此,适当使资本略高于劳动的要素配 合方案是促进城市现代经济增长的基本经济政策。
城市经济增长模型
• 一、需求指向的城市经济增长模型
需求指向模型(The DemandOrientated Model)是研究来自城市域外 的市场需求作为城市经济增长动力的模型; 它根据来自城市域外的市场需求,分析城 市经济发生增长现象和过程的内在机制。 主要包括城市基础部门模型和凯恩斯城市 经济增长模型。
发展速度是某一时期内城市经济总量水平 (Yt)与基期水平(Y0)之比。定基增长 速度是某一时期内城市经济总量水平(Yt) 比基期增加的增长率。
• (2)环比速度。是一个长时期内城市经济 分期的逐期发展和增长速度,包括环比发 展速度和环比增长速度两个指标。环比发 展速度是城市经济各个时期(t)的产出水 平与其上一时期(t-1)水平之比(指数或 倍数)。
• 1.运用国民收入总额测度城市经济增长。国民收 入总额(Y)代表城市经济的总量,实际测算中 往往用城市的国内生产总值。根据研究问题的需 要,分析城市经济增长状态可以分别采用定基速 度、环比速度和平均速度。三者又分别分为发展 速度和增长速度。
• (1)定基速度。是依据基期(一般用数字 0表示)水平,研究此后一段时期内(可以 到t时期)城市经济的增长状态,包括定基 发展速度和定基增长速度两个指标。定基
• 假设有两个城市A和B,它们的初始经济状态完全相同。在图 3-2中,城市A的初始劳动力供给和需求曲线是Sa和Da,相 应的均衡工资水平是Wa0;而城市B的初始劳动力供给和需 求曲线是Sb和Db,这个地区的工资水平和城市A是相等的, 为Wb0。现在,假如城市A由于某种外生的原因,经济得到 快速增长,对劳动力需求增大,使劳动力需求曲线向右上方 向移动,达到Da1,均衡劳动力数量由La0增加到La1。而在 短期内由于地区劳动力供给的变化比较小,从而造成了城市 A的工资水平高于城市B的工资水平,达到了Wa1。所以,城 市B的工人有动力向城市A迁移。随着这种迁移,城市B的劳 动供给下降,劳动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从Sb降低到Sb1,均 衡劳动力数量由Lb0降低到Lb1,均衡工资水平由W b0上升 到W b1;而城市A的劳动供给,由于吸收了来自城市B的迁 移劳动力,劳动供给曲线向右移动,由Sa增加到Sa1,均衡 劳动力数量由La1继续增加到La2,均衡工资水平则下降到 Wa2。这样一直到城市A的工资水平与城市B的工资水平相等, 即当Wa2 = W b1时,城市间的劳动力转移才会停止。这就 是新古典理论解释经济增长中城市间劳动力移动的基本原理。
• 新古典城市经济增长模型 •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是从供给角度、即生产要素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角度来分析经济增长机制的经 典模型。它最初由经济学家索罗(Solow,1957) 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建立。1978年, 盖里、秋山和藤原(Chali,Akiyama and Fujiwara,1978)根据城市经济的特点,建立了 一个简单的柯布-道格拉斯式的城市经济的生产函 数: •
• 环比增长速度是各个时期的城市经济产出 水平相对上一时期水平的增加率。
• 3)平均速度。是某一长时期内城市经济发 展和增长每一年度的平均状态,包括发展 速度和增长速度两个指标。平均发展速度 是某一长时期内城市经济增长定基发展速 度的平均值,反映每年平均发展的递增水 平。
• 平均增长速度是平均发展速度的增量部分。
• 运用这一公式,可以对城市经济增长作如下的政 策分析:
• 1.测算各生产要素对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
• 各种要素对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分为绝对贡献和 相对贡献两种。
• 绝对贡献由
的数值给出,相对贡献由的数值给出。
• 2.测算技术进步的成效 • 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ΔK/K、 ΔL/L、
ΔY/Y的数值可以通过统计数字的搜集计算 得出,但ΔA/A无法由统计数字得出,因而 采取剩余法计算。即由:
• 总需求方程:Yu = Cu + Iu + Gu + Xu +Mu • 消费方程: Cu = a + bYu (1-t ) • 输入方程: Mu= c + d Yu (1-t ) • 投资方程: Iu = I0+ eYu(1-t ) • 税收方程: Iu = tYu • 政府支出方程:Gu = G0 -fYu(1-t )
• 需求指向模型(The Demand-Orientated Model)是 研究来自城市域外的市场需求作为城市经济增长动力 的模型;它根据来自城市域外的市场需求,分析城市 经济发生增长现象和过程的内在机制。主要包括城市 基础部门模型和凯恩斯城市经济增长模型。
• (一)城市基础部门模型 • 城市基础部门模型(Export Base Model)是最早最广
• 城市间的要素流动,是以劳动力和资本 对于要素价格差异的调整不是“瞬间” 假定为前提的,即要素市场的调整机制 具有一定的时间滞后性。但是在长期中, 生产要素的流动肯定能够消除城市间要 素报酬的差异。
• 不过也有一些证据表明现实情况更为复 杂,例如有些城市的工资率一直高于其 他城市,而且增长速度更快。这种现象 不能由假定要素是替代关系的新古典经 济增长模型解释,而必须开辟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