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作家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作家群
东北文学的历程
东北作家群的崛起
东北主要作家的创作
东北文学的发展历程
1919—1930,新文学阶段
1931—1945,沦陷时期文学
1946—1949,东北解放区文学阶段
新文学阶段(1919-1931)
1919年,《泰东日报》、《盛京时报》开始介绍新文学
1921年4月,《盛京时报》开始刊登本地作者的新诗
1923年以后,新文学社团出现
吉林:穆木天、郭开轩、刘政同组织的白杨社,《白杨文坛》
沈阳:梅佛光等组织的启明学会,《启明旬刊》
东北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批有成就的作家如二萧等人,就在这种文学氛围中开始创作的
沦陷时期文学(1931-1945)
•在哈尔滨形成以中共党员和爱国作家为主体的北满作家群:金剑啸、姜春芳、舒群、罗烽、萧军、萧红、白朗、山丁等。《跋涉》是此期的主要成就。
•1934年萧军、萧红、舒群等为逃避日伪迫害,相继南下
•1934年以后,敌伪实行怀柔政策,允许报纸副刊出版,东北本土出现一些文学社团:追求完美技巧的冷雾社、因袭欧洲古典创作的新社、贴近现实的飘零社、讲求纯艺术的白光社。•1936年左右,在上海形成东北作家群
沦陷时期文学(1931-1945)
•1940年,东北文学进入繁荣阶段。
•文丛派、文选主办的《文选》刊物
•艺文志派主办的《艺文志》
•1941年3月日本颁布《艺文指导要纲》,以“八紘一宇”的“建国精神”强化殖民统治,规定不许写黑暗,严禁流露悲观失望情绪
•随着战争的升级,日本强迫作家创作“尚武增产”“勤劳奉土”的作品
东北解放区文学(1946-1948)
•1945-9,罗烽、白郎从延安回东北,罗烽参加东北文艺界的领导工作
•1945-10,东北文工团从延安到达沈阳
•1945-11,《东北日报》在沈阳创刊
•1945-11-13,东北书店开业
•1945-12-1,《东北文化》在长春创刊
•1946-3-9,哈尔滨文艺工作者协会成立
•1946,中华全国文艺协会东北分会在哈尔滨成立
•1946-12,东北文协主办《东北文艺》创刊,草明主编
东北作家群的崛起
•1935年,罗烽、白郎、萧军、萧红等人流亡到上海
•鲁迅主编的“奴隶丛书”出版,萧军《八月的乡村》(1945-7)、萧红《生死场》(1945-12)•1936年,骆宾基、端木蕻良、林珏等来上海
•1936年左右,东北流亡作家以集束式的创作引起上海文坛的新奇与震动
东北作家群的崛起
•1936-4,舒群中篇小说《没有祖国的孩子》在《文学》杂志发表,9月,小说集《没有祖国的孩子》(9篇)由生活书店出版
•1936-8,萧军《江上》由文化出版社出版
•端木蕻良《鹚鹭湖的忧郁》,《文学》7卷2号。
东北主要作家的小说创作
•萧军
•萧红
•端木蕻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