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我国可持续消费问题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我国可持续消费问题研究综述

摘要:可持续消费是人类可持续发展循环链中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当代消费转型发展的大趋势。通过对已有文献中有关可持续消费的含义、基本特征、实现的基础以及实现的路径的分析与总结,可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实现可持续消费的重要意义。

标签:可持续消费;可持续发展;制度建设

综观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可持续消费问题研究文献,可以将其归纳为以下几大主题:关于可持续消费的含义、可持续消费的特征、可持续消费实现的基础和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的途径。以下对各个主题的研究内容做一回顾和总结。

一、关于可持续消费的含义

(一)可持续消费的定义

国际学术界正式提出“可持续消费”一词始于1994年奥斯陆专题研讨会会议,同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内罗毕发表《可持续消费的政策因素》报告,首次将可持续消费定义为“提供服务以及相关的产品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使自然资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最少,使服务或产品的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最少,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1]。此后,这一定义在国内得到普遍认同和接受。

(二)我国学界对可持续消费内涵的扩展

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定义的基础上,我国学界又从不同的角度对可持续消费作了解释。俞海山认为可持续消费就是既能满足当代人消费发展需要而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消费发展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消费行为,他指出,可持续消费的本质内涵在于实现消费“可持续性”与“发展性”的双赢过程。肖彦花也持同样的观点,强调要把可持续消费与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并使二者的定义域保持逻辑空间的一致性,要构建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相配套的,能够保持经济、社会、环境、资源、人口互相协调的崭新的消费模式[2]。曾一昕从可持续消费的合理内涵上做阐述,认为可持续消费重点在于强调适度的消费规模、合理的消费结构和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3]。唐平华从人本主义出发,指出可持续消费是符合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要求,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的消费模式[4]。司金銮以“三元需要理论(物质消费需要、精神文化消费需要与生态消费需要)”为逻辑起点来考察人类消费在需要构成层面上的发展历程及其意义,说明人类消费是由原始的“一元消费需要到物质消费需要”再到当代的“三元消费需要”的不断得到满足与扩展的转换过程。他总结道:可持续消费是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建立可持续消费理论体系与发展模式,是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以科学发展观推进循环经济发

展的一个战略选择[5]。易培刚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生态的可持续性、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三个方面来认识可持续消费,强调可持续消费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应与资源、生态环境相协调,并因时间、地域、国家和民族的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收入分配状况、习惯和偏废等而不同,而且不断发展变化,人们应实行合理、适度、健康的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杨家栋、秦兴方对可持续消费的研究也费尽心机,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他们把可持续消费定义为一种既符合代际公正又符合代内公正原则的能保证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不断由低层次向高层次演进和促成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的消费,这就较为周全地考虑到了消费的代际传承和代内消费质量的跃升问题,要求人们适度消费、合理消费、文明消费,要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在国民中加强可持续消费的宣传教育[6]。

二、关于可持续消费的特征

关于可持续消费的特征,学界有多种认识,以下将几种最主要的观点做说明。

(一)可持续消费是适度、公平、理性的消费

香小敏等认为,可持续消费模式是在滿足人们基本生活需要和提高生活质量基础之上的科学、理性的生活消费方式,它不同于因贫困和物质匮乏而引起的消费不能,也不同于因富裕和物质丰富而引起的过度消费、炫耀性消费、挥霍性消费等。他归纳总结了可持续消费的三个主要特征:一是适度性,要求个人消费要与实际需求相适应、社会整体消费水平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二是公平性,强调代内消费要公平合理,实现代内和谐,当然,也要考虑资源的配置问题,保证代际消费公平,保证后代人的物质消费、精神消费、生态消费的需求及实现能力;三是和谐性,要求在消费时建立一种人—自然—社会相互协调的关系[7]。

(二)可持续消费是人性化的消费

司金銮通过对现代社会消费主义思潮的剖析,批判了消费主义时代消费者成为消费的工具、人性在消费洪流中迷失的现象,进而提倡消费的人性化特征,强调人的需要应当成为支配消费的唯一目的,物的使用价值应是消费的真正价值论基础,消费必须体现出对人的终极关怀,合理的消费应当是人性化的消费,只有人性化的消费方能将人从沉沦中挽救[6]。

(三)可持续消费体现消费生态伦理

朱利民等认为实现可持续消费是一个消费生态伦理问题,其核心是如何用消费生态伦理规范人们的消费观念及消费行为,即充分发挥消费生态伦理对人们消费活动的引导作用,因此,可持续消费的重要特征就表现为绿色、适度、文明、健康的消费方式[8]。

(四)可持续消费包含公平、适度、和谐与共同性原则

余颂、汝丽提出了可持续消费四原则:一是适度性原则,要求人类必须把消费

需求的规模、水平、结构及其发展,维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范围之内;二是公平性原则,要求人类在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时要遵循公平性原则,它具体包括代际公平原则和代内公平原则;三是和谐性原则,要求把消费放在由人、经济、社会和自然(包括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子系统构成的世界复合系统中来考察,研究每一个子系统及各子系统的相互关系、相互矛盾,并要求各子系统中诸行为相互协调,以实现人、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四是共同性原则,即环境危机的全球性使人们意识到历史挑战的共同性、人类努力的共同性和人类未来的共同性,为此,人类必须行动起来,本着命运同一、使用同一的原则,发展全球共同的认识、共同的责任感,保护我们共同的环境,管理我们共同的资源[9]。

(五)可持续消费是包含五个基本规律的消费

孙鑫在研究了国际可持续消费运行的基础上,通过设立可持续消费系统的模型假定及因子间动量关系的一般求解,提出可持续消费运行的五个基本规律:可持续消费需要对新型消费品结构及其市场开发的役使规律、可持续消费行为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协调规律、可持续消费结构对可持续产业结构的导向规律、生态消费力与生态生产力的对应规律、可持续消费实践对可持续消费能力主体的提升规律。他通过对以上规律的分析与验证,确立了可持续消费发展模式与可持续发展三元结构循环体系的对接机制。

三、关于可持续消费实现的基础

可持续消费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客观环境中,对于我国实现可持续消费的现实基础问题,国内学者提出了以下主要观点。

(一)可持续消费基于中国当前的实际国情

吴晓青在2008年可持续消费国际研讨会开幕式讲话中指出,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经济结构仍然不够合理,为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中国政府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以改变现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强调指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任务是建立可持续生产和可持续消费模式,形成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10]。

(二)可持续消费以经济的持续增长为前提

高俊书认为可持续消费是一种以经济的持续增长为前提,以资源环境的持续发展为基础,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发展模式。他指出,可持续发展实质上就是人类本身的可持续发展,他从人的需要出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归宿,以人口素质的提高为核心,说明人口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可持续发展的质量和进程,是可持续发展能否实现的关键因素[11]。方智毅等人完全赞同高俊书的这一结论[12]。另一学者李宁提出,可持续消费必然依赖于经济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可持续消费提供强有力的保证,人类一方面要团结一致,共同致力于科技的发明创造,凭借科技的力量发展生产、创造财富;另一方面,更应以负责的精神来追求可持续消费,彻底改变奢侈消费、盲目消费、炫耀性消费的行为,推崇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