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电影音乐的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电影音乐的现状
中文摘要:电影是音画艺术,电影能从无声发展到有声,这也正是人们对动效和声音的需求,期望能有除了摄影美术之外的表达形式。其次,电影具备多种节奏功能,比如主观节奏、客观节奏、导演心理节奏和观众心理节奏等等。只有音乐这种形式和电影在节奏上是非常统一的,其它艺术形式就略差一些。音乐可以通过不同的音乐节奏和音乐语言,来表达这些节奏,迎合故事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场景。从某种程度上说,音乐对电影的作用是任何形式都不能替代的。电影音乐是在影片中体现影片艺术构思的音乐,是电影综合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突出影片的抒情性、戏剧性和气氛方面起着特殊作用。电影音乐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现代音乐体裁。中国电影音乐的发端,最早可以追溯到1930年12月3日联华公司出品的影片《野草闲花》上映(摄于1929年),该片以蜡盘配音的方法配制了中国第一首电影歌曲《寻兄词》(孙瑜词,孙成壁曲,金焰、阮玲玉演唱),从此,音乐和中国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七十多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电影音乐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并成为电影视听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音效和语言一道,在电影的听觉表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中国电影音乐的现状可以用四个特点概括:创作群体专业化、创作风格多元化、制作手段数字化和对外交流国际化。
关键词:中国、电影音乐、现状、对比、发展
正文:
从1930年,阮玲玉唱出中国电影第一声,至今,中国电影音乐已走过了80年的历程。作为电影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电影音乐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渲染氛围,掌握电影节奏等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电影史上有过不少成功运用音乐的例子。例如蔡楚生导演的《一江春水向东流》,无论是素芬和张忠良花前月下时的浪漫,还是电影高潮素芬认出张忠良的悲愤、惊吓、耻辱、心痛,音乐都很好地把这些感觉抒发了出来,可以说,《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巨大成功与音乐的运用是分不开的。
中国早期的电影音乐有着浓重的民族色彩。30年代的《歌女红牡丹》运用了蜡盘制作音响,穿插了京剧《穆柯寨》、《玉堂春》中唱白艺术,初现了民族化的电影音乐。1933年起一批年轻音乐家任光、聂耳、冼星海、黄自、吕骥以及贺绿汀等以配音乐和歌唱为主,给刚起步的中国电影注入了声响,出现了《春蚕》、《渔光曲》、《新女性》、《大路》、《乡愁》、《桃李劫》等优秀之作,从此开启了中国音乐的起步时代。直至今天人们还能记住这些歌曲。新中国初期,《白毛女》、《神秘的旅伴》、《山涧铃响马帮来》、《芦笙恋歌》、《柳堡的故事》、《铁道游击队》、《上甘岭》等电影音乐走出了中国民族化的道路,影片音乐在继续保留早期电影中歌曲重要位置的同时,以民族音调为元素创作出了更具民族特色、更具时代气息、更脍炙人口的电影歌曲成了当时电影音乐的特色。这时期的电影音乐为稍后的电影音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国电影音乐发展指明了民族化的发展方向。
进入上个世纪50年代后期,电影音乐与电影一同进入中国文艺
的兴盛时期,得到了更为自由和快速的发展,出现了《林则徐》《甲午风云》、《五朵金花》、《刘三姐》、《冰山上的来客》、《早春二月》等音乐突出的影片。
电影音乐在新中国初的20年中,交响乐、民族乐并存,影片音乐的表现力取得了自主的地位,同时主题歌曲也仍占有一定的位置。在这些歌曲中大都为影片而作,偶尔也采用流行和历史歌曲作为配乐。整个十七年的电影展现了一片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影片音乐也呈现了一派百花齐放的局面。而进入十年的浩劫后,电影音乐和电影同样坠入中国历史上的文化低谷,直到拨乱反正中后电影的重新复苏,电影音乐也才随之步入新的时代。
进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来,崭新的电影历史已经开始。电影音乐的艺术价值得到了开拓和发掘,显现了与往不同的音乐气质,标志着中国电影音乐正实现着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与跨越,从观念到创作的转型。随着全球文化的融合交流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影音乐呈现多元化和多样性。
新时期初,《生活的颤音》和《小花》的音乐尤其引人注目。其中,《生活的颤音》是一部纯音乐形式的影片配乐,音乐将剧作与小提琴协奏曲有机地结合起来,音乐的节奏韵律紧密配合画面以及人物的内心活动,使音乐变为刻画人物性格,传达人物感情的重要手段,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小花》的音乐则是歌曲与音乐紧密结合的影片配乐,歌曲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大于其他配乐。
《大红灯笼高高挂》在音乐的应用上带有许多戏剧性特征,非常
规的构思,基础内容是由京剧《西皮流水》的引子加工而成的循环圈,还有京剧紧锣密鼓的打击乐以及女声合唱虚词的演唱。音乐在影片中不完全是托举和陪衬,还承载着一定的表意功能,它们伴随着颂莲命运的变化适时出现,没完没了,仿佛是人生悲剧的循环往复。《秋菊打官司》每次出门告状,画外都有一声秦腔叫板“走哇——”类似于戏曲情景中的表达,使剧情结构紧凑清晰,同时抹上谈谈的诙谐色彩。而《霸王别姬》里的京剧唱词和伴奏却只是影片声音的一个部分。与《生活的颤音》相同,《和你在一起》的音乐更是作品的灵魂。影片以清新的丝竹之声起始,到激越的协奏曲终止,音乐与人物的情感命运携手并行,它忠诚地贯穿影片始末,对情节发展和文化思考进行含蓄的表达和微妙的阐释。
进入20世纪与21世纪的交接时期后,中国电影为了向世界冲击,除作品中的音乐元素大量引进外来元素,而且还邀请国外作曲家加盟。如《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影片为日本知名作曲家梅林茂、《无极》的作曲为美国好莱坞资深作曲大师克劳斯·巴代特。即使是中国音乐家也聘请在海外事业发展较好,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腕级别人物,如潭盾的《英雄》、《夜宴》等。
近年来的大片在东西方音色的融合中,首先是对传统的中国乐器和西方乐器进行了适合作品需要的取舍,不拘一格地为我所用。既有常规的中西组合,又有不同民族器乐与常规器乐的组合,还有现代电声与传统的组合,除此之外还有人声与器乐的组合以及不同风格演奏或演唱家的组合。如《英雄》中交响乐与鼓声的“序曲”,交响乐旋
律来自东北二人转音调,鼓声则透露出了现代爵士与摇滚的节律。在“棋馆古琴”一场中古琴与小提琴的交融,作曲家特意给小提琴换上了二胡琴弦,力图在西洋乐器中找到介乎于提琴与马头琴的混合音声,完成了张艺谋导演“介于摇篮曲与说唱乐、流行乐与古典乐之间”的艺术造诣。在演奏风格中请来了《辛德勒的名单》的提琴演奏家伊扎克·帕尔曼、日本鼓童佐渡岛、贵州侗家女高音歌手,运用多元因素的风格演奏形成混合音色,表现了民族情感纠葛和主人公内心情欲。在铜管乐、电声乐、打击乐和人声的音色组合中,战斗声、号角声、呐喊声以及飘渺的电子声共同形成了“闯秦宫”的错综复杂的混合色彩。
同时,中国的电影音乐也越来越注重音乐的感染力和艺术表达能力,一些清唱也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到电影中。清唱的特点便是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人声的作用,回归于人声最初最纯粹的表达方式。清唱往往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感觉从内心深处迸发出激烈的感情,例如《建国大业》的结尾曲《红》,小女孩的声音清脆干净,犹如天籁,涤荡我们的心灵,引起我们心中对祖国深深的依恋。而同为爱国题材的电影《东京审判》结尾处的童声哼唱也极具艺术表现力,让人不断反思日军在侵华战争中对我们造成的伤害和人们为捍卫正义而做出的努力与牺牲和对和平的展望与向往。
结论:历经80年的发展,电影音乐已经逐渐成长并日趋成熟。形成了多元化发展的繁荣景象,无论是民族化还是与国际的趋同;抑或是越来越多的演唱和演奏形式,电影音乐都本着为电影服务的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