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乡土地理 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特色知识归纳
2.文化: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和创新性,侨乡文化是其重要 组成部分。
3.建筑:骑楼、客家围屋等特色鲜明。 4.旅游:海陆景观兼备,四季皆宜,接近消费市场,地区接
待能力强,发展潜力大。 5.交通:广东自古就是我国的南大门,有京广、京九南北向
铁路,海陆空交通便利。 6.农业:有水稻种植业、城郊农业、热带园艺业、水产业等
8.横琴新区 CBD(中央商务区)位于十字门附近,关于其区位
条件叙述错误的是
()
A.毗邻港澳,位于“一国两制”的特殊交汇点
B.风景优美,地处上风地带
C.对内对外水陆交通便利
D.地处东南亚和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中心
23
乡土地理专练
解析 第 7 题,横琴新区建设成为“一国两制”下探索粤港澳 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深化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的先行区、促 进珠江口西岸地区产业升级的新平台。由这一发展定位即可确 定决定性因素。第 8 题,中心商务区的布局主要受市场和交通 通达度的影响,自然环境不是主导区位因素。 答案 7.C 8.B
③土地价格低廉,劳动力资源丰富 ④靠近港澳,鲜花销
售市场广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8
乡土地理专练
6.与荷兰的花卉业相比,陈村花卉种植还有一定差距。要使
陈村花卉具有国际竞争的优势,目前适宜采取的主要措施
是
()
①生物技术上创新,积极培育、引进新品种 ②将鲜花种
植技术向各大洲推广,在相关国家建立鲜花种植基地
24
乡土地理专练 二、综合题 9.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国家给予的优 惠政策下,充分利用自身的条件,从实际出发,大力引进 外资,创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珠三角模式。 材料二 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实力的不断增加,其产 业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
25
乡土地理专练
29
乡土地理专练 10.红水河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上游干流河段(如下图所 示),发源于云南东部,其上游称南盘江。东出云南沿黔 桂边境东流,后又穿越广西西北部和中部,至广西象州县 石龙镇与柳江汇合东进广东。结合图回答问题。
③积极研究保鲜方法,改进运输工具上的设备,研制新的
保鲜容器及营养液 ④在世界各主要国家新闻媒介上进行
广泛宣传,提高顺德陈村花卉的知名度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9
乡土地理专练
解析 花卉农业是一种商品农业,要了解商品农业的主要区位 选择,自然条件(尤其是光热条件)是基础,市场需求是关键。 答案 5.D 6.B
农业地域类型,尤以基塘农业最具特色。
7
特色知识归纳
广东的特色农业——基塘农业
集中分布在珠江三角洲顺德、南海等市,是利用当地优越的水、
土、气等自然资源创造的一种良性的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其原
理是利用陆基和水面,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宜的种植业和养殖业
项目,使之形成相互衔接、良性循环的几个生态链条,使系统
内部的物质和能量得以传输,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生态系统。它
12
乡土地理专练
一、选择题 2010 年 8 月,“中国丹霞”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位列其中的广东丹霞山主要是由红色砂砾岩构成的。下图为 “广东丹霞山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 1~2 题。
13
乡土地理专练
1.丹霞山所在地区的地表形态是
A.内力作用单独形成的
B.外力作用单独形成的
C.内、外力作用共同形成的
28
乡土地理专练 (5)深圳的政策优势减弱或丧失;上海经济腹地比深圳广,产 业基础比深圳好,科技力量比深圳雄厚,大城市依托比深圳密 集等。 (6)建议:①充分发挥珠三角地区经济基础好、产业集聚程度高 的优势,积极推进产业优化升级;②调整产业结构,增加高新 技术产业比重;③加快推进城市规划和管理;④加强环境保护, 改善生态环境;⑤促进区域内及区域间的合作,加强优势互补; ⑥提高劳动力素质。
11
特色知识归纳
8.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南部沿海,是西江、北 江共同冲积形成的大三角洲和东江形成的小三角洲的总 称,呈倒置三角形状,地面起伏较大,多低丘和洼地。属 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温暖湿润,河流密布,土壤肥沃, 是广东省重要的农业区,是岭南的粮仓、水果基地、蔬菜 基地和花卉基地。经济地理上的珠三角,包括广州、深圳 两个副省级城市,佛山、珠海、江门、东莞、中山五个地 级城市及惠州和肇庆的部分地区。
既突破了传统农业的局限性,又保持了其精耕细作、施用有机
肥、间作套种等优良传统,是合理利用水土等自然资源发展农
业生产的有效途径。
(1)土地利用过程:低洼处挖成池塘-池泥砌成塘基-成为耕
地-池塘养鱼——集约农业。
8
特色知识归纳
(2)生态循环的过程:桑、蚕、鱼三者结合,可节省饲料及肥 料费用。基堤以塘泥为肥料种植作物,作物又可作为饲料,如
D.板块运动形成的
2.塑造丹霞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侵蚀
B.风力堆积
C.流水侵蚀
D.流水堆积
答案 1.C 2.C
() ()
14
乡土地理专练 读“我国产业转移路线图”,回答 3~4 题。
15
乡土地理专练
3.下列不属于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
优势的是
()
A.劳动力素质高
B.地价低廉
入,创造就业机会。
(5)没落原因:工商发展,劳动力转移;市场对鱼的需求扩大,
塘面扩大,而塘基作物逐渐废耕。
9
广东乡土地理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10
特色知识归纳
(6)景观变迁:因经济特区的设立,工业、城镇的发展,许 多鱼塘已填土作为工厂及住宅,土地利用正在转型中。随 着农业发展,基上作物日益多样化,养殖日益科学化,产 品更加多样,质量逐步提高,更具有进入港澳和国际市场 的能力。 7.工业:珠江三角洲是我国著名的轻工业基地,经历了两次 产业转移,现已发展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微电子工业中心。
(1)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地区有哪些有利的工业区位条件? (2)早期的珠三角模式中,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生产中主要 完成的生产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二,简述 1980~2002 年间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 构的变化特点;并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预测珠江三 角洲地区未来的产业结构发展的趋势。 (4)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和人口特点的变化。试说明珠江 三角洲地区在改革开放后城市化和人口的变化特点。 (5)有一位深圳网民在网上发表了一篇《谁抛弃了深圳》的文 章,文中提到一些跨国公司将驻华总部从深圳迁往了上海。请 分析其原因。 (6)就如何实现珠三角地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26
2.自然特征 (1)气候: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气象灾害繁多,主要有 寒潮、暴雨洪涝和热带气旋等。
3
特色知识归纳
(2)地形:广东省北部为南岭的一部分,山前分布着高丘陵, 其间夹有一些盆地和南北向的谷地,这些谷地成为从北部出入 广东省的自然通道。南部则为平原和台地,面积最大的平原为 珠江三角洲。 (3)水文:广东省共有大小河流 1 343 条,总长 2.5 万多千米。 它们具有流量大、含沙量小、汛期长、终年不冻、水力资源丰 富的特点。河流大多自北向南流,主要有珠江、韩江等。 珠江是本省流程最长的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汛期约为 5~ 10 月,航运量仅次于长江居第二位,其支流上游红水河水能 丰富。
乡土地理专练
7.居住用地是城市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读“横琴
新区土地使用饼状图”,分析横琴新区规划居住用地比例
偏低的原因可能是
()
A.新区吸引力小,人口稀少,住宅面积比例低
B.商业用地、工业用地等占比例过大
C.规划为深化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的先行区
D.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混杂布置
22
乡土地理专练
20
乡土地理专练
2009 年 8 月 14 日,国务院批准通过《横琴总体发展规划》, 成为我国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的又一新区。横 琴新区建设成为“一国两制”下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 范区、深化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的先行区、促进珠江口西岸地 区产业升级的新平台。据此回答 7~8 题。
21
5
特色知识归纳
二、广东人文地理特征 1.人口和民族:广东省是我国人口大省之一。2010 年常住人
口 104 303 132 万人,居全国第 1 位(广东省统计局第六次 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人口密度大,人口稠密地区主要在潮 汕平原、珠江三角洲及西南沿海地区;稀疏地区主要在粤 北山区。城市化水平高,但明显滞后于工业化,是我国著 名的侨乡,外来人口多,深圳为移民城市。 广东省是我国 56 个民族成份齐全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 2 063 406 人,占全省总人口的 1.98%。
C.濒临港澳,靠近东南亚 D.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4.近年来,造成珠三角地区众多外资企业向长三角地区转移
的因素不包括
()
A.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的产业基础处于劣势
B.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的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处于劣势
C.靠近原料供应和能源基地
D.扩大市场范围
16
乡土地理专练
解析 第 3 题,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地区承接产业转移 的区位优势是优越的地理位置、优惠的国家政策、低廉的地价 和劳动力等,但是其经济较为落后,科技不发达,人才缺乏, 故劳动力素质高不符合实际。第 4 题,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 区都是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贫乏的地区。 答案 3.A 4.C
17
乡土地理专练
在佛山顺德陈村农业生产中,“彩色农业”(花卉业)一直
独树一帜。2010 年春节期间,连新疆、西藏、黑龙江等省区
都有陈村的鲜花销售,花卉种植不仅增加了陈村花农的经济收
入,还美化了人民的生活。据此回答 5~6 题。
5.陈村花卉种植的有利条件是
()
①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沛 ②地势平坦,黑土广布
本 学
广东乡土地理
案
栏
目
开
关
1
特色知识归纳 一、广东自然地理特征
2
特色知识归纳
1.位置:广东简称粤,位于我国大陆的最南部,位于东经 109°45′~117°20′和北纬 20°09′~25°31′之间。北依 南岭,南濒南海,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相望,临近香港、澳 门和东南亚;北回归线从其中部横穿,是我国海岸线最长 的省份,管辖东沙群岛。总的特征是高温多雨台风多,干 湿明显变化大。
上,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区域合作与联系、重视基础设
施建设、保护环境、提高劳动力素质。
27
乡土地理专练
答案 (1)主要提供:政策、土地、劳动力、厂房、基础设施、 配套服务等。 (2)加工、组装环节 (3)1980~2002 年间:第一产业比重逐渐降低,第二产业比重 先增后降,第三产业比重逐渐增加。 趋势:第一、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 业将超过第二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居第一位。 (4)城市化特点:城市数目增多、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出现城市 群;城市人口比重上升。人口变化特点:外来人口增多;人口 素质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
乡土地理专练
解析 第(1)题,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为外来
投资商提供了优惠的政策及廉价的土地、劳动力、厂房、基础
设施和优质服务等。第(2)题,由于早期珠江三角洲地区比较
落后,在工业生产中主要完成加工和组装等生产环节。第(3)
题,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 1980~2002 年间珠江三角洲地区产
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可知第一、二产业
比重将下降,而第三产业比重提高。第(4)题,本题考查基本
知识,结合所学知识较容易回答。第(5)题,伴随着改革开放,
珠江三角洲的政策优势逐渐丧失,而在腹地大小、科技实力和
产业基础等方面深圳与上海相比处于劣势。第(6)题,为保证
珠三角地区的持续发展,该地区应在充分发挥本区优势的基础
4
特色知识归纳
(4)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5)土壤:多红壤,酸性强,有机质含量低,土质黏重,需加 熟石灰、种植绿肥、掺沙子等措施进行改良;珠江三角洲以水 稻土为主。 (6)自然资源:有“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之乡”的称号,珠江 口外海域和北部湾海域油气资源丰富;水资源丰富;生物资源 繁盛;滩涂广布、大陆架宽广,海洋资源丰富;土地资源比较 匮乏。
此塘基互养,形成良性“水陆互养”。有俗谚称:桑茂,蚕壮,
鱼肥大;塘肥,基好பைடு நூலகம்蚕茧多。
(3)分类:以基塘栽种的作物不同而分:桑基鱼塘、蔗基鱼塘及果 基鱼塘。以市场需求为主,选择当时市场利润较高的作物替换。 (4)特色优势:将动植物间及水陆间的物质和能量结合成完整 的生态链,使农田得以维持地力,可以不断生产蚕丝、甘蔗、 水果、花卉、鱼虾,灵活应对市场,且用于加工,增加农民收
特色知识归纳
2.文化: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和创新性,侨乡文化是其重要 组成部分。
3.建筑:骑楼、客家围屋等特色鲜明。 4.旅游:海陆景观兼备,四季皆宜,接近消费市场,地区接
待能力强,发展潜力大。 5.交通:广东自古就是我国的南大门,有京广、京九南北向
铁路,海陆空交通便利。 6.农业:有水稻种植业、城郊农业、热带园艺业、水产业等
8.横琴新区 CBD(中央商务区)位于十字门附近,关于其区位
条件叙述错误的是
()
A.毗邻港澳,位于“一国两制”的特殊交汇点
B.风景优美,地处上风地带
C.对内对外水陆交通便利
D.地处东南亚和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中心
23
乡土地理专练
解析 第 7 题,横琴新区建设成为“一国两制”下探索粤港澳 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深化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的先行区、促 进珠江口西岸地区产业升级的新平台。由这一发展定位即可确 定决定性因素。第 8 题,中心商务区的布局主要受市场和交通 通达度的影响,自然环境不是主导区位因素。 答案 7.C 8.B
③土地价格低廉,劳动力资源丰富 ④靠近港澳,鲜花销
售市场广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8
乡土地理专练
6.与荷兰的花卉业相比,陈村花卉种植还有一定差距。要使
陈村花卉具有国际竞争的优势,目前适宜采取的主要措施
是
()
①生物技术上创新,积极培育、引进新品种 ②将鲜花种
植技术向各大洲推广,在相关国家建立鲜花种植基地
24
乡土地理专练 二、综合题 9.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国家给予的优 惠政策下,充分利用自身的条件,从实际出发,大力引进 外资,创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珠三角模式。 材料二 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实力的不断增加,其产 业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
25
乡土地理专练
29
乡土地理专练 10.红水河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上游干流河段(如下图所 示),发源于云南东部,其上游称南盘江。东出云南沿黔 桂边境东流,后又穿越广西西北部和中部,至广西象州县 石龙镇与柳江汇合东进广东。结合图回答问题。
③积极研究保鲜方法,改进运输工具上的设备,研制新的
保鲜容器及营养液 ④在世界各主要国家新闻媒介上进行
广泛宣传,提高顺德陈村花卉的知名度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9
乡土地理专练
解析 花卉农业是一种商品农业,要了解商品农业的主要区位 选择,自然条件(尤其是光热条件)是基础,市场需求是关键。 答案 5.D 6.B
农业地域类型,尤以基塘农业最具特色。
7
特色知识归纳
广东的特色农业——基塘农业
集中分布在珠江三角洲顺德、南海等市,是利用当地优越的水、
土、气等自然资源创造的一种良性的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其原
理是利用陆基和水面,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宜的种植业和养殖业
项目,使之形成相互衔接、良性循环的几个生态链条,使系统
内部的物质和能量得以传输,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生态系统。它
12
乡土地理专练
一、选择题 2010 年 8 月,“中国丹霞”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位列其中的广东丹霞山主要是由红色砂砾岩构成的。下图为 “广东丹霞山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 1~2 题。
13
乡土地理专练
1.丹霞山所在地区的地表形态是
A.内力作用单独形成的
B.外力作用单独形成的
C.内、外力作用共同形成的
28
乡土地理专练 (5)深圳的政策优势减弱或丧失;上海经济腹地比深圳广,产 业基础比深圳好,科技力量比深圳雄厚,大城市依托比深圳密 集等。 (6)建议:①充分发挥珠三角地区经济基础好、产业集聚程度高 的优势,积极推进产业优化升级;②调整产业结构,增加高新 技术产业比重;③加快推进城市规划和管理;④加强环境保护, 改善生态环境;⑤促进区域内及区域间的合作,加强优势互补; ⑥提高劳动力素质。
11
特色知识归纳
8.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南部沿海,是西江、北 江共同冲积形成的大三角洲和东江形成的小三角洲的总 称,呈倒置三角形状,地面起伏较大,多低丘和洼地。属 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温暖湿润,河流密布,土壤肥沃, 是广东省重要的农业区,是岭南的粮仓、水果基地、蔬菜 基地和花卉基地。经济地理上的珠三角,包括广州、深圳 两个副省级城市,佛山、珠海、江门、东莞、中山五个地 级城市及惠州和肇庆的部分地区。
既突破了传统农业的局限性,又保持了其精耕细作、施用有机
肥、间作套种等优良传统,是合理利用水土等自然资源发展农
业生产的有效途径。
(1)土地利用过程:低洼处挖成池塘-池泥砌成塘基-成为耕
地-池塘养鱼——集约农业。
8
特色知识归纳
(2)生态循环的过程:桑、蚕、鱼三者结合,可节省饲料及肥 料费用。基堤以塘泥为肥料种植作物,作物又可作为饲料,如
D.板块运动形成的
2.塑造丹霞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侵蚀
B.风力堆积
C.流水侵蚀
D.流水堆积
答案 1.C 2.C
() ()
14
乡土地理专练 读“我国产业转移路线图”,回答 3~4 题。
15
乡土地理专练
3.下列不属于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
优势的是
()
A.劳动力素质高
B.地价低廉
入,创造就业机会。
(5)没落原因:工商发展,劳动力转移;市场对鱼的需求扩大,
塘面扩大,而塘基作物逐渐废耕。
9
广东乡土地理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10
特色知识归纳
(6)景观变迁:因经济特区的设立,工业、城镇的发展,许 多鱼塘已填土作为工厂及住宅,土地利用正在转型中。随 着农业发展,基上作物日益多样化,养殖日益科学化,产 品更加多样,质量逐步提高,更具有进入港澳和国际市场 的能力。 7.工业:珠江三角洲是我国著名的轻工业基地,经历了两次 产业转移,现已发展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微电子工业中心。
(1)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地区有哪些有利的工业区位条件? (2)早期的珠三角模式中,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生产中主要 完成的生产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二,简述 1980~2002 年间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 构的变化特点;并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预测珠江三 角洲地区未来的产业结构发展的趋势。 (4)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和人口特点的变化。试说明珠江 三角洲地区在改革开放后城市化和人口的变化特点。 (5)有一位深圳网民在网上发表了一篇《谁抛弃了深圳》的文 章,文中提到一些跨国公司将驻华总部从深圳迁往了上海。请 分析其原因。 (6)就如何实现珠三角地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26
2.自然特征 (1)气候: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气象灾害繁多,主要有 寒潮、暴雨洪涝和热带气旋等。
3
特色知识归纳
(2)地形:广东省北部为南岭的一部分,山前分布着高丘陵, 其间夹有一些盆地和南北向的谷地,这些谷地成为从北部出入 广东省的自然通道。南部则为平原和台地,面积最大的平原为 珠江三角洲。 (3)水文:广东省共有大小河流 1 343 条,总长 2.5 万多千米。 它们具有流量大、含沙量小、汛期长、终年不冻、水力资源丰 富的特点。河流大多自北向南流,主要有珠江、韩江等。 珠江是本省流程最长的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汛期约为 5~ 10 月,航运量仅次于长江居第二位,其支流上游红水河水能 丰富。
乡土地理专练
7.居住用地是城市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读“横琴
新区土地使用饼状图”,分析横琴新区规划居住用地比例
偏低的原因可能是
()
A.新区吸引力小,人口稀少,住宅面积比例低
B.商业用地、工业用地等占比例过大
C.规划为深化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的先行区
D.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混杂布置
22
乡土地理专练
20
乡土地理专练
2009 年 8 月 14 日,国务院批准通过《横琴总体发展规划》, 成为我国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的又一新区。横 琴新区建设成为“一国两制”下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 范区、深化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的先行区、促进珠江口西岸地 区产业升级的新平台。据此回答 7~8 题。
21
5
特色知识归纳
二、广东人文地理特征 1.人口和民族:广东省是我国人口大省之一。2010 年常住人
口 104 303 132 万人,居全国第 1 位(广东省统计局第六次 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人口密度大,人口稠密地区主要在潮 汕平原、珠江三角洲及西南沿海地区;稀疏地区主要在粤 北山区。城市化水平高,但明显滞后于工业化,是我国著 名的侨乡,外来人口多,深圳为移民城市。 广东省是我国 56 个民族成份齐全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 2 063 406 人,占全省总人口的 1.98%。
C.濒临港澳,靠近东南亚 D.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4.近年来,造成珠三角地区众多外资企业向长三角地区转移
的因素不包括
()
A.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的产业基础处于劣势
B.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的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处于劣势
C.靠近原料供应和能源基地
D.扩大市场范围
16
乡土地理专练
解析 第 3 题,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地区承接产业转移 的区位优势是优越的地理位置、优惠的国家政策、低廉的地价 和劳动力等,但是其经济较为落后,科技不发达,人才缺乏, 故劳动力素质高不符合实际。第 4 题,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 区都是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贫乏的地区。 答案 3.A 4.C
17
乡土地理专练
在佛山顺德陈村农业生产中,“彩色农业”(花卉业)一直
独树一帜。2010 年春节期间,连新疆、西藏、黑龙江等省区
都有陈村的鲜花销售,花卉种植不仅增加了陈村花农的经济收
入,还美化了人民的生活。据此回答 5~6 题。
5.陈村花卉种植的有利条件是
()
①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沛 ②地势平坦,黑土广布
本 学
广东乡土地理
案
栏
目
开
关
1
特色知识归纳 一、广东自然地理特征
2
特色知识归纳
1.位置:广东简称粤,位于我国大陆的最南部,位于东经 109°45′~117°20′和北纬 20°09′~25°31′之间。北依 南岭,南濒南海,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相望,临近香港、澳 门和东南亚;北回归线从其中部横穿,是我国海岸线最长 的省份,管辖东沙群岛。总的特征是高温多雨台风多,干 湿明显变化大。
上,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区域合作与联系、重视基础设
施建设、保护环境、提高劳动力素质。
27
乡土地理专练
答案 (1)主要提供:政策、土地、劳动力、厂房、基础设施、 配套服务等。 (2)加工、组装环节 (3)1980~2002 年间:第一产业比重逐渐降低,第二产业比重 先增后降,第三产业比重逐渐增加。 趋势:第一、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 业将超过第二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居第一位。 (4)城市化特点:城市数目增多、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出现城市 群;城市人口比重上升。人口变化特点:外来人口增多;人口 素质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
乡土地理专练
解析 第(1)题,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为外来
投资商提供了优惠的政策及廉价的土地、劳动力、厂房、基础
设施和优质服务等。第(2)题,由于早期珠江三角洲地区比较
落后,在工业生产中主要完成加工和组装等生产环节。第(3)
题,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 1980~2002 年间珠江三角洲地区产
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可知第一、二产业
比重将下降,而第三产业比重提高。第(4)题,本题考查基本
知识,结合所学知识较容易回答。第(5)题,伴随着改革开放,
珠江三角洲的政策优势逐渐丧失,而在腹地大小、科技实力和
产业基础等方面深圳与上海相比处于劣势。第(6)题,为保证
珠三角地区的持续发展,该地区应在充分发挥本区优势的基础
4
特色知识归纳
(4)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5)土壤:多红壤,酸性强,有机质含量低,土质黏重,需加 熟石灰、种植绿肥、掺沙子等措施进行改良;珠江三角洲以水 稻土为主。 (6)自然资源:有“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之乡”的称号,珠江 口外海域和北部湾海域油气资源丰富;水资源丰富;生物资源 繁盛;滩涂广布、大陆架宽广,海洋资源丰富;土地资源比较 匮乏。
此塘基互养,形成良性“水陆互养”。有俗谚称:桑茂,蚕壮,
鱼肥大;塘肥,基好பைடு நூலகம்蚕茧多。
(3)分类:以基塘栽种的作物不同而分:桑基鱼塘、蔗基鱼塘及果 基鱼塘。以市场需求为主,选择当时市场利润较高的作物替换。 (4)特色优势:将动植物间及水陆间的物质和能量结合成完整 的生态链,使农田得以维持地力,可以不断生产蚕丝、甘蔗、 水果、花卉、鱼虾,灵活应对市场,且用于加工,增加农民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