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 我们为什么还要读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时代,我们为什么还要读书?
范俏佳来自翻书党
迈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人们更多地依赖网络来获取资讯,更少地捧起书本阅读,然而即便互联网为我们接收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书本也是不可被抛弃的,阅读对人类而言仍拥有重要的价值。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史学会理事、上海市历史学会副会长、大今文化研究院常务顾问许纪霖在“行走的文化中国大讲堂”上分析了互联网时代坚持读书的意义。
人们对文字的感知越来越迟钝
进入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人们大量的阅读是通过手机进行的。许纪霖提到他的一个朋友,在微博上看到这次的活动预告以后,写了一条有意思的评论,说短短数年时间,人类已经变成了“低头动物”。从猿发展到直立行走的人,经历了一个进化,今人因为有了手机,慢慢变得习惯低头行走,这究竟是进化还是退化?对此,许纪霖认为,人类正在面临着一场身临其境的革命。
在许纪霖看来,“上一次涉及到阅读的革命发生在四到五世纪之前,被称为…近代印刷术革命‟,在这之前无论是在中国还是欧洲,阅读都是一个很奢侈的东西,文字写在羊皮纸或竹简上,这是很奢侈的,所以很少有人识字,也很少有人阅读,但是有了近代印刷术以后,书本就变得很廉价,阅读报纸杂志就变得很方便。这次革命整个改变了人类的文化,我认为如果没有近代印刷术的革命,就没有启蒙,也不可能出现百科全书派,革命使知识得以向大众传播。”人类历史上任何一场技术的革命,都会相应带来一场阅读、文化的革命。许纪霖感到革命今天再次发生,也许我们还感觉不到我们的文化、思维将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但这个趋势明显正在形成。
有人认为手机阅读也是阅读,且手机能存储大量的书,使得人们读书更加方便了。但许纪霖表示,手机的阅读和传统印刷术的阅读是不一样的,我
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手机阅读。早些时候,我们相信图片,认为有图有真相,而今天是有视频才有真相。许纪霖认为,今天视频冲击着人们的阅读,人们越来越信任图像视频,而对文字的感知越来越迟钝,在这个时代里,读书显得何等的奢侈。
我们看手机所接受的东西严格说来是资讯,而不是知识
屠格涅夫代表作《父与子》里面反映了父辈与子辈的冲突,许纪霖发现,在互联网时代的阅读上,父子两代也存在着巨大的裂痕。父辈倾向于阅读印刷文字,而子辈习惯于从网上阅读。“今天两代人的阅读方式不同,年轻的一代,觉得印刷书本只和学习有关,平时的阅读不是在电脑上就是在手机上,这和他们父亲那一代完全不同。”
许纪霖将这个时代称为“轻阅读时代”。这个词来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流行起来的轻音乐。轻阅读文本的特征是好看,有故事情节,文字轻松幽默,带有很多网络语言,和过去那种一本正经的、微言大义式的文字不同。互联网出现以后,整个改变了很多年轻人阅读的方式、偏好和口味。
今天年轻人大量阅读微信上的文章,很多人认为这也是阅读,不一定要阅读纸质书。针对这一点,许纪霖说:“我们看手机所接受的东西严格说来,不是知识,不是knowledge,而是information,是资讯,资讯和知识是不一样的,资讯是破碎的,像快餐一样,知识是成系统的,有结构的,这就是知识和讯息的区别。”我们在微博、微信上读的文章表面上是知识,但事实上这些知识是以一种碎片化的方式传播的,它的表现形态是资讯,实际上是非常破碎的。很少有人会心平气和地、逐字逐句地读网络上的文章,这样的阅读是扫描式的,“每天脑子里面千军万马践踏一遍,有些人就找不着北了。今天这样一个互联网时代,已经把各种各样的知识粉碎了,变成资讯了,如果你自身有一个很强的知识系统,你可以把这些资讯拼凑成一个你理解的、想象的世界,如果你稍微弱点,那么对不起,你每天就在被各种资讯糟蹋,人云亦云。”
移动互联网,更多提供的是知识碎片化的资讯,而不是知识。许纪霖认为,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资讯很重要,但是更需要学习成系统的知识,而学习知识最好的方式,还是应该通过纸质书的阅读。
“知识是需要一个肉身的,需要一个物质的载体,手机算不算、电脑算不算,好像也算,但是一个电脑、手机里面可以装很多书,你很难把它看成是一
个物质性的载体,因为它太方便了,储存量太大了,而书不一样,每一本书都有一个肉身,有具体的知识,放在手里也是沉甸甸的。有时候阅读这个东西,仪式大于实质,阅读也是一种仪式,当你有一本沉甸甸的书捧在手里的时候,你对它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你会对它有一种敬畏。”
书在人类文化史上具有神圣性,不要说是书,连一张写有字的纸也有神圣性。在许纪霖的老家,写过字的纸不能随便扔掉,要很恭敬地放在焚纸炉里焚烧。过去书本是被少数精英垄断的,是神圣、令人敬畏的。“书的神圣感通过它的肉身,纸质的存在体现出它的价值。英文中作者(author)和权威(authority)是同一个词根,作者是代表着权威的,不像今天谁都可以是作者,当年作者是很神圣的,君子圣人才是作者。但是现在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作者,所以作者不再有神圣感,这就是今天这场革命给我们带来的变化。”
读书是一种修行
许纪霖认为,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修行。他感到在一个嘈杂的环境里面读书,特别是读好书,很难能够读出一种韵味,读书往往需要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特别到今天这样一个令人烦躁的年代,书制造了一种乌托邦、伊甸园,让你突然离开了现实生活的各种烦恼,沉静在另外一个世界。所以读书不是像看手机阅读,无时无刻都可以来的,它是需要有种仪式的,让你觉得心能够静下来,当然有时候读到本好书也会让你激动,我读到一本好书是会越读越慢,一本好书看到精彩的妙语,我就非常兴奋,我的内心被点亮了,让我会产生各种想法,迫不及待地要把读书的想法用笔记的方式记下来。”
许纪霖表示,文字为人们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间,文字的世界是要靠你的生活经验去加以扩展想象的,人的世界和书本的世界有个内在的对话,但是有了图片、视频以后,它告诉人们真相就是这样,使得想象空间很有限。少读时人之作,多读经典
阅读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模式。“你读什么样的书,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就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思考,你碰到一个不认识的人,你不知道他的政治倾向如何,你只要试探问一下他读什么报纸,立马就知道了,道理很简单。读书更是这样,很多人是朋友就是因为大家彼此共同欣赏一本书,或者某一类书,否则你有你的知识结构,我有我的,大家没法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