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与重庆城市建设_戴志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层建筑与重庆城市建设

■ 戴志中1 戴 蕾2 ■ Dai Zhizhong Dai Lei

作者单位:1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 · 400045)

2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重庆 · 400016)

收稿日期:2009-08-29

High-rise Building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hongqing

[摘 要] 本文首次用“单位适建地承担人口数”指标阐释高层建筑对重庆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应对未来城市发展的建设策略,并结合重庆高层建筑设计的主要特点,对未来高层建筑的形态发展提出展望。[关键词] 重庆 适建地 超高层组群综合体

[Abstract] For the first time,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high-rise buildings’ importance for Chongqing with the index of “Population supported per km 2 buildable land”, and analyses the construction strategies for future urban development. Also,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ose main design principles of existing high-rise buildings and predicts the pattern of future one in Chongqing.

[Key words] Chongqing, Buildable land, Complex of group skyscraper

有资料显示,重庆高层建筑总数全国排名第一。渝中半岛9km 2左右的区域内,高层建筑就有300多幢,其中超高层建筑超过200栋。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是重庆是典型的山地城市,人口密度大而可建设用地少。

一、重庆独特的建设用地环境

1.“单位适建地承担人口数”指标

每个人都需要一定的住、行、工作、休闲等城市和建筑空间,而城市必须为这些空间提供建设用地。城市建设用地必须综合考虑自然条件、建设条件及用地经济性三方面因素,在平原地区,这三方面条件是比较容易协调的,而在山地区域,并非所有土地都能够进行建设,情况错综复杂。

坡度是评价自然条件的主要因子,一般认为,适合城市建设的用地坡度在15°或26%以下。相对高差是评价城市建设用地自然条件的另一个主要因子,在重庆这样典型的山地城市,相对高差在50m 以下的缓丘(或称浅丘),经过适当改造,也可以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如果高差更大,就会为城市道路及市政管线设施建设带来极大困难,造成建设条件和用地经济性的不合理。据此,我们可以将坡度小于15°或26%,相对高差小于50m 的平原、台地和缓丘视为可以建设的城市用地,简称“适建地”。

不同城市适建地所承受的建设压力相差甚大,为了清楚说明这种压力的差距,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城市单位适建地承担人口数”指标。这个指标的含义是:以城市常住人口(包括城市户籍人口和外省流入人口, 以下用略缩字母“P”指代)为分子,城市区域内适建地的面积(忽略用地性质,以下用略缩字母“L”指代)为分母,计算城市中每平方公里适建地需要承担的城市常住人口数量,即P/L。

2.城市适建地建设压力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重庆的P/L 指标远远高于其

他几个直辖市,在单位适建地上需要为更多的人口提供生存空间。

3.适建地压力持续增大

由于上文建立的“单位适建地承担人口数”指标已经排除了用地性质的变化,所有适建坡度的土地均已考虑在内。随重庆进一步发展,以下主要因素将使重庆适建地所承担的建设压力越来越大。

(1)城市化率提高的压力

重庆是人口最多的一个直辖市,到2006年底城市化率达到了46.7%,而同时上海市城市化率为85.76%,北京为75.60%,天津为60.09%。可以看出,重庆的城市化水平较其他几个直辖市有很大差距,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原先居住在山区和深丘的人口迁移到城区,适建地需要为更多人口提供生存空间。

(2)流动人口增多的压力

根据资料,北京的外地流入人口最多,为510万人,上海为310万人,天津约为200万人,重庆的外省流入人口的数量在四个直辖市中最少,仅有65万人,这是因为重庆城市发展相对滞后。随着重庆经济进一步发展,外省流入人口必然会增多,城市的适建地也必须为流动人口提供生活空间。

(3)环境质量提高的压力

生活富裕后,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更多的绿化休闲场所和相应的市政服务设施。2001年重庆城市人均公共绿地仅为2.78m 2,2007年人均公园绿地达到了6.59m 2;200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进一步提高到9.92m 2。这些增加的公共绿地大多需要在适建地上解决。

(4)产业集群发展的压力

重庆是一个集重工业、轻工业、贸易等为一体的产业齐备、门类繁多、自成体系的中心城市,重庆的产业发展规划拟重点发展9大产业集群:汽摩、装备制造、石油天然气化工、材料加工、电子信息、

表1直辖市单位适建地承担人口数量(P/L)城市幅员面积(km 2)82 30016 8006 340.51 1350

适合建设土地面积(km 2

)5 7619 8416 340.510 796占幅员比例7.0%58.6%100.0%95.5%常住人口(万人)3 2651 6332 1001 300单位适建地承担人口数(人)5 667.41 659.33 312.01 204.1

统计年代重庆北京上海天津

2006

200720082005

城市建筑|主题专栏|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FEATURE-THEME

轻工业等,以及围绕这些产业集群的产业链。支持这些产业发展的大量新建建筑的高度都不会太高,也会增加适建地上的建设压力。

二、建设策略:升空+上山+下地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重庆城市建设用地的压力远远大于其他几个直辖市,在这样的情况下,可能的缓解压力的途径不外乎有如下几种:1.升空—利用城市上部空间

对重庆而言,高层建筑的主要意义就是解决生存空间的问题。有人形象地将重庆以高层建筑为主的城市建设特点总结为“缩短时间”和“延伸空间”。近年来兴起的紧凑城市理念和城市设计理论为重庆高层建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高层建筑在较少的用地上集约了较大规模、适应众多功能的建筑空间,是能够较好体现这种理念的建筑形式之一。

城市设计理论重视研究山地城市由建筑和山体共同组成的天际轮廓线和层次感。“渝中半岛形象设计”较全面地总结了高层建筑如林的城市环境中十大景观要素,包括城市之冠、半岛之门、景观环路、城市阳台、绿色通廊、休闲水岸、城市文脉、十字金街、山城步道和轨道节点。其目的是拓展城市近人的地面空间,打造宜人的城市环境。而“城市之冠”则是针对众多百米高层造成城市天际线平缓缺少变化的现状,在半岛两端集中增加300m~400m 超高层建筑群,总体思路是“留白增绿,减量向上”。

2.上山—利用城市中丘土地

城市的适建地是坡度为15°或26%以下、相对高差小于50以下的土地,其他国家和地区将超过这个范围的土地作为保护区,一般不在其上建设。中丘是相对高差在50m~100m之间的丘陵,其坡度可能会超过适建地允许的坡度,但重庆特殊的用地条件决定了城市建设必须科学合理地利用这部分土地资源。

重庆中丘地区地质结构良好,岩层稳定无地震威胁,修建高楼的成本相对较低,有利于修建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在中丘地区建设绝对不能像在缓丘地区建设那样一味地将用地推平,而必须充分考虑利用地形,合理进行总体布局,选择最顺应地形的平面形式。利用城市中丘地区进行建设对项目规划、建筑设计,以及防灾减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喜的是,重庆近年来已经出现了一批极具山地特色的城市住区单元,改变了早期将用地推平建设、建筑毫无山地特色的局面。重庆“洪崖洞”风情街就是在坡度大约60°地形上建设的特大型公共建筑项目。

3.下地—利用城市地下空间

在目前,尽管重庆充分地利用了半地下的吊层空间,但技术复杂、代价高昂、疏散困难等问题仍然存在。为缓解地面交通压力,重庆提出修建渝中区地下高速公路的初步设想,在地下50m和80m

的地方打12m宽的洞,分为两层,各四个车道,在

地下连通江北嘴、弹子石和解放碑,实施后将成为

地面上众多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强有力的支持。作为

近期解决地面交通压力的措施,美国KPF公司设计

了由7栋超高层建筑组成的渝中区“金融商业街”

项目时,提出了将沿线现有及将建的地下车库在地

下用干道联系起来的设想。

三、重庆高层建筑设计主要特点

重庆的高层建筑虽多,但早期修建的高层建筑

由于经济能力、设计理念和装饰用材的原因,存在

环境拥挤、风格杂乱、形象不佳的问题。近几年新

建高层建筑水平有较大提高,这是因为人们在实践

中逐渐掌握了山地城市高层建筑的建设规律。

1.总体布局—高地高建 低地低建 建筑沿边

点式为主

“高地高建,低地低建”是指将高层建筑布置在

地势较高的地方,低多层建筑则布置在地势相对低

的地方。这是因为山地城市是在地形起伏的条件下

建设—“三维地形+三维建筑”,“高地高建,低

地低建”更能够突出山地城市空间特色。“建筑沿

边”是将建筑布置在有最大展开面的基地周边,有

利于将空地集中作为公共空间。 点式高层建筑平面

长宽尺寸大致相等,一般为30~40m,在地形起

伏较大的山地,基地平整较容易,对各种地形的适

应能力较好,因此重庆高层建筑以点式为主,极少

有板式高层建筑。点式高层建筑另一个优势是建筑

对周边其他建筑视线景观遮挡最少,也有利于建筑

群体的通风。

2.平面组合—结合自然 空间开放 张弛有度

排列有序

山地城市的外部空间不仅仅依靠建筑来围合,

自然地形地貌和建筑一样,在塑造城市外部空间和

形象方面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平面布局时,应该综合考虑建筑和自然

山体、岩壁等综合起来考虑空间效果。由于地形起

伏变化较大,山地城市的城市空间本来就多而复杂、

小而封闭,因此高层建筑的布局应该力求使城市空

间开敞通透而不封闭,这与在平原城市规划布局高

层建筑时的出发点不同。山地城市地面空间是市民

最主要的活动空间,尤为珍贵。应该鼓励高层建筑

在地面层尽量多做架空,这也是“空间开放”的一

种体现,既能为自己提供比较充足的外部服务空间,

如环境绿化、临时停车等,也能为城市提供一些公

共空间,聚集人气。“张弛有度”是指在山地城市

基地上布局建筑时,注意空间紧张与宽松的对比,

以“紧”衬“宽”。“排列有序”有两个含义,第一

是指在二维平面,山地城市自然空间复杂,注重以

“空”、中心、轴线、主调等来统帅周围城市空间及

形象,其次是指平面布局时要考虑建成的三维形体

的韵律和秩序。

3.群体处理—显山露水 景观为重 轮廓起伏

层次分明

重庆是拥有大山大水的城市,山、水、城融为一

体,建筑布置需要综合考虑有利于建筑使用者的观

景条件和建筑群的城市景观质量。在沿江、湖、广

场、绿地等开阔空间布置建筑时,应该在主要观景

点和景观要素之间留出足够的视觉通廊,或者对建

筑进行消隐处理。高层建筑造型及色彩处理宜以简

洁明快为好,不必刻意追求变化。城市的天际轮廓

线是山地城市独特的景观要素,最值得认真研究的

是,建筑与山体的轮廓线互相渗透交织的效果,应

该努力避免整齐划一的城市天际线。

“层次分明”是指山地城市景观犹如画卷,应该

注重前后层次的处理。特别当前后建筑互为图底关

系时,应该利用建筑体量、色彩、质感、距离等手

法创造出层次分明的效果,避免一大片建筑从视觉

上混为一体,给人沉重而封闭的感觉。

四、未来高层建筑形态展望

为了应对重庆未来的发展,必须创造更高效、

更充分地利用城市空间的建筑形态。根据重庆高层

建筑的发展趋势以及以上研究,可以预见重庆将会

出现一种更紧凑、更高效的建筑形态—超高层组

群综合体,即众多超高层建筑组成的集群共享其下

部的空间,它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地面尽量保持原地貌,依地形进行架空,除了

联系地上地下的垂直交通枢纽以及必要的管理设施

外,为城市提供尽量大的地面环境绿化空间以及公

共交通空间;在现代科学技术支持下,努力使地下空

间具有地上空间的环境条件,利用更深层的地下空

间用作城市公共建筑空间,地下空间成片开发,社会

车辆尽量在地下交通干道运行和地下停车场停放;

地上近地空间用于大量人流活动的空间,以及安全

疏散要求更高的空间。在建筑二层及以上建立步行

系统,有利于人流疏散;高层、超高层建筑之间依

靠空中步行环道连通,并起到竖向功能分区的作用,

环道周围的空间作为上空的公共空间,既有利于抗

震,也有利于超高层建筑的疏散;对集群统一进行

竖向城市设计,打造优美的竖向城市景观。

五、结语

2009上半年重庆共核发建设用地1 507hm2,

比去年同期减少26.88%。而同时批准的建筑面积

2 718万m2,比去年同期增长74.39%。根据以上

数据推算,2008年上半年2 061hm2建设用地对应

着1 559hm2建筑面积,即每平方米建设用地对应

0.756m2建筑面积;而2009年上半年这个数据上升

为1.804。尽管这个数字包括了城市绿地和公共设

施用地的大幅增加,也忽略了建设时序的问题,但

仍然意味着重庆城市建设容积率的飚升,重庆的建

筑将会越来越高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