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思路和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滨江学院

国际企业管理课程论文题目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思路和对策研究

院系经贸系

专业物流管理

学生姓名许於洁

学号20102347028

任课教师方琳

二O一三年十二月二十日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思路和对策研究

许於洁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南京210044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意义及客观必然性,分析了近几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思路,最后,分别从宏观层而和微观层而详细的研究了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相关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中国企业走出去思路对策

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意义

(一)走出去可以充分利用海外资源和投资优惠政策,实现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内部资源短缺与快速发展的国民经济之间存在矛盾。实施“走出去”战略,主动地从全球获取资金、技术、市场、战略资源,直接参与境外资源开发合作与综合利用,可以在国际市场上配置资源,以弥补我国许多资源产品的不足。

(二)走出去可以规避贸易壁垒和摩擦,扩大出口,开拓国际市场

当前我国的对外贸易摩擦不断升级,我国己经连续多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Barre 发现1991年间日本对欧盟和美国的直接投资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日渐增多的反倾销诉讼的影响。1991年,韩国制造业的国外投资经营调查表揭示,韩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与贸易联系比较密切,如开拓市场和回避进口限制所占比重在整个对外直接投资动机中达到35. 7%目前我国正面临着20世纪日木和韩国在出口贸易上的相同遭遇,所以我国可以借鉴日本、韩国的成功经验,通过走出去,在当地生产、销售,从而绕开贸易保护壁皇,改变我们在国际贸易关系中被动的局面。

(三}走出去可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更加合理,推动国家经济战略性调整

目前,我国产业结构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调整压力。我国可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比较优势,推动企业以成熟技术和设备开展对外投资合作、主动在更广阔的空间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产业升级和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四)走出去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继续高速增长,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从国内状况来看,走出去可以拉动投资、带动消费。从国际形势来讲,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国际资源分配中争取一个更加有利的形势并改善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关系,可以提升我国在国际分工中扮演的角色,提高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五}走出去可以打造我国优秀的跨国公司,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提升我国经济核心竞争力

我国公司企业尚处在发展的幼年阶段,只有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才会在国际市场中锻炼竞争力,培育与经济大国相匹配的跨国公司;同时,走出去可以锻炼各类人刁一,拉升整体人员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走出境外的各类人员,还可以而对而地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

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现状与问题

(一)现状

截至2009年底我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已超过2200亿美元。2002 2008年六年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速超过60%。截至2009年底,中国己有7000多家境内投资主体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超过1. 4万家,广泛分布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投资覆盖率为71. 9%。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据商务部的统计,有117家中央企业进行对外投资活动,截止到2008年底,中央企业在全球127个国家和地区共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1791家,累计对外直接投资1165亿美元,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的63%在规模迅速增长的同时,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结构也逐步优化。目前,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影响大大提升,企业国际化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问题

然而,我们也必须充分意识到,中国企业“走出去”存在着许多解决的问题:

1.从政府的宏观角度看。国家有关部门没能出台和落实好相关方面的配套政策和措施,致使“走出去”的鼓励政策不到位、信息咨询服务欠缺、对外投资的法律体系不健全、投资管理存在盲区等等,不能适应我国企业进一步“走出去”的需要。

2.从企业的微观角度看。目前,我国企业总体上还处于转换机制,学习和适应“国际惯例”的成长阶段。“走出去”进行境外投资、开展跨国经营还只是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呈现规模小、数量小、分散化经营、供应链脱节、层次低、效率差的特点。

三、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思路

(一)加大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支持力度

加大融资力度,支持和鼓励国内有实力的企业在海外并购一些能够提高我国技术水平,与自身业务产生协同效应的国外资产;支持和鼓励大型国有企业并购一些能够促进国家经济安全的国外资产。制定相应政策,鼓励中资服务机构“走出去”,更好地为国内企业的海外投资提供中介服务

(二)改善企业“走出去”的外部政治环境

我国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应当共同行动,加大改革开放,重中反对商业保护卞义的基本立场,加强与东道国的政治谈判,引导海外舆论,改善我国企业国际化的外部政治环境

(三)引导企业通过海外并购实现商业模式

创新我国企业通过海外并购实现商业模式创新主要可以有二种途径:一是通过横向并购获取企业现有资源与能力同质化或相类似的资源与能力,对企业现有商业模式进行巩固和强化。二是通过纵向并购获取与企业现有资源和能力互补或相关的资源与能力,对自身商业模式进行调整和完善。二是通过多元化并购获取与企业现有资源与能力异质化或无关的资源与能力,对自身商业模式进行改变和重构。

(四) 提高企业海外并购中的风险意识

由于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的存在,被并购企业为获得更多利益往往倾向于向并购力一隐瞒对自身

不利的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信息。为此,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中应提高风险意识,改变过去的行为模式,并购前要进行充分、翔实的“尽职调查”,对目标企业进行价值评估和整合风险评估,细致、充分地了解和研究市场及其风险,尽可能减少不确定性。

四、“走出去”应遵循的原则

综合以上分析,以下提出企业“走出去”应遵循的一些原则。

第一,企业“走出去”应该坚持市场化原则、尊重市场规律,将本求利。很多企业说现在满世界都是黄金,别的国家情况不好,东西都很便宜。当前就是缺乏资金,有了资金就什么都可以买回来。但是在市场条件下,企业没钱就意味着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资本金不够,而资产负债率和企业资本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衡量一个企业风险和信誉最主要的指标。我们总结日本、美国、德国的经验,凡是高资产负债率高杠杆在海外收购的项目风险都比较大,因为高杠杆时企业都比较乐观,对后续危险和今后现金流能不能覆盖资金成本没有很好的认

识,这才敢用很高的杠杆。一旦收购以后、“走出去”以后,发生一些没有料想的情况,高杠杆就使得风险非常大。很多企业在海外经历过的艰难阶段,往往是由于对风险估计不够,对当地工会、文化冲突估计不够,另外就是面临巨大偿债压力,现金流出现问题。此外,企业“走出去”要强调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遵守游戏规则的形象,淡化政府色彩,避免外国设障、攻击,这样才能提高成功率。

第二,产权归属要清晰,责任明确,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谁决策,谁负责,谁承担风险,谁获得收益。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和公司治理结构,防范道德风险。部分国企和民企的企业家在海外投资时没有区分清楚产权主体,以给国家拿资源或者保障国家战略安全为由,要求政府给予优惠政策的支持,包括降低换汇成本等。但任何一个走出去的决策,谁决策谁负责,产权主体必须清楚,这一点需要有清醒的认识。

第三,“走出去”项目应能承担合理融资成本,确保现金流覆盖资金成本。合理成本有利于筛选出优质项目,保证对外投资经济可持续,提高资金配置效率。有的企业认为,它们“走出去”是为国家拿资源,要求国家给予非常低的融资成本,甚至要求无成本融资。需要说明的是,如果融资是无成本的,那么很多人都可以做非常伟大的事情。我们企业在“走出去”时要充分考虑收益与成本的关系以及现金流如何安排的问题,以此来保证对外投资的可持续性,提高资金配置效率,保障流动性安全。

第四,保障资金安全与合理收益。安全第一,建立合理的退出机制。第五,要注意社会责任、环境保护、公益事业、企业形象、教育培训、当地员工等问题。比如,“走出去”时我们对当地雇员的培训教育没有充分准备,习惯于我的工程我自己干。虽然中国工人吃苦耐劳、具有很好的专业精神,但“走出去”时不能不考虑如何将中国工人和当地工人有效地结合起来,因为每个国家在制定外资政策的时候都会考虑外资给当地创造了多少就业。最近发生的一个案例是,一个国家的政权发生变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有很多中国工人需要撤回来。

第六,要特别注意对外投资的安全问题。审慎评估地缘政治、政变、恐怖袭击、海盗及绑架等投资风险。

总的来说,我们现在正逢时机,在看到这个时机的同时也要把防范风险放在第一位,以平常心看待“走出去”。平常心就是不温不火,不慢不急,一个商业决策、一个稳健的经营,要把所有风险考虑到,以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