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第12册《圆柱的体积》教案(附板书)设计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精选3篇)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65b31a1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fc.png)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精选3篇)《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2、能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一、板书课题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圆柱的体积”(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本节课我们的目标是:(出示)1、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2、能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解决实际问题。
了达到目标,下面请大家认真地看书。
三、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19页到第20页的例5和例6的内容,重点看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例6解题过程,想: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2、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用字母如何表示?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师:认真看书自学,比谁自学的最认真,自学效果最好。
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四、先学(一)看书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
(二)检测(找两名学生板演,其余生写在练习本上)第20页“做一做”和第21页第5题。
要求:1、认真观察,正确书写,每一步都要写出来。
2、写完的同学认真检查。
五、后教(一)更正师:写完的同学请举手。
下面,请大家一起看黑板上这些题,发现问题的同学请举手。
(由差—中—好)(二)讨论1、看第1题:认为算式列对的请举手?【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2、看第2题:认为算式列对的举手?你是怎么思考的?3、看计算过程和结果,认为对的举手?4、评正确率、板书,并让学生同桌对改。
今天你们表现实在是太好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老师这里有几道练习题,敢不敢来试一试?(出示)六、补充练习:1、一个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30立方厘米,高是60厘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2、一个圆柱体和一个长方形的体积相等,高也相等,那么它们的底面积()。
3、把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圆柱的底面半径是5厘米,这个圆柱的高是()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下面,我们就来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比谁的课堂作业能做得又对又快,字体还又端正。
苏教版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一)
![苏教版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一)](https://img.taocdn.com/s3/m/3c691b63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ba.png)
苏教版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苏教版圆柱的体积简介•本教学设计主要针对苏教版圆柱的体积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
•通过多个不同难度的实例讲解和练习,增强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能力,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目标1.理解圆柱的概念,能够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
2.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和创新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1. 圆柱的概念•讲解圆柱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圆柱的形状和结构。
2. 圆柱的体积1.讲解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V = 底面积× 高,强调底面积和高的概念。
2.通过几个简单的实例计算圆柱的体积,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示例1:半径为3cm,高度为5cm的圆柱,求体积。
–示例2:半径为,高度为8m的圆柱,求体积。
3. 圆柱体积的求解1.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转化为圆柱体积的计算问题。
2.提供一些挑战性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示例3:一个花瓶的形状像一个圆柱,已知底面积为15平方厘米,高度为20厘米,求花瓶的容积。
教学方法1.示范法:通过实际物体或图片展示圆柱的特点和体积计算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概念。
2.讨论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由讨论和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3.练习法:设计一定数量和难度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圆柱体积计算的掌握程度。
教学过程1.引入:用实际物体或图片展示圆柱的特点,通过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认识圆柱的形状和结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讲解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及应用范围,并通过示例1和示例2进行演示。
3.学生讨论和思考圆柱体积的应用场景,引导学生思考示例3的解决方法。
4.学生自主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教师辅助解答和纠正错误。
5.班级展示:邀请学生分享解决示例3的思路和方法,进行班级讨论和交流。
圆柱的体积(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圆柱的体积(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beb4516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41.png)
圆柱的体积(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我今天要教授的是六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的《圆柱的体积》。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重点是理解圆柱体积的概念,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我们将通过学习圆柱的底面积、高和体积的关系,来深入理解圆柱体积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我希望通过今天的教学,学生们能够理解圆柱体积的概念,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运用这个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今天的教学难点是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特别是如何将圆柱切割成薄片,计算这些薄片的体积,并将它们加起来得到整个圆柱的体积。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们能够理解并掌握这个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圆柱体积的模型和计算器,学生们需要准备纸和笔来记录计算过程。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践情景来引入圆柱体积的概念,我会拿出一个圆柱形的模型,让学生们观察并猜测它的体积是多少。
然后,我会带领学生们学习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我会用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讲解如何将圆柱切割成薄片,计算这些薄片的体积,并将它们加起来得到整个圆柱的体积。
接着,我会给学生们一些随堂练习,让他们自己尝试计算圆柱的体积。
我会让们在小组内讨论他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我会给予指导和帮助。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以及如何将圆柱切割成薄片来计算体积的步骤。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计算下面圆柱的体积。
圆柱1:底面半径为5cm,高为10cm。
圆柱2:底面半径为8cm,高为12cm。
答案:圆柱1的体积为785.4cm³。
圆柱2的体积为2010.6cm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教学,我觉得学生们对圆柱体积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另外,我也可以给学生们一些拓展延伸的任务,比如让他们尝试计算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的体积,来加深他们对体积概念的理解。
《圆柱的体积》数学教学设计(优秀4篇)
![《圆柱的体积》数学教学设计(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b3ac4907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a2.png)
《圆柱的体积》数学教学设计(优秀4篇)《圆柱的体积》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圆柱的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1、复习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即V=Sh。
2、复习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6题,并指名板演。
二、解决实际问题1、练习三第7题。
学生思考:要求粮囤所能装的玉米的重量,需先知道什么?然后独立完成。
2、练习三第5题。
(1)指导学生变换公式:因为V=Sh,所以h=VS。
也可以列方程解答。
(2)学生选择喜爱的方法解答这道题目。
3、练习三第8题。
(1)学生读题后,指名说说对题意的理解:求减少的土方石就是求月亮门所占的空间,而月亮门所占的空间是一个底面直径为2米,高为0.25米的圆柱。
(2)在充分理解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练习三第9、10题(1)学生独立审题,完成9、10两题。
(2)评讲第9题:要怎样才能判断出800ml的果汁够倒三杯吗?必须先求出什么?怎么求?(需先求出圆柱形玻璃杯的容积,用公式V=Sh)(3)指名说说解答第10题的思路:根据两个圆柱的底面积相等这一条件,先求出其中一个圆柱的底面积。
利用这个底面积再求出另一个圆柱的体积。
三、布置作业完成一课三练的相关练习。
《圆柱的体积》数学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用已学的圆柱体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渗透转化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转化、测量和计算过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初步建立“转化”的数学思想,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实践,让学生在合作中建立协作精神,并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word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word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398142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a8.png)
圆柱的体积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P25例4和练习七N1-3。
教学目标1.经历猜想、操作、交流、推理、验证、应用的数学活动,理解并掌握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2.会用圆柱的体积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并初步学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数学思考能力,感受数学学习价值.教学重点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与应用.教学准备沿底面平均分成16份的圆柱体、教学挂图、课件。
教学过程一、铺习铺垫1.口算: 3。
14×5 3.14×32 3。
14×2×3 3。
14×22×52.求下列各圆的面积(只列算式)。
①r=1。
5cm②d=9dm二、新知学习1.建立猜想。
(1)出示例4中的情景图。
(教学挂图)谈话:长方体体积和正方体体积怎么计算?如果已知底面积和高怎样计算这两个立体图形的体积呢?(2)猜一猜,圆柱的体积可以怎样计算呢?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2.进行验证。
(1)回忆:在学习圆面积计算时,是如何把圆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计算的.(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转化过程PPT文件,并板书:转化)师:这种研究方法叫做转化。
是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利用旧知识来研究新知识,使我们能顺利地理解并掌握新知识。
引发思考:那么,能不能把圆柱也转化成我们学习过的立体图形呢?(2)自学课本25页的转化过程,然后请一个同学到前面来体验一下是如何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的。
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64份……,切开后拼成的物体会有什么变化呢?(多媒体演示)引导学生明确:拼成的物体会越来越接近于长方体。
3.讨论交流。
谈话:那么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体有什么联系呢?①圆柱通过切割、拼合后,转化为近似的长方体,什么变了?什么没变?②这个近似的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原来圆柱的哪一部分有关系?③这个近似的长方体的高与原来圆柱的哪一部分有关系?引导:结合刚才推导的过程,想一想:可以怎样求圆柱的体积?(把“?”擦掉,换成!)。
《圆柱的体积》教案【优秀7篇】
![《圆柱的体积》教案【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27dce893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ab.png)
《圆柱的体积》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为您精心收集了7篇《《圆柱的体积》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的好友哦。
《圆柱的体积》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能够初步地学会运用体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能够初步地学会运用体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圆柱切割组合模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什么是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2、长方体的体积该怎样计算?归纳到底面积乘高上来。
3、圆的面积怎样计算?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计算圆的面积时,是把圆面积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进行计算的,能不能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启发学生思考。
)2、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16等分),然后把圆柱沿高切开,可能会拼成怎样的图形?教师演示,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3、思考:(1)圆柱切开后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形体?(长方体)(2)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实验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讨论后,整理出来,再进行汇报。
(拼成的近似长方体体积大小没变,形状变了,拼成的近似长方体和圆柱相比,底面形状变了,由圆变成了近似长方形,而底面的面积大小没有发生变化。
近似长方形的高就是圆柱的高,没有变化。
)4、推导圆柱体积公式小组讨论: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长方体的体积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而在推导过程中,长方体的底面积就是圆柱的底面积,高就是圆柱的高,所以圆柱的体积也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
师: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用字母公式,怎样表示?板书:V=Sh5、算一算:已知一根柱子的底面半径为0.4米,高为5米。
苏教版六下《圆柱的体积》优质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下《圆柱的体积》优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aca508c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75.png)
苏教版六下《圆柱的体积》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下《圆柱的体积》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通过引入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体积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圆柱体积的定义、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对体积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圆柱的体积计算,他们可能还存在着一些困难,比如对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的理解,以及如何将这些几何要素与体积计算公式联系起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圆柱体积计算的直观认识,并通过实际的操作和练习,巩固他们对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柱体积的概念,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圆柱体积的概念,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将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与体积计算公式联系起来,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受圆柱体积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教学法:利用教具和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圆柱体积的直观认识。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和思考,发现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4.巩固练习法:通过适量的练习,让学生巩固对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圆柱体积的模型、多媒体课件等。
2.学习材料准备:学生教材、练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圆柱形的水杯、圆柱形的仓库等,引导学生对圆柱体积产生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圆柱的体积是怎么计算的吗?”2.呈现(10分钟)介绍圆柱体积的概念,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圆柱体积的计算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5《圆柱的体积》|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5《圆柱的体积》|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8d9c446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0f.png)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5《圆柱的体积》|苏教版教案:圆柱的体积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97页,主要包括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将通过学习,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该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圆柱体积的概念,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圆柱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圆柱体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柱体积公式的课件,圆柱模型。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个圆柱模型,用于动手操作。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圆柱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圆柱的特征,如底面半径、高等。
2. 讲解:讲解圆柱体积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3. 推导: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圆柱模型,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4. 练习:运用圆柱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给定底面半径和高下的圆柱体积。
六、板书设计圆柱体积计算公式:V = πr²h七、作业设计(1)底面半径为5cm,高为10cm的圆柱。
(2)底面半径为8cm,高为12cm的圆柱。
一个圆柱形容器,底面直径为20cm,容器中水的高度为15cm。
求水的体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圆柱模型,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际问题解决,使学生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圆柱体积公式,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一、教学内容的引入环节在教学内容的引入环节,我选择了展示圆柱模型这一方式。
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因为通过实物展示,可以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圆柱的特征,如底面半径、高等。
这样的引入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圆柱的体积12-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圆柱的体积12-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8cad98a3b3567ec112d8a53.png)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学情分析】《圆柱的体积》是学生在有了圆柱、圆和长方体的相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六年级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也比较强,之前有把圆等分转化成近似长方形的经验。
在知识与技能上,学生通过对圆柱的具体研究,能够理解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计算圆柱的体积;在方法的选择上,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想象、课件演示、实践操作,从经历和体验中思考,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贴近生活实际,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去”的理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圆柱体积公式,会用公式计算圆柱体积,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讨论等数学活动过程,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探讨问题,体验转化和极限的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图形的变换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并进一步发展其空间观念,领悟学习数学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唯物辨证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正确应用。
2、借助教具演示,弄清圆柱与长方体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希沃白板、希沃授课助手、PPT、圆柱16等分体学以致用厘米,长90厘米。
它的体积是多少?(2)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是2厘米,高是4厘米。
求圆柱的体积。
(3)下图的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牛奶?(数据是从杯子里面测量得到的)知,强化算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
在比赛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利用希沃授课助手,直接将学生的作业拍照投到屏幕上。
学生的作业在第一时间得到反馈。
(六)课堂小结今天我学到了什么?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梳理知识点,体会收获的快乐。
(七)课外拓展这些物体的体积,你会求吗?激发学生课外探究的欲望,感悟数学的类比思想。
8cm1cm【板书设计:】圆柱的体积1、体积公式2、应用。
《圆柱的体积》教案【6篇】
![《圆柱的体积》教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d3f05fe5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49.png)
《圆柱的体积》教案【6篇】《圆柱的体积》数学教案篇一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同桌合作,测量、计算圆柱形物体体积的过程。
2.会测量圆柱形物体的有关数据,能根据圆柱的高及底面直径或周长计算圆柱的体积。
3.能与同伴合作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能根据学生自己测量的数据进行圆柱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给出圆柱底面周长如何计算圆柱的体积。
教具准备学生自备的茶叶筒或露露瓶。
教学过程一、测量茶叶筒的体积1.师:同学们,我们要想计算这个茶叶筒的体积,应该首先知道哪些数据?生:茶叶筒的高,底面直径或半径。
师:很好,那么我们就来亲手量一量你们手里的圆柱体的各个数据,并计算出它们的体积。
学生同桌合作测量并计算。
2.交流测量数据的方法和计算的结果。
3.刚才同学大部分都测量的是茶叶筒的高和直径或半径,有没有测量茶叶筒的底面周长的?如果有,就说说是怎么测量和计算的。
如果没有,就提示大家,如果给出了圆柱底面周长,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生:利用周长先求出半径,再进行计算。
师:你们会不会测量茶叶筒的底面周长呢?如果已经忘记,就进行一下提示:在圆柱的底面上做一标记,然后把圆柱体在直尺上进行滚动。
或用皮尺测量。
请大家实际测量一下底面周长,并进行计算,看看和刚才计算的结果是否一致。
二、巩固练习1.一根圆柱形水泥柱子,它的底面周长是6.28分米,高200分米,求它的体积?2.独立完成练一练的1-3题。
三、家庭作业1.练一练的第4小题。
2.①一个圆柱的的体积是141.3立方厘米,底面半径3厘米,它的高是多少厘米?②一根圆柱形钢材,截下2米,量得它的横截面的直径是4厘米,如果每立方厘米钢重7.8克,截下的这段钢材重多少克?圆柱的体积第三课时容积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探索容积计算问题的过程。
2.掌握计算容积的方法,能解决有关容积的简单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容积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苏教版第12册《圆柱的体积》教案(附板书)设计
![苏教版第12册《圆柱的体积》教案(附板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b749dde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b9.png)
苏教版第12册《圆柱的体积》教案(附板书)设计圆柱的体积是一种常见的几何形体知识,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面积的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圆柱的认识等相关形体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本节课通过自学教材,小组合作,借助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会应用该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和逻辑推理能力,知道知识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通过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直观图,引导学生回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并提出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可能跟圆柱的哪些条件有关。
接着,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观察三个几何体的底面和高,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是否相等,以及圆柱的体积是否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相等。
通过讨论例题4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份,切开后照下图拼一拼,让学生理解圆柱可以转化成长方体来计算体积的方法,并进一步探讨圆柱切割、拼合后转化为近似的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原来的圆柱的哪一部分有关系,以及近似的长方体的高与原来圆柱的哪一部分有关系。
为了更好地教授本节课,教师需要准备多媒体课件、圆柱实物和学具等教学准备。
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是V=Sh,其中V表示圆柱的体积,S表示圆柱的底面积,h表示圆柱的高。
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更多份,拼成的几何体会越来越接近长方体。
通过观察与讨论,我们发现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有着密切的关系,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
因此,圆柱的体积可以用底面积×高来计算。
如果只知道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也可以通过计算圆柱的底面积和高来求出它的体积。
例如,如果圆柱的底面半径是5厘米,高是8厘米,那么它的底面积就是3.14×5²=78.5平方厘米,体积就是底面积乘以高,即78.5×8=628立方厘米。
圆柱的体积_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第十二册)
![圆柱的体积_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第十二册)](https://img.taocdn.com/s3/m/724cc144b52acfc789ebc9d5.png)
圆柱的体积_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第十二册)教学内容:完成练习七第1~5题。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巩固圆柱的体积公式。
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柱体积或圆柱形容器的容积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计算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2、我们是怎么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的?3、知道哪些条件,我们就能算出圆柱的体积?二、基本练习1、做练习七第1题。
各自算了填在书上,然后校对。
2、算出下面各圆柱的体积。
⑴底面积0.8平方米,高1.2米⑵半径5厘米,高15厘米⑶直径6分米,高8分米练习并指名板演,然后对照板演说说每题的计算过程。
三、讨论实际问题1、讨论练习七第2题。
⑴猜猜看,哪个杯子里的饮料最多?⑵算一算,看到底是哪个杯子里的饮料多?2、讨论练习七第3题。
怎么知道这个保温茶桶能不能盛150千克的水呢?3、讨论练习七第4题:怎么算一枚硬币的体积?4、出示一个圆柱形茶杯,讨论:要知道它的容积,需要量出什么数据,怎么量?四、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交流五、作业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板书设计圆柱的体积教学内容:完成练习七的第6~9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教学难点:和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求下面各圆柱的体积⑴底面积0.6平方米,高0.5米⑵半径4厘米,高12厘米⑶直径5分米,高6分米2、做练习七第6题。
⑴各自练习。
⑵交流:怎么算这个油桶的容积?要注意什么?提醒学生要看清单位。
怎么算这个油桶能装柴油多少千克?为什么?二、综合练习1、讨论练习七第7题。
⑴出示题目,理解题目意思。
⑵小组中讨论:要求一年里每个人大约要比原来多用去多少立方厘米的牙膏,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然后求什么?⑶说说怎样算一天里,每个人大约比原来多用多少立方厘米的牙膏?2、讨论练习七第9题。
圆柱的体积(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圆柱的体积(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f467ed2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80.png)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苏教版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15页到16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观察、猜想、操作、验证、交流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和数学的“运动发展”。
3.进一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难点:圆柱与长方体之间的关系四、教学过程(一)出示下面立体图形(1)问:它们的体积各怎样计算?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图形的下面相机出示体积计算公式。
V=abh V=a3(2)问: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还可以怎样计算?相机出示:V=abh V=a3V=sh(3)猜猜我们今天将研究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二)在类比推广中联想探究方法1.猜想,猜一猜圆柱的体积也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进行计算吗?为什么?2.追忆圆的面积公式及公式的推导过程。
展示S=πr23.从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你能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得出:要探究圆柱的体积,可以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然后探究出它们的关系,从而计算出圆柱的体积。
(三)在猜想验证中推导计算公式(1)实验操作,完成转化。
①切割拼合。
如图,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 份,切开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②总结规律。
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64份……把底面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切开后拼成的物体接近长方体。
(2)探索圆柱与所拼成的近似长方体之间的关系。
拼成长方体和圆柱体可以得出:1.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圆柱的体积2.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圆柱的底面积3.拼成的长方体的高=圆柱的高4.拼成的长方体的长=圆柱的底面周长的一半。
5.拼成的长方体的宽=圆柱的底面半径6.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不等于圆柱的表面积。
拼成的长方体比原来的圆柱多出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长=半径,宽=高)的面。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12册《圆柱体体积》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12册《圆柱体体积》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6e0b9e781c758f5f61f6746.png)
课 程 研 究
苏 教 版 小 学数 学 第 1 2册 《 圆柱 体 体 积 》教 学 设 计
的解题方法题 , 其余 同学补充或发表不 同见解 。 教 师归纳结 ,
强调在解题 的过程 中格式 。 练 习 :( 回到课 前准备 中 )怎样 计算 圆柱形水 杯体积是 整
拼成 的物体就越接 近于长方体 。依次解决 上面三个 问题。①把
圆柱 拼成 长方体后 ,形状变 了,体积变吗? ( 板 书 :长方体 的
二 、 自学 讨论 1 、 回忆 圆 面积 计 算 公 式 的推 导过 程 , 由此 ,你 能 推 想 出
寻 积 ( 公 如 式 6 图 、 。 ) ) 看 图 列 式 ■ : 一 _ 一
( 设计意图 :观察是智 慧的源泉 ,让学生学会从变化 的角
度去观察 ,发 现知识之 间的联 系 ,这也是一种令学生终身受益
在观察 中理解 ,在 比较 中归纳 ,并合 理应 用多媒体 技术 ,形 象 生动地展示 “ 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 ,拼成 的立体 图形就越接 近 长方体” ,这里 转化 的思想和 极限的思想得到充 分体现 ,同时 也渗 透了以直代 曲的观点 , 充分体现 了教师 的主导作用 和学 生 的主体作用 。这样 的教学 ,不仅有利 于学 生理解算 理 ,掌握算 法 ,而且在公式 的推导过程 中,领悟了学习方法 ,培养 了学 生
5 6
【 教学重点 】圆柱体体积的计算 【 教学难点 】圆柱体体积的公式推导方法
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48abc4b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cf.png)
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第12册p25 例4和相对应的练习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使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水平和初步的演绎推理水平,渗透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使用的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掌握和使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教学难点: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准备:课件光盘等底的烧杯、长方体、正方体玻璃容器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猜测推理1.出示光盘,这是什么图形?(圆形)提问:这个圆,能够知道什么?(半径、直径、周长、面积)2.在桌面上,在一张光盘上叠加一些光盘,发现,这些光盘形成了一个什么图形?(圆柱)。
继续叠加,提问:圆柱在变化吗?(变高了,体积变大了)追问:什么没有变?(底面积)猜测:圆柱的体积会和什么相关?(底面积和高)3、出示和(内底相等)光盘的烧杯,倒入和圆柱光盘等高的水(1)提问: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体积相等)那么,烧杯里的水有多少呢?你有什么好办法?(生:把烧杯里的水分别倒入长方体、正方体玻璃器皿中,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2)你觉得圆柱的体积和什么相关系?(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相关)(设计意图:从生活情景入手,初略感知圆柱的体积与底面积和高相关。
通过猜测,并在实验、交流中建立初步的圆柱体积与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关的直观感知。
然后顺势提出“如何计算圆柱体的体积”这个全课的核心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的猜测、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为学生经历了“做数学”的过程做铺垫。
)二、图柱转化,自主探究,验证猜测。
(材料:圆柱体积木、圆柱体插拼教学具、课件)1、教师出示一个烧杯,烧杯里的水有多少呢?体积你们会算吗?2、提示:(1)以前学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对我们研究圆柱体体积有协助吗?(2)你觉得圆柱的体积和什么相关系?你能猜一猜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吗?3、小组合作交流:怎样将圆柱体转化成一个长方体呢?4、小组代表汇报(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转化,会有多种转化方法,教师适时加以鼓励)5、演示操作(1)请一名学生演示用切插拼的方法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六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六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30de12c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ec.png)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这堂课是针对六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的教学,主要讲解圆柱的体积知识。
本课程旨在通过图示展示圆柱的三维结构,引导学生理解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熟悉圆柱的三维结构和相关概念2. 能力目标•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圆柱的体积知识•能够通过图示理解圆柱的三维结构和相关概念•能够独立完成圆柱的体积计算题目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对数学的爱好和信心三、教学内容及设计1. 教学内容•圆柱的概念及结构•圆柱的底面积和侧面积•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及应用2. 教学设计(1)导入环节通过摆放各种圆柱物体,引导学生认识圆柱,了解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切换到投影仪上播放生动形象的圆柱图片,用生活中的具体案例来说明圆柱的应用。
最后提出今天的学习目标:学会计算圆柱的体积。
(2)讲解环节教师通过PPT,图示圆柱的三维结构,以及圆柱的底面积和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3)练习环节让学生拿出自己带的方格纸,开始练习圆柱的计算。
首先教师现场演示,然后让学生自己打草稿,完成几个小分组的练习。
(4)小结环节教师将本节课知识要点再次进行总结,以便学生回忆一下本节课的 learning points 并记录下来。
四、教学评估1. 评估方法•平时表现评估•课堂练习成绩评估•期中/期末考试2. 评估标准•掌握圆柱的三维结构及应用方面的知识•熟练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能够独立解决圆柱的体积计算题目五、教学反思通过此次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圆柱的三维结构和相关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熟练掌握了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
但是在教学结束时,我对学生的反馈了解到,有一部分学生对体积计算原理还没有很好的理解,所以在后续教学中应该加强这个部分的讲解,使学生的掌握更加全面。
矿产
![矿产](https://img.taocdn.com/s3/m/829bb50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b.png)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
![矿产](https://img.taocdn.com/s3/m/829bb50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b.png)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
![矿产](https://img.taocdn.com/s3/m/829bb50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b.png)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