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理论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理论研究
绪论
第一节人与文化
•“在大地上所有的生物中,没有哪一种比人更痛苦的了。”
•“认识你自己”
•“认识自我乃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
•马克思、恩格斯说:人是能运用工具进行劳动的动物。
一、个人与文化
•文化先于个人存在。每个人出生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并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成长,他不断地从周围的文化中学习,被文化环境进行着改造和加工。这个过程被称为“文化化”。
•“文化化”是一个使人习得特定类型的社会人格的过程。通过文化化,个体对外界形成一整套特定的反应模式,如言语、观念、知识、礼节、生活方式等,也表现出特定文化上的才智、技艺和德行。
•文化化的早期场所首先是家庭,
•其次是与游戏伙伴的接触,
•再次是学校的教育(如果他所在的文化中已经有了学校这种机构的话)。
•晚期场所,是个体自己所身处其间的各个心理集团。
美国女学者鲁思·本尼迪克特:
•“个体生活的历史中,首要的就是对他所属的那个社群传统上手把手传下来的那些模式和准则的适应。落地伊始,社群的习俗使开始塑造他的经验和行为。到呀呀学语时,他已是所属文化的造物,而到他长大成人并且参加该文化的活动时,社群的习惯使已是他的习惯,社群的信仰使已是他的信仰,社群的戒律亦是他的戒律。”
二、民族与文化
•“一开始,上帝就给了每个民族一个陶杯,他们从各自的陶杯中饮入了自己的生活。”美洲印第安人的一个酋长曾这样说。
•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在特定的历史地理条件下,经过许多代人无意识的集体选择而形成、积淀起来的。
•一个民族的文化一旦成为一种传统,就会对该民族的发展形成巨大的反作用力。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其文化性格昭示了她的命运。
三、人类与文化
•从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人类历史可以分为三个大的时代:原始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
•三个时代有三种不同的文化。
•现代人面临着三重疏离。
•首先是与大自然的疏离。
•其次,现代人也与社会疏离。
•最后,现代人也与信仰疏离。
•在人类社会,现在面临的许多冲突皆由文化引起。民族战争、宗教战争此起彼伏,恐怖主义肆虐,人权之争硝烟四起……都往往包含着文化冲突的因素。
第二节文化的概念、结构、特征、功能与发展的规律
一、文化的定义
(一)生活中对文化的理解
1.人们接受教育的程度;
2.道德、伦理、修养等个人素质;
3.语言文字、思想学术、文学艺术,以及各种出版物。
(二)典籍中关于文化的解读
“文”、“化”的合用,见于《周易·贲卦·彖传》: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刘向《说苑·指武》:
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萧统《昭明文选》:
以文化辑和于内,用武德加于外远也。
从自然的纹理中,逐渐引申、演化出自然规律,从纹理一样繁富的人际关系中,可以找出教化人群的规律。
(三)中外学者对于文化的解读
在西方,Culture的早期意思和汉语相近,源于拉丁语Cultura,含有耕作、垦殖、育种之义,后来泛指农业和园艺。
以农业、园艺一词作为词根,引申出神明祭祀、性情陶冶、品德教化。
把文化当做精神、人文,西方最早记载于1510年的《牛津词典》。
从上述情况可见,文化的产生与人类的历史有着密切的关系,与人的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的创造性劳动使人从依靠本能的自然人成为改造自我、主动创造的文化人。
1871年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启示下,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提出:
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的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原始文化》美国人类学家克罗伯和克拉克洪指出:
文化由外层的和内隐的行为模式构成;这种行为模式通过象征符号而获致和传递;文化代表了人类群体的显著成就,包括它们在人造器物中的体现;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传统的观念,尤其是它们所带的价值。
文化体系一方面可以看作是行为的产物,另一方面则是进一步的行为的决定因素。
中国学者如是说
著名学者钱穆主张:
文化即是人类生活的大整体,汇集起人类生活之全体即是“文化”。
国学大师梁漱溟认为:
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文化之本义,应在经济、政治,乃至一切无所不包。
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人们因不同的生活方式而拥有不同的文化。文化是自然的人化,人的文化化,是离开动物本能的人的思想和创造的集合。
《大英百科全书》
《大英百科全书》则标明文化概念应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一般性”的定义,即文化等同于“总体的人类社会遗产”,第二类是“多元的相对”的文化概念。“文化是一种渊源于历史的生活结构的体系,这种体系往往为集团的成员所共有”,它包括这一集团的“语言、传统、习惯和制度,包括有激励作用的思想、信仰和价值,以及它们在物质工具和制造物中的体现”。
“文化”的定义众说纷坛,总的说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所有成果。
•狭义的文化就是人类所创造的精神成果。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与动物、社会与自然的本质区别;狭义的文化强调与社会经济基础相对应的精神文化。
二、文化的结构
(一)表层文化(又称为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指人类物质生产过程及其物质生产的实体性、器物性成果,它们当中也凝聚了人类认识、改造自然的精神因素,但主要显示物的实体性质,它在物质生产领域内显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客观化程度。物质文化主要包括: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构成的现实生产力和满足人类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的生存需要的消费资料。
(二)中层文化(又称为制度文化)
•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规章制度、组织形式,以及在人际交往的历史中形成的风俗习惯,构成人类的制度行为文化。
•制度文化指人类依据一定的思想观念建立起来的国家根本制度,还包括社会组织机构和工作部门的设置形式及其结构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规章、条例等。
•行为文化是在制度文化影响下长期形成的民族的、地域的风俗习惯、行为礼仪、交往方式和节庆典礼等。这种行为文化从属于一定文化体系,往往超越制度文化的变更而更具有历史性。
(三)底层文化(又称为精神心理文化)
•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长期孕育而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宗教感情、民族性格等因素构成。反映的是人的内心世界,潜伏在整个文化系统的深层。精神心理文化又分为与制度文化相对应的意识形态层,与风俗习惯行为文化相对应的社会心理文化层。
•意识形态文化包括政治理论、法权观念等基础意识形态和更高地“悬浮”在空中的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更具观念特征的意识形态。
•社会心理文化是某一时代、某一地域、某一民族、某一社会形态下长期形成的集体文化心理结构。
是风俗习惯等行为文化的内化方式。它特别表现为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伦理观念、宗教情感和审美情趣的不同。
文化层级间的关系
•表层和中层反映着底层的内涵,底层内涵渗透于表层和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