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道路平面设计_线形

合集下载

道路勘测设计 第2章 平面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 第2章 平面设计

三、直线的最小长度
1.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 《规范》:同向曲线间的最短直线长度以不小于设计速度的6倍为 宜(6V)。
2.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
《规范》规定: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 设计速度(以km/h计)的2倍为宜。
第三节 圆曲线
一、圆曲线的几何元素
各级公路和城市道路不论转角大小均应设置平曲线,而圆曲线 是平曲线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三)圆曲线最大半径
选用圆曲线半径时,在与地形等条件相适应的前提下应尽量采 用大半径。 但半径大到一定程度时,其几何性质和行车条件与直线无太大 区别,容易给驾驶人员造成判断上的错觉反而带来不良后果, 同时也无谓增加计算和测量上的麻烦。 《规范》规定圆曲线的最大半在不宜超过10000m。
第四节 缓和曲线
0.15
115
300
0.20
120
390
(4)旅行不舒适
μ值的增大,乘车舒适感恶化。 当μ= 0.10时,不感到有曲线存在,很平稳; 当μ= 0.15时,稍感到有曲线存在,尚平稳; 当μ= 0.20时,己感到有曲线存在,稍感不稳定; 当μ= 0.35时,感到有曲线存在,不稳定; 当μ= 0.40时,非常不稳定,有倾车的危险感。 μ的舒适界限,由0.11到0.16随行车速度而变化,设计中对高、 低速路可取不同的数值。 美国AASHTO认为V≤ 70km/h时μ=0.16,V=80 km/h时, μ= 0.12是舒适感的界限。
a y sin
P点弦偏角:
arctg y x3
p
(rad)
2.有缓和曲线的道路平曲线几何元素:
道路平面线形三要素的基本组成是: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 旋线-直线。
(1)几何元素的计算公式:

道路平面设计之道路平面线形

道路平面设计之道路平面线形

2 h
l
y
=
l3 6R lh

l7 336 ⋅ R 3lh3
l ―回旋线上任一点到 曲线起点的曲线长度
R―主曲线半径 lh ―缓和曲线长度
坐标原点在ZH、HZ
(4)在圆曲线上任意点的坐标公式
ϕm
=
αm
+
β0
=
90
π
⋅ ( 2lm + lh R
)
x = q + R ⋅sin ϕm
y = ΔR + R(1− cosϕm )
三. 缓和曲线
2、缓和曲线的选择
(1)缓和曲线轨迹特点:由直线驶入圆曲线 转弯时,其轨迹上的任一点的曲率半径与其行 程l(自转弯开始点算起)成反比,此轨迹方程 为回旋曲线方程。因此我国《标准》规定缓和 曲线采用回旋曲线。
三. 缓和曲线
(2)缓和曲线的一般方程式:
ρ ⋅l = C
(2-26)
为了设计方便,使量纲一致,故令A2=C,则
一. 直 线
断背曲线:互相通视的同向曲线间若插以短直 线,容易产生把直线和两端的曲线看成为反向曲 线的错觉,当直线过短时甚至把两个曲线看成是 一个曲线,这种线形破坏了线形的连续性,且容 易造成驾驶操作的失误,通常称为断背曲线。
设计中应尽量避免。
一. 直 线
断背曲线
X 直线的计算
一. 直 线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 5500 4000 2500 1500 600 350 150
二. 圆曲线
3、平曲线长度(curve radius)
(1)平曲线最小长度规定
① 从驾驶员操纵方便、行车舒适性以及视觉要求来 看,应对平曲线长度加以限制。

道路勘测设计 第2章 平面设计 (第三版)

道路勘测设计 第2章 平面设计 (第三版)


采用长的直线应注意的问题:
公路线形应与地形相适应,与景观相协调,直线的最大长度应有 所限制,当采用长的直线线形时,为弥补景观单调的缺陷,应结合 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1)直线上纵坡不宜过大,易导致高速度。 ( 2 )长直线尽头的平曲线,设置标志、增加路面抗滑性能。 (3)直线应与大半径凹竖曲线组合,视觉缓和。
不宜采用长直线
二. 最大直线长度问题:
《标准》规定:直线的最大与最小长度应有所限制。
德国:20V(m)。 前苏联:8km 美国:3mile(4.38km) 我国:暂无强制规定 景观有变化 ≧20V; <3KM 景观单调 ≦ 20V
公路线形设计不是在平面线形上尽量多采用直线,或者是必须 由连续的曲线所构成, 而是必须采用与自然地形相协调的线形。
式中:V——计算行车速度,(km/h); μ——横向力系数;
ih——超高横坡度;
i1——路面横坡度。 不设超高时 :

V2 R 127( -i1 )
1.横向力系数μ 对行车的影响及其值的确定:

(1)危及行车安全
汽车轮胎不在路面上滑移,要求:


h
与车速、路面种类及状态、轮胎状态等有关;
式中: ihmax——允许的超高值
h w ——一年四季中路面最小的横向摩阻系数
《标准》规定: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不应大于10%, 其它各级公路: 不应大于8%。 在积雪冰冻地区: 不宜大于6%。
(二)最小半径的计算

最小半径的实质:
①横向力u≦摩阻力φ h, ②乘车人感觉良好。
道路: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和沿线设施构成的 三维实体。

第二章路线平面设计

第二章路线平面设计
道路工程daolugongcheng21道路平面设计的基本要求与原则22道路平面基本线形要素23道路平面线形设计24行车视距25平面设计成果第2章路线平面设计本章导读学习目标第2章路线平面设计?道路路线的定义?道路平面设计的重点了解道路平面线形的基本概念特点熟悉各种道路平面线形的设计原则与要求掌握道路平面线形的技术标准与设计行车视距的内容与要求及道路平面设计成果
中线
路线(route)的概念
1. 路线----指道路中线的空间位置,它是一条空间曲线。 2. 公路平纵横的概念 ①. 路线的平面----公路的中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平面图(plan) ----反映路线在平面上的形状、位置、尺寸的图形。
②. 路线的纵断面----路线的中线在竖直面上的投影。
纵断面图(vertical profile map) ----反映路线在纵断面上的形状、位置、尺
路线平面 设计 2.1 道路平面设计的基本要求与原则
2.1.1 道路平面设计的概念
道路 路线
路线的平面
道路的平面线形
路线(route of road)
• 路线----指道路中线 。 • 线形----道路中线的空间 形状。
路线(route of road)
• 路线的平面(horizontal)--道路中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 路线纵断面(vertical)--沿着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 • 公路横断面(cross-sectional)--中线各点的法向切面。
曲线半径curve radius
1.确定半径的理论依据 2.最小半径的计算 3.圆曲线最大半径
1.确定半径的理论依据
⑴.横向力系数μ 的确定 ①.行车安全 要求横向力系数 μ 低于轮胎与路面之间所能提供的横向摩阻系数f: μ值过大,增加了驾驶者在弯道行驶中的紧张。对于乘客来说, μ值的增大 ,同样感到不舒适,乘客随μ的变化其心理反映如下。 μ ≤f (3—2) ②.增加驾驶操纵的困难 当μ<0.10时,不感到有曲线存在,很平稳; 轮胎产生横向变形,增加了汽车在方向操纵上的困难。 当μ=0.15时,稍感到有曲线存在,尚平稳; ③.增加燃料消耗和轮胎磨损 μ=0.20时,已感到有曲线存在,稍感不稳定; μ当 的存在使车辆的燃油消耗和轮胎磨损增加。 当μ=0.35时,感到有曲线存在,不稳定; 当μ≥0.40时,非常不稳定,有倾车的危险感。 ④.行旅不舒适 综上所述, μ 值的采用关系到行车的安全、经济与舒适。为计算最小平曲 线半径,应考虑各方面因素采用一个舒适的 μ值。研究指出:μ值的舒适界限, 由0.11到0.16随行车速度而变化,设计中对高、低速路可取不同的数值。

《道路工程》讲义第二章-平面设计

《道路工程》讲义第二章-平面设计

为超高。
2.曲线上汽车的受力分析
将离心力F和车重分解为平行于路面的横向力和垂直于路面 的竖向力,即:
横向力: X=Fcosα-GSinα 竖向力: Y=FSinα+Gcosα Y α很小,可以认为sinα≈tgα=ih ,cosα≈1 , ih为超高 X
X
F Gih
G 2 gR
Gih
G
2 gR
平面线形几何
直线
直线的方向表示
1. 用直线的夹角或转角表示 2. 用方位角表示
直线
直线的表达式
平面线形与交通事故
相关研究表明: 丹麦 20%的伤亡事故,13% 的死亡事故发生在平曲线路段 法国超过 20%的死亡事故发生在危险的平曲线上
发展中国家情况:
平曲线上事故形态
两种主要事故形态 冲出路边撞固定物 (Running off the road and hitting an object) 失控翻车(Lost control and Rolled over)
第二章 平面设计
川藏公路
重庆巴南波浪形公路
第一节 概述
一、相关概念
道路 路线
布设在地表面上的三维空间实体工程构筑物,包括 路基、路面、桥涵、隧道及其他沿线设施等
道路中心线的空间位置
线形
道路中心线的立体形状
路线平面 道路中心线的水平投影
路线纵断面 沿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的断面(展开是指展开平
面、纵坡不变)
(4)考虑舒适性
当μ超过一定数值时,驾驶者在曲线行驶中驾驶紧张, 乘客感到不舒适。 μ <0.1~0.16间,舒适性可以接受。
考虑对行车的安全、经济与舒适方面的要求,最大横向 力系数采用:
设计速度 (Km/h)

路基路面工程道路工程概论讲义PPT课件精选全文

路基路面工程道路工程概论讲义PPT课件精选全文
第37页/共94页
路基的干湿类型
路基湿度的来源
大气降水、地面水、地下水、
水蒸气及其凝结水、给排水设施泄露
路基干湿类型的划分
标准:平均稠度Bm=(WL-Wm)/(WL-Wp) 类型:干燥、中湿、潮湿、过湿
路基临界高度
第38页/共94页
6.2路基设计 一. 路基横断面基本形式
路堤
路堑
半挖半填路基
3.1竖曲线设计
定义 分类 作用
第19页/共94页
竖曲线要素计算
变坡角 1 (2 “”为凸曲线、“”为凹曲线) 曲线长L R
切线长T
L 2
外矢距E T 2 2R
切高y x2 2R
竖曲线起点桩号=变坡点桩号-T 竖曲线终点桩号=变坡点桩号+T 某桩号在凸(凹)曲线上的设计标高
=该桩号在切线上的设计高-(+)y
拓宽路口式交叉口设计 拓宽车道数
拓宽位置的选择
拓宽车道长度的计算
环形交叉口设计
中心岛的形状和尺寸
环道的宽度
交织角
环岛进出口的转弯半径
第32页/共94页环 道 的 横 截 面
交叉口竖向设计
原则
基本形式
设计方法及步骤
O2
E2 A
E D3
E3
M3
O3 F3 F
第33页/共94页
计算图示
5.2立体交叉设计
路基土方施工
开挖
运输
填堆
压实
第45页/共94页
修整
路基压实
压实土基的意义
影响路基压实效果的因素:

内因: 含水量
容 重
土质
外因: 压实功能
压实机具
第46页/共94页

市政道路工程识图(14)

市政道路工程识图(14)
J 2T L
道路全线的曲线元素。
R—圆曲线设计半径 T—切线长 L—曲线长 E—外矢距 J—超距 α—转角(度)
曲线主点里程桩号计算
以交点里程桩号为起点算: α/2 α/2 ZY=JD-T
QZ=ZY+L/2
E
YZ=ZY+L JD=QZ+J/2
圆曲线要素
例题:已知丘陵地区某三级公路有一弯道,偏角αy为 60 ,°半径R=500m,JD=K3+954.11。求(1) 各曲线要素;(2)曲线上各主点桩号。
1、直线 直线的优点 两点之间距离最短。 具有短捷、直达的印象。 行驶受力简单,方向明确,驾驶操作简易。 测设简单方便(用简单的就可以精确量距、放 样等)。 在直线上设构造物更具经济性。
第二章 市政工程识图
第一节 市政工程图识图基础 第二节 市政工程常用图例 第三节 道路工程图
直线的缺点 直线单一无变化,与地形及线形自身难以协调。 过长的直线在交通量不大且景观缺乏变化时,易 使驾驶人员感到单调、疲倦。 在直线纵坡路段,易错误估计车间距离、行车速 度及上坡坡度。 易对长直线估计得过短或产生急躁情绪,超速行 驶。
车辆在弯道上 行驶时应保证 车辆的横向稳 定性,即不会 在横颇路面上 产生横向滑移。
汽车行驶时的横向稳定性
圆曲线要素计算(不设缓和曲线)
T Rtg
2
α/2 α/2
L 平 1面80图 R中,0.需01标745注出R 曲线要素。曲线要素
E是给R(定se的c 道路1中) 线的技术条件和制约。为
方便识图,2 采用曲线表的方式,集中反映
(2)比例:1:500
(3)方位:两种方法
指北针:
箭头所指方向为正北方
Y150

第2章 公路.ppt

第2章 公路.ppt

潮湿
0.5 0.4 0.3
泥泞
— — 0.2
冰滑
— — 0.1
36/185
平均日交通量
2.2.2 圆曲线
二.圆曲线半径的计算
1 n Q n i 1
§2.2 平面线形
2.横向力系数的确定
② 按汽车行驶舒适性来确定
表2-6 μ值 ≤0.10 0.15 0.20 0.35 0.40 汽车弯道行驶时乘客的舒适感受 乘客舒适感 转弯时感觉不到有曲线存在,很平稳 转弯时感觉到有曲线存在,尚平稳 转弯时已明显感到有曲线存在,略感到不稳
1 n Q n i 1
§2.1 概述
三级公路 四级公路 15 — — — ≤15 — — — ﹤2000 ﹤400
45000~ 80000
25000~ 55000 — —
25000~ 55000
15000~ 30000 — —
5000~ 15000
— 部分控制或 不控制
2000~ 6000

出入口控制
适应地形、地物的变化,能引起驾驶人的注意,起到诱
导视线的作用。
圆曲线的半径为常数。
在平面设计时研究圆曲线主要是确定圆曲线半径的
大小和圆曲线的长度。
32/185
平均日交通量
2.2.2 圆曲线
二.圆曲线半径的计算
1 n Q n i 1
§2.2 平面线形
1.圆曲线半径的公式推导
R
Ccosa Gsina Csina C
交通量是道路规划、设计和交通规划、交通管理
的依据。
5/185
2.1.1 公路概述
二.公路设计中的控制要素
§2.1 概述
3.交通量
(1)设计交通量

道路勘测设计4、5

道路勘测设计4、5
即是该空间实体的中心线。

2、路线的平面:道路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3、路线的纵断面:即沿中线竖直剖切开并拉直后展开。 4、道路的横断面:中线上任意一点的法向切面。 5、道路路线设计:确定路线的空间位置和各组成部分的几 何尺寸。

三剖面设计后的检验方法:
组合设计准则、透视图和曲率图。
由于路面横向倾角α一般很小,则sinα≈tgα=ih, cosα≈1,其中ih称为横向超高坡度(简称超高率),所以
v2 Gv2 X C Gih Gih G ih gR gR
v2 Gv2 Y Cih G ih G G gR ih 1 gR
(三)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技术指标的 均衡与连续性) 1.长直线尽头不能接以小半径曲线。特别是在下 坡方向的尽头更要注意。 若由于地形所限小半径曲线难免时,中间应插 入中等曲率的过渡性曲线,并使纵坡不要过大。
(三)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技术指标的 均衡与连续性) 1.长直线尽头不能接以小半径曲线。特别是在下 坡方向的尽头更要注意。

汽车在曲线上行驶,受到重力G和离心力C作用, 沿着平行于路面的横向力方向X和垂直于路面 的竖直力方向Y对G和C进行分解,可得:


(3)横向力系数 引进横向力系数目的:为反映汽车在圆曲线上行 驶时的稳定、安全和舒适。 定义:横向力和垂直力的比值,即单位重量上受 到的横向力大小,用μ 表示。
2、缺点
⑴ 行车安全和线形美观:过长直线线形呆板,行车 单调,易使驾驶人员感到心里上疲惫,难以目测车 间距离,产生急躁情绪,以致超过规定车速,对向 行车产生眩光等,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⑵ 直线线形大多难以与地形和周围环境相协调。特 别在山区,不仅破坏自然环境,而且造成大填大挖, 工程经济性差。

道路工程施工技术复习题

道路工程施工技术复习题

公路勘测设计1.现代交通运输由(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 )、( )、航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03)规定: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 ( )、( )、 ( )、 ( )、 ( )五个等级。

4.各级公路能适应的年平均日交通量均指将各种汽车折合成( ) 的交通量。

5.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 )、 ( )行驶并应( )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6.高速公路和具有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 )年预测;具有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和二、三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 )年预测.8.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将设计车辆分为( )、 ( )和( )三种。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各级公路所能适应的交通量是指( ) .A、年平均昼夜交通量C、最大交通量3.公路设计交通量是指(A、公路设计时的交通量C、设计年限末的交通量B、日平均小时交通量D、年交通量) .B、公路竣工开放交通时的交通量D、第 20 年的交通量4.双车道二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流量为( ) .A、1000—4000 辆C、5000—15000 辆B、3000—7500 辆D、15000—30000 辆5.确定公路等级的重要依据是( )。

A、设计车辆B、交通量C、设计车速D、路面结构1.设计车速的定义与作用?1.公路平面线形的三要素是指( )、 ( )和 ( ) .2.两个转向相同的相邻曲线间以直线形成的平面线形称为 ( ) 曲线, 而两个转向相反的相邻曲线间以直线形成的平面线形称为( )曲线.3.在转向相同的两相邻曲线间夹直线段处,其直线长度普通不小于( ) 。

4.在转向相反的两相邻曲线间夹直线段处,其直线长度普通不小于( )。

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当圆曲线半径小于( ),应设缓和曲线。

但( )公路可不设缓和曲线,用直线径相连接。

9.《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高速和一级公路应满足(的要求;二、三、四级公路应保证( )视距的要求。

第二章 平面设计

第二章 平面设计

12
断背曲线
§2.2 直线
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 当V≥60km/h时,直线≥2V(以km/h计)为宜 当V≤40km/h时,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特别困难四级15 m
注:当直线两端设置有缓和曲线时,也可以直接相连,构成S型曲线。
14
§2.2 直线
四、直线的运用《规范》
直线的运用应同地形、环境的协调相配合。采用直线 线形时,其长度不宜过长。 农田、河渠规整的平坦地区、城镇近郊规划等以直线 条为主体时,宜采用直线线形。 特长、长隧道或结构特殊的桥梁等构造物所处的路段, 以及路线交叉点前后的路段宜采用直线线形。 双车道公路为超车所提供的路段宜采用直线线形。
缓和曲线: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圆曲线与圆曲线之间
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
a 直线与曲线连接效果图 a)不设缓和曲线 b)设缓和曲线
b
31
§2.4 缓和曲线
一、缓和曲线的作用与性质
(一)缓和曲线的作用
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遵循 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旅客感觉舒适 超高横坡度及加宽逐渐变化,行车更加平稳 与圆曲线配合,增加线形美观
29
§2.3 汽车行驶的横向稳定性与圆曲线半径 (五)圆曲线的特点
曲线上任一点都在改变方向,顺应地形变化。 曲线上任意一点的曲率半径R=常数,故测设比缓和曲 线简便 小半径曲线视距条件差,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汽车在圆曲线上的行驶要受到离心力;在平曲线上行 驶时要多占路面宽。
30
§2.4 缓和曲线
∵α 很小, α ≈ tan α = ih sin
Gv 2 且F = gR
v2 ∴ X = F − Gih = G − ih gR
X v2 V2 µ= = − ih = − ih G gR 127 R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

Ch3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本章主要内容】§3-1 平面线形概述§3-2 直线§3-3 圆曲线§3-4 缓和曲线(3h)§3-5 平面线形的组合与衔接§3-6 行车视距§3-7 道路平面设计成果【本章学习要求】掌握平面线型的基本组成要素: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的设计标准、影响因素及确定方法、要素计算;行车视距的种类及保证;平面设计的设计成果;了解平面线型的组合设计。

本章重点:缓和曲线设计与计算、平面设计注意事项,难点:缓和曲线。

§3-1 道路平面线形概述基本要求:掌握平面线形的概念,平面线形三要素,了解汽车行驶轨迹对道路线形的要求。

重点:平面线形的概念。

难点:平面线形三要素。

1 平面线形的概念平面线形—道路中线在平面上的水平投影,反映道路的走向。

2 平面线形三要素2.1 汽车行驶轨迹大量的观测和研究表明,行驶中的汽车,其导向抡旋转面与车身纵轴之间的关系对应的行驶轨迹为:1) 角度为0时,汽车的行驶轨迹为直线;2) 角度不变时,汽车的行驶轨迹为圆曲线;3) 角度匀速变化时,汽车的行驶轨迹为缓和曲线。

行驶中的汽车,其轨迹在几何性质上有以下特征:1)轨迹是连续和圆滑的;2)曲率是连续的;3)曲率的变化是连续的。

直线一圆曲线一直线符合第(1)条规律直一缓一圆一缓一直符合第(1)、(2)条规律整条高次抛物线可能符合全部规律,但计算困难,测设麻烦。

2.2平面线形要素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称为平面线形的三要素。

§3-2 直线基本要求:了解直线的使用特点和适用条件;掌握直线的设计标准及计算。

重点:直线的设计标准。

难点:路线方位角、转角的计算。

1 直线的特点1.1 以最短的矩离连接两目的地;1.2 线形简单,容易测绘;1.3 长直线,行车安全性差;1.4 山区、丘陵区难与地形与周围环境协调。

2 设计标准2.1直线最大长度1)限制理由2)直线最大长度:20V。

道路勘测设计 3第2章 平面设计3s

道路勘测设计   3第2章 平面设计3s

2019/3/16
《道路勘测设计》
(五)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 1、汽车驾驶员在操纵方向盘时不感到困难 汽车在公路的任何线形是行驶的时间均不宜短于 3s ,以使驾驶操作不显的过分紧张。这样平曲线一 般最小长度为 9s行程,至少 6s行程(凸型曲线), 条件受限时亦不应少于3~4s。 2、缓和曲线上离心加速度的变化率不超过规定值。
在S型曲线上,两个反向回旋线以径相连接为宜。不得已插入 直线时,必须尽量地短,其短直线的长度或重合段的长度应符合 下式:
A1 A2 l 40
(m)
式中:l——反向回旋线间短直 线或重合段的长度。

两圆曲线半径之比不宜过大,以 R1/R2=1~3为宜。R2为小圆曲线 半径(m); R1为大圆曲线半径(m)。
一、平曲线线形设计一般原则 二、平面线形要素的组合类型
2019/3/16
《道路勘测设计》
二、平面线形要素的组合类型
1、基本型

按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 适用场合:交点间距不受限。 从线形的协调性出发,宜将回旋
旋线—直线的顺序组合的线形。

线、圆曲线、回旋线长度之比设 计成 1:1:1。

满足设置基本型曲线的几何条件:
2019/3/16
图2.20 S 型
《道路勘测设计》
3、卵型 用一个回旋线连接两个同向圆曲线的组合。 适用场合:交点间距受限(交点间距较小)。 (1)卵型上的回旋线参数A不应小于该级公路关于回旋 线最小参数的规定,同时 宜在下列界限之内

R2 A R2 2
式中:A——回旋线参数; R2—小圆半径(m)。
公路转角等于或小于7度时的平曲线长度 设计速度(km/h) 一般值(m) 最小值(m)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道路勘测与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能力,培养其科学思维和工程素养。

具体课程目标如下:1. 知识目标:(1)了解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2)掌握道路线形设计、路基设计、路面设计的基本方法;(3)熟悉道路工程图纸的阅读和编制;(4)了解道路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和施工管理。

2. 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道路勘测设计;(2)能够阅读和分析道路工程图纸;(3)具备一定的道路工程项目管理和招投标能力;(4)能够运用现代测量仪器进行道路测量。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道路工程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2)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3)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4)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学生特点: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素养。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道路勘测设计任务,为将来从事道路工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道路勘测设计基本原理与流程:- 教材章节:第一章 道路勘测设计概述- 内容:道路工程基本概念、勘测设计流程、设计标准与规范。

2. 道路线形设计:- 教材章节:第二章 道路线形设计- 内容: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线形组合设计。

3. 路基与路面设计:- 教材章节:第三章 路基设计;第四章 路面设计- 内容:路基结构、路基稳定性分析、路面结构、路面材料设计。

4. 道路工程图纸阅读与编制:- 教材章节:第五章 道路工程图纸- 内容:图纸基本知识、图纸阅读方法、图纸编制要求。

2第二章道路勘测设计

2第二章道路勘测设计

第六节
平面设计成果
一、直线曲线转角表 通过测角、量中线、配半径后的成果,反映设计者对 平面线形的布置意图,绘制平面图的依据。 内容: 1、交点号: JD12 2、交点桩号: K3+254 3、偏角值:α左=32°34′58″;α右=27°56′13″
4、曲线要素: 曲线半径 R ; 缓和曲线参数A2=R×LS; 缓和曲线长度LS (由计算或查表取得);
α
hc
iF
Lc
B
ic i hc
(三)超高的构成
1、绕内边缘转(新建路)
2、绕中轴转(改建路)
二、弯道加宽(P36)
因弯道行驶时占路宽比直线宽,因此在弯道部分路基应加宽。 (一)加宽值计算 单车道:e=R- R 2 L2 R—平曲线半径 L—前保险杠到后轴的距离 R2-L2= R2+e2-2Re 由于2Re>> e2,因此略去e2 得e= L2/2R 考虑汽车的摆动幅度,在弯道上加宽。
(二)超高缓和段
1、边轴旋转法 超高缓和段LC=BiC/iF iC=tgα=hC/B ic——超高横坡度 i——路拱坡度 2、中轴旋转法 iF= hC/LC ,LC= hC/iF 因 hC=Bi/2+ BiC/2 得:LC=(B/2)×(iC+i)/iF iF 平区—1%;重区—2% 超高渐变率(P33) 边转与中转相比:LC边>LC中 LC采用5的倍数,不小于10M
(3)错车视距SZ (4)超车视距Sq (5)避让障碍视距S
二、视距标准
1、停车视距:
L1 Ss L0
S停=L1+SS+L0=Vt/3.6+V2K/254(Φ+i)+L0 V—Km/h t—S K—制动器使用系数1.2-1.4 Φ—纵向附着系数 i—纵坡度 上坡“+”下坡“-” V 120 Φ 0.29 计算完取整 平 110 100 0.31 80 60 50 0.31 0.33 0.35 二 重 40 平 75 三 重 30 平 40 40 0.38 30 0.44 四 重 20 20 0.4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圆曲线半径的确定
④应同前后线形要素相协调,使之构成连续、均衡的曲 线线形;
⑤应同纵面线形相配合,应避免小半径曲线与陡坡相重 叠;
⑥每个弯道半径值的确定,应根据实地的地形、地物、 地质、人工构造物及其它条件的要求,用外距、切线长、 曲线长、曲线上任意点线位、合成纵坡等控制条件反算, 并结合标准综合确定。
的。
(二)设计标准
1.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五)圆曲线里程桩的详细设置
(3) 坐标法 。
四 、 缓 和 曲 线
(一) 概述
1.缓和曲线的线形特征 缓和曲线是指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者半
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圆曲线之间设置 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从满足行车要 求来看,缓和曲线具有如下线形特征: 1) 符合行车轨迹 2)线形内部协调、美观 3) 外部协调、经济 4) 测设复杂 5)缓和曲线具有相似性
第二节 道路平面线形
一、路线平面线形的基本概念
二、直线 三、圆曲线 四、缓和曲线
一、路线平面线形的基本概念
1、路线 路线是指道路的中线(弯道上不考虑加宽的影响)
2、路线的平面 道路中线在水平面的投影
3、路线的纵断面 用一个曲面,沿着中线纵向剖切,再展开成的平面
4、道路的横断面 中线各点的法向剖切面
100
80
60
40
30
20
µ 0.05
0.05
0.06
0.06
0.06
0.05
0.05
i 0.06
0.06
0.07
0.08
0.07
0.06
0.06
2)圆曲线最大半径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圆曲线最大半径
以不超过10000m为宜。
2.平曲线长度 1)平曲线最小长度一般规定 从驾驶员操纵方便、行车舒适性以及视觉要求来看, 应对平曲线长度加以限制。《公路路线设计规范》按6s 行程长度制定了平曲线最小长度指标,见表2-7。《城 市道路设计规范》按上述原理对城市道路平曲线最小长 度也有相应的规定。
150
85
40
设超高最小半径(m) 250 150
100
70
40
20
极限最小半径是指按设计速度行驶的车辆,能保证其安全行驶的最小半径。它
是设计采用的极限值。当 μ 和ih 都用到最大值,按式(3-1)即可计算出极限最小 半径。公路曲线半径为极限最小半径时,设置最大超高。
一般最小半径指按设计速度行驶的车辆能保证其安全性和舒适性的最小半径,
试求交点间直线长度和偏角。
方位角α = arctan(
y 2 − y 1 ) 再看象限
x 2 − x1
偏角β=α前- α后
交点间直线长度 l = ( y2 − y1)2 + (x2 − x1)2
¾ (五)圆曲线里程桩的详细设置
圆曲线里程桩包括整桩和加密桩,整桩桩距一般为20m。常用设置方
法有切线支距法、偏角法和坐标法.
φ = Kϕ ⋅ϕ = Kωt ⋅ω ⋅ t
如汽车前后轮轴距为 L0 ,则汽ρ车的转动半径 为:
ρ = L0 ≈ L0 = L0 sinφ φ K ⋅ω ⋅ t
当汽车沿缓和曲线行驶 t 秒后,在曲线l 上行驶的距离为
,则有:
l
=
υ
L0
K ⋅ω

1
ρ
(m)
令c
=
υ • L0 k ⋅ω
(常数),
3.缓和曲线的选择
它是通常情况下推荐采用的最小半径值。它介于极限最小半径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
径之间,其超高值随半径增大而减小。
极限最小半径μ 、i 的取值表
设计车速 120
100
80
60
40
30
20
μ
0.10
0.11
0.12
0.13
0.14
0.15
0.16
i
8%
8%
8%
8%
8%
8%
8%
一般最小半径μ、I 的取值表
设计车速 120
各级公路平曲线最小长度
表2-7
设计速度(km∕h) 平曲线最小长度(m)
120 100 80
60 40
30 20
200 170 140 100 70 50 20
2)小转角时的平曲线长度
公路转角等于或小于7°时的平曲线长度 表2-9
设计速度(km∕h)
120 100 80 60 40 30 20
平曲线 长度 (m)
z 我国路线设计规范对此并没有作规定
2)直线的最小长度
①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 z 同向曲线是指两个转向相同的相邻曲线间连以直
线所形成的平面线形。
z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当设计速度
≥60km/h时,同向曲线间直线最小长度(以m
计 ) 以 不 小 于 设 计 速 度 ( 以 km/h 计 ) 的 6 倍 为
α
− 1) = R tan(
α ) tan(
α )
2
4
2
[ 例 2-2] 已 知 交 点 的 大 地 坐 标 JD0(255.036 , 165.948 ) 、 JD1(264.331 , 389.444 ) 、 JD2(344.233,494.39)、 JD3 (342.886,635.737)
形三要素”。
二、直线
¾ (一)直线的特点: 1、优点 (1)两点之间以直线为最短,一般在定线时,只要地势平
坦,无大的地物障碍,定线人员都首先考虑使用直线 通过,
1.571D
二、直线
¾ (一)直线的特点: 1、优点 (2)笔直的道路给人以短捷、直达的良好印象,
无视距障碍
二、直线
¾ (一)直线的特点: 1、优点 (3)驾驶方便 (4)车辆不受离心力作用乘车舒适 (5)从测设上看,直线只需定出两点,就可方便
切线 交点
外距
(四)圆曲线主点桩号的计算
对于未设置缓和曲线的单圆曲线,其曲线几何要素为(如图2-8):
图2-8 圆曲线要素计算
曲线主点桩号计算如下: ZY(桩号)=JD(桩号)-T YZ(桩号)=ZY(桩号)+L QZ(桩号)=YZ(桩号)-L/2 JD(桩号)=QZ(桩号)+J/2
(四)圆曲线主点桩号的计算
一般值 低限值
1400 ∕α
200
1200 ∕α
170
1000 ∕α
140
700 500 350 280 ∕α ∕α ∕α ∕α
100 70 50 20
注:表中的α角为路线转角值(°),当α<2°时,按α=2°计算。
(三)圆曲线半径的确定 圆曲线能较好地适应地形变化,并可获得圆滑的线形, 使用范围较广且灵活。圆曲线在适应地形的情况下,应尽 量选用较大的半径。在确定半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一般情况下宜采用极限最小半径的4~8倍或超高为2 ~4%的圆曲线半径; ②地形条件受限制时,应采用大于或接近于一般最小半 径的圆曲线半径; ③地形条件特别困难不得已时,方可采用极限最小半径 ;
直线的最大与最小长度应有所限制,从理论 上求解是非常困难的,主要应根据驾驶员的 视觉反应及心理承受能力来确定。 1、最大长度 据国外资料介绍,对于设计速度大于或等于 60km∕h的公路,最大直线长度以汽车按设 计速度行驶70s左右的距离控制,一般直线路 段的最大长度(以m计)应控制在设计速度
(以km∕h计)的20倍为宜。长直线.avi
径(m),路拱≤2%
不设超高最小半 7500 5250 3350 1900 800 450 200
径(m),路拱>2%
城市道路圆曲线最小半径表
表 2-6
设计速度(km∕h) 80
60
50
40
30
20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 1000 600
400
300
150
70
设超高推荐半径(m) 400 300
200
5、平面线形要素
5、平面线形要素
行驶中的汽车其导向轮旋转面与车身纵轴之间 有三种关系,即: z 角度为零——曲率为零的线形:直线 z 角度为常数——曲率为常数的线形:圆曲线 z 角度为变数——曲率为变数的线形:缓和曲 线。
道路平面线形正是由上述三种线形,即直线、 圆曲线和缓和曲线构成,称之为“平面线
3.缓和曲线的选择
令缓和曲线上行驶的汽车的车速为υ (m/s) ,行驶 t 秒后,方向盘转动角度为ϕ ,而此时的转
动角 ,两者有如下关系:
φ = Kϕ ⋅ϕ(kϕ ≤ 1)
若 方 向 盘 转 动 的 角 速 度 为 ω, t 秒 后 的 转 动 角 度 则 为 ϕ = ωt , 而 前 轮 的 转 向 度 为
(二)设计标准 1、圆曲线半径
X G
=
μ
= V2 127R− 源自h(1)车的横向倾覆稳定性 (2)行车的滑动稳定性 (3)乘客舒适性 (4)运营经济性
Y
X
1)圆曲线最小半径
圆曲线最小半径包括极限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公路
《标准》的规定值见表 2-5。《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规定值见表 2-6
宜;当设计速度≤40km/h时,可参照上述规定执 行。
2)直线的最小长度
①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
图2-2-1 同向曲线间插入短直线
②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
z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当设计速度
≥60km/h时,反向曲线间直线最小长度(以m
2倍 计)以不小于设计速度(以km/h计)的

宜;当设计速度≤40km/h时,可参照上述规定
对于未设置缓和曲线的单圆曲线,其曲线几何要素为(如图2-8):
式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