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小城镇的规划与未来发展

合集下载

小城镇原生态的景观规划与保护性发展研究

小城镇原生态的景观规划与保护性发展研究

小城镇原生态的景观规划与保护性发展研究摘要:随着新一轮城市化的发展,小城镇在经济与社会迅速发展的同时,地方特色和文化特征逐渐弱化,城市风貌特色逐渐丧失成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本文通过分析小城镇景观规划中存在的一系列反生态问题以及原生态在小城镇景观规划中的价值,指出原生态是现代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新趋势之一,也是解决现有城市景观设计中种种问题的方法之一,并进一步探讨了小城镇原生态景观规划的保护性发展,以指导小城镇景观规划实践。

关键词:小城镇;原生态;景观规划;保护性发展1 引言全球化与快速城市化对中国的小城镇建设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最直观的表现之一就是城市长期发展所形成的地方特色与文化特征正逐渐弱化,城市的风貌特色正逐步丧失,这已经成为中国当代城镇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原生态的景观规划着眼于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弊病,旨在以恢复场地原始生境的思路与手法修复城市景观“疮疤”,并力求使采用该方法的新城市景观设计相较于之前的设计更加自然、生态,维护成本更低,能够更好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当今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在小城镇景观规划中提倡原生态理念就是要探寻新时期小城镇景观规划的新方法,指导小城镇景观规划实践。

2 小城镇景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小城镇是界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是城乡的过渡体,是城市的缓冲带,乡村发展的一种高级形态,它具有相当于景观边缘的效应[1]。

小城镇既是城镇体系的最基本单元同城市有着很大的关联同时又是周围乡村地域的中心比城市保留更多的乡村性,因此小城镇尤其具有了城市和乡村的双重景观特性。

原生自然景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个性,并构成了城市景观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下一些小城镇在发展过程中把原来水草丛生的城市河道整治成为光洁照人的水泥驳岸,花巨资动拆迁建设物种单一的城市大草坪,大跃进式地把非本土化的异地大树“搬进城”。

充满野趣的湿地变成了光鲜的池塘和喷泉;自由生长的灌木被连根拔起,转而被换成修剪整齐的装饰植物;乡土的野草则被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的常绿外来草坪所替代……那些曾经出现在我们身边的景色最后只能变成回忆。

配套设施规划促进小城镇协调发展

配套设施规划促进小城镇协调发展

配套设施规划促进小城镇协调发展一、小城镇配套设施规划的重要性小城镇作为城市与乡村的连接点,其配套设施的规划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流动,小城镇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配套设施的完善不仅能够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还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推动小城镇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1.1 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配套设施的规划首先要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包括住房、教育、医疗、交通等。

通过合理规划,可以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增强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1.2 经济发展的推动配套设施的完善能够为小城镇的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例如,良好的交通设施可以促进物流和人流的流通,提高经济效率;完善的教育设施可以培养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1.3 社会进步的促进配套设施的规划还关系到社会的进步。

例如,文化设施的建设可以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环保设施的规划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小城镇配套设施规划的基本原则在进行小城镇配套设施规划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2.1 以人为本配套设施的规划应以满足居民需求为核心,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和未来发展需求,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2.2 可持续发展配套设施的规划应注重生态保护和资源节约,采用绿色、环保的技术和材料,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2.3 系统性规划配套设施的规划应具有系统性,统筹考虑各类设施的布局和功能,形成有机整体,提高设施的使用效率和综合效益。

2.4 灵活性与适应性配套设施的规划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根据小城镇的发展变化和居民需求的变化进行调整和优化。

三、小城镇配套设施规划的实践策略在具体的规划实践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促进小城镇的协调发展。

3.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小城镇发展的基础,包括交通、供水、供电、通讯等。

应优先发展基础设施,提高小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

小城镇建设及其生态环境保护

小城镇建设及其生态环境保护

小城镇建设及其生态环境保护在当今社会,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小城镇建设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然而,在小城镇建设的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实现小城镇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成为了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小城镇建设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够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工业化的发展。

通过建设小城镇,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企业入驻,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农村劳动力实现就地转移,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小城镇的发展还能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

然而,在小城镇建设的过程中,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首先,规划不合理是一个突出问题。

有些小城镇在建设初期缺乏科学的规划,盲目扩张,导致土地资源浪费,生态空间被挤压。

其次,产业发展的不合理也对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

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在小城镇落户,排放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严重污染了周边的环境。

此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也是导致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之一。

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设施不完善,使得生活污水和垃圾无法得到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

为了实现小城镇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关键。

在小城镇建设之前,应该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和人口规模等因素,制定具有前瞻性和可持续性的规划。

合理布局功能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确保生态空间得到有效保护。

同时,要加强规划的执行力度,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建设,避免随意变更和破坏规划。

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绿色发展。

积极引进低污染、低能耗、高附加值的产业,鼓励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绿色产业。

对于现有的高污染企业,要加强监管,督促其进行技术改造和污染治理,对无法达标的企业要坚决予以关停。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环境治理能力。

加大对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集中供热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环境质量状况。

小城镇环境规划

小城镇环境规划
三条线的要求 红线控制 绿线提升 蓝线建设
小城镇环境规划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1/18
小城镇环境规划
5.1 不同类型小城镇规划的特点
农业依托型 工业催生型 旅游带动型
城市辐射型 外向带动型 交通兴镇型
小城镇环境规划
5.2 生态社区环境规划
生活空间
居住环境
能 源生 物态 质流 信
公共空间 绿色建筑
水气声光热
生态
生 态 文 化

社区

社区服务
运行管理
休闲 社交 福利
制度 机构 技术
小城镇环境规划
5.3 珠三角环境规划
展计划
– 组织机构 – 管理体系 – 软件建设
小城镇环境规划
3.2 资金和投资保障
开拓环境保护资金渠道 做好环保投资的效益分析 环保投资年度计划
小城镇环境规划
3.3 手段和技术保障
加强监督和执法 引入新的管理手段 新技术的储备和应用
小城镇环境规划
4. 规划中要注意的问题
小城镇环境规划
小城镇环境规划
2020/11/18
小城镇环境规划
主要内容
1. 为什么要开展小城镇环境规划 2. 如何开展小城镇的环境规划 3. 小城镇环境规划的实施与管理 4. 规划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5. 案例分析
小城镇环境规划
1.为什么要开展小城镇环境规划
小城镇环境规划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1 我国城镇化进入高速增长阶段
l 小城镇大战略加速了我国城镇化进程
小城镇环境规划
2.2 小城镇环境规划的内容
现状评估 预测 生态功能区划 综合整治规划

小城镇规划

小城镇规划

小城镇规划小城镇的规划是为了保护和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在小城镇规划中,需要考虑到人口数量、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以及社会需求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下面我将就小城镇规划的一些要点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小城镇规划需要合理规划人口数量。

根据城镇的状况和当地的人口增长率,我们可以估算出未来的人口数量,并合理规划居住区的面积和人口密度。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人口分布的均衡性,避免因人口过度集中而导致的资源浪费和环境问题。

其次,小城镇规划需要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

在规划过程中,需要保留自然景观,合理规划绿地和公园,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

同时,还需要保护水资源、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合理规划城市的排水系统和环境监测系统,确保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小城镇规划需要注重经济发展。

在规划中,需要考虑到当地的经济状况和发展潜力,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和商业区划,提升城市的经济竞争力。

同时,还需要合理规划交通网络,方便居民出行和货运,促进城市与外界的联系和交流。

此外,小城镇规划还需要考虑到社会需求。

在规划中,需要考虑到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和社会服务设施的供给。

例如,规划合理的学校、医院、超市、娱乐设施等,方便居民的生活和娱乐活动。

同时,还需要注重社区建设,提供良好的社区环境和社区服务,增加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最后,小城镇规划需要注重文化传承。

小城镇往往有着浓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因此在规划中需要保护和传承当地的文化特色。

合理规划历史建筑和文化景点,提升城市的文化旅游价值。

同时,还需要注重文化设施的配套,例如,图书馆、美术馆和表演场所等,为居民提供艺术和文化交流的场所。

综上所述,小城镇规划需要综合考虑人口数量、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等多个因素,以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只有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才能实现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小城镇生态景观设计规划

小城镇生态景观设计规划

小城镇生态景观设计规划的探讨作为一名规划设计师,我想谈谈我本人对于小城镇生态规划与设计在未来,在我国小城镇的发展与作用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随着国家的富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到来,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快,乡村变成小镇,小镇变成小城,小城变为中大型城市,变为繁华的都市。

在以往的变化发展中,我们走过不少的弯路,有过很多的教训,也总结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在次,就由我来谈谈我心中的一些不很成熟的看法。

小城镇生态景观规划设计是建设好小城镇的关键所在,好的生态景观是成功的一半。

做好小城镇发展规划,确保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小城镇的规划要求设计者在深刻了解小城镇自然环境、地域特色、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的基础上进行,把小城镇置于一个更大范围内来进行考察与设计,充分利用附近山脉、农田营造舒适宜人的田园景观,而不是孤立地对小城镇本身景观进行规划设计。

景观规划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⑴根据环境特点来安排各种设施,不宜做过大的改变,确保环境的连续性。

有些小城镇在设计时过分求大、求平,不顾环境的实际特点,把山头夷为平地,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增加了建设的费用,更为严重的是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

在我国古代的“风水”中就有山为“龙脉”不能断的说法,这实际上是很有科学根据的,切断山脉后会引起一系列的变化,如影响生物活动、风向风速、水土保持等。

⑵小城镇体量要适中,不能盲目地跟大城市进行攀比。

小城镇有小城镇的特点,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城镇人口数量等来合理安排小城镇的面积,以小的、紧凑型的规划设计为宜。

小城镇,泛指20万以下人口的小城市,也包括依法建立的建制镇和农村集镇,它既处于中国城镇体系的最低层次,又与乡村有着紧密联系,是连接城乡的纽带,积极发展小城镇是我国城市化的必由之路。

小城镇生态景观内涵丰富,形态多样。

可分为物质性景观和非物质性景观。

物质性景观即人们普遍认识的景观,包括人工景观、自然景观。

按景观生态学理论可分为斑块——廊道——基质三大结构。

中国生态城镇发展现状与问题评析

中国生态城镇发展现状与问题评析

济 、社 会 和 环 境 可持 续 的 和 一 体 化 的发 展 。 然 而 经 济 发 展 , 以
及 所产生的任何相应 的开发建设都必将给 生态环境 带来影响 ,
经 济 、 社 会 和 环 境 之 间存 在 着 矛 盾 的 关 系 。 因 此 .人 们 在 生 态
城 镇 的 建 设 过 程 中 ,应 当 把 对 生 态 环 境 的 影 响 减 少 到 最 低 ,保
城 镇 发展 是 一 个 实 现 生 态 城镇 目标 并 以 目标 为导 向 的过 程 。根
据 这个 论 点 ,对 生 态 城 镇 的评 估 也 应 当采 用 动态 的方 式 评 估 和
分 析 一个 城 镇 在 过 去 5 1 年 间 .是 否持 续 地 实现 节 能 减 排 同时 —O 发展 了经 济 ;是 否 改 善 了 生 态 环境 :是 否 持 续地 提 高 了当地 居 民 的生 活 水平 ,使人 民安居 乐 业 。
康 、 就 业 和 生 活 水 平 质 量 的 普 遍 提 高 , 以及 人 与 人 之 间 的公 平 与 和 谐 .城 乡之 间 的公 平 与 和 谐 。 本 文 之所 以采 用 “ 态 城 镇 ” 一词 是 因为 中 国还 是 一 个 发展 生
中的 国 家 . 目前 仍 然 处 在 快 速 的城 镇 化 过 程 中 ,对于 中国 而 言 , 生 态城 的 发展 和 建设 更 应 当是 促 进 生态 小城 镇 的建 设 。
特 别 关 注
Th e S e p cia F us l oc
中国生态城镇 发展现状 与 问题评 析
口 中国城 市科 学研 究会首席 研究员 、英国卡迪夫大学规 划研 究国际中心主任 于立
对 生 态 城 镇 的 认 知

2024小城镇发展建设实施方案

2024小城镇发展建设实施方案

2024小城镇发展建设实施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了我的笔记本上,键盘的敲击声伴随着思考的旋律,逐渐勾勒出这份方案的轮廓。

小城镇,这个承载着无数人梦想的地方,如何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焕发新的活力,是时候好好梳理一下了。

一、发展定位我们需要明确小城镇的发展定位。

不再是简单的农村集市,而是要打造成为区域性的经济、文化、科技中心。

我们要依托当地资源,发挥地理优势,打造特色产业,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二、基础设施建设1.交通:打通对外通道,提升道路等级,确保小城镇与大城市之间的物流、信息流、人流畅通无阻。

同时,优化内部交通,方便居民出行。

2.供水供电:保障小城镇的供水供电需求,提高覆盖率,确保居民生活和企业生产的稳定。

3.信息网络:加快宽带网络建设,提高网络速度,实现光纤到户,让小城镇居民享受到与大城市同等的信息服务。

三、产业发展1.特色产业:发掘当地特色资源,如农产品、手工艺品等,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培训、市场开拓等方式,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

2.现代服务业:培育一批现代服务业,如电子商务、金融服务、教育培训等,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

3.产业集聚:鼓励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形成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带动就业和税收。

四、生态环境建设1.绿化美化:加强小城镇绿化,提高绿化覆盖率,打造生态宜居的环境。

2.污染防治: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整治力度,确保小城镇空气质量、水质达标。

3.生态修复:对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恢复生态平衡。

五、社会事业发展1.教育投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一批有技术、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2.医疗保障: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让居民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3.文化生活:丰富小城镇的文化生活,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

六、政策保障1.财政支持: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财政投入,确保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

2.土地政策:优化土地政策,保障小城镇建设的土地供应。

3.人才政策:吸引各类人才到小城镇发展,为小城镇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小城镇建设及其生态环境保护

小城镇建设及其生态环境保护

小城镇建设及其生态环境保护在当今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小城镇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逐渐凸显,成为了我们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小城镇建设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它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产业的多元化和升级。

同时,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水电、通信等,也极大地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

此外,小城镇的发展还能够带动周边农村地区的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

但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由于规划不合理、环保意识淡薄等原因,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首先,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一个突出问题。

一些地方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盲目扩张城镇面积,大量占用耕地和生态用地,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

其次,工业污染也是不容忽视的。

一些小城镇在引进工业项目时,缺乏对环境影响的充分评估,导致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入驻,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废渣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再者,生活垃圾和污水的处理不当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许多小城镇缺乏完善的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垃圾随意堆放,污水直接排放,不仅污染了土壤和水源,还影响了居民的健康。

为了实现小城镇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关键。

在规划小城镇建设时,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合理划定城镇发展边界,保护好耕地、林地、湿地等生态用地。

同时,要优化城镇功能布局,将工业区、商业区和居民区合理分开,减少相互干扰和污染。

加强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也至关重要。

通过各种渠道,如广播、电视、网络等,向居民普及环保知识,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让居民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是子孙后代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产业发展方面,要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能耗企业的准入。

积极引进和发展环保型产业,推动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

对于现有的企业,要加强监管,督促其落实环保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我国生态小城镇建设

我国生态小城镇建设

浅谈我国生态小城镇建设【摘要】本文从当前我国小城镇生态建设的现状问题谈起,导出生态建设的重要性,提出生态建设的原则,并强调小城镇建设过程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词】生态小城镇建设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1.引言小城镇即规模最小的城市聚落,它不仅是农村一定地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信息服务中心,而且是联系广大农村与各级城市的桥梁与纽带。

它是人类活动的主要舞台,但同时也意味着对自然的远离和破坏。

一直以来,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态度就是“战胜自然”、“征服自然”、“人定胜天”,但到了20世纪60年代,人们突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人们开始关注环境,经过20多年的惊恐和争论,终于在1992年,世界各国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达成共识。

对自然环境的态度应是认识、尊重,以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指导下,当前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也必将呈现出新思路,生态城市、生态小城镇就应运而生。

2.生态城市的概念及其内涵2.1生态城市的概念目前关于生态城市一直没有明确的概念界定。

对于城市而言,它是具有一定的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人口居住地,是一个人口高度集中、经济高轻度开发的人工生态系统。

而生态城市则可理解为是在可持续发展原则下,以生态原理为指导,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的自然和谐、社会公平和经济高效的复合系统,但更是具有自身人文特色的自然与人工协调、人与人之间和谐的理想人居环境。

生态城市作为一种和谐的人工生态系统,具有高效性、持久性、整体性的特点,其实质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2.2生态城市的内涵生态城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是自然、城市与人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所形成的互惠共生结构。

简而言之,生态城市是一类生态健康的城市。

虽然生态城市作为一种全新的城市发展方案,其发展的形式灵活,不拘一格,但是环境是其基础,生态文明是其灵魂。

小城镇未来发展建设规划研究

小城镇未来发展建设规划研究
的发展作 出价值 判断 、并进行 自由性选择 的选择性行 为,与
生 产 生 活 意 义 的精 神 文 化 活 动 有 关 ,是 人 处 理 与 自身 的发 展
速建设 的增长 ,科技 的发展 ,其他 各种各样因素的推动 ,还
有 老 城 区 内城 居 住 环 境 质 量 的减 退 。 在 这 个 城 市 快 速 增 长 的 年 代 ,随 着 人 们 收入 的提 高 ,城 市 的 快 速 机 动 化 是 一 个 不 可 避 免 的现 象 。城 市 的 快速 机 动 化 给城 市 发 展 的 控 制 与 管 理 、 城 市发 展 的可持 续 性 带 来 了一 系列 的难 题 。 城 市 交通 是 实 现城 市 土地 利 用 的 手 段 ,城 市 规 划 的 核 心 是 ,围 绕 土 地 利 用 来 制 订 和 编 制 交通 规 划 ,而 不 能 让 交 通 规 划 牵着 走 ,城 市 土 地 规 划 是 多 目标 的 , 与城 市 土 地 利 用 规 划 目的相 一 致 的 交 通 发 展 与 规 划 是 实现 城 市 规 划 目标 与城 市 规
划得以实施 的有力保 障和前提 条件 。我们 需遵循 以下原则 :
① 土地使用驱使交通 :② 城市交通 的空间组织 也能影响城 市
发 展 方 向 ;③ 自给 自足 、 独 立 自主 的卫 星 城 的概 念 已过 时 :
和友好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由 于 城 市 的 复 杂 性 首 先 体 现 在 城 市 空 间 和 时 间 的 层 次 上 , 同 时 存 在 层 次 之 间 的 跨 越 。 例 如 ,现 在 的 城 市 规 划 程 序 ,通 常 可 分 为 总 体 规 划 、 战 略 规 划 、 规 划 纲 要 、控 制 规 划 、 分 区规 划 和 修 建性 规划 等 ,这样 做 ,可 以说 是 自觉 或不 自觉 地 适 应 了城 市 发展 在 空 间和 时 间 上 的 复 杂 性 的 要 求 ,是 对 事 物 从 宏 观 到微 观 的 复 杂 性 的逐 一 的认 识 过 程 。在 进 行 不 同层 次 的规 划 工 作 时 ,我 们 既要 把 握 住 本 层 次 规划 的主 要 问 题 和 目标 , 同时 也 要 注 意 到 不 同层 次规 划 间可 能 的联 系和 跨 越 产 生 的 影 响 。 所 以 ,在 规 划 程 序 的 实际 执 行 中 , 既要 强 调 由上 往 下 对 规 划 的 整 体 把 握 , 同时 又 要 注 意 到 规 划 层 次 中可 能 的 自下 而 上 的作 用 。 随着 我 国社 会 经 济 的快 速 发 展 ,城 市 的地 位 和 作 用 将 目 益 突 出 ,在 城 市 规 划 中 引入 可 持 续 发 展 的观 点 ,基 于 资 源 和 环 境 体 系 对城 市 发 展 的 支 撑 和 承 载 能 力 , 以实 现 城 市 经 济 社 会人 口、 资 源 、环 境 的 协调 发 展 ,是 建 立 具 有 中国 特 色 的城 市 规 划理 论 方 法体 系 的 关键 环 节 ,同 时 也 是 避 免 重 复 发 达 国

对建设生态-宜居-绿色小城镇的认识和思考

对建设生态-宜居-绿色小城镇的认识和思考

对建设生态\宜居\绿色小城镇的认识和思考摘要:根据滨湖镇所具有的良好生态环境,提出因地制宜,把滨湖镇构建成生态宜居的绿色小城镇;在可持续发展原则指导下,从生态居住,生态旅游、生态工业几个方面作出努力,结合地域文化,塑造出鲜明、独特、优良的小城镇形象;尊重、保护、合理利用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创造出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关键词:生态宜居小城镇建设可持续发展一、前言我国正进入城镇化的加速发展阶段,许多城镇正承受着由过去粗放型发展带来的高污染、高能耗的生态破坏之痛,必须要面对现实,毫不动摇地进行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

改善城镇生态环境,促进小城镇健康协调的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统筹城乡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

因此,用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的理念来规划、设计和建设生态宜居小城镇,将有效地解决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资源浪费的问题,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实现产业生态化的健康永续利用。

积极探索绿色小城镇发展之路成为当前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一项基础性战略任务。

二、建设生态、宜居、绿色小城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发展小城镇是农村城市化的重要途径,而绿色环保生态是城镇发展的一个趋势,这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可持续发展的直接体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随着昌吉市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加大,功能不断完善,现代城市魅力初步显现,城镇的带动辐射功能也进一步增强。

地理位置的优越性、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和城建成果的显现已经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全市以城带乡,城乡带村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尤其是产业经济基础相对雄厚、地理位置相对优越的滨湖镇发展步伐较快。

但目前,我区小城镇建设发展中存在着资源能源利用粗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不完善、人居生态环境治理滞后等问题。

建设绿色小城镇有利于引导城乡建设模式转型,增强节能减排能力,推进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增强小城镇居住功能和公共服务功能,提高人口和经济集聚程度,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增强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加快服务业发展。

小城镇建设论文3000字

小城镇建设论文3000字

小城镇建设论文3000字小城镇建设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还是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本文主要探讨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旨在提出有效的建设建议,促进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一、小城镇建设现状近年来,中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城镇化计划,其中包括建设一批小城镇,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随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资金投入,一些小城镇的基础设施、经济实力和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

贯彻新发展理念,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路子,构建现代化城镇体系是当前中国城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

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 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初见成效:近年来,政府大力投入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建设水利、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通过实施多项重点工程,小城镇的垃圾、污水处理和市政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

2. 工业化程度提高:一些小城镇开始向工业化转变,发展电子、机械、纺织等工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业等,成为城市化的关键驱动力。

3. 环保意识逐渐加强:一些小城镇开始关注环保问题,推行绿色环保经济,建设生态示范城镇或实施多项生态修复工程,有效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

二、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尽管小城镇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它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具体表现如下:1. 经济结构不平衡:由于小城镇的产业结构大多仍以传统农业为主,且多数地区缺乏资本、技术、市场和品牌等支撑,动力不足、成长慢、发展速度较缓慢。

2. 治理理念不够先进:一些政府官员缺乏治理小城镇的先进理念,导致发展计划的不科学、财政投入的不合理和政策规划的不精准;一些地方政府重形式轻实际,担心影响自身的政绩考核。

3. 公共服务设施滞后:移民和流动人口的增加带来了更多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消防等公共服务需求,但相关设施建设跟不上,质量与服务水平无法满足居民需求,人口流动性增大的城市化进程过程中面临切实问题。

4. 生态环境恶化:一些小城镇的环境保护措施不力,推行“污染换污染”等做法,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县域城市小城镇规划建设与发展思路

县域城市小城镇规划建设与发展思路

l 生 态 型小 城 镇 的概 念 及 现 状 分 析
对 丁“ 态 建 设 ” 个 词 的理 解 , 多 人 会 提 出 自 己不 同 的 生 这 很 看 法 , 人 说 牛态 建 设就 是 指 绿 化 建设 , 仃 也有 人说 生态 建 设 的 目 的就 是 与大 自然 和谐 融 洽 等 等 , 然 说 的都 没 错 , 是 不 全 面 。 虽 但
益, 工业 污水 的处 理 率 极 低 , 产 和 生 活 污 水 不 经 任 何 处 理 随意 生 排 放 , 圾 随 意 堆 放 , 终造 成 严 重 的 视 觉 污 染 和 嗅觉 污 染 , 垃 最 严
重 影 响 了小 城 镇 经 济 的 良好 循 环 。
() 3 自然 山水 的价 值 被 忽 略 , 至 被 严 重 破 坏 。城 镇 周 围 随 甚 意 建 房 开 厂 、 意 开 山取 矿 石 、 任 自然 河 道 任 意 截 弯 取 直 , 大 多 绝
产 业 的发 展 还 是 以粗 放 型 的增 长 方 式 为 主 ,高 投 入 高 污 染 低 效
礼 会 、 济 、 念 渊发 展 , 一 规 、 合 建 设 , 较 低 的 资 源 代 经 生 统 综 以
价 换 取较 高 的经 济 发 疑速 度 , 剑 社 会 、 济 、 境 效 益相 统 一 , 达 经 环 实 现 小城 镇 生 态 良性 循 环 , 进 社 会 经 济全 面 、 促 健康 持续 发 展 。
合 , 的创 造 力 和 生产 力 的充 分 保护 。 人
当前 , 国 小 城 镇 生 态 环境 问题 突 出 , 少 小 城 镇 大气 污 染 我 不 和 水 污 染 严 重 , 圾 围城 现 象 普 遍 , 态 恶 化 趋 势 加 重 , 要 包 垃 生 主 括 以下 几 方 面 :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小城镇建设解析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小城镇建设解析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小城镇建设解析作者:任涛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4期摘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小城镇是小城镇建设的必由之路,是小城镇建设的必然趋势。

加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小城镇建设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小城镇建设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可持续发展生态型小城镇建设的理论基础生态小城镇建设既要使当前人的需要得到满足,又要合理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构成威胁,以使小城镇的生态环境向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从而建立一个环境优美舒适,适宜人类居住的可永续发展的自然和人工环境的生态系统体系。

1.2可持续发展生态型小城镇建设的原则1.2.1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生态型小城镇时坚持的根本原则。

1.2.2 坚持全面协调原则全面协调原则强调在保护资源和环境永续利用的前提下,尤其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要求强化生态环境建设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建设,建立科学的城镇运行和管理系统,从而最终实现全面协调发展。

1.2.3 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在建设可持续发展生态型小城镇的具体过程中,必须认真发现和研究规律,尊重规律,循序渐进并合理利用规律。

将科学规划放在重要位置,科学的确定建设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明确完善好各项工作,统筹规划好各项具体细节,避免重复建设,进而保障小城镇的良好发展[4]。

2可持续发展生态型小城镇建设的具体措施和途径2.1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城镇存在和发展的最重要的自然基础条件,包括生物和非生物两部分。

由于我国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相对较弱,城镇经济发展中存在着自然资源开发效益低下的问题[5,6]。

因此,要建设可持续发展生态型小城镇就要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和保护,实现生态化管理。

浅议小城镇总体规划中的景观生态规划

浅议小城镇总体规划中的景观生态规划
生 态建 设 提供 了有 利 条件 。
4 、 在总体规划阶段, 对小城镇生态环境、 景观资源的利用和把握起着一 定 的控制 作 用 , 因此在 我 国小城 镇 总体 规 划 中的关 注 日益加 深 。要 实 现小 城
镇 的全 面协 调 的 可持 续 性发 展 , 总体 规 划 具 有 重要 的指 导意 义 , 生 态 环境 保 护是 总体 规 划 的重 要 内容 。高标 准 的生 态环 境 保护 规 划 , 是 与 可 持续 发 展概 念 相适 应 的一 种 规划 方 法 , 是 保 持 生物 的多 样 性 , 将 小 城 镇 生态 系 统 置 于整 个 生物 圈 范 畴 内进行 规 划 , 建 立 镇 区 和村 庄 的 复合 生 态 系统 , 保 护 镇 区及 周 边 的各种 生 物 。结 合小 城镇 环 境保 护规 划 的基 本要 求 , 科学 的分 步实 施 以环 境容 量 和 自然 资 源承 载 力 等为 基 本依 据 , 实 施 可 持续 发 展 战 略 , 改 变 小 城镇 原 有 的粗放 型发 展 模式 , 向生 态 环境 友好 型 发展 , 以改 善 区域 生 态环 境 质 量 , 维 护生态 环境 功能 为 目标 ,把生 态环 境保 护和 经济 建设 发展 相结 合 ,统 一规 划, 加 强法 制管 理 , 严格 监管 力度 , 实现小 城镇 经济 、 社会 和环 境三 者 的协 调发 展, 防 止生态 环境 的破 坏 与污染 。将 生态 学 的原理 和城 市 总体 规划 、 环境 规划 相结 合 , 从 自然要 素 的规 律 出发 , 分 析其 发展 演 变规 律 , 在此 基 础 上确 定 人类 如何 进行 社会 经济 生产 和生 活 , 有效 地 开发 、 利用、 保护 这些 自然 资 源要 素 , 促

小城镇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小城镇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二、 小城 镇 的 环 境 保 护
小城 镇 环境 污 染 在 于 它 与城 市 污 染 相 比更 容 易 、 更 直 接
地进 入 人 食 物链 , 因此 , 危 害 的程 度 就 更 大 , 更 应 引 起 我 们 的 高 度 警觉 。
三、 小城 镇 环 境保 护 对 策 和 措 施
1 . 调 整 企 业 发展 方 向
1 . , J 、 城 镇 的 定 义 随 着经 济 社 会 的 发展 和人 民生 活 水平 的提 高 , 我 国城 市 化 的进 程 正在 加 快 . 在 农 村 地 区逐 步 形 成 了 一些 人 口 、 工业 、 商 业 集 中 的小 城 镇 。 所 谓 小 城 镇 是指 一 种 正在 从 乡 村 型 的社
活. 工业 企 业 包括 城 镇 中 的造 纸 、 印染 、 食品 、 化工 、 机 械加 工
等 工 厂排 放 的废 水 ; 生 活 污 水包 括 居 民 家 中 、 旅馆、 饭店、 洗 车、 洗浴 、 照相 等 服 务业 排 放 的 废水 。 固体 废物 污 染 :小 城 镇 的 废 渣 主要 来 自采 矿 、冶 炼 、 化 工、 建材 、 制糖 和居 民生 活 的 废 弃 物 等 。废 渣 大 量 倾 倒 在 湖
生 态 建 设
e n g t a i j J a n s h e
小城镇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汪 宏
辽 宁 省 大 石 桥 市 环 境 保 护 监 测 站
【 摘 要】 文章论述小城 镇是生态农业发展 建设的核心和纽带。 对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创建生态文 明, 建设小康社
会 具 有 十分 重要 的 意 义。 因此 , 必 须加 强 小城 镇 生 态建 设 的规 划和 环境 保 护 工 作 。

小城镇规划中的生态容量探讨

小城镇规划中的生态容量探讨

小城镇规划中的生态容量探讨摘要:小城镇是我国城市体系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从小城镇的规划情况来看,由于缺乏基本的生态容量规划,在发展的过程中,对生态与资源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和破坏,因此小城镇的发展普遍缺乏可持续性。

本文就当前小城镇发展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生态容量对发展规划的重要性等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小城镇;规划;生态环境容量小城镇建设是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举措。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国的小城镇建设突飞猛进。

然而,在小城镇建设取得卓越成绩的同时,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了制约小城镇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通过规划保护小城镇的生态环境,唤起人们的生态意识,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和良性的生态循环,实现小城镇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得小城镇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已成为时代的紧迫要求和人们的强烈愿望。

1 小城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生态问题在小城镇建设的实际过程中,人们在注重其外在的直接的经济效益时,往往忽视了其内在的间接的社会和环境效益,致使小城镇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影响了小城镇健康发展。

究其原因,主要在思想上、认识上都没有对小城镇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从事过深入地研究,因而在规划上,编制上缺乏系统性与科学性,在生态环境规划上,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造成城镇功能区划的混乱,居民生活生产也受到极为严重的影响。

有些地方,在规划上与本地实际情况严重脱离,照搬大城市的规划模式,投入巨大,收效甚微,因而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

有些地方的规划,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占用大量耕地,不仅对地方基础性经济造成了十分严重的破坏,同时对地方原有的生态环境也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

有些地方在发展的过程中,只重数量,不重质量,房屋建造过于密集,缺乏配套的绿地,因此生态环境较为恶劣,对居民的生活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 生态环境容量对小城镇规划的重要性生态环境容量是指在某一个区域内,环境对该地区发展规模以及其他各种活动所能够承受的最大程度。

小城镇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2022

小城镇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2022

小城镇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2022小城镇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小城镇的发展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对小城镇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的趋势。

首先,现阶段小城镇发展的现状是多样的。

一方面,部分小城镇在经济基础和基础设施方面仍相对薄弱,人口流失严重,经济活力不足,发展困难。

另一方面,一些地区的小城镇却显示出了较好的发展潜力。

这些城镇在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政策支持等方面具备一定的竞争力,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和资本投入。

比如,一些文化小镇、生态小镇和旅游小镇等,通过打造特色和优势,吸引了大批游客和投资者,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其次,小城镇发展的未来趋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小城镇的扶持力度。

近年来,国家在政策层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支持小城镇的发展。

随着新型城镇化政策的出台,小城镇将成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

政府将继续加大对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持和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投入,为其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

其次,小城镇将借助科技创新驱动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

小城镇可以通过推动数字化转型、智慧城市建设和电子商务发展等方式,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引进科技企业、建设科创园区和加大科研投入,小城镇能够培育出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和人才,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

再次,小城镇将注重绿色可持续发展。

采取可持续发展模式是小城镇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觉醒和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加强,小城镇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通过发展绿色产业、节能环保和循环经济等方式,小城镇能够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后,小城镇将加强城乡融合发展。

当前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较为突出,小城镇将成为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优化城市规划和建设、加强社会保障等措施,小城镇能够吸引更多农村人口迁入,并提供更好的就业和生活条件,实现城乡互补和共同发展。

基于生态理念下小城镇规划的思考

基于生态理念下小城镇规划的思考

基于生态理念下小城镇规划的思考摘要:生态城镇的建设不仅是国家经济实现大进步大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惠及基层群众,实现社会公平的重大方政。

本文调研了当前中国在建设生态小城镇过程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并且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关于生态城镇建设的策略和思考。

关键字:生态理念小城镇规划发展小城镇不仅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社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大战略,还是我国经济实现城乡同步发展、区域平衡以及实现社会公平公正等重大举措的重要战略。

小城镇经济得以快速可持续的发展,将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带动周围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还将有力得支持城市发展,为国家经济的总体发展和社会快速进步贡献出巨大的力量。

小城镇的快速发展主要始于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由于改革以来,人们对于发展的可持续和环保生态理念较差,导致在小城镇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生态环境问题,比如城镇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土地污染、滥砍乱伐、过度放牧、交通拥挤、耕地减少等。

这种只顾眼前利益而不管长远利益,只顾经济发展而忽略社会、生态全面长远发展的鄙陋举措,不仅影响了小城镇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破坏了生态平衡,而且直接影响到小城镇及附近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一、生态城镇规划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笔者经过大量调查研究,总结出目前我国生态小城镇的建设主要存在以下严重问题:1、生态小城镇建设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略环境生态效益最近,社科院的一项调查发现,中国生态城镇建设存的主要问题是要求快速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众所周知,一方面,小城镇的许多地方城镇工业是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建立,技术水平相当落后,对环境负载很大,而且又不注意污水、污气处理与净化,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另一方面,小城镇从居民到城镇领导普遍缺乏环境生态保护意识,不仅对于城镇工厂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放之任之,而且自己也不注重保护周围坏境,随意丢弃生活废弃物,砍伐森林,造成了严重的环境生态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