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鞭草人工草地建植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鞭草种质资源在中国的分布及其人工草地建植技术
何玮,张新全,杨春华,干友明,毛凯
(四川农业大学草业科学系四川雅安625014)
摘要:牛鞭草为一种高大型C4禾草,其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北半球的温带湿润地区。

牛鞭草在我国已知有4种,各种的分布有所不同。

牛鞭草由于适应性广、耐刈割、产量高、品质好,被广泛种植,但由于长期单一种植造成草地严重退化,从而影响了该草的产量和品质,因此本文还从牛鞭草的建植和管理技术方面作了一定的论述。

关键词:牛鞭草种质资源分布混播技术
牛鞭草系禾本科牛鞭草属,具有根状茎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它是一种生长期长、生长速度快、再生力强和产量高的常年青绿饲料[1],而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2],因此对长江流域退耕还草,种草养畜,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3]。

但牛鞭草各野生种的分布有一定的范围,因此,每个种的适应性有一定的区别,在实际应用中,因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品种。

由于牛鞭草随着植株的老化其蛋白质含量降低,不能满足家畜的需要,而如果与豆科牧草合理混播,则可弥补牛鞭草的不足之处,因此,国内外对牛鞭草混播技术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同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1.牛鞭草种质资源的分布
牛鞭草(Hemarthria spp.)属禾本科,黍亚科,全世界有近20个种[4]。

世界范围内,牛鞭草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北半球的温带湿润地区;少数种可在温带较寒冷的立地条件下生存[4]。

我国主要有4种。

1.1高牛鞭草(H. altissima(Poir.)Stapf et C. E. Hubb.)
又称为脱节草、牛崽草。

为多年生具长匍匐茎禾草,杆直立,叶鞘无毛,叶片条形,先端渐尖,总状花序单生茎顶或腋生,成对生于各节,有柄的不育,无柄的结实,嵌生于小穗轴节间和小穗柄愈合而成的凹穴中,有柄小穗长渐尖;第一颖在顶端以下略紧缩,花果期6-8月[5]、[12]、[8]。

在中国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各省,及东北、华北等省区[5];地中海沿岸至亚洲温带地区也有分布[8]。

喜生于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区的湿润地段,河滩、湖州滩地、土埂边或路旁湿润草丛中[5]。

在四川,主要分布在海拔高度为700-900米的凉山、雅安和万县[14]。

在安徽海拔1000米处有分布[8]。

1.2扁穗牛鞭草(pressa (L.f.) R.Br.)
又称为牛仔草、铁马鞭。

为多年具匍匐根状茎禾草。

根系集中在5-100厘米深层土中[12]。

茎部横卧地面,着土后节处易生根;有分枝,叶片顶端渐尖,基部圆,无毛,边缘粗糙,叶轴坚韧,不易脱落,其节间几等长于无柄小穗;无柄小穗两性,长4-5毫米。

我国长江以南各地及河北、山东、陕西等地有分布[8],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福建等地[4],印度、中南半岛[7]、东南亚、美国等温带和热带地区也有分布[8]。

该牛鞭草为湿中生禾草,喜生于温暖湿润土层深厚的酸性黄壤土上[12],常见于河滩上、水稻地、田埂上,潮湿的、有积水的小生境[4]。

刘克明、胡光万于2001年,在湖南的湘阴县芦林潭(海拔25米)的湖边滩地发现该种,为湖南首次记录[7]。

在四川,该作者简介:何玮(1978-),女,四川简阳人,四川农业大学草业科学系2001级硕士研究生
种野生牛鞭草主要分布于海拔高度在500-900米范围内的成都、乐山、雅安、凉山及重庆等地[6]的流域两旁,青衣江、岷江、大渡河、雅砻江、沱江中下游和长江两岸都有该草的分布,因生态条件不同,出现了不同的生态类型[4]。

1.3牛鞭草(H. sibirica(Gand.) Ohwi)
又称为鞭草、片草。

为多年生草本。

高70-100厘米。

有根茎,茎杆直立,稀有匍匐茎,下部暗紫色,中部多分枝,淡绿色,茎上多节,节处易折,叶片较多,叶线形或广线形,先端渐尖,两面粗糙,叶鞘长达节间中部,鞘口有疏毛,缺叶耳,叶舌小。

总状花序单生或成束抽出,花序轴坚韧,长达5-10厘米,节间短粗,节上有成对小穗,一有柄,一无柄。

有柄小穗长圆状披针形,嵌入坚韧穗轴的凹处,内含2朵花,一为完全花,一为不育花。

该种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至华中等省区,俄罗斯、蒙古、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在低湿地生长旺盛,根茎及匍匐枝生活力旺盛,因而有时构成大面积单优势种群落,以无性繁殖为主[8]。

1.4小牛鞭草(H. humilis Keng)
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

生于草地、路边、低湿地,属良等牧草[8]。

2.人工草地建植技术
2.1选种
由于各个栽培地的气候及地理环境的不同,因此选择适合当地栽培的牛鞭草种或品种,对提高产量是相当重要的。

如育成品种“广益”和“重高”产量高,品质较好,较适合在温暖潮湿的地区栽培。

而在较为寒冷的地区应该选择较为抗寒的品种,如美国的立大尔它。

2.2.牛鞭草单播技术
由于牛鞭草的结实率很低[16],“广益“和“重高”牛鞭草的自然传粉率为7.8%和6.6%[18]。

一般,生产上采用无性繁殖,即用含2-3个节的茎秆作母本,进行扦插繁殖。

牛鞭草对栽培季节没有严格要求[20]。

选择适宜的地形地段,除杂整地,施足基肥,鱼溏埂土壤湿润是牛鞭草生长良好的场所,可大量种植[19]。

插播前,繁殖地要耕翻耙平,按行距开沟,深度看茎段的长短而定。

排好种茎后覆土,注意种茎不要放倒,尤其是剔除了叶片的茎段。

只要有一节入土即可。

在坡度较大的地段为防止水土流失,可免整地直接栽植[24]。

一般情况下,气温在15-20℃时,七天长根,十天露出新芽[2]。

2.3.牛鞭草混播技术
许多学者研究表明,牛鞭草成年植株的粗蛋白含量较低或有降低的趋势[10]、[15]、[28],因此不能满足家畜的需要。

在美国,牛鞭草和豆科牧草混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所以,在牛鞭草品质欠佳的关键时期,在控制杂草侵入的条件下与豆科牧草混播可改善其品质,提高其适口性[3]。

但牛鞭草的根际分泌的酚类物质[29]在土壤中不断积累,可抑制豆科牧草的生长,这种抑制作用称为化感
作用。

如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和扭曲山蚂蝗(Desmodium intortum)在混播生长两年后就明显减少,甚至消失[4]。

异株克生现象可能是抑制豆科牧草生长的主要原因,而并不是人们一般所认为的对环境因素的竞争作用[9]。

如与牛鞭草混种的豆科牧草选择适当,并在一定的管理条件下,它们则可相互协调生长。

据中国学者杜逸观察,“广益”牛鞭草与拉丁洛白三叶在夏季间作,相互协调生长,草丛茂密,但与沃大利白三叶间作,则白三叶受到抑制而被排除。

Ruelke-OC等人试验证明,用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 cv. Kenland)、白三叶(T. repens cv.Nolins)和箭三叶(Trifolium vesiculosum cv. Yuchi)与牛鞭草混播,红三叶和牛鞭草混播,干物质产量最多,而箭三叶则最少[27]。

以上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品种及一定的栽培管理技术是混播成败的关键所在。

在牛鞭草地夏季套作混播的豆科牧草有美国合萌(Aeschynomene americana L.)、大翼豆(Macroptilium atropureum (DC.) Urb. )、蝴蝶豆(Centrosema pubescens Benth )、佛罗里达山蚂蝗(Desmodium betrocarpon)和花生等,合萌因高杆耐湿[2],同时7-8月其叶片的粗蛋白含量高达25℅[25],最为常用。

美国合萌(A. Americana L.)是暖季性一年生豆科牧草,喜湿润环境,每年必需用种子繁殖再生,因此,种子的储存量和与其混播牧草冬春季节的管理相当重要[30]。

同时,苗床的准备也很重要,苗床如果准备不充分,则会对豆科牧草的生长产生相当大的影响[11]。

混播合萌的方法为,将去壳的种子播于牛鞭草行间,如土壤温度适宜,可撒播而不用耕作,播种量为15kg/ha。

刈割合萌以留茬18厘米为好。

在套播合萌前后,都应放牧或刈割,使牛鞭草的高度控制在7.5厘米左右,对合萌的生长有利,但到合萌出现了2片真叶(约5厘米高)时,应停牧,直至合萌高度达到20厘米时再恢复放牧[2]。

3.管理及利用措施
在实际生产中,为了满足家畜的需要,有些人在牛鞭草生长前期多次刈割,这很不利于牛鞭草对营养成分的吸收,长期如此,必将造成草地的退化,使使用年限缩短。

同时,牛鞭草营养成分含量受土壤氮肥水平、生长阶段和刈割时期的影响很大,所以为防止草地退化,获得高产优质的牧草,采取合理科学的管理措施是相当重要和必要的。

3.3.1适时刈割
在四川洪雅阳平种牛场,牛鞭草于3月上旬返青,4月下旬应进行第一次刈割。

以后每隔1.5-2月左右刈割,至10月低则停止刈割,以保证来年牧草的良好生长[21]。

而在湖南,每年第一次刈割在4月中旬,最后一次刈割在9月中、下旬[20]。

在江苏,当年6-7月用茎节扦插繁殖,第二年5-10月,可刈割利用[22]。

在拔节期进行多次割草,有利于青饲分期均衡供应;能收获到丰富的粗蛋白含量、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的青饲料[23]。

因此应该应地制宜,根据当地的气候、地理环境及饲喂家畜来决定刈割时期。

3.3.2.合理施肥
牛鞭草对氮肥反应敏感[22],尤其进入生长高峰阶段[24]。

朱学谦等人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施氮0-30公斤范围内,牛鞭草草地的施氮量与百斤干草的吸氮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氮素利用率与施氮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根据试验,产量与施氮量之间呈二次曲线方程[22]。

一般每次刈割后亩施牛粪水2-2.5吨,待牧草生长至25-30cm时,应追施尿素5-7.5kg[21]。

每年最好在株丛间撒施一次有机肥[20]。

在频繁刈割下要注意辅施铁素,为了缓解春季及秋季饲草不足,春肥宜在3月初施用,比在4月中旬施的可显著提高4月下旬至5月中旬的产量;在7月底前后,重施氮肥,可促进此后两个月草的生长而增加冬季的积蓄草,在冬季需再施用有机肥,以利来年高产并延长利用年限[2]。

美国常用的化肥N、P、K比例为4:1:2。

Adjei M.B.等人试验表明施N-P-K处理的产量(20t/ha)比单施N肥的产量(14.9t/ha)有所提高[26]。

Davies C. H.等人采用N、P、K肥的多水平试验,牛鞭草草地的最佳施肥水平为68-7-26kg/ha N-P-K[4]。

而Mooso-GD等人的试验表明,施用液体复合肥料的效果不如用固体肥料,施用后者对牛鞭草的产量影响较大[16]。

3.3.3杂草防除
牛鞭草建植后竞争力相当强,然而在建植过程中可能需要用化学除草剂来控制杂草。

牛鞭草对2,4-D很敏感,施2,4-D后可看到整个草丛受到损坏,特别在建植初期更是如此。

同时,2,4-D还可使牛鞭草节明显膨大,节间缩短,茎变脆[17]。

如果合理施用化学除草剂,可有效地控制许多宽叶杂草。

如徐胜等人经调查,用除草剂水花生净来防除广益牛鞭草草地上杂生的大量水花生;试验试剂用量设5个处理A-E,分别为60、45、35、30、20毫升/亩;施药20天后,A、B处理的水花生几乎全部死亡,防除效果都在99℅以上,C处理的防效也在90℅以上;经观测,牛鞭草植株在施药后起初有轻微的发灰,少数叶尖也有轻微的萎焉,大部分渐恢复正常 [13]。

4.存在问题及建议
4.1 野生牛鞭草的分布较为广泛,因生态条件不同,出现了不同的生态类型[4]。

因此,应对野生牛鞭草资源进行广泛的收集、调查和评价,运用常规的育种手段和基因技术,培育出不同用途的牛鞭草,提高它的抗性,延长它的绿期和生长期,以便提高产量和品质或更佳适宜于水土保持、绿地应用。

4.2现已育成的牛鞭草品种,一般都是由无性系选育产生。

尽管营养体繁殖能够保证其自生的优良遗传物质丢失量减少,但变异植株出现的概率减少,不利于育种工作的进行。

同时,牛鞭草的结实率很低,杂交育种工作也很难进行。

但可以利用现代基因技术培育出更为优良的品种;找出牛鞭草结实率低的原因,使其结实率提高,为实际的生产带来方便。

4.3牛鞭草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低,与豆科牧草混播则能解决这一问题,但是,牛鞭草的根际会分泌酚类物质,影响豆科牧草的正常生长,因此,寻找一种较为理想的途径,来改善这一状况,是十分必要的。

国外对这方面的研究较多,并找到了理想的豆科草种和于之相适应的栽培技术。

在今后的研究中,还应扩大能于牛鞭草混播的豆科牧草的种类,使其能适应生产上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还振举,苏水金.红壤山区野生牧草—牛鞭草Hemarthria compressa var.fasiculata(Lam.) Keng的研究[J].福建农学院学报.1982,(3)55-58.
[2] 顾荣申,洪汝兴.牛鞭草的载植和利用.草与畜杂志[J].1991,(1):32-34.
[3] 徐胜,张新全,吴彦奇等.牛鞭草研究与应用概况[J].中国草地,2001,23(4):53-58
[4] 吴彦奇,杜逸.牛鞭草的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2,10(2):260-265.
[5] 文明.长江中下游水域洲滩野生经济植物[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487.
[6] 白史且,肖飚,侯众.四川几种主要野生草坪草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四川草原,1997,(1):34-36.
[7] 胡光万等.湖南的新记录植物(四)[J].植物研究.2002,22(2):137.
[8]陈默君,贾慎修.中国饲用植物[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167-170.
[9] Young-CC,Bartholomew-DP.Allelopathy in a grass-legume association:I.Effects of Hemarthria altissima(Poir.)Stapf. And Hubb. root residues on the growth of Desmodium intortum (Mill.) Urb. and Hemarthria altissima in a tropical soil[J].
Crop-Science.1981,21:5,770-774.
[10] Moore J E, Sollenberger C E,Morantes G A.canopy Structure of Aeschynomene American H.altissima pastures and ingestive behavior of cattle[M].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Grassland Congerss.1985.24-31.
[11] Gomes-DT.Establishment methods and comparative persistence of fine tropical legumes in grass sods[J]. Dissertation-Abstracts-International,-B. 1979, 39: 12, 5696.
[12]陈山.中国草地饲用植物资源[M].辽宁出版社,1945:373-374
[13]徐胜.扁穗牛鞭草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及遗传多样性研究.四川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2:19-24.
[14]四川草原工作总站.四川省天然草地植物名录及营养成分[M].1986:182-229.
[15]Holderbaum J F, Sollenberger L E, Quesenberry K H.Canopy Structure and nutritive value of limpograss pastures during midsummer to early autumn[J]. Agronomy Journal,1992,84(1):11-16.
[16]Paterson,-RT.Pasture seed production in the Caribbean area[M]. Paturages et alimentation des ruminants en zone tropicale humide. 1989, 319-322.
[17] Ocumpaugh W R,Rouguette F M,J R.other grasses for the Humid South Forage Grasses and legumes[M].263-265.
[18] 吴彦奇,杜逸.扁穗牛鞭草几个有性生殖特性的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0,18(3):262-264
[19] 郭哲生,周小平.一种优质鱼类饲料—牛鞭草[J].科学养鱼.1997,(11):40
[20] 孙祥贵.亚热带地区的优良牧草—扁穗牛鞭草[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1991,10(2):47-49.
[21] 何丕阳,黄华强.扁穗牛鞭草草地退化原因及治理措施[J].四川草原,1992,(3):52-53;56
[22] 朱学谦,刘洪杰,汪明.扁穗牛鞭草吸氮规律的研究[J].草业科学.1991,8(3):26-30
[23] 吴彦奇,杜逸,王天群.重高和广益牛鞭草割草与营养动态的研究[J].草业科学.1989,6(3):53-56.
[25] Sollenberger L E, Quesenberry K H, Mott G O, Moore J E.Effects of grazing management on production and forage quality of a limpograss joint vetch association[M]. Forages:the key stone of agriculture,unda.American Forage and Grassland council.1986.79-83.
[26]Adjei-MB,Rechcigl-JE,et.al.Fertilization effects on the yield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limpograss pasture[J].Proceeding-Soil and Crop Sciety of Florida,1998,57:66-73.
[27] Ruelke-OC,Quesenberry-KH.Topseeding winter clovers on limpograss,potentials and
problems[J].Proceedings-Soil-and-Crop-Science-Society-of-florida.1981, 40:162-164.
[28]Kretschmer A E Jr, Snyder G H, Wilson T C. Effects of fall application dates and rates of N or Nand IVOMD in bigalta limpograss segment[J]. Proceedings of Soil and Crop Science Society of Florida.1996,55:116-120.
[29]Tang C.D.,Young C. C..Coll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allelopathic compounds from the undisturbed root system of bigalta limpograss (Hemarthria altissima) [J].Plant-Physiology.1982,69:1,155-160.
[30]Chaparro C. D.,Sollenbweger L.E.,et.al.Limpograss sod management and aeschynomene seed reserve effects on legume reestablishment[J].Agronomy-Journal.1992,84:2,195-200.
The Distribution,Characters and Planting Technology of Limpograss
He Wei,Zhan xinquan,Yangchunhua,Gan youming,Maokai
(the department of grass science, Sichuan agriculture university, Sichuan ya’an 625014)
Abstract: Limpograss( Hemarthria spp.) is a high quality,productive,evergreen wild perennial forage.It is very resistant to high temperature and draught in summer as well as frost and snow in winter.It tastes palatable and is nutritious for animals.but it is such a tpical clonal grass that it yields few viable seeds for germination.However,crude protein cotent is lower if compared with the nutritive requirement of ruminant animal.In order to improve the forage quality,limpograss pasture was established by mixing with legumes.Study of planting and mixing technologies we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in the article.
Key word: limpograss Hemarthria spp. planting technology mixing technology distribu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