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
摘要: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或使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资源发生严重破坏的地质现象。面对频繁的地
质工程建设,各种的自然资源逐渐地呈现出匮乏的趋势,而且地质环境和生态环
境都发生了变化。地质灾害不仅破坏各种工程设施,还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严重
影响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针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防治措施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供大家借鉴参考。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防治1.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的内涵自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产生了一个新的学科——地质工程学。地质工程学,是研究
与解决从规划到竣工乃至工程运行后效的全过程的与地质有关的工程问题的科学。地质工程学研究范畴涵盖岩土工程和地质灾害防治两个方面。岩土工程是指工程
建设中涉及岩土体的开挖与加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是对自然或人为作用产生的
有害地质现象进行防范与防治。后者包含了更全面地对地质生态环境合理开发与
管理的思想。
地质灾害是由于地质环境的变化以及地质活动的异常而形成的不良地质现象。它包括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
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找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以及
制定合理的应急方案,通过管理水平上的提高减少岩土地质灾害的损失成了目前
岩土工程事业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
2.地质灾害的成因我国地质灾害按照诱发因素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由自
然因素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属于自然地质灾害;二,由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属于人为灾害。岩土工程引发的自然灾害通常类型多、分布范围广、发生频
度高、强度大、影响面宽、损失严重等特点,一旦发生就会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健
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已经成为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破坏,
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威胁的主要危害因素。
2.1 自然灾害2.1.1 滑坡。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在重力作用下,
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俗
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其产生的原因有地震;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开挖坡脚;蓄水排水;堆填加载;劈山放炮,乱砍乱伐。
2.1.2 崩塌。崩塌(崩落、垮塌或塌方)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
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有
采掘矿产资源;道路工程开挖边坡;水库蓄水与渠道渗漏;堆(弃)渣填土;强
烈振动。
2.1.3 泥石流。泥石流是暴雨、洪水携带沙石和坡面松散破碎岩土体的洪流,
它的面积、体积和流量都较大,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大量的粉砂及粘粒的粘稠
泥浆推动粗大固体碎屑物组成。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山坡或沟
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
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通常泥石流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
的石块。因其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
2.1.4 地面变形。地面变形包括地面沉降、地面塌陷与地裂缝。1)地面沉降
有自然的地面沉降和人为的地面沉降。自然的地面沉降一种是在地表松散或半松
散的沉积层在重力的作用;人为的地表沉降主要是大量抽取地下水,地基软弱夹
层没有查清,软基处理不当或设计不合理所致。2)地面塌陷是由于受到地震活动、降雨、地下采矿及大量抽排地下水等因素,土体和表岩在人为或者自然因素
的作用下向下方塌陷,并会在地面形成塌陷坑的一种地质现象。地面塌陷按形成
原因大致可分为:一,自然塌陷;二,人为塌陷,如坑道排水突水塌陷、采空区
塌陷、抽汲岩溶地下水塌陷、水库蓄水或引水塌陷、振动或加载塌陷、地表水或
污水下渗塌陷、多种成因复合塌陷等。3)地裂缝是地表岩层、土体在自然因素(地壳活动、水的作用等)或人为因素(抽水、灌溉、开挖等)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一种宏观地表破坏现象。地裂缝常常
直接影响城乡经济建设和群众生活。
2.2 人为灾害人为活动加剧或加速地质灾害的发生所带来的危害性大大超过
正常状态下产生的地质灾害所带来的损失。人类如果大量地向自然界索取资源,
就会在进行大量的开发利用之后,特别是矿山的开采,不但使植被遭到了破坏,
而且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在所有的地质灾害中,超过一半以上都与人为
因素有关。乱砍乱伐、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等等,都是造成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
3.地质灾害防治措施3.1 通过植树造林改变当地的生态环境。地质灾害的发
生很大原因是由于施工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承受不起施工对环境所造成的破坏。
因此,只有加强植树造林工作,通过生物性措施不断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才能
在根本上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对于灾害频发地,可以采取积极的措施,调动各
种力量进行自然保护。将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得以改善,在生态平衡的条件下,
就会将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降低。
3.2 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督管理,规范人类各种生产开采活动。
据统计,人类活动造成地质灾害的发生的影响远大于正常自然灾害的影响。
人为原因导致的地质灾害具有速度快、危害大且危害面积广的特征。因此,需提
高人们对地质灾害严重性的认识,使人们具有强烈的预防防治地质灾害的意识。
3.3 不断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建设。要减少地质灾害对环境以及企业的
危害,除了有效地防治与检测以外,还必须加强对地质灾害工程的建设工作,通
过对护坡工程、拦截工程以及移民工程的建设,有效地减轻地质灾害对环境的破
坏程度,通过不断的加固地层和施工工程,提高施工的进度与施工质量,减少施
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事故,从而在根本上促进岩土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3.4 适当的避让措施建设。1)雨天避让措施。在暴雨天气采取临时避让措施。对于那些变形山坡比较多,容易引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地区,要提前做好预防
工作,下雨前做好搬迁准备,以便及时躲避,减少损失。2)搬迁避让措施。对
一些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危害性严重且相对治理防治费用超过搬迁费用或已
经做出过防治措施仍多次受到损害或者再建房仍然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应采用搬
迁避让措施,避开地质灾害多发地,尽量减少灾害的损失。
3.5 建立灾害预警系统。现在已经进入到信息时代,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灾害
预警系统,更为有利于灾害的防止。将跟踪技术应用到其中,建立灾情档案以及
防止数据库,一旦有相关的异常状况发生,就会迅速地将信息发布出去,从而得
到多方的支持。灾情预警系统作为动态的系统平台,可以为有关人员之间的交流
与合作提供了便利,从而提高了灾情防治水平。
4.结束语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地理环境、地质构造以及当地的气候环境特点
都存在着直接的关系。对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要贯彻“预防为主,整治为辅”的原则,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检测,居安思危,要主动预防,不要灾后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