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例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青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附42例报告
![青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附42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32b2b74a26925c52cc5bf9b.png)
青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附42例报告)吴 婷 江苏省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212000摘要 目的:分析青年乳腺癌的病理特点,并对其预后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19例乳腺癌患者按年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年龄不超过35岁,共42例,对照组年龄在35岁以上,共477例,对两组的病理资料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观察组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为5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7.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Ⅲ~Ⅳ期占40.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7.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余两组患者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及激素受体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青年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较高且TNM分期较晚,早期的诊治能够显著的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
关键词 乳腺癌 青年女性 病理特征 预后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2)15-1899-02 乳腺癌在妇女罹患的恶性肿瘤中较为常见,其发病率在女性各类肿瘤中所占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对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
通常乳腺癌的发病年龄在40~50岁之间,其中年轻女性的乳腺癌发病率相对较低,但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1]。
现选择我院2008年4月-2011年4月收治的42例年龄在35岁以下的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总结青年乳腺癌的病理学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在2008年4月-2011年4月共收治乳腺癌患者519例,其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青年乳腺癌患者42例,约占患者总人数的8.09%,均为女性,年龄26~35岁,平均年龄(31.2±1.3)岁,将青年乳腺癌患者设为观察组,将余477例年龄在35岁以上的乳腺癌患者设为对照组。
1.2 方法1.2.1 常规病理检查:切除的组织标本立即以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6~24h,经常规取材、脱水、石蜡包埋、切片后,行HE(苏木素-伊红)染色,镜下观察确认肿瘤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无及数目。
中国年轻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中国年轻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694d30e14791711cc79179b.png)
Oncosearch,Beijing 100142,China,Email:zlxyt2@巧m乩e也c,l
【Abstract】
breast
Objective
young Chinese women with breast
To analyze the clinico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and evaluate the prognosis in cancer.Methods A total of 1538 female patients with operable primary
at
our
cancer(stage I一]II)treated
hospital from December 1994
to
December 2003
were
analyzed
patients(≤60 yrs)with the complete follow-up data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age:young breast cancer group(≤40 yrs。,l=208)and control group(41—60 yrs,n=867)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in their clinico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and evaluate the prognosis of
cn
长期以来,对发病年龄是否影响乳腺癌患者的 预后一直存在争议【l引。根据国际癌症研究署 (IARC)的统计:2008年中国<40岁乳腺癌患者比 例占乳腺癌发病总数的12.56%,远高于欧洲和美 国;中国乳腺癌发病高峰在40~60岁”J。但目前尚 缺少关于中国年轻乳腺癌预后的分析。鉴于60岁
不同年龄段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
![不同年龄段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fd84f9fd647d27284b7351e7.png)
不同年龄段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80例乳腺癌患者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病理特征。
结果≥65岁患者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率、浸润性导管癌率、孕激动素受体(PR)阳性率、临床分期Ⅰ期率均低于0.05)。
结论0.05)。
3 讨论近年来,受女性生存压力增大、环境污染加剧等多因素影响,乳腺癌人群逐年增多,且呈年轻化趋势。
乳腺癌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在36~50岁,51~60岁居其次,最低年龄段为≥65岁,与报道中亚洲高发年龄符合。
研究示,病理类型是重要的对乳腺癌患者预后造成影响的因素,有文献指出,浸润性导管癌为最常见乳腺癌类型,本次研究中共61例,占76.3%,与文献报道的75%~84%一致。
浸润性导管癌在≥65岁患者中发病率低于<65岁患者,但小叶癌在此年龄段发病率却成高于<65岁患者显示,相较浸润性导管癌,小叶癌有相对理想的预后[2,3]。
就病理特征而言,年轻乳腺癌患者预后差,侵袭性强,年轻乳腺癌患者以浸润性癌为主,且多为浸润性导管癌,有研究示,其原发肿瘤直径也呈较大显示,pTNM分期较晚,HER-2呈高表达,是对预后造成独立影响的因素。
我国老年乳腺癌的原发病灶明显大于年轻患者,但有较低的局部淋巴结转移率,表明老年乳腺癌有较好的生物学行为。
有报道示,老年患者患小叶癌、小管癌及粘液癌的比例高于年轻患者,从组织学上分析,有更理想的预后[4-6]。
大量报道指出,年轻乳腺癌患者以肿瘤体积大、分期晚为主要表现,而老年患者与之相反[7,8]。
本次选取的病例,肿瘤T4期在≥65岁患者中占有较高比例,表明相较其他年龄段,原发灶呈更大显示。
TNM分期中,Ⅰ期在≥65岁患者中均居较低水平,Ⅳ期居较高水平,与部分文献报道不同,可能与我国妇女未彻底接受健康普查,特别是老年群体,乳腺健康常识缺乏,无法较好的对乳房自我检查,有乳房肿物出院时,也较少到院就诊相关,促使确诊时,病灶较大,临床分期较晚,严重者甚至已远处转移[4,5]。
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
![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93cb1cbfc4ffe473268ab2e.png)
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发表时间:2019-07-01T11:12:20.120Z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4月8期作者:唐玲[导读] 分析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的特点和患者的预后情况。
唐玲(江苏省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泰州225300)【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的特点和患者的预后情况。
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42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年龄将其分为A组(年龄小于30岁)、B组(年龄在30岁-45岁之间)和C组(年龄大于45岁),每组14例。
分析三组患者的临床病例特点和预后情况。
结果:C组的复发率和转移率高于B组和A组,肿瘤复发率、淋巴结转移率和分子分型对乳腺癌患者预后具有重要影响,(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的临床病理特点不同,需要针对不同分型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以此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关键词】乳腺癌;分子分型;临床病理特点乳腺癌作为女性的高发疾病之一,近年来疾病呈现高发病率的特点,根据有关调查显示,疾病近年来呈现年轻化的趋势[1]。
乳腺癌致病原因主要包括雌激素活性、长时间放射线辐射、病毒感染、摄入过多的高脂肪物质等因素。
为了分析乳腺癌患者的病理特征和分子分型,研究纳入42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分析。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我院乳腺癌患者42例纳入研究,收治时间在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
根据患者的年龄大小,将其分为A组(14例,年龄小于30岁)、B组(14例,年龄在30岁-45岁之间)和C组(14例,年龄大于45岁)。
A组中,有浸润性小叶癌1例、粘液癌2例、浸润性导管癌12例。
B组中,有浸润性小叶癌1例、粘液癌3例、浸润性导管癌10例。
C组中,有浸润性小叶癌2例、粘液癌2例、浸润性导管癌10例。
3组疾病类型对比,无显著性差异,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符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中对疾病的诊断标准;(2)患者自愿入组研究,签订知情同意书。
乳腺癌病理特征和临床分析
![乳腺癌病理特征和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386809369eae009591bec5b.png)
乳腺癌病理特征和临床分析发表时间:2013-10-23T16:23:43.87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8期供稿作者:程雄飞1 李珍2(通讯作者)[导读] 本研究青年组和中老年组乳腺癌病理类型均以浸润性癌为主,两者无统计学差异性,但青年组所占比率高于中老年组。
程雄飞1 李珍2(通讯作者)(1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肿瘤科湖北十堰 442000)(2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病理科湖北十堰 442000)【摘要】目的探讨青年女性乳腺癌与中老年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差异,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
方法回顾性分析十堰市太和医院75例年龄≤35岁青年女性乳腺癌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且随机抽取同期收治的146例35岁以上中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
结果青年女性乳腺癌病理类型以浸润性癌为主,诊治时分期偏晚,病理类型以浸润性癌为主。
青年组ER、PR阳性率低于中老年组(分别为39.75%、36.45%;58.57%、46.26%,P<0.05),HER-2阳性率高于中老年组(分别为65.27%;40.33%,P<0.05),青年组HER-2阳性率随着淋巴结转移数目的增多而升高。
结论青年组患者较中老年乳腺癌侵袭性强、预后差。
HER-2表达状况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且HER-2表达情况与腋淋巴结转移情况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早期诊断有助青年女性乳腺癌的治疗。
【关键词】乳腺癌青年女性临床特征病理特点【中图分类号】R73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8-0015-02 近年来乳腺癌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
目前临床报告多将年龄≤35岁的乳腺癌称为青年乳腺癌。
研究报道,青年乳腺癌预后较其他年龄阶段的乳腺癌差[1]。
造成这种差别可能与这两个年龄段乳腺癌的生物学特点的不同有关,例如青年患者乳腺癌病灶的体积大、分期晚、淋巴结转移率高、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阳性率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表达高等,而老年乳腺癌则相反[2-3]。
乳腺癌31例误诊、漏诊原因分析
![乳腺癌31例误诊、漏诊原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2d5e86358fafab069dc02dd.png)
前不少 医生对乳腺 癌的诊断仍 以“ 肿块 ” 作为必不可 少的首 发体征 及 医生和患 者 过多依赖辅助检查 , 缺乏 全面细致 乳
关键词
乳 腺 癌 是 乳 腺 导 管 上皮 的 恶 性 肿 瘤 ,
近年来 , 随着社 会经 济发展 , 其 发病 率 有
女性 中 年 龄 2 0~3 5岁 1 2例 ( 5 2 . 2 %) ; 3 6
~
导 管内癌和早期浸润导管癌 , 超 生检查 难
以 显示 微 小 钙化 灶 和 毛 刺 样 结 构 , 或 仅 发
现 导管 扩张以及 肿块 较小 等都 是导致 超
生 漏 诊 的 主 要 原 因 。( 2 ) x线 、 MR I 、 红 外 线、 核医学等 影像 学 , 由 于 医 务 人 员 技 术
0 8. 2 57
自以 为 是 , 只 是 通 过 简单 的触 诊 , 把 乳 腺
对 于 乳 腺 癌 的早 期 定 义 认 识 不 清 , 目
结节误诊为乳腺纤维瘤及乳腺增生症 , 本
乳腺 癌 误诊 漏诊 原因 组3 5岁 以下 患 者 误 诊 1 2例 , 误 诊率 5 2 . 2 % 。② 对 于 少见 的病 例 , 如炎性癌 , 医 生 缺 乏 足 够 的 警 惕 。又 由于 是 哺 乳 期 , 只 考 虑到乳腺 炎 而 忽视 了乳 腺癌 的可 能 性。
( 0 . 8 %) ; 针 吸 细 胞 学 检 查 2例 , 错 误 诊
水平 , 位置的 原 因, 乳腺 腺体 致密 与病 变 重叠, 早 期 缺 乏 特异 征 象 J 。患 者 本 人 及 医生 的疏 忽大意 , 和过多 的依赖影像学
检 查 结 果 是 乳 腺 癌 漏 诊 的 原 因 之 一 。( 3 )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17c44046c85ec3a87c2c552.png)
1 2 3 随访 ..
全部 患 者 均从 确 诊 时 开始计 算 生存
1 1 临床资料 1 9 . 9 3年 1月 一2 0 0 3年 1 2月 确诊 为乳腺 癌并行 手术切 除 的患者 5 5例 , 为女性 , 1 均 年
龄 (0 6 ±1. 3 岁( 8 9 5 . 5 1 3 ) 2 ~ 2岁 ) 。手 术 方式 : 治 根
时间 , 随访 截 止 日期 为 2 0 0 8年 6月 3 0日, 随访 期
( . 5 . 2 年 。在 随 访 期 间 ,8例 ( 3 2 ) 8 3 ±3 5 ) 6 1. 0, 出 9 6
现 复发转 移 , 6 例 (2 统计 学 处理 . 应 用 S S 1 5软 件包 进行统 P S1.
术 1 0例 , 良根 治 术 3 0例 , 纯 乳 房 切 除 术 1 3 改 7 单 1 例 , 大根治术 3例 , 乳 术 1例 。病 理 分 类 : 扩 保 浸润 性导管 癌 3 2 , 1 例 浸润 性小 叶癌 18例 , 1 其他 特殊类 型 9 例( 5 包括黏 液腺癌 1 9例 、 样癌 1 例 、 髓 9 大汗腺 癌 1例、 4 导管 内癌 1 6例 、 癌 5例 、 硬 派杰 氏病 3 、 例
中图 分 类 号 : R 3 . 0 . ; 9 . 7 7 92 2 R15 1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7—1 4 20 )20 7-3 6 24 9 (0 9 0-1 20
乳腺 癌是女 性最 常 见 的 恶性 肿 瘤 之 一 , 也是 异 质性 明显 的恶 性 肿 瘤 。三 阴性 乳 腺 癌 是 指 一 种 不 表达雌 激素 受 体 ( R) 孕 激 素受 体 ( R) E 、 P 和人 表 皮
不同年龄段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不同年龄段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ed12b65a98271fe910ef9ec.png)
2 . 2 病理 分期 分 析
病理分期 Ⅱ期所 占比例 明显高 于其他 分期 , 对 比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 x 分 别为 1 0 . 4 5 、 1 1 . 2 9以及 1 3 . 1 2 , P < O . 0 5 ) , 中青 年组 Ⅲ 期病例 明显多于 中年组和老年组 , 对 比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 ) ( 2 分 别为 6 . 4 5和 7 . 8 9 , P < O . 0 5 ) 。见表 2 。
和老年组 ,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 分别为 7 . 4 5和 6 . 8 9 , P < O . 0 5 ) 。
侵润性癌所 在的 比例 最高 , 明显 高于髓样 癌和单纯 癌 , 对 比差异
有统计学意2 - ( x 分别为 1 0 . 4 5和 1 1 . 8 9 , P < O . 0 5 ) , 见表 1 。
表1 3组的病理类型分析 ( %) 】
对于早期临床诊断具有重要 临床意义[ 2 1 。为研究不 同年龄段女性
乳腺癌患者 的临床 病理特点 。 该院选取 2 0 1 0年 2月一2 0 1 3年 2 月期 间该 院经病理确诊 的女 性乳 腺癌患者 8 9例 , 按 照其 年龄段
进行分组 , 分析各组 的临床病理特点 , 现报道如下 。
( 下转第 6 8页)
青年 组 3 6 6 0岁女性乳腺癌 患者 的发病率 明显 高于青年组
4 6 中外医疗 C h i n a& F o r e i g n Me d i c a l T r e a t me n t
口固
2 0 1 3 N 0 . 3 4 …。 …
1 . 3 统 计 方 法
数据分析采用 S P S S 1 5 . 0统计软件包 . 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x 检验 。
不同远处转移部位的Ⅳ期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不同远处转移部位的Ⅳ期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542eacc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ba.png)
不同远处转移部位的Ⅳ期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乳腺癌是目前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Ⅳ期乳腺癌是指肿瘤已经转移至其他器官或淋巴结远处的阶段。
不同远处转移部位的Ⅳ期女性乳腺癌患者具有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下面将分析不同转移部位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首先,在转移到骨骼的Ⅳ期女性乳腺癌患者中,临床病理特征表现为骨质疏松、骨痛、骨折等症状。
这类患者的骨转移多发生在脊柱、髋关节和肋骨等部位。
研究表明,这类患者的肿瘤多为激素受体阳性,并且有更高的复发率和转移率。
预后方面,骨转移的Ⅳ期乳腺癌患者通常预后较好,存活时间较长,疼痛控制也相对较好。
其次,在转移到肺部的Ⅳ期女性乳腺癌患者中,临床病理特征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
肺转移的Ⅳ期乳腺癌多见于激素受体阴性和HER2阳性的患者。
研究发现,肺转移者的预后较差,存活时间较短。
此外,肺转移可能导致肺功能受损,加重患者的呼吸困难。
再次,在转移到肝脏的Ⅳ期女性乳腺癌患者中,临床病理特征表现为肝肿大、上腹部疼痛、黄疸等症状。
肝脏转移的Ⅳ期乳腺癌患者预后较差,存活时间较短。
研究发现,肝转移者有较高的肿瘤负荷和代谢亢进,药物耐受性也较高。
最后,在转移到脑部的Ⅳ期女性乳腺癌患者中,临床病理特征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癫痫等症状。
脑转移的Ⅳ期乳腺癌患者的预后通常较差,存活时间较短。
脑转移可能导致神经功能损害,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不同远处转移部位的Ⅳ期女性乳腺癌患者具有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
骨转移的患者通常预后较好,存活时间较长;肺转移和肝转移的患者预后较差,存活时间较短;脑转移的患者预后也较差,存活时间较短。
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综合考虑手术切除、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乳腺实性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分析
![乳腺实性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72c675f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6d.png)
乳腺实性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分析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乳腺实性乳头状癌则是乳腺癌中比较罕见的一种类型。
本文将对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疾病。
乳腺实性乳头状癌是一种起源于乳头部位的癌症,其病理特点是肿瘤细胞形成乳头状生长,侵袭性较强。
根据人类乳腺实质病理分类标准,实性乳头状癌被归类为非特指性乳腺癌,同时也是一种非常罕见的亚型。
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发病率在所有乳腺癌中仅占约2%。
乳腺实性乳头状癌通常发生在年轻女性身上,平均年龄约为45岁。
临床症状常常包括乳房肿块、乳头溢液、乳房红肿以及乳房皮肤的变化。
然而,临床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因此准确的病理诊断对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组织学特点是肿瘤细胞的核浆比率较高,细胞排列相对紧密,核分裂像明显增多。
同时,实性乳头状癌的细胞核常呈现出高度异型性,这意味着细胞核形状和大小不规则,核浆比例失衡。
这种特点提示了实性乳头状癌的恶性程度较高,侵袭性较强。
在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中,乳腺实性乳头状癌常常表现出对细胞角蛋白的阳性表达,但一些研究显示也有约20%的实性乳头状癌不表达角蛋白,这可能与其异型性有关。
此外,实性乳头状癌中也常出现HER2/neu基因的扩增或过表达,这预示着药物治疗的选择。
临床治疗中,手术切除是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首选方法。
手术可以通过乳腺保留手术或乳房切除手术进行,具体选择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和肿瘤的发展程度而定。
手术后,放疗和化疗可能会根据病理分析结果进行辅助治疗。
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预后与早期诊断和治疗密切相关。
早期诊断可以通过超声、乳腺钼靶或磁共振成像等方法进行。
此外,乳腺针吸活检和乳腺钼钯靶也是常用的诊断手段。
对于初诊时没有侵袭淋巴结的患者,预后通常较好,予以及时治疗可以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总而言之,乳腺实性乳头状癌是一种罕见但具有侵袭性的乳腺癌亚型。
病理分析是准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病理变化31例分析
![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病理变化31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20855224b73f242336c5f7a.png)
王 殊 张 嘉庆 乔新 民 杨德 启 佟 富 中
【 摘
要 】 目的
研 究 乳 腺 癌 新 辅 助 化疗 后 的 病 理 改 变 , 其 对 于 预后 判 断 和 后 续 治 疗 的 意 义 。 方 法 及
3 1例
局部 进 展 期 乳 腺 癌 患 者 , T 方 案 进 行 新 辅 助 化 疗 , 疗 前 的 粗 针 穿 刺 标 本 和 化 疗 后 的 根 治 术 标 本 均 进 行 病 理 以 A 化
W ANG h ,Z ANG iqn S u H Ja ig,QI AO n n,e 1 Ximi ta.
( r atDie s n e ,P kn iest e pe SH o ptl ejn 0 0 4.Chn ) B e s s aeCe tr e igUn v riyP o l ’ s i ,B i g 1 0 4 a i ia
b e s acn mawh e ev d n o d u a t h moh r p ra tc rio o rc ie e a jv n e t ea y,H itp t oo i e a n t nwa a re u n p e p r— c so ah lgc x miai sc rid o ti r o ea o
r ss acf a in,h aied g n r t n,a de e ir sswe eo s r e n p s —n o d v n h mo h rp p c— o i,c lii t c o y l e e e ai n o n v n f o i b r b ev di o t e a j a tc e t ea ys e i u me s n .Co a e O p too i x miain te a c r c fciia, uta o n n mmo rp y wa 8 1 , mp r d t ah lgce a n t 。 h c u a y o l c l l s u d a d ma o n r g a h s5 . %
男性乳腺癌30例临床病理分析
![男性乳腺癌30例临床病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96b0fe3856a561252d36f52.png)
其 中改 良根 治 术 2 例 , 块 局 部 切 除术 8例 。 2 肿
1 2 方 法 : 用 回顾 性 方 法 பைடு நூலகம் 3 . 采 0例 男 性 乳 腺 癌 患 者 的 病 因 及l 特点进行分析 。 临床
射 因素 所 致 的 睾 丸 炎 症 , 中 睾 酮 浓 度 下 降 , 可 导 致 乳 腺 血 也
广
医
科
大
学
学
报
J OURNAI OF GU ANGXIM EDI CAI NI RSI U VERS I TY
2 0 A u 2 4 01 u g; 7( )
男 性 乳腺 癌 3 0例 临 床 病 理 分 析
韦康来 冯振 博 覃新 干
( 西 医 科 大 学 病 理 学 教 研 室 南 宁 5 0 2 ) 广 3 0 1
和 Huc is n 2 现 6例 乳 腺 癌 患 者 因 患 前 列 腺 癌 给 予 雌 thn o l 发 激 素 治 疗 而 发 病 。C mu l 报 道 了 1 a s 3 1例 男 性 乳 腺 癌 患 者 由
于 患 慢 性 疾 病 而 长 期 服 用 改 变 雌 激 素 、 丸 酮 正 常 比 例 关 系 睾
癌 的发 生 。 多数 学 者认 为 男 性 乳 腺 癌 有 遗 传 倾 向 。J n s ] o a—
2 结 果
21 组织病 理学 : 组 3 . 本 O例 男 性 乳 腺 癌 患 者 术 后 病 理 显 示 , 管 原 位 癌 ( C S 7例 ( 3 3 ) 浸 润 性 导 管 癌 ( D 导 D I) 2.3 , I C) 2 2例 ( 3 3 ) 黏 液 腺 癌 1例 ( . 3 ) 其 中 导 管 原 位 癌 7.4 , 3 3 。
年轻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策略
![年轻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c6e249b7960590c69ec376df.png)
3 ・ 5
临 床 研 究
临 床 药 物 治疗 杂 志 2 1 0 0年 1 1月 第 8卷 第 6期
见 于 人 乳 腺 癌 易 感 蛋 白 一1 B C 一1 相 关 乳 腺 (R A )
等 分 析 了 13 8例病人 资料 , 9 即使根 据不 同的病 理特 点 和 治疗 方 式 对病 人进 行 调 整 , 5岁 的病 <3 人仍 旧具有 更 高 的 L 率 。2 0 R 0 6年 ,eB c d ok总 结 了欧洲 癌症研 究和 治疗 组织 的临 床试 验结 果 , 包 共
岁 女 性 乳 腺 癌 发 病 率 仅 占 19 , 亡 率 为 1 , .% 死 % 但 足 乳腺 癌 是 年 轻 女 性 最 主 要 的 癌 症 死 因 , l ~ 占 5 2 9岁 女 性 癌 症 病 人 的 5 ~ % 。 肿 瘤 流 行 病 学 % 7 研 究 发 现 东 方 人 群 乳 腺 癌 具 有 发 病 年 龄 早 于 西 方
临床药物治 疗杂志21 O0午1 』 第8 1J 卷第6 期
临床 研 究
年 轻 女 性 乳腺 癌 临床 病 理 特 点 及 治 疗 策 略
【 作 者 】 姚 舒 洋 徐 兵 河
1 首 都 医科 大 学 肺 癌 治疗 中 心 (北 京 10 5 0 0 3) 2 中国 医 学 科 学 院 北京 协 和 医学 院 肿 瘤 医 院肿 瘤 研 究 所 内科 (北 京 10 21) 00
这 是 由 于 两 组 病 人 不 同 的 牛 物 学 行 为 造 成 的 。 年
人 群的特 征 。年 轻病 人仅 占乳 腺 癌 病 人 的一 小 部分 , 但是 , 有关 这一 群体 的研 究 资料 非 常有 限 , 大
多 数 为 小 样 本 研 究 , 且 对 于 年 轻 的 定 义 存 在 分 而
不同年龄段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
![不同年龄段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d2a3fbf1f111f18583d05ae4.png)
不同年龄段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摘要:目的找出不同年龄段之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生物学特点,为临床乳腺癌患者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
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16~2017年入住本院并经病理证实且有手术指征的9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患者年龄分成青年患者、中年患者和老年患者3个组。
对3个不同年龄段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生物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或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H检验)。
结果:病灶大小和Ki67在3组间存在微弱的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47,P=0.048)。
淋巴结转移、在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患者病灶最大,发生其他组织学类型癌的比例最高,并且ER、PR和E-cadherin的阳性率也最高。
青年组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比例最高。
结论:老年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最好,青年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最差。
青年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风险高。
关键词:乳腺肿瘤;年龄;临床病理特点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of different age groups Abstract:objective to find out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of different ages,and to provide mor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Methods:retrospective analysis summarized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data of 90 cases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2016 to 2017 and were confirmed by pathology and indicated by surgery. According to the age of the patients,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young patients,middle-aged patients and elderly patients.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and biological indexes of three breast cancer patients of different age groups were compared.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uses card or rank test(KruskalWallisH test). RESULTS:There was a slight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lesion size and Ki 67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P = 0.047,P = 0.048). The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elderly patients had the largest number of lesions,the highest incidence of other histological types of cancer,and the highest positive rates of ER,PR,and E-cadherin. The highest rate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occurred in the youth group. Conclusion:The biological behavior of breast cancer isthe best in the elderly and the worst in the youth. The risk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young breast cancer is high.Key words:mammary gland tumor;Age;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研究报道,年轻(≤40岁)乳腺癌预后较其他年龄阶段(>40岁)的乳腺癌差,而老年(≥60岁)乳腺癌预后则较其他年龄阶段乳腺癌好,造成这种差别可能与这两个年龄段乳腺癌的生物学特点的不同有关。
乳腺分泌性癌临床病理分析
![乳腺分泌性癌临床病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2948f98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ac.png)
乳腺分泌性癌临床病理分析乳腺分泌性癌是一种少见的乳腺癌亚型,其特点是癌细胞分泌大量黏液样物质,并表现出高度分化和低侵袭性。
本文将对乳腺分泌性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详细分析,以期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一、病理特征1. 组织学特点乳腺分泌性癌的组织学特点是肿瘤细胞分化程度高,形状规整,胞质丰富,胞质周围有空泡状物质积聚。
这些空泡状物质主要由糖蛋白和糖原组成,因此癌细胞呈酸性粘液样外观。
通常情况下,癌细胞排列成腺腔、管状、实性或混合型等形态,核分裂象和核异型性较少。
2. 免疫组化特点乳腺分泌性癌细胞通常表达酸性酮乳糖和乳头状瘤抗原(TFF1)。
这些特异性标志物的阳性表达有助于鉴别乳腺分泌性癌与其他类型的乳腺癌。
3. 分子遗传特征最近的研究发现,许多乳腺分泌性癌患者存在荷尔蒙受体(ER和PR)阳性、HER2阴性并具有GATA3表达增加的分子特征。
此外,乳腺分泌性癌中常见的基因突变包括PIK3CA和TP53。
二、临床特点1. 年龄和性别乳腺分泌性癌通常发生在更年期前后的女性,尤其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妇女。
尽管乳腺癌在男性中相对罕见,但乳腺分泌性癌也可以发生在男性患者中。
2. 临床症状乳腺分泌性癌的常见症状包括乳房肿块、乳头溢液、乳房疼痛等。
其中,乳头溢液是乳腺分泌性癌的特征性表现,多为黏液样或血性。
3. 影像学表现乳腺分泌性癌在乳腺摄影和乳腺超声中的表现较为多样。
乳房肿块通常呈边界清晰、较小的高回声结节。
乳头溢液在乳腺超声中呈现为囊肿形状或增厚的乳导管。
4. 预后和治疗乳腺分泌性癌的预后通常较好。
由于其低侵袭性和低转移率,术后化疗和放疗的需求相对较低。
内分泌治疗是乳腺分泌性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包括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和芳香化酶抑制剂等。
举个例子,一名50岁的女性患者前来就诊,她主要症状是左侧乳头溢液和乳房不适。
通过乳腺超声检查发现,该患者左乳房有一个边界清晰、囊肿形状的乳导管增厚。
经过活检和病理学检查,最终诊断为乳腺分泌性癌。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2b950864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c3.png)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
侯立春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
【年(卷),期】2018(016)011
【摘要】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我院8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31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剩余的49例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随访3年及5年,观察两组患者的预后及生存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年龄、家族史、临床分期、绝经状态、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腋窝淋巴结转移、预后及3、5年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肿瘤直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阴性乳腺癌具有发病年龄低、家族性、临床分期高、易发生腋窝淋巴转移及复发、预后差、生存率低的特点.
【总页数】2页(P75-76)
【作者】侯立春
【作者单位】辽宁丹东市妇女儿童医院病理科,辽宁丹东 118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9
【相关文献】
1.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比较及预后因素分析 [J], 谭启泽;刘敦
2.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J], 须捷平;徐曙光;张云;俞羚;吴连明;殷志强;曹晖
3.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J], 刘红芳;张娟
4.新疆石河子地区三阴性与非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J], 孙旭凌;李志刚;李豫江;黄桂林
5.三阴性乳腺癌基因拷贝数变异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J], 李宇翔;丰锦春;吴涛;阿孜古丽·阿布都热合曼;郁璐月;朱丽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41例青年乳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41例青年乳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8ea3d365727a5e9856a61aa.png)
c n e no r optl eea eep rme tl ru 4 ae fed rbe s cl e eea h o to ru th a eid W e ̄ m. a c ri u si r s x ei na o p,5cs so le rat a crw r stec nrlgo pa esmep r . h aw h t g l t o o p rd tehsoo ia y e,xl r mp oe meatss ciia tg n sn mmu ehsoh mi r P e a n st ette p st e ae h itlgcltp ai ayl hn d tsai,l c lsaea d uigi l y n n itc e s yS x mie ots h oiv t i
( 0 0 ) T ert o ia m hnd e s s nteepr n l ru a 8 .9 , ecn o a 5 .8 , ed f ec P> .5 . h a f xlr l p oem t t i i h xei t o pw s 0 4 % t ot l w s 7 7 % t ie ne e a ly y a as me a g h rs h fr
2 1 两组病理类型及淋 巴转移情 况的 比较 : . 两组病 理类 型
青年与中老年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青年与中老年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b553fdf647d27284a7351d0.png)
·临床医学·149青年与中老年乳腺癌患者2018年12月内乳腺癌患者,即分析了青年与中老年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现阐述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本次时间选取60例2017年5月—2018年12月内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根据年龄分组,即A组(青年,19~35岁,30例)和B组(中老年,35~70岁,30例)。
统计基础信息:A组年龄均值为(28.4±2.5)岁。
PR(孕激素抗体)、ER(雌激素抗体)表达情况、淋巴结转移、分期、病理分类、误诊率等。
1.3 统计学处理本文数据处理中,使用工具为SPSS 19.0,结果以P <0.05进行差异评定,方可分析处理计数资料,而T 值可处理分析计量 资料。
2 结果在乳腺癌误诊率上,A组明显高于B150组;病理分期上,A组以Ⅳ期为主,B组以Ⅱ-Ⅲ期为主;淋巴结转移率上,A组明显高于B组;CerbB-2阳性率上,A组高于B组;PR、ER阴性率上,A组低于B组,两个组别上述情况对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具体见表1所示。
3 讨论在临床上,乳腺癌的高发群体为40~65岁女性,而近几年的调查数据表明其发病群体趋向于年轻化,而青年女性(35岁以下)成了一个重要的患病群体。
对于此类患者而言,其死亡风险为随着年龄降低1岁而增加5%,且复发时与青年患者年龄呈线性负相关,即患者病死率和复发风险随年龄增加1岁而分别降低2%和4%。
分析其原因,主要为青年患者生物学行为特殊,如预后差、侵袭性较强等。
而通过对青年与中老年乳腺癌患者进行深入分析,并找出其临床病理特征存在的差异,则可极大地提升患者诊断效率,从而改善其预后。
本文的研究中,在乳腺癌误诊率上,A组明显高于B组,二者对比差异显著。
这表明与中老年患者相比,青年患者误诊的概率更高。
病理分期上,A组以Ⅳ期为主,B组以Ⅱ-Ⅲ期为主;淋巴结转移率上,A组明显高于B组;CerbB-2阳性率上,A组高于B组;PR、ER阴性率上,A组低于B组,两个组别上述情况对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32例三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
![32例三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215a139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f5.png)
32例三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
黄丽红;舒畅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
【年(卷),期】2015(000)025
【摘要】目的:探讨32例三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
方法收集32例三阴乳腺癌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并收集同期实施体检的非三阴乳腺癌患者,设置为对照组。
对于所有患者在临床上出现的病理特征进行相应的分析,找出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
结果观察组患者年龄明显低于对照组,大肿块发生率和脉管转移率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三阴乳腺癌患者发病年龄较小,同时其侵袭性较强,在临床上主要独立预后因素为患者的年龄、淋巴结转移率,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重视。
【总页数】1页(P168-168)
【作者】黄丽红;舒畅
【作者单位】吉林省辽源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吉林辽源136200;吉林省辽源
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吉林辽源136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9
【相关文献】
1.浅析三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J], 罗丹
2.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比较及预后因素分析 [J], 谭启泽;
刘敦
3.三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 [J], 师卫华;巫芳
4.三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分析 [J], 宋天豹;齐秀恒;王宝信;杜丽艳;
5.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J], 关会娟;鲍伟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例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取的31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病理学分析,研究其病理
特点。
结果:所选31例患者,46~55岁患者发病率为45.16%最高;左右病变部
位P<0.05无统计学差异;浸润型导管癌病发率最高为74.19%;25(80.65%)例
患者存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较高。
结论:正确掌握最佳治疗时机,有助于女性
降低乳腺癌的病发率,提高乳腺癌治愈率。
【关键词】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病理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R73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7-0214-02
原发性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女性的身体健康存在着严重
的威胁[1]。
本文选取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取的31例乳腺癌患
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病理学分析,研究了其病理特点,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取的31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38~79岁,平均年龄(56.72±3.28)岁,所有患者均经X线或者超
声检查,发现患者乳腺均有恶性肿瘤。
病例分类为:浸润性导管癌16(51.61%)例,浸润性小叶癌6(18.75%)例,小导管内癌5(16.13%)例,管癌3(9.68%)例,黏液癌1(3.23%)。
临床表现为:患者乳房肿块活动度尚可,呈卵形,大小
各不相同,直径约1.5~4cm,质地相对坚硬与皮肤不黏连,触摸时患者存在疼痛感。
1.2方法
对31例患者肿块组织进行样本处理,首先,采用10%的中性福尔马林对样
本组织进行8~24固定,通过取材、脱水、透明、切片措施处理,并在处理过程
中记录肿瘤临床情况;其次,采用苏木精~尹红(HE)对样本组织进行颜色,然
后进行分型分级;最后,对样本组织进行用免疫组化标记ER与PR的表现,并对
样本组织进行二次分析,研究其病理特征,并根据研究结果,对患者定制个性化
的治疗方法。
1.3统计学分析
本文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x-
±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发病年龄:所选31例患者,其中38~45岁患者5(16.13%)例,46~55岁患者14(45.16%)例,56~65岁患者7(22.58%)例,66~79岁患者5
(16.13%)例,46~55岁患者发病率为45.16%最高。
2.2发病部位:所选31例患者均为单侧发病,其中左侧发病患者17(54.84%)例,右侧发病患者14(45.16%)例,左右病变部位P<0.05无统计学差异。
2.3病理分析:所选31例患者中浸润型导管癌23(74.19%)例,导管内癌5(16.13%)例,黏液癌2(6.45)例,浸润型小叶癌1(
3.23%)例,浸润型导管
癌病发率最高为74.19%。
2.4淋巴结转移:所选31例患者肿块直径<1.9cm患者为7(22.58%)例,
其中发生淋巴结转移5(16.13%)例;直径1.9~4.9cm患者为19(61.29%)例,
其中发生淋巴结转移17(54.84%)例;直径>4.9cm患者为5(16.13%)例,其
中发生淋巴结转移3(9.68%)例。
临床检查发现,随着患者肿块直径的增大,患
者的淋巴结转移现象也会逐渐增加,31例患者中25(80.65%)例患者存在淋巴
结转移,发生率较高。
3.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肿瘤类型,其多发于中年妇女,老年乳腺癌病发概率较低[2]。
近年来,随着医学统计数据的不断完善,乳腺癌的检出率与病发率逐年上身,尤其是老年乳腺癌患者也出现了增加的趋势,乳腺癌逐渐成为了社会共同关注的
话题[3]。
从病理角度分析乳腺癌,能够对乳腺癌患者实施:“早发现,早诊断,
早治疗,早康复”的治疗理念,乳腺癌患者越是早治疗其预后也就越好,并发症也就更低。
由于部分女性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较差,且会涉及到个人隐私,因此
老年患者对于自身预知能力也相对较差,医院在进行乳腺普查的过程中,更应该
对如存在乳头溢夜、乳房肿块的患者进行病理学检查,及时发现病情。
相关报道指出,女性青少年发生乳腺癌的几率较低,一般临床发病率仅为
0.1%~13.1%,患者主要病发与中老年,本文研究与报道相应合,本文研究发现46~55岁患者发病率为45.16%最高。
因此,女性患者更应该在进入中年之后更
加关注自身乳腺的健康,防止乳腺癌的发生。
且乳腺癌的发病病理主要以浸润型
导管癌为主,左右病变部位无差异。
一旦发现自身情况出现异常,必须及时到医
院就诊,进行肿块穿刺的细胞学检查或者红外扫描,确诊病理情况,排除乳腺增
长等疾病,争取对乳腺癌进行早发现,早治疗。
此外,临床研究报道指出,乳房
外上象限的是乳腺癌的高发部位,由于此部位聚集了较多的脂肪,能够合成雌性
激素,而雌性激素作为乳腺癌的首要治病因之一,因此乳腺癌常发于此。
同时由
于女性乳腺的淋巴输送管道较为发达,所以极易发生淋巴结的转移,上文研究亦
发现,淋巴结转移率为80.65%,发生率较高。
另外淋巴肿块大小与患者的淋巴结
转移之间也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肿块直径1.9~4.9cm较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
综上所述,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应多了解与掌握乳腺癌的治病因素,才能够
有效的防止乳腺癌的发生,如果患者出现乳房肿块等不良状况应及时就医,进行
病理学分析,防止乳块诱发乳腺癌或者乳腺囊肿等。
正确掌握最佳治疗时机,有
助于女性降低乳腺癌的病发率,提高乳腺癌治愈率。
【参考文献】
[1]成芳,木克代斯,司马义,等.新疆维吾尔族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10,27(4):364~368.
[2]饶南燕,周婕,赵林,等.219例中国汉族遗传性乳腺癌患者BRCAl和BRCA2突变的研究[J].中国癌症杂志,2008,18(5):370~375.
[3]蒋威华,欧江华,张国庆,等.汉族与维吾尔族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特征及预后差异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11,38(24):1578~1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