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负式手动喷雾器的使用方法
背负式高压细水雾灭火装置使用说明
背负式高压细水雾灭火装置使用说明海力特公司位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首家专业从事高压细水雾技术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其拥有完整系统的、具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压细水雾技术产品,填补了国和国际空白,到达了世界领先水平。
海力特高压细水雾技术成功应用于消防灭火领域,被誉为消防技术领域的一次革命;应用于环保领域,开辟了脱硫脱硝除尘技术的新纪元;应用于煤层气抽采利用领域,实现了煤矿平安生产的新突破,彻底根治了煤矿瓦斯和煤尘的危害。
公司形成了以高压细水雾元件和超高压流体元件为核心,以消防、环保和煤层气抽采利用为三大产业的开展格局,同时,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涵盖了市政环保、防化洗消、核生化污染防控、有毒气体降解、各种场合降尘、海洋工业以及多种军事工业等多个领域。
高压细水雾消防产品具有高效节水、平安环保、适用围广泛等优点,具有冷却、窒息双重灭火效果;可洗涤烟雾和毒气,屏蔽热辐射;有效扑灭A、B、C类和电气类火灾,由于它先进的灭火机理,其使用根本不受场所的限制,在陆地、海洋、空间均可应用。
产品通过了国家固定灭火系统及耐火构件质量监视检验中心、国家消防装备质量监视检验中心的检测和中国船级社认证,已广泛应用于国外各个领域。
为了保证高压细水雾消防产品的正常、平安运行,在使用前,请详细阅读本使用说明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地维护和保养,使产品随时处于良好状态。
一、概况海力特高压细水雾消防装备包括成套装置或车辆,是利用高压泵产生的高压水流〔压力在lOMPa 以上〕,通过高压胶管和高压细水雾组合喷枪从一种特殊喷头喷出,产生高压细水雾,通过手动方式对火灾场所进展灭火保护。
高压细水雾灭火装置水源供应方便,可采用消防车、市政管网、工业用水、生活用水、水箱或天然水源供水,实现持续灭火;可实施远、近程喷枪转换,耗水量为传统消防水枪的1%,灭火效率是其200〜300倍;采用高强度阻燃耐磨胶管,在500°C高温下可工作30min,胶管水平距离可达2000m,垂直高度可达1000m。
背负高压细水喷雾操作方法
背负高压细水喷雾操作方法
1. 确保喷雾器处于关闭状态,将喷雾器背负在肩膀上,调整背带和腰带的位置,使其稳固牢固。
2. 打开喷雾器的阀门或开关,使其处于工作状态。
3. 举起喷枪,将喷嘴对准需要喷洒的位置,适当调整喷雾的角度和范围。
4. 握住喷枪的把手,通过扳动扳机或按钮来控制喷雾的压力和流量。
5. 在使用喷雾器时,保持身体的平衡,避免姿势不当或过度用力导致不适。
6. 使用完毕后,关闭喷雾器的阀门或开关,将喷枪放置在固定的位置,避免喷雾意外喷溅。
7. 清洁和维护喷雾器,定期检查喷嘴和管路是否堵塞,保持喷雾器的使用效果和寿命。
手动喷雾器的安全使用
手动喷雾器的安全使用手动喷雾器是用人力来喷洒药液的一种植保机械,它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用性较广的特点。
可用于防治旱地、水田、丘陵山区和设施内的作物的病虫草害,以及防治仓库病虫害和卫生防疫。
目前我国生产的手动喷雾器主要有背负式喷雾器、压缩式喷雾器。
一、背负式喷雾器空气室外置的背负式喷雾器由药液箱、泵筒、空气室、出水管、手柄开关、喷杆、喷头、摇杆部件和背带系统组成。
空气室的作用是储存药液,保持喷雾压力稳定和连续喷雾。
为减少外置式空气室的药液滴漏污染现象,新型背负式喷雾器均将空气室置于药液筒内并与泵筒合并为一体。
药液箱横截面呈腰子形,便于背负。
药液箱壁上标有水位线。
加液口、开关和手把处都设有滤网,以阻止杂物进入喷雾器,堵塞喷头。
活塞泵由泵筒、塞杆、皮碗、进水阀、出水阀、吸水管和空气室等组成。
泵筒、泵盖、空气室、进水阀座、出水阀座由工程塑料制成,耐农药腐蚀。
药液箱应与大气相通,但药液应不能溢洒出桶外。
喷洒部件由套管、喷杆、开关、喷雾软管和喷头等组成。
喷头可采用切向离心式喷头。
工作时,操作人员将注入药液的喷雾器背在身后,通过手摇杆带动活塞在泵筒内上下移动。
摇杆上提时液泵容积增大,进液阀打开,出液阀关闭,药液吸入泵筒内。
摇杆下压时液泵容积变小,进液阀关闭,出液阀打开,药液压入空气(稳压)室,压缩室内空气使压力逐渐升高(可达800千帕)。
按动手摇杆数次后,感到费力时,便可打开喷杆上的开关后,药液通过喷头的喷孔,呈雾化或细小的雾滴喷洒到作物上。
空气室是一个密闭的容器,其作用是使药液获得稳定而均匀的压力,减少因泵间断地排液而造成的压力脉动,保证喷雾雾流稳定。
二、压缩式喷雾器压缩式喷雾器是靠预先压缩的气体使药液桶中的液体具有压力。
在喷雾前需用气泵预先将空气压入密闭药箱的上部,对液面加压,然后再经喷洒部件把药液喷出。
它不是持续加压,而是间歇式加压,当喷雾进行到压力下降时即需要再次加压,所以也称为预压式喷雾器。
为保证压缩式喷雾器较长时间内排液压力稳定,药液只能加到水位线,留出约30%的药箱容积用于压缩空气。
农药喷雾器正确使用方法
农药喷雾器正确使用方法
随着高效农药和高效喷雾器具的发展,农药应用技术也在发生变化,其主要趋势是减少单位面积的喷液量,如地面喷雾由每亩50公斤左右(常量喷雾),逐步减少到每亩1—10公斤(低量喷雾)和每亩0.5公斤(超低量喷雾),随着喷液量大幅减少,喷药工效得到了显着提高。
喷雾方法手动喷雾器低量喷雾办法非常简单,只需将常规背负式喷雾器换上一枚低量喷头片即可。
低量喷头片为不锈钢片加工而成,其规格是喷孔直径0.6—0.7毫米,流量每分钟250毫升。
低量喷雾与常量喷雾不同之处是喷雾细、匀,属飘移性喷雾,亩喷液量1—10公斤,药液均匀覆盖作物但不流失,喷雾行走速度一般为每秒1米。
喷30—40
1米/秒;
亩喷量在3
——仅供参考。
喷雾器的种类与使用方法
喷雾器的种类与使用方法
喷雾器的种类很多,今天我们只是简单介绍一下,供参与种植业的朋友们参考!
一、喷雾器的类型
常见的喷雾器有背负式喷雾器、踏板式喷雾器、担架式机动喷雾器、电动超低量喷雾器、背负式机动喷雾喷粉机、拖拉机牵引风送式喷雾机等。
其中目前常用的种类有背负式喷雾器、踏板式喷雾器、机动喷雾器。
二、喷雾器的使用方法
1、背负式喷雾器。
目前有压杆式和电动式2种。
压杆式要一手压杆加压,一手握喷头喷雾;电动式采用蓄电池,轻便省力,目前是农村常见的喷雾工具。
背负式喷雾器在使用时,要先加压,然后打开开关喷雾,压力要均匀,不能使压力过大,以免损坏喷雾器。
喷洒完毕后要清洗喷雾器,
使用后要注意保养。
2、踏板式喷雾器。
踏板式喷雾器主要由踏板、液泵、气室和压杆组成,结构简单,压力较高,需要2人配合操作,比较省力,成本低,适合家庭小果园使用。
在使用过程中,首先是要保持液泵柱塞的润滑,保持注油孔内有油,用时稍长要将油封盖拧一下。
使用完毕后,将机器内药液排净,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3、机动喷雾器。
机动喷雾器是由柴油机、汽油机,或者电机带动的喷雾机,一般在喷洒防治叶螨、蚜虫时可使用喷头,防治一些大型害虫时使用喷枪。
喷药时要不断搅拌药桶内药液,防止沉淀,喷完药后要用清水清洗喷雾器。
将泵和管内药液排出。
机动喷雾器在使用过程中常见的故障有吸不上水、压力不足、雾化不好、机器声音异常。
冬季不用喷雾器要放净机器内药水,活塞处涂抹润滑油防锈。
背负式汽油打药机使用方法
背负式汽油打药机使用方法1. 简介背负式汽油打药机是一种常用于农业领域的设备,用于喷洒农药、杀虫剂等液体药剂。
它具有背负式设计,方便操作者在田间地头进行作业。
本文将详细介绍背负式汽油打药机的使用方法,包括准备工作、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准备工作在开始使用背负式汽油打药机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操作者的安全。
2.1 检查设备检查背负式汽油打药机的各个部件是否完好无损。
包括喷雾枪、喷嘴、管路等部件是否有破损或松动现象。
检查燃油箱是否有足够的燃料,并确保机器内部没有异物。
2.2 穿戴防护装备在操作背负式汽油打药机时,应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
包括手套、口罩、防护服等。
这些装备可以保护操作者免受药剂的直接接触,降低健康风险。
2.3 准备药剂根据作业需求,准备好需要喷洒的药剂。
在准备药剂时,应按照使用说明书中的比例配制,并注意稀释和混合的顺序。
3. 操作步骤完成准备工作后,可以开始操作背负式汽油打药机了。
下面是详细的操作步骤:3.1 启动设备将背负式汽油打药机放置在平稳的地面上,并确保燃油箱中有足够的燃料。
按照使用说明书中的步骤,启动设备。
通常需要按下启动按钮或拉动启动绳。
3.2 调整喷雾量和喷雾范围根据作业需求,调整喷雾量和喷雾范围。
这可以通过调节喷嘴或控制阀来实现。
一般来说,较大的作物需要较大的喷雾范围和喷雾量。
3.3 背负设备将背负式汽油打药机背在身上,并调整肩带和腰带,确保设备紧密贴合身体。
注意背负时的平衡,以防止不必要的劳损。
3.4 开始喷洒根据作业需求,开始喷洒药剂。
保持均匀的移动速度,并将喷嘴对准目标作物。
注意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避免药剂浓度过高或过低。
3.5 完成作业完成喷洒后,关闭设备,并将背负式汽油打药机放置在安全位置。
清理喷雾枪和管路,并将未使用的药剂妥善保存。
4. 注意事项在操作背负式汽油打药机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遵循设备使用说明书中的操作步骤和安全警示。
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安全施药技术规范
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安全施药技术规范65.020.20B16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T 882—2009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安全施药技术规范Technical criterion for safety crop-dusting of manual knapsacksprayer 2009-03-05发布 2009-03-10实施发布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DB51/T 882—2009目次前言 ..................................................................... ............ II 1 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施药前的准备工作 ....................................................................1 4 施药中的技术规范 ....................................................................2 5 施药后的技术规范 ....................................................................3 6 操作人员安全防护 ....................................................................3IDB51/T 882—2009前言使用农药进行病虫草害防治时,其目的就是用最合适的施药机具,以最少的飘失,把准确的农药剂量喷撒到明确的靶标上。
科学、合理、安全地喷撒农药,才能得到满意的田间防治效果。
为提高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实际使用中的安全施药技术,减少农药污染,提高防治效果,保障操作者人身健康,特制定本标准。
背负式机动喷雾器使用技术规范
DB 61/T XXXX—XXXX 陕西省地方标准背负式机动喷雾器使用技术规程(送审稿)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前言本规程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有关规则起草。
本规程由陕西省植物保护工作总站提出。
本规程由陕西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陕西省植物保护工作总站。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王亚红、杨少雄、陈宏、王渊、李兰。
本规程为首次发布。
背负式机动喷雾器使用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背负式机动喷雾器的性能检查、田间操作、日常保养、人员防护等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农业、园林病虫害防治及卫生防疫中由汽油机驱动风机或液泵进行喷雾的背负式机动喷雾器的使用技术。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JB/T9782-1999 植保机械通用试验方法NY/T650-2002 喷雾机(器)作业质量NY/T1225-2006 喷雾器安全施药技术规范3. 作业前期准备3.1喷雾机性能检查3.1.1 安装仔细阅读说明书,按安装说明正确安装零部件,插紧进气塞与药箱进气口,进气塞外围涂擦机油或洗洁精进行润滑密封,打开挡风板。
新启用或维修后的机具,应将缸体内的机油排净,按要求将90#汽油和专用机油按25-30:1的容积比混合后加入油箱。
3.1.2检查仔细检查各部件连接是否紧固,有无漏油、漏水现象,并向各润滑点加注润滑油。
检查火花塞和间隙,火花塞正常跳火为蓝火花,合适间隙为0.6~0.7mm。
3.1.3起动试机轻拉启动器2~3次,看转动是否正常。
拉动启动器时,应手握启动器手把将其缓缓送回,切不可让起动绳自动缩回,也不可拉住起动绳不放手,否则,启动器容易被高速运转的启动盘打坏。
背负式汽油机喷雾器启动说明
背负式汽油机喷雾器启动说明
1.药箱:作用是配备有大容量的药箱,可以频繁加药。
2.启动器:采用汽油机喷雾器
3.化油器,循环式汽油器,配有泵油器能够使燃油迅速吸入化油器,降低启动时间。
4.操作手柄:符合人体设计,降低手部疲劳感,适于长时间操作。
操作步骤:
一、将油门操纵手柄置于调量壳中间或向上位置
二、打开油开关(处于竖直位置),将阻风门手柄处于关的位置
三、轻拉启动器2-3次,快速拉动直到机器启动,启动后暖机30秒,然后打开阻风门,根据
四、工作完成后,将油门操纵手柄置于调亮壳倒数第二档位置,运转1-3分钟后,将油门操
纵手柄降于最低位置,关闭机器。
背负式防爆喷雾驱散器说明
背负式防爆喷雾驱散器使用说明书一、概述背负式防暴喷雾驱散器是新型非致命性武器装备。
它是利用高压气体,将刺激剂快速大面积地布散在目标区域,烟雾状小颗粒刺激剂能在较长时间内悬浮距地面2米左右的空气内,并随风流动,不断扩散,驱散闹事人群。
本装备具有高效、机动灵活、作用范围大、装备安全可靠等特点,可用于处置大规模突发事件和反恐作战。
主要性能、战术技术指标处于国内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关键结构和材料为国内外同类产品所独创。
背负式防暴喷雾驱散器试验喷射状况见(图一)。
(图一)二、防暴驱散器装备系统组成及环境要求1.使用防暴驱散器必须有下列配套装备及工具:(1) 充气泵(2) 真空灌充机(3) 测压计2.安装系统装备,满足正常操作应配备不小于20m2的工作间,并有以下设施:(1) 220V 15A电源插座两组(2) 排气孔(3) 排风扇(4) 工作台(5) 除湿机(有条件配备)防暴驱散器装备系统组成见(图二)(图二)三、战术技术指标1.喷射方式:气粉分装,直接混合,连续或间歇喷射2.射程:30m3.覆盖面积:2000m2以上4.装粉量:2.8L5.喷射时间:连续喷射为18s~30sS6.工作压力:12MPa7.工作温度:-30℃~+50℃8.净重量:9.5Kg四、主要部件名称主要部件名称见(图三)(图三)五、充气、灌粉步骤1.分解:(1) 将背负式防暴喷雾驱散器放在工作台上,松开捆绑瓶装置,先推动簧片,扳开束紧拉环见(图四),取下束紧钩,把绑瓶带从带环中取出见(图五),向上抬起气、粉瓶,从背托上取下。
(图四)(图五)(图六)(2) 逆时针旋转连接螺套见(图六),将气、粉瓶分离。
2.充气:将气瓶上的截止阀与充气泵连结,按充气泵操作规程充气,充气压力22MPa~24Mpa 。
3.灌粉:(1)松开背紧螺母(图七),逆时针旋转连接螺母(图八)使连接管与粉瓶分离;(2)按真空灌粉机操作规程灌粉,详见附录1<真空灌粉机使用说明>;(图七)(图八)(图九)(图十)(3)检查高压管接头处○形圈,确保平整完好见(图九);(4)将连接管与高压管接头连接,并调整其相对位置,确保连接管与气粉混合装置上的红色标记对齐见(图十),以免较劲,最后拧紧背紧螺母。
掌握操作方法让你使用背负式喷雾器更轻松
在果树及农作物喷药防病虫时,采用植保机械喷洒农药能提高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而背负式喷雾器是在农业和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中比较常用到的植保机械。
为了让大家更了解背负式喷雾器,更驾轻就熟地使用它,以下就让我们普及一下背负式喷雾器有使用操作方法吧。
背负式喷雾器在进行喷洒农药的作业时,应先掀动摇杆数次,使气室内的气压达到工作压力后,再力开开关,边喷雾边掀动摇杆。
如果掀动摇杆感到沉重,就不能再过分用力,以免气室爆炸,损伤人和物(一般走2步~3步。
摇杆上下掀动一次即可),当每分钟掀动摇杆18次~25次,活塞行程大于60毫米时,即能保持一定压力的喷雾状态,此时喷雾压力在0.3兆帕~0.4兆帕,喷雾量在0.55公斤/分~0.73公斤/分。
而且为了安全起见,在使用背负式喷雾器作业时,不可过分弯腰,以防药液从桶盖处溢出流淌到身上。
向药液桶加注药液时,应将开关关闭,以免药液漏出,并用滤网过滤。
药液不要超过桶壁上所示水位线位臵,如果加注过多,工作中泵盖处将出现溢漏现象。
加注药液后,必须盖紧桶盖,以免作业时药液漏出或晃出。
作业中,桶盖上的通气孔应保持畅通,以免药液桶内形成真空,影响药液的排出。
空气室中的药液超过安全水位线时,应立即停止打气,以免空气室爆炸。
(“园林机械行业网收集整理”)1.采棉头倾斜度的调节通过调整采棉头大梁两侧的吊臂长度,使机器作业时前部滚筒比后部滚筒低19毫米,这使得摘锭接触更多的棉花并使残余物从采棉头底部流出去。
吊臂长度为销对销距离584毫米,两个提升框架应调整一致,倾斜度调整应在棉行内进行。
2.压紧板间隙的调节压力板和摘锭尖端之间的间距可以通过调节压力板铰链上的螺母调节,大约为3~6毫米,通过实践应调整到压力板和摘锭的尖端间隙为1毫米左右为好,间隙过大会漏棉花,间隙过小摘锭会在压力板上划出深槽,损坏部件。
甚至摘锭与压紧板的摩擦会产生火花,成为机器着火的隐患。
3.压力板弹簧张力的调节通过调整调节板与支架上圆孔的相对位臵来实现,从旋转调节板直到弹簧刚刚接触到压力板上开始,前采棉头继续旋转调整为调节板3个孔,后采棉头调整为4个孔,与支架上固定的孔对齐,插入凸缘螺钉,也可调整为前4后4。
背负式静电喷雾器操作规程
静电喷雾器操作规程背负式使用须知(一)使用本机前必须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并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二)仔细检查备件(根据装箱单)1.必须高度重视药液和水的过滤环节,以免堵塞喷咀,影响操作。
三道滤网,不能为了贪图方便,去掉任何一道滤网,尤其是桶内底下(水泵进水口处)的一道滤网更为重要,它直接会影响到水泵的使用寿命。
2.装配a. 安装喷头。
把单喷头或双喷头拧在喷杆上,确保不漏水。
b. 把喷杆与手柄连接牢固。
c. 调节喷杆的长度及角度并拧紧喷杆锁紧螺帽(喷头方向调至与手柄上强化感应电极板同方向,这样操作时比较方便)。
(三)药液的配比1. 先加入少量的清水(为了防止农药加入时直接进入水泵而导致药害)。
2. 加入农药(可湿性粉剂不宜使用,如需使用,一定要经过二次稀释后才能加入,否则容易堵塞喷咀,而且使用后必须及时清洗),具体的用药量如何来确定,以杀虫剂为例,平时用普通喷洒方法的亩常用药量减去50%,然后根据作业行走的条件,选用不同的喷头,确切地说,准备喷洒几亩地,就加多少药。
一般来说,用一个单喷头喷完一桶水需化时间90分钟,用双喷头则需60分钟,用三喷头仅需40分钟。
如:常量100克,选用双喷头,喷4亩地,100 X 50% X 4 = 200克/桶,每亩地需用时间15分钟。
3.加满清水(16升)后(禁止使用田沟里的污水)擦干桶体外表的沾水,拧紧桶盖,即可实施喷洒。
(四)操作步骤1. 打开电源开关或静电功能开关(桶底开关),此时指示灯亮起,电压表显示在正常范围。
2. 先将储液桶背上,手持喷杆手柄,握住强化感应电极(手柄不锈钢片),再开启手柄操作开关,将喷头朝向作物(离农作物30-50公分左右)进行喷洒操作。
3. 喷洒完毕后先按下手柄开关后再切断电源静电开关。
注意:a. 在操作时禁止与旁人肢体接触。
b. 机器使用完毕后,应及时用清水对储液桶内部及喷射系统进行清洗并擦拭干净后,放置在合适的地方妥善保管。
如长期不用时,应每二至三个月对蓄电池进行一次维护性充电。
背负式电动喷雾器使用说明书
背负式电动喷雾器使用说明书背负式电动喷雾器是一种新型的喷涂设备,其很好地解决了传统喷涂设备的一些痛点,例如喷涂效率低、喷雾均匀性不佳等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背负式电动喷雾器的使用方法与事项,旨在帮助用户更好地掌握和使用该设备。
一、准备工作1、根据操作说明组装背负式电动喷雾器,正确安装、固定喷嘴、喷管等各部件;2、根据喷涂材料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喷嘴和喷涂距离;3、检查电源线是否损坏,在使用前请务必确认是否有漏电现象,确保安全;4、在使用前请清洗喷嘴和喷管,确保喷头畅通无阻;5、佩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二、操作步骤1、加液:打开加液口,将要喷涂的液体倒入喷涂桶中,注意不要注满,以免影响喷涂效果;2、启动:将电源线插入插座,打开电源开关,启动电动机;3、调节:调节出液量,选择合适的喷头,喷涂距离和角度等参数;4、喷涂:按下扳机,从左往右均匀喷涂(或者从上往下),保持手持喷枪机头垂直于喷涂表面,喷涂速度均匀,不要在同一位置重复喷涂多次;5、停机:喷涂完毕后,立即关闭电源开关,关闭电动机,开启放液阀门将剩余的液体排干,清空液体桶;6、清洗:将喷嘴和喷管等各部件拆卸下来,用清水彻底清洗干净并晾干;7、存放:将背负式电动喷雾器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妥善保管。
三、注意事项1、在使用前,请先阅读使用手册,确保正确使用;2、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检查电源线和各部件是否有损坏;3、喷头应定期清洗,避免堵塞影响喷涂效果;4、使用时请佩戴好个人防护装备;5、工作时,应避免在狂风大作,高温干燥或极端潮湿等环境下使用喷涂设备;6、不得将背负式电动喷雾器用于灭虫、消毒等用途,否则后果自负。
以上就是关于背负式电动喷雾器的使用说明,希望本文能对用户有所帮助,更好地应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提高喷涂效率,达到更好的效果。
背负式灭火水枪操作方法
背负式灭火水枪操作方法背负式灭火水枪是一种常见的灭火工具,广泛应用于消防领域。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其操作方法。
首先,准备工作很重要。
在使用背负式灭火水枪之前,必须确保装备完好。
检查水枪的外观,确保无明显的损坏或磨损。
检查连接件和管道是否完好并固定。
检查水枪上的阀门或开关是否灵活可操作,并保证无泄露现象发生。
其次,要确保背负式灭火水枪的水箱内充满清洁的灭火水。
只有在做好这些准备工作后,才能进行操作。
操作背负式灭火水枪的第一步是穿戴装备。
消防人员需要佩戴防护服、防护手套和防护面罩等个人防护装备,保护自身安全。
接下来是操控水枪。
水枪的操控主要通过水枪的把柄和几个按钮来实现。
首先,将水枪的后背夹于肩胛骨之间,拉紧背带固定水枪。
然后将把柄握在手中,确认手指能够轻松触及到水枪上的各个按钮。
操作背负式灭火水枪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根据火情选择合适的喷射模式。
背负式灭火水枪通常有直射、扇射和喷射三种喷射模式,不同的模式适用于不同的火灾情况。
直射模式适用于狭小空间或需要精确喷射的情况。
扇射模式适用于大面积火情,能够快速覆盖较大的区域。
喷射模式适用于需要远距离浸泡的情况。
其次,要注意喷射的方向和角度。
在消防人员操作背负式灭火水枪时,应根据火情和场地条件选择喷射的方向和角度。
通常,要选择离火源远离的一侧做为喷射的方向,以避免火灾蔓延。
对于高温或有明显火焰的区域,喷射角度应尽量偏低,以防火焰向上蔓延。
此外,需要注意使用水枪时的喷射力度和喷射距离。
喷射力度和喷射距离的选择应根据火情的大小和位置来确定。
对于小型或局部的火情,可以调整喷射力度增大冲击力来迅速灭火。
对于大面积火情,应注意保持适当的喷射距离,以确保安全和有效的灭火。
最后,使用背负式灭火水枪应专心致志,注意观察火情的变化,并随时调整操作方式。
在使用水枪灭火的同时,还要注意自身安全,避免受伤。
当灭火任务完成后,应及时关闭水枪上的阀门,停止供水并清空水箱,以备下一次使用。
公卫8、消毒喷雾器的使用
8、消毒喷雾器的使用常用的喷雾器种类有:手提式,背负式,车载式,机动式等背负式喷雾器一、背负式喷雾器的使用:1、安装:按照使用说明书将各部分装合,安装时注意各部分的正确位置,塑料喷雾器各连接部位不要旋的过紧,以免破裂。
2、试喷:在液桶内加少量清水,打气到一定压力试喷,检查各连接处有无漏气漏水,喷雾是否正常。
3、装药液:将配好的药液过滤后倒入桶内,药液不能超过标准线,以保持桶内有一定的空间储存压缩气体。
4、打气:装好泵体并旋紧至不漏气不漏水时即可打气,有的喷雾剂压力达到一定程度自动排气,没有排气设备的,气压不宜太足。
5、喷雾:液滴大小与压力强度有关,可根据灭杀对象和环境调整喷头进行喷洒。
二、背负式喷雾器的维护保养:1、作业完毕应将桶内余气放掉,药液倒出,桶内及打气筒用清水清洗,并打气喷雾清洗软管、喷干和喷头。
2、清除并晾干喷雾器表面的灰尘、污物、药液和水。
3、放置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
机动式喷雾器一、机动式喷雾器的使用:1、启动前的准备:检查各部位安装是否正确,牢固。
检查油路系统是否通畅。
2、启动:在油箱内加入按规定配制并经沉淀过滤的混合油,首次或夏季使用汽油与机油的比例为15:1。
打开燃料油门开关,启动拉线门开关至1/2-1/3位置,适当调节阻风门,冷机及新机应关闭2/3,热机可全开。
按压加油针直至出油,启动拉绳将启动轮向上缓拉3-5次,使混合油进入汽缸,最后迅速拉动即可启动,启动后将阻风门打开。
3、试喷:确认发动机及风门正常运转之后,应先加清水试喷,检查个链接处有无渗漏。
喷雾功能和各个部位工作是否正常。
4、喷雾操作:将药液加入药箱内,药液量不要太满,盖好盖子。
加药液时可使发动机低速运转。
将机器背在背上,适当调整发动机油门,使其达到额定转速并稳定工作。
打开喷液开关,药液呈雾状喷出。
二、机动式喷雾器的维护保养:每日工作结束后,应将箱内残存的药液倒出,用清水洗涮药桶和管道。
清理机器表面的尘土、浊污。
背带式打药机操作方法
背带式打药机操作方法背带式打药机是一种应用于农业领域的便携式设备,用于喷洒农药或其他农业化学品。
它被设计成可以背负在身上,方便作业人员在田间地头进行喷洒作业。
下面将详细介绍背带式打药机的操作方法。
1. 调整背带式打药机的背带:首先应确保背带式打药机的背带舒适并稳固的固定在肩部和腰部。
根据使用者的身高和体型,适当调整背带的长度,确保背带均匀地分布在肩部和腰部,使得打药机可以舒适地负重。
2. 确认液体容器的装填情况:背带式打药机通常配备有一个液体容器,用于存放农药或其他液体化学药剂。
在操作之前,应当确保液体容器充满所需药剂,并且密封完好,以避免液体泄漏。
3. 连接喷嘴和液体容器:将喷嘴与液体容器连接,确保连接口紧固可靠,以防止液体溢出。
喷嘴通常采用旋转连接方式,确保旋转到位并锁定,以保证液体能够流畅喷洒。
4. 调整喷雾方式:根据实际施药需求,背带式打药机通常提供多种喷雾方式,如雾化、喷射等。
可以通过旋转或拧动喷嘴上的控制开关来调整喷雾方式。
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喷雾方式。
5. 开启打药机:在确认所有连接已经牢固的前提下,按下打药机的开关按钮,启动机器。
打药机通常配备有电动或者机械式的驱动装置,可通过电池、汽油发动机等方式提供动力。
在启动之后,打药机会开始工作,将药液从液体容器中抽取出来,并通过喷嘴喷洒。
6. 进行施药作业:在打药机开始工作后,使用者可以背负打药机,进入到需要进行喷洒的田间地头。
在行走过程中,保持稳定的步伐,确保喷洒均匀,并避免撞击或摔倒。
根据实际需求,可以通过手动或自动调整喷雾方向和喷洒量,以实现精准施药。
7. 结束施药:当施药作业完成后,可以按下打药机的停止按钮,停止机器工作。
此时,断开液体容器与喷嘴之间的连接,将剩余药液倒入容器中保存或处理。
同时,清洗喷嘴和液体容器,以防止残留药剂对设备造成腐蚀,或者对环境和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8. 保养维护:使用完毕后,及时对背带式打药机进行保养维护。
背负式高压细水雾灭火装置使用说明
背负式高压细水雾灭火装置使用说明背负式高压细水雾灭火装置是一种特殊的消防设备,适用于山林、高楼、油罐、船舶等消防灭火场景。
它采用高压水雾技术,通过喷雾细小的水滴,形成大量的水雾,达到降温、减低烟雾浓度、灭火的效果。
下面是关于背负式高压细水雾灭火装置的使用说明:1.确保装置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在使用之前,应仔细检查装置的各个部件,确认没有损坏或缺失,并确保阀门和开关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
2.穿戴合适的防护装备。
在使用装置时,消防员应穿戴好合适的防护服、手套、面罩和护目镜等防护装备,以免受到火灾和水雾的伤害。
3.确认灭火区域的情况。
在进入灭火区域之前,消防员应先观察周围环境,了解火灾的规模和性质。
根据火势大小和灭火目标,合理选择使用高压细水雾灭火装置的工作模式。
4.确定灭火方向和距离。
在使用装置时,消防员应根据火势和风向确定灭火的方向和距离。
尽量选择适当距离和角度,以确保喷射的水雾能够覆盖到火源,并有效地降温和灭火。
5.控制喷射角度和水量。
根据火势和灭火距离的要求,消防员应调节装置的喷射角度和水量。
通常情况下,较小的火源可以选择较大的角度和较小的水量,而较大的火源则需要较小的角度和较大的水量。
6.加强灭火操作的安全性。
使用背负式高压细水雾灭火装置时,消防员应时刻注意自身的安全。
在接近火源时,应保持足够的距离,并避免直接接触火焰和高温表面。
在操作过程中,应密切关注火源的变化,及时调整喷射角度和水量。
7.确保装置的使用寿命和维护。
使用完毕后,应及时清洗和干燥装置,并储存到干燥的地方。
定期检查装置的各个部件,确保其正常工作,并定期充电或更换电池。
总之,背负式高压细水雾灭火装置可以有效地应对各种消防灭火场景,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安全。
消防员应熟悉装置的操作方式和特点,并掌握合理的使用方法,以保证灭火效果和自身的安全。
背负式手动喷雾器的使用方法
背负式手动喷雾器的使用方法手动喷雾器广泛应用于通用工业设备、医药设备、化工设备、农业(草坪及花园)、旅游车辆、专用车辆、船舶、饮料、车辆清洗、地毯清洗、地面清洗、水净化及水处理设备。
一、喷雾器的使用方法1、要正确安装喷雾器零部件。
检查各连接是否漏气,使用时,先安装清水试喷,然后再装药剂。
2、作业前按操作规程,严格遵守药品的使用事项配制好农药。
向药液桶内加注药液前,一定要将开关关闭,以免药液漏出,加注药液要用滤网过滤,且药液的液面不能超过安全水位线。
3、将喷雾器背在背后,左手拿压杆上下压动至一定的压力时(压动次数约在30次/分),右手执喷杆手柄打开开关并摆动喷杆,根据被喷植物(或面积)大小调节开关大小,使喷头按要求上下或左右喷雾。
4、初次装药液时,由于气室及喷杆内含有清水,在喷雾起初的2~3分钟内所喷出的药液浓度较低,所以应注意补喷,以免影响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5、喷药时要注意力集中,手眼配合,用力要有节奏,将喷咀对准受病虫害的植物部位喷施农药,做到周到、均匀、正确、安全。
6、工作完毕,应及时倒出桶内残留的药液,并用清水洗净倒干,同时,检查气室内有无积水,如有积水,要拆下水接头放出积水。
7、若短期内不使用喷雾器,应将主要零部件清洗干净,擦干装好,置于阴凉干燥处存放。
若长期不用,则要将各个金属零部件涂上黄油,防止生锈。
8、用药后48小时内,如发现药害应立即喷酒1%~2%的洗衣粉溶液,或喷酒清水数次,以缓解药害,减轻损失。
二、喷雾器的使用注意事项1、作业人员应戴好口罩手套,着长衣长裤,完工后换衣裤,用肥皂洗手,以免中毒。
若使用农药不慎,药液进入眼睛、皮肤等应尽快用大量清水冲洗。
2、水位不超愈水位线,以防药液外流,引发中毒。
3、保持左手压力均匀,上下压动次数在30次/分钟左右,勿使压力过大损坏气压室。
4、作业时,有风应站在上风处,并尽量在无风天气喷药。
5、妥善保存与处理未用完农药,以防发生不安全现象。
6、若喷头阻塞,不能用嘴吹喷头片杂物,以免农药中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