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历史名人全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历史名人全集
先秦两代
管仲庄子甘罗陈胜范增英布张良文翁桓谭桓荣范滂华陀左慈刘馥
三国魏晋
曹操周瑜小乔桓范曹洪曹仁鲁肃吕蒙曹真曹丕曹植嵇康王蕃刘伶
恒温桓伊戴逵
南北朝
何尚之何敬容
隋唐
耿询汪华汪伦张籍李绅杜荀鹤陈抟曹霸
五代十国
朱温朱友贞杨行密
宋
陈翥包拯高太后李公麟方腊吕本中宗杲张孝祥罗愿吕祖谦吴潜胡仔
胡舜陟毕昇梅尧臣鲁宗道
元明
朱升李善长汤和朱元璋常遇春徐达胡惟庸蓝玉沐英朱棣朱权程繁政
汪机傅友德邓愈何震胡宗宪朱有汪道昆许国程大位戚继光注迁讷
左光斗胡正言阮大铖吴应箕
清
萧云从汤鹏杨光先弘仁方以智钱澄之查士标汪昂施闰章梅清梅文鼎
张英戴名世方苞方观承张廷玉汪士慎程兰如刘大戴震鲍廷博姚鼐
罗聘邓石如曹振镛王贞仪高朗亭包世臣郑复光姚莹王茂荫张乐行
张守禹程长庚胡光墉年羹尧李鸿章张树声刘瑞芬孙家鼐丁汝昌刘铭传
汪莱
近代
杨文会周馥吴汝纶杨月楼孙多森程家柽吴樾范传甲施从云吴谷
宋玉琳张汇滔倪映典韩伯棠詹天佑
李经方段祺瑞周学熙倪嗣冲徐谦许世英叶春善柏文蔚杨小楼王揖唐
张敬尧陈独秀冯玉祥孙多钰方振武朱蕴山刘文典梅光迪
当代
黄宾虹柏文蔚汪孟邹方振武王亚樵张治中陶行知胡适张恨水
朱光潜陈延年王步文林散之李克农阿英田间蒋光慈乔年刘开渠戴安澜王稼祥赵朴初吴作人张曙黄镇侯学煜姚依林杨振宁邓稼先严凤英
胡锦涛吴邦国李克强
先秦:
老子(前580-前500),姓李,名耳,字聃,今安徽亳州市涡阳县人,道家学说的创始人。
曾出任周朝守藏室的史官(图书馆馆长),后弃官归隐。
传说老子归隐时骑青牛路经函谷关,函谷关守令请求老子著书,于是有《老子》五千多言留于后世。
《老子》即《道德经》,分“道”与“德”两部分,基本反映了老子的思想。
道是“无”,但这个“无”并非不存在,道是“虚”,因其有巨大的包涵性。
“德”就是得到道。
小国寡民是老子道在社会的再现。
老子的道家思想开启了中国几千年来崇尚自然,努力与自然合一的精神内涵。
庄子(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人,著名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
他继承和发展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无限的,人生的终极意义和至高境界就是与道合一。
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神的主宰。
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辨证法因素。
著作有《庄子》,亦称《南华经》,是道家经典之一。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
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
《养生主》篇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管仲春秋时齐国名相,颍上人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和思想家。
他经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为卿,被尊称“仲父”。
他辅佐齐恒公对内对外政策进行全面改革,分国都为十五士乡和六工商乡,设各级官吏管理,并以士乡的乡里组织为军事编制;主张按土地好坏分等征税,适当征发力役,禁止掠夺家畜;用官府力量发展盐铁业,筹造和管理货币,调剂物价;特许在庶民中选士,予以破格提升。
帮助齐桓公以“尊王攘夷”相号召,使齐国日益昌盛,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管仲是先秦法家思想的奠基人之一。
现存《管子》76篇,多为后人假托。
孙孙敖霍邱人(生卒年不详)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
公元前601年,出任楚国令尹(楚相),辅佐楚庄王施教导民,宽刑缓政,发展经济,政绩赫然。
主持兴修了芍陂(今安丰塘),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国力。
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列其为第一人。
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陈胜(?~前208) 字涉。
阳城(今属固镇县人,一说河南登封东南)人。
雇农出身。
秦二世元年(前209)被征屯戍渔阳(今北京密去西南),因洪水误期,按秦律当斩。
遂与吴广在蕲县大泽乡(今宿县东南刘村集)发动同行戍卒九百人起义。
各地纷纷响应,队伍发展至数万人,并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陈胜被推为王。
旋派兵攻取赵、魏之地,又派周文率主力军进攻关中。
后周文战败,秦将章邯以优势兵力反扑,围攻陈县。
陈胜率军反击,失利退下城父(今涡阳东南),为叛徒庄贾杀害。
范增(前277-前204):秦末居巢(今巢湖市)人,[一说今桐城人]秦末农民战争中为项羽主要谋士,被尊为“亚父”。
他劝说项梁立楚王族后裔为楚怀王。
秦军围攻巨鹿时,楚怀王派宋义、项羽等救赵,以他为末将,后归属项羽,为其出谋划策。
他屡劝项羽杀刘邦,项羽不听。
后项羽中刘邦反间计,削其权力,他忿然离去,途中病死。
他死后,刘邦以弱胜强,战胜项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
张良秦末汉初城父(今亳州市)人,字子房,秦末汉初谋士、大臣,祖先五代相韩。
秦灭韩后,他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未中。
逃亡至下邳时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深明韬略,足智多谋。
为刘邦主要“智囊”。
楚汉战争中,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结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又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为刘邦完成统一大业奠定坚实基础,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这一名句也流传百世。
汉朝建立时封留候,后功成身退。
曹操(155-220),三国时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魏政权的缔造者。
公元208年,发动赤壁之战,同孙权、刘备形成三国鼎立之势。
建安二十一年进位魏王。
子曹丕称帝,追尊曹操为魏武帝。
曹操统一北方,兴修水利,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
精通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摘要》等。
善诗歌,开建安之风,《蒿里行》、《观沧海》等名篇脍炙人口。
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曹植(192~232)字子建。
建安杰出诗人,曹操第三子,少聪敏,颇得其父宠爱,几次欲立其为太子,因曹植清高孤傲、行为放任,饮酒无度,且违反禁规而招致曹操不满,遂绝立他为嗣之念。
建安十六年封平原侯,建安十九年改为临淄侯。
曹丕即帝位后,曹植备受猜忌和迫害,屡被贬爵和改换封地。
曹丕几度欲杀曹植,据说曾逼曹植七步成诗,结果逼出了传世佳作《七步诗》。
年42忧郁而终。
其诗歌艺术性极高,于五言诗发展起极大推动作用。
今传《曹子建集》10卷。
曹丕(187~226) 字子桓。
即魏文帝。
曹操次子。
东汉建安十六年(211)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
二十二年立为太子。
曹操死,嗣位为丞相、魏王,旋代汉称帝,国号魏,都洛阳。
在位期间,效法汉文帝实行清静无为,与民休息政策,制订“九品中正法”,使世族门阀统治开始确立。
好文学,为当时文坛领袖。
其诗“燕歌行”为现存最以早一首七言诗。
所著《典论·论文》为我国较早之文艺理论批评专著。
现存诗歌约40首。
有《典论》5卷、《列异传》3卷,文集23卷,已散佚。
明人辑有《魏文帝集》。
谥文帝。
华佗三国时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医学家。
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以外科尤为擅长。
他发明了全身麻醉剂__麻沸散,这是世界医学史应用全身麻醉的方法施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最早记载,比西方早1600多年。
华佗强调体育锻炼,提倡防病为主,他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和姿态,创造了一种“五禽之戏”健身法。
后被曹操所杀。
现存《中藏经》系后人托名之作。
周瑜(公元175—210年)舒城县人。
三国时东吴名将。
汉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周瑜被孙策授为建威中郎将,时年24岁,后人因此称他为周郎。
孙权继位后授周瑜为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国事。
汉建安十三年,孙权授周瑜为大都督。
时年9月,曹操举兵南下,周瑜与诸葛亮合谋,在赤壁火烧曹营,大获全胜,史称赤壁之战,由此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格局。
舒城现存有周瑜城、周瑜桥等遗址多处。
鲁肃(172~217) 字子敬。
临淮东城(今属定远县)人。
出身土族,喜读书、好骑射。
曾赠三千斛米与居巢长周瑜,并结为友好,后被周瑜荐与孙权。
孙权问以天下大计,肃道“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立江东,以观天下”,为孙权敬重。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率兵南下,肃与周瑜坚决主战,建议孙权联结刘备,共拒曹军,为孙权采纳。
任赞军校尉,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
周瑜死后,任奋武校尉,代领其军。
后拜汉昌太守、偏将军。
从孙权破皖城,拜横江将军。
善治军,长于文辞,思主弘远,《吴书》称其有过人之明。
隋、唐、五代、宋、元
朱熹(1130-1200)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南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宋代理学集大成者。
朱熹把道家和禅学思想融入儒学之中,提出了“气”、“天理”、“格物致知”等一系列重要的理论;以“天理”为本,组建了严密的自抑性儒学思想体系。
朱熹发展了程颢、程颐的理学思想,建立了一个中国古代最庞大、最完整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世称“程朱理学”,成为中国后期封建社会官方哲学的正宗。
朱熹一生著述极为丰富,代表性的作品有《四书集注》、《诗集著》、《朱子语类》、《近思录》等。
包拯(999-1062),合肥人,北宋著名的清官、政治家。
曾历任知县、知州、监察御史、天章阁侍制、龙图阁直学士、枢密副使等官职。
死后赠礼部尚书,谥为包孝肃公。
包拯在担任开封府尹时,为官刚毅正直,嫉恶如仇,执法严峻,不畏权贵,流传着“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开一代清官之风范。
包拯平生以廉洁著称。
他晚年在家里立了一块石碑,上刻《戒廉家训》。
遗著有《包孝肃奏议》。
他的事迹长期流传民间,小说、戏剧多取为题材。
毕昇(?-约1051),北宋徽州(今安徽歙县)人,活字版印刷术的发明者。
宋代庆历(1041-1048)年间,毕升首创泥活字版,使书籍印刷更为方便。
毕昇发明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烧硬后,便成活字。
活字可以多次使用,比整版雕刻经济方便,印刷速度比前大大加快。
后来活字由胶泥逐步改为木质、铜质、铅质,发展成为现代的活字印刷术,但其基本原理仍是毕升所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明清
朱元障(1328~1398) 字国瑞。
元未濠州钟离(出生于今凤阳县洪庙乡附近跃龙岗)人。
明王朝开国皇帝。
出身颁寒,编辑年丧父,入皇觉寺为僧。
元至正十二年(1352)投郭子兴红巾军。
初为亲兵,以军功屡有升迁。
十五年,韩林儿称帝,任左副元帅。
十六年,率部大破元军于采石,进取南京,自称吴国仅供参考,破陈友谅,张士诚,以徐达北上灭元。
二十八年,称帝于南京,时年41岁。
定国号为明,年号洪武。
后陆续征战多年,洪武二十年(1387)完成统一全国大业。
粗通文墨,善用兵,有智谋。
为巩固其统治,从洪武四年开始以各种借口大肆杀掳功臣,死后谥高皇帝,庙号太祖。
李善长(1314~1390) 字百室。
少读书,有智谋。
元至正十四年(1354)朱元璋攻占滁阳后,任军中书记。
从下滁州,为参谋,深得信任。
江赏罚等章程。
朱元为吴五,拜右相国。
曾请榷两淮盐,立茶法和制钱法,开铁冶、定鱼税,国用益饶而民不困。
吴元年(1367)封宣国公,为左相国,与中丞刘基等裁定律令。
明洪开三年(1370)大封功臣,授太师中书工丞相,封韩国公,位居第一。
次年以病致仕。
曾监修《元史》、编辑《祖训录》、《大明集礼》等书。
后以胡惟庸案坐诛。
戚继光(1528-1587),明抗倭名将,军事家。
定远人。
出身将门。
1553年,任署都指挥佥事,1554年改佥浙江都司,任参将,抵抗倭寇。
嘉靖四十年在台州大胜,次年援闽,捣破倭寇在横屿(宁德城外海中)的老巢。
嘉靖四十四年剿平广东倭寇,解除东南倭患。
他根据当时抗倭斗争的需要,进行了一系列军事改革。
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改进器械,编练新军,健全防务,协同整体作战。
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军事理论著作。
程大位(1533-1598),明代数学家,集成计算的鼻祖。
安徽休宁人。
于万历二十年(1592年)在休宁率口自刊《算法统宗》十七卷,又于1598年在屯溪自刊《算法纂要》四卷。
《算法统宗》是明代重要的一部以珠算为计算工具的数学书。
此书流传很广,不仅风行国内,还传到日本、越南,后又传到欧洲,在科技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
程大位还创制了“丈量步车”,这种步车和现在的皮尺相似,是用竹篾作的,比过去用木尺便利得多。
方苞(1668-1749):清桐城人,字凤九,号灵皋,晚号望溪,康熙进士,1711年因戴名世《南山集》案受牵连下狱,获释后命为康熙帝编校《御制乐律》等,官至礼部右侍郎。
与
刘大魁、姚鼐同为古文“桐城派”代表。
他在文学方面的最主要的贡献是提出古文“义法”,坚持“文”“道”统一。
主张散文应宣扬儒家伦理纲常,对清代文学颇有影响,散文获《狱中杂记》等名闻后世,有《方望溪先生全集》。
吴敬梓(1701-1754):清全椒人,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
出身于探花第中,自幼过着“笙簧之艺,渔猎百家”奢华生活。
后家道败落,移居江宁(今江苏南京)。
安徽巡抚荐他应博学鸿词试,以病不赴。
晚年贫困,漂泊扬州,卒于他乡。
所著《儒林外史》为中国古代小说中第一部“讽刺之作”对封建社会,尤其是科举制度进行了无情揭露与抨击。
另著有《文木山房集》、《史汉纪疑》。
戴震(1723-1777):清代大学者,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徽派朴学的创建及领袖人物。
字东原。
屯溪人。
徽商出身,1762年曾中举人,后六次考进士,因皆思想与程朱理学不符未中。
曾参加《四库全书》修纂,授翰林院庶吉上。
学识渊博,在哲学、天文、历算、历史、地理、经学、训话、音韵等领域均有重大贡献,为一代通儒和宗师,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其哲学思想是程朱理学之后反理学的启蒙思潮的重要代表;朴学思想是作为了在中国学术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乾嘉学派中的皖派领袖人物,并由之开创徽派朴学。
著作甚丰,主要著作有《原善》、《孟子字义疏证》、《仪礼考正》、《考工图记》、《古历考》、《水地记》、《勾股割圜记》等50余种。
《清史稿》有传。
姚鼐(1731-1815)清桐城人,字姬传、梦彀,号惜抱,清散文家,“集桐城派之大成者”,乾隆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改授礼部主事。
历任山东、湖南乡试主考官,会试同考官,刑部郎中,记名御史。
曾参与纂修《四库全书》。
辞官后主讲江南紫阳、钟山等书院。
工古文,与方苞等为“桐城派”代表,倡导唐宋古文传统,主张“明道义、维风俗”,将程朱理学纳入文学领域。
著有《九经说》、《古文辞类纂》、《惜抱轩文集》等,其《登泰山记》是我国的散文名篇。
王茂荫(1798-1865),安徽歙县人,清代经济学家。
王茂荫进士出身,历任户部、工部、兵部侍郎,并两度出任御史。
秉性耿直,敢于直谏。
1851年王茂荫提出,可以发行一定数量的纸币,但必须严格限制数额,使纸币和其代表的金或银保持一定的比例。
对已发行的纸币应能够兑现。
但没有被清政府采纳。
次年,再次上折谏请停止滥发纸币,提出兑现主张,受到“严行申饬”。
此事被写进《帝俄驻北京公使馆关于中国的著述》一书。
马克思在撰写《资本论》时看到这本书,并在书中提到了王茂荫的货币改革主张,给予充分的肯定。
遗著有《王侍郎奏议》。
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
李鸿章幼年力学,受业于曾国藩之门,为曾国藩器重。
咸丰三年(1853)回籍办团练抵抗太平军。
随后入曾国藩幕府,编练淮军,镇压太平军和捻军,形成淮军军阀。
同治九年(1870)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掌管清廷外交、军事、经济大权,成为洋务派首领。
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开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主要有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漠河金矿、天津电报局、津渝铁路等企业;利用海关税收购军火和军舰,创立北洋水师学堂,建立北洋海军。
李鸿章自强求富办洋务,在客观上对于我国资本主义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对于西方科学文明的传播具有积极意义。
他还先后代表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刘铭传(1836-1895),安徽合肥人。
清末淮军将领。
光绪十年(1884),刘铭传任福建巡抚,督办台湾军务,抗击法军8个月,取得胜利。
1885年台湾改行省,他为第一任台湾巡抚。
任职期间,重视设防、练兵,努力加强防务,以御外侮。
同时,他在台湾兴办洋务活动,建筑铁路,兴办航运,开采煤矿,发展商业,清理赋税,改革土地制度,以繁荣经济,增强台湾的经济实力。
他还兴办学堂,培养人才,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刘铭传是近代台湾发展资本主义的先驱。
胡雪岩(1823-1885):清绩溪人,名光墉,著名徽商。
初在杭州设银号,后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又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
并开办胡庆余堂中药店。
程长庚(1811-1880)名闻檄,字玉山,安庆潜山程家井人。
自幼随父习艺弹腔,复入科班,师从名优,后入四大徽班之三庆班,任班主及当家先生达三十余年,举为精忠庙首,统管京都菊部,享衔六品。
史家誉为剧神、京剧鼻祖;伶界尊为大老板、优人大成至圣先生,程长庚生逢徽、京嬗变的历史时期,为京剧形成奉献终生。
他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精于独创的改革家。
善于组织的活动家,悉心育人的教育家。
胸襟坦荡,爱国爱艺;资性聪颖。
精通戏曲;团结梨园,领袖群英,融徽、昆、弋诸腔之优长,兼容并蓄;完成徽调、汉调的合流,促成京剧的诞生,成为京剧开山鼻祖,最重要的奠基人和创始人。
周学熙(1865~1947)东至人。
光绪举人。
袁世凯亲戚和幕僚。
袁任直隶总督时,竭力为袁练兵筹饷,先后为其开办直隶银元局、官银号及启新洋灰公司,建滦州煤矿、开平煤矿(由英国归还)等。
民国元年和4年,两度出任财政总长。
民国2年4月代表袁世凯政府,以中国盐税为担保与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大借款合同。
继又创立烟酒公卖局和清理官产局,将贪污所得,先后在北京、天津、青岛、唐山、安阳等地开办自来水公司、华新纺织公司等企业,成为中国最大实业家之一,时有“北周南张”(指江苏南通张謇)之说。
近现代:
胡适(1891-1962),安徽绩溪县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领导人。
在五四时期引领了新文学革命、白话文运动、新诗革命和新学术革命。
中国现代著名学者、哲学家、教育家、文人。
早年就读于上海中国公学。
1910年留学美国,获博士学位后于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主张文学改良。
参与编辑《新青年》,发表《建设文学的革命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他的《偿试集》,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新诗集。
1919年,胡适提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治学方法,影响颇大。
著有《偿试集》、《白话文学史》、《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等。
陶行知1891-1946)现代著名教育家,黄山市歙县人。
1927年,创办了闻名中外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晓庄师范,并提出了“社会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主张教育要深入民间、为民众生活服务、为抗日救国服务。
1937年7月,创办了著名的育才学校。
陶行知毕生从事平民教育事业,提出“从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的口号,主张“和马牛羊鸡犬豕做朋友,对稻梁菽麦黍稷下功夫”,体现了他面对工农大众的教育方针。
宋庆龄为陶行知纪念馆题辞称之为“万世师表”。
陈独秀(1880-1942)安庆市怀宁县人,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政治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健将、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
1902年在安庆组织“青年励志学社”,首次提出“民主与科学”口号。
1915年,主编《青年》杂志(次年9月更名为《新青年》),揭开
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1917年受聘担任北大文科学长,1918年与李大钊一起创办了《每周评论》,直接投身爱国运动斗争之中。
毛泽东曾评价他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1920年夏,陈独秀率先在上海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
在党的第一至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为党的总书记。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陈独秀对国民党右派的进攻采取妥协投降政策,致使革命惨遭失败。
1927年在中共“八·七”会议上,陈独秀被撤职,1932年10月被南京国民政府逮捕,1937年获释,1942年病故,有《独秀文存》传世。
詹天佑字眷诚,原籍安徽婺源县人,铁路工程师。
1872年以幼童留学美国,为中国所派的第一批留学生,1881年毕业于耶鲁大学,1905-1909年以工程师主持修建京张(北京张家口)铁路,为我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修建滦河大桥,培养了我国第一批铁路工程师,后任汉粤川铁路督办,1912年发起组织中华工程师会,任会长。
著有《京张工程纪略》及图。
段祺瑞(1865~1936)原名启瑞,字芝泉,合肥人。
清光绪十五年(1889)毕业于天津武备学堂。
后赴德国学习军事。
回国后随袁世凯“新建陆军”和编练北洋军。
先后调任第四镇统制,为河间秋操北军总统、保定军官学堂总办、第六镇统制、江北提督等。
宣统三年武昌起义爆发,任第二军军统,往湖北镇压革命。
旋授湖广总督。
南北和议时奉袁意旨领衔北洋将领46人通电,迫清帝退位。
袁任总统后,充陆军总长。
民国2年(1913),代理国务总理,镇压“二次革命”。
民国5年出任参谋总长,代徐世昌任国务卿。
民国9年直皖战争爆发,被曹锟、吴佩孚解职。
民国13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被推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执政。
民国15年纵任军警屠杀爱国请愿学生上,造成三一八惨案。
旋被冯玉祥赶下台。
冯玉祥(1882--1948),字焕章,原名基善,安徽巢湖人,行伍出身,"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主张抗日,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和法西斯独裁统治。
后在张家口成立抗日同盟军,任总司令,多次击败日军,收复大片失地。
抗日战争初期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与张治中等一同参加了"八一三"凇沪抗战,是著名的爱国将领。
张治中(1890--1969)原名本尧,字文白。
巢湖人,原国民党二级陆军上将。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是一位没有同共产党打过仗的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曾三次到延安,代表国民党同共产党多次和谈并陪同毛主席往返重庆与蒋介石谈判。
1949年4月,作为首席代表率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同共产党和谈,后留在北平,被人们称为"和平将军"。
是国民党方面始终坚持国共合作的代表人物。
卫立煌(1897--1960)字俊如,合肥人。
1912年当兵,1914年参加反袁世凯起义。
1915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北伐,1925年北伐战争时任第14师师长,1927年后历任国民党副军长、军长。
曾率部参加对中央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围剿。
"七七"抗战后,任第14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指挥忻口会战,毙伤日军2万余人。
1938年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曾访问延安,热心与八路军合作抗日。
1939年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并晋升二级上将,与八路军友好相处,相互支援。
1943年任中国远征军代司令长官,指挥所部击败日军,收复滇西,打通中印公路。
1948年任东北"剿总"总司令,辽沈战役惨败后秘密去香港。
1955年3月赴北京,历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国民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等职。
戴安澜(1905~1942)字衍功,号海鸥,无为人。
民国15年(1926)黄浦军校第三期毕业。
曾参加北伐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参加古北口、台儿庄、武汉会战及昆仑关等战役,屡建奇功。
民国31年率部随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协助英美联军对日军作战。
初战东爪,歼敌7000余人,再战孟关,于同年5月殉国,10月追晋为陆军中将。
1949年后,被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蒋光慈(1901~1931)原名侠僧,笔名光赤,六安人。
“五四”时期参加芜湖地区学生运动。
民国10年(1921)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
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国后从事文学活动,曾任上海大学教授。
民国16年与阿英、孟超等人组织“太阳社”,编辑《太阳月刊》、《时代文艺》、《新流》、《拓荒者》等文学杂志,宣传革命文学。
著有诗集《新梦》、《哀中国》,小说《少年漂泊者》、《野祭》、《冲出重围的月亮》等。
王明(1904~1974)原名陈绍禹,字露清,金寨人。
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委员、政治书记处候补书记。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初期,曾犯过“左”倾冒险主义和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是中国共产党内这两次错误路线的代表。
1956年后长期居住在苏联。
1974年3月病逝于莫斯科。
李克农(1899~1962)巢湖人。
民国15年(1926)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上海沪中区委宣传委员、中央苏区国家政治保卫局执行部部长、中共中央联络局局长。
曾参加长征。
西安事变时,任中央赴西安谈判代表团秘书长。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驻上海、南京、桂林办事处处长,八路军总部秘书长,中共中央社会部副部长、情报部副部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秘书长。
1949年后,历任中共中央社会部部长、中央军委总情报部部长、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是全国政协常委、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赵朴初(1907~2000)太湖县人。
早年从事佛教和社会救济工作。
民国25年参加抗日救亡运动,负责上海战区难民收容工作,并动员大批青年参加抗日。
民国28年参加宪政促进运动。
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
参与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
曾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民政部副部长兼生产救灾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世界佛教协会联谊会副主席、中国中日关系史研究会会长、中国保卫儿童委员会主任、中国书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中日友好协会副会长、民进中央主席、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朱光潜(1897~1986)桐城人。
早年留学英、法,民国22年(1933)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文学院西语系教授,四川大学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外文系教授、教务长,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
1949年后,先后被选为全国文联理事,中国美学学会会长、名誉会长,中国作协顾问,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北京大学英语系一级教授,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委员。
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
在美学领域,从介绍西方美学名著和名著选读、美学概论到著述《西方美学史》,开拓了中国美学研究的新领域。
主要著作和译著有《变态心理学派别》、《文艺心理学》、《谈修养》、《诗论》、《谈文学》、《西方美学史》、《歌德谈话录》、《朱光潜美学文集》等。
张恨水(1895~1967)原名张心远,潜山人。
著名新闻工作者、通俗小说家。
民国8年(1919)任《皖江报》编辑,后担任《益世报》、《世界晚报》、《世界日报》记者和副刊编辑。
此间相继发表《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剑胆琴心》等小说。
特别是《啼笑因缘》一经报纸连载,不胫而走,出书后被改变为话剧、电影和曲艺,引起全国由南至北的“啼笑因缘”热。
共和国成立后,继续写出《梁山伯与祝英台》、《孔雀东南飞》、《白蛇传》《孟姜女》等历史题材的小说。
曾任文化部顾问、中央文史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