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方言分类

合集下载

湖北方言7大分类

湖北方言7大分类

湖北方言的分类一.江汉平原方言区(北方方言--西南官话)1.天仙潜方言(西南官话--武天片)主要通行于湖北省内广阔的江汉平原以及周边地区,主要有:天仙潜三市、汉川、云梦、沙洋、武汉蔡甸、洪湖,大部分在长江北部。

如果非要拿出一种方言来代表湖北特色的话,我个人的看法那就是江汉平原的“天仙潜方言”了,它不但分布广,而且荆楚特色很浓厚,不过说道这个“荆楚特色”,我也不知道哪个年代的的湖北特色才是“荆楚特色”,不过好像很多的湖北老乡也是这么认为的,可能是古代的“湖广熟,天下足”美称吧,江汉平原一带在古代如此之富庶,难免就被代表了湖北特色了,就好比《洪湖水浪打浪一样》也被代表湖北了。

不过说道听感,这一地区的方言还是可以的,蛮舒服,软中带硬。

不过该方言正逐渐向武汉话靠拢。

2.荆沙话(西南官话--常鹤片)主要是荆州地区的方言,这里的方言大体上还是属于江汉平原方言吧,只是有一点略微的差别,和南边湖南的常德方言几乎差不多,划分为西南官话常鹤片。

不过沙市清代就被强开为通商口岸,有“小汉口”之称,有大量的武汉移民,但是如今过了一百多年,虽然口音上略有武汉话的味道,但是差别还是有的,现在的武汉话也并不是清代的那种武汉话了。

不过现在逐渐有向武汉口音靠拢的趋势。

3.鄂中颤舌方言(西南官话—鄂北片大部、武天片部分地区)虽然是江汉平原一带的方言,但是又和其他两者有很大的不同,因为该地区有汉语所没有颤舌音,就是当地人俗称的“弹舌头”,跟那些俄罗斯人,蒙古人一样弹舌头。

主要分布鄂中和鄂北的部分地区:荆门、京山、钟祥、宜城、当阳、房县等地区。

我在荆门也呆过三年,大体的也了解了一下这个荆门的“弹舌头”,其实大部分的颤舌音都是“子”字发出来的。

“鸡子”,“杯子”等后面的“子”就是弹舌头了,说来也怪,荆门话中什么东西都要带“子”,因此我们外地人听起来几乎是句句话都在弹舌头,比如说“狗”,我们这的方言一般都一个“狗”字就代替,荆门话非要“狗子”,还有“钱包”,它是“钱夹子”,“子”这个字在荆门话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吧,因此有时候我经常调侃我的那些荆门朋友,听你们说话就感觉在开摩托车。

湖北方言

湖北方言
没穿裤子可怜xx:
值得同情的样子
xx事:
什么要得:
好的慊:
想念
以为/高头:
上面/货儿:
缝隙
店肉:
不知羞耻/叠余滴:
故意的/锅巴经:
混乱/痛人:
形容小孩长得可爱细毛兔:
婴儿/果糊:
形容质地不好的xx/果经子:
是说比较傻的人/xx:
糊涂
子奔人:
老实的人/挨板挨挨眼:
不灵活/扯经拉索:
纠缠不清/罩木口:
厨房洋香:
火柴/粗卡:
缺德/答刀:
摔跤/惹里惹瓜:
形容脏,不讲究,不整洁苕里苕气:
明天/坡子:
泡沫/朵冒儿:
捉迷藏细地盒儿:
小时候/黑一弹:
吓一跳/抬扛:
各持已见的争吵/近伐:
棉絮粥人:
气人的意思/黑猫快探的:
是形容很黑的夜/曾瓣儿:
切菜板/告粑子:
叫花子日百:
骗人/密密:
猫/斋斋儿:
猪/粑粑:
大便/喔掺:
勺子/纸驮落儿:
纸团儿吧xx:
儿子/瓢粑:
面窝/我姐:
我们/他姐:
他们/搔胯:
背鼓(被子)
斗子(肚子)
斗搏(赌博)
嘎涨窝(腋下)
哭子(手饰)
hang<四声>恋(项链)
晃子(xx、巷子)
呼(骗)
呼绞话(说谎)
半头裤子、胆裤子(内裤)
tian(四声)地(床单))
啊吧xx(老妇女)
咳马(青蛙)
癞hou(一声)子(癞蛤蟆)
阿(跨)
夸白(闲聊)
耳桶(耳朵)
勺(笨)
歇:
晚上/哈粥:
下午/过夜:
自行车/黑壳:

湖北各地奇葩方言你会念吗

湖北各地奇葩方言你会念吗

湖北各地奇葩方言你会念吗湖北各地奇葩方言你会念吗如果你想融入一个地方生活,请先去学会这个地方的语言。

对于湖北的小伙伴来说,大多数地区的方言属于西南官话,多在武汉、荆州、宜昌地区,相对比较好懂;最不容易听懂的是江淮官话、赣方言,多在黄冈、赤壁、武穴、大冶一带。

先跟一起来读下面这2句方言来感受下吧!1、武汉方言:老虎老许撒撒搞不亲凑答案:老虎老鼠傻傻分不清楚2、黄冈方言:我细么早儿麦刀她咩喜欢我答案:我小时候以为她很喜欢我你猜对了吗?在湖北各地方言中,不仅有音调上的差别,也有说法上的不同,来感受下各地的语言文化吧。

一、入门篇关于时间1、十堰人说:今儿地、门儿地、后儿地2、荆门人说:机耳、磨耳、后耳3、咸宁人说:今日、明日、后日4、鄂州人说:真招、门招、后噶今天、明天、后天,简简单单几个字,已经显示出各个地方独有的特色。

不同地方的称呼又有什么不同呢?二、初级篇对于称呼1、宜昌人说:有一种朋友叫伙接有一种白痴叫暴暴有一种外婆叫嘎嘎有一种姑娘叫姑娘吖儿有一种小孩子叫小滴噶儿方言:伙接,搞清白了没?(兄弟,明白了吗?)2、武汉人说:有一种爸爸叫老头有一种妈妈叫姆妈有一种哥哥叫拐子有一种傻子叫嘎巴子有一种妻弟叫舅辫子方言:你朋友正展克哪潇洒克鸟?(你女朋友现在干什么去了?)3、天门人说:有一种朋友叫情况有一种妇女叫阿巴子有一种情人叫乔子有一种姑娘叫坛子有一种外婆叫佳佳方言:门咋叫佳佳来屋里七饭(明天让外婆到家里吃饭)4、赤壁人说:有一种老公叫公个有一种老婆叫母个有一种情人叫皮盼有一种爷爷叫胡嗲方言:胡嗲给了一阔钱(爷爷给了100元钱)看了这些千奇百怪的称呼,远离家乡的小伙伴们是不是觉得很有亲切感?莫急,今天小编就带你来涨知识。

中级篇关于行为孝感人说:有一种吹牛叫发抛有一种洗澡叫抹汗有一种爽快叫耍啦有一种傻瓜叫做哈叭有一种走亲戚叫走人伽方言:走人伽的时候莫发抛(去亲戚家别吹牛)荆州人说:有一种干练叫遛巴有一种讥讽叫日决有一种撒谎叫撮白老有一种调皮叫贱爬佬有一种醉酒叫下猪阿子方言:哪们搞起的,又下猪阿子(怎么回事?又喝醉了)黄冈人说:有一种接吻叫打蹦有一种道歉叫冒招到有一种打架叫杠活儿有一种吃饭叫塞蛾子方言:冒招到,把你手机落鸟(对不起,把你手机弄丢了。

湖北的方言划分

湖北的方言划分
4,楚东国灭亡于公元前278年.

_____ (2)楚语言区
_____ 孝感 黄冈,黄石 ,竹山,竹溪,陨西等21个县市
_____ (3)鄂南语区
大冶,咸宁,通城,嘉鱼,监利等八个县市.
二,湖北方言分区的标准
古入声字的今调类,再参考其他语音条件是湖北方言分区的依据.a,语音的共性特征;b,比较特殊的语音;c,地域的整体性.根据以上标准,依据《中国语言地图集》所做的归类,对湖北境内方言大体可以作以下划分(这里的分区,是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个别不妥处作了一些调整):
湖北方言的分区
荆楚雄风发表在『中部崛起』东湖社区
一,湖北方言的历史分区
1,20世纪30年代,赵元任等《湖北方言调查报告》,分为:
(1)第一区(西南官话区):
武汉,江陵,恩施,陨阳等31县市.
(2)第二区-----典型的楚语区:
孝感,黄冈,黄石,竹山,竹溪,陨西等19个县市
研讨:"Ч类韵母"是楚国语音的遗留吗
提示:
1,划分楚语区 的依据
赵元任:"这第二区(指黄冈,孝感一带方言)可以算典型的楚语."(《湖北方言调查报告》1938年商务印书馆版)
詹伯慧:"湖北东部长江北岸的楚语,近来也有人认为可以归入江淮官话"(《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1991湖北教育出版社版)
___ a, 属于北方方言西南官话区的:武汉,荆州,襄阳,陨阳(十堰) ,宜昌,恩施等.
___ b,属于北方方言江淮官话区(楚语区)的:黄冈,孝感,黄石等.
___ c,属于赣方言区的:咸宁,嘉鱼,通城,监利等.
湖北地区方言图
(原文缺)

湖北十大难懂方言排行榜

湖北十大难懂方言排行榜

湖北⼗⼤难懂⽅⾔排⾏榜 湖北地理位置适中,南来北往的交融使得湖北话不能独⽴⾃成体系,因⽽并没有⼀个整体的区域性代表性语⾔。

按照学术意义上的划分湖北话应该属于北⽅官话。

由于受到周边的影响,湖北⽅⾔⼤致可分为三区,即西南官话、江淮官话区和赣语区。

⼗、襄樊话 ⼗、襄樊话 主要包括襄樊地区,⼗堰部分地区⽅⾔、随州话、以及荆门部分⽅⾔ 难懂指数★ 该地区⼤部分⽅⾔属于西南官话鄂北⽚,但是由于扼守荆要,是南下的⼀条必经之地,⼈⼝流动相当频繁,所以受到中原官话得影响⾮常⼤,跟河南⽅⾔相似程度很⾼,⼈说应该由西南划⼊中原。

该地区⽅⾔与普通话⽆多少差异,外地⼈基本听得懂。

九、江汉平原⽅⾔ 九、江汉平原⽅⾔ 主要包括天沔潜三地⽅⾔、荆州地区⽅⾔、荆门话 难懂指数★☆ 该⽅⾔流通于⼴⼤的江汉平原地区以及周边部分地区,江汉平原⽅⾔跟普通话也⽆多⼤的差异,但是部分发⾳带了浓厚得荆楚特⾊,尤其是该地区居民说那塑胶普通话甚是搞笑,⼤家应该听过汪涵说的塑胶普通话吧,虽然是湖南的,但是跟该地区的完全⼀样。

⼋、宜昌话⼋、宜昌话 主要包括宜昌地区⽅⾔、恩施话、⼗堰话 难懂指数★☆ 该⽅⾔是中国使⽤⼈⼝最多的⼀个⽅⾔⽚------西南官话成渝⽚,由于该地区与巴蜀地区交界,除了部分苗族外,其他得少数民族以及汉族说得⽅⾔完全可以互通,⽽且外地⼈也是完全听得懂,具有浓郁得鄂西特⾊和巴蜀特⾊,最熟悉得莫过于恩施民歌《龙船调》,那句经典的对⽩:“妹娃⼦要过河(活),四哪个(过)来推我嘛?” 七、武汉话七、武汉话 主要包括武汉市区的⽅⾔(汉腔) 难懂指数★★ 武汉话,对于湖北⼈来说,哪可是相当得熟悉了,只要是个湖北⼈也能随⼝说上⼏句,因为湖北的电视台等各⼤新闻得⽅⾔节⽬全部都是⽤武汉话来说的。

武汉话⽐较好懂,武汉话在湖北可以说是个⽅⾔岛,在民国初就消失⼊声,不过武汉话有时候语速很快,如果⼀个北⽅⼈第⼀次听武汉⽅⾔,可能也听不懂多少的。

武汉话不同于成都话得最⼤特点是武汉话语速快。

江汉平原沔阳仙桃洪湖天门潜江等地区方言一览

江汉平原沔阳仙桃洪湖天门潜江等地区方言一览
学武汉话十分简单,只需把所有汉字的第四声(去声)字变为"入声",武汉话就会了95%.
武汉话的卷舌音与普通话的声母不同,就是把"r"变成了"l".
卷舌音
凡声母为r者
变声母为"l"
人——普通话应为rén,武汉方言实念作lén
柔——应念作róu,实读成lóu
肉——应念作róu,实读成lóu
原载本人网站《一叶苦舟》
沔阳花鼓戏台词:两脸(音jiǎn)无光啊!
胳肢窝
腋下

乳房
克膝包
膝盖
螺丝拐
脚踝
赤暴
赤膊
吊(tiǎo)胯(kà)
全裸
吊(tiǎo),吊之意,如:树上吊(tiǎo)着一根绳子
胯(音kà)子
腿子
连报腿子
小腿
指甲(ga)
手指头
风皮
头屑
衣被物品
滚绳子
棉袄
疑为"捆绳子"音,旧时无内衣,在棉袄外捆一根绳子保暖,俗语:腰里扎根绳,抵得穿几层
褂子
上衣
被捂(音wǔ)
被褥(rù)
因当地人不念卷舌音,故将"被褥(rù)"念成"被捂(音wǔ)"
瓢羹
汤勺
碗dóu子
两解:一为碗底部,二为吃饭剩下的一点
电水
墨水
蔬菜瓜果
豆杠字
豆角
罗补
萝卜
高粑
玉米

红薯
蚊虫昆虫
蚊(音mén)子
蚊子
也有的地方称晚上咬人的蚊子为"夜蚊子"
饭蚊(音mén)字
苍蝇
指那种在家中饭桌上飞的苍蝇,不是那种绿头苍蝇

湖北土话

湖北土话

湖北土话—湖北方言集锦(一)(不详)麻要剥,人要学。

(不详)生成一半,学成一半。

(松滋)世事学而会,不是生来会。

(不详)快刀是磨出来的,本事是学出来的。

(汉川)蚕不吃桑不吐丝,人不学习不知理。

(崇阳)刀不快要磨,人不精要学。

(竹溪)铜锣不敲生绿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当阳)鼓儿再大,不打不响,人再聪明,不学不懂。

书是灌撞榜的药。

(巴东)要想肚里有货,就得到处打货。

(麻城)学别人的东西有味,嚼别人的粑粑冇味。

(公安)粮食养身,书籍养心。

(郧县)书中乾坤大,笔下天地阔,(天门)话中有才,书中有智。

(枝城)书能化愚,财能长志。

(蒲圻)书是良药,善读可以治愚。

(石首)书告乖人。

(不详)巧从勤里出,人从书里乖。

(蒲圻)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庄稼无牛空早起,学习无书枉费心。

(石首)田里长谷,书里出金。

(枝城)积金万两不如藏书万卷。

藏书不读如藏木。

(潜江)买书不折本。

(仙桃)买书为藏书,借书才看书。

(监利)宁可卖居,不可卖书,(不详)刀到砍时方知钝,书到用时方恨少。

(建始)要知天下事,须读人间书。

(石首)能读百卷书,方知天下事。

读的书多,学的乖多。

(郧县)岁月用年算,历史用书传;要通古今事,须读五车书。

(襄樊)挖多少土,得多少水;读多少书,知多少理。

(襄阳)识文断字,读书知理。

(黄冈)灯添油,照满屋;人识字,亮一世。

(长阳)读哒诗书眼睛亮。

(远安)花弹三遍泡,书读三遍刁。

(英山)喝过几瓶墨水,做事不会失悔。

(不详)酒多人癫,书多人贤。

(黄梅)饭冇得错吃的,书冇得错读的。

(不详)读不完的诗书,睡不完的瞌睡。

(洪湖)积肥如积金,读书如聚银。

(十堰)喝酒望醉,读书望贵。

(宜昌)当年富的喂猪,十年富的读书。

(荆州)农夫若是识了字,好比老虎添了翅。

(巴东)人不读书一抹黑。

家无读书娃,满屋睁眼瞎。

(长阳)种田不好误一年,读书不好误一生。

(鄂西)田不种,荒一塆,人不学,蠢一生。

(不详)学则如禾如稻,不学如蒿如草。

(通城)人有凌云志,不学不成事。

湖北方言

湖北方言
什么是方言。《现代汉语词典》作有如下解释:一种语言中跟标准语有区别的、只在一个地区使用的话。
历史上的武汉人不完全这样理解。对待语言,他们也有着毫不“打梗”的豪气,认为外国语言也是一种方言。 张之洞督鄂时,武汉创办的外语学堂,就叫方言学堂。至少在学人眼中,当时外语是作为区别于中国母语的一种 方言出现的。
湖北方言
汉语方言
01 方言简介
03 武汉方言
目录
02 区域分布 04 文化魅力
05 声调考究
07 常用语
目录
06 方言发音人
基本信息
湖北省的汉语方言主要包括西南官话、江淮官话独立片黄孝片、赣方言,其中西南官话是主体,它不仅覆盖 了全省面积和人口的三分之二,还分布在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湖南、广西等邻省的广大地区。
在海外汉语教育持续升温,国内方言生存环境较多宽容、语言实力渐获重视的背景下,领略武汉话魅力,或 许能对增强武汉城市“软实力”带来新的启示。
武汉市语言文字工作会员会办公室主任喻志军透露,我省将于2014年开建湖北省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据悉, 相关部门将在省内各地区遴选方言和地方普通话发言人,参加字词句和文章、日常对话等内容的音视频录制工作。 汉剧、汉味小品等方言艺术也将被采录。这些实地采集的语音及其转写的文本将被录入数据库。
武汉不同的城区,方言档案内容也各有特色,硚口区收录著名评书艺术家何祚欢讲武汉过早文化的视频,以 及桥文化和汉正街码头“扁担”文化方言视频;江岸区收录几段市民过早、接孩子放学等生活味十足的视频;东 西湖区收录曲艺家李四顺讲的一段柏泉地区小笑话,东西湖味十足。
汉味小品为武汉方言长了一把脸。
文化魅力
文化魅力
比如,武汉方言小品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的表现,最能说明这一点。2006年央视春节晚会上,武汉的 《招聘》一炮打响,汉上热议,呼为“开南方小品登全国大雅之堂的先河”。

湖北的方言

湖北的方言

龙源期刊网
湖北的方言
作者:园中李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7年第11期
湖北话很复杂,拿武汉话来说,它的口音和周边的几个县都不同;西边的汉阳话属于天沔话,流行于江汉平原,一直向南延续到湖南的常德,都是说的天沔话。

东边的黄冈话属于黄麻话,流行于整个鄂东北的黄冈地区,向东广济、黄梅、英山,又逐渐接近安徽话,所以黄梅调在安徽发展成为黄梅戏。

北边的黄陂孝感话,流行于黄陂和孝感地区,楚剧流行在这一带。

南边的武昌县的口音属于大冶话的分支,而大冶话以及崇阳、咸宁、通山、通城、阳新几县的话很特别,不好懂,属于赣方言。

江汉平原以西流行沙市宜昌话,如秭归,兴山,远安,枝江等,接近四川话。

鄂西南的恩施地区的口音和湖南的湘西话一样,因为多是土家族,又接近贵州话。

襄阳地区和河南的南阳往来密切,口音几乎是河南腔。

鄂西北的郧县地区,口音犹似鄂东方言,原因是鄂东的居民,在唐代以前称为“五水蛮”,是巴人的一支,今有巴水,以及上、下巴河的地名是其证明。

今鄂西北也是古代巴人的栖息地,因而两地虽间隔六百余里,语言却相近。

武汉话和周围几县的话没有相似之处,倒是和300里以外的沙市话相近。

荆沙古代是军事重镇,近代武汉的地位取代了荆沙,荆沙的达官贵人,商贾往东迁移至发达的武汉,使武汉话成为周边地区的一个方言岛。

湖北话口音复杂,这与地理位置有关,四通八达,流动性大,那儿人都来,所以没有一种代表性语言。

(来源:博客网 )。

经典武汉方言

经典武汉方言

现将常用武汉方言归类如下:一、称谓常用语1.老特儿 (=爸爸)2.老俩 (=妈妈)3.拐子 (=哥哥)4.外外 (=外甥)5.舅辫子(=妻子的弟弟)6.老亲爷 (=岳父大人)7.老亲娘 (=岳母大人)8.老几 (=人,常与"个"连用。

如"那个老几","有个老几")9.麻木(=人力三轮车)10. 扁担(=挑夫)二、生活常用语1.蛮扎实 (=厉害)2.苕吃哈胀 (=猛吃很多东西)3.条子 (=身材)4.胯子 (=腿,胯读3声)5.灵醒 (=整洁、好看,也有聪明之意)6.称透 (=整洁,好看之意,"称"读1声,"透"读3声)7.打赤巴 (半裸)8.打挑瓜 (全裸)9.条举 (扫帚)10.浮子(毛巾\\抹布等)11.滋 (=擦,如橡皮擦叫做"笔滋子")12.灶妈子 (=蟑螂)三、聊天常用语1.么斯(什么)2.冇得(=没有。

准确地说,冒得的"冒"应写为"冇")3.是说唦 (=表示赞同)5.耍拉(=麻利)6.铆起/铆倒(=一个劲儿地、努力地干某事)7.喔涩(意思同上,"喔"读2声)8.是/不是那个事 =(①是/不是那回事; ②像/不像样)9.晕(=慢性子)10.豆里(=里面)四、吵架常用语1.你莫跟老子"翻"。

(意:你不要惹我。

)2.老子"呼"你两哈的。

(意:要打人了,而绝不是叫人。

哈读4声)3.你不识"黑"是吧? (意:你是不知道我的厉害吧?。

黑读核2声4.你要"么样"? (意:你是不是想打一架?)5.苕头日脑 (=很笨)6.板马日的 (武汉人只怕也说不出真正的意思,反正是骂人的话)7.谍务 (=故意地)8.心里冇得数 (=心里没有数。

数读"瘦"。

湖北省当阳市方言大集合

湖北省当阳市方言大集合

湖北省当阳市方言大集合一、名词。

姑娘儿:女的。

儿子该儿:男的。

洋画儿:用香烟包装纸折的一种玩具,主要为三角形和正方形。

伙计(解儿):男的或配偶。

河边哈:长江边。

渣货:垃圾。

角角(jiojio)钱:零钱。

一个春(cun阴平)儿:一元钱。

一张(zang)钱:十元钱。

一颗钱:一百元。

一撇钱:一千元。

一方钱:一万元。

颈扛:脖子。

策吧子:积极份子,喜欢打小报告的人。

客马儿:青蛙。

怪包:拳头。

壳其包儿:膝盖。

打粑糖:麦芽糖。

话婆婆儿:话很多的人。

好吃佬儿:贪吃的人。

兹胶:橡皮擦。

三梁梁:用手指做OK状。

卡卡(阴平)儿:角落。

缺巴齿(ci):缺了门牙的人。

毛儿咪:狗尾巴草。

马泥光:石头。

梭梭(xio阴平)板儿:滑滑梯。

暴暴/二黄/三瑞:傻瓜。

掰子:瘸子。

二道贩子:作倒卖生意的人。

人来疯:小孩在有客人的情况下不听管教。

狗大爷:蛮横无理、不听管教的人。

麻(ma去声)呼子:嘴巴没有擦干净的人。

雪籽籽儿:小冰雹。

脸巴儿:脸庞。

袱子:毛巾。

麻叶儿8字形油炸面点:娃娃儿书:小人书。

现饭:非新鲜饭。

香香:护肤霜。

急做包:急躁不能控制冲动的人。

鸡痱子:鸡皮疙瘩。

森漆:体垢。

花头:棉絮。

噶噶(ga)儿:肉。

二、容词类:没得解(gai):好得没话说。

岑头:体面、光鲜的。

撇妥:干净、利落的。

汗流:流了很多汗的。

殃:无精打采的。

滴该儿:非常小的。

直(zi阳平)巴:直爽、豁达的。

岑达:皮肤干裂的。

毛急火辣滴:非常着急的。

揽人:伤口撒盐的感觉。

过细:认真、客气的。

很:利害的。

泡溶哒:过度浸水的。

葛哒:因受潮而不脆的。

汗(一声)哒:面煮好后放久了。

讨人嫌:讨人厌的。

不张事:不了解情况、不管事的。

裹/扯(ce上声)人:纠缠不清的。

板眼多:鬼点子多、挑剔的。

三三零滴:葛洲坝集团的。

三医院滴:神经有问题的。

饿(wo去声)牢:贪婪的、贪吃的。

不清白(be阳平):不明事理的、糊涂的。

摸:拖沓的、不着急的。

火背:运气不好的。

瞧达:生气不理人的。

黑曲吗拱滴:黑漆漆的。

湖北的方言

湖北的方言

湖北的方言由于湖北地理位置适中,南来北往的交流和融合使得湖北并没有一个代表性语言(换句话说湖北话不能自成体系),不过按照学术意义上的划分湖北话应该属于北方方言语系,且湖北大部属官话区(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仅湖北的东南部属赣方言,虽然湖北人在信仰和生活习惯上接近南方。

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和《湖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所做的归类,湖北方言分为三区,即西南官话,江淮官话区,赣语区:一.属于北方方言西南官话区的有:武汉,荆州,襄樊,十堰,宜昌,恩施等。

并细分为:(1)武(汉)天(门)片:武汉、洪湖、天门、京山之间区域包括武汉、荆州、江陵、京山、天门、仙桃、汉川、洪湖、荆门南部。

(2)成渝(四川)片:荆门、五峰、宣恩一线以西区域包括恩施、宜昌、咸丰、巴东、宣恩、利川、来凤、建始、五峰、远安、当阳、宜都、枝江、长阳、秭归、兴山。

(3)鄂北片:郧西、房县、钟祥、随州之间区域,以及潜江包括襄樊、十堰、丹江口、老河口、随州、南漳、谷城、枣阳、宜城、保康、郧县、郧西、竹山、竹溪、房县、神农架、钟祥、潜江、荆门北部。

(4)常(德)鹤(峰)片:包括石首、公安、松滋、鹤峰。

二.属于北方方言江淮官话区的有:黄冈、孝感、黄石等。

其中属于江淮官话的“黄(陂)孝(感)片”的有:黄冈、孝感、罗田、蕲春、黄陂、罗田、英山、麻城、浠水、鄂州、红安、广水、安陆、应城、黄梅、武穴、云梦等。

三.属于赣方言区的有:通城,赤壁、崇阳、通山、阳新、咸宁、嘉鱼、大冶、监利等。

相关链接西南官话也称为北方方言西南次方言、上江官话或上江方言,是官话的一个分支,分布于湖北大部分地区,分成渝、滇西、黔北、昆贵、灌赤、鄂北、武天、岑江、黔南、湘南、桂柳、常鹤等十二片。

江淮官话旧称“下江官话”、“下江话”,又称为“江淮话”、“江淮方言”。

其中有人将分布在长江以北的部分称为江北话,江苏的江北部分称为苏北话。

江淮话地区以扬州为中心,一般把扬州话作为江淮官话的代表语。

武汉方言集锦

武汉方言集锦

武汉方言集锦武汉方言根据中国社科院《中国语言地图集》和《湖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所做的归类,湖北方言分为三区,即西南官话区,江淮官话区和赣语区。

武汉话,属西南官话武天片,有武汉老城区方言和新城区方言之分,其中最正宗的是武汉三镇老城区的方言。

包括武昌地区北至积玉桥,南到武泰闸,东至宝通寺(及关山地区),西临长江以司门口为核心的地区以及汉口铁路内城区和汉阳鹦鹉大道建港以北,汉阳大道七里庙以东片区。

在建国之前,武汉三镇之间方言也有所不同,有些词汇和语调不完全一致,有细微差别,建国之后,三镇往来互通,三镇老城区方言几乎已完全相同。

简介根据中国社科院《中国语言地图集》和《湖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所做的归类,湖北方言分为三区,即西南官话区,江淮官话区和赣语区。

武汉话属于西南官话区。

西南官话在中国境内主要分布于西南部的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贵州省的绝大多数汉语地区。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许多武汉人在外地,一开口说武汉话,就容易被误认为是四川人。

其他属于西南官话的湖北城市还有,荆州、襄阳、十堰、宜昌、恩施等;而属于江淮官话区(楚语)的有:黄冈、孝感、黄石等;属于赣方言区的有:赤壁、咸宁、大冶等。

方言片区的划分,主要是基于语音的共性特征,比较特殊的语音和地域的整体性这三点。

"武汉人不讲武汉话讲么事咧?"武汉人说武汉话天经地义,很少有人会去追问武汉话的起源。

其实,武汉话是漂在长江里、系在码头上的,它在三镇贩夫走卒的肩膀上晃荡,随着武汉商业的兴旺而发扬光大。

汉腔汉调折叠武汉话,属西南官话武天片,有武汉老城区方言和新城区方言之分,其中最正宗的是武汉三镇老城区的方言。

包括武昌地区北至积玉桥,南到武泰闸,东至宝通寺,西临长江以司门口为核心的地区以及汉口铁路内城区和汉阳鹦鹉大道建港以北,汉阳大道七里庙以东片区。

在建国之前,武汉三镇之间方言也有所不同,有些词汇和语调不完全一致,有细微差别,建国之后,三镇往来互通,三镇老城区方言几乎已完全相同,被汉口话所统一。

湖北方言(修订版)

湖北方言(修订版)

式,如常用语气词"�么"、"啊"、"咯"、"噻"等
PART 2
历史背景
历史背景
湖北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夏商周以来,这里就是古代中原地区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属于楚国领土。秦汉时期, 这里是南郡和江夏郡的重要部分。唐宋时期,这里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经 济和文化中心。明清时期,这里成为湖广行省的所在地
与此同时,湖北地区的民间文化 也丰富多彩。如民间故事、谚语、 谜语、曲艺等都是这里民间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民间文化 形式在语言运用、表达方式等方 面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和地方色彩, 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风 土人情和文化传统
PART 5
语言特点
语言特点
语音特点
声调:湖北方言中有多音节词的重音多落在最后一个音节上的特点;同时声调方面则 有抑扬顿挫的感觉。例如,"银行"在湖北方言中读作"yángháng","教室"读作 "jiàoshǐ" 声母:在声母方面,湖北方言有一些特殊的发音现象。例如,"波"读作"pō","富"读 作"fù",这些都是与普通话不同的发音现象 韵母:在韵母方面,湖北方言也有一些特殊的发音现象。例如,"街"读作"gāi","鞋" 读作"hái",这些与普通话的发音都有所不同
语言特点
语法特点
语气词:湖北方言中有一些特殊的语气词,这些语 气词在表达语气和情感时起到重要的作用。例如," 啊"、"咯"、"噻"等都是湖北方言中常用的语气词

湖北黄冈话日常方言大全

湖北黄冈话日常方言大全

湖北黄冈话日常方言大全有一种口渴叫活水
有一种劫财叫雷肥
有一种兄弟叫拐子
有一种撒谎叫扯谎
有一种亲戚叫娘娘(一声)
有一种可怜叫造业
有一种赚钱叫来菜
有一种搬运叫扁担
有一种能力叫板眼
有一种骄傲叫发抛
有一种差劲叫蛮怀
果子:油条,耸:笨
线车:自行车,半调子:二百五
一大抱:也是好多,门着:明天
搭到:摔倒了,7冒:吃饭没?
气果:麻花,不耳我:不理我
好板人:好烦人,佐仪:干脆、还
么咱:什么时间,好黑人:好赃
岗几:吵架,烧火:做饭
烟菜:夹菜吃,算烟:发烟给别人抽
赖斗:赖哈蟆,克码:青蛙
儿伢:男孩,仇蛇:蚯蚓
麻姑楼子:小鱼的一种,锣嗯:骗你
说迷:作媒人,牵红线,落雨:下雨
卦子:上衣,子奔:老实
好果糊:好差,苕里苕气:痴、呆
四楼:斧头,铁如滴:故意
狗脸生毛:翻脸不认人,过夜:吃晚饭
舞饭:做饭,韵到的:以为的
灵心:聪明,发毛:生气
痛人:可爱,炕粑:烧饼
润贴:舒服,哪德的:什么地方的人
怪务:机灵、狡猾,江特:台阶
神付:动物的头部,起夜:晚上起来上厕所
打皮鼾:冷热交加,皮了:指某种东东不脆了长得好哈:指某人不机灵,痛几:接吻
打拍:聊天,欠嗯:想你
背时:倒霉,风皮:头屑
得辛:幸亏,聊撇:简便,方便
扯皮捞筋:纠缠不休,乌漆八黑:脏而黑;黑暗鲁到的:使劲的,欠欠糊:差一点点
妈佩:托词、借口。

湖北方言

湖北方言

耸过(什么)儿子吖(男孩子)雨吖(女孩子)奶吖(婴儿)还子(鞋子)造耶(可怜)男将(老公)咖<ga>婆(外婆)咖<ga>爹(外公)半倦(二百五)憨子(傻子)皮孔(鼻子)真炸(今天)门炸(明天)夜搞(晚上)后儿(后天)过早(吃早餐)七饭(吃饭)打鼓球(游泳)欢~(喜欢)嗯哪(您)打酣(打呼噜)服子(毛巾)蛮炸服子(抹布)萧边(让开)认得(认识)姑娘(老婆)娄地(绿色)媚吖(妹妹)锅锅(哥哥)荷地(黑色)梧地(家里)媚得(没有)巴子(包子馒头一类)烧火(煮饭)头虚(读书)罩人(很生气)朗搞(干嘛)板疼(板凳)卓子(桌子)耳桶(耳朵)要不得打(坏了)哨娶(扫把)织尬(手指)嘎膀(胳膊)瓢根(瓷汤匙)老许(老鼠)达瘩高(摔了一跤)核人(吓人)太治(袋子)等哈(等一会儿)愧子(柜子)挑起(挂了)香香(擦脸的、护肤霜)咔(一点点)茅事(厕所)烧火唔(厨房)新姑娘(新娘)想疼(知道)该上(街上)茶匙(不锈钢一类的小型汤匙)七亏(累)霸钢(有把手的不锈钢碗)茶瓶(保温瓶)鬼打架(调皮、捣蛋的人)斜霸(不正经的、过于活泼的人,也有指乞丐)背鼓(被子)斗子(肚子)斗搏(赌博)嘎涨窝(腋下)哭子(手饰)hang<四声>恋(项链)晃子(胡同、巷子)呼(骗)呼绞话(说谎)半头裤子、胆裤子(内裤)tian(四声)地(床单))啊吧子(老妇女)咳马(青蛙)癞hou(一声)子(癞蛤蟆)阿(跨)夸白(闲聊)耳桶(耳朵)勺(笨)歇:晚上/ 哈粥:下午/ 过夜:吃晚饭/ 过半夜:吃夜宵小衣:裤子/ 嘎婆:外婆/ 老煤:妹妹/ 新大姐:新娘子四楼:斧头/ 薄士:木工/ 灵心:聪明的意思/ 苕(哈):傻子的意思色头:膝盖/ 力壳:就是将五个手指弯曲,中指第二个关节凸出点打脑壳的手势歇岸脚:手腋下/ 冤头:是装东西用的竹筐(是托盘样子的)/ 气果儿:麻花罗枪:箩筐/ 风车(脚踏车):自行车/ 黑壳:乌龟/ 好暗罗:好晚了黑么么儿的:是形容很黑/ 瓦浆:泥工搞么事:干什么/ 走容嘎:走亲戚的意思果子:油条/ 条子:是形容较软细而长的棍子/ 末读:指家里兄弟姐妹间最小的那个人厨姿:拳头/ 大师傅:厨师/ 余同(闫河把它叫马子):装大粪用的桶/ 吡空:鼻涕闪天逛:不务实的人/ 好拐:好坏的意思/ 泳到:以为/ 高头:上面/ 货儿:缝隙店肉:不知羞耻/ 叠余滴:故意的/ 锅巴经:混乱/ 痛人:形容小孩长得可爱细毛兔:婴儿/ 果糊:形容质地不好的东西/ 果经子:是说比较傻的人/ 张巴:糊涂子奔人:老实的人/ 挨板挨挨眼:不灵活/ 扯经拉索:纠缠不清/ 罩木口:厨房洋香:火柴/ 粗卡:缺德/ 答刀:摔跤/ 惹里惹瓜:形容脏,不讲究,不整洁苕里苕气:不聪明/ 舞饭:做饭/ 到虫儿:胳膊肘/ 粗巴拉克:粗糙,不光滑高脚浪康:形容瘦高(一般指人)/ 仰如:依然/ 洗冷暑澡:游泳/ 扯经:找茬,扯皮怪顾:机灵、狡猾/ 冒热底儿:不要紧,没什么损伤/ 不热底:没关系/ 冒跌:没有放阴毒儿:暗箭伤人/ 轻骨头:轻浮的人/ 不僵个事:不象样子/ 嗯姐:你们么盒:什么时候/ 蒸着:今天/ 闷着:明天/ 坡子:泡沫/ 朵冒儿:捉迷藏细地盒儿:小时候/ 黑一弹:吓一跳/ 抬扛:各持已见的争吵/ 近伐:棉絮粥人:气人的意思/ 黑猫快探的:是形容很黑的夜/ 曾瓣儿:切菜板/ 告粑子:叫花子日百:骗人/ 密密:猫/ 斋斋儿:猪/ 粑粑:大便/ 喔掺:勺子/ 纸驮落儿:纸团儿吧子:儿子/ 瓢粑:面窝/ 我姐:我们/ 他姐:他们/搔胯:没穿裤子可怜巴沙:值得同情的样子么事:什么要得:好的慊:想念。

湖北方言

湖北方言

一.1.湖北方言的区域分布其实严格的讲“湖北方言”的提法是不正确的,因为总体上湖北话比较好懂,算不上方言,湖北处于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的南方的北部,中原的南部。

正是因为地处地里版图的天元位置,南来北往的交流和融合,使得湖北话不能独立自成体系,按照学术意义上的划分湖北话应该属于北方官话的一个分支。

从大的方向来说湖北话分为四个主区和三个辅助区:四个主区:河南方言区:十堰市(以前的郧阳地区)、襄樊市、随州市、和神龙江林区的数十个县市方言可以归为河南话,发音和强调几乎和河南话无异(这个区域基本上就是焦枝铁路以西长江以北的区域)。

四川方言区:外地人总分不清楚湖北话和四川话的区别,这是由原因的,首先邓小平就是四川人,大家听邓小平说话多了,自然就有一个了解了,再在听到湖北话的时候会和四川话对比,再加上四川话为背景的影视作品远远多于湖北的,久而久之先入为主,人们往往先知道四川话的特色,其实四川话确实和湖北话很接近,但是最接近四川话的地方是湖北的宜昌市和恩施市,基本和四川话没两样。

至于为什么人们说湖北话和四川话相近?这是由历史原因的,历史上有一个湖广填四川,湖北湖南的大批移民到了四川,成规模的移民对于改变当地的方言来说肯定是会形成规模效应的。

江汉方言区:这才是湖北最为典型的方言区,代表性的城市为:荆州、天门、洪湖、仙桃所属的大部分地区,外加武汉的蔡甸,孝感的汉川。

绵延数百公里说话基本一样。

黄孝话区:主要以黄冈和孝感为代表,以黄陂话为特色。

包含了黄冈和孝感所属的大部分县市。

两个辅助区:由于分布不算广,因此归为辅助区:武汉话:武汉话是四不像,独立成话,由于就省通衢交通便利,实际上武汉话是上述黄孝话和江汉方言相互融合的结果,听起来有二者的共同点,既有江汉话的中气又有黄孝话的阴平阳平,阴平阳平(就是拼音里面的第一声和第二声)为主其实就是武汉话的最大特色。

武汉话往往被误认为是四川话,仔细听起来区别还是很大的,四川话去声比较多。

湖北方言调查报告

湖北方言调查报告

湖北方言调查报告湖北方言调查报告一、引言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地区。

在湖北方言中,有着丰富多样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

本报告旨在调查湖北方言的使用情况、特点以及对当地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二、湖北方言的地理分布湖北方言主要分布在湖北省的各个地区,包括武汉、宜昌、襄阳等地。

由于湖北省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方言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上仍然属于湖北方言的范畴。

三、湖北方言的语音特点1. 声调:湖北方言的声调较为丰富,一般可以划分为平、上、去、入四个声调。

不同声调的使用可以改变词义,因此对于方言使用者来说,准确把握声调非常重要。

2. 声母:湖北方言中的声母较为丰富,包括普通话中的b、p、m、f等,还有一些特有的声母,如“挨”、“哀”、“猫”等。

3. 韵母:湖北方言的韵母较为独特,有一些特殊的韵母组合,如“-ou”、“-iao”、“-uai”等。

此外,湖北方言中的韵母还存在一些变异,需要注意区分。

四、湖北方言的词汇特点1. 俚语:湖北方言中有许多俚语,这些俚语在当地人的日常交流中经常被使用。

例如,“嗨哟”表示惊讶,“嘎嘣脆”表示声音响亮等。

2. 方言词汇:湖北方言中有一些独特的词汇,与普通话存在差异。

例如,“瞅”表示看,“搁”表示放置等。

这些词汇不仅丰富了湖北方言的表达方式,也反映了当地人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特点。

五、湖北方言对当地文化和社会的影响1. 文化传承:湖北方言是湖北地区的一种语言符号,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方言的使用不仅是当地人民的日常交流方式,也是湖北地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方言的传承和使用,湖北的历史和文化得以延续。

2. 地域认同:湖北方言作为一种地方语言,对于当地人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

方言的使用可以加强当地人的地域认同感,让他们更加自豪地宣示自己的身份和归属。

3. 社交交流:方言在湖北地区的社交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当地人使用方言进行交流,可以增进彼此的亲近感,拉近彼此的距离。

湖北方言收录

湖北方言收录

驾式 冲石头 儿娃子 胲子鞋 好哈去球 怪协伙 没呆 今儿地 门儿地 后儿地 胃夯的慌 就弯 囊不 咋地 恶骚 高头 前头 后头 别仔儿 哈了 毛斯 呐晃子
前半儿 响午 后半儿 合了黑了 撵 美地 慌地 木门儿 喝约 二球 二闷 滚球克 摸滴很 参瞌睡 睡磕睡 咋搞 这奔儿 一出溜 拍拍 拍闲话 将才 参哪儿克啦
贴户故意地 心里冒得数心里没有数数读瘦常用于识时务者为俊 杰跟老子等倒起 搞么事啊搞么名堂你想干什么 搞不清白搞不清楚或指头脑不清醒 敲死广州话衰人 鬼款瞎款胡说乱讲 翻翘不服气翘读声 德罗得意德读声 掉地大出丑吃亏 掉底子须眼字丢人 应字莫字真是莫名其妙 凹做脏 冷那您 苕苕气傻 半转 闪放了完了 可的好可以 肉奶柔软 岔地没有问题 照叶受罪 咻吸
元子 原子笔 约起 晕味 晕味儿 杂都 载石头儿 造爷 啧的屁流 渣货 眨巴眼整成瞎子 蚱蜢儿 占香因 站都 丈母娘 丈人老头 帐子 胀眼睛 招呼点 找不到 罩衫 枕头袱子
正经八骨 直巴 纸飞飞儿 肿眼泡腮 拽都 兹胶 资 自己不觉得 自在 走人家 钻密头儿 嘴巴 左以 坐官 歇个歇 搁不倬 诀人 标人 克哪 奏啥 咋屋地 亮闷儿
灵净 刮气 罗连 嚼经 绵合 跳钻 烈跳 喘皮 油炸马蜡 拉瓜 日求 发抛 拐子 扯麻一哈 裸袅 个婊 戳百溜慌 别你说么丝 都人痛 裸连 怪裸戳滴 戳心
色人 流徐的 紫板 恰啊 以疯带洋邪 冒招倒 真倒 门倒 闷倒 骚起来 说拐话 朗一哈 服子 旧了系的 水荡子 一哈子 掉的大 困醒 留的 灶门口 拐话 哈是
清生八早 穷骨头发烧 泅水 蛐蛐拱拱 黢黑 缺湿 热的烘烘神 人来疯 日白 肉元子 三不滥齐 三个坛子两个盖子 三梁梁 三瑞 三三零滴 三文不当二文 三医院滴 散子 瑟 森漆 杀猫子过年 伤病老爷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江汉平原方言区(北方方言--西南官话)1.天仙潜方言(西南官话--武天片)主要通行于湖北省内广阔的江汉平原以及周边地区,主要有:天仙潜三市、汉川、云梦、沙洋、武汉蔡甸、洪湖,大部分在长江北部。

如果非要拿出一种方言来代表湖北特色的话,我个人的看法那就是江汉平原的“天仙潜方言”了,它不但分布广,而且荆楚特色很浓厚,不过说道这个“荆楚特色”,我也不知道哪个年代的的湖北特色才是“荆楚特色”,不过好像很多的湖北老乡也是这么认为的,可能是古代的“湖广熟,天下足”美称吧,江汉平原一带在古代如此之富庶,难免就被代表了湖北特色了,就好比《洪湖水浪打浪一样》也被代表湖北了。

不过说道听感,这一地区的方言还是可以的,蛮舒服,软中带硬。

不过该方言正逐渐向武汉话靠拢。

2.荆沙话(西南官话--常鹤片)主要是荆州地区的方言,这里的方言大体上还是属于江汉平原方言吧,只是有一点略微的差别,和南边湖南的常德方言几乎差不多,划分为西南官话常鹤片。

不过沙市清代就被强开为通商口岸,有“小汉口”之称,有大量的武汉移民,但是如今过了一百多年,虽然口音上略有武汉话的味道,但是差别还是有的,现在的武汉话也并不是清代的那种武汉话了。

不过现在逐渐有向武汉口音靠拢的趋势。

3.鄂中颤舌方言(西南官话—鄂北片大部、武天片部分地区)虽然是江汉平原一带的方言,但是又和其他两者有很大的不同,因为该地区有汉语所没有颤舌音,就是当地人俗称的“弹舌头”,跟那些俄罗斯人,蒙古人一样弹舌头。

主要分布鄂中和鄂北的部分地区:荆门、京山、钟祥、宜城、当阳、房县等地区。

我在荆门也呆过三年,大体的也了解了一下这个荆门的“弹舌头”,其实大部分的颤舌音都是“子”字发出来的。

“鸡子”,“杯子”等后面的“子”就是弹舌头了,说来也怪,荆门话中什么东西都要带“子”,因此我们外地人听起来几乎是句句话都在弹舌头,比如说“狗”,我们这的方言一般都一个“狗”字就代替,荆门话非要“狗子”,还有“钱包”,它是“钱夹子”,“子”这个字在荆门话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吧,因此有时候我经常调侃我的那些荆门朋友,听你们说话就感觉在开摩托车。

不过现在的荆门的家长们大部分都强制的不让孩子弹舌头了,说很老土,我就纳闷了?这怎么说是老土呢?这难道不是老祖宗留下的特色吗?实在是想不通现在的家长。

如今这一带的方言正逐渐的向河南那边靠拢。

二.成渝方言区(北方方言—西南官话成渝片)说到这个成渝方言,大家应该很熟悉了,也就是“四川话”了,当然重庆人也莫不高兴,外地人一般说的四川话都包括了重庆。

咱们湖北的鄂西和鄂西南等地区几乎都是讲“四川话”,主要有:宜昌、秭归、五峰、宜都、恩施、来凤、长阳、利川、咸丰、建始、枝江,等地,还有周边的神龙架以及十堰的部分地区,湖北境内的土家族、苗族、侗族等都是说的这样的西南口音。

不过我听宜昌城区话好像和周边地区有所不同,好像宜昌城区话类似武汉话,就是多了点儿化音。

至于恩施等地区的口音,几乎也可以说是完全的西南口音了。

如今也正逐渐的向重庆口音越来靠拢。

三.鄂东南方言区(南方语系---赣语、湘语)1.幕阜山方言(湘赣方言—鄂湘片)这个主要的是指鄂湘赣交界的几个县,主要分布于通城和崇阳两地,这两地与周边赤壁、通山、阳新以及临近的湖南江西的部分县市一道被分作“幕阜山浊音走廊”。

据一些专家说古代吴湘不分家的,但是江西赣语从中插一脚,硬是分开了吴语和湘语,但是又分的不干净,因此导致了幕阜山一带正好把湘语和吴语的浊音共性给连接了起来。

不管怎样,语言是代代变化的,管是谁分的呢!通城和崇阳两地的方言属于南方语系,划入了赣语,但是在词汇上尤其接近湘语,有湘语的特色词汇“娭毑”“嗲嗲”等,而且有吴湘的浊音,当地人认为自己的方言是“湖南话”(指的是湘语)。

不过学术上是赣语。

这两地的方言对于外地人来说应该不是很好听懂的,不过由于强势的“推普”,现在的年轻人都是带普通话发音的当地话,难免显得不伦不类。

他们说:这叫趋势。

2.大冶话(赣语—大通片)大冶话主要分布在大冶保安湖南部的整个大冶市以及黄石的铁山区,还有鄂州市鄂城区南部的几个乡镇。

外地人一般听不懂大冶话的。

好像有些到过湖北各地区的人把湖北方言排名,说大冶话是湖北最难懂的方言。

不知道是不是抱大腿哈,大冶话有些词汇和粤语接近,而且有很多字的发音极其接近粤语。

一般的大冶本地居民也都知道自己的方言和湖北其他地方的截然不同,大部分都认为自己的方言是江西话。

你还真别说,他们的这个“认为”还真认为对了,学术上大冶方言的确是划分为赣语了。

大冶话属于南方语系,不过由于大冶北边全是官化区,再加上近代的移民以及强势的推普运动,大冶话已经被摧残的差不多了,可以说大冶话现在很危急。

现在的大冶话在词汇上向武汉地区靠拢,在发音上逐渐普通化,在口音上逐渐接近江北的浠水以及江西的九江市。

3.梁子湖方言(赣语--大通片—梁子湖小片)主要是:鄂州市梁子湖区、大冶北部靠近梁子湖地区和江夏区南部的八个乡镇。

其实梁子湖方言应该算是大冶话的一种吧,互相慢慢的交流应该是无障碍的。

绝对能沟通,但是差异还是不小,梁子湖方言说起来不拖,而且语速比大冶话要快。

在口音上接近长沙话。

梁子湖方言也属于南方语系,但是在词汇上和北面的鄂州城关话几乎一样。

近年来,由于鄂州市被定为全国城乡一体化试验区,导致鄂州市的梁子湖居民一跃成鄂州社区居民,大量的梁子湖区的居民涌向城区,因此梁子湖方言就成了“有方言而无人说的现象”,在城里说鄂州腔,回老家说大冶腔。

现在的梁子湖方言在口音上正逐渐向长沙话靠拢。

其实我也搞不明白,为什么是向长沙话靠拢呢?4.咸宁话(赣语--大通片、阳新三溪小片)主要通行咸宁市、通山、阳新、嘉鱼等几个地区,这些地区位于幕阜山北麓,也是属于南方语系,方言大体上接近大冶话和梁子湖方言,不过差异很多,其实互通起来要特别仔细听才能懂,当然一般人说话我们不可能是逐字逐字的去听,而且人家也不会逐字逐字的去说。

因此和大冶话互通程度是有,但是不高。

和梁子湖方言那可以说是互通特别低了,和通城等地应该无法交流的。

不过现在这些方言正逐渐向武汉话靠拢。

5.蒲圻话(湘赣方言—鄂湘片)主要是赤壁方言以及旁边的监利部分地区,嘉鱼也有地方是说的蒲圻话。

蒲圻话也是南方语系,清音浊流,湘语特点。

但是蒲圻话卷舌特别严重,蒲圻话和岳阳话几乎差不多。

蒲圻话也被普通话摧残的不成样子了,现在正逐渐向江汉平原方言靠拢。

我知道蒲圻话的一句常用的词“曰不得撤哦”。

四.黄孝方言区(北方方言---江淮官话)1.鄂州话(江淮官话—黄孝片--长港方言)主要分布在鄂州沿长港和长江一带,还有江北的黄州以及武汉的江夏部分地方,好像鄂州人叫城关话为“长港方言”,大概除了长江,长港是鄂州的第一大河的原因吧,或许是移民也说不定。

鄂州话比较独特,听起来像长沙话,词汇是武汉话的词汇,大部分发音和赣语一样,这难道是传说中的“杂交品种”?鄂州这个城市是湖北距离武汉最近的城市,但是和武汉方言相差非常大,不过近年来,在鄂州的大街小巷,好像鄂州话都是完全不纯的了,尤其是女生,故意带武汉腔,好荣耀哦!鄂州话令人担忧。

如今鄂州方言是以飞快的速度融入武汉话。

2.广济话(江淮官话----黄孝片)广济方言大体的是指江北黄冈地区的武穴(广济)、黄梅、浠水、蕲春、罗田、英山,别人说是赣语官话的结果,也差不多是这样吧,我也不太懂,但是湖北当地词汇还是很多的,倒是说起来和九江话一个味道,广济方言的大部分区域卷舌音和儿化音相当多,说快了跟顺口溜一样,很有节奏性哦。

现在这边的方言照样也是飞速的向武汉话靠拢。

3.孝感话(江淮官话—黄孝片,亦称楚方言带)也可以说是黄陂话,就以孝感为主吧,以前黄陂也是属于孝感的。

这里主要是包括孝感、孝昌、黄陂、安陆、应城、武汉新洲等地区,这里的方言在湖北应该很有名气了,流行于湖北的传统剧种楚剧,就是用黄陂腔唱的。

还有湖北大鼓等一些深受湖北人喜爱的民间曲艺都是该方言传唱,湖北人应该能够哼上两句吧,不过听说楚剧一般只有鄂东地区(主要是黄孝地区)的人听。

一样的问题:孝感话也是“积极的”融入武汉话。

更忧的是楚剧快得不到传承了,现在网络上一些年轻楚剧演员,唱出来干脆是是武汉话了,他们几乎都不会黄孝话了。

4.麻随话(江淮官话—黄孝片主要分布在麻城、红安、大悟、随州、广水等地区。

实在别人听来和广济话差不多,稍微比他们要普化严重一些。

从听感上来,好多外省人,或者湖北本省人听这麻随话的感觉,比湖北其他地方的方言要“侉”一些,我也有这样的感觉(当然襄阳十堰的除外),至于其他的湖北方言,尽管是北方话,但是那个湖北味很浓厚,一听出来了,但是麻城话听起来虽然是湖北腔,但是有点隔壁信阳话的味道。

因此要把这和隔壁的广济话分开来一下。

五.鄂北方言(西南官话—鄂北片)这个主要分布在湖北省中北部和西北部地区,主要分布在襄阳、老河口、丹江口、谷城、枣阳、南漳、保康、竹溪、郧县、郧西等地区。

鄂北片的口音的确类似“河南话”,好多湖北人也拿这个说襄阳人,但是其实襄阳话和河南话区别还是很大的,鄂北片得词汇到底还是湖北的词汇,虽然听起来类似河南话,但是你细细的去体味,荆楚词汇还是很多的。

话虽如此,但是鄂北片好像扛不住中原官话,近年来越来越中官化了。

六.武汉话(西南官话---武黄片—武汉话)主要分布在武汉三镇的主城区以及鄂州市华容区部分地方,还有黄石市城区。

武汉话可以说是个方言岛,和湖北其他方言差异很大,无入声,而且形成了独特的汉腔,市井味道很浓。

之所以是方言岛,是因为除了主城区以外,武汉几个郊区几乎全部是江淮官话区,把武汉话团团围住了,导致了西南官话武门片从中隔断了,有趣。

听说武汉话在民国还有入声,而且那些80多的老人说武汉话,带了很重的黄陂口音。

可以推测武汉话当年应该是类似黄陂口音的方言。

但是随着城区的发展,人口的流动,这个华中第一重镇的方言越来越接近普通话,尤其是现在的武汉青年,几乎很多发音和父辈隔很远,他们都是发普通话音。

另外只有60年历史的黄石也是移民城市,当年主要是先到武汉的移民辗转到今黄石市区的,但现在也渗入江北浠水口音。

七.湖北塑胶普通话这类普通话主要分布在一些大型移民区,由于几十年的变化,因此形成了有别于当地的塑胶方言,主要分布在十堰市城区、大冶铁矿区,鄂州矿区,潜江江汉油田区,这些移民都是全国各地的,带来的家乡口音在融合普通话以及当地本土居民的交流影响,形成了有别于普通话的湖北风味的塑胶话,说起来很搞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