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政策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的概念最近被炒的火热,有人说这是政策就是为了解决眼下“钱荒”的问题,其实事实并非如此。“钱荒”的意思为银行的资金周转出现问题,手上的现有资金入不敷出,这与其业务扩展过于快速很大的关联。利率市场化的确可以有效的减少“钱荒”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但“钱荒”仅仅是加速利率市场化的契机。利率市场化,是一个提高金融市场效率一个重要举措。

一、利率市场化的历程

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将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这一举措的发行,贷款利率的市场被完全打开。同时中央银行行长周小川曾明确表示,存款利率的开发准备也在稳步进行中,众人呼之欲出的利率市场化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得到实现。

利率市场的开放无疑是增加了市场竞争,有利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往“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格局将会被打破。这是一个规模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表现。

其实早在十多年前,中国政府就已经在利率市场化打下了扎实的基础。1996年,人民银行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利率是拆借市场的资金价格,是的核心利率,也是整个金融市场上具有代表性的利率,它能够及时、灵敏、准确地反映货币市场乃至整个金融市场短期资金。[1] 因此,开放同业拆借利率的这一举动被视为利率市场化的突破口。97年开发了债券市场,98年放开了贴现利率,99年实现了国债利率招标发行。在此期间,人民银行连续三次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经济市场的过度扩张给之后的发展带来很不好的影响。以至于央行行长周小川在文章《关于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若干思考》中坦承,2003年之前,银行定价权浮动范围只限30%以内。[2]00年放开了外币贷款利率。

在2004年的时候,人民银行再次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到[0.9,1.7],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到[0.9,2][3],商业银行有了自主定价的权利,企业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扩大到70%,下浮幅度保持10%不变。而在2006年的时候,浮动范围扩大至基准利率的0.85倍,同时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最后到2013年刚刚推出的取消贷款利率下限,利率市场化正在稳妥有序地推进。

目前,央行准许大额存单向非金融机构发放,取消长期以上存款利率上限,同步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而它的最终目的则是取消短期存款利率上限。

二、利率市场化的风险

针对目前还未进行的存款利率取消下限的政策,不少专家表示我们不应该忽略利率市场化的风险。最直观的风险就是,如今存款利率放开了,会引起商业银行之间的恶心竞争,尤其是小型民营银行。他们纷纷提高自己的利率上限来吸纳储户资金,并将这些资金用于风险投资来取得个更大的回报。一旦这些投资的资金无法收回,会导致流动性资金断裂从而使银行破产。一家银行破产了,其他银行也会受其牵连。这会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打击。据新民晚报的一篇报道称,一些商业银行推出的所谓套期保值业务,将风险转嫁给储户,与公司暗中勾结,以所谓的保险合同取代正常的储蓄合同。一些储户不明就里,等到存款到期之后,才发现自己承担了巨大的商业风险。[4]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消费者是薄弱的一方。他们并不具有丰富的金融知识,很容易被银行的某些储蓄合同忽悠,在不知不觉中承担了商业风险。

利率市场化的目的就是为了促使商业银行可以提高存款利率,减少存贷款的利息差,增加消费者选择的机会。而想要做到这样的前提,就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存款保险制度。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为防范风险,我们必须尽快建立和完善最后贷款人制度、存款保险制度。

而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标准应该是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建立的一个保险机构。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按照一定存款比例向其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

[5]当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

三、利率市场化的前提条件

利率市场化的前提条件是么,是金融机构市场化么?是成熟的债券市场么?许多专家纷纷表示,一个发达良好的货币市场是利率市场话最主要的前提条件。经济中要存在适度的竞争性,[6]经济政策要相对应的宽松,通货膨胀的压力要尽可能地小(即物价水平趋于稳定),同时银行在利率操作上要有一定程度的相对独立。

以上的这些条件都可以说是硬件条件,利率市场化的软性条件是什么呢?著名经济评论员叶檀曾指出,市场化前提是法治与信用。叶檀女士指出,就单单从钢贸等领域铺天盖地的全行业坏账来看,从银行、影子银行在该领域半推半就的高风险利润来看,银行的风险定价是缺失的。许多国有企业,国有银行以优惠利率贷款,丝毫不考虑风险,反正最后会有政府兜底。这样的风险定义模式,让银行没有建立准确的风险定价系统,以往视为稳坐钓鱼台的担保贷款,如今在东南制造基地,坏账呈火烧连营之势。现在被看做万无一失的抵押贷款,一旦房地产价格崩溃,局面将不可收拾。[7]

因此,我们应该明确我们的目标是最终实现资金市场定价,保全金融机构利益空间的原则推进。央行一开始收紧贷款下限与存款上限,以防止金融机构利润模式崩溃,恶性揽储大战;而后在稳健的货币政策周期,市场亟须资金之时放开贷款利率上限,对于金融机构而言贷款利率市场化比存款利率市场化更容易推进,风险更小。[8] 最后是顺水推舟,随着投资市场放开,理财产品增加,民间借贷市场放开,存贷款利率事实放松,银行利润构成逐步改变,中间业务收入增加,此时放开长期存款利率正当其时。

12月8日,央行发布《同业存单管理暂行办法》,存款利率市场化近在眼前。在市场倒逼下,利率市场化衔枚疾进。民间借贷市场已经放开,市场的存在,意味着利率已经部分失去管制。[7] 利率市场化是未来数年金融主基调,市场化的前提是法治市场与信用市场,否则市场将失效。这一点在市场、债券市场已有明确体现,借贷市场应避免重蹈覆辙。

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提便是汇率市场化,而利率市场化是汇率市场化的实行前提。党的报告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

[9]除了加强金融宏观调控,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外还有一条便是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利率和汇率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重要的价格机制和杠杆。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

利率和汇率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重要的价格机制和杠杆。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从而进一步地开放市场,降低市场进入门槛,充分解决小型企业的融资问题。同时,将垄断性行业的体制进行改革,开始向明间资本开放。

利率市场化的意义无非是举足轻重的,它对资本市场有着积极的作用,促进了市场活力。央行目前表示,已在为存款利率市场化做好准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利率市场化有望得到实现。

[1] -中国货币市场-2013年第1期(6)

[2] 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回顾-2013年中证网-中国证券报

[3] 中国人民银行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区间-2007年新华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