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概论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概论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概论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104690c227916888486d7f7.png)
国际贸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202010220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课时: 36 学分: 2开课学期: 3 先修课程:西方经济学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应用经济理论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程,也是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需要掌握国际贸易理论知识的必修课程。
学习本课程的先修课程程是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贸易政策与措施的含义及效应,掌握对国陁贸易发展规律进行分析所必须的基本知识。
本课程的重点放在国际贸易理论的理解,介绍现代社会商品贸易的特点以及国际贸易政策的运用。
一、课程教学目标1、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统计指标;2、理解主要国际贸易理论基本内容和主要结论;3、理解国际贸易放策的含义和类型,掌握各主要历史阶段的国际贸易政策的倾向与特点;4、了解关税措施、各种非关税探施和各种鼓励出口措施的基本内容;5、了解区域经济一体化各种组织形式及基本内容;6、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7、了解国际贸易发展战略。
二、课程重点、难点本课程的重点是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贸易政策与措施的含义及效应,课程的深广度表现在融汇经济理论和对国际贸易现实的分析。
三、整体课时分配四、课程内容安排(一)总论(或绪论、概论等)主要内容:第一节国际贸易研究的内容一、国际贸易理论二、国际贸易政策三、国际贸易实务四、国际服务贸易五、国际投资第二节国际贸易的分类一、按商品流向分二、按统计标准分三、按商品形态分四、按交易关系分五、按清偿工具分第三节与国际贸易有关的概念一、反映国际贸易规模的有关指标二、贸易差额三、对外贸易和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四、对外贸易和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五、贸易条件第四节国际贸易的发展、意义和作用教学要求: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认识国际贸易问题,关心中国的经济发展,要求学生了解本课程的主要任务,主要对象和学习方法,掌握有关国际贸易的基本分类,了解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异同及经营国际贸易应具备的条件。
《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cfdfb87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5c.png)
《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国际贸易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践,培养他们在国际贸易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国际视野。
三、授课内容:1. 国际贸易概述1.1 国际贸易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2 国际贸易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1.3 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及对全球经济的影响2. 国际贸易政策和制度2.1 国际贸易政策的分类和作用2.2 国际贸易制度的组织和规则2.3 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与实施3. 国际贸易的要素和形式3.1 国际贸易的要素:货物、服务、资本和劳动力3.2 国际贸易的形式: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跨国公司4. 贸易壁垒与自由化4.1 贸易壁垒的类型和作用4.2 自由贸易的概念和原则4.3 国际贸易自由化的挑战和机遇5. 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5.1 跨国公司的定义和特点5.2 跨国公司对国际贸易的影响5.3 跨国公司的战略与管理6. 国际贸易实务和案例分析6.1 国际贸易流程和业务6.2 国际贸易的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6.3 国际贸易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包括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学习等。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五、教学评估:1. 平时成绩: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等。
2.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于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和能力运用。
4. 课堂表现:包括参与度、合作精神、讨论质量等。
六、参考教材:1. 《国际贸易原理》作者:张三2. 《国际贸易实务》作者:李四3. 《国际贸易案例分析》作者:王五七、备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课程教学大纲应在课程开设之前向学生公布,并在课程结束后进行总结和反馈。
《国际贸易概论》教案
![《国际贸易概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a99a48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a0.png)
《国际贸易概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2、帮助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如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等。
3、使学生熟悉国际贸易的政策工具,包括关税、非关税壁垒等,以及它们对经济的影响。
4、引导学生理解国际贸易中的主要组织和协定,如世界贸易组织(WTO)。
5、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国际贸易现象和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2)国际贸易政策的类型和效果。
(3)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和作用。
2、难点(1)理解复杂的国际贸易理论模型和推导过程。
(2)分析国际贸易政策对不同国家和产业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地讲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政策。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国际贸易问题的理解。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国际贸易的相关数据和实例,如各国的进出口贸易额、跨国公司的经营情况等,引发学生对国际贸易现象的关注,从而引出课程主题。
2、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1)解释国际贸易的定义,强调它是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换活动。
(2)介绍国际贸易的分类,如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等。
(3)分析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区别和联系,让学生明白国际贸易面临的特殊问题,如汇率波动、贸易壁垒等。
3、国际贸易的发展历程(1)回顾国际贸易的历史发展阶段,从古代的丝绸之路到现代的全球化贸易。
(2)探讨国际贸易发展的推动因素,如技术进步、交通和通信的改善、经济全球化等。
(3)分析国际贸易在全球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以及贸易不平衡带来的挑战。
4、国际贸易理论(1)比较优势理论详细讲解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通过举例说明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都不如另一个国家,但仍然可以通过生产并出口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来参与国际贸易,并从中获益。
国际贸易概论教学指导大纲
![国际贸易概论教学指导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5008f742af90242a895e56d.png)
国际贸易概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国际贸易课程编码:见附件三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trade学时:18学分:2适用专业:课程类别:课程性质:通实课先修课程:教材:国际贸易(对外贸易大学出版社)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宋体4号字加粗)国际贸易学是我国高等院校涉外经济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已经加入WTO以后将进一步扩大开放,国际贸易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具备涉外经济理论知识及其运用能力,对于各个专业的学生都很重要。
根据我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安排,国际贸易概论课程面向全校各个专业学生,课程类别为通实课。
1.学习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的基础知识,掌握分析国际贸易和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
2.在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国际经济中的现实问题的基础上,能提出相应的见解。
3.跟踪当前国际经济特别是国际贸易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变化趋势,进一步拓展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力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内容系统,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应用能力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具体表现在:1.在教材选用上,采用对外贸易大学出版社的教材,包括一般性的知识与理论,同时,其教材编排体系和内容上,有助于教师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
2.在教学方式上,改变以往教师课堂上“从头到尾,面面俱到”的传统教学方式。
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甚至争议的互动关系将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3.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强调概念及其应用,而不是理论上的形式主义。
一方面,向学生传授国际贸易这一动态领域中令人振奋的理论进展和有趣的热点事件;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逐步感受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
4.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相结合。
以往教学中忽略课后练习或作业这一环节。
实践证明,每一章节内容的练习和作业有助于督促学生重视学习或巩固所学的知识。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宋体4号字加粗):第一章导论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一些基本概念,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条件,地理大发现和工业革命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和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原因及其发展变化。
《国际贸易概论》实践教学大纲及实施方案
![《国际贸易概论》实践教学大纲及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e0b12d192e45361066f5d2.png)
《国际贸易概论》实践教学大纲及实施方案一、课程实践目的通过《国际贸易概论》课程实践,要求学生能及时了解国际贸易和中国贸易的形势,把握国际贸易和中国贸易的最新动态;了解国际贸易政策新动态,明确企业应对措施;了解当前国际贸易热点问题,提高对国际贸易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了解世界贸易组织及主要区域经济组织的运行机制及当前组织活动情况。
(1)以工商企业管理等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为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新世纪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总结《国际贸易概论》课程教育教学经验,使实践教学规范化、制度化,并不断探索,不断完善。
(2)增强学生对国际贸易中的一些现实问题的了解,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经济写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课程实践的基本要求1.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与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学工作的有关要求相一致,并服从学校的中心工作,密切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
2.《国际贸易概论》任课教师是实践课指导者和具体组织者,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实践教学。
3.要求学生了解当前国际贸易的形势和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动,了解企业在出口中可能会遭遇的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对这些现象进行有一定深度的分析。
4.要求在班级成员范围内,组建小组,成员8-10为宜,性别比例适中;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
5.课程实践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
三、课程实践总学时:9学时四、课程实践任务实践任务1.国际贸易形势分析目标与要求:跟踪国际贸易发展,把握国际贸易方向,认清国际贸易形势,为外贸企业提出发展对策建议。
提交时间:学完第一章后三周内。
题目:选择一个你比较熟悉的、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写一个1200-1500字的分析报告。
要求:在分析报告中至少包括以下内容:(1)该企业的名称和企业所从事的主要对外贸易业务。
(2)该企业近3年的进出口情况,比如商品结构、地理方向等。
《国际贸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5ba80405022aaea998f0fa3.png)
《国际贸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型:专业素质模块(专业理论课)课程编号:N062003适用专业: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先修课程:《经济学基础》后续课程:《进出口实务》、《国际结算》学分:3.5总学时:56 其中理论学时:40, 实验学时:16教学目的与要求:课程性质、任务与目的:国际贸易概论是国际贸易专科的一门修课。
国际贸易概论研究的是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讲授有关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是高等院校经济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使学员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和现代国际贸易基本理论;掌握对外贸易政策和措施,在各自岗位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教学要求:国际贸易概论是国际贸易专科的一门修课。
主要解答的问题是:国际贸易是怎么样产生和发展的?一个国家为什么要进行对外贸易?对外贸易和一国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关系?对外贸易对一个国家会带来什么利益?国际贸易所产生的利益在各国间是如何分配的?等等。
在方法论上,注重理论研究与实际形势分析相结合,并用到初等的数学工具与经济学方法。
该课程为考试课程本课程为专业理论课程。
第一章概论基本内容:第一节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一、国际贸易的产生及其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二、对外贸易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三、经济发展决定对外贸易的发展第二节对外贸易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一、对外贸易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二、对外贸易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三、西方关于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的理论第三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贸易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二、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的变化三、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是怎么样产生和发展的;一个国家为什么要进行对外贸易;对外贸易和一国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关系;战后国际贸易的变化情况。
重点:1.国际贸易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2.对外贸易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中起了什么作用?3.怎么样理解对外贸易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结果?4.对外贸易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国际贸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5ba80405022aaea998f0fa3.png)
《国际贸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型:专业素质模块(专业理论课)课程编号:N062003适用专业: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先修课程:《经济学基础》后续课程:《进出口实务》、《国际结算》学分:3.5总学时:56 其中理论学时:40, 实验学时:16教学目的与要求:课程性质、任务与目的:国际贸易概论是国际贸易专科的一门修课。
国际贸易概论研究的是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讲授有关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是高等院校经济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使学员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和现代国际贸易基本理论;掌握对外贸易政策和措施,在各自岗位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教学要求:国际贸易概论是国际贸易专科的一门修课。
主要解答的问题是:国际贸易是怎么样产生和发展的?一个国家为什么要进行对外贸易?对外贸易和一国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关系?对外贸易对一个国家会带来什么利益?国际贸易所产生的利益在各国间是如何分配的?等等。
在方法论上,注重理论研究与实际形势分析相结合,并用到初等的数学工具与经济学方法。
该课程为考试课程本课程为专业理论课程。
第一章概论基本内容:第一节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一、国际贸易的产生及其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二、对外贸易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三、经济发展决定对外贸易的发展第二节对外贸易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一、对外贸易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二、对外贸易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三、西方关于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的理论第三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贸易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二、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的变化三、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是怎么样产生和发展的;一个国家为什么要进行对外贸易;对外贸易和一国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关系;战后国际贸易的变化情况。
重点:1.国际贸易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2.对外贸易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中起了什么作用?3.怎么样理解对外贸易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结果?4.对外贸易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国际贸易讲课提纲
![国际贸易讲课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b3250e61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9e.png)
国际贸易学讲课提纲第一篇国际贸易根底本篇主要讲述国际贸易的根本概念,分析国际贸易产生开展过程中影响的根本因素。
如国际分工,经济结构与增长,世界市场等。
探讨国际贸易开展的战略模式。
第1章国际贸易概述教学目的:掌握国际贸易的一些根本概念,了解国际贸易学这门课程的大体结构和内容,知晓国际贸易的法律环境。
重点和难点:国际贸易的根本概念和指标。
第1节国际贸易根本概念1. 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oreign Trade 〕概念。
二者的联系与区别。
2.总贸易与专门贸易。
〔General Trade and Special Trade 〕关境与国境的问题3.有形贸易与无形贸易.(Visible Trade and Invisible Trade ) 概念. 联系与区别.4. 直接贸易.间接贸易.转口贸易.过境贸易.(Direct Trade , IndirectTrade ,Entrepot Trade and Transit Trade )概念. 转口贸易与过境贸易的联系与区别.5.易货贸易与自由结汇贸易。
〔Barter Trade and Cash Trade 〕以什么为清算偿工具?6.双边贸易与多边贸易.(Bilateral Trade and Multilateral Trade )为了解决结算矛盾.7. 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 (Domestlic Trade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二者的联系与区别. 区别有四点.第2 节国际贸易统计分析指标1. 国际贸易值与国际贸易量.(Valu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 Quantum of international Trade )二者的联系与区别.2. 净进口与净出口. ( Net Export and Import )复进口与复出口.3 . 贸易差额. (Balance of Trade )4 . 贸易条件. (Terns of Trade )T= px/p m×100. 贸易条件的含义.5.对外贸易依存度.(Ratio of Dependence of Foreign Trade ) 6.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Foreign Trade and Composi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 . 概念, 含义.7.贸易竞争指数. (Trade Competitive Index )(同种或同类商品的进出口差额)/该种或该类商品的进出口额8.出口换汇本钱。
2024《国际贸易概论》完整ppt课件
![2024《国际贸易概论》完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248dd99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29.png)
《国际贸易概论》完整ppt课件•国际贸易基本概念与理论目录•国际贸易法规与惯例•进出口业务流程与操作•国际贸易结算与融资方式•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实务目录•跨境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应用•现代服务贸易发展与创新•全球价值链重构与中国角色定位01国际贸易基本概念与理论国际贸易定义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是各国(地区)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
国际贸易分类按商品移动方向,可分为进口贸易、出口贸易和过境贸易;按商品形态,可分为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按交易方式,可分为直接贸易、间接贸易和转口贸易。
国际贸易产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剩余产品出现,产生了交换的需要,国际贸易由此产生。
国际贸易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从最初的物物交换到货币作为媒介的交换,再到信用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国际贸易不断发展和完善。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理论包括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等。
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模式和结果。
国际贸易政策指各国政府为了某种目的而制定的外贸活动准则。
它包括一国政府为了某种目的而制定的对外贸活动进行管理的方针、原则、立场、制度、法律、法规及其实施措施等。
国际贸易政策具有强制性、非歧视性、相对稳定性和可预测性等特点。
02国际贸易法规与惯例国际贸易法规概述国际贸易法规的定义国际贸易法规是指调整跨国商品、服务、技术交换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国际贸易法规的体系包括国际货物贸易法、国际服务贸易法、国际技术贸易法、国际商事争议解决法等。
国际贸易法规的作用规范国际贸易行为,维护国际贸易秩序,促进国际贸易发展。
国际贸易惯例简介国际贸易惯例的定义国际贸易惯例是指在国际贸易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为某一地区或某一行业的人们所普遍遵循和接受的商业做法或贸易习惯。
国际贸易惯例的种类包括国际商会制定的《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国际海事委员会制定的《海牙规则》等。
(2024年)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2024年)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41c9eaa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82.png)
考核方式及标准
考核方式
采用闭卷考试、课程论文、课堂表现 等多种考核方式综合评价学生学习成 果。
考核标准
明确各考核方式的评分标准,注重对 学生知识掌握、能力运用和素质表现 的全面评价。
2024/3/26
7
02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Chapter
2024/3/26
8
国际贸易概念与分类
2024/3/26
合规经营
企业应按照政策法规要求开展合规经营,避免违规行为带来的风险 。
建立风险应对机制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风险应对机制,包括风险评估、预警、防范和应 对等方面,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政策法规风险。
32
THANKS
感谢观看
税调整会影响企业进出口成本,进而影响产品 价格和市场竞争力。
贸易壁垒
贸易壁垒会限制企业市场准入,影响企业销售规 模和盈利能力。
法规变化
法规变化会影响企业合规经营,企业需要密切关 注并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2024/3/26
31
如何应对政策法规风险
2024/3/26
了解政策法规
企业应密切关注国内外相关政策法规的动态变化,及时了解和掌 握相关信息。
16
收付汇及风险防范
收付汇方式
介绍国际贸易中常用的收付汇方式,如电汇、信汇、票汇等,以及各种收付汇方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
风险防范措施
阐述国际贸易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如信用风险、汇率风险、运输风险等,以及针对这些风险应采取的 防范措施。同时,介绍国际贸易欺诈的类型和识别方法,以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2024/3/26
2024/3/26
14
合同条款及履行流程
合同基本条款
介绍国际贸易合同的基本条款,包括品名、品质、数量、包装、价格、装运、保险、支付、检验、索赔、不可抗 力和仲裁等。
2024年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大纲
![2024年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ede2e79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e4.png)
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
产生原因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出用于交换的剩余商品,这 些剩余商品在国与国之间交换,就产生了国际贸易 。
发展历程
从奴隶社会的对外贸易,到封建社会的对外贸易, 再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对外贸易,国际贸易的规模不 断扩大,形式也不断丰富。
9
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
国际贸易政策
一国政府为了某种目的而制定的外贸 活动准则,包括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 贸易政策。
福费廷
福费廷是指在延期付款的大型设备贸 易中,出口商把经进口商承兑的,或 经第三方担保的,期限在半年至五六 年的远期汇票,无追索权地售予出口 商所在地的银行或大金融公司,提前 取得现款的一种资金融通形式,它是 出口信贷的一种类型。
18
05
跨境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应 用
Chapter
19
跨境电子商务概述及发展趋势
谈判策略实施
讲解如何运用各种谈判技巧和方法实施谈判策略 ,包括开局策略、报价策略、让步策略等。
3
谈判风险控制
分析国际商务谈判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因素,提供风险控制和管理的方法和建议。
31
07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指导
Chapter
32
经典案例剖析及启示意义
经典案例一
某跨国公司贸易纠纷案
案例分析
B2C平台
企业对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如亚 马逊、eBay等。
23
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类型及特点
• C2C平台:消费者对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 务,如淘宝全球购等。
24
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类型及特点
交易全球化
突破地域限制,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商品交易。
交易便捷化
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线上交易、支付及物流服务。
国际贸易概论教案
![国际贸易概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623d2b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f3.png)
国际贸易概论教案第一章: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1.1 国际贸易的定义与分类1.2 国际贸易的基本术语1.3 国际贸易的基本流程1.4 国际贸易的主体与客体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2.1 绝对优势理论2.2 相对优势理论2.3 要素禀赋理论2.4 国际贸易新理论第三章:国际贸易政策3.1 国际贸易政策的类型3.2 保护贸易政策3.3 自由贸易政策3.4 国际贸易政策的决定因素第四章:国际贸易制度4.1 国际贸易组织4.2 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4.3 国际贸易协定的类型与作用4.4 国际贸易争端的解决方式第五章:国际贸易实务5.1 国际贸易合同的签订5.2 国际贸易合同的履行5.3 国际贸易支付方式5.4 国际贸易中的风险与保险第六章:国际贸易促进6.1 国际贸易促销策略6.2 广告与公共关系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6.3 国际贸易展览与会议6.4 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第七章:国际贸易与环境7.1 国际贸易与环境问题的关系7.2 国际贸易环境政策的演变7.3 绿色贸易与可持续发展7.4 国际贸易与环境问题的全球治理第八章: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一体化8.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与类型8.2 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践8.3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8.4 我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与政策第九章:国际贸易与跨国公司9.1 跨国公司的概念与特征9.2 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9.3 跨国公司的国际经营策略9.4 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政策的关系第十章:国际贸易发展趋势与挑战10.1 全球贸易自由化的趋势10.2 新一轮全球贸易规则的制定10.3 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10.4 国际贸易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2.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3. 国际贸易政策4. 国际贸易制度5. 国际贸易实务6. 国际贸易促进7. 国际贸易与环境8. 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一体化9. 国际贸易与跨国公司10. 国际贸易发展趋势与挑战详细补充和说明:1.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重点讲解国际贸易的定义、分类、基本术语以及基本流程,以便学生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框架。
国际贸易概论教案
![国际贸易概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b036b2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a2.png)
国际贸易概论教案第一章:国际贸易基本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分类和基本术语。
1.2 教学内容国际贸易的定义与意义国际贸易的基本分类(进口、出口、转口贸易)国际贸易的基本术语(FOB、CIF等)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国际贸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国际贸易的分类和术语。
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让学生参与讨论国际贸易的分类和术语。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国际贸易案例分析作业,加深学生对国际贸易概念的理解。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包括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
2.2 教学内容绝对优势理论:介绍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及其含义。
比较优势理论:介绍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及其含义。
要素禀赋理论:介绍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及其含义。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各个理论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让学生参与讨论各个国际贸易理论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国际贸易理论分析的作业,加深学生对国际贸易理论的理解。
第三章:国际贸易政策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政策的基本概念和目的。
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政策的主要工具和措施。
3.2 教学内容国际贸易政策的基本概念和目的:介绍保护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含义和目标。
国际贸易政策的主要工具和措施:介绍关税、配额、补贴等贸易政策的工具和措施。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国际贸易政策的基本概念和目的。
模拟演示法:通过模拟国际贸易政策的实施,让学生了解其主要工具和措施的效果。
3.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让学生参与讨论国际贸易政策的工具和措施的优缺点。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国际贸易政策分析的作业,加深学生对国际贸易政策的理解。
第四章:国际贸易组织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组织的概念和作用。
《国际贸易》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98c1335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a7.png)
《国际贸易》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国际贸易》是一门研究国际间商品和服务交换活动规律的学科,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政策和实践,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国际贸易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将涵盖国际贸易的历史发展、理论基础、贸易政策、贸易方式、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方面的内容。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理论。
掌握国际贸易政策的类型、制定和影响。
熟悉国际贸易的各种方式和流程。
理解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和作用。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国际贸易理论分析实际贸易现象和问题。
具备制定和评估国际贸易政策的初步能力。
能够进行简单的国际贸易业务操作和风险防范。
能够分析和预测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意识。
三、课程内容1、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国际贸易的定义、分类和特点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2、国际贸易理论古典贸易理论(重商主义、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要素禀赋理论)现代贸易理论(规模经济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3、国际贸易政策贸易政策的类型(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关税措施(关税的种类、作用和影响)非关税措施(进口配额、自动出口限制、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等)鼓励出口和管制出口的政策措施4、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经济增长对国际贸易的影响5、国际贸易方式一般贸易、加工贸易、补偿贸易、租赁贸易等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6、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原则和职能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7、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完全经济一体化)主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8、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合同的签订与履行国际贸易术语(FOB、CIF、CFR 等)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国际贸易结算(汇款、托收、信用证等)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政策,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国际贸易的知识体系。
《国际经贸概论》理论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商务英语专业使用)
![《国际经贸概论》理论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商务英语专业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f7f54485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6c.png)
《国际经贸概论》理论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商务英语专业使用)Ⅰ前言要求选修本课程的学生通过36学时的学习,基本掌握本年度经济与贸易的热点,并扩展相关经济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本科商务英语专业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相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有的内容可留给学生自学。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36学时。
四教材:《国际经贸案例》,清华大学出版社,刘宪,王霖,1版,2012年。
Ⅱ正文第一讲国际经贸发展的新特点与数据分析一教学目的在理解中国外贸发展史的基础上,学习中国外贸的地位变化,中国外经贸发展的新特点。
二教学要求(一)熟悉中国外贸在世界贸易中地位的变化。
(二)掌握中国外经贸发展的新特点。
(三)了解加入WTO十周年中国外贸的发展变化,中国入世前五年与后十年的经贸变化。
三教学内容(一)中国2015年外经贸发展的新特点与数据分析1 速度增长较快2 中国10大贸易伙伴有所变化印度出局、俄罗斯进入;日本下降,东盟上升。
中国对欧美日增长略低,对新兴市场增长迅速。
3 外商投资企业依然是外贸主力军,但是民营企业外贸发展更快4 我国的重点进出口省市贸易区域布局更趋合理。
5 贸易方式:一般贸易总体增长较快,加工贸易比重继续下降6 出口产品结构:机电产品出口相对较快,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较慢7 进口产品结构:能源资源类产品进口价格增长明显较快(二)2015年中国出口排行跃居全球第一(三)2015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四)加入WTO十周年中国外贸的发展变化情况(五)入世前五年与后十年中国的经济发展比较(六)中国外贸在世界贸易中地位的变化第二讲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经济发展一教学目的学习WTO的产生背景,中国与GATT/ WTO的关系,入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入世后我们应采取的对策,WTO的基本原则和例外条款。
2024年《国际贸易概论》教案
![2024年《国际贸易概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745b02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bc.png)
《国际贸易概论》教案一、课程简介《国际贸易概论》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政策和实践,培养学生在国际贸易领域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本课程涵盖了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贸易理论、贸易政策、贸易措施、贸易组织、贸易实务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术语和统计指标。
2.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包括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和规模经济理论等。
3.了解国际贸易政策的目标、工具和实施方式,掌握关税、配额、补贴等贸易措施的作用和影响。
4.熟悉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国际贸易组织的基本职能、运行机制和主要协议。
5.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流程,包括合同签订、支付方式、运输和保险等。
6.培养学生的国际贸易分析能力、谈判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2学时)(1)国际贸易的定义、分类和特点(2)国际贸易的基本术语和统计指标2.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4学时)(1)绝对优势理论(2)比较优势理论(3)要素禀赋理论(4)规模经济理论3.国际贸易政策(4学时)(1)国际贸易政策的目标和工具(2)关税的作用、种类和征收方式(3)非关税壁垒的作用、种类和影响(4)贸易政策的实施和评估4.国际贸易组织(4学时)(1)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基本职能和运行机制(2)WTO的主要协议和规则(3)区域贸易协定和自由贸易区5.国际贸易实务(4学时)(1)国际贸易合同的签订和履行(2)国际贸易的支付方式(3)国际贸易的运输和保险(4)国际贸易纠纷的处理6.国际贸易案例分析与实践(2学时)(1)国际贸易案例分析(2)国际贸易模拟实训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讲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理论、政策和实务。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国际贸易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讨论法:组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国际贸易概论教案
![国际贸易概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c11592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3d.png)
国际贸易概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定义和分类。
2. 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主要理论体系。
3. 探讨国际贸易政策及其对国家经济的影响。
4. 分析国际贸易中的主要因素,如商品、价格、货币、贸易方式等。
5. 认识国际贸易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二、教学内容1.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与定义1.1 国际贸易的定义1.2 国际贸易的分类1.3 国际贸易的基本术语2.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2.1 绝对优势理论2.2 比较优势理论2.3 国际贸易的规模报酬递增理论2.4 国际贸易的新古典理论3. 国际贸易政策及其对国家经济的影响3.1 贸易政策的类型及目标3.2 贸易壁垒及其影响3.3 贸易政策的国际协调与合作4. 国际贸易中的主要因素4.1 商品因素4.2 价格因素4.3 货币因素4.4 贸易方式因素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政策。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国际贸易案例,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国际贸易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4.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国际贸易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国际贸易案例的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分析能力。
4. 课程论文:检查学生对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国际贸易概论,最新版。
2. 参考书籍: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国际经济学等相关书籍。
3. 网络资源:国际贸易相关的网站、论文和报道。
4. 案例材料:国际贸易案例汇编。
教学安排:1. 上课时间:每周四下午2:00-4:00。
2. 上课地点:教室301。
3. 教学周期:16周。
六、教学活动安排第1-2周: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与定义第3-4周: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第5-6周:国际贸易政策及其对国家经济的影响第7-8周:国际贸易中的主要因素第9-10周:国际贸易实务与操作第11-12周:国际贸易管理与协调第13-14周:国际贸易发展趋势与挑战第15-16周:综合案例分析与讨论七、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