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册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真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上册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1. 历史转型是个非常长期的曲折的复杂的历史过程,20世纪90年代历史学家唐德刚提出关于中国社会政治制度转型的理论——“历史三峡论”,他把先秦以来的中国政治社会制度变迁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个大的阶段。
其中的“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 . 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B . 皇权和神权相结合
C . 家国同构
D . 思想统一和政治统一互动
2. 据记载.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燕王哙行禅让,让位给燕相子之,遭到诸国反对,认为这么做是“上逆于天,下不顺干人”的倒行逆施。
这表明当时()
A . 周王失去“共主”地位
B . 国君之位争夺激烈
C . 宗法礼制仍然受到重视
D . 周王干涉他国内政
3. 西汉初年,刘邦封置诸侯王国,封子弟为王,功臣为侯,并规定“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
这表明刘邦推行分封制意在()
A .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 . 继承西周的政治体制
C . 否定秦朝的政治体制
D . 确保皇位传承稳固
4. 东汉时期“郡国举孝廉,率取年少能报恩者。
耆宿大贤,多见废弃”。
举荐人与被举荐人在政治上建立君臣关系,在私人感情上建立父子关系,被推荐的人如果对荐主不表现臣子的情分,就算忘恩负义,将为士人所不齿。
这种现象()
A . 为士人入仕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B . 使伦理关系成为官员联系的纽带
C . 放宽了对士人入仕年龄的限制
D . 反映了选官中浓厚的儒学伦理观
5. 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
A .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 . 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 . 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 . 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6. 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词,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
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这一变化有助于()
A . 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 . 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 . 削弱六部的权限
D . 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7. 有学者认为,明代皇帝的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票拟则经过批红而成为行政命令。
君主如主动下手诏、中旨处理政事,也必须送内阁“商确可否”。
“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内阁如不同意,便可将手诏、中旨“封还”“执奏”,拒绝拟旨。
材料反映出明代()
A . 君主专制遭到了削弱
B . 皇帝借助内阁牵制朝中大臣
C . 出现近代内阁的雏形
D . 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8. 武则天不惜动用酷吏打击贪官污吏;朱元璋实行“重典治吏”,官吏枉法受赃80贯处以绞刑;雍正帝时,赃官的罪行一经核实,就把他的家底抄个干净,连他们的亲戚子弟的家也不放过,并下令:“丝毫不得碍于情面,务必严加查处。
把贪官追得水尽山穷,叫他子孙做个穷人,方符朕意”。
古代帝王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 . 为了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B . 为了肃清官员的贪污腐败
C . 为了强化皇权,平抑穷富
D . 为了健全和完善法律体系
9. 关于《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条款的规定,英国人认为:“同英国臣民进行贸易的中国臣民将不因为他们那方面进行交易而承受特别的负担或特殊的苛捐杂
税”。
清政府认为:这个税率(值百抽五)比现有的帝国税率(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还高,所以应允了英方的要求。
中英双方不同的认识说明()
A . 英国通过该条款进一步控制中国
B . 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C . 中国逐渐丧失对关税主权的保护
D . 清政府缺乏国家主权的概念
10.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
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 . 《马关条约》和戊戌变法
B . 《南京条约》和义和团运动
C . 《北京条约》和洋务运动
D . 《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11. 孙中山曾说:“当初次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耳,……。
惟庚子(1900年)失败之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之不成矣。
前后相较,差若天渊”。
造成民众态度发生这样变化的外部因素,主要是()
A .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 . 改良道路受挫
C . 清政府沦为列强的工具
D . 洋务运动失败
12. “身在长沙乡下的王闿运,是个名气足够大但本钱还不够的名士。
革命到来之际,他很镇定,安静地待在家里。
看见报上报道武昌起义的事,只是淡淡地记上一笔。
接下来,他会嘲笑一下摄政王载沣的手足无措,“乱了枪法”。
当门人向他报告湖南的革命时,他对于可能的动乱,无可奈何,觉得也可能会大乱将至,但却丝毫不做防备,一副不死不降不走的架势”这段材料最能说明()
A . 时人看待辛亥革命的心态
B . 革命带来的社会动荡
C . 革命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D . 士绅阶层反对辛亥革命
13. 辛亥革命“在新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基础上重建统一的政治共同体。
从此,中国的政治发展不再依托以臣民政治文化为载体的消极被动的政治认同”。
这是指辛亥革命()
A . 结束了封建帝制
B . 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 . 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
D .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14. 有学者认为,希腊哲学家和演说家构建的民主与法制理念在罗马能够被轻易接受。
这反映了古希腊与古罗马()
A . 有相同的政治理念
B . 两国国情基本相同
C . 有类似的经济生活
D . 都尊重公民的权利
15. 雅典将领阿里斯蒂德被公民大会陶片放逐后,仅过了两年多就被召回,因为波斯大军入侵,需要他参与作战。
打败波斯后,他得以重新任职,而指挥战争获得胜利的功臣地米斯托克利却被陶片放逐。
由此可见()
A . 多数人的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义
B . 陶片放逐法是对将领去留的表决
C . 直接民主导致了雅典的派系纷争
D . 主权在民容易导致城邦内部混乱
16. “梭伦促进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妥协。
”如,梭伦改革虽对土地数量有所限制,但却没有像平民所希望的那样剥夺贵族的土地。
下列各项,能够正确反映上述观点且符合史实的是()
A . 既废除了平民债务又未归还平民原有土地
B . 既照顾了平民利益又维护了贵族部分特权
C . 既解放了债务奴隶又保留了旧的社会等级
D . 既禁止了人身抵押又未规定个人土地限额
17.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4条:对人施行其他侵辱的,处25阿斯的罚金。
这
笔钱在当时价值不菲,足以威慑胆敢以身试法者。
到罗马帝国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货币贬值,25阿斯就轻于鸿毛了。
所以有人以捉弄此条为乐,遇他人就打一个耳光,然后赔偿25阿斯。
于是,裁判官决定废除此条款,改由主审法官估计造成的侵辱决定赔偿额。
出现这种情况说明()
A . 帝国时代的罗马法官可以不按相关法律原则判案
B . 罗马帝国的扩张导致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尖锐
C . 以《十二铜表法》为代表的公民法条款过于僵化
D . 法官不断解释法律条文从而废除了原有的公民法
18. 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
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A . 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 . 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 . 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 . 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19. 1783年,英国政坛不稳,一年内更换了三届内阁。
英国议会下院又对刚上台执政的小威廉·皮特内阁提出了“不信任案”。
但小威廉·皮特未向下院称臣和接受辞职,而是要求英王乔治三世下令提前解散并重新选举下院。
为保持内阁的相对稳定,英王批准了小威廉·皮特首相的要求,下令将未满任期的议会下院解散。
材料表明()
A . 英国国王仍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B . 英国内阁与议会可以相互监督制衡
C . 解散下院不利于英国政坛稳定
D . 英国内阁对议会负责的机制被破坏
20. 在工业化即将完成的1832年,英国开始向贵族寡头制宣战,推行了第一次议会改革,使得新兴的中等阶级进入到政权体系之中,之后又推行了1867年、1884年等议会改革,使英国走向政治参与的普遍化。
以上材料反映英国()
A . 社会阶级结构发生变化
B . 民主进程的渐进性
C . 消除了不平等现象
D . 议会权力逐步扩大
21. 光荣革命时,英国海军曾站在詹姆士二世一方阻止威廉和玛丽来英国登位。
威廉去信劝说他们应忠于不列颠王国而不是国王。
威廉夫妇继位后,英国海军又宣誓效忠威廉。
这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A . 君权神授思想被质疑
B . 忠君观念根深蒂固
C . 主权在民说得到认可
D . 海军左右英国政局
22. 1879年,法国共和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如赦免巴黎公社参加者,宣布新闻、集会、结社、出版等自由,实行发展教育和保护关税等措施。
1884年共和政府进一步修改宪法。
规定共和制度永远不动摇,凡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担任总统。
这些措施在当时法国()
A . 主要针对复辟势力的威胁
B . 践行了共和宪法的内容
C . 认可了巴黎公社的正义性
D . 确保了共和政体的巩固
23. 对于德国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有人指出:在维持一个社会系统稳定性的时候,对内涵发展的阻挠必然导致向外延的扩张,对内部改造的回避和拒绝必然导致对外的冒险。
这意在说明德国体制()
A . 留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隐患
B . 有利于维持社会的稳定
C . 有利于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D . 有利于内部改造的进行
24. 下列漫画形象地体现了美国政治体制的一大特色。
这一特色是()
A . 两党对垒,交替执政
B . 本质相同,没有分歧
C . 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D . 三权分立,权力制衡
25. 德国作家歌德(1749—1832)说:“一想到德意志人民,我常常不免黯然神
伤,他们作为个人,个个可贵,作为整体,却又那么可怜。
”19世纪中期,德意志摆脱这种“可怜”境地主要是通过()
A . 王朝战争
B . 资产阶级改革
C . 宗教改革
D . 独立战争
二、非选择题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代许多政治家、思想家对反腐倡廉都作过积极探索和深刻总结,并逐渐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及行之有效的举措。
北宋开国之初,赵匡胤即颁布了《盗窃律》等一系列法律、法令,同时还从整饬吏治着手,连续惩办了一批贪官,连大将军桑进兴也因受贿罪被处死刑。
……在官职设置方面,监察权与行政权分离,增强监察机构的专门化和权威性。
在检查制度方面,给监察官员以特殊地位与职权,他们秩轻而任重,官卑而位尊……代表皇权监督各级官吏……具有很大权威性。
——摘白王凡《中国古代反腐倡廉的现代启示》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美国出台了多部反腐败法案(见下表),对加强对公务员的制约与监督发挥了重要作用。
法律名称
主要内容
《政府道德法》
规定政府官员必须建立个人及亲属财产申报制度,并对其离职后的从业行为作了详细规定
《文官制度改革法》
规定要公开、平等选拔政府官员及政府雇员,必须奉公守法、不贪赃枉法、不以权谋私、不协从舞弊等
《监察长法》
规定监察长办公室是独立监督机构,未经参议院同意,总统不能随意罢免监察长,其职能主要是督查公务员欺诈、滥用职权等行为
《阳光下的政府法》
规定除法定免除公开的情形外,一切政府文件必须公开
——摘白何家弘《美国反腐败法律制度》
材料三:在古代专制政治下,没有哪一个王朝的廉洁局面能够维持百年。
原因就在于专制制度本身是阴暗的、不透明的。
现代西方国家吸取了这一教训,通过完善民主制度,提高政治透明度,从而使清正廉洁的局面得以长期维持。
——摘白谢鹏程《国际反腐败的经验措施》
(1)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反腐败的主要方式。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监察制度的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概述美国反腐的特点,并指出美国的反腐措施与古代中国反腐举措的共性。
(3)据材料二,三指出现代西方国家清正廉洁局面得以长期维持的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没有哪一个王朝的廉洁局面能够维持百年”这句话的理解。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两个世界——两个现象
英国:
1760年,乔治三世继承英国王位。
他利用自己的地位,培植亲信,控制议会,组成一个亲国王的政府,王权呈现扩大趋势。
在这期间,北美独立战争爆发,英国国内对乔治三世的内外政策不满,抗议声不断。
在内外压力下,亲国王的内阁倒台。
1784年,年仅24岁的小皮特组阁,解散由国王控制的议会,举行议会大选,并且在选举中
获胜,国王对议会的控制力被大大削弱。
中国:
皇上天纵聪明,高瞻远瞩,见事也比臣高上百倍,臣想来想去,撤藩有撤的好处,不撤也有不撤的好处,心中好生委决不下,接连几天睡不着觉。
后来忽然想到一件事,登时放心,昨晚就睡得着了。
原来臣心想,皇上思虑周详,算无遗策,满朝臣子们所想到的事情,早已一一都在皇上的预料中。
臣子们想到的计策,再高也高不过皇上的指点。
臣子只须听皇上的吩咐办事,皇上怎么说,臣子们就死心踏地,勇往直前的去办,最后定然大吉大利,万事如意。
材料2:两个世界——两种认识
中国看英国
以羊牛肉磨粉为粮食,食之不易消化,大便不通立死。
每日食后,以此为通畅圣药。
大西洋距中国十万里,亦惟茶叶是急,英吉利较近,皆不能离此。
——琦善(直隶总督,钦差大臣)
至茶叶、大黄两项,臣等悉心查访,实为外夷所必须,且夷商购买出洋,分售各路岛夷,获利尤厚,果然悉行断绝,固可制死命而收利权。
—林则徐《鸦片奏案》《鸦片战后》(二)97页
英国看中国
自从北方或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
清帝国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
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多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一班幸运、能干而警觉的军官们的支撑,而它胜过其邻船的地方只在于它的体积和外表。
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那就不会再有纪律
和安全了。
——马戛尔尼
(1)根据材料1,“两个现象”的背后反映了中英两个国家的政治状况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2,中英两个国家是怎样看待对方的?这“两种认识”说明了什么?
(3)以上材料说明中英两国的力量对比是怎样的?
28.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只是到来的时间有早有晚而已。
——据(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1)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中哪些人不享有民主权利?
(2)近代以来,英美两国选举资格的规定有怎样的变化?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这些变化的原因。
(3)选举资格规定的变化,反映了近代民主政治演变有怎样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