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模式建构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模式建构研究

摘要:有关思辨能力培养和英语专业教学的关系成为我国外语教学界密切关注的研究焦点。基于对思辨能力相关研究的回顾和梳理,提出从教学管理角度出发,探讨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增加思辨能力和研究方法类课程,开设西方文论、文学评论、和文学研究课程,实行多样化测试机制、重视主观测试,明确衡量思辨能力的标准,引入形成性评估机制、降低终结性评估比重,加强价值观培养和批判性阅读,将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切实提高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利于促进我国外语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课程设置;测试机制;价值观培养;思辨能力

On the Construction Model of English Major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Abstra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ultiv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and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major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in the field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 Based on the review and combing of the relevant research on speculative competence, it is proposed to explore the cultivation of English majors' critical think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ing management. Possible measures include increasing the ability of specul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setting up western literary theory, literary criticism and literary research courses, implementing diversified testing mechanisms, paying attention to subjective testing, defining the criteria for measuring the ability of speculation, introducing formative evaluation mechanism, reducing the proportion of summative evaluation, strengthening the cultivation of values and critical reading, and transforming theory into operational and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These measures can improve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China.

Key words: Curriculum design; Testing mechanism; Value cultivation; Critical thinking

1.引言

创新能力与思辨能力密不可分,思辨能力越强,创新能力越高。我国高等教育致力于培养大学生的思辨能力,目的还是要提高国民创新素质。只有牢牢把握思辨能力这个关键才能满足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需求,才能在高等教育中找到自己的地位[1]。思辨能力,即批判性思维。国外为批判性思维的内涵结构设计出了三种模式,即Ennis的单维结构、Facione 的双维结构和Paul和Elder的三维结构,国内则以文秋芳的层级模型为代表[2]。我国外语界对思辨能力及其培养已进行了近二十年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思辨能力缺位研究,如黄源深的“思辨缺席”[3]、何其莘等四位教授的创新能力培养[4]。这些研究指出了思辨缺席的问题,为我国外语高等教育敲响了警钟,也拉开了思辨能力研究的帷幕,具有历史性意义,但也有不足之处,即只提供了改革的大致思路供参考,并未给出具体的、系统的方案或措施。二是思辨能力量具研究,如文秋芳[5]-[10]。这些研究终结了我国几乎完全依赖和翻译国外量具的时代,获得了大量详实可靠的数据,为我国高校学生思辨能力量化提供了可能,有助于更有针对性地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但是,现有的几套思辨能力量具不能完全满足我国思辨能力研究的需要,还需构建更多高质量、多类型的思辨能力量具,以供研究者随机选用。三是针对思辨能力培养的实证性研究,如文秋芳和刘润清[11]、邹绍艳和高秀雪[12]。这些研究覆盖思辨能力培养的两大主体——学生和教师,能真正反映我国高校思辨能力现状,具有说服力。不足之处是样本数量较少,高校范围不够全面,评判标准具有常识和直觉成分。四是思辨能力模型构建研究,如林崇德[13]、文秋芳[14]。这些研究总

结了目前主流的思辨能力结构模型,突出了主观能动性的主导作用,适合应用于教学过程,未来如能自主开发模型框架,创新性将更强。五是思辨能力培养策略研究,如刘晓民[15]、阮全友[16]、余继英[17]。目前,思辨能力培养的总体方针已定,课堂策略也比较丰富,但总体研究呈现碎片化的特点,至今尚未见从教学管理角度探讨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建构研究。探究英语专业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的必要性、模式构建与主要任务,对于英语专业教学具有极高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本文从课程设置、测试机制和价值观培养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并为此建构了英语专业思辨能力培养模式图(见图1)。该图以课程设置、测试机制和价值观培养为抓手,将思辨能力培养置于置于核心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的思辨创新能力。

(图1:英语专业思辨能力培养模式)

2.课程设置

根据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16年制定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为“《大纲》”),英语专业的教学目标是注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由此可见,将思辨能力作为英语专业教学中的重点,有助于从根本上实现上述教学目标,不仅将长期被忽视、缺位的思辨能力培养放在核心的位置上,更将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思辨能力培养付诸实践,从而有效增强英语专业学生在独立见解、充分论证和创新思维等方面的思辨能力。

《大纲》在规定英语专业的教学目标外,还构建了一个包括英语专业技能课程、英语专业知识课程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程的三元知识体系。首先,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指培养英语专业学生必须的听说读写译五种基础技能的课程,包括英语视听说、基础英语、初级高级英语写作、口语、英汉-汉英互译、口译等课程。这些课程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被视为培养英语人才的核心课程,因而倍受重视,通常占到英语专业总学时的60%以上。几十年过去了,但教学方法并未有明显的提高,教学方式仍以传授语言知识为重点,忽视了思辨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常见的教学方法仍以教师满堂灌为主,学生和教师间缺乏互动和交流,也很少有应用和实践的机会。因此,学生渐渐形成了机械、死板的学习习惯,课堂上参与感、获得感差,学到的知识大都停留在纸面上,远远达不到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思辨能力的培养在这些课程中几乎缺位,学生不能较好地锻炼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也缺乏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语言技能是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不可盲目删减课程,所以,针对此部分课程,可以在保留科目总数不变的基础上,缩减课时数,为补充专业知识课程和增加思辨能力相关课程创造条件(具体课程设置参见图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