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自读课文旁批使用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35卷 第 1期 Vol.35 No.1
ຫໍສະໝຸດ Baidu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LANZHOUINSTITUTEOFEDUCATION
2019年 1月 Jan.2019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自读课文旁批使用研究
秦淑芳
(山西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4)
[摘 要]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已经投入使用两年有余,而教材中自读课文旁批的设计可以说是新教材编写的一大亮 点。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材旁批设计上的一些问题,学生并不能很好地运用旁批自读,教师也没有做好示 范和指导,导致旁批无法真正实现它的设计理念。因此,本论文将就旁批设计的一些特点和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对旁 批的使用进行探索,以期能对一线教学有所借鉴。 [关键词]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自读课文;旁批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823(2019)01016503 [收稿日期]2018-10-12
[作者简介]秦淑芳(1993-),女,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学科教学(语文)研究。
166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第 35卷
素养。可见在旁批的使用上,部分教师并没有注意到 它真正的 作 用,导 致 旁 批 这 一 资 源 没 有 得 到 合 理 开 发。
编写者对于部编初中教材自读课文的设置提到, 自读课文的目的是要学生巩固教读课文中的方法并 自主阅读,从而沉淀为自己的阅读能力。而且部编本
初中语文教材将之前各版本的“精读课文”改为“教读 课文”,“略读课文”改 为 “自 读 课 文 ”,并 且 在 自 读 课 文自身的编排结构上,也对两种课型做了区分,教读 课文设计比较丰富,有预习、思考探究、积累拓展。自 读课文则安 排 了 阅 读 提 示、旁 批,没 有 练 习 系 统。 可 见目的就是要加大自主阅读的力度。而旁批的设置 正是为了帮助学生自主阅读。旁批的内容丰富多样, 有对文章内容总结概括的,有提示学生思考的,也有 指导学生阅读方法的,还有的突出对文章的写作技巧 的点拨,以期为学生文本的理解提供帮助。王本华提 到:“旁批的设置是为了给学生的自主阅读适时地提 供一些拐棍或引发一些思考。”[1]肖培东对于旁批也 提到:“教学中理当不能忽略这样的课本资源。”[2]但 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对于旁批的运用,还是没能够体现 编写者的意图。
二、自读课文旁批的使用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已投入使用两年有余,笔者 在临汾市第一中心学校参加教育实习并在深入听课 的过程中发现,对于自读课文旁批的使用存在以下问 题: (一)自读课文旁批的使用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1.对旁批视若无睹 有些教师在教自读课文时仍然按照过去的方法, 将自读课文按教读课文讲,忽视了自读课文编写的目 的,同样对旁批一概不提,只有在课前让学生预习时, 会要求学生关注旁批,但是在课堂上并不会合理利用 旁批,整堂课的教学中,都不会指导学生运用旁批自 主阅读、自主 探 索。 对 于 旁 批 中 的 问 题,也 只 是 当 老 师讲到那一段时让学生关注一下,这样既没有发挥旁 批的作用,也忽视了编写者想要学生自主阅读的编写 理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到,教师要重视课 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
一、自读课文旁批的设计理念 “旁批”来源于古代的评点,在南宋随着科举考试
的现实需求、古文评点兴起,这时古文评点多程式化, 以评论文章技法为主,但是在论技法的同时,也不乏 有像刘辰翁、谢枋得这类著名的评点家,把文人的岸 傲之气抒发到了评点之中。到了明清时期,伴随着小 说、戏曲等的盛行,评点之风也达到鼎盛,评点的类型 也丰富起来,有书商型评点,主要以小说情节的简评 为主,形式以眉批和夹批为主;还有文人型的评点,供 自己娱乐、自 赏,多 是 对 作 品 的 自 我 感 受;而 后,以 金 圣叹等人的导读性评点的出现,改变了文人性评点的 格局,这种评点将两者进行融合,既包含了对作品的 思想感情的评析,也对作品的形式技巧进行了分析。 并且小说的评点将之前对诗赋的评点与小说进行了 融 合,在 小 说 的 评 点 中,以 眉 批 和 总 批 为 主 要 形 态。 而发展到 戏 曲 时,评 点 又 结 合 了 戏 曲 叙 事 性 强 的 特 点,在内容上也重视叙事性,并且逐渐形成了一套包 括序言、总评、旁 批、夹 批、尾 批 的 评 点 系 统。 而 近 几 年来,不少人想要借鉴我国古代文学评点这一传统读 书方式来指导语文教学,如东北师范大学的孙立权老 师,就借鉴古代文人的这种读书习惯,要求学生在阅 读过程中做批注,并且创立了一种阅读模式。还有林 承雄的《例谈以评点为支架的古诗鉴赏教学策略》,把 诗歌中古人所作的评点引入课堂,从而提高学生对诗 歌的理解。可见,古人的评点方法对我们的语文教育 具有很大的启发。而旁批作为评点的一种外在形式, 在近年来的苏教版教科书中也有运用,而在部编本初 中语文教材中全面运用于自读课文中,成为了教材的 一大亮点。
2.旁批都要一一处理 还有一些教师担心学生对文章没有深入的理解, 在课堂讲 解 的 过 程 中,几 乎 每 一 个 旁 批 都 要 一 一 讲 解,这也是一种不妥当的方法,也没有实现自主阅读 的目标,王本华提到:“自读课文中的这些问题都是提 示学生思考的,有些甚至没有唯一的答案,教师没有 必要一一处理。”[1]纵观部编教材自读课文中的旁批, 几乎涵盖了文章 的 特 点 和 单 元 目 标,如 《列 夫 · 托 尔 斯泰》中的旁批: ①开篇就是一个“特写镜头”,引导读者聚焦于这 副脸庞。 ②为何用“低矮的陋屋”来比喻外貌?文中还有 一些新奇的比喻,阅读时注意体会其特别的效果。 ⑨“看透事物本质”,却会失去幸福,这似乎不合 理,其中有何深意? 该篇文章的教学目标是:把握传主独特的外貌特 征,进而探索其精神世界,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列夫· 托尔斯泰》的兴趣;把握作者的创作思路,体会欲扬先 抑的创作手法;品味精彩语句,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 效果,感受文章的语言风格。可以看出课文的每一个 旁批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设置的,如果每一个旁批教师 都要一一处理的话,陷入自读课文“教读化”的模式, 最终这篇文章就失去了它自读的价值。 (二)旁批使用现状的原因分析 1.旁批设置散乱,没有具体联系 王荣生曾就“样本”类教材的编撰策略提出,我国 语文教材中的旁注评点都是从教材编撰者这一方选 取内容、选用表述方式,更多的依赖教材编撰者的“个 人趣味”,因而评点的项目单调、条款之间又散乱而缺 乏联络。大多 不 外 乎 段 意 的 概 括、好 词 好 句 的 提 示。 而在部编教材自读课文旁批的编写上,显然这一缺陷 也并没有得到改进,如在《列夫·托尔斯泰》中的旁批 ⑤(第 1至 4段层层铺陈,反复渲染托尔斯泰长相的 平庸普通)和旁批⑥(写来访者的心理落差,其实就是 在为后文蓄势),这两个旁批其实都是想让学生关注 到作者“先抑后扬”这一创作手法,但是这样重复的批 注显然多此一举。还有在旁批的设计上并没有考虑 到学生的阅读规律,旁批设计杂乱,没有一条隐形的 线索引导 学 生,所 以 学 生 在 阅 读 过 程 中 也 摸 不 着 头 脑,究竟不知道编者想要带自己去哪里。 2.旁批语言简短,达不到拐杖的效果 目前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自读课文的旁批,仍然 沿用我国 古 代 文 学 书 商 型 评 点 较 多,目 的 是 为 了 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