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简述
英语10种教学方法
![英语10种教学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3835daf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b1.png)
英语10种教学方法
1. 演讲式教学法(Lecture Method):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知识来传授给学生。
2. 讨论式教学法(Discussion Method):鼓励学生参与讨论,互相交流和分享意见。
3. 合作学习法(Cooperative Learning):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4. 实践经验法(Experiential Learning):通过实际体验和实践活动来学习和掌握知识。
5. 游戏式教学法(Game-based Learning):使用游戏元素和游戏机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
6. 问题解决法(Problem-solving Method):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7. 情景教学法(Situational Teaching):通过模拟真实情境来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况中应用所学知识。
8. 个案教学法(Case Study Method):使用真实案例来引导学生研究和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决策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 视频教学法(Video-based Learning):通过观看视频来学习和理解知识,增强学习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10. 行动研究法(Action Research):鼓励学生参与到实际问题的调查研究中,促进他们的主动学习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高中英语教学方法
![高中英语教学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06a9032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af.png)
高中英语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对于高中英语的教学至关重要。
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帮助他们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重点介绍几种适用于高中英语教学的教学方法。
一、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交际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创设各种真实交际情境,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真实对话和交流。
通过口语对话、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等活动,学生可以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和运用英语。
这种方法强调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并培养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
二、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Teaching)任务型教学法是指通过任务来推动学生的学习。
教师通过设置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要求学生使用英语完成各种学习活动。
任务可以是一个真实的问题、一个角色扮演或者一个小组合作项目等。
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实际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这种方法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探究和学习。
三、多媒体教学法(Multimedia Approach)多媒体教学法结合了多种教学资源和技术,如课件、音频、视频等。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来呈现生动的教学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通过观看视频、听录音、互动学习等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语知识。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合作学习法(Cooperative Learning)合作学习法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在小组内,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共同学习和进步。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同时,学生还可以从其他组员的帮助和指导中获得更多的学习收益。
五、个性化教学法(Individualized Instruction)个性化教学法侧重于针对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
关于合作式学习的英语作文
![关于合作式学习的英语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d4904c9c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ed.png)
关于合作式学习的英语作文English:Cooperative learning is a teaching strategy in which students work together to achieve a common goal. This approach encourages student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ir learning process and to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their own and their group’s learning. By working with their peers, students are exposed to different perspectives, which can help them develop 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solving skills. Furthermore, cooperative learning enhances students’ social skills, as they learn 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resolve conflicts, and collaborate with others. This teaching method not only promotes academic achievement but also fosters a positive classroom environment where students feel valued and supported by their peers.中文翻译:合作式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学生一起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
这种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并对自己和小组的学习负责。
合作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区别与联系
![合作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区别与联系](https://img.taocdn.com/s3/m/06293c0c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c0.png)
合作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区别与联系1、合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 )的概念:合作学习是⼀种教育技术,通过⼩组学习达到共同的学习⽬标,并实现个体及合作伙伴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合作学习涉及多种教学⽅法,学⽣们在⼩组讨论和争论、相互对当前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评价、互相填补理解上的缺陷。
2、协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的概念:处于互动这⼀环境中的⼈或集体,其中⼀⽅⼀旦达到⽬标,同时也会助长他⽅达到⽬标,这种相互依存的助长关系,⼀般被称为“协作(cooperation)。
在学习中采⽤这⼀理念构建学习活动的形式,就是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意味着知识不是直接传递给学⽣的,⽽是在理解-概念和应⽤技能的过程中,通过学⽣之间主动的对话、交流⽽形成的。
协作学习是达成⼩组成员间的意义共享,作为学习基础的知识是由社会建构的。
3、两者的共同点与不同点:(1)、共同点:两者⽆论从⽬标到学习组织的策略均⼗分的相近,⽽就学习任务解决的过程来看,合作学习中存在着协作关系;协作学习是通过合作实现的;合作学习与协作学习在很多实际应⽤中是相互交融的,并不独⽴存在;合作(collaboration)与协作(cooperation)是指同⼀含义。
1)、⼩组学习:2)、共同⽬标(2)不同点:1)、⼩组成员组成的不同:合作学习:⼀个班中⽔平相近的学⽣组成;协作学习:不同领域和不同⽔平的学⽣构成;2)、⼩组⽬标不同;合作组的⽬标:建构新知识、解决问题;协作组的⽬的:齐-⼼协⼒、完成共同⽬标;成员之间互相教学;3)、学习任务解决的过程;4)、评价⽅⾯的不同。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及互联⽹相关知识整合。
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投诉通道】。
interactive model教学法概念英语
![interactive model教学法概念英语](https://img.taocdn.com/s3/m/cd5212c8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ae.png)
interactive model教学法概念英语
Interactive Model 教学法是一种强调互动与参与的教学策略,其核心理念是鼓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并通过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来深化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英语教育中,Interactive Model 教学法的具体表现形式可以包括:
1.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学生被组织成小组进行讨论、项目合作和解决问题,每个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聆听并回应他人的意见。
2. 角色扮演(Role-play):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对话或表演,增强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和社会交往技巧。
3.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围绕一个具体任务设计活动,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然习得语言。
4. 信息差活动(Information Gap Activities):设计包含信息缺失的练习,需要学生通过提问、交谈等方式获取对方拥有的信息,从而促进互动沟通。
5. 反馈与修正(Feedback and Revision):教师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帮助学生改进语言错误,同时鼓励学生之间互相纠错,形成同伴互评的学习氛围。
6. 技术辅助互动学习(Technology-Enhanced Interactive Learning):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在线平台等工具,增加课堂内外的互动元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Interactive Model 教学法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需求,旨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简述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简述](https://img.taocdn.com/s3/m/b20b3c8d6294dd88d1d26b3a.png)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简述《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讲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合作学习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和提高学生学习动机,而且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清楚表达、理性沟通与人际关系等重要社会技巧与观念。
1发展历程在很早以前,人类对于学生学习中的互动与合作便已有所阐述,如: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进入二十世纪,有关合作学习的教学理论逐渐产生发展。
至于合作学习开始真正受到人们重视并实际应用在班级教学且有系统地发展成教学法,则是最近三十四年的事。
2概念及特点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指教师在教学时,依照学生不同的能力、性别等特质,将学生进行适当的异质分组,以进行各项学习的活动,并利用小组成员间的分工合作、互相分享经验和彼此支持等,再配合小组内的评核和组间的比赛,以增进学生学习效果培养学生人际关系并完成共同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
因此,合作学习的主要特点有:①采异质性分组的小组学习方式。
②团体目标与个人绩效责任并重。
③重视并建立组员间的积极相互依赖。
④强调学生人际关系的培养。
⑤鼓励学生面对面的积极互动。
3类型至于在合作学习的类型上,至今已衍生出数十种不同的学习策略。
其中,以下列四种类型较为世人熟知,也较具代表性:3.1学生小组学习(Student Team Learning,简称STL)。
STL主要是由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教授及同事研发而成的一种教学模式。
以往约有超过半数以上的合作学习相关之实验研究,均以这种模式来进行,所以堪称为合作学习中的主要模式。
STL主要分成三种不同的教学设计:①学生小组成就区分(STAD);②小组游戏竞赛(TGT);③小组辅助个别化学习(TAI)。
虽然STL 分成多种不同的设计,但均以“小组奖励”、“个人绩效责任”和“成功的机会均等”三个主要概念为核心。
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
![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18315ccc89eb172ded63b722.png)
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特点与作用小组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美国,并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逐渐形成了一种较为完整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由于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而焕发出勃勃生机,受到世界各国教育界的推崇,并成为了一种主流的教学理论与策略。
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里斯和福茨(Ellis A K & Fouts J,1997)指出:"如果让我们举出一项真正符合'改革'这个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美国教育学者沃迈特(Vermette P,1994)则认为:"合作学习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已经在美国、加拿大、以色列、德国、澳大利亚、荷兰、日本等几十个国家的中小学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运用。
国内在这方面的应该相对欠缺,很多“小组学习”缺乏理论上的支持,难于坚持到底。
一方面是国情所限,一方面是师生及家长的意识不到位。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表述尽管由于各国价值观念、教育教学条件以及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的不同,各地的小组合作学习在概念、具体实施策略、方法等各个方面存在差异,但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小组合作学习表现出与传统班级教学相区别的以下特征:(1)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
这是它区别于传统班级教学的最本质的特征,它的所有环节都必须以此为核心:小组的组建是为小组活动提供活动的形式与空间,教师的精讲是为了提供活动的知识背景,小组奖励的实施为活动提供取之不竭的动力源泉。
(2)小组合作学习是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活动。
它通过创设“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形式来改变班级教学结构,其目的就在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并以此作为教学活动的动力。
(3)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
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法](https://img.taocdn.com/s3/m/de3c9ed0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ab.png)
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
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合作学习是一种结构化的、系统的学习策略,由2—6名能力各异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以合作和互助的方式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小组学习目标,在促进每个人的学习水平的前提下,提高整体成绩,获取小组奖励。
简述学生中心课程的四种基本主张
![简述学生中心课程的四种基本主张](https://img.taocdn.com/s3/m/e8a4af9d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38.png)
简述学生中心课程的四种基本主张《学生中心课程的四种基本主张》学生中心课程(Student-centered curriculum)是一种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将学生的需求、兴趣和能力放在教学活动的核心位置。
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学生中心课程的四种基本主张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和实施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一种基本主张是“个性化学习”(Individualized learning)。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节奏、风格和能力。
学生中心课程强调每个学生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方式。
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学习方式和需求,教师可以个别辅导和指导学生,帮助他们发挥潜力,实现个性化的学习目标。
第二种基本主张是“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
学生中心课程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共同工作和互相合作,提升彼此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同时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这种主张强调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在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中共同成长。
第三种基本主张是“问题解决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学生中心课程将问题作为学习的起点,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运用自己的思维和能力,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
问题解决学习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种基本主张是“主动学习”(Active learning)。
学生中心课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探索和学习知识。
教师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机会,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实践和运用所学知识。
主动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通过实施学生中心课程的四种基本主张,教师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
![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fc03847b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49.png)
小组合作学习(d e)理论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小组合作学习(de)理论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早在18世纪初就被提及,但正式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de)美国,其兴起以前苏联于上世纪80年代推出(de)“合作教育学”理论为标志,并被西方国家广泛重视和研究,形成多种合作学习模式.其中最为着名(de)有斯莱文(Robert Slavin)(de)学生团队学习模式(Student Team Learning)、约翰逊兄弟(David Johnson & Roger Johnson)(de)共同学习模式(Learning Together)、沙伦(S.Sharan)(de)团体探究模式(Group Investigation)、卡根(S.Kagon)(de)结构方法模式(Structure Approach)、科恩(Elizabeth Cohen)(de)复杂指导模式(Complex Instruction)以及伯里顿(J.Britton)和巴内斯(D.Barnes)(de)合作方法模式(Collaborative Approach)等.与其他领域革新所不同(de)是,在英语小组合作学习领域中还没有一个在所有方面都被普遍认可和接受(de)模式.在我们国内,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介绍西方合作学习理论,并在一些省市(de)个别学校进行了一系列尝试性探索.其中较为着名(de)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de)“少年儿童主体性发展实验”,山东教科所(de)“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杭州大学教育系(de)“个性化教育(de)探索”,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系(de)“协同教学实验”.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中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de)个体组成合作学习小组一起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de)一种教学形式.合作学习又称共同学习(Learning Together),其理论有良好(de)社会心理学基础.这种理论(de)核心很明了:当所有人聚在一起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工作(de)时候,靠(de)是相互团结(de)力量.相互依靠对个人提供了动力,使他们互勉、互助、互爱.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de)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de)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de)学习心理状态(de)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de)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de)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de)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是有极大作用(de).从激发学生主体性而言,学生是学习(de)主体,这就要求在较短(de)课堂时间内给予学生较为充裕(de)活动时间,包括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探索创新(de)时间,而小组合作学习就较好(de)解决了这一矛盾,使学生能在和谐(de)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逐步培养他们(de)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也证明,多向交往,除了师生交流外,允许学生互相学习,这样有利于形成积极(de)课堂氛围,有利于更多信息(de)沟通,有利于学生间(de)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更有利于学生能力(de)发展.一、小组合作学习(de)基本要素“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de)任务,有明确(de)责任分工(de)互助性学习①.”对于这个意义(de)理解,我认为应该有三层含义:第一是小组合作分工学习.既将某一大问题或大任务分割成一定数量(de)小问题或小任务,小组成员各自承担一定量(de)小问题或小任务,在各自完成(de)基础上,再进行合作总结.小组合作学习是引导自学”型课堂结构(de)主要环节.在一年多(de)试验过程中,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小组成员学习(de)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完成合作学习(de)目标;还可以促进成员之间积极(de)同伴关系,培养对老师、同学更积极(de)态度,为将来进入社会做好准备.如何是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是许多试验教师长期探究(de)问题.我认为合作学习(de)内在美来自于通过互相依靠感受与他人(de)联系,在于真诚地帮助和鼓励他人成功,在于尽自己(de)努力帮助小组,提供自己(de)智慧,并思考如何使成员们更有效(de)共同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学习(de)基本要素决定着小组合作学习(de)成效,小组合作学习(de)基本要素是什么呢1、形成良好(de)学习氛围现在我们一般使用(de)小组合作学习是同桌(2人)合作学习和6人合作小组,共同讨论,互相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在6人小组中,要有明确(de)分工:谁是召集人,谁是小组发言人,谁是记录人,谁是协调人等.有分工还要有合作,保证所有成员充分地发表自己(de)意见,一人陈述观点时,小组其他成员要注意倾听,学会称赞别人,相互鼓励,形成良好地学习氛围.2、面对面(de)促进性互动小组成员要面对面(de)交流,把自己所懂得东西解释、讲述给同伴们听,老师在巡视时也要和组员平等交流,陈述自己(de)观点,和孩子一道突破难点,在思维(de)碰撞中,达成小组共同意见,完成此次合作学习(de)任务.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同学都有说话(de)机会,在面对面地交流讨论中,理解了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de)自信心和口语表达(de)能力.3、制定小组活动规则“无规矩不成方圆”.现在多数班级都是按桌位进行分组(de),因此小组成员之间能力发展不均匀,能力强(de)学生朗读课文、发表见解(de)机会多;能力弱(de)学生只是听,等到他读或说时,讨论时间结束了.为促进每位同学在原有基础上(de)提高,保证每位同学都有均等(de)学习机会,老师们想出了很多办法,如:制作发言卡.每星期每位同学发发言卡十张,每发言一次交一张卡,用完了你就没有发言(de)机会,只能听别人说.其次制定小组活动规则:如讨论时,声音不能大,只要小组人能听到就行;别人发言时,要注意倾听,适时给与积极(de)评价、鼓励;别人发言时,你有不同(de)意见,要让别人说完你再说,不能打断别人(de)讲话;小组汇报时,中心发言人说完后,若汇报(de)不完整,小组其他成员可补充,小组回答结束后,要说“我们小组回答完毕”.其他小组才可汇报;其他小组汇报时,我们要集中精力认真听,别人汇报过(de),待我们组汇报时,就不要再汇报,只汇报你组新(de)观点即可等.小组活动规则,是保证小组正常活动(de)必要条件,也是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de)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能力(de)基础.4、建立奖励制度评选全面发展小组.每月针对各小组遵守活动规则情况,讨论时参与(de)人数,小组讨论、交流、汇报(de)情况,评选一次全面发展小组.目(de)是激励小组成员均衡发展,提高小组活动(de)质量.还可评选最佳发言人,最佳倾听者等,调动学生参与小组活动(de)积极性、创造性.二、小组合作学习(de)策略1、定义小组合作学习(de)策略是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追求实效性(de)教学形式,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de)教学改革”,它(de)目(de)是为学生创造更宽松和宽容(de)学习环境,把小组(de)不同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de)成果转化为全组共同(de)成果,以群体智慧来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有效(de)合作学习对学生(de)智力、情感以及培养社会合作精神都会产生积极(de)影响.由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本身蕴涵(de)现代教学理论和精神所在缺乏研究性学习,趋于形式,未能深入把握小组合作学习和学生主体性发展之间(de)内在联系,因而带来实践中(de)盲目性,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诸多问题.2、小组合作学习(de)策略小组合作学习(de)形式是多种多样(de),一般是通过课堂操作实验、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收集信息资料等形式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交流中研究.教学中可采取如下策略:1.学会收集一般来说,合作学习(de)课题有一定难度,有时需要收集一些资料.要让学生学会用什么工具,并通过什么途径,收集什么样(de)资料等技能,认真作好课前准备.2.学会思考个人发展和自我成长(de)机会,很大程度是依赖于不同看法之间(de)相互碰撞,但不同(de)看法来自于不同个体(de)思考.任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帮助学生处理好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de)关系,必须强调先独立思考,再互相交流.3.学会表达学习过程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de)想法,互相了解对方(de)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de)观点,发现问题及时指点.4.学会讨论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de)关键.在小组内,每个学生发表自己(de)意见,从不同(de)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发展思维(de)发散性、求异性.5.学会倾听倾听是小组合作学习(de)重要环节.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老师(de)提问、同学之间(de)发言.让学生明白倾听是对发言人(de)尊重,是完善自我(de)过程.6.学会评价有时学生对来自同学(de)鼓励、帮助比来自于教师(de)鼓励更有效果.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评比后,小组里学习有困难(de)同学,安排同学督促和帮助.学习策略是灵活多样(de),策略(de)使用因人、因时、因事而异.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de)学习方式,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三、小组合作学习效能低下(de)原因分析导致学习效能低下(de)原因主要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1.教师方面(1)教师角色没有转换,教学观念比较陈旧,教学力式不适应小组合作学习在环境上建构了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但是教师依然在讲台上按原有讲授方式在教授,学生依旧在“各行其是”,小组合作学习便成了一种摆没,花架子,最终失去了其功能.(2)教师教学策略简单,影响了合怍学习(de)内聚力以往(de)教学模式是由教师一人自编、自导、自演,学生是听众,即便学生参与发言也是完全被教师牵着鼻子在教师设计好(de)轨道上走,大大阻碍了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勇于质疑(de)学习品质(de)养成和创新思维(de)发展.小组合作学习中,由于教师教学机智不足,教学准备不足,课前课堂预测不足,使得很多教师普遍采用小组讨论合作,但教学方式仍没变,花大价钱买(de)新布料,做(de)还是旧款式,效果不大.(3)缺乏教学智慧,未开发学习工县,不能满足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事先没有生成可供小组学习者讨论与交流(de)问题,既没有明确(de)、有价值(de)主题,也没有“问题单”或“问题生成单”来引领.仅关注小组讨论和代表展示,更主要(de)是缺乏任务驱动(de)内容、方式和时问(de)分配和设置.(4)学生分组不够合理,未建立合作学习机制,组内管理自由松散有(de)教师随意指定几个学生组成合作学习小组;有(de)教师一味按学生水平分组,公平竞争失去基础;有(de)教师一味地让学生自由组合,且美其名日:“给学生选择学习伙伴(de)权利.”其主要表现为组长由教师临时指定,没有建立合作规章或“公约”,未明确组长(de)职责,也未明确组员(de)分工与职责.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组长、组员不知所措,组员观望和等待,其结果是各行其是,合作学习难以进行.(5)小组内没有建立多元评价体系,随意化现象严重教师依然关注少数个体学生评价,忽视小组整体评价;依旧注重学习成果评价,忽视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合作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技能、合作学习过程评价;仍然重视课堂随机评价,忽视即时评价与过程评价(de)结合;仍旧那么注重外在行为评价,忽视学生心灵评价.(6)生成问题质量低,讨论内容简单化,没有讨论价值很多布置给学生讨论(de)内容过于简单,没有讨论价值,合作学习没有素材.课堂看似热闹,但缺乏讨论、研究、交流(de)价值.虽然有了小组合作学习(de)形式,但是学习过程缺乏内涵,其结果是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效能.(7)缺乏独立思考(de)过程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老师(de)问题提出后马上让学生小组讨论,课堂一片喧哗.但教师却采取放任自流(de)态度,没有给以有效(de)指导和监控.大部分学生还没有进行独立思考,其他同学己经说出了答案或教师草草收场,全体成员(de)所获是靠别人喂给自己(de),学生(de)个性思维得不到发展.2.学生方面(1)学生合作意识差,缺乏合作(de)内在需求其突出表现是:有(de)善于表现(de)学习优秀学生“以我为中心”独霸话语权,不知尊重他人只关注自己展示,不倾听,不配合,甚至出言伤人,引发矛盾;不顾小组存在只表现自己见解,不顾全大局,不顾同学感受.有(de)学习表脱差(de)学生消极退缩,不论讨论如何激烈,总是呆坐观望;即使轮到他参与,仍然是推委推托,消极应对.还有(de)学生依赖学习表现好(de)学生,“搭车”现象突出.有(de)只顾组内讨论,过于喧哗,干扰他组,影响合作质量.(2)学生不知合作方法,缺乏合作(de)基本技能由于许多小组合作学习,缺乏合作学习“公约”和规范,只顾形式,不顾实质,导致怪象多多,效能低下.其主要表现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各说各(de),各做各(de),各不顾各(de)“放羊”现象,组员七嘴八舌,凑热闹,瞎起哄,不知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de)不能耐心等别人把话说完便大声插嘴、抢话;有(de)不能相互帮助、纠错、补充;有(de)在展示小组学习成果时,仍表达自己意见,难以完成小组合作学习任务.(3)小组划分不均衡和组内分工不明确走进中小学课堂,教师大都采用分组(de)形式,按座就近组合、或自由结伴组合,这违背了小组合作(de)组建原则,不利于合作(de)和谐进行,学习效果自然大受影响.还有(de)将小组合作理解为小组讨论.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de)教学场面:讨沦时,学生各说各(de),有(de)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不善于互相配合,不善于尊重别人(de)意见,也不善于做必要(de)妥协.学生讨论后,教师依次听取汇报,汇毕完毕,活动便宣告结束.四、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能(de)有效策略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在是机械照搬罔外小组合作学习(de)理论与方法,缺乏与教学实际相结合(de)研究过程,其结果是没有实施多长时间就宣告失败和终止研究.笔者认为.建构高效能(de)具有学习共同体特征(de)小组合作学习,不仪要遵循小组合作学习(de)原则和要求,而且要符合学习共同体(de)性质和特征.所以,在具体行动策略上,应采取如下有效策略.1.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新课程教学理念新课程要求:“课程必须基于学生(de)发展,一切为了学生(de)发展,为了学生(de)一生发展.”教师应该把学习、探索和活动(de)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学生学习(de)“参与者”、“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要学会倾听、谈话和沟通,从而更加了解学生(de)需要.因为,只有更好(de)了解自己(de)教育对象,才能够“因材施教”,找到更恰当(de)教育方法;才能有针对性(de)安排学习内容、合作者(de)组合形式等等.这样才可能使课堂(de)多种学习要素有机整合成为一种动态(de)有效课堂.2.均衡(de)小组划分和明确(de)组内分工在划分小组过程中,教师既要考虑学生(de)性别、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个性特长等因素,又要充分尊重学生(de)主观愿望.教师既不能完全包办,也不能放任自流.教师要最大程度上保证每个小组(de)实力相当,达到能力互补,性别互补,性格互补.另一方面,小组(de)划分不应该是一成不变(de),应该适时调整和改换各小组成员,以避免学生在合作能力(de)形成上(de)思维定势以及避免各小组之问产生恶性竞争和小团体冲突.教师应指导学生明确小组内成员(de)责任分工,明确个人(de)责任.在小组学习中,每个小组配有小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维纪员.小组长承担小组各成员(de)分工,组织开展学习活动(de)任务,指导和培训小组长主持小组学习(de)方法,如发言离题(de)同学,小组长要给予提醒,违纪(de)要能给予批评:记录员承担记录小组各成员意见(de)任务:发言人在小组学习讨论达成一致意见时代表本组阐明见解;维纪员负责控制小组噪音,维持小组纪律,协调讨论和交流(de)进行.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可以通过小组得分来量化管理,使小组成员充分意识到:小组(de)综合实力是取得胜利(de)关键,任何一个成员(de)表现都与小组息息相关.3.处理好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de)关系在“小组合作学习”(de)过程中,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de)关系.强调“合作”并不意味着不需要独立思考.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de)学生提供了进步(de)机会,对提高这部分人(de)学习是有帮助(de).只有在自己形成了独有(de)思考之后,才可能进行与他人(de)有效交流,“合作学习”才能得到实施.否则只能泯灭个性思考(de)“火花”,滋长部分学生(de)依赖心理.教师在课堂中应当在准备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前,给予每一个学生独立思考(de)时间和空间.只有在他们(d e)“思考”有了初步(de)成果后,才进行交流.4.建立健全评价机制策略创建以学习共同体为主(de)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引进多元评价机制,落实各层级(de)学习责任,体现生生是“主体”、生生是“代表”、生生有“责任”(de)学习理念,使学生学习责任化、评价多元化,确保新型小组合作学习(de)学习效能.(1)健全“五级”学习评价机制,全面落实学习责任对每位成员(de)学习有同伴评价、学科长评价、小组长评价,还有班级学科代表评价,再加上学科教师评价,实现“五级”学习评价,监督和保障每位学生(de)学习效果.例如以课文阅读情况评价为例,评价A同学(de)阅读情况,就有他(de)学习同伴、小组内语文学科长、小组长、班级语文科代表和学科教师等五个评价主体实施效果评价.这种做法,有利于明确小组成员彼此之间(de)学习责任、角色与职责,能够落实小组合作学习成员(de)学习责任,建立一种学习责任“牵制”(de)有效评价系统.(2)建立小组合作学习“公约”,引进激励机制,培养合作交往意识和小组合作学习技能“公约”是学生和教师所遵循(de)法则和要求,与全体学生共同商议后形成,主要对学生如何积极参与、如何生生互动、如何师生交往等方面作出基本规范和要求,并要求如何参与、互动、交往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能.要研究多样化评价方法,激活学生学习内因,满足不同程度学生(de)发展需要.要采用即时评价、同伴评价、小组评价,做到课堂学习(de)随机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小组自我评价与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小组成员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加深对合作学习(de)理解,培养学生(de)合作意识与合作技能.教师要精心设置情境,使学习任务或活动任务真正具有合作性,即单独(de)学生依靠个人(de)力量无法完成;或是依靠学生认同(de)集体奖励激发其合作动机.使学生由“要我合作”变为“我要合作”.让学生学会帮助、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展示.(3)引进“契约”学习评价机制,照顾学习表现差(de)学生,缩小学生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立(de)、具有鲜明个性(de)完整(de)个体,在心理、生理、习惯、能力等方面都仔在很大差异.在每个班级中,都仔在一定数量(de)学习表现较差(de)学生,对于这部分学生,我们要精心呵护和格外关注,要采用个性化指导方案,与他们建立朋友式关系,在适当时机与他们签定学习“契约”,让他们在有限时间内补上所缺知识内容,让他们树立信心,跟上全班“队伍”,逐步缩小全班同学(de)学习差异.(4)学习成绩评价以小组为单位评价,维护“差生”尊严,发扬合作学习精神小组评价有利于维护小组尊严,培养合作精神,促使每位成员为团队荣誉而努力.小组评价不仅应包括对小组合作结果(de)评价.更应包括对小组合作过程(de)评价.为保证组间竞争(de)公平性,合作结果评价既可由教师评价,也可以由学生小组讨论后产生.可以根据合作“公约”制作小组问评表格,使小组自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作出更加客观、公正、合理(de)评价,激励小组更加振奋精神,争取更大(de)进步和成就.5.问题生成策略情境化问题设计是有效推动小组合作学习(de)关键,是开展合作交流、动手实践、问题探究价值(de)基石.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小组合作学习(de)有效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主线,以问题解决为途径,始终让学生在问题生成、问题解决过程中进行有效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中不采用问题教学模式,学生就像“拔河”没有绳子,即使有科学(de)合作“公约”和制度,也难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秩序和质量,所以,问题生成是小组合作学习(de)一个主要策略,也是一个关键环节.(1)使用“问题生成表”,引导学生自主生成问题对于“问题生成表”(de)内容设计,针对不同年级学生(de)认知和理解水平可采用不同(de)设置方式.对低年级学生要设置内容详细、便于操作(de)问题;对于高年级学生要设置内容相对复杂、需要深度思考(de)问题.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要从概念性问题、原理性问题、习题性问题和拓展性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逐步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求学生通过深度学习后,对仍然不能解决(de)问题填入“问题生成表”,以备小组讨论解决或生成小组问题.(2)小组讨论生成问题,填写“小组问题生成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当学生个体在小组长引导下,生成问题后,要组织组内成员讨论和交流,对简单问题可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在有限时间内对组内解决不了(de)问题,填入“小组问题生成表”,以备小组之间讨论解决或生成班级问题.(3)小组展示生成问题,引发小组之间(de)讨论与交流,生成高质量问题小组展示问题可以按传统小组合作学习组织方式,由发言人代表小组来参加讨论和交流,发表小组生成(de)一致性意见,最后生成班级共性问题.对全班生成(de)共性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针对性(de)有效指导,一方面引导学生使问题引向深入,指向高质量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要给予帮助性解决问题策略.4.问题训练策略问题训练是对文本所含问题进行操作性训练,目(de)是在单位时间内提高学生(de)有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问题训练既可以设置小组训练问题,也可以设计成面向学生个体(de)训练问题.问题训练不仅是小组合作学习(de)重要策略,也是一个重要环节,或者说是不可或缺(de)一个阶段或重要组成部分.(1)科学设计“问题训练单”“问题训练单”内容是由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以及学生所困惑(de)共同问题(也可以根据学生认知水平进行预测)进行精心设计.在教学没计时作为主要内容进行设计和编排,训练时间、训练量、训练难度要根据学生能力适当把握.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选择恰当时间及时“投放”给学生,每个小组在小组长和学科长指导下,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尽量提高准确率和合格率.。
五种现代教学方法
![五种现代教学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012046a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6b.png)
五种现代教学方法1.合作学习法(Cooperative Learning)合作学习法在美国是一种非常大众化的课堂教学法。
合作学习法参照一整套的训练方法把有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组织成小组进行学习。
在小组中学生不仅要学在课堂上老师所教的内容,而且有责任帮助小组其他成员学习,合作学习法要求学生参加很多的小组活动以及进行组员之间的交流。
合作法具有下列六种特点:1、合作学习法应由不同特点的学生组成:包括男生和女生;如果可能的话也应包括不同种族。
2、正确的'相互依存'关系是必要的。
为了完成交给互助小组的任务,学生必须学会和其他学生一起工作,仔细倾听别人的意见,尊重别人的想法。
3、成员之间需要进行大量的个别交谈。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有机会对课题和内容交换意见,沟通双方的观点,互相提问题,听意见,以便于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
4、每个人对完成小组任务应承担一份义务。
如果合作学习小组组织起来了,小组活动设计得好,每个小组成员有责任学习有关的材料。
每个人必须参加活动,他们没有人可以坐享其成,他们有责任去学习。
这就是合作小组的个人义务。
5、具有明确的社会和学术目标。
合作学习法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学会能和同伴们协作,互相交流想法,倾听别人的意见,开始懂得和别人一起工作的乐趣,只道大家一起做事,有时可以做得快一些,学习起来也比较容易一些。
6、老师应经常关注小组活动进展的情况。
当老师把学生编成小组进行学习时,他们不是让学生去学习,而自己去做其他的事情,老师必须关注小组是怎样进行活动的。
她必须到各小组去寻问活动的有关情况。
例如她说:'你们小组是不是在进行活动?'、'你们怎么在这里走来走去?'、'你是不是发现什么新的情况了?'老师必须在整个教室里走来走去,了解小组成员是否在一起工作。
2.探究法 ( Inquiry)关于探究法,我们每个上过学或教过书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经过自己的探索而发现了什么的时候,往往会说:'啊!原来是这么回事!'这就探究法的基本依据。
合 作 学 习 简 论
![合 作 学 习 简 论](https://img.taocdn.com/s3/m/aa8313c008a1284ac8504359.png)
合作学习简论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王坦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非智力品质的发展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就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并成为一种主流教学理论和策略。
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里斯和福茨指出:“如果让我们举出一项真正符合‘改革’这个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
”美国教育学者沃迈特则认为:“合作学习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在我国,《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也提及并倡导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但令人遗憾的是,虽然合作学习在国外行之有年,但我国合作学习的系统研究与实践却起步较晚,且理论研究滞后,普及程度不高,不少教育工作者至今对其教学理论和方法还缺乏全面的认识。
基于此,本文拟就合作学习作一简要评述。
一.合作学习的内涵及其基本要素1合作学习的内涵综观世界各国合作学习专家对于合作学习概念的认识,合作学习的内涵至少涉及以下几个层面的内容:1)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2)合作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3)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4)合作学习是以各个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5)合作学习是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的。
对此,我们试将合作学习表述为,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2 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目前,实践中所运用的合作学习方法或策略种类繁多,异彩纷呈。
约翰逊兄弟认为,任何一种形式的合作学习方法,有4个要素是不可缺少的。
这4个要素是:1)积极互赖。
要求学生知道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其所在小组的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
教案课型有哪几类形式
![教案课型有哪几类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d7fbb559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42.png)
教案课型有哪几类形式教案课型有哪几类形式一、直接教学法(Direct Instruction)直接教学法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讲解、演示和示范等方式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
这种教学法适用于知识点明确、技能操作规范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探究式教学法(Inquiry-based Learning)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和观察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
这种教学法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三、合作学习法(Cooperative Learning)合作学习法是一种通过小组合作来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
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这种教学法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社交能力。
四、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通过真实或虚构的案例来进行教学的方法。
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案例,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相关知识。
这种教学法培养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创新能力。
五、游戏化教学法(Gamification)游戏化教学法是一种将游戏元素融入到教学中的方法。
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这种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教案课型形式,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势。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来设计教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简析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简析](https://img.taocdn.com/s3/m/92c8ee9c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e9.png)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观 点
1、情境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 中的,学习者应该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和应用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 该创设真实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2、问题解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问题解决的重要性,认为学习应该围 绕着问题解决进行。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解决 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荷兰的数学教育在全欧洲享有盛誉。在荷兰的数学课堂上,教师通常不会直 接告诉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而是通过情境创设、问题设置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 和讨论,自主建构数学知识体系。同时,荷兰的数学教育还非常注重交流合作, 教师常常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 的数学成绩,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展望未来,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望在在线 教育、虚拟现实和等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实践。这些技术可以更好地支持情 境创设、问题解决和交流合作等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化的学习 资源和机会。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值得我 operative Teaching)是一种广为应用的教学 策略。它强调学生、教师及教学内容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以实现更有效的教学和 学习。这种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主要源自于社会建构主义、合作学习理论和交互 式教学等理论。本次演示将对这些理论进行探讨,并分析它们如何为合作教学提 供支持。
三、合作学习理论
合作学习理论是合作教学的核心理论基础。合作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小组活动, 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以实现共同的目标。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技 巧,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合作学习理论鼓 励学生在互动中分享资源,交流观点,共同解决问题,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 力和自信心有很大的帮助。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精品文档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d4222b3e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c8.png)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合作学习( cooperative learning 或collaborative learning ),又称协作学习,对于它的定义,国内外不同学者各不相同。
综合国内外对于合作学习的研究文献,可以看出,合作学习是一个复合性、多层面的概念,它打破了以往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小组根据共同目标,进行合作互助,以完成共同的任务。
从现有的关于合作学习研究的理论文献来看,总的来说,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来自于社会学、心理学和建构主义。
它的主要理论基础主要有群体动力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和精制理论及课堂教学工学理论等。
一、群体动力理论群体动力理论的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他创设了磁场论和群体动力学理论。
勒温借用物理学中磁场的概念,认为人的心理、行为决定于内部需要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从群体动力学的理论来看,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小组人员为一个共同目标聚在一起共同努力,小组合作的力量源泉来自于互相依靠和相互团结。
相互依靠为每个小组成员提供了动力,使成员之间互相勉励,尽力做好分配的任务,以促使整个小组最终能成功达成小组的目标。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传统的客观主义不同,建构主义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可以主动地建构知识,他们要么是自己,要么是求助他人或其他信息源的帮助来达到建构知识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父母、同伴、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客观存在的被人发现的东西,而是人在实践活动中面对新事物、新现象、新信息、新问题所作出的暂定性的解释和假设而已。
Gunawardena 等人(1997)的模型就反映了建构环境下的认知互动过程。
Van Offenbeek (2001)则进一步提出,这种合作型的知识建构将导致群体的潜在行为的变化(Van Offenbeek ,2001 )。
与支架式教学相似的教学方法
![与支架式教学相似的教学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48effba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b6.png)
与支架式教学相似的教学方法1. 问题驱动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问题驱动教学是一种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探究问题,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教师会先提出一个挑战性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之前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并深入了解问题所涉及的背景信息。
这种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合作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
教师会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中的成员互相合作、交流、分享思路和观点。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互相学习、互相支持,并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3. 情境教学(Situated Learning)情境教学是一种将学习与实际情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生通过在真实场景中进行学习,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教师会将学生置身于具体的情境中,例如实地考察、实践操作等,通过实际体验和亲身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际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探究式教学(Inquiry-Based Learning)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核心的教学方法。
学生通过提出问题、收集资料、进行实验或调查研究等方式,自主探究并发现知识。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充当指导者的角色,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合作学习与协作学习的概念及区别
![合作学习与协作学习的概念及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1bef5af5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4b.png)
合作学习与协作学习的概念及区别1、合作学习的概念: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指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主要通过小组学习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并实现个体及合作伙伴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2、协作学习的概念:协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意味着知识不是直接传递给学生的,而是在理解概念和应用技能的过程中,通过学生之间主动的对话、交流而形成的。
协作学习是达成小组成员间的意义共享,作为学习基础的知识是由社会建构的。
3、两者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共同点:1、都是一种小组学习的形式。
2、两种学习方式都有自己小组学习的共同目标。
不同点:1、小组成员组成的不同。
“合作学习”是一个班中水平相近的学生组成;“协作学习”是不同领域和不同水平的学生构成。
2、小组目标不同。
协作组的目的是齐心协力、完成共同目标,成员之间互相教学;合作组的目标是建构新知识、解决问题。
3、学习任务解决的过程不同。
合作学习中存在着协作关系,协作学习是通过合作实现的。
4、评价方面的不同。
两者无论从目标到学习组织的策略均十分的相近;合作学习与协作学习在很多实际应用中是相互交融的,并不独立存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含义一、合作学习的实质和意义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指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合作学习起源于60年代社会心理学家对学生集体动力作用的研究。
在70年代中期,合作学习兴起,80年代中期逐步发展为一种课堂教学的策略。
这一策略目前已广泛的用于50多个国家的中小学课堂。
各个国家的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有较大的差异,有的侧重相对结构化的方案,着眼于技能、概念、信息的掌握,有的注重非结构性的讨论或小组设计,着眼于社会化、高水平的思维或问题解决的技能。
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是学生座位排列由过去的秧田式变成合围而坐,但其实质是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一个组员不仅自己要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没一个同学都学好为目标。
英语九大教学法
![英语九大教学法](https://img.taocdn.com/s3/m/b3b90253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99.png)
英语九大教学法
1. 直接教学法(Direct Instruction):教师通过直接向学生传
授知识和技能来进行教学,包括讲解、示范、指导和练习等环节。
2. 研究性教学法(Inquiry-Based Instruction):通过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合作学习法(Cooperative Learning):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学习效果和学生的社交能力。
4. 问题解决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5. 情境教学法(Situated Learning):将学习与实际情境结合,通过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的意义和效果。
6. 游戏化教学法(Gamification):通过将学习内容转化为游
戏形式或应用游戏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
7. 多媒体教学法(Multimedia Instruction):利用多媒体技术
和资源,如音频、视频、图像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8. 反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将传统的课堂讲授内容转
移到课外,让学生提前通过视频、阅读等方式自主学习,课堂上则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实践。
9. 个性化教学(Personalized Learning):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
求,量身定制教学内容和方式,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果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简述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讲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合作学习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和提高学生学习动机,而且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清楚表达、理性沟通与人际关系等重要社会技巧与观念。
1发展历程
在很早以前,人类对于学生学习中的互动与合作便已有所阐述,如: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进入二十世纪,有关合作学习的教学理论逐渐产生发展。
至于合作学习开始真正受到人们重视并实际应用在班级教学且有系统地发展成教学法,则是最近三十四年的事。
2概念及特点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指教师在教学时,依照学生不同的能力、性别等特质,将学生进行适当的异质分组,以进行各项学习的活动,并利用小组成员间的分工合作、互相分享经验和彼此支持等,再配合小组内的评核和组间的比赛,以增进学生学习效果培养学生人际关系并完成共同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
因此,合作学习的主要特点有:①采异质性分组的小组学习方式。
②团体目标与个人绩效责任并重。
③重视并建立组员间的积极相互依赖。
④强调学生人际关系的培养。
⑤鼓励学生面对面的积极互动。
3类型
至于在合作学习的类型上,至今已衍生出数十种不同的学习策略。
其中,以下列四种类型较为世人熟知,也较具代表性:
3.1学生小组学习(Student Team Learning,简称STL)。
STL主要是由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教授及同事研发而成的一种教学模式。
以往约有超过半数以上的合作学习相关之实验研究,均以这种模式来进行,所以堪称为合作学习中的主要模式。
STL主要分成三种不同的教学设计:①学生小组成就区分(STAD);②小组游戏竞赛(TGT);③小组辅助个别化学习(TAI)。
虽然STL 分成多种不同的设计,但均以“小组奖励”、“个人绩效责任”和“成功的机会均等”三个主要概念为核心。
3.2共同学习法(Learning together,简称LT)。
由约翰逊兄弟于1975年所发展而成的LT,是一种着重“营造合作学习情境”与“建立组员相互依赖关系”的一种教学设计。
其主要的教学重点为:①安排适合团体进行的作业;②学生角色的分配;③学生分享观念的养成。
3.3团体探究法(group investigation,简称GI)。
GI是由以色列的学者莎拉为主的研究中心所提出的,其教学设计主要是依据杜威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为基础,重视学生自我调整的学习活动,以提供学生多元而广阔的学习经验。
而GI的主要教学流程为:①学生编组并进行组内讨论和探究;②各组向全班进行研究成果发表;③师生共同讨论与评鉴。
此外,还有拼图式教学法(Jigsaw)等等多种合作学习模式,每一种教学模式均有其优缺点,应依照教师本身的教学专业能力与教学理念,并根据教学对象、教学科目与教学时间等主、客观条件来加以取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