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以来的雅尔塔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述冷战以来的雅尔塔体系
摘要:
雅尔塔体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新体系。该体系自成立以来,随着国际关系格局和世界政治地图的新变化而不断发展。冷战的结束,并不代表雅尔塔体系的崩溃。在雅尔塔体系内,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总协定等这些超国家的组织、机构有效地捍卫着战后的“均势”和“和平”。因此,不论在政治方面还是在经济放方面,雅尔塔体系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对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和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多级格局国际关系国际经济秩序正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之时的1941年8月,罗斯福和丘吉尔在纽芬兰附近海域上的一次会晤中拟定了《大西洋宪章》。这是“第一份预见战后‘建立普遍和永久的国际安全体系的英美文件’”,①从而拉开了创建国际新秩序的序幕。此后以苏、美、英、中为主的反法西斯国家不仅进行了广泛的舆论宣传,而且采取了卓有成效的行动。他们经过了三年的酝酿和磋商,在敦巴顿橡树园拟定出了《联合国宪章》的基本轮廓。后又在大小国一致参加的基础上广泛讨论一年。据统计,截止1945年5月
5日,先后有30个国家提出了1200件修正案。1945年6月宪章获得通过。这期间,雅尔塔体系的创建者们也曾探讨过对德国及其仆从国进行制裁点一些原则性问题,但他们并没有急于求成形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文,他们处置战败国的“和平条款是分段产生的,起先在战时,由于战胜国举行了一系列会议,继而在1945年以后的若干年内又作出了一系列事实上的安排。”②在波茨坦,三巨头就准备决定设立美、苏、英、法、英五国外长会议准备签约。战后,四国外长(中国除外)又接连会晤,希望能够找到协调各方面立场的方法。到1947年2月10日签署了对意、罗、保、匈、芬的“五国和约”。而对主要战败国德国,并没有作出类似于《凡尔赛条约》那样的解决方案。对另一个主要战败国日本的媾和会议,1951年9月在旧金山召开,并达成了战后对战败国的最后一个和约。至此雅尔塔体系宣告完成。该体系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大西洋宪章》到《旧金山和约》,历时整整十年。
由此可以看出,在创建雅尔塔体系时,各大国显然是吸取了凡—华体系创建时的教训,表现得十分谨慎。他们在确定了未来和平总体框架与原则的基础上清算过去,惩罚战争发动者,避免出现单纯为保持军事胜利而确立的“和平”。因此雅尔塔体系所包含的内容也相当广泛。它以雅尔塔会议的决议为中心,包括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国召开的所有重要会议发表的宣言,公开或秘密达成到俄一切协定,这不仅有政治方面的,而且还包括经济方面的。
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是在“主权”和“平等”基础上,主要反法西斯同盟国顺应世界人民的愿望而确立的一个基本符合世界人民意愿的重建
世界的和平体系。它力求保卫整个战后世界的和平、安全与发展,而并不仅仅是维护二战后出现的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和对立的两大军事集团分庭抗礼的国际关系,即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的基础是大国合作,雅尔塔体系保卫战后和平与发展的任务是通过大国合作来实现的。这种合作是通过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决策”的表现程序来实现的。这一机制在冷战中没有改变,在冷战结束后也没有改变。在冷战中,重新崛起的德、意、日等三个主要战败国加入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而随着非殖民化运动的发展,由发展国家组成的不结盟运动国家与七十七国集团的崛起,成为制约西方的一支新兴力量。但是它们并没有参与安理会的决策,因此五大国理事的大国合作没有得到改变。冷战结束后,大国合作仍然是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五个常任理事国仍然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角色,目前没有可以取代它们的大国或大国集团。因此,雅尔塔体系并不等同于冷战时形成的两极格局。可以说,冷战下的两极格局是从属于雅尔塔体系中的一部分。虽然雅尔塔体系中存在的如大国主义、强权政治、无视弱小国主权等消极因素为冷战的爆发埋下了种子,但同时也由于它的存在,限制了冷战向热战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保卫了世界和平。所以说,冷战的结束只是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而不是雅尔塔体系的崩溃。
“在当代国际秩序内,即使世界多极化进一步发展,在可预见的将来,也不会从根本上改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形成的‘国际基本格局’的基本框架。”③这里所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形成的“国际基本格局”,就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形成的国际体系,即雅尔塔体系。在冷战时
期,虽然存在两极格局,但世界已经开始出现了其他权力中心,如欧共体、中国、七十七国集团等。国际格局已经开始发生变化,出现多极化趋势。20世纪70年代,美国尼克松总统顺应潮流,承认了“五大权力中心说”(美、欧、日、俄、中),提出了著名的“尼克松主义”。冷战结束后,两极格局崩溃,但是世界力量基本还是均衡的,冷战中形成的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维持着雅尔塔体系的“均势”与“和平”。
在雅尔塔体系下,欧洲特别是西欧在衰落中走向复兴。二战使欧洲遭受了灭顶之灾,它在地理上、政治经济制度上和意识形态方面都被一分为二,“‘被战火摧毁的幻灭的欧洲,匍匐在华盛顿和莫斯科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之下。’如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的创伤使德国历史学家奥斯瓦尔德·施宾格勒感叹‘西方的没落’的话,那么更多的人在目睹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的更大的创伤之后,则直截了当地认为二战后的欧洲已经死亡。”④战后的西欧处于美苏两极之间,依靠与美国的结盟和援助维持自己的生活方式,没有一个西欧国家可以担当欧洲复兴的重任,只有走联合之路。联邦德国和法国共同建立的煤钢联营,启动了西欧的联合进程。西欧的联合,既是战后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国际政治斗争的需求,更是西欧的一种历史的觉悟。如果没有西欧各国对民族国家独立发展的必要尊重和支持,就不回有欧洲的真正联合;同样,如果没有对各民族国家绝对主权的限制,也不会有欧洲的联合。西欧的联合最终使西欧成长为相对独立两极之外的另一个世界级力量,成为促进国际格局多极化发展的动力之一。
与此同时,以中国的政权更迭为标志,亚太地区的变化同样也翻天覆
地。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美苏冷战不断展开的同时,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日益壮大,并夺取了政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在雅尔塔会议上所确立的亚太地区的政治格局,但却没有改变雅尔塔体系所确立额“均势”与“和平”。此后,中国的政治经济地位也在坚决反对超级大国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斗争中不断提高,不仅形成了自己的发展道路,而且还成为国际事务中不可忽视的力量,从而极大地改变了国际力量的对比。1971年10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一个潜在的大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正在崛起。自改革开放以来,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中国,正在作为保障亚洲和世界和平的重要作用,在积极参与建设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过程中尽到自己责无旁贷的义务。
在亚非拉地区,伴随着欧洲衰落的是殖民体系的土崩瓦解,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隆隆炮声中,为了彻底打败法西斯主义,罗斯福与丘吉尔于1941年8月发表的《大西洋宪章》宣布:‘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所拉伊生存的政府形式的权利。各民族中的主权和自治权横遭剥夺者,两国俱欲设法予以回复。’”⑤苏联也发表声明表示支持,这给殖民地人民的斗争以极大的鼓舞。二战后,随着亚非拉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民族主义思想意识更为广泛地传播,以及整个殖民主义体系的空前衰落,民族革命浪潮席卷了欧洲所有的殖民地。获得独立的民族国家使世界力量对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冷战在欧洲的展开并向东亚的展开,在亚洲和非洲新独立的民族民族国家中产生了不愿意依附于两极格局任何一方的中立主义势力,这种势力随着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