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Word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2.1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三明九中陈良豪

一、教材分析:

荒漠化使大面积土地资源退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被列为十大环境问题之首。沙漠化日益严重地破坏着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阻力。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受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因此教材以荒漠化严重的西北地区为典型案例,阐述西北地区荒漠化发展的地理背景和人地作用的特点,从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分析荒漠化的形成、分布和防治措施。

本课的课程标准要求是“以区域为例,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教材首先分析了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其次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分析荒漠化的成因,并指出人类活动在荒漠化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接着介绍西北地区不同时期荒漠化土地的分布特点;最后根据荒漠化形成的背景、成因和过程的差异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按照课标要求,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讲述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荒漠化形成的原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第二课时主要了解西北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本节教学设计是第二课时的内容,重点分析荒漠化的发展及防治荒漠化的措施。

二、学情分析

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初中及高一地理学习中已对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学生通过看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宣传报道,对荒漠化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尚不够系统和深入,对信息提取和整合缺乏系统性训练,图文转换能力和综合分析思维能力较差。

三、设计思想

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有较强的实践性,可有效运行讨论法、探究法、调查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防治。所以本课教学手段采用自主式、互动式、探究式的网络多媒体教学,通过引导和启发学生对如何防治荒漠化进行思考分析,培养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主动融入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结合具体实际,围绕突出矛盾,因地制宜,改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课本插图,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思考分别穿插在相关知识学习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全面归纳。这样,一方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升华,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设计意图:

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质是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学地理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最终提高全面素质。

本课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索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分析案例,并理论联系实际,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西北地区在不同时期荒漠化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以及人类在不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了解西北地区人民防治荒漠化的成功经验和治理措施,并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理解生物治沙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图文资料分析说明西北地区不同时期人类活动对荒漠化发展的作用,并列表加以归纳。以宁夏中卫县沙坡头草方格沙障为例介绍西北地区治理荒漠化的有效措施和成功经验。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难点:举一反三,培养学生掌握一个区域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

[合作探究]

1.农牧界限向北推进,为什么会加剧该地区的荒漠化?

2.为什么我国北方的农牧过渡带,恰恰又是我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

[教师归纳]

图2.13反映我国东北、华北地区的荒漠化严重的地带正好是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旱作地区和草原牧区的过渡地带。这些地带是环境脆弱的敏感区域。清政府初年“移民实边”“ 开放 蒙禁” 导致的大量的人口进入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直接加剧了本地区的荒漠化。 [拓展]

石漠化是“石质荒漠化”的简称,主要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下石灰岩地区土壤遭受侵蚀,成土基岩裸露于地表,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就我国而言,石漠化主要发生在广西、贵州、云南三省区。

[教师归纳]

时 期 人 为 因 素 发生荒漠化的区域 古代(唐宋后) 盲目垦耕,战争、瘟疫 塔里木盆地沙漠边缘 近代(清代后) 大规模移民开垦 内蒙古南部农牧过渡地带 现代(建国后) 人口压力,管理失误

草原牧区和旱作地区

学生归纳不同时期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荒漠化的现象不仅在干旱的西北地区存在,在半干旱湿润地区同样会发生。

五、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首先让学生自学课本了解荒漠化防治的核心、内容和原则

[学生归纳]

(一)防治核心:人与自然的协调

(二)防治内容: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

土地的退化、恢复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

(三)防治原则

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泊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

相结合的原则,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以防为主,保护并有计划地

恢复荒漠植被(图2.14)

学生自学

培养学生信息获取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延伸]荒漠地区优良的固沙植物主要有梭梭、柠条、沙拐枣、胡杨、红柳。荒漠植物一般具有强大的耐旱力,有的根系和地下茎特别发达,以便从土壤和岩隙间吸收水分;有的茎叶具毛或刺,或退化无叶,以减少蒸腾。

[过渡]大家都知道了荒漠化的危害,那么我们怎样才能防治荒漠化的蔓延?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人类的不合理活动是形成荒漠化最主要的原因防治荒漠化首先要改变人类的不合理的行为,我们应该改变哪些不合理的行为?

(四)治理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

避免土壤的盐碱化

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

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思考]干旱区绿洲与荒漠的演替是双向的,但绿洲变荒漠容易,而荒漠学生阅读

书本回答

荒漠化的

治理措施

由教师创设问

题情景开始,在

教学实施的过

程中反复质疑,

诱导学生由浅

入深、由表及里

分析和解决实

际问题,符合循

序渐进的教学

原则。

运用运用联系

框图引导学生

分析

进一步深化对

荒漠化治理复

杂性和艰巨性

的认识

水地区

流沙

地区

设置沙障

碍工程

外围沙

漠边缘

前言地带

内部

封沙育草

乔、灌木结合

的防沙林带

农田防护林网

防护

体系

生物措施

工程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