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教案(风笑天版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2012学年
《社会调查方法》
教案
部门:新闻系
任课教师:谌利
1
导入:
现代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这门课程从介绍社会调查的历史及其现代社会调查的特点入手,分析了完成一项社会调查所需的程序、步骤、策略及其所要注意的问题,并且探讨了统计资料的分析方法,以及如何将研究的成果呈现出来。
概率抽样的方法和设计问卷的方式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如何去完成一项社会调查,尤其是如何选取调查对象和准备调查工具。
本课程的适用对象为本科生,主要教学方式采取课堂教学,考核方式分为两部分:一是请学生设计一份调查问卷,二是在期末作一个课堂测验。
第1章导论
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和社会调查的历史发展以及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的特点。
主要内容:一、社会调查的概念
二、社会调查的类型和题材
三、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教学重点:社会调查的类型和题材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一、社会调查的概念
1.现有的认识
在具体定义上,不同学者之间的认识不尽相同。
从社会调查的知识体系的构成上看:
一是国内学者通常将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实验法、文献法等并列作为社会调查中收集资料的几种方法,而国外学者在社会调查中所指的资料收集方法,仅仅只有问卷法和访问法;
二是国内学者通常将社会调查分为普遍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4种方式,而国外学者所说的社会调查通常仅仅是指抽样调查。
2.社会调查的定义和特征
本门课程所介绍的社会调查(Survey Research),主要指的是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量化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从上节课我们举的社会研究例子中,我们可以初步认识到调查研究的几个主要特征:
(1)调查要求从某个调查总体中抽取一定规模的随机样本;这种随机抽取的、有相
当规模的样本特征往往是其他研究方式所不具有的。
(2)资料收集需要采用特定的工具,即调查问卷,且有一套系统的、特定的程序要求。
(3)研究所得到的是巨大的量化资料,且必须在计算机的辅助下完成资料的统计分析,才能得出研究的结论。
由此可见,这个定义强调了从总体中抽取样本进行调查的特征,即强调了抽样调查,从而使它从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个案调查的划分中独立出来;
强调了收集资料与分析资料的统一,即调查与研究的统一、感性认识活动与理性认识活动的统一,这就使它与那些仅把社会调查看作单纯的收集资料工作的认识区分开来;
它还特别强调了自填式问卷与结构式访问方法的运用,强调了对被调查者的特定方式的直接询问,这就又把实验法、文献法以及观察法等社会研究方式,都严格地排除在社会调查概念的范围之外。
二、社会调查的作用
社会调查的用途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即描述状况、解释原因、预测趋势。
1.描述状况
回答社会现象“是什么”或“怎么样”的问题。
了解和描述社会现象的状况,是人们深入认识这一现象的基础。
2.解释原因
回答社会现象“为什么是这样”或“为什么会如此”的问题。
它使得社会调查能够被广泛地用来探讨不同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探讨某一现象发生的原因。
3.预测趋势
除了对过去的和现在的社会现象进行解释外,社会调查还可以对未来的社会现象(或者说对社会现象的发展趋势)作出一定的预测。
三、社会调查的类型和题材
1.社会调查的分类
根据社会调查的性质或应用领域,可以分为行政统计调查、生活状况调查、社会问题调查、市场调查、民意调查和研究性调查。
2.社会调查的题材
(1)某一人群的社会背景。
(2)某一人群的社会行为和活动。
(3)某一人群的意见和态度。
四、社会调查发展简介
1.国外的情况
2.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五、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可以分为以下 5 个阶段:选题阶段、准备阶段、调查阶段、分析阶段和总结阶段。
一、选题阶段
1.选题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两个方面:
选取研究主题:根据研究者的兴趣、想法、需要与动机确定一个研究主题。
2.形成研究问题:集中研究的焦点,进一步明确研究的范围,将最初比较含糊、比较笼统地、比较宽泛的研究领域或研究现象具体化、精确化,将其转化为己有价值又有新意,同时还切实可行的研究问题。
二、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是为实现调查而进行的道路选择和工具准备。
在准备阶段,要做好以下几个工作:
1.文献考查
2.成立假设
3.理论解释与澄清概念
4.确定研究总体与抽样:
5.试测:
三、调查阶段
调查阶段也称作收集资料阶段或调查方案的实施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具体贯彻调查设计中所确定的思路和策略,按照调查设计中所确定的方式、方法和技术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
四、分析阶段
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调查所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系统的审核、整理、统计、分析。
五、总结阶段
总结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撰写调查报告,评估调查质量,应用调查成果。
调查报告是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将整个调查工作所得到的结果反映出来。
思考题:挑选一个社会科学的概念,例如,“择业”、“疏离”。
具体说明这个概念的含义,以便为研究计划做准备。
复习与思考题
陈述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并用图示法画出这一过程及其主要内容。
拓展阅读书目
1.艾尔.巴比著:《社会研究方法》,华夏出版社2000 年版。
2.迪尔克姆著:《社会学方法的准则》,商务印书馆1990 年版。
第二章选择调查课题
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选择调查课题的原则、注意事项和选题策略以及如何将选出的调查课题明确化。
主要内容:一、调查课题的选择
二、课题的明确化
教学重点:课题选择的策略课题的明确化
选择调查课题是进行研究的首要步骤。
选择主题,看似容易但实非易事。
只有选择一个合适的研究题目,才能期待有好的研究成果。
一、调查课题的选择
社会调查的课题常常是现实生活中的某种社会现象或某种社会问题,但又不仅仅是“现象”或问题”,通常比某种社会现象或问题更为具体、更为集中,也更为明确。
1.选题的原则
并非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或都值得进行科学研究,也就是说,所要研究的问题必须是:第一、可以由科学研究来解答;第二、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2.选题的注意事项
要确定一个研究题目,需要考虑各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项:
(1)主题的范围宜大小适中。
研究主题,切忌广大,主题越广大,越不易于下手。
(2 )主题宜切实,不宜空泛
选择主题,避免空泛而不切实。
主题若太空泛,观念便易混淆,不易得到明确的结论。
因为主题过于空泛,不宜找出一个重心之所在,结果言之无物,搪赛敷衍,一无是处。
(3)主题宜新颖有效用
选择研究主题的目标,应以致用为目的,故主体的选择以新颖、入时能影响实际生活为佳。
(4 )个人对所选择主题须有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人类行为上一种有效的动力,兴趣是进行一切事业最重要的条件。
(5)个人对于所选择的主题,所具备的基础知识应已有相当之准备。
个人对于哪一种问题有最多的准备,就可以去选择哪一种问题来做研究。
3.课题选择的策略
(1)在研究范围上:若无特定的研究主题,则与主题的择定上可自较大的范围着手。
例如;
自相关文献中启发选择的灵感,亦可自其中激发个人的研究的兴趣。
自大范围的领域逐渐缩
小到特定的主题,从而展开一系列的研究过程。
(2 )在研究方向上:
选择研究主题,可以试图自下列的方向进行选取:
A:专业教育中无法解惑的。
B:教学中残存的问题。
C:曾讨论或深省思维的问题。
D:书籍启发的探索主题。
(3)在研究的领域上:
可将研究主题界定在下列的对象,使得研究的领域可以明确且易于着手。
A:考虑以“人”为研究的主轴。
B:考虑以“事”为研究的主轴。
C:考虑以“时”为研究的主轴。
D:考虑以“地”为研究的主轴。
E:考虑以“物”为研究的主轴。
二、课题的明确化
指的是通过对调查课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以达到将最初头脑中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调查主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的目的。
要清楚地陈述所要调查的课题,可以采取先将宽泛的问题转化为狭窄的问题,将一般性的问题转化为特定的问题的做法。
复习与思考题
将下列的研究问题明确化:
(1)农村青年的价值观研究
(2 )青少年犯罪问题调查研究
拓展阅读书目
叶至诚、叶立诚:《调研方法与调研报告》,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年版。
第三章调查设计
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调查研究的类型和分析单位以及在社会调查中处理时间的不同方法。
主要内容:一、调查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时间框架
教学重点:分析单位横向调查纵向调查
调查设计是指研究的计划,也就是设计一个发现某事物的战略。
调查设计包含两个主要的方面:
第一、必须尽量明确要发现的东西;第二、必须采用最好的方法进行研究。
一、调查目的——研究类型
调查研究的目的对调查的设计具有显著的影响,目的不同,整个社会调查在设计的要求、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的选择,以及在具体操作程序上都有所不同。
根据不同的调查目的可以把调查研就分为以下三种类别:探索、描述、解释。
1.探索性调查
2.描述性调查
3.解释性调查
二、研究对象——分析单位
分析单位是研究中研究什么、研究谁,即研究对象。
分析单位是用来考察和总结同类事物的特征,解释其中的差异的单位。
分析单位与调查对象和研究内容或主题不同,分析单位是一项社会调查所研究的对象,
调查对象则是研究者收集资料时所直接询问的对象,研究的内容或主题则是分析单位的属性或特征。
1.在社会调查中主要有下列几种分析单位:
(1)个人:
(2 )群体:
(3)组织:
(4 )社区:
2.与分析单位有关的两种错误
(1)层次谬误
指的是在社会调查中,研究者用一种比较高的(或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研究,而用另一种比较低的(或非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结论的现象。
(2 )简化论
指的是研究者仅仅用十分特殊的个体资料来解释宏观层次的现象。
三、时间框架
从时间的角度来考虑,调查设计中有两种类型,即横向调查和纵向调查。
横向调查
指的是在一个时点上收集资料,并用以描述调查对象在这一时点上的状况,或者探讨这一时点上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
(1)纵向调查
指的是在若干个不同的时点上收集资料,用以描述现象的发展变化,以及解释不同现象前后之间的联系。
纵向调查有三种类型:
第一、趋势研究
第二、同期群研究。
第三、同组研究。
复习思考题
确定下列每个例子的分析单位:
1 行政管理专业2001 级共有90 名同学,其中男生占53%,女生占47%,平均年龄为19.2岁。
2 1980 年到2001 年的22 年中,国内各种刊物上共发表了有关独生子女问题的论文305 篇,这些论文涉及到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人口学、体育科学等多个不同的学科。
3 1960 年,在美国130 个居民人数超过10 万的城市中,有126 个城市拥有至少两家美国医院协会认可的短期非私立综合医院。
4 1958 年,雇员在1000 人以上的公司有13 家,其产值占工业增加值的60%。
到1977 年,此类企业降至11 家,其产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也降到了48%。
拓展阅读书目
艾尔.巴比著,《社会研究方法》,华夏出版社2000 年5 月版。
第四章测量
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测量的概念,掌握操作化的过程,学会分析变量的测量层次以及如何评估测量的质量。
主要内容:一、概念、变量及指标
二、操作化
三、测量及其层次
四、评估测量质量的标准:信度与效度
教学重点:测量的层次信度与效度
测量是对所确定的研究内容进行有效的观测与量度。
一、概念、变量及指标
1.概念:是对研究范围内同一类现象的概括性表述。
2.变量:是概念的一种类型。
它是通过对概念的具体化而转换来的。
3.指标:表示一个概念或变量含义的一组可观察到的事物,称为这一概念或变量的一组指标。
二、操作化
1.操作化的含义
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
2.方法:
(1)概念澄清与界定
通过精确地指出一个概念包括什么,排斥什么,就可以为我们提供对资料进行分析和组织的指导性框架。
(2 )发展测量指标
可以采用下列两种方式来发展概念的指标:第一种方式是寻找和利用前人已有的指标。
第二种方式是研究者先进行一段时间的探索性调查,采用实地观察和无结构式访问的方式,进行资料收集的初步工作,尤其是与被调查者中的关键人物进行比较深入的交谈,从这些人那里获得符合实际的答案。
三、测量及其层次
1.测量:是根据一定的规则将数字或符号分派于研究对象的特征之上,从而使社会现象数量化或类型化。
2.测量层次
对不同的变量需要使用不同的测量尺度,这就好比日常生活中,对身高使用米尺,对体重使用磅秤度量一样。
美国学者史蒂文斯1951 年创立了被广泛采用的测量层次的分类方法。
(1)定类测量
是测量层次中最低的一种。
实质上是一种分类体系,只能将调查对象分类,标以各种名称,并确定其类别。
不能做加、减、乘、除运算。
而只能做“是”或“否”的回答。
是一切测量的基础。
(2 )定序测量
变量的属性可以按照某种逻辑顺序将调查对象排列出高低或大小,确定其等级或大小。
这种变量不仅可以区别异同,而且能够确定大小,可用数学符号<或>来表示。
(3)定距测量
不仅能将变量区分为类别和等级,而且可以确定变量之间的数量差别和间距距离。
只能做加减运算,不能做乘除
(4 )定比测量
又称比例尺度、等比尺度。
具有上述三种尺度的全部性质之外,还具有一个有实际意义的零点。
这种测量测出的数据既能做加减运算,也能做乘除运算。
四、评估测量质量的标准:信度与效度
信度和效度是用来判断对某事物的测量是否成功。
(一)信度
1.信度:即可靠性,指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
2.建立有信度的测量的技巧
(1)如果要询问受访者的个人资料,那么问题应该明确地让受访者知道如何回答。
(2 )问一些与受访者相关的问题,而且谴词造句应该明确。
3.处理信度的方法
(1)前测—后测法(再测信度)
(2 )复本信度(对分法)
(3)折半信度
(二)效度
1.效度:指用测量工具测出变量的准确程度,即准确性。
是指实证研究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概念的真实含义。
2.类型:
表面效度:是指测量所选择的项目是否看起来符合测量的目的和要求,即实证测量的结果与我们的共识或我们头脑中印象的吻合程度。
准则效度:是由一些标准所确定的效度。
指用几种不同的测量方式或指标作为准则,其
他的方式或指标与这个准则作比较。
如果感到其他方式也有效,则具有准则效度。
(三)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信度与效度是优良测量工具所必备的两项主要条件,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信度与效度的差别关系:
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就是说,一个指标要有效度就必须有信度,不可信就不可能正确,但有了信度,不一定就有效度。
(1)可信而有效:这种测量工具是最优良的,可测出真正要测量的事物或现象。
(2 )可信但无效:这样的测量工具是可靠的,但不一定在特定的目标上有效,它可能在其他的目标上有效,
(3)不可信但有效:这种情况在理论上应该是不存在的,因为效度的必要条件是信度。
(4 )不可信亦无效:这是测量中应该避免的。
复习与思考题
指出下列各个变量的测量层次
1.在一场比赛中的排名顺序(第一,第二,第三等等)
2.家庭中的子女数目
3.国家的人口总数
4.对核能的态度(非常支持,支持,反对,非常反对)
5.出生地区(东北部,中西部等等)
6.政治倾向(非常自由,有些自由,有些保守,非常保守)
7.种族(白种人、黑人、亚洲人等等)
拓展阅读书目
1.艾尔.巴比著,《社会研究方法》,华夏出版社2000 年5 月版
2.李沛良著,《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年版
第五章抽样
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有哪些优点,掌握非概率抽样和概率抽样的具体程序和方法。
主要内容:一、抽样与抽样调查
二、非概率抽样
三、概率抽样
教学重点:概率抽样方法
一、抽样与抽样调查
1.抽样调查:就是从研究对象的整体中选出一部分代表加以调查研究,然后用所得结果推论和说明总体的特征。
2.优点:
第一、调查费用低。
抽样调查由于调查的仅仅是整体的一部分,因此,所需费用较整体调查低。
第二、速度快。
时间往往是最重要的,特别是某些社会现象需要及时了解,随时掌握。
第三、范围广。
由于上述两个特点,抽样调查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各种课题。
第四、可获得内容丰富的资料。
普查通常只了解少量项目,无法进行深入分析。
第五、准确性高。
整体调查往往需要大批访问员,而这些访问员,有许多是缺乏经验和专业训练的,这往往会降低调查质量。
4.注意事项:抽样调查的成功首先要求所选取的样本能够代表总体,所谓代表就是说,所选取的样本从调查要研究的总体特征看,能再现总体的结构。
5.抽样术语
个体和抽样单位:个体是收集信息的基本单位,即分析单位。
个体与抽样单位在有些研究中是相同的,但抽样单位往往是多层次的。
研究总体和调查总体:研究总体是在理论上明确界定的个体的集合体,它必须受几个方面的限定:内容、单位、范围、时间。
调查总体是研究者从中实际抽取调查样本的个体的集合体,它往往是研究总体的进一步
界定。
抽样框:是从中抽取样本的抽样单位名单。
在一次抽样中,抽样框的数目是与抽样单位的层次相对应的。
参数值和统计值:参数值是关于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
统计值是关于调查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例如从一个样本中得到的妇女平均受教育年限。
抽样误差:由于总体的异质性和样本与总体范围的差异性,在用样本的统计值去推算总体的参数值时总会有偏差,这种偏差就是抽样误差。
它是样本代表性大小的一个标准。
二、非概率抽样
抽样方法一般分为两大类:非概率抽样,概率抽样。
非概率抽样由于每个个体进入样本的概率是未知的,而且由于排除不了调查者的主观影响,因而无法说明样本是否重现了总体的结构,用这样的样本推论总体是极不可靠的。
1.偶遇抽样(方便抽样)
指研究者在一定时间、一定环境里所能遇见到或接触到的人均选入样本的方法。
偶遇抽样的优点是方便省力,但样本的代表性差,有很大的偶然性。
2.主观抽样(判断抽样、立意抽样)
主观抽样的“主观”有两种含义,一是主观判断的意思,即研究者依据主观判断抽取可以代表总体的个体作为样本。
这种样本的代表性取决于研究者对总体的了解程度和判断能力。
二是“有目的”地选择样本的意思。
3.滚雪球抽样
是先从几个合适的调查对象开始,然后通过他们得到更多的调查对象,这样一步步扩大样本范围。
例如研究城市保姆问题。
4.空间抽样
是针对一个变动的总体,如游行队伍、集会等进行抽样的方法,这种总体虽然总是变动的,但在空间上是有限的。
5.配额抽样(定额抽样)
是按照调查对象的某种属性和特征将总体中所有个体分成若干类或层,然后在各层中抽样。
样本中各类所占的比例与他们在总体中所占比例一样。
三、概率抽样
1.有关概率抽样:
(1)概率抽样是按照随机原则选择样本,完全不带调查者的主观意识,使总体中每一个体都具有一个已知不为零的被选机会进入样本。
(2 )基本原则:如果总体中的每一个体被抽取为样本的概率相同,那么从这个总体抽取的样本,就具有对该总体的代表性。
(3)优点:
第一,更具代表性。
第二,概率理论使我们能够估计样本的精确度和代表性。
2.抽样设计的类型:
(1)简单随机抽样
是最基本的概率抽样,最直观地体现了抽样的基本原理,是其他抽样方法的基础。
简单随机抽样中每一个体均有同等被选机会,而且样本中的每一个体是被单独地选出来的。
简单随机抽样分为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两类。
(2 )系统抽样
是简单随机抽样的一个变种。
是系统化地选择完整名单中每第K 个要素组成样本。
系统抽样法中有两个常用术语:抽样间距和抽样比率:
抽样间距= 总体大小?样本大小
抽样比率=样本大小?总体大小
使用系统抽样要注意一个问题:如果总体的排列出现有规律的分布时,就会使系统抽样产生很大误差,降低样本的代表性。
(3)分层抽样
所谓分层抽样就是先将总体依照一种或几种特征分为几个子总体(类、群),每一个子总体称为一层,然后从每一层中随机抽取一个子样本,将它们合在一起,即为总体的样本,称为分层样本。
(4 )整群抽样
是将总体按照某种标准划分为一些子群体,每一个子群为一个抽样单位,用随机的方法从中抽若干子群,将抽出的子群中所有个体合起来作为总体的样本。
(5)多段抽样
在上述整群抽样中,当子群或子群内部个体数目较多,彼此间的差异不太大时,常常采用更加经济的方法,即不将样本子群中的所有个体作为样本,而是从中用前述各种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因最终样本的获得经过两次抽样,我们称其为二阶段整群抽样,同样可作三阶段、四阶段等等
多阶段整群抽样。
复习与思考题
1.思考并分析定额抽样和分层抽样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