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事要有点波澜(教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为什么要写出事件的波澜
1.客观事物本身就是起伏变化的,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客观性)
天有阴晴,月有圆缺,潮有涨落,草木有枯荣,这是自然界的变化。塞翁失马,乐极生悲,这是坏事变好事、好事变坏事的人事变化。文章的波澜就是这种事物复杂多变性的反映。
2.“文似看山不喜平”,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阅读心理)
因此要注意选择好写作的素材,风波的事情多有波澜曲折,写作要注意安排好内容的层次,安排好材料的详略,安排好必要的细节描写。行为过程应该以记叙和描写为主,在关键处要注意精当的抒情和议论。文章要有鲜明的立意,那怕是日常生活中的小小的风波也应挖出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来。
六、例文欣赏ppt
教学后记:
“山无起伏,便是顽山;水无潆洄,便是死水。”(脂砚斋语)中国的园林,往往是叠嶂迥廊,曲水萦绕,在一曲一折之中不断展现“山重水复”,又不断展现“柳暗花明”,读(写)文章也是如此。文章有张有弛、有动有静、跌宕起伏,波澜曲折才会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项链》构思独具匠心,主人公玛蒂尔德的人生际遇几番变化,围绕项链情节的戏剧性的推进紧紧牵系着读者。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俄国短篇小说家契诃夫的《变色龙》,他们的异曲同工之妙皆在于情节的波澜起伏,形成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3)铺陈误会法
“误会”源于人与人之间的错误理解。这种错误理解使得人物之间的对话、行动、感情等等都朝着意外的方向发展,从而掀起事件的波澜。应该说,误会的产生大多是出于偶然,但如果能用偶然的误会来表现某些必然的事物,往往会有非常好的效果。(例文《地球仪为什么是歪的》《迎接新同学》ppt)
(4)抑扬交错法
点评:这篇小说篇幅短小,情节却跌宕起伏。“我”想把老太太送往医院抢救,有怕被人诬陷,想找个证人,可有找不到,这时,一个小车司机毫不犹豫地抱起老太太,开车走了,这是一折。这一对比,一个高大,一个显得渺小。可小说并未结束,最后死者家属状告司机,似乎出人意料,这又是一折。可能“我”的良心受到谴责,决定为司机出庭作证,这是三折。小说可谓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小说揭示了当今社会存在人情冷暖,缺少见义勇为的现象。同时也说明社会上的正气一定会压倒邪气,社会风气一定会好转。
重点难点:
⑴教学重点:
①领会什么是事件的波澜及品味其艺术效果。这是写出事件的波澜的前提和基础。
②掌握一些叙事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这是解决如何写出事件波澜的途径和方法。
⑵教学难点:
注意利用事件本身的曲折性、复杂性,写出事件的波澜。事件的波澜并不是方法简单叠加,生活本身就具有自身的丰富和波澜。这是学生难以理解且又容易忽视的。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点拨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波澜
一位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唐伯虎为她题诗。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争着来看。唐伯虎挥笔写下:这个婆娘不是人(举座皆惊),九天仙女下凡尘(喝彩),儿孙个个都是贼(惊怒),偷得寿桃献至亲(拍手叫好)。短短四句,跌宕生姿,起起伏伏,吊足胃口。的确,一池春水,风平浪静,纵然有人认为有宁静柔和之美,但“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水面的荡漾、荷花的摇曳、游鱼的沉浮则会给人更多的联想和感受。那么如何让平静的水面波澜起伏,一波三折呢?“文似看山不喜平”,中国的传统章回小说中人物命运,忽而山穷水尽,忽而柳暗花明;内容忽而金戈铁马,忽而风花雪月。引得读者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忽悲忽喜。人们把这种起伏变化用一种形象化的比喻叫做“波澜”。
四、应注意避免的问题
1、将事件描写得繁复曲折,但与突出的中心关系不大,徒使文字冗长拖沓。
2、情节的构思老套,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事件的走向,达不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3、为了叙事曲折而穿凿附会,破绽百出。
五、写作训练
请以“风波”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叙事有波澜。2、800字左右。
思路导写:
“风波”是指纠纷或乱子。多指那些纠扯不清或变化多端的事件。这类事情有三类:(1)意外偶然事件。自己本以为没有事由于一点失误或误会或不满引起别人不满。(2)矛盾冲突事件。一件小事双方发生矛盾,影响极大,引起轩然大波。(3)惊险新奇事件。由于人们猎奇的心理,一种新事物、新观念、新思想,往往会引起人们轰动,也是风波。
(2)设置悬念法:设置悬念法就是设置一个个悬而未决的矛盾,使情节回旋推进,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例文《只借一美元》ppt)
点评:巧设悬念,贷款一美元,在常人来说只能觉得可笑无聊,看完故事以后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关键不在于一美元,也不在于贷款,而在于贷款给你带来的附带利益了。在贷款一美元故事里,那位聪明的富豪却善于抓住他需要的部分:贷款需要担保,而且一美元随时可以还,他用来做担保的东西也随时可以取回了,只需要一美元,就可以令银行保管这些重要单据,真是神来之笔。
三、怎么样才能写出事件的波澜
1.善于选择本身就曲折复杂的事件来写。(前提)
2.运用使叙事曲折的技巧
(1)情节突转法:指记叙事件时,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愿望吸引到这个方向发展的一种可能性上去,层层推向高潮,达到顶点时,笔锋陡然一转,通过另一种结局的突然揭晓,掀起波澜。(例文《证人》ppt)
“抑”,就是抑制,对人、事、物进行贬抑;扬,就是扬起,对人、事、物进行褒扬。抑扬法有两种;一是欲扬先抑,二是欲抑先扬。如《林黛玉进贾府》写贾宝玉是个“孽根祸胎”、“混世魔王”、“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惫懒人物,懵懂顽童”,最后引出《西江月》,正话反说,赞颂了他的叛逆精神。(例文《此季漫漫,此意绵绵……》ppt)
百度文库内容
备注
课题: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领会什么是事件的波澜及其艺术效果,进而促使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从而培养学生联想迁移、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通过欣赏美文、多角度地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分组合作、主动参与、探究问题,进而提高写作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面观察生活,认识生活,进而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1.客观事物本身就是起伏变化的,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客观性)
天有阴晴,月有圆缺,潮有涨落,草木有枯荣,这是自然界的变化。塞翁失马,乐极生悲,这是坏事变好事、好事变坏事的人事变化。文章的波澜就是这种事物复杂多变性的反映。
2.“文似看山不喜平”,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阅读心理)
因此要注意选择好写作的素材,风波的事情多有波澜曲折,写作要注意安排好内容的层次,安排好材料的详略,安排好必要的细节描写。行为过程应该以记叙和描写为主,在关键处要注意精当的抒情和议论。文章要有鲜明的立意,那怕是日常生活中的小小的风波也应挖出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来。
六、例文欣赏ppt
教学后记:
“山无起伏,便是顽山;水无潆洄,便是死水。”(脂砚斋语)中国的园林,往往是叠嶂迥廊,曲水萦绕,在一曲一折之中不断展现“山重水复”,又不断展现“柳暗花明”,读(写)文章也是如此。文章有张有弛、有动有静、跌宕起伏,波澜曲折才会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项链》构思独具匠心,主人公玛蒂尔德的人生际遇几番变化,围绕项链情节的戏剧性的推进紧紧牵系着读者。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俄国短篇小说家契诃夫的《变色龙》,他们的异曲同工之妙皆在于情节的波澜起伏,形成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3)铺陈误会法
“误会”源于人与人之间的错误理解。这种错误理解使得人物之间的对话、行动、感情等等都朝着意外的方向发展,从而掀起事件的波澜。应该说,误会的产生大多是出于偶然,但如果能用偶然的误会来表现某些必然的事物,往往会有非常好的效果。(例文《地球仪为什么是歪的》《迎接新同学》ppt)
(4)抑扬交错法
点评:这篇小说篇幅短小,情节却跌宕起伏。“我”想把老太太送往医院抢救,有怕被人诬陷,想找个证人,可有找不到,这时,一个小车司机毫不犹豫地抱起老太太,开车走了,这是一折。这一对比,一个高大,一个显得渺小。可小说并未结束,最后死者家属状告司机,似乎出人意料,这又是一折。可能“我”的良心受到谴责,决定为司机出庭作证,这是三折。小说可谓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小说揭示了当今社会存在人情冷暖,缺少见义勇为的现象。同时也说明社会上的正气一定会压倒邪气,社会风气一定会好转。
重点难点:
⑴教学重点:
①领会什么是事件的波澜及品味其艺术效果。这是写出事件的波澜的前提和基础。
②掌握一些叙事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这是解决如何写出事件波澜的途径和方法。
⑵教学难点:
注意利用事件本身的曲折性、复杂性,写出事件的波澜。事件的波澜并不是方法简单叠加,生活本身就具有自身的丰富和波澜。这是学生难以理解且又容易忽视的。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点拨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波澜
一位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唐伯虎为她题诗。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争着来看。唐伯虎挥笔写下:这个婆娘不是人(举座皆惊),九天仙女下凡尘(喝彩),儿孙个个都是贼(惊怒),偷得寿桃献至亲(拍手叫好)。短短四句,跌宕生姿,起起伏伏,吊足胃口。的确,一池春水,风平浪静,纵然有人认为有宁静柔和之美,但“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水面的荡漾、荷花的摇曳、游鱼的沉浮则会给人更多的联想和感受。那么如何让平静的水面波澜起伏,一波三折呢?“文似看山不喜平”,中国的传统章回小说中人物命运,忽而山穷水尽,忽而柳暗花明;内容忽而金戈铁马,忽而风花雪月。引得读者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忽悲忽喜。人们把这种起伏变化用一种形象化的比喻叫做“波澜”。
四、应注意避免的问题
1、将事件描写得繁复曲折,但与突出的中心关系不大,徒使文字冗长拖沓。
2、情节的构思老套,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事件的走向,达不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3、为了叙事曲折而穿凿附会,破绽百出。
五、写作训练
请以“风波”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叙事有波澜。2、800字左右。
思路导写:
“风波”是指纠纷或乱子。多指那些纠扯不清或变化多端的事件。这类事情有三类:(1)意外偶然事件。自己本以为没有事由于一点失误或误会或不满引起别人不满。(2)矛盾冲突事件。一件小事双方发生矛盾,影响极大,引起轩然大波。(3)惊险新奇事件。由于人们猎奇的心理,一种新事物、新观念、新思想,往往会引起人们轰动,也是风波。
(2)设置悬念法:设置悬念法就是设置一个个悬而未决的矛盾,使情节回旋推进,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例文《只借一美元》ppt)
点评:巧设悬念,贷款一美元,在常人来说只能觉得可笑无聊,看完故事以后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关键不在于一美元,也不在于贷款,而在于贷款给你带来的附带利益了。在贷款一美元故事里,那位聪明的富豪却善于抓住他需要的部分:贷款需要担保,而且一美元随时可以还,他用来做担保的东西也随时可以取回了,只需要一美元,就可以令银行保管这些重要单据,真是神来之笔。
三、怎么样才能写出事件的波澜
1.善于选择本身就曲折复杂的事件来写。(前提)
2.运用使叙事曲折的技巧
(1)情节突转法:指记叙事件时,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愿望吸引到这个方向发展的一种可能性上去,层层推向高潮,达到顶点时,笔锋陡然一转,通过另一种结局的突然揭晓,掀起波澜。(例文《证人》ppt)
“抑”,就是抑制,对人、事、物进行贬抑;扬,就是扬起,对人、事、物进行褒扬。抑扬法有两种;一是欲扬先抑,二是欲抑先扬。如《林黛玉进贾府》写贾宝玉是个“孽根祸胎”、“混世魔王”、“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惫懒人物,懵懂顽童”,最后引出《西江月》,正话反说,赞颂了他的叛逆精神。(例文《此季漫漫,此意绵绵……》ppt)
百度文库内容
备注
课题: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领会什么是事件的波澜及其艺术效果,进而促使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从而培养学生联想迁移、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通过欣赏美文、多角度地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分组合作、主动参与、探究问题,进而提高写作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面观察生活,认识生活,进而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