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的起源及风格暨中外建筑史(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851年英国伦敦世界博览会“水晶宫”展览馆, 开辟了建筑形式新纪元。设计人为帕克斯顿 (Paxton)。九个月内完成74400m建筑面积的展览 建筑。
被公认为"第一个现代建筑"的是伦敦的水晶宫(Crystal Palace)
水晶宫搭建于海德公园内,563米×124米的圆拱顶大厅
帕克斯顿创造性地(也许借鉴了花房)运用铁框架加玻 璃墙的办法,用9个月时间在海德公园搭建了一个563 米×124米的圆拱顶大厅。 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所有材料都是工业化生产的,造 价比原定的还省。 这样的规模、这样的速度、更不用说以前闻所未闻的全 透明的建筑,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博览会开完之后,水晶宫被拆掉,另择地方(伦敦的南 郊)重建了起来。拆掉之后完全能重建,这在以前也是 没有听说的于是水晶宫继续成为英国一景,直到1936 年11月30日毁于一场大火,断壁残垣。 新材料的大胆应用、造价和时间的节省、新奇简洁的造 型,水晶宫的这些特点后来都变成了现代建筑的核心。
1.古典复兴既有政治原因也受 到考古发掘进展的影响。 法国以罗马式样为主,如 巴黎的万神庙,雄狮凯旋门。
英国以希腊式样为主,如 不列颠博物馆,爱丁堡中(大)学。
德国以希腊式样为主,如布 兰登堡门,柏林宫廷剧院。
美国以罗马式样为主,如美 国国会大厦,弗吉尼亚洲议会大厦。
2.浪漫主义始源于18世纪下半 叶的英国,其表现分为两个阶段: 先浪漫主义,模仿中世纪 寨堡或追求异国情调,如封蒂尔 修道院府邸,布赖顿的皇家别墅。 后浪漫主义,常以哥特风格出现, 又叫哥特复兴,如英国国会大厦。
代表人物:沙利文(Sullivan)提出“形式追 随功能”的口号。为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思想开辟 了道路。他提出了高层办公楼建筑类型在功能上的 特征。其思想在当时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
代表作品:芝 加哥百货公司大厦。 其立面采用了“芝 加哥窗”形式的网 格式处理。
布法罗的信托银行大楼 (Guaranty Trust Building,1895年)
这个时期是对新建筑的探求时期,也是向 现代建筑过渡的时期。
现代主义的启蒙阶段
工艺美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 维也纳学派 芝加哥学派 德意志制造联盟
工艺美术运动
19世纪50年代在英国兴起的"工艺美术运动"(Arts and Crafts Movement)
他们对工业化采取了排斥的态度,甚至要求家具、栏杆、 生活用品全部由手工制造。 敌视工业文明,认为机器生产是文化的敌人,热衷于手 工艺的效果与自然材料的美。在建筑上主张建造“田园 式”住宅,来摆脱古典建筑形式。
(3)英国的麦金 托什 (Mackintos h)的格拉斯哥 艺术学校图书 馆。其“四人 组”的创作被 称为格拉斯哥 学派。 (19071909年)
(4)西班牙的戈迪(Gaudi)巴塞罗纳米拉公寓, 圣家族教堂。1905-1910
古爱公园(Park Guell,1914年,上图)
维也纳学派
维也纳学派。因其发源地在奥地利而得名, 影响波及荷兰与芬兰。他们也是主张建筑 减少装饰的,其中极端的人甚至宣称“装 饰是罪恶"。 最坚决的一部分人自称"分离派" (Secession),就是要和以前所有的传 统分离。 这一派对后来欧洲新建筑风格的影响很大。
代表人物及作品:
(1)比利时的霍塔 (Horta)设计的布 鲁塞尔都灵路12 号住宅。
(2)德国的青年风格派,奥别列奇 (Albrich)的路德维希展览馆。1901
其代表人物是运动的创始人凡· 德· 费尔德(Henry van de Velde,1863-1957),他 后来就任德国的魏玛艺术学校的校长。请大家先记住这个后来将成为传奇的学校。在 德国的代表人是贝伦斯(Peter Behrens,1868-1940)。后者我们下面还要遇见。
芝加哥的信托大楼 (Reliance Building,1894年)
德意志制造联盟(Deutscher Werkbu
nd)
是一战前德国为了提升自己的工业水平建立的一 个类似协会的组织。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 建筑领域里创新活动的重要力量。 是出现得最晚的现代派建筑雏形 里面的一些建筑师在和工业界接触的过程中认识 到建筑必须要和工业接近。 主张建筑应当是真实的,现代结构应当在建筑中 表现出来,以产生新的建筑形式。 他们的风格的要点仍然是去掉装饰、向实用靠拢。
室内设计的起源及风格(二)
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的西 方建筑
(一)欧洲各主要国家在资产阶级革
命影响下,经历着资本主义性质的改 革,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交织成为先 进的思想文化潮流,各国的思想文化 和建筑以各种方式方法发生联系并相 互影响。建筑创作中复古思潮流行的 社会背景主要是新兴资产阶级政治上 的需要。
封 蒂 尔 修 道 院
英国国会大厦
3.折衷主义任意模仿历史上的 各种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式 样,故也被称为集仿主义,如 巴黎歌剧院,圣心教堂,美国 1893年芝加哥的哥伦比亚博览 会。
巴黎歌剧院
(二)工业大生产的发展,新材料、 新结构技术、新施工方法的出现 和新的使用要求与创作中的复古 思潮矛盾,促使新的建筑思潮与 新建筑形式的变化,如铁结构、 升降机与电梯的应用,新公共建 筑类型的出现,迫切需解决建筑 创作的新方向。此间,工程师成 为新建筑思潮的促进者。
2.1889年巴黎世界博 览会的埃菲尔铁塔、机械 馆,创造了当时世界最高 (328m)和最大跨度 (11Sm)的新纪录。
1889年巴黎世界博览会机械馆 (Galerie des Machines)它 的跨度115米的铁架结构创造了 当时的单一拱跨度世界记录。
法国的Orly飞艇库(1916年,上图)。那时飞艇正盛行于欧 洲。其巨大的体积需要巨大的存放空间。建筑师们迎接了挑 战,Orly飞艇库的跨度有96米,高度有58米。结构方法―― 铁结构、铁和玻璃的结合以及钢筋混凝土,
(三)工业革命后欧美资本主义人 口急剧增加,城市环境与面貌遭 到破坏,既危害人民的生活,又 妨碍资产阶级自身的利益,为了 解决城市矛盾进行过一些有益的 探索;巴黎改建(欧思曼),新协 和村(欧文),花园城市(霍华德), 工业城市(戛涅),带形城市(马 泰 )。
19世纪下半世纪至20世纪初的西方 建筑
工艺美术运动
代表人物是拉什金(John Ruskin,1819 -1900)和莫里斯(William Morris, 1834-1896),代表建筑是在Kent的莫 里斯的住宅"红屋"(Red House,1860 年)。全部用红砖建造,不加粉刷,整体 的布局完全出于实用功能的需要。对照那 时的折衷主义,这是相当难得的。不过退 回田园去终究不能面对工业化。
钢筋混凝土的应用 1850年法国建筑师拉布 鲁斯特(Labrouste)在巴黎圣 日内维埃夫图书馆拱顶用交错 的铁筋和混凝土的成功,为近 代钢筋混凝土奠定了基础。
1890年以后,钢筋混凝土在建筑中得到广泛 的应用,可以说是材料上推动现代建筑的动力。钢筋 混凝土的强度较大、自重较轻的特点使得它一出现就 被建筑师认为是长久以来就在寻找的理想材料。 法国建筑师包杜(Baudot)建的巴黎蒙玛尔特 (Montmartre)教堂是第一个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 造的教堂(1894年)。 法国建筑师贝瑞(Perret)建造的巴黎富兰克林 路25号公寓(1903年),庞泰路车库(1905年),显 示出钢筋混凝土新结构的艺术表现力。 瑞士工程师马亚(Maillart)在苏黎世建造了第 一座无梁楼盖仓库(1910年)。
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
芬兰的沙里宁(Saarinen)代表作为赫尔辛基的火车 站。
芝加哥学派
(19世纪70年代)
19世纪后半叶成长最快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最 终有了一种代表自己的风格――芝加哥学派 创始人、铁(或钢)框架、 箱式结构。用铁构成的箱式框架足以承担重量, 外墙已无承重功能;铁框架便于搭建,外面敷上 石料或混凝土一层楼就出来了,高层建筑便于容 纳更多的人,这些做法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赶时间, 弥补火灾的损失,却恰恰符合资本主义高速发展 对建筑的需要。(1873年芝加哥的一场大火。整个城市几乎烧光 。 ) 建筑造型上趋向简洁,创造了独特的风格。
其代表人物有奥托· 瓦格纳(Otto Wagner,1841- 1918) 认为新结构新材料必导致新形式出现,反对使用历史式 样。其代表作品如维也纳地下铁道车站和邮政储蓄银行。
维也纳的邮政储蓄银行(Post Office Saving Bank,1905年)
阿道夫· 路斯(Adolf Loos,1870- 1933)。
维也纳的分离派展览馆
北欧对新建筑的探索
和维也纳学派遥相呼应的有荷兰的贝尔拉格 (Hendrik P. Berlage,1856-1934),代表作 品为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 芬兰的埃利尔· 沙里宁(Eliel Saarinen,1873- 1950)。 反对折衷主义,提倡“净化”建筑,主张表现建 筑造型的简洁明快及材料质感。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现代主义建筑形成与发展时 期 革新派建筑师在战后初期对新建筑形式的探索
表现派(Expressionism)。 在德、奥兴起的以夸张造型为 主的运动,可以说是前面的 “新艺术运动”的一种发展。 代表建筑有恩里希· 门德尔松 (Erich Mendelsohn,1887- 1953)设计的位于波茨坦的爱 因斯坦天文台(Einstein Tower,1920年,右图)。 未来派(Futurism)。意大利 的知识分子提出的拥抱工业化 的风格。他们认为"现代房屋应 该造得和大型机器一样"。只是 流于空谈,没有实际的建筑。
认为建筑“不是依靠装饰,而是 以形体自身之美为美”,反对把 建筑列入艺术范畴,主张建筑以 实用为主,甚至认为“装饰即罪 恶”,强调建筑物的比例。代表 作是建在维也纳的斯坦纳 (Steiner)住宅。
1910
“分离派”代表人物是奥别列奇和霍夫 (Hoffmann)。代表作品是在维也纳的分离派 展览馆(奥别列奇)和斯托克莱公馆(霍夫曼)。
现代派
风格派(De Stijl)和构 成派(Constructivism)。 前者兴起于荷兰,后者兴 起于俄国。两者意趣相投, 主要的思想是追求最简单 的几何形体和最纯粹的颜 色。他们追求的方向虽然 对,但影响比较小。主要 代表建筑是荷兰Utrecht 的住宅(右图)
代表作品:魏布 (Webb)18591860年设计莫里 斯住宅“红屋”, 根据使用要求布 置,用红砖建造, 将功能材料与艺 术造型结合的尝 试
新艺术运动
19世纪80年代在比利时兴起了"新艺术运 动"(Art Nouveau),后来也影响到了德 国和英国。这一派认为以往的装饰都过时 了,他们想创造一种简洁的、植物的美, 认为这就是工业化时代所需要的。由于铁 的易于加工最合适表现植物的曲线,他们 大量地使用了铁来作装饰。现在比较时髦 的铁艺就此诞生。
代表人物 彼得—贝伦斯 (PeterBehrens)以工 业建筑为基地发展符 合功能与结构特征的 建筑。年轻时是"新 艺术运动"的积极参 与者。 其代表建筑有德国通 用电气公司的涡轮车 间(AEG Turbine Factory,1909年)。
钢结构作为骨架,不要柱子支撑的大拱为下面留出了宽敞的空间,大玻璃窗提供 了充足的光线,这些都是启发后人的地方。 不过其大拱的侧面上的装饰,仍然让人想起了希腊神庙的山花。石头转角虽然稳 重,但是仍然有些累赘。为探求新建筑起了示范作用,成为“现代建筑”的雏形 里程碑式的建筑,全新的建筑还没有真正到来。
人才培养 著名的第一代现代主义大师格罗皮乌 斯、密斯· 凡· 德· 罗、勒· 柯布西耶都先后在 其建筑事务所工作,为其后来的发展奠定 了基础。
德意志制造联 盟展览会办公楼(科隆) 由格罗皮乌斯设计。
现代派
“现代派”(Modernism)是一种风格,主要流 行于20世纪20到60年代 有四个人被公认是20世纪前半期最重要的建筑 师 :赖特、格罗皮乌斯、密斯、柯布西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