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变革之婚姻礼俗(1) 共43页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 规 有 其 财
“
娶 富 人 妻
”
“男女婚嫁必择富民,以 利其奁聘之多;开门授徒
必引富室子弟以其束修之 厚。”
——[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卷四《庆 元党》
表现 婚姻论财之风日益兴盛,宋朝士 大夫与富商联姻在当时已成为一 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有些士大夫抛开自己的身份、地 位,也不管封建的礼仪道德,而 与富商联姻。
1.从“尚姓”到 “两晋尚南官北”朝时期的婚姻是极其讲究“士庶不婚”和“门
当户对”的,“婚姻必由于谱系”的现象显示出了门阀 制度对婚姻的深刻影响,在唐朝统一之初,这种观念依 然根深蒂固。“大抵士庶不得通婚,其不幸而与庶族通 婚者,则为士族之玷”。世人以能与士族大姓通婚为荣。
“氏族之盛,实系于冠冕;婚姻之道,莫先于仁义。自有魏失 御,齐氏云亡,市朝既迁,风俗陵替。燕赵右姓,多失衣冠 之绪;齐韩旧族,或乖德义之风。名虽著于州闾,身未免于 贫贱,自号膏粱之胄,不敦匹敌之仪,问名惟在于窃赀,结 褵必归于富室。乃有新宦之辈、丰财之家,慕其祖宗,竞乎 婚媾,多纳财货,有如贩鬻。或自贬家门,受屈辱于姻娅; 或矜夸旧望,行无礼于舅姑。积习成俗,迄今未已。即紊人 伦,实亏名教……”
一、婚姻由“士庶不婚”到“不问阀阅” 二、财婚风尚盛行 三、良贱不婚松弛 四、婚姻制度趋向保守 五、婚礼仪式的简化以及贞洁观念的由弱到强
(一)婚姻由“士庶不婚”到“不问阀 阅”
唐代社会是我国古代的开放时期,初唐统治者 自高祖李渊开始,就对门阀旧族进行打击,强力 推行科举制度,使得庶姓寒人在武则天时期真正 登上了政治舞台。新兴士人的迅速崛起,为唐代 政治、社会生活增添了新的活力,也使得“门当 户对”的婚姻观念有所改观。宋代社会是我国古 代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经济的发展冲击着 人们原有的价值取向,婚姻观也随之发生新的变 化。
宋代婚姻轻门第、重资财特点的出现,可以说 与宋代封建社会的发展变化有着密切联系
首先宋代门阀制度彻底瓦解,门阀等级观念 逐渐消亡。
其次,宋代商品经济有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经济地位成为人们选择配偶时考虑的重要因 素。
3.良贱不婚的松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唐代承袭前代良贱不婚政策,鲜有良人与贱
民阶层通婚之事。
人生观、伦理观、价值观、 尤其是处在魏晋南北朝各
宗教观、性意识和民族心理 民族分布格局发生大动荡
的发展态势,是人类创造的 之后的唐宋两朝代,社会
文化积累和精神财富。
生活的各方面都呈现转型、
变异的特点,并对后世产
生深远的影响。
刘发岑《婚姻通史》
陶希圣《婚姻与家族》 陈鹏《中国婚姻史稿》
陈顾远《中国婚姻史》
一、唐宋婚姻变化的时代背景
(一)商品经济的发展,财富观念的强化 (二)门阀士族的衰落,良贱体系的松弛 (三)唐朝的怀柔开放,宋代的民族偏见 (四)科举制度的发展,价值观念的转变
社会背景
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婚姻变迁的物质基础,因
而唐宋婚姻制度的演变与当时经济结构方面
影
的变革有着必然的联系
——《全唐文》卷六载刊正氏族诏》
士族地位的降低使得婚姻中“尚姓”观念产生动 摇。
随着科举制的发展,科场夺冠者除了可以位极人臣、 高居庙堂之外,还在民间享有盛誉。与之相比,仅靠 血统和门第来维持昔日辉煌的士族集团则显得黯然失 色
唐人的择婚标准中,逐渐看重才学,门第观念渐 淡。在婚姻选择中人们由崇尚门第向崇尚官爵转 变,到了宋代,才学观念成了当时择婚的重要因 素之一。
“定天下嫁女受财之数,毋得受陪门之财”, 但是“族望为时所尚,终不能禁,而婚嫁 益增厚价,即更厚取陪门之财也。
——《资治通鉴·唐纪十六》
宋代士庶不婚的陈规大体被打破,娶妻不 顾门户,不慕名门望族,而重钱财的社会 风气与唐代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随着商 品经济的发展,“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 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的社会风 气已渗透到宋代社会各个阶层,成为一种 相当普遍的社会现象。
——[宋]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卷四十九
2.财婚风尚的盛行
唐代前期门第婚姻依然兴盛,中晚唐时财富 婚则有大兴之势。历史发展至宋代,财富婚 世风日行,成为宋代婚姻一大突出特点。
到中唐晚唐以后,随着士族实力的衰弱, 先前盛行的门第婚姻已不再时尚,婚嫁论 财的风尚日益严重。
陪门财
嫁女重财在整个社会成为风尚,这种婚姻重 财的风气还导致了“陪门财”的出现,也就 是说如果结婚的双方的门第不相称,那么门 第低的一方除了要给正常的聘财之外,还要 另外补纳相应的钱财来抵消门第之间的差距。
唐宋时期的婚姻礼俗
延续与演变
“《易》曰:‘天地氤氲,万物化淳。男女称精,
万
物化生。’人承天地施阴阳,故设嫁娶之礼者,重
人伦、广继嗣也。”
婚姻是男女缔结为夫妻—关—系《白虎婚通姻义文》化卷反九映《并嫁深娶刻》影响
的一种文化现象。它展示了 着中国人的各种社会意识
民族群体的社会生活面貌, 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发展,
响
婚
从社会结构角度而言,门阀氏族的衰落和良贱
姻
体制的瓦解,使得唐宋婚姻呈现出“婚姻不问 阀阅”等新特点,良贱不婚也出现松弛
制 度 的
政治外交方面,唐宋两代在婚姻政策上对于
发 展
民族关系的处理有着很大的不同:唐代推行
因
和亲,宋代拒绝和亲
素
宋代重科官位,科举制度的地位在变,人们的价 值观念也在转变
二、唐至宋婚姻新特点
榜下择婿
科举制的改革基本上改变了士家大族把持朝政的现象,不 论出身贫贱高低,均有可能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 官僚阶层中的一员。因此,金榜题名的新科进士,因其才 学、品质以及现实的或潜在的利益而成为士大夫们择婿的 最佳人选。“女必得佳士而归之”,夫贵妻荣,因此出现 了“榜下择婿”的现象。
“晏元献(殊)判西京,范希文(仲淹)以大理 李清臣十四岁时参加 寺丞丁忧,权掌西监。一日,晏谓范曰: 乡试和省试,名列高 ‘吾有一女及笄,仗君为我择婿’。范曰: 等,“韩琦闻其名, ‘监中有二举子,富皋、张为善,皆有文 以兄之子妻之”。 行,它日皆至卿辅,并可婿也’。晏曰: ——《宋史》卷三百二十八 ‘然而孰优?’范曰:‘富修谨,张疏俊’。 《李清臣传》 晏曰:‘唯’。即取富皋为婿,皋后改名, 即丞相郑国富公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