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巴甫洛夫条件作用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伊万·巴甫洛夫(Ivan P.Pavlov,1849-1936)看来,重要的是引起反射的刺激,反射之后的结果是没有任何理论上的意义的。这样,尽管巴甫洛夫和桑代克都在分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练习,但他俩对形成这种联系的程序以及对学习过程的解释是完全不同的。我们可以用下列程式来比较巴甫洛夫与桑代克的实验程序:
由于巴甫洛夫的无条件刺激(UCS)和桑代克强化刺激(S’)呈现的时间和所起的作用不同,前者可以说是一种刺激辨别学习,后者则是通过强化刺激加强刺激-反应的联结。根据他的实验,概括出以下几个学习律。
1.习得(aquisition)律:巴甫洛夫条件作用的基本特征,是通过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的配对引起条件反射。他还系统研究了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对形成条件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无条件刺激在条件刺激出现之后的0.5秒时呈现,确立条件反射的效果最好。
2.消退(extinction)律:消退是指条件刺激多次重复而不伴随无条件刺激,条件反射逐渐削弱直至消失的过程。自发恢复的反射,只要有几次不伴随无条件刺激,就会迅速消退。巴甫洛夫认为,条件反射的消退是一种主动的抑制过程;自发恢复的生理基础是抑制的解除。此外,不同的条件反射会有不同的消退速度。
3.泛化(generalization)律:某一种条件反射一旦确定,就可以由类似于原来条件刺激的刺激引发。刺激与原来的条件刺激越相似,引发条件反射的可能性就越大。
4.辨别(discrimination)律:通过辨别学习,有机体选择地对某些刺激作出反应,而不对其他刺激作出反应。在条件作用中,辨别与泛化是相反的过程。
5.高级条件作用(higher-order conditioning)律:可以用其他各种刺激来替代原来的条件刺激,以唤起已确定的那种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把比较精确而又客观的方法引入对动物学习的研究,而把生理与心理同意起来,对高级心理活动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从而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巴甫洛夫学说与美国行为主义是有区别的,但两者也确有许多共同之处,都试图以科学的方法清除唯心主义的观点,都注重物质刺激在引起有机体行为反应中的作用。从哲学是那个讲,两者都应归入机械唯物主义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