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新变化.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秦孝公广纳贤才,主观上要求变法图强。
3、重要条件: 商鞅来秦, 得到孝公赏识、支持
从这个历史事件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4、变法之争奠定思想基础
5、商鞅克服重重阻力,前356、前350年两次变法
二、改革的措施、内容
1、政治、军事方面
增加士兵勇气,
(1)废除世卿世
提高军队战斗力
——《史记.商君列传》
1、根据材料,加以概括提炼并逐条列出商鞅变法的措施。
实行什伍连坐制;奖励军功;重农抑商; 实行县制;废除井田制;统一度量衡。
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实,国以富 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 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三: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 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 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 糟糠;而有强国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1、商鞅变法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 制,这一切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 性,使秦国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实力 大增,成为战国时期最强大的诸侯国, 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2、商鞅变法的经济措施“允许土地自 由买卖”,埋下了土地兼并的祸根,对 封建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自我测评第2题
1)改革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顺应了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建立皇帝制度
(1)皇权至上(司、法、政、军) (2)皇位世袭
2、建立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 政府
皇
帝
中 央
太
丞
御 史
集
尉相 大
夫
权
太少治宗典廷太郎卫奉
机
仆
府
粟 内
正
客
尉
仆
中 令
尉
常
构
史 太仆
郡
郡
监
尉
守
御
史
地 方
县
县县
尉
令丞
集 权 机
有三 啬 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禄制,奖励军功
打击了贵族的特权,
树立地主阶级优势
(2)严肃军纪
提高军队战斗力
(3)实行什伍组 织,严格户籍制度
兵源得到可靠保证
2、经济方面
(1)废除井田
推动地主经济的发展
(2)奖励耕织
稳定财政收入 增强国家实力
提高生产积极性
探究——你认为商鞅的经济改革中哪一措施 对后来封建经济的发展影响最大?为什么?
历史发展的潮流。 根本原因
2)商鞅正确的决策和推行新法的决心,法律 一经制定就坚决实施,是保证新法推行的关键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指导思想, 提出符合了秦国的实际改革措施。
徒木立信、取信于民;分批推出、逐一落实; 不畏权贵、执法如山等) 3)秦献公的改革为变法做准备
秦孝公的鼎力支持是重要条件。
3、废分封,置郡县 (1)郡县官吏的职能 (2)郡县的作用 (3)制定一套选官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4)试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利弊 4、巩固统一的措施 (1)建长城,抗匈奴 (2)修驰道、直道,加强联系 (3)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
意义 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多民族的巩固和统一
5、制秦法,加强皇权
其深远影响有:
积极: 1、促进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2、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政权
消极: 1、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导致经济结构单一
3、政治方面
1)建立县制, 国君任免官吏 2)什伍连坐制度
3)轻罪重刑
强化中央集权
加强管理控制,有 效行使政府权力
强化人民法律意识, 保证变法彻底执行, 只是过于苛刻
春秋战国时期的新变化
政治
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遭到 破坏。
经济
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 产生,新兴地主阶层日益壮大。
军事 争霸战争需要富国强兵
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 认识其特点;
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一、变法的前夕——商鞅变法背景
1、秦国落后于其他六国,客观要求通过 变法以增强国力。
2、商鞅虽死,秦法未亡
(1)变法受到旧贵族的阻挠破坏,秦惠文王时商鞅被 车裂而死 (2)改革符合地主阶级的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趋势。 (3)“商鞅之法”已经深入民心,商鞅坚定的变法精神。
(4)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推动秦 国社会的发展,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3、性质:地主阶级的改革
解析与探究
巩固练习
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 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 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 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 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 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 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 权衡丈尺。
探究——据上所述,排斥儒家 是更好地执行变法的唯一选择,但 是排斥的办法还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假如你是商鞅变法时期的一位贤士, 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
三、商鞅变法的评价(作用影响、地位结果等
1、收到富国强兵之效
不但沉重打击旧贵族,发展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力, 同时也壮大了军事力量,稳定了社会秩序,达到了富 国强兵的目的,扭转被动挨打局面,为后来秦国统一 六国奠定了基础。
——《汉书. 食货志》
2、材料二、三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 变法使得秦国富强起来
3、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一句原话,概括商鞅 变法的历史作用。
赵
魏 韩
秦 国 的 士 兵
分封制与县制之下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国君 分 封 诸侯 制
诸侯国官吏
国君 县 制
地方县吏
在今天这个法治社会,依然 存在很多不法分子。我国战国时 期商鞅的“什伍连坐制度”能够 加强管理和控制,有效行使政府 权力,使得社会“道不拾 遗”“民不妄取”“山无盗贼”。 那我们今天还能采用这样的做法 吗? 为什么?
【小辩论】面对严酷的《秦律》,有人说 秦始皇是非人道主义的;有人则认为 非常有必要。试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 谈谈你的看法。
【自我测试】
秦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产生 历史影响? 1、彻底打破传统的分封制, 奠定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2、对两千多年的政治与社会 产生重要影响
4、思想文化方面
焚烧诗书
加强思想文化统治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 商鞅的“焚烧诗书”的认识?
从当时来看,他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因为要更
好地执行变法的话,就必须排除复古思想的干扰;要 排除复古思想的干扰就必须要排斥儒家;要排斥儒家, 那么“焚烧诗书”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从历史长河来看,“焚烧诗书”损失了大量有价 值的文化典籍。
3、重要条件: 商鞅来秦, 得到孝公赏识、支持
从这个历史事件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4、变法之争奠定思想基础
5、商鞅克服重重阻力,前356、前350年两次变法
二、改革的措施、内容
1、政治、军事方面
增加士兵勇气,
(1)废除世卿世
提高军队战斗力
——《史记.商君列传》
1、根据材料,加以概括提炼并逐条列出商鞅变法的措施。
实行什伍连坐制;奖励军功;重农抑商; 实行县制;废除井田制;统一度量衡。
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实,国以富 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 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三: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 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 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 糟糠;而有强国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1、商鞅变法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 制,这一切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 性,使秦国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实力 大增,成为战国时期最强大的诸侯国, 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2、商鞅变法的经济措施“允许土地自 由买卖”,埋下了土地兼并的祸根,对 封建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自我测评第2题
1)改革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顺应了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建立皇帝制度
(1)皇权至上(司、法、政、军) (2)皇位世袭
2、建立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 政府
皇
帝
中 央
太
丞
御 史
集
尉相 大
夫
权
太少治宗典廷太郎卫奉
机
仆
府
粟 内
正
客
尉
仆
中 令
尉
常
构
史 太仆
郡
郡
监
尉
守
御
史
地 方
县
县县
尉
令丞
集 权 机
有三 啬 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禄制,奖励军功
打击了贵族的特权,
树立地主阶级优势
(2)严肃军纪
提高军队战斗力
(3)实行什伍组 织,严格户籍制度
兵源得到可靠保证
2、经济方面
(1)废除井田
推动地主经济的发展
(2)奖励耕织
稳定财政收入 增强国家实力
提高生产积极性
探究——你认为商鞅的经济改革中哪一措施 对后来封建经济的发展影响最大?为什么?
历史发展的潮流。 根本原因
2)商鞅正确的决策和推行新法的决心,法律 一经制定就坚决实施,是保证新法推行的关键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指导思想, 提出符合了秦国的实际改革措施。
徒木立信、取信于民;分批推出、逐一落实; 不畏权贵、执法如山等) 3)秦献公的改革为变法做准备
秦孝公的鼎力支持是重要条件。
3、废分封,置郡县 (1)郡县官吏的职能 (2)郡县的作用 (3)制定一套选官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4)试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利弊 4、巩固统一的措施 (1)建长城,抗匈奴 (2)修驰道、直道,加强联系 (3)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
意义 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多民族的巩固和统一
5、制秦法,加强皇权
其深远影响有:
积极: 1、促进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2、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政权
消极: 1、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导致经济结构单一
3、政治方面
1)建立县制, 国君任免官吏 2)什伍连坐制度
3)轻罪重刑
强化中央集权
加强管理控制,有 效行使政府权力
强化人民法律意识, 保证变法彻底执行, 只是过于苛刻
春秋战国时期的新变化
政治
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遭到 破坏。
经济
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 产生,新兴地主阶层日益壮大。
军事 争霸战争需要富国强兵
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 认识其特点;
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一、变法的前夕——商鞅变法背景
1、秦国落后于其他六国,客观要求通过 变法以增强国力。
2、商鞅虽死,秦法未亡
(1)变法受到旧贵族的阻挠破坏,秦惠文王时商鞅被 车裂而死 (2)改革符合地主阶级的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趋势。 (3)“商鞅之法”已经深入民心,商鞅坚定的变法精神。
(4)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推动秦 国社会的发展,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3、性质:地主阶级的改革
解析与探究
巩固练习
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 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 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 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 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 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 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 权衡丈尺。
探究——据上所述,排斥儒家 是更好地执行变法的唯一选择,但 是排斥的办法还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假如你是商鞅变法时期的一位贤士, 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
三、商鞅变法的评价(作用影响、地位结果等
1、收到富国强兵之效
不但沉重打击旧贵族,发展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力, 同时也壮大了军事力量,稳定了社会秩序,达到了富 国强兵的目的,扭转被动挨打局面,为后来秦国统一 六国奠定了基础。
——《汉书. 食货志》
2、材料二、三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 变法使得秦国富强起来
3、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一句原话,概括商鞅 变法的历史作用。
赵
魏 韩
秦 国 的 士 兵
分封制与县制之下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国君 分 封 诸侯 制
诸侯国官吏
国君 县 制
地方县吏
在今天这个法治社会,依然 存在很多不法分子。我国战国时 期商鞅的“什伍连坐制度”能够 加强管理和控制,有效行使政府 权力,使得社会“道不拾 遗”“民不妄取”“山无盗贼”。 那我们今天还能采用这样的做法 吗? 为什么?
【小辩论】面对严酷的《秦律》,有人说 秦始皇是非人道主义的;有人则认为 非常有必要。试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 谈谈你的看法。
【自我测试】
秦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产生 历史影响? 1、彻底打破传统的分封制, 奠定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2、对两千多年的政治与社会 产生重要影响
4、思想文化方面
焚烧诗书
加强思想文化统治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 商鞅的“焚烧诗书”的认识?
从当时来看,他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因为要更
好地执行变法的话,就必须排除复古思想的干扰;要 排除复古思想的干扰就必须要排斥儒家;要排斥儒家, 那么“焚烧诗书”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从历史长河来看,“焚烧诗书”损失了大量有价 值的文化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