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与生活的点滴结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与生活的点滴结合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更服务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更离不开生活。”的确生活化的数学学习资源大量地存在于学生的生活,数学已渗入各行各业,渗透到社会每个角落。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回归生活,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熟知、亲近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变得具体、生动,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想办法来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对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同时也提高对数学的趣味性,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在日常教学中通过以下途径可以把初中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数学的教学内容要生活化

知识是前人在生活中积累经验和提炼出的规律,而教学目标是为了掌握规律及学习规律的方法。若教师只是让学生掌握知识,那就是把学生头脑当成了知识的容器,而学生的头脑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炬。因此,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捕捉书本信息的同时,更要善于引导学生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1.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与数学课上的“知识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是貌不相似,神却相通。教师只要做有心人,在教材中挖掘生活内容,就可以把许多生活实际引用到数学的学习中来,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儿童有了已知生活经验的基础,学数学就会轻松、亲切、自然。例如:在七年级下册从实际问题到方程中的例2,在课外活动中,张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年龄基本上都是13岁,就问同学:“我今年45岁了,经过几年你们的年龄正好是我年龄的

三分之一?”“3年!”小敏同学很快发现了答案,他是这样算的:1年后,老师的年龄是46岁,同学的年龄是14岁,不是老师年龄的1/3;2年后,老师的年龄是47岁,同学的年龄是15岁,也不是老师年龄的1/3;3年后,老师的年龄是48岁,同学的年龄是16岁,恰好是老师年龄的1/3。也有的同学说,我们可以列出方程来解:设经过ⅹ年同学的年龄是老师年龄的1/3,而经过X年同学的年龄是(13+X)岁,老师的年龄是(45+X)岁,可得13+X=1/3×(45+X)这样的实际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引入了新课程,降低了难度,加深了理解。

2.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

在教学中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即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包括关注校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留心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资源,了解家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校园、家庭、社会环境都是学生生活的场所,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收集利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我们应该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二、教学过程生活化

1.导入的生活化

(1)运用实例创设真实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我们在导入时注意从生活实例引出数学问题,引起学习需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的新课导入中,我设计了以下情景,我们学校中心大草坪上准备建两个相等的圆形花坛,要使花坛的面积是余下草坪面积的一半,通过同学们的亲自测量,已知草坪是一个长是80米,宽是60米的矩形,要同学们帮忙设计,求花坛的半径。同学们听后跃跃欲试,但又拿不出可行的具体方案。教师因势利导地说,我们只要学好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就可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了。这样做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运用作业中的错误创设情境。在学生的作业中经常出现容易混淆的概念,马虎做错的习题,不易辨别的运算等方面的错误,教师要及时把握好出现的问题,及时创设改错的情境。如以学生喜欢的故事、游戏、小竞赛等形式,让学生亲临其境,在宽松的环境中改正错误,获取知识。

2.教法选择的生活化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加强知识与实际

的联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目标,结合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3.例题的生活化学生易懂易学

一位著名数学家说过:“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如在教新课标“二次函数”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例题:某商店将每件进价为8元的某种商品按每件10元出售,一天可销出约100件,该店想通过降低售价,增加销量的办法来提高利润,经过市场调查,发现这种商品单价每降低0.1元,其销售量可增加约10件,假如你是这个商店的店主,你将把商品的售价降低多少时,才能使销售利润最大?该例题切合实际,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引起他们极大的探索欲望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4.练习的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初中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由于课堂时间短暂,所以作业成了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成了创新的广阔天地。学生在实际生活实践中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是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也是对书本知识的一种印证、一种补充、一种体验。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增加了情感体验。九年级上册“相似三角形的应用”学完后,结合同一时刻物体的高度与它在太阳下的影长成正比例,要求同学们在晴天的时候,利用自己的身高和影长以及同一时刻学校旗杆的影长来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学生们拿到这个实践活动后,分组,找尺子,寻天气,忙得不亦乐乎,完成后又组织各组之间的评比,看谁测得最准确,和实际高度误差最小,并挑选有代表性的给予奖励。通过这个题目,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又使他们在活动中加深了对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解,一举两得。

三、探究问题的生活化

1、写数学日记

学生运用语言表达出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新思想、新发现,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思考问题,探究问题,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找到成功的感受和体验,增强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