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数学模型—微分方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各元件的工作原理,明确输入、输出量
建立输入、输出量的动态联系 消去中间变量 标准化微分方程
列写微分方程的一般方法
理想元件的微分方程描述 电气系统三元件
电阻
电容
电感
电学:欧姆定理、基尔霍夫定律。
电气系统分析主要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电压 定律(克希霍夫电流电压定律)写出微分方程式, 进而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 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汇聚到某节点的所有电 流之代数和应等于 0 (即流出节点的电流之和等 于所有流进节点的电流之和)。 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电网络的闭合回路中电势的代数和等于沿回路的 电压降的代数和。
通过数学模型来研究自控系统,可以摆脱各种不同类型 系统的外部特征,研究其内在的共性运动规律。
建立方法
• 解析法(机理模型) 律,并通过理论推导列出各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式。
• 依据系统及元件各变量之间所遵循的物理、化学定
•
实验法(实验建模 ) 数学模型。
• 通过整理系统输入—输出的实验数据来得到系统的
2.1 基本概念
定义:数学模型是描述系统内部物理量(或变量)
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揭示系统结构、参数与性能特性的内在联系。
2.1 基本概念
建立数学模型的目的
• 是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的首要工作(或基础工作)。
• 自控系统的组成可以是电气的、机械的、液压或气动
的等等,然而描述这些系统发展的模型却可以是相同的。
从输入端入手(闭环系统一般从比较环节入手),
依据各元件所遵循的物理,化学,生物等规律,列 写各自方程式,但要注意负载效应。 所谓负载效应,就是考虑后一级对前一级的影响。
写成标准形式 微分方程的标准化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①将与输入量有关的各项放在方程的右边,
与输出量有关的各项放在方程的左边;
②各导数项按降幂排列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1 基本概念:数学模型及常见的系统。 2.2 时域模型 - 微分方程:微分方程的建立及线性化。 2.3 复域模型 – 传递函数:借助拉氏变换,给出系统传递 函数。经典控制理论中引用最广泛的一种模型。
2.4 控制系统方块图:掌握方块图的建立及化简。
2.5 状态空间模型:控制系统的内部模型,描述了系统内部 状态、系统输出与系统输入之间的关系,深入地揭示了系统 的动态特性,是现代控制理论分析、设计系统的基础。掌握 系统的状态变量表达式的求取及它与传递函数之间的关系。
• 列写如图所示RC网络的微分方程。 R
ur
i
C
uc
解:由基尔霍夫定律得:
1 ur R i C idt
uc
1 C
idt
(2 1)
式中 : i 为流 经 电阻 R 和 电容 C 的 电流 , 消 去中 间变 量i,可得:
duc RC uc u r dt duc T uc u r dt
式中:y——m的位移(m); f——阻尼系数(N· s/m); K ——弹簧刚度(N/m)。
将式(2-4)的微分方程标准化
2
(2 4)
m d y (t ) f dy (t ) 1 y(t ) F (t ) 2 K dt K dt K
2
(2 2)
令 RC T(时间常数),则微分方程为:
(2 3)
机械运动系统的三要素
质量 M 弹簧 K 阻尼 μ
机械运动的实质: 牛顿定理、能量守恒定理
• 例2. 设有一弹簧 质量 阻尼动力系 统如图所示,当外 力F(t)作用于系统 时,系统将产生运 动,试写出外力 F(t)与质量块的位 移y(t)之间的动态 方程。其中弹簧的 弹性系数为k,阻 尼器的阻尼系数为f, 质量块的质量为m。
总结: 解析方法适用于简单、典型、常见的系统。 实验方法适用于复杂、非常见的系统。 实际上常常是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建立数 学模型更为有效。
常用数学模型
时间域: 微分方程 复数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传递函数 频率域: 频率特性
建立系统微分方程的一般步骤
简化物理系统 划分环节 写出每或一环节(元件) 运动方程式
消去中间变量
写成标准形式
简化物理系统 简忽略次要因素
分布参量集中化
非线性因素线性化
时变参量定常化
划分环节 按功能(测量、放大、执行)划分
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系统中各变量间的关系,
确定待研究元件或系统的输入量和输出量(必要
时还要考虑扰动量),并根据需要引进一些中间
变量。
写出每或一环节(元件) 运动方程式
F(t)
M
k y(t)
f
解:分析质量块m受力,有 外力F, 弹簧恢复力 Ky(t) 阻尼力 fdy(t ) / dt 惯性力 md 2 y / dt 2 由于m受力平衡,所以
F(t)
M
k y(t)
F 0
i
f
式中:Fi是作用于质量块上的 主动力,约束力以及惯性力。 将各力代入上等式,则得
d y (t ) dy (t ) m f Ky (t ) F (t ) 2 dt 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