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弱势群体的社会成因及解决对策

合集下载

中国弱势群体

中国弱势群体

“中国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弱势群体是指什么?最简单明了的回答就是:穷人!收入不多甚至几乎为零或欠下负债的人,这种人不是几个,而是一群,综合的看,被称为弱势群体,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虽然在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状况得到飞速的提升,GDP总值一跃为世界第二,然而我国社会中所存在的弱智群体也成为了现实社会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承担着相当大的人口压力,GDP总值虽高,可是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均很少,再加上贫富差距过大,所以我国的弱势群体越发的强大,弱势群体主要是指四种人:下岗职工,无业游民,进城打工农民工以及过早退休人员,先说说“下岗职工”,下岗就指“待业”,也就是“失业者”,工厂的亏损破产直接影响着她们的生活状态,因此一个企业的存亡兴衰关系着千千万万个中国普通家庭,然而企业之间的残酷竞争又不可避免的产生出了“下岗职工”,而这些“下岗职工”又等待着遥遥无期的再次“上岗”,有的或许寻找别的工作单位,然而年龄,技术和工作经历又限制着她们再次寻找工作。

再说说“无业游民”,“无业游民”不同于“下岗职工”,“无业游民”是从来就没有过工作,他们成天无所事事,基本没有收入,靠着别人的赡养,一旦失去赡养,其困难就更大了,这种人一部分源于自身的懒惰,自我堕落,一部分源于现在中国的就业问题,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或者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工作而沦为社会上的“无业游民“,心理上的落差导致他们渐渐没有了进取心,甘于现状,成为弱势群体。

对于进城打工的农民工,他们多数是来自于农村,相对来说,他们寻找的工作比在家乡务农要多一些,然而他们却从事着最累最苦最脏最危险的活,拿最少的工资,有些还遭到拖欠,所以将他们列入弱势群体是合理必要的,从农民工就应该想到农民,现在的农民因为城镇化现代化的建设,土地变的少了,粮食少了,自然日子不好过了,补贴少,又无田好种,困难可以想象。

而较早退休的人员,拿着养老金过日子,其困难不想可知。

论文_浅谈我国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

论文_浅谈我国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

题目:浅谈我国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分校:年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目录中文摘要与关键词 (1)一弱势群体的构成和特征 (2)(一)弱势群体的构成 (2)(二)弱势群体的特征 (2)二弱势群体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2)(一)弱势群体问题对我国政治发展产生的响 (2)(二)弱势群体问题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3)(三)弱势群体问题对社会公正原则产生的影响 (3)三解决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的政策措施 (3)(一)推进农村社会弱势群体保障事业发展 (3)(二)城镇社会弱势群体保障事业发展 (4)四结语 (4)参考文献 (5)【摘要】社会经济高速发展,随之社会相应出现的贫富差距也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大,贫困成为了现代大多数人面临的问题,那些生活还没有步入小康社会的群体、家庭被称为弱势群体.引起国外对弱势群体的广泛关注。

本文就我国弱势群体的现状,我国解决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哪里需要改善以及解决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有什么深远的意义进行论述。

【关键词】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措施浅谈我国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一、弱势群体的构成和特征(一)弱势群体的构成弱势群体一词最早出现在2002年3月,时任中国总理朱镕基在中国第九届全国人大第5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使用了“弱势群体”一词,这是中国政府文件中首次提出弱势群体,从而引起的国外的广泛关注。

此前,中国官方长期以来并没有承认弱势群体这一概念,采用的类似词汇是“困难群众”。

弱势群体:例如独居长者、性工作者、失业工人、上访民众、露宿者、农民与农民工、低收入者、残障(身心障碍)着等。

(二)弱势群体的特征弱势群体又称弱势社群或弱势族群,指的是社会上生活困难的弱势群体。

由于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差异而难以像正常人那样去解决遇到的困难,生活能力低下的人群或团体。

弱势群体的基本特征:弱势群体天生因受各种因素制约,可能是客观的或自然因素,如社会制度,生理健康,先天疾病或后天疾病残疾的。

浅谈如何加强政府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浅谈如何加强政府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浅谈如何加强政府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进而深入探讨了我国政府加强弱势群体社会保障工作的必要性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政府弱势群体社会保障一、我国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弱势群体的产生和形成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和环境因素,从其产生的社会根源来看,主要受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一)受社会转型的影响。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即生产方式从农业的、乡村的、封闭半封闭的传统社会的生产方式向工业的、城镇的、开放的现代社会的生产方式转变,这也是社会结构的转型,这种转型是根本性的、体制性的变革,必然会触动社会的方方面面并引起整个社会的震动。

同时,这种社会转型还表现为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即“体制转换”。

显然,这种在发达国家经历了几百年才完成的社会转型变革在我国要在几十年之内完成,它所产生的加速度和惯性必然会把社会中某些不牢固的东西抛出发展的正常轨道,从而出现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

(二)受某些无序的改革环节所导致的收入差距日益拉大的影响。

“社会弱势群体问题表现为群体性贫困,而收入分配不公、差距过大不容置疑是其症结所在,应当说,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自有其深刻的时代与社会背景,适度的收入差距有助于打破平均主义的传统格局。

建立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提高效益,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而收入分配不公,收入差距过大则应归咎于改革过程中的无序状态以及制度规则的不健全、不完善,关注并认真解决改革中的‘弱势群体问题’事实上已成为深化改革,维护社会稳定,加快经济发展的一个必须解决的,不容忽视的问题”。

(三)受我国不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

由于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因此没有有效地扼制弱势群体增加。

社会保障体系被称为社会稳定的“安全阀”“调节器”,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对其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生产力的再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有着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社会,其成员在困难时期不但生活基本上有保证,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更新自己的生存技能,重新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生存位置,顺利渡过难关。

现阶段我国社会弱势群体的成因_现状及对策

现阶段我国社会弱势群体的成因_现状及对策

现阶段我国社会弱势群体的成因_现状及对策第 4 卷第 3 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 o l 4 N o. 3 . 2002 年 9 月 Jou rna l of N an jing U n iversity of A eronau tics amp A stronau ticsSocia l Sciences Sep t. 2002 现阶段我国社会弱势群体的成因、现状及对策田菩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关党总支江苏南京210016 “体制外” 农民工和较早退休的摘要: 现阶段我国社会弱势群体主要包括下岗职工、人、“体制人员等四部分人群。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转型的不断发展社会弱势群体内” 已经成为直接影响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现阶段我国社会弱势群体收入低生活贫困社会地位下降权利难以维护心态矛盾复杂抱有不满情绪。

需要从就业、收入分配法律援助、教育以及社会保障等几个方面解决弱势群体问题。

关心和救助社会弱势群体不仅是党和政府责无旁贷的任务也是全社会每个人的责任。

关键词: 社会转型社会弱势群体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 C913.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 2129 2002 03- 0010- 04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的转型涵以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待业人员、打工者、农民工和贫困农民为主体的新生社会弱势群体已在我国社会所谓社会弱势群体是指人类社会中创造财富、中普遍形成。

这个特殊的群体和传统意义上因自身积聚财富能力弱就业赫芰Α?旧钅芰Σ畹纳怼?匀辉帜选?彝サ仍蛐纬傻睦嫌撞〔械壬缁?人群。

该群体包括下岗失业人群、城乡贫困人群、部弱势群体不同其个体都是由于失去发展机遇和客分老龄化人口以及少数遭遇天灾人祸的人群等。

对观条件在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权益维护、竞争能力于现阶段我国社会弱势群体的内涵劳动和社会保等方面处于困难和不利境地的劳动者。

XXXX年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可编辑).doc

XXXX年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可编辑).doc

XXXX年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可编辑) 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人类的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是社会进步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加快推进有效突破了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长足进步。

然而伴随着经济转轨和一系列重大社会变革贫富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农村弱势群体问题更加突出弱势程度不断加深成为农村实现新一轮跨越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扶助农村弱势群体尽快使他们摆脱贫困逐步达到小康生活水平是今后农村经济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弱势群体包括痴呆傻人、五保对象、农村特困户、城镇低保对象这部分人属社会群体的特殊成份**年底全国社会救助需要服务的对象近万人,其中:城市低保对象达到万人农村需要救助的特困人口万人符合五保供养条件的万人不能不说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从农村弱势群体的总体情况来看可分为生理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

生理性弱势群体如痴呆傻型的、残疾人、五保户、大龄劳力等他们由于老、弱、病、残等明显的生理原因沦为弱势群体基本上要靠社会保障来维持正常生活社会性弱势群体主要有四种结构:一是只有口粮的纯农户劳力和贫困户劳力这一群体在农村人数众多他们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落后的生产技术低水平的经营管理还无法形成大范围的规模种植生产结构单一一旦遇到灾情连生产自救的能力都几乎没有二是闲置劳动力他们由于人多地少的予盾而显得相对过剩又由于文化素质低无法参与外部竞争而长期滞留农村是我们要千方百计重点转移的对象三是失地农民他们大都是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和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的利益牺牲者是我们必须加以特殊补偿以确保社会公平的群体四是因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经济结构的调整企业的改制企业的倒闭造成的下岗失业职工由于再就业的难度大需要政府帮一把、送一程。

弱势群体的总体困境生存困境、生计困境、机会困境、权利困境。

这些困境交织在一起导致他们内心出现焦虑与矛盾容易产生对心理失衡、产生厌恶、对抗社会的心态甚至作出一些偏激的行为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建设小康社会的严重障碍成为困扰社会不可低估的严重问题。

农村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思考

农村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思考
加强对农村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和维权服务,保障其合 法权益不受侵害。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弱势群 体的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影响农村社 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问题。
研究意义
01
研究农村弱势群体的产生原因及 对策,有助于了解农村社会的现 状和问题,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 提供科学依据。
02
通过研究农村弱势群体的需求和 困境,可以更好地为他们提供帮 助和支持,促进农村社会的公平 和和谐。
资源匮乏
农村地区资源有限,土地、水源 等关键生产要素不足,限制了农 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的收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农民受教育 程度普遍较低,缺乏就业技能和创业 知识,难以融入现代社会。
社会保障不足
农村地区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农民 在医疗、养老等方面的保障不足,生 活风险较大。
土地制度不完善
土地制度不合理,土地流转困难,农民的土地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影响农业生 产积极性和农村经济发展。
04
针对农村弱势群体的对策思考
政策支持
制定针对农村弱势群 体的专项政策,确保 其基本权益得到保障 。
优化农村土地政策, 保障农村弱势群体的 土地权益,促进其稳 定发展。
加大对农村弱势群体 的财政支持力度,提 高其经济收入和生活 水平。
文化因素
传统观念影响
一些农村地区受传统观念影响,存在重男轻女、多子多福等思想,导致家庭负 担沉重,影响家庭经济状况。
信息闭塞
农村地区信息传递受限,农民对外界了解有限,难以把握市场动态和政策变化 ,影响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
政策因素
政策扶持不足
政府对农村地区的政策扶持不够,农业补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不 足,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浅析弱势群体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弱势群体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弱势群体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弱势群体”是社会群体的一部分,其产生的问题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面对目前弱势群体的现状及其层出不穷的问题,其内在根源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社会因素,是社会对其权利分配的不平等以及法律保障的虚置所致。

当“弱势群体”的权利受到侵害且无法解决时,基于寻求平等权利保护的潜质,惟有用强势来违反法律达到其应有的平等权。

要解决产生的这些问题,必须健全弱势群体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弱势群体保护的各项制度建设,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职能,是改善我国弱势群体保护现状的有效途径。

在法律理念更新的基础上,采取多方位、多层次的保护措施,完善保护弱势群体的法律体系,方能实现社会的实质公平。

主题词:弱势群体对策保护措施法律体系在我国,“弱势群体”的产生根源于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急剧转型。

弱势群体的大量存在表明我国社会两极分化的现象日趋严重,并且妨碍社会公平的实现,影响社会稳定与发展,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研究中国的弱势群体问题,建设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机制,具有重大的显示意义。

一、弱势群体涵义界定及类型“弱势群体”首次见于2002年3月朱镕基总理为人代会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它主要是一个用来分析现代社会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利分配不公平、社会结构不合理、不协调的概念。

关于对弱势群体的界定,学术界有多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弱势群体是一个在社会资源分配上具有经济利益贫困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和承受力的脆弱性的特殊社会群体。

[1] 第二种观点认为,弱势群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指在具有可比性的前提下,一部分人群(通常是少数)比另一部分人群(通常是多数)在经济、文化、体能、职能、处境等方面处于一种相对不利的地位。

[2] 第三种观点认为,弱势群体是指那些依靠自身的力量或能力无法保持个人及家庭成员最基本的生活困难、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支持和帮助的社会群体。

[3] “弱势群体”作为一个集体名词、抽象名词不是一个严谨的法学范畴,更多地属于社会学领域。

农村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思考

农村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思考
特征
经济收入水平低、教育程度低、社会保障缺失、信息获 取能力弱等。
规模与分布
规模
中国农村弱势群体规模庞大,涉及数亿人口,包 括贫困人口、残疾人、老年人、留守儿童等。
分布
农村弱势群体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的贫困地区 和山区,以及东部地区的城乡结合部和偏远农村 地区。
影响与问题
影响
农村弱势群体的存在加剧了城乡差距,阻碍了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调整工作策略
02 针对问题原因,调整工作策略,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增加资源投入、提高教育水平等。
制定改进措施
03
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如完善政策体
系、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教育培训等。
加强宣传推广,提高社会认知度
利用媒体宣传
通过电视、广播、报纸 等媒体渠道,宣传农村 弱势群体的现状及改善 情况,提高社会关注度 。
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加强劳务输出
与输入地政府和企业建立劳务协作关系,组织农村弱势群体外出 务工,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
发展乡村旅游业
利用农村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等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业,吸引游 客前来观光旅游,增加农村就业机会。
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
出台优惠政策,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带动 当地经济发展。
问题
农村弱势群体面临着贫困、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多方面的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 界的关注和支持。
02
农村弱势群体产生原因分析
经济发展不平衡
01 地域差异
地理位置偏远、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区经济发展相 对滞后,当地居民收入水平低,生活困难。
02 产业结构单一
农村地区过度依赖农业,缺乏其他产业支撑,导 致经济来源有限,抗风险能力弱。

论保护我国弱势群体的几点建议

论保护我国弱势群体的几点建议

论保护我国弱势群体的几点建议论文摘要从中国近入发展中国家到现在逐步进入发达国家的这过程中,社会弱势群体的大量出现已经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

应当说,社会弱势群体的出现有一定的必然性,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而对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而言,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在发展趋势上有范围扩大、程度加深的可能。

实际上,这是一个社会变迁中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

如何在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同时适当平衡各利益群体之间的资源分配,维持一定限度的社会公平,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实现和谐社会的建构。

弱势群体是指凭借自身力量难以维持一般社会生活标准的生活有困难者群体,主要包括四部分人。

一是下岗职工,二是"体制外"的人,即从未在国有单位工作过的人,以及残疾人和孤寡老人,三是进城的农民工,四是较早退休的"体制内"人员。

面对现如今弱势群体范围逐渐扩展的状况,在以下阐述中,我会逐一解释保护弱势群体的意义,现有的法律保护及援助依托,以及我的建议。

[关键词]弱势群体保护法律对策目录一.弱势群体产生原因二.弱势群体之现有法律保护及不足三.保护弱势群体之我见(原因剖析)1.形成共同关注弱势群体的环境2.完善和巩固弱势群体帮扶机制3. 把促进就业作为帮扶特困家庭的重要手段4.建立弱势群体的教育法律制度四、我国弱势群体问题的对策(一)法律监督及正义性审查(二)法律救济(三)通过对公民宪法权利议论、出版、集会、结社及进行示威等权利的保障,使弱势群体有自身维护自己权利的可能一、弱势群体产生原因概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大陆31个省份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占16.60%;15-59岁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依数据看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正以快速的状况发展。

而且依据国际标准,我国人口结构进入老龄化且正快速加大,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到,尽一步做好保护弱势群体工作的重要性和急迫性。

弱势群体的心理困境及消解策略

弱势群体的心理困境及消解策略

弱势群体的心理困境及消解策略弱势群体的心理,多呈消极负面等特点。

弱势群体具有较为严重的相对剥夺感、较为强烈的受挫情绪,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反社会倾向。

这无论是对社会的稳定,还是对他们自身的发展都极为不利。

弱势群体心理困境的消解,主要通过认知重建策略和合理归因策略来实现。

标签:弱势群体;心理困境;消解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各利益主体的分化趋势日益明显,形成了较为庞大的社会弱势群体,包括下岗失业者、进城务工农民等。

弱势群体的产生是我国社会转型中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也是经济结构调整的结果。

弱势群体的存在是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

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要高度关注弱势群体的存在和发展问题。

弱势群体问题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而且是一个心理问题。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稳固的心理基础,积极向上的社会心理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消极负面的社会心理则对社会进步起阻碍作用。

社会转型期的弱势群体所形成的消极负面心理,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而且也不利于弱势群体发挥自身的潜力,以良好的心态应对各种困境,改变弱势境遇。

一、弱势群体心理困境的表现综合我国当前对弱势群体所做的调查资料,总体上看,这一群体的心态较为消极,且多呈现负面,在很多问题上,他们有相当程度的失落感和被剥夺感。

河北省社科院的调查表明:有70%以上的受访者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表示不满意,其中5%的人认为极不满意。

对于是什么原因造成现在的生活状况,有72.9%的人认为是社会原因造成的;对于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的趋势对他们自身利益有哪些方面的损害,有76%的人认为自身利益受到损害,有强烈的被剥夺感。

在社会地位方面,有78%的人认为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有76%的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精神忧郁和焦虑。

这种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弱势群体的心理困境。

1、弱势群体存在较为严重的相对剥夺感。

相对剥夺感是由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的不同以及占有社会资源的差异引起的。

一部分人在政治经济上的优势地位和占有的大量社会财富以及拥有的更多发展机会可能会招致较低阶层的人们的怨愤。

法社会学视域下社会弱势群体的现状和对策

法社会学视域下社会弱势群体的现状和对策

法社会学视域下社会弱势群体的现状和对策/h1近些年来,中国无论是经济体制改革还是政治体制改革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我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但是,在当今社会的剧烈转型的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弱势群体的状况日益恶化,诸如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老龄化的社会问题、失业与城市职工下岗问题已经成为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障碍。

如何更好的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解决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解决弱势群体的问题就变得十分重要。

本文试图对社会弱势群体的现状予以介绍并从法社会学的角度提出解决的途径。

一、社会转型及弱势群体的内涵只有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转型以及对弱势群体范围进行合理界定才能更好地解决弱势群体的问题。

符合我国目前国情的社会转型的概念应该是一种由传统的社会发展模式向现代的社会发展模式转变的历史变革。

而现代的社会发展模式体现在多个方面,笔者认为其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的表现最突出。

首先,在经济层面上是市场经济为主导,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更是创造性地提出“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其次,政治层面上更多地迸发出民主政治的氛围;第三,文化层面更加具有活力,文化氛围更加倡导多领域、开放的现代文化形式。

社会的变革不可避免的要产生一些社会问题,社会弱势群体就是在这个变革过程中产生的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关于弱势群体的定义,不同的学者给出不同的概括。

田菩提认为:“社会弱势群体是指人类社会中创造财富、积聚财富能力弱;就业竞争能力、基本生活能力差的人群。

”而我们从弱势群体的本质对其进行剖析,可以发现,弱势群体是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相对失衡,从法律层面上其更是一种法律地位的不对等状态。

弱势群体既然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那么它有自身独特的特点。

首先,弱势群体是一个相对概念,它是和“正常群体”相对应的;其次,弱势群体在我国现行体制下主要的问题是经济问题,他们基本上没有较高的经济基础。

农村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思考

农村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思考

收入水平低
总结词
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 构单一,导致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普遍 偏低。
VS
详细描述
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构 单一,主要以农业为主,导致农村居民的 收入来源有限。此外,一些地区自然条件 恶劣,土地贫瘠,使得农民的收入更加微 薄。
社会保障不足
总结词
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导致农村 居民在养老、医疗等方面的保障不足。
健康状况差
总结词
农村地区的医疗设施和卫生条件相对落后,导致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普遍较差,且易患一些地方性疾病。
详细描述
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有限,医疗设施和卫生条件相对落后,导致农村居民在患病时往往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此外,一些地方性疾病在农村地区较为普遍,如疟疾、肺结核等,对农村居民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具体包括
老年人、残疾人、孤儿、贫困人口、 文盲半文盲等。
分类
年龄
老年人、儿童等;
健康状况
残疾人、长期患病者等;
经济条件
贫困人口、失业者等;
社会地位
少数民族、外来务工人员等。
02
农村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
自然环境因素
自然灾害
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农村地区常常遭受自然灾害的侵袭,如洪涝 、干旱、地震等,导致农民生产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成为弱势群体。
残疾人问题
农村地区残疾人比例较高,由于缺乏 相应的社会保障和关爱措施,他们面 临着生活困难和就业难题。
03
农村弱势群体的现状与问题
教育水平低
总结词
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导致许多农村家庭无法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进而影响农村孩子的受 教育程度和未来的职业发展。

论新时期我国弱势群体的保护措施

论新时期我国弱势群体的保护措施

论新时期我国弱势群体的保护措施1. 引言1.1 新时期弱势群体问题的重要性在新时期,我国社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弱势群体,包括老年人、残疾人、贫困家庭以及失业人群等。

这些群体面临着生活困难、社会排斥和权益受损等种种问题,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新时期弱势群体问题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弱势群体的存在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如果这些群体长期处于困境中无法自力更生,容易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增加,甚至可能导致矛盾激化和社会动荡。

解决弱势群体问题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弱势群体是社会发展的弱势群体是社会发展的弱势环节,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扶持,就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和人力人才的流失,影响社会整体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保护弱势群体,帮助他们改变境况,实现自我发展,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和效益至关重要。

新时期弱势群体问题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只有通过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才能实现社会的共同繁荣和进步。

1.2 保护措施的必要性保护措施的必要性是当前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弱势群体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风险。

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这些群体很容易陷入贫困、失业、疾病等困境。

在当前社会转型期,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不仅是社会责任,更是国家发展的需要。

弱势群体的保护措施包括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促进就业、加强教育培训、改善医疗条件等方面。

这些措施不仅能够提高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也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

保护弱势群体的必要性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建立健全的保护机制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重要保障。

只有让每一个人都能够享有平等的基本权利,才能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加强保护措施的必要性已经越发凸显,在新时期更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和完善这方面的工作。

2. 正文2.1 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是保护弱势群体的重要举措之一。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包括救助金、临时救助、低保等多种形式。

农民弱势群体的原因分析

农民弱势群体的原因分析

我国农民弱势群体的成因分析农民是我国规模最庞大的弱势群体。

其形成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历史原因。

包括:历史的惯性和惰性作用;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价格“无形之手”的作用;落后教育的阻力;户籍管理制度的障碍;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滞后影响。

二是政策法律的影响。

如农村税收制度等。

三是“圈地运动”的影响;失地农民成为“打工无人要,经营无门路,低保无资格”的无依无靠的弱势群体。

在我国社会弱势群体中,农民是最庞大的弱势群体。

其形成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历史的遗憾,失衡的爱(一)历史的惯性和惰性作用在漫长的历史演变和现代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我国的农民绝大多数生活在经济不发达或欠发达、文化教育设施相对落后、交通和通讯条件较差的地区,并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仍然难以改变这种生存现状。

教育落后、文化欠缺、信息闭塞,使农民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容易满足的简单生活模式。

同时,中国千百年来形成的官僚思想已根深蒂固,从上至下复杂的官僚体系,欺下瞒上、哄上压下的官僚作风,徒有虚名的层层监督,使本来含金量很高的一些决策到了基层就大打折扣。

即使时至今日,一些行政官员的行政缺位、错位或越位,致使不法行政行为甚至不法司法行为仍有较大的生存空间。

奢望不高的农民绝大多数还没有学会用政策和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就默认了地方官僚对自己的直接或间接蚕食与剥夺,地方官僚也正好利用了农民的这种“默认”契机,进一步扩大寻租机会、加大统治力度。

这种历史的惯性和惰性在我国仍将维系一定时间,其后果无形之中拉大了城乡迅速发展的差距和经济利益的差距,势必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社会政治地位的差距。

(二)二元经济结构的障碍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优先发展工业和城市,农业、农村和农民为工业化的推进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资源和收入的分配上,农业、农村和农民却长期处于不利地位,农村的土地、资金和人才严重外流。

由于农村资金短缺,劳动力素质较低(一些地方高素质的劳动力几乎全部外出打工),劳动工具简陋,生产技术落后,未能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仅仅依靠出售利润率低下的初级农产品是无法获取丰厚收入的,尤其在当前我国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增加农民收入的难度就更大。

社会弱势群体特点及成因

社会弱势群体特点及成因

社会弱势群体的特点及成因【摘要】本文主要介绍社会弱势群体的现状、特点并分析这一现状出现的原因,同时提出一些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现状特点原因措施1.前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及政治体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今,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的重要阶段,至此贫富悬殊以及“农民工”等大量的社会问题出现。

与此同时,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出现了——弱势群体。

它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性。

若一个社会长期存在这一问题,那么将会出现贫困、暴动等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将会严重危害社会。

2.当代中国弱势群体的现状分析2.1 弱势群体的本质含义弱势群体也可称做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在英文中称social vulnerable groups。

它根据人的社会地位、生存状况来界定,它在形式上是一个虚拟群体,是社会中一些生活困难、能力不足或被边缘化且受到社会排斥的散落的人的概称。

在中国现今的情况下,仍然存在着弱势群体,弱势群体基本上的生存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

这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弱势群体在生活中遇到的诸多困难,从而反映了中国现今的社会形态。

2.2 弱势群体的构成弱势群体总共由六类人构成,分别是:贫困的农民、城市内的农民工、城市中以下岗失业者为主体的贫困阶层、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以及妇女。

虽然在农村经济改革的作用下,农民的收入以及生活水平一度迅速得到提高,但是好景不长,从农村改革的热度降下来后,伴随着一些农副产品价格的持续下降,农民的弱势特征逐渐表露出来。

长期以来农民工都是社会地位低下且受到歧视的。

他们在打工过程中工资远远低于城市居民的平均工资,而且权益得不到保障,生活居住环境又比较差,子女上学问题也难得到解决等等一系列问题都表明农民工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弱势群体。

至于下岗失业者,自90年代以来,中国失业的问题逐渐暴露。

失业就意味着失去了基本生活的经济保障。

在近几年内,在中国的城市已经形成了一个以城市下岗人员为主体的新的弱势群体。

当代中国最庞大弱势群体的界定、成因及对策

当代中国最庞大弱势群体的界定、成因及对策

当代中国最庞大弱势群体的界定、成因及对策一、中国最庞大弱势群体的界定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距日益加大,农村贫富差距也在不断扩大,使得农民成为了当代中国最庞大的弱势群体。

二、成因1.土地制度难以改革在中国,土地为国有之物,而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权只是一种惯例权利,缺乏法律保障。

此外,土地的流转困难,使得土地无法流动,不利于农民开发。

2.政府得失心态不利于农村发展部分政府官员存在得失心态,对于农村发展缺少信心,导致农村发展缓慢,致使农民收入水平有所下降。

3.农村人口红利逐渐消失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农村转移人口逐渐向城市转移,农村人口变少,农村劳动力较少,不足以支撑农村的发展。

4.教育和技能水平的不足农村居民的教育与技能水平相对较低,难以适应现代化的农业。

三、对策1.政府应进行土地制度的改革政府应打破现有的土地确权制度,让农民成为土地的所有者,给农民提供法律保障,以促进农村的发展。

2.振兴乡村经济政府应该推动农村的发展,培育乡村经济,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增加农民的发展动力。

3.教育与技能升级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民的教育水平,让农民拥有必要的技能和知识,以适应现代化的农村发展。

4.加大农业科技研发力度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科技的研发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的收入。

5.推动农村的文化建设政府应该推动农村的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弘扬农村的责任以及使命感,让农民参与到农村的发展中来。

四、案例分析1.黄山红军小镇曲水河农家乐项目该项目的实施,使得黄山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农家乐的经济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2.“千村跑路”计划该计划旨在推动农村的发展,吸引青年返乡创业,加快农村的转型升级。

3.科技扶贫项目这些项目重点关注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科技扶贫,培训农民的科技与文化素质,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4.“互联网+农村”项目该项目利用互联网的力量,帮助农村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的现代化。

农村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思考

农村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思考

农村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思考农村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思考范文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扶助农村弱势群体,尽快使他们摆脱贫困,逐步达到小康生活水平,是今后农村经济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农村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分析农村弱势群体的产生,既有农村弱势群体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经济方面的原因。

在按劳分配的社会经济制度下,自力更生的能力薄弱是农村弱势群体产生的根本原因。

另一方面,农村弱势群体是一定社会经济环境下的产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重大的社会变革和经济转轨的历史时期,人们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农村弱势群体逐步形成,弱势程度不断加深,社会经济因素产生了重大的作用。

1、农村弱势群体是经济落后的历史延续。

农村弱势群体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较弱,经济收入严重偏低,有自然因素或偶然因素创伤的原因,但总体而言是长期以来、甚至是几代人以来,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导致家庭经济状况积弱难返的结果。

农村弱势群体科学文化水平低,观念僵化,以及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反映了长期以来农村弱势群体经济状况恶劣,无力顾及教育的历史;农村弱势群体中孤寡老人、生病或有生理缺陷的人口较多,缺乏劳动力,折射出长期以来农村弱势群体生活质量低下,以及婚姻弱弱结合的历史;由于生存和发展能力薄弱,农村弱势群体容易因偶然因素的打击一蹶不振。

2、自然环境差、生产结构单一。

农村弱势群体中的多数人口分布在贫困县,这些贫困县多数地处多灾、干旱地区,农业生产条件极差,遇到严重自然灾害,往往造成生产受损,农民减收,贫困加深。

同时,由于贫困县农民生产结构非常单一,所以大多数农户都是从事种植业生产,一旦遇到灾情,生产自救的能力几乎没有。

3、市场经济体制对农村弱势群体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构成了巨大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工农业生产快速发展,逐步出现了产品供过于求的局面,市场竞争趋于激烈。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户作为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经营的成败由市场决定。

和谐社会环境下的弱势群体现状与对策研究

和谐社会环境下的弱势群体现状与对策研究

和谐社会环境下的弱势群体现状与对策研究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生急剧的变迁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特别是弱势群体问题,这与社会主义的和谐建设是不相符的,基于此,本文在和谐社会背景之下,把握当前弱势群体的现状,并分析其问题原因,提出了自己的对策。

关键词弱势群体和谐社会科技教育政策一、弱势群体的现状(一)生活需要的贫乏。

弱势群体首先是经济资本的薄弱,不能够在市场经济博弈中获得平等地位,所以他们的收入较低,生活较差,财产,状况、消费状况、医疗保健状况等各方面都处于非常窘迫的状态中,普遍表现为收入低下,收不抵支、劳务问题突出、高恩格尔系数、低消费和低营养标准。

(二)政治影响力低。

弱势群体在社会分层体系中处于底层。

他们的政治参与机会少,对于政治生活的影响力低。

政治生活的产品是公共政策,而公共政策是政府对整个社会的价值作权威性的分配。

弱势群体由于远离社会权力中心,较少参与社会政治活动,难以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

政府难汇聚他们的利益要求,他们也找不到有效的渠道和方式进行利益表达,在其自身利益受损时,也无法利用制度化的手段来依法保护自己的权益。

(三)越轨倾向严重。

当前在社会急剧变迁的环境下,社会分层严重,贫富悬殊差距过大,城乡二元结构等原因导致弱势群体产生思想上的落差和信仰上的迷茫。

滋生反社会意识,并将其转化为反社会的越轨行为。

由于弱势群体缺乏资金、权力、能力和关系等资源优势,仅仅依靠自身的努力难以摆脱劣势地位;而社会支持不足,个人受挫情绪强烈,容易产生不满、苦闷、焦虑、急躁情绪,甚至发展成为社会的仇视、对抗心理,引发越轨犯罪行为。

(四)社会资本偏低。

社会的转型打破了传统的社会结构,过去主要依地缘和血缘关系为主要纽带的社会资本被瓦解,这样不利于给予弱势群体获得信息和异质性交往。

同时作为个体的人力资本偏低,使得他们在市场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这种弱势在经济上,表现为市场竞争力低、收入低、就业和收入不稳定;在社会上表现为被歧视、合法权益被侵犯;在政治上表现为无法参与、影响政策的制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弱势群体的社会成因及解决对策作者:杜攀刘静指导老师:高翠欣摘要:社会弱势群体的形成和存在,是我国在长期的社会注意经济告诉发展过程中所必然要面临的重大问题。

处于社会弱势群体范围内的人们,在经济、社会地位及权益维护能力等方面都处于相对劣势。

这种“弱势”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了人民的正常生活,也带来了一系列严峻的社会问题,阻碍了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

因此,全社会携手共同商榷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也迫在眉睫,意义深远。

Abstract:The formation and existence of social vulnerable group is a tough problem we confronted with in current era. It has been an obstruct that prevent our country’sdevelopment. People of this community are at relative disadvantages, range fromeconomic, social status and the power of maintaining their rights, and the forth. The“disadvantage”not only afflicts our citizens’daily life but also causes a greatnumber of social problems, which severely prevent the great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aharmonious society. In such situation, it is high time for us, the whole society, combinedtogether to solve the problem as soon as possible.关键词:弱势群体经济社会地位国家政策保障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一个新的重要思想,就是“建立和谐社会,达到全社会的和谐发展”。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全面系统的和谐,各种社会关系高度协调发展的理想状态。

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社会各阶层的人能够平等相处,彼此关爱。

毫无疑问,我国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使社会各阶层的人民群众在物质文化生活方面都能得到健康发展。

进一步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帮助,使之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充分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种权利,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制度选择,必须对此事进行周密部署,并在实践中抓好落实。

一、社会弱势群体的定义及人口范围(一)社会弱势群体的界定社会弱势群体,又称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是一个用来分析社会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力分配不公平、社会结构不合理不协调、不合理的概念。

弱势群体有两种含义:广义的弱势群体是指社会弱者,即在社会中处于相对不利地位的人群。

狭义的弱势群体是指我国现阶段,在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权益维护、竞争能力等方面处于劣势的一部分劳动者所构成的相对落后于社会发展先进水平要求的人群共同体。

(二)弱势群体的人口范围从大的方面看,社会弱势群体包含生理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两部分。

生理性弱势群体是指那些由于生理缺陷而在生活的某些方面有所依赖、在社会竞争中处于弱势和容易被伤害的人群,主要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和长期患病者;社会性弱势群体是指那些由于社会原因造成的竞争能力弱,生活困难,容易受到伤害的人群,包括贫困农民、进城农民工、城镇下岗失业者等。

到了20世纪,进入现代和当代的100年,经济和科技有了长足发展,而贫困并未绝迹于寰球。

贫困问题在当代世界,有相当的普遍性。

小小寰球,生息着众多居民,表面上日趋繁荣,内底里很不平静。

据世界银行测定,所有发展中国家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数量,1985年为10.51亿,1995年增加到13亿,到2000年还有11亿以上不能脱贫。

1996年底,安南刚刚当选为联合秘书长,发表《让我们开始一个康复时期》的讲演透露:目前世界60亿人口中,有1/6的人食不果腹、衣不遮体,温饱问题尚未解决;有将近2亿的5岁以下儿童患极度营养不良症,近1/5的人还没有饮上卫生合格的水。

另据联合国《1997年人力发展报告》,战后50年,世界财富增加7倍,而目前贫困人口比5年前增加3亿。

二、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特征(一)经济收入低经济收入低,生活困难是弱势群体的最基本的特征。

社会弱势群体通常都是经济上的低收入者,其经济收入低于社会人均收入水平,甚至徘徊于贫困线边缘。

然而,弱势群体不仅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绝对和相对贫困群体,还包括那些在知识技能、个人财富、思想观念、医疗保健、身体状况、发展前景等方面处于比较劣势的人口。

(二)生活质量差由于经济收入低,弱势群体的大部分收入都用于食品消费,用于其他方面消费的收入很少。

我国的弱势群体划分以恩格尔系数是否大于50%为标准,恩格尔系数大于50%意味着只能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几乎没有能力满足文化、精神需要,生活方式单调、枯燥而缺乏新鲜感。

(三)社会地位低弱势群体的经济劣势决定了其社会地位低下,人格往往得不到尊重,人身权利和道德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弱势群体成员在求职过程中被迫签订含有某些不合理条款的劳动合同,任由雇主摆布,而他们又由于相关法律知识的缺乏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往往不能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和方权益。

(四)心理承受力差由于上述原因,弱势群体的心理压力高于一般社会群体,他们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或由于年老、残疾等原因生活得不到保障,对生活没有信心,心理压力巨大。

这些都造成了弱势群体在心理上的极度敏感型,有较严重的相对剥夺感和强烈的受挫感,在生活中缺乏安全感,对他人缺乏信任,对自己则产生交际无能、焦虑及社会排斥感。

三、社会弱势群体的成因分析(一)从社会层面上看,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时产生弱势群体的根本原因。

国家在工资、税收、社会福利、劳动就业等方面采取城乡区别对待的政策,加上严厉的户籍管理制度,农民被固定在乡土中,无法合理流动,处于不利的地位,不能与城镇居民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得不到充分的社会政策保护,缺乏必要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一旦遇到不可抗逆的自然灾害、疾病等,则很快陷入困境;城镇居民在传统的国家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的庇护之下,他们处于社会的中心位置,但在社会转型的大势下,竞争能力较低的部分城镇居民很快丧失发展的机会,加入下岗失业行列,逐步归入弱势群体。

受惠最大的农民,由于农副产品价格较低,加上税费负担过重,还有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居民收入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农村弱势群体。

(二)从经济上看,社会经济利益分配不公平是弱势群体产生的直接原因。

本来改革所要付出的成本,应由全体社会成员来共担,但事实上主要的承担者还是弱势群体。

改革开放打破了原有的社会收入分配调节机制,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增加了强势人群的收入,减少了弱势群体的收益。

与此同时,迫于竞争的压力,出于企业改革的需要,许多企事业单位为摆脱人员多、效益低的困境,选择减员增效之路径,致使一部分职工下岗、失业,失去了稳定的收入。

虽然改革政策在农村首先铺开,但是,本应受惠最大的农民,由于农副产品价格较低,加上税费负担过重,还有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居民收入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农村弱势群体。

(三)从文化层面上看,受教育程度低是弱势群体成员难以脱离困境的重要原因。

城乡弱势群体多数是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他们基本上属于文盲或半文盲群体,接受文化知识教育条件差、机会少,特别是“文革”给不少人留下了终身的缺憾,知识贫乏、观念落后、思想保守,使他们深受其害。

他们对现代科技知识知之甚少,自然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与现代社会的发展不相协调。

在城镇,他们遭遇下岗失业的困扰,也还会碰到再就业的重重障碍;在农村,他们增产增收增益困难,更难以依靠自己的智力脱贫,扭转自己的不利处境。

(四)从政策制度上分析,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是弱势群体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持的是“平均主义”、端的是“大锅饭”,维持了社会的基本生产与全体成员的基本生活,尽管这种保障是低水平的,但在国家总体贫困的大环境中,这种无奈的状况仍能为全体社会成员所接受。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迅速进行各种体制改革与创新,尽可能在短时期内与国际接轨,在生产力水平低、人口多、经济社会基础薄弱的基本国情下,我们只能走跨越式的发展道路,集中力量发展经济而难以充分顾及社会的整体转型和进步,追求发展速度而无法详细设计经济成果的分配和社会的稳定协调。

经济发展“腿长”,社会保障“腿短”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社会失业增加,收入差距扩大,弱势群体保障不到位。

弱势群体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逐步被边缘化。

我国虽然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开始创建社会保障制度,但很多地方却一直没有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随着时间的推移,积小成大,形成了今天的弱势群体问题。

四、当前解决社会弱势群体需要采取的措施社会主义社会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当前,我们党正在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为本,为我们解决弱势群体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为社会和谐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笔者认为,应着力采取以下措施关爱社会弱势群体。

(一)建立健全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要加速乡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确立,并促使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一体化为基础,以互助合作为原则,构建新型的乡村医疗保障体系;以农村计划生育户夫妇为突破口,构建乡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为基础,逐步发展乡村福利事业。

在对待乡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方面,应当摒弃包袱论等偏见,对现阶段农村土地保障功能持续弱化和商业保险在乡村还无法发挥很大作用应有十分清醒的认识,逐步强化这些功能。

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人口,是中国社会中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的共同特点一是流动性强,二是角色转换快。

可以这样设想,一个农民工从一家建筑企业转移到另一家建筑企业做工,前一家企业的老板是否会很快支付其工资。

如果这位农民工过了一段时间要回家种地,后一家企业的老板是否会按时足额发给他应得的工资。

事实上,一些老板总是想法设法拖欠农民工的工资。

近一段时间,党和人民政府加大了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力度,成果很大。

负责这项工作的同志要及时搜集反馈信息,继续巩固和扩大已经取得的成果。

要帮助农民工订立劳动合同,认购人身保险,对特殊情形下的贫困救助、合法权益受损或遭遇不公待遇时,要加大法律援助等。

对农村老人的关爱需要认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农村五保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