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中国基础美术教育教学之我见之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当下中国基础美术教育教学之我见之一:理念
说起中国的美术教育,真正意义上的开始在20世纪初。

随着西学东渐,一种所谓“科学的”美术教育教学方法被一批批留洋学子回国执教带入中国的课堂,替代了传统私塾的砚墨临摹、琴棋书画式的教育教学方式。

从此,中国的美术教育教学由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等诸家争鸣,随新中国的建立逐渐演变成独尊徐氏(徐悲鸿)教育教学模式的一统天下。

应当时中国政治需要彻底变为写实意义下的国、油、版、雕四大板块的所谓“科学”教育教学体系——基本上是法国写实派和苏联革命现实主义这种洋人教育教学体系。

实质上也不是完整的西方体系(是一种断章取义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教育教学体系),本质上不是中国的,这一点显而易见。

当时的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以至后来的石鲁、李可染、李苦禅、关山月等这些典型的中国绘画大师,被中国各艺术院校请来上课,一直没能成为学院教育教学的主流。

当时,艺术院校的教学课程设置、教法使他们只能影响中国画系,甚至可怜到一个画科,诸如山水、花鸟……中国特色的美术教育教学在当时是名存实亡的。

我们读大师回忆录可以看出:当时徐悲鸿请齐白石到中央美院执教时,齐对徐的感恩待德。

五四运动以来,我们盲目的、过激的对祖先文化的批判,并未对祖先文化遗产进行过认真地考证、清理及完整冷静的思考,致使我们片面的认为祖先文化是落后的、不适时宜的。

又由于当时我们国家一再强调的美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以及带有强烈功利色彩的教育教学理念、教法、课程设置、评价标准,加上新中国建国后盲目追随苏联,直到后来的文革运动,造成我国美术教育教学一直没能形成实质、科学、完整的体系。

我国大学美术教育教学的偏颇和简单,战略方针的忽视,直接影响到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体系的规范、科学和完整,本质上已经产生对中国式文化教育目标的疏离。

直至现在,我国基础美术教育教学呈现出如下特征:
一.脱离艺术范畴,一味的政治说教、功利主义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已使学生厌倦、教师无奈、专家厌烦。

二.教材编写理念上毫无中国文化艺术特色,缺乏在育人方面的未来战略思考。

我们的教材只讲过去、脱离现实、没有未来,对当下新的艺术形式(如:宣传广告、网络传播、卡通动画、数码设计等)毫无体现,这是一种严重滞后的体现。

而且对全世界和中国现当代艺术介绍极少,缺乏严谨的学术标准。

我们的教材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仍在搞一统教材,与时代特征极不相称,缺少时代性、实际性、特色性、前瞻性、地方性、区域间互补性。

我们的教材理念保守,说理陈俗、套话太多。

编撰人员几乎没有专业知识点的研究专家,何以说清问题,又何以称为标准教材?
我们对艺术流派、作品评价的话语权一直沿用西方的,对艺术史和艺术品全用洋人的标准进行衡量。

三.教学方法上,照搬洋人(法国人的,苏联人的……),反正不是中国人的,全国上下都是一种方法教学,一个理念推广,既抹杀了学生个性、优秀素质、创造才能又否定了教师教学特色。

在学生的画板上,清一色的苏派素描,单调的写实风格色彩,素描理论讲“三大面、五大调子”,色彩讲冷暖的印象派理念。

完全放弃了中国传统书画、雕刻、民间艺术的自由自觉、积极主动、传达表述、学习创作方式,丢弃了中华美术最优秀的意象、抽象教学理念和情境、感觉的创研优势。

这种照搬洋人的教育教学使我们的师生学会了用洋人的眼光观察艺术,用洋人的思维方式思考艺术,自觉变成了洋人文化殖民下的子民。

四.改革开放以来,随“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与世界接轨”提法的推出,我们的一些专家
和青年教师又大有一番崇洋媚外、自觉接受文化殖民的感觉,盲目跟随洋人,惟恐紧跟不上,不顾中国国情、不要中国文化。

似乎我们的传统艺术都不行了,都庸俗了,都没老外高级了。

我们的一些年轻教师(包括相当一部分留洋回国的学生)学了洋人的东西就认为中国的文化艺术都是落后的,都是不科学的,都要改掉。

他们认为中国不懂设计、不懂建筑、不懂绘画……完全照搬西方教育教学模式。

结果,使我们的学生失去了对祖国文化的自信,失去了对国家、民族意识的自觉。

于是,国内洋楼林立,家庭洋装修普及,大街上满是洋理念的广告、灯箱、罗马柱、洋雕塑、洋画,洋垃圾比比皆是,以致住宅小区、街道、店铺、大赛奖项都起洋名字。

甚至有人提出,美术教学完全可以用课件、电脑和多媒体上课,不必再用笔、纸写画了。

所谓的美术示范课几乎全都成了洋理念、洋工具的做秀课。

评课的标准也是洋理念下的“量化评估”。

这难道也是“与时俱进”?请问是坚持爱国主义还是自觉殖民主义!
2.当下中国基础美术教育教学之我见之一:理念
面对中国基础美术教育教学的现状,我深感必须作大刀阔斧的改造,来一场彻头彻尾的革命。

我们首先必须拿出全新的美术教育教学理念,加速基础美术教育改革,编写出全新的美术教材(还要与时俱进地不断填充新的内容)。

美术教育教学要立足并根植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把发扬民族传统精神,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作为主导性工作。

注入中华民族美术教育意识,思考中国美术发展战略,提高和强化全民族艺术素质培养的前瞻性。

奠定学生的价值观念、文化修养、行为规范,树立民族情感、国家意识。

为传承国家传统文化精华,保障社会团结统一、进步发展而开展实质性有意义的工作,这是当今乃至今后基础美术教育教学的方向。

基础美术教育教学应当注意中外美术史的教学。

只有让每个初、高中生从小了解美术史,才真正是全民族的素质教育,才能使一个国度的全民族人民有清楚的审美意识,才有资格作合格公民,去参与建设高度文明的国家和社会,去承担责任和完成义务,才不至于胡乱利用个人能力和职权去“参与”和“批评”。

在中国这个不发达国家,温饱的社会状态里,现代文化教育相对落后,加强艺术史教育尤显关键,用以改造老百姓的“公众舆论”和克服官僚无知的“长官意志”,使我们国家建设发展真正走入文明社会的科学轨道。

这是基础美术教育教学的重点,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我们的基础美术教育教学关键在于:教学生认识艺术的现代性——整体的多元化和个体的创造性;教学生知道什么叫独创,什么叫首创,什么叫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我们的初、高中生的头脑具备扩展、发散、联系、变通的思维方式,具有立体多角度、全方位的关照能力,学会发现问题、研讨问题、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让学生历史的、辨证的、有前瞻意识的认识、分析、研讨问题。

使我们的学生不仅具有认识写实形象的能力,也具有认识抽象形象的能力。

能在欣赏、解读艺术现象的时候,不仅关注作品的内容、精神、形式,而且也知道认识材料、技巧、科技与作品的关系。

因为既然科技在发展进步,艺术的发展进步就不可避免。

科技的发现发明延伸、改造人的感官,也丰富着人的感受力,改造着人类的审美惯性,荡涤着人们的审美惰性。

我们的基础美术教育就是要教学生艺术价值观如何更新,感受力如何进化。

因为进化和进步是当今世界的时代样式。

我们的基础美术教育教学要教学生学习认识“什么叫真正意义上的批评和批判”。

因为真正的批评和批判是互为互动的,不是单一角度的认识;不是一种声音说话;不是一种思想思考;不是一种方法分析;不是一种手段处理。

要真正允许艺术学术上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就必须有学术上的清醒的辨析头脑,扎实丰富的修养、学识,公平公正、多元平行
的学术环境,以及艺术科学严肃认真的精神理念,博大的胸怀,前瞻的意识。

否则,不是偏颇误导就是狭隘的人身攻击;要么就是相互吹捧和无聊的理念泛滥而导致艺术行为在商品意义下的假冒伪劣大肆出笼;当然还会出现类似文革时那样的脱离学术进入政治上的疯狂的批判。

我们的基础美术教育教学应当注意开放搞活和经验的不断积累,教训的不断总结,不能不清醒的封闭和排它。

改革、完善基础美术教育教学的方法,提倡现代的教学观念,改革过去的教学方法,因为教学方法是体现教师对知识资源的使用,对学生思想空间、眼界的关注。

应当注意由于时代特点不同,教师传统的“授业、释疑、解惑”这一母题已经转变。

要改变教材一体化,改变教学传统化,改变考试一统化而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研究行为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指导他们自觉学习。

在上好必修课的同时,认真作好选修课的指导,并不断深化、完善研究性学习课的理念和方法。

实际上,教师只是教育教学的引导者。

我们应当注意现代的艺术教育教法已扩展到氛围教育、环境教育、情境教育等教育模式。

这非常需要教师艺术理念在判断上的清醒和教学思想上的开放、宽容。

教师必须注意现代科技、材料、手段的借鉴,注意以此来改造、开发、研制、创造新的教具,并熟练掌握应用。

我们的基础美术教育教学,应当关注与周边学科知识的联系,这是培养学生素质的关键所在。

如:知识与心理的互动;兴趣与爱好的引导;课内与课外的互补;历史与当下的比较;现实与未来的关心;脑的意识与思考;眼的扩展与深入;手的灵活与熟练;中国人的“法”与“道”的关系;外国人的工具革命、细胞分析……又如:美术与文学的联系比较;与法律的联系展开;与音乐的联系对照;与影视的联系分析;与戏曲的联系认识;与网络的联系互动;与科技的联系探讨;与生命的联系研究;与社会的联系关注;与人类命运的联系思考等等。

我们的基础美术教育教学,应当加强国际国内的广泛交流,注意教育教学的资源共享,注意互补互动的联系与深化,以求师生扩大眼界、扩展思路、更新观念、改革教法、完善设备、明确优势、注意特色、把握定位、取长补短,避短扬长地把握机会、寻求发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基础美术教育教学在中国大地上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以提高我们国家初、高中基础美术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提高全民族的艺术素质。

为弘扬祖国文明,传承中华文化,适应时代发展,促进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实现实质性的高度的精神、物质双文明,为建设美好的国家做出贡献。

4.当下中国基础美术教育教学之我见之二:教材
C.我们的现有教材只讲过去(即便如此也未做好,如本文前面提到的缺憾)而无现在、更无未来。

体现一种学术教育的滞后状态。

看看现有教材,几乎是只“讲过去的故事”,“唱过去的歌谣”。

难道我们现在当下没有好作品?难道我们没有对未来的思考和憧憬?我们现在的学生是生活在多种媒体传播的时代,是善于思考的一代人,他们追问我们,“什么是现代派?什么是表现主义?”、“什么是抽象艺术?什么是波普艺术?”、“行为艺术和装置艺术现在中国很多,老根在哪?怎么认识和欣赏?”、“卡通动漫画咱们中国的为什么没人感兴趣?咱真不如欧美、日本?它是不是艺术?美术课本上为什么没有?”、“网络设计、CI设计、环艺设计在美术书上怎么看不到?”等等,问题太多。

我们的编辑者难道视而不见?这些时下中外新的美术形式我们该给孩子们认真地说一下了!我们应该看到二十世纪后期以来,所有一度被视为艺术(传统艺术)的东西被一些艺术新人迅速而无情的抛弃。

绘画和雕刻越来越抽象,它们有三维,却含有奇形怪状,材料媒介也变了,越发显示现代的视觉、触感。

这些如机械般的物体,甚至由机械画成(制作)。

他们不再体现现实,不再注重
故事,但它反映人类进步思想和时代感受、时代情绪。

尽管许多人看不懂,但还照样展览、卖出、被媒体介绍和重视。

尽管传统艺术的理解方法和技巧被忽视,但这些艺术门类、材质、技巧展现了新人们对新世界的重新解读、重新感受。

事实上,我们不难发现当今的艺术家们越来越多的,越发频繁地离开画室到另一个更广义的环境中,利用新手段、新材料去工作。

他们的工作不仅是在做美术,而是在造型。

说是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应当更准确!如此说来,我们的美术教材中的“美术”二字是否要改成“视觉艺术”更贴切呢?本来嘛,影视艺术、网络艺术、摄影艺术都应在教材里有所体现!这种吸引广大民众的艺术正以强势在社会生活中突现,我们不能不照顾它应有的地位!编辑教材对未来的预见和前瞻,是训练学生思路敏感的重要体现,是教学生发展地看事物的思想之本。

D.我们的现有教材,缺乏学科学问的严谨和准确。

其中在介绍艺术门派、名家、作品形式特点、技法、材料时相当简单、雷同、概念。

缺少专业知识。

这亦难怪,我注意到我们基础美术教材的编撰者几乎没有各学科知识点上的专家,怎能说明问题和叫准知识点?他们自己几乎不画画、画不好画、做不好东西,只泛泛谈理论,没有实践,尚远不如古人中的文人画家。

对专业技能、技巧、材质、工具的疏离,使他们捉襟见肘地懵艺术,岂不让人见笑,“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既然说不清艺术的技、法、质,何以教孩子们去欣赏,又怎说学、养、神、道?多么可怕?!
比如介绍中国画,教材很少介绍中国传统绘画工具和材料中的特点、类型、精品。

笔墨的鉴赏分析更是少之又少。

绘画元素中的诗、书、画、印的特色与品位几乎没有分析,实是问题。

又如介绍油画不介绍材料特性、流派技法、肌理手段,何以让学生明白?又如:书中介绍设计类作品时,中外名家典型性作品显然不够、不准,中国应当好好介绍一下张光宇、雷圭元、张仃、祝大年、郑可;介绍建筑艺术时,一定要认真介绍一下梁思成的贡献;还应当介绍一下叶浅予、王淑晖、贺友直的连环画;应当介绍一下丰子恺、华君武等人的漫画;应当介绍一下杨永善、白明等人的陶艺(与传统陶艺比照介绍更好);应当介绍一下乔十光的漆艺和民间漆艺;还有传统敦煌、永乐宫壁画与今天中国现代壁画代表人物侯一民、袁运甫、袁运生、李化吉、孙景波的艺术……这些具体而有说服力的话题,可以让学生们学会比较、分析、鉴别艺术审美理念,流派风格,材料技术,视觉效果。

不至让学生感到美术教材无聊、简单。

这是学问意识,要给学生们!
E.我们的现有教材缺少开放性、特色性、地方性,因此显得缺少层次性、针对性、灵活性,这就与时代特征极不相称。

我们应当放手让各省区、学校自编教材,加大地方性、开放性和自主性。

关注全国区域间教材的不同特点及互补(含内容选择、审美观念、编撰手法之不同)。

挖掘各省区间美术优势及民间美术、美术考古之优势特点。

可设国统教材、地方教材(如城市版、乡村版),形成百花齐放的地方美术教材,引导学生树立爱国、爱家乡,保护家乡文化的责任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